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免费看电影《飘》的网站
根据《飘》改编的电影叫《GONE WITH THE WIND》中文翻译为《乱世佳人》
免费在线观看:
http://vod.cnnb.com.cn/CnnbdotCom/MovieInfo.aspx?FilmId=1752&ChannelId=11
http://dy.okxr.com/Movie/800.html
Ⅱ 急求电影《飘》的中文简介
《飘》所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
小说的主人公斯卡雷特·奥哈拉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富足且颇有地位的种植园主的女儿。
父亲杰拉尔德是爱尔兰的移民。刚到佐治亚州时,杰拉尔德身无分文,靠赌博赢得了塔罗庄
园的所有权。于是就开始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创业,编织着他的美国之梦。直到43岁的时候,
他才和芳龄15的埃伦--一个东海岸法国移民的女儿--结了婚。杰拉尔德心地善良,但脾
气暴躁,而年轻的妻子则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道德观念。她亲手操持着整个庄园的
日常事务,甚至还为庄园里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妇俩受到周围白人庄园主的尊敬,
也深得黑人奴隶的爱戴。女儿斯卡雷特在这种环境中慢慢长大了。
Ⅲ 有没有一部外国电影叫飘
有,就是《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是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的一部美国电影。由 维克多·弗莱明 、乔治·库克、山姆·伍德导演。克拉克·盖博、费雯·丽、托马斯·米切尔、海蒂·麦克丹尼尔斯、奥利维娅·德哈维兰等人主演。
影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郝思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两个人历经磨难,白瑞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但直到他最终离开,郝思嘉才发现自己其实爱的是白瑞德。[1]
本片于 1940年1月17日(美国)上映,在世界各地文化与商业上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和轰动,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1940年的奥斯卡奖中,本片独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十项,并在1998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排名第四。
Ⅳ 飘的女主角谁扮演者
《飘》(又名《乱世佳人》)的女主角斯佳丽扮演者是费雯·丽。
1、角色简介:
斯佳丽(又译:斯嘉丽)
演员费雯·丽
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阿希礼,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斯佳丽原本是一个弱女子,任性而年轻,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嫁给了不爱的男孩,让自己成为了年轻的寡妇。第二次结婚是为了一家人的生存,抢走了妹妹的心上人,肯尼迪。最终为了斯佳丽差点遭受的侮辱去报复穷白人而被人击毙,不幸枉死。于是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为了答应过艾希礼照顾梅兰妮的一句承诺,在北军就要攻占亚特兰大的时候,斯佳丽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并找到瑞特冲破重重阻碍和关卡,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在又饥又饿之时,她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她不屈不挠,带头种田干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并照顾梅兰妮和小波,支撑一家人的生计。
2、演员简介:
费雯·丽(Vivien Leigh),1913年11月5日出生于英属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原名费雯·玛丽·哈特利,英国电影和舞台剧演员。
