A. 《明朝大历史》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朝大历史》(吴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i2Y0qiyYZE3hDJLOsXZPRA
书名:明朝大历史
作者:吴晗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10-1
页数:440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一经出版,畅销数十年,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中国通史》分上下编,上编是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下编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中国通史》不仅对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读者有用,而且对掌握中国历史的各个方面,特别是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系统的知识有很大的好处。
原作上篇为中国文化史,下篇为为中国政治史,今为方便读者阅读,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文字做了少量的技术处理。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浙江义乌人。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在胡适和蒋廷黻的提议下专攻明史。1937年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1940年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吴晗是我国少有的明史专家,曾出版《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史事与人物》、《读史札记》等。因撰写剧本《海瑞罢官》,被林彪、四人帮借此迫害而死。1979年,吴晗冤狱平反。
B. 《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朱永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6xEs5leRXc9gthENeReVCg
书名: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
作者:朱永嘉
豆瓣评分:7.8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4-10
页数:500
内容简介:
朱元璋为后继子孙设计了一套怎样的国家制度?为什么东宫制度不能定向培育出合格的皇帝?明代“兵将不相习”导致什么后果?分封制为什么行不通? 朱元璋铁腕治官是出于什么考虑?
本书既是一本旁征博引的明代政治制度史,又是一部出色的政治史论,有明一代的历史过程中,有得亦有失,得在何 处,失在哪里,正是本书着重讨论的问题。
书名之所以取为《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因为讲稿是以政治制度为中心,流是讲传统上的因缘关系,源是讲当时实际生活的矛盾和斗争,朱元璋的制度设计是在这两个基础上形成的。
当前讲明史书籍不少,但多是以皇权为中心,讲权力斗争故事,很少像本书一样纵横贯通,以制度史为截取面,讲一个个制度的流变以及实际的政治运作情况。作者还特别探讨了制度设计的合理性问题,对认识当前的政治制度改革很有启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国已六十多年了,已积叠了不少正面和负面的经验与教训,无论前三十年还是后三十年,均是如此。了解一下明代初年朱元璋建制立法的过程,及其在有明一代发展的实际影响,对我们今后完善法制会大有裨益。
作者朱永嘉先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已是明史研究专家,曾得吴晗先生赞赏,后又经政治历练,老年著史,别有一种通达与穿透力。
对于任何关心政治制度及其运作方式的人来说,《明代政治制度的源流与得失》都是一本必读书,实际上,它的内容远不止于明史,而是一部制度通史。
作者简介:
朱永嘉(1931— ),历史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明史研究专家。早年师从谭其骧、周予同、陈守实等文史名家,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著有《晚年毛泽东重读古文内幕》《论曹操》《刘邦与项羽》《商鞅变法与王莽改制》《读史求是》等。“文革”时担任上海市写作组总负责人,曾为王 洪文讲解《后汉书》中的《刘盆子传》。
评《海瑞罢官》如果没有朱永嘉的出力,姚(文元)再有水平,也不可能写出来。——朱维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是史学家,又为海瑞罢官、巴黎公社“历史问题” 入狱,倘有兜头反思,一定打通古今、大彻大悟。他到我seminar给研究生讲秦汉制度,携一蓝布包袱入,坐定后一层一层揭开,最里一层才是讲义,学生问“文革”起源,他要从殷周讲起。一研究生事后惊叹:“这是活在当下的古人,有古人之风!”——朱学勤
C. 京剧国粹是什么意思
1905年,摇摇欲坠的满清政权在西方现实主义文化的威逼下, 废除了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千年有余的"科举制"."科举制"自隋文帝正式以国家的礼制,国家的法度制定实施以来,到1905年的废除,有近1300年的悠久历史啊!"科举制"的废除,近三千年的孔孟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文化就从此彻底给毁于一旦吗?不!坚决的不!我们的京剧艺术,仍然坚持不懈地通过演艺,给广大国人再现一个个一幕幕中华文化典型故事和哲理;我们的京剧艺术,走在最前沿,担负起振兴中华文明和精神的重任;我们的京剧艺术,倍受国人的尊敬,一跃被尊宠为"国粹艺术".
1905年!2005年!百年沧桑即将流逝.百年京剧国粹艺术任你回味揣摩;百年京剧国粹艺术待你真实客观的评判.
1905年以前,京剧艺术和其它艺术一样,属大众娱乐性和教育性艺术.之后,在京剧的百年沧桑中,京剧艺术确确实实有了质的升华.先是被国人推崇到国粹艺术的境界,接下来一代代京剧艺人成了国家干部,成了人民艺术家.到了新世纪,党中央又提出要振兴京剧国粹艺术.这些都无不映照着中华民族在这百年沧桑中,史无前例的大变革,大改革;内忧外患的大悲大悟,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大喜大翻身.可见京剧的百年沧桑也是一路艰辛坎坷,一路激昂凯歌还啊!