1935年,费雯·丽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欣欣向荣》 ,1938年前往美国好莱坞拍摄电影,凭借在电影《乱世佳人》中饰演的斯佳丽获得第十二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英国女演员。之后费雯·丽回到英国发展戏剧。1950年后再次闯荡好莱坞,参演电影《欲望号街车》。1951年凭借《欲望号街车》获得第1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女演员奖,并且于1952年第二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成为第一位由威尼斯影后走向奥斯卡影后的女演员。195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被称为英国“奥斯卡”)的英籍女演员,1963年获得戏剧奖托尼奖最佳女主角奖。疾病成为她一生事业的障碍,1967年7月7日因肺结核在英国伦敦伊顿广场54号的家中病逝。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16名。
3、电影简介:
《飘》(另译《乱世佳人》)是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改编的一部美国电影。由维克多·弗莱明、乔治·库克、山姆·伍德导演,费雯·丽、克拉克·盖博等主演。
影片讲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郝思嘉与白瑞德的爱情故事。郝思嘉一直爱着艾希礼却得不到他,在战争爆发那一天,她遇到了白瑞德。两个人历经磨难,白瑞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但直到他最终离开,郝思嘉才发现自己其实爱的是白瑞德。
该片于 1940年1月17日(美国)上映,在世界各地文化与商业上都获得极大的成功和轰动,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1940年的奥斯卡奖中,该片独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十项,并在1998年美国电影协会评选的20世纪最伟大100部电影排名第四。
Ⅳ 《飘》的简介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国现代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因本书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
1949年8月16日,米切尔去世,享年49岁。死后葬于亚特兰大市的奥克兰公墓。
内容简介
斯嘉丽是美国佐治亚州一位富足且颇有地位的种植园主的女儿。父亲杰拉尔德·奥哈拉是爱尔兰的移民。刚到佐治亚州时,杰拉尔德身无分文,靠赌博赢得了塔拉庄园的所有权。于是就开始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创业,编织着他的美国梦。直到43岁的时候,他才和芳龄15的艾伦—一个东海岸法国移民的女儿结了婚。
杰拉尔德心地善良,但脾气暴躁,而年轻的妻子则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严格的道德观念。她亲手操持着整个庄园的日常事务,甚至还为庄园里的黑奴看病,接生。因此,夫妇俩受到周围白人庄园主的尊敬,也深得黑奴的爱戴。女儿斯嘉丽·奥哈拉(Scarlett·O'Hara)在这种环境中慢慢长大了。
1861年4月,美国南北两方关系已经非常紧张。佐治亚州的男人们都在议论这场无法避免的战争。但是,16岁的斯嘉丽对此毫无兴趣。她心里想的除舞会、郊游之外,还有那群围着她转的崇拜者。当她听说第二天的野外宴会上,艾希礼·威尔克斯将宣布与梅兰妮订婚时,她心里不觉一震。
她一直喜欢艾希礼的绅士风度与他英俊的外表,而且认为自己无论哪方面都比梅兰妮要强得多,以自己的魅力,肯定能说服艾希礼和她一起私奔。但被艾希礼婉言拒绝。斯嘉丽觉得自己被艾希礼“抛弃”了。她气急败坏地打了艾希礼一记耳光,还在艾希礼离开后摔了一只花瓶。谁知,那位瑞德·巴特勒却一直在听壁脚,当斯嘉丽指责他不是个绅士时,他反唇讥讽斯嘉丽不是个淑女。
战争的消息传来,当天晚上的舞会也随之取消。斯嘉丽突然决定和查尔斯结婚,因为这样可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也可以刺激一下艾希礼和自己的追求者。就这样,任性的斯嘉丽在两周之后就作了查尔斯的妻子。两个月后,查尔斯病死在前方,斯嘉丽突然变成了寡妇。因为不爱查尔斯,所以对于查尔斯的死她并不感到忧伤,甚至庆幸。但寡妇的生活使生性活泼的斯嘉丽难以忍受。
这时,艾希礼也上了前线,其妻梅兰妮从亚特兰大来信,邀请她来查尔斯的姑姑家暂住一时,斯嘉丽便离开了塔拉庄园,来到亚特兰大。环境的改变使斯嘉丽的心境稍稍有好转。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亚特兰大的妇女们都被动员起来,到当地医院护理从前方运回来的伤病员,还要为南方邦联的军队缝制军需品。但是,由于斯嘉丽新寡,所以不能参加为出征军人举办的舞会和晚会。