在这京剧百年沧桑里,按历史背景来划分,京剧的一路艰辛坎坷中所走过的里程可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5年到1949年.中国京剧被国人推崇到国粹艺术的最高境界.
这个阶段几乎站了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西方许多方面的文化涌入中国,推动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中国社会生产关系的大变革.这些对中国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但西方腐朽的垃圾文化也随之而来,严重危害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期中华民族饱受着史无前例的大浩劫,在面对外来入侵的残酷现实下,只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对中华民族有凝聚力,才能战胜敌人,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所以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和再加上京剧艺术在全国有较大的普及基础.有国剧之称,广大国人把京剧尊崇到国粹艺术的地位也就成必然性了.
当然,在这阶段里,社会上投机于京剧也是普遍存在的.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国家执政的官员选拔成了蒸空,大批西学学业归来的学子只能做技术领域的官.西学只能发展生产力,能治人.对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来论,要治心还得要靠孔孟之道.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功,引来了一大批靠枪杆子掌权的大军伐来填补了这空虚.大军伐掌权执政要治心,更加的还得要靠孔孟之道.在那年代里,京剧替代了"科举制",成了孔孟之道的化身.那些大军伐们不懂京剧也要装着懂京剧,以显自己孔孟之道的学识.但同时也大把大把的花钱包戏,对京剧事业的兴旺发达还是功不可抹的呀!!!:)))))))))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里,你要谋个职位,说你做过秀才谁都不会信.你要是能说出京剧太斗王遥卿的生辰八字来,说你不是举人谁也会不信的.据说当年毛主席到重庆谈判时广交了好多的文化人,就有些文化人用京剧行话试探毛主席的文才.主席在难以招架的形式下搬出了他的<沁园春·雪 >的诗词,才稳定了阵脚.这就是京剧的可投机性吧!
第二阶段:从1949年到1953年.一代著名伟人毛泽东主席打出了京剧王牌,用京剧稳定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这个问题在京剧百年沧桑即将过去的时刻说说也好,很有意义的.否则拖上几百年后,这一阶段的有些怪事会成为后来史学界难以弄清的疑惑之迷的.
为什么在1949年时的解放军以欣赏陕甘民歌为主流的,突然一下子转向"爱听"京剧?解放军打到那个城市就广收集京剧演员,象李少春,王吟秋等的一些小孩都不放过.全国除台港奥地区,一解放都到处有京剧院团,就连一点都没有京剧戏迷基础的西藏和新疆都有京剧院团.京剧演员比京剧戏迷还多,京剧院团成了国家的行政机构,京剧演员的地位成质变上的提高.这些诸多奇怪的现象在发生.怎么会这样呢?其实这就是毛泽东主席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打出的一张京剧王牌.
1949年初秋,人民解放军以进驻北京,毛主席还住在河北省西北坡,表面上看他可算是能静下心来了,看了好几场由李和曾摔团和李兰亭带戏班到西北坡演出的京剧.其实此时此刻主席的内心是极其沉重的.打下江山只能算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要巩固好江山,那是何等的艰难啊!
纵观历史,自"秦""汉"以来,每次的改朝换代都是由农民起义引起的.而历史上多次的农民起义,后来都被地主官僚或北方民族武装给利用并取代来改朝换代,真正农民起义能成大气候的只有三起,那就是由朱元璋,李自成和洪秀权所代领的起义.在封建社会里的旧中国时代,农民起义成功后要巩固江山还得要抛出孔孟之道来.这孔孟之道抛早了不行,抛晚了也不行,要抓住时机,抛到恰到好处的点子上才行.李自成就是抛晚了,起义军进住北京40多天了还在把农村实行的那套杀富济贫的般到京城里用,结果败了;洪秀权的又则是抛的太早了,起义军离紫禁城还有数千里之遥就迫不及待的登基建朝庭.什么级别的官坐几人抬的轿都定得清清楚楚.引来了内部的矛盾激化,外部的对其失去信心.结果起义军才到天津就成败局了.在这点上朱元璋做得最杰出.他见起义军胜利有望就改变政策,在农村还是以杀富济贫分田地来满足农民的利益,巩固起义军的实力,在城市里责是以安抚为主.安抚读书人,安抚大小商贩和安抚旧朝官员.最后成立大明朝,江山巩固两百多年啊!毛主席在建立新中国时,很多的主张都是借鉴朱元璋的手段.
"不懂京剧就等于是不懂文化",被资产阶级鄙视.这种奇怪"哲学"当年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时就领较够了,还好他老人家有一首绝笔好诗词来应付过去.全国解放了,要让被安抚的城市知识分子和资本家信服,服从解放军的领导,总不能让每个解放军战士都来写出一首绝笔好诗词呀!所以说在这个阶段里,毛主席打出了京剧王牌,用京剧稳定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道理,就好理解了.据说当年毛主席在河北省西北坡,曾对京剧艺人很风趣的这么说到:"这个京剧,不但资本家爱听,我们的农民也爱听,工人也爱听,解放军战士也是更家的爱听啰!":))))))))))))
第三阶段:从1953年到1966年.中国京剧必须要按当时党中央的有关京剧发展的会议精神,走自我改造的路,向<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靠拢.
早在1953年秋,党中央就对京剧的发展问题做过专门的开会研究.会议的精神就是要京剧走自我改造的路,向<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靠拢.
在那个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火红年代里,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在农村,以互助组形式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启动;在城市,以公私合营形式对手工业者,小工商户和大企业的资本家们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轰轰烈烈的展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的氛围里,我们的京剧也必须要走自我改造的路,向<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靠拢.
再说在这个阶段全国的艺术行业,紧跟历史潮流的是电影艺术.我们的地方戏剧也不逊色.比如河北豫剧的《银环下乡》,平剧的什么"在劳模会上偷偷爱上赵振华"等的,都是至今还在脍炙人口的现代经典之作啊!而我们的戏剧魁首京剧,还在四平八稳;还在咿咿呀呀,呜呜哇哇嚼着"戏八股",真的和那时代背景相差十万八千里啊!所以说时代也注定要求我们的京剧在这个阶段里必须走自我改造的路,向<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靠拢.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的前辈京剧艺术家们彻底地大翻身了,不做戏的奴隶,要做戏的主人.在他们的辛勤劳动的灌溉下,许许多多的现代京剧诞生了.现代京剧就诞生在这个阶段.
今天我们要振兴京剧国粹艺术,"敢问路在何方"?其实我们不必非要象唐三藏那样历尽千辛万苦到什么西天去取经的,我们现在60-90岁的老京剧艺术家键在的还有许多,他们都经过这个阶段的洗礼.他们对现在的京剧发展最有发言权.也正因为他们都经过这个阶段的洗礼,他们是未来中国京剧发展的活化石,是指路明灯.我们中国京剧大票房要急声呼吁,敬爱的老艺术家们,您们以后黄泉路上的买路钱,中国京剧事业都替您们交纳了,您们现在就都来传下京剧事业在这一阶段里的宝贵经验吧!!!
第四阶段:1966年到1976年.中国京剧被以江清为首的"四人帮"集团利用,用作他们阴谋篡党夺权的政治资本.
在1966年5月中旬,《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编“批判京剧《海瑞罢官》”的文章之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就拉开了.这一点,现在的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是一样的.并不是北大的某学生写的一篇《我的一张大字报》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的.
批判京剧《海瑞罢官》,等于否定了上一阶段老京剧艺术家们的京剧改革成果.上一阶段涌现出来的一批现代京剧都要按江清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的三突出格式来修改,改出了"现代京剧样板戏".其实"三突出"也不坏,"三突出"是符合艺术典型性原责的,京剧艺术也更是最注重典型性原责的.唱包公就唱包公;说诸葛就说诸葛.爱憎分明主题突出原本就是京剧艺术的风格.只不过江清换个说法列为自己之功德就不好了.所以说"现代京剧样板戏"也不错,也只不过是被以江清为首的"四人帮"集团利用,用作他们阴谋篡党夺权的政治资本而已.
"现代京剧样板戏"是这个阶段京剧事业里的独门绝活,也是统治全国艺术领域的魁首.京剧事业前所未有的大风光大荣耀就在这个阶段.当今的京剧戏迷票友们,上了一定年龄的都是"现代京剧样板戏"给熏陶出来的."现代京剧样板戏"还在影响着当今现代京剧的发展趋向;"现代京剧样板戏"在2004年法国举办的<巴黎中国文化艺术节>上为国争光,为13亿多的中国人民和灿烂辉煌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争得了殊荣.我们要向在这一阶段里诞生的"现代京剧样板戏"致于最崇高的敬礼.
第五阶段:1976年到2000年.中国京剧先是进入懵懂失措,后进入传统老戏的恢复阶段.
1976年秋,以江清为首的"四人帮"被打倒,接下来全国宣起了批判"四人帮"运动.许多的京剧艺术家在接受审查,在接受批评教育.上阶段独一演唱的"现代京剧样板戏"是不能唱了.在这一阶段之初,京剧事业一度进入了懵懂失措的地步.后只有进入传统老戏的恢复阶段.找些老戏来演唱.再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现代京剧样板戏"也可以演唱了.这阶段是京剧事业全面多元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传统京剧在这阶段里恢复和发展得最快.