1864年夏天,北军直逼亚特兰大—南方邦联的首府。城市被围,查尔斯的姑姑和城里许多人家都逃离了亚特兰大,斯嘉丽接到父亲的信,得知母亲和两个妹妹都生了重病,她一心只想回家。但因梅兰妮即将临盆,斯嘉丽顾及到艾希礼的托付,只好留下来守在她的身边。其间,瑞德曾登门拜访,并要斯嘉丽做他的情妇,遭到了斯嘉丽的拒绝。
1865年4月,南方邦联军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了。许多南方人都在为他们的失败而痛哭流涕。而在斯嘉丽的脑海里,更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保住塔拉庄园。战争结束后,每天都有一些士兵路过塔拉庄园返回他们的故乡。有一天,斯嘉丽她们发现门口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年轻人,便把他救起。在大家的照料下,这个名叫威尔的年轻人逐渐恢复了健康。威尔无家可归,便在塔拉住下来,并慢慢地担负起了庄园的许多管理事务。
艾希礼终于活着回来了。他衣衫褴褛,形容憔悴,原有的那种高贵气质己消失殆尽。第二年春天,新政府命令塔拉庄园限期交纳新附加税,否则就要拍卖庄园来抵税。原来,几年前因过失而被塔拉庄园解雇的监工乔纳斯当上了新成立的解放黑奴委员会的头头。他企图侵吞塔拉庄园,故而想出了迫缴附加税的主意。斯嘉丽和威尔一筹莫展,斯嘉丽希望艾希礼能帮他们想点办法,但艾希礼的懦弱无能使他们失望。
绝望中,斯嘉丽突然想起了瑞德。如果瑞德肯拿出钱来保住塔拉庄园,斯嘉丽情愿嫁给他,或作他的情妇。斯嘉丽与家人用母亲艾伦的苔绿色天鹅绒窗帘做了一条新裙子,第二天,斯嘉丽穿着新裙子在嬷嬷的陪同下就来到了亚特兰大寻找瑞德,这时才知道,瑞德因涉嫌侵吞南方邦联的大笔资金已锒铛入狱。情绪沮丧的斯嘉丽无意中遇见了妹妹苏伦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
他已是一家商店的老板,手头有一笔钱。斯嘉丽明白苏伦渴慕以前的富贵生活而且自私,如果苏伦与弗兰克结婚,她是绝不会用钱拯救塔拉庄园。于是斯嘉丽谎称苏伦将与托尼·方丹结婚,然后轻而易举地使弗兰克投入了自己的怀抱。两周后,他俩便结了婚。塔拉庄园得救了!但不久发现,弗兰克并没有什么商业头脑,而且对别人的劝告充耳不闻,因此生意经营得很不好。
这时,瑞德通过各种私人关系,得以获释。他借给斯嘉丽一笔钱,斯嘉丽便背着弗兰克买下了一个倒闭了的木材加工厂,自己独自经营起来。一个女人经商,而且也像男人一样赚钱,这在亚特兰大是前所未有的。这件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她不法经营,令弗兰克颜面丧尽。
斯嘉丽怀孕了。她想在生产前多赚一些钱,以备急需,于是买下了第二个木材厂。在这段时间里,斯嘉丽每天自己驾车往返于木材厂之间,除瑞德外没有任何朋友。一天,瑞德劝她路上要小心一些,暗示如果遭到黑人袭击,三K党将会为她进行报复。而当时亚特兰大执行“重建法案”的军管政府则正在盘算着如何把三K党和所有涉嫌的南方人一网打尽。
六月斯嘉丽赶回塔拉庄园参加她父亲的葬礼。葬礼之后,艾希礼、梅兰妮一家搬到了亚特兰大,买了一幢破旧的房子住了下来。善良正直的梅兰妮很快在妇女界赢得了信任,成了一位极受尊重的人物。而艾希礼虽然受斯嘉丽之托,管理一个木材厂,但经营得很糟糕。
几个月之后不顾亲友的劝阻和反对,斯嘉丽和瑞德结了婚。1871年圣诞节,州政府的大权终于又回到了南方人的手里。邦妮非常漂亮,在邦妮身上瑞德几乎倾注了全部心血。瑞德之所以努力改变自己在亚特兰大居民眼中的形象,完全是为了树立邦妮今后在亚特兰大的地位。
斯嘉丽对艾希礼仍然旧情不忘。艾希礼生日那天的下午,在木材厂,斯嘉丽和艾希礼谈得很投机。他们一起回忆了那个野外宴会。这件事很快被瑞德和梅兰妮知道了。几天以后,瑞德带上邦妮出远门去了。他走后,斯嘉丽马上去找梅兰妮,想向她坦露自己的过错。但梅兰妮止住了她,她再三强调只有斯嘉丽才是她最亲的亲人。梅兰妮迫使大家都相信斯嘉丽,并坚定不移地保护斯嘉丽。
不久,斯嘉丽发现自己又怀孕了。这时她开始想念瑞德,盼望他早点回来。瑞德到家的那一天,斯嘉丽特意在楼梯口迎接。本想把怀孕的消息告诉他,但一看到他那副冷嘲热讽的神气,斯嘉丽就气不过来。结果失足,跌下楼梯,致使流产。
身体素来羸弱的梅兰妮不听医生的劝告又一次怀孕。怀孕后她的身体迅速恶化。临终前,她把照看艾希礼的重担交给了斯嘉丽。这时,斯嘉丽突然意识到,一向瘦弱的梅兰妮实际上是保护她的宝剑和盾牌,而她也第一次认识到,她还是爱梅兰妮的。
梅兰妮去世了艾希礼就好像失去了主心骨,像个小孩子一样,他比斯嘉丽更感到害怕。也只有这时,斯嘉丽才明白,她并不爱艾希礼,她对艾希礼特殊的感情只因为他没像其它男人一样迷上自己。从此她生活中的两大精神支柱消失了。
在浓雾中,斯嘉丽拼命往家里跑,雾中的她好像又重温着多年前一直困扰着她的一个噩梦。终于,她看见自己住宅的灯光,霎那间她觉得自己看到了希望,因为世界上还有瑞德,而她真心爱的就是瑞德!