自上世纪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建设是以物质文化为主,艺术商业化,再随着电视技术的发展,一大批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出现,低俗的"艺术"文化在充斥着文化市场.中央电视台弄几个小品演员在台上嘻嘻哈哈,全国人民疯疯癫癫地如痴入醉,这就是灿烂五千年文明文化的归宿吗?京剧戏迷大减难增;京剧专业队伍大减员缩编;京剧事业一度陷入困境是这一阶段显著的特点.
第六阶段:2000年到2005年.中国京剧在新的世纪里又回到了国粹艺术的地位.
进入21世纪,新的党中央认识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文化的弘扬,民族精神的振兴,都离不开京剧事业的发展.我们的京剧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又回到了国粹艺术的地位上来了!
在这个阶段里,京剧事业又增添了一束绚丽的花朵,那就是我们的互联网京剧,我们中国京剧大票房就是其中的一分子."普及京剧爱好,弘扬国粹艺术.大家来唱京剧,国粹世代相传"是中国京剧大票房的宗旨.让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满怀自豪的心情送走京剧国粹的百年沧桑;满怀自信的心情迎来京剧国粹的万代留芳!
D. 《大明名相徐阶传》最新txt全集下载
大明名相徐阶传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本书是400年来第一部以徐阶生平为主要内容的人物传记。徐阶是大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历史人物,是奸相严嵩的对头,对海瑞有救命之恩,是改革家张居正的恩师。他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嘉靖、隆庆年间,从他20岁出仕,到65岁致仕,宦海沉浮45年,有18年辅相之力,担任内阁首辅7年,是一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理”。
徐阶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也是一个被历史尘埃掩盖了若干真相的人物,史称名相的是他,史称“横行乡里”的也是他。本书旨在还原历史真相,把人物置身于大明嘉隆60年的历史空间,各色人等粉墨登场,演绎了大明王朝云谲波诡的政治形势和风云际会。在历史上,是徐阶扳倒了严嵩,是徐阶以叛国罪斩杀了严嵩的儿子严世蕃;是徐阶救下了直谏的海瑞,但是晚年的徐阶差点命丧海瑞之手,也才有了“海瑞罢官”这一出。但是,历史上的“海瑞罢官”真如戏文里的那样吗?作者为我们打开厚厚的历史画卷,为我们撩开历史的面纱,给我们娓娓道来一段真正的“海瑞罢……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E. 《历史的镜子吴晗讲历史》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历史的镜子》(吴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历史的镜子
作者:吴晗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6
页数:354
内容简介:
2009年是吴晗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逝世四十周年。出版本书,是为纪念吴晗先生,缅怀他在史学上的成就,促进历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本书共选辑了作者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历史论著共四十篇。为便于读者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思想发展的过程,基本根据文章发表次序先后排列。本书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先生的一本历史文集。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浙江义乌人。著名历史学家。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专攻明史,有“太史公”之称。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委员,中国史学会理事,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文革”中遭受迫害,含冤去世。主要著作有《朱元璋传》《历史的镜子》《读史札记》《投枪集》《海瑞罢官》《灯下集》《春天集》《明史简述》《江浙藏书家史略》等百余部。
F. 《朱元璋传》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朱元璋传》(吴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LorN9nL2F30bD96Y_KosAA
书名:朱元璋传
豆瓣评分:8.2
作者:吴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年9月
页数:296
内容简介
1948年写定的版本,当时作者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正当盛年。在他笔下,一个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和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一个勤政爱民、夙兴夜寐又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的帝王形象活灵活现,本书终成明史及帝王传记的不朽名著。
而吴晗的《朱元璋传》却以朱元璋影射蒋介石,显然没有贯彻唯物史观的阶级观点。
作者简介
吴晗(1909~1969)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明史专家。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义乌人。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曾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历史系主任等职务。1949年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市历史学会会长等职。1960年写成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并因此与1969年10月被迫害致死。代表作有《朱元璋传》,先后写作四稿,投入了毕生精力,是明史研究的权威经典之作。
G. 求央视的纪录片中国通史的全集下载,迅雷,百度云 ,bt都可以~
《纪录片中国通史》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imrjuhNSB3saZ2hpI6Y9Qg
提取码: 1rsz
导演:赵良
编剧:卜宪群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首播:2013-01-21(中国大陆试播)
集数:100
单集片长:45分钟
又名:General History of China
百集大型纪录片《中国通史》由央视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 会科学院监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 撰稿并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研究 人员共同参与创作。
为了让广大观众先行了解其面貌,并听取各 方面意见,不断提高拍摄质量,电影频道从已经 拍摄完成的作品中,选出有关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时期的7集先行播出,1月21日至27日晚8:50, 观众将分别看到《诸葛亮治蜀》、《魏晋风 度》、《北魏孝文帝改革》、《梁武帝治国》、 《魏晋佛教》、《再造统一》和《炀帝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