但是,这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瑞德已经对斯嘉丽失望,决定弃家出走,离开斯嘉丽。此时此刻,对于斯嘉丽来说,生活中的一切光亮都消失了。她只有回到塔拉庄园去这一条出路。她感到太疲劳了,脑子再也承受不了这些压力。她自言自语地说:“还是留给明天去想吧……不管怎么说,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5)神马电影漂扩展阅读:
作品分析
综观全书,洋洋百万余言,故事生动曲折,情节真挚感人而且故事的进展,情节的展开几乎全是按照时间顺序,随着主人公斯嘉丽的活动单线发展的,可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平铺直叙、乏味冗长。这不得不归因于作者高超的艺术手笔,巧妙的人物关系设置,细腻的心理活动分析,情节的戏剧冲突与人物心理的巧妙结合以及高度个性化的人物语言等等,都是小说《飘》十分显著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历史背景
美国南北战争摧毁了佐治亚乃至整个南方的经济,黑奴重新获得自由,昔日奴隶主养尊处优的好时光随风而逝,飘得远远的。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放下臭架子,努力奋斗,不然只有死路一条,连亚兰大上流社会的中坚分子也不得不降贵屈尊,卖糕饼的卖糕饼,赶马车的赶马车。
时代背景
女性主义文学是开始于19世纪,到了20世纪开始蓬勃发展。女性主义的飞速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迅速深入人心,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一场为了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而平等的女权运动开始了。1936年出版的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
作者简介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1900年11月8日—1949年8月16日),美国现代女作家。1900年11月8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曾获文学博士学位,担任过《亚特兰大新闻报》的记者。1937年,她因本书获得普利策奖。1939年获纽约南方协会金质奖章。
1949年8月16日,米切尔去世,享年49岁。死后葬于亚特兰大市的奥克兰公墓。
Ⅵ 飘 瑞德的扮演者是谁
白瑞德饰演者 克拉克·盖博
美国电影《飘》,根据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 的同名小说改编。女主角郝思嘉(Scarlett O'Hara)由著名女星费雯·丽(Vivien Leigh)扮演,男主角白瑞德(Rhett Butler)由克拉克·盖博(Clark Gable)扮演。这部影片获得了当年的多项奥斯卡奖,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费雯丽(Vivien Leigh)凭借其出色的演技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克拉克•盖博,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温柔又狂野,是最老牌的好莱坞“万人迷”。1932年,一部《沙漠之光》使他得以跻身十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此后《一夜风流》、《乱世佳人》更让他在电影界立于不败之地。1938年,他被加冕为电影皇帝。克拉克•盖博是好莱坞的神话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美国式的魅力和风采。他的最后一部影片是《野马和女人》,拍完后不久就去世了。盖博的一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他很幸运,这点他知道。”
“一夜风流”登“皇位”
1933年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以5000美元低价购下短篇小说《夜班公共汽车》,像当时好莱坞的其他大小电影制片厂一样准备以轻松、浪漫的喜剧片扫去沉积在观众心头的阴云,在经济大萧条的窘境中博观众一笑,以求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他们高薪聘来意大利著名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接着向米高梅借用大明星罗伯特•蒙哥马利担任男主角。米高梅老板梅耶认为这将又是一部平庸俗气的搞笑之作,蒙哥马利与之“英雄所见略同”,坚决推辞,不肯为小公司的平庸影片坏了名声。当时克拉克•盖博(1901~1960年)虽以《丈夫的秘密》登上十大最卖座男星之列,却还不是梅耶手中的王牌,而且盖博耿直的性情颇有些让财大气粗的老板不舒服,于是梅耶“借刀杀人”将盖博献了出去。哥伦比亚公同倒也满意,克拉克•盖博却气得怒火中烧!去演别人拒演的片子,而且是借给不起眼的哥伦比亚,简直是一种羞辱!然而等盖博先生静下心来研读剧本之后,却产生了强烈的创造欲望。他感到这部影片很有些意思,用心去拍说不定会有点出息。值得庆幸的是,大明星克劳黛•考尔白也如出一辙被另一家大电影公司派拉蒙借出来,加上胸有成竹的大导演卡普拉,事情好像并非想像的那样糟糕。
《夜班公共汽车》是一个有趣的故事,确实与那些泛滥的公共汽车影片似乎不同。影片仅仅拍了四个星期,很多细节是即兴发挥,在欢笑声中充满人性的温情,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盖博的表演热烈奔放、幽默洒脱。导演卡普拉说:“克拉克演技超群,连站立的姿势、抽烟的样子也比别人美。”是的,盖博以雄健刚毅的男性魅力征服了所有的人,他的一言一行、衣着饰物成为人们争相摹拟的对象。
影片发行前改名为《一夜风流》,这部先前不被看好的影片被电影史学家们称为“最不可思议”的片子,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获得了第7届奥斯卡大奖的5项主要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这是奥斯卡问世以来的首次辉煌纪录,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一夜”之间从二流公司跃居一流大公司之列,在商业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盖博自己也不相信,4周以前还曾让自己大发雷霆的影片竟然成为艺术生涯中一部煌煌巨片!老板心中更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般,赶紧请回盖博主演米高梅一系列重头影片,如《曼哈顿事件》、《最后五分钟》、《下班之后》等,无论是轻喜剧,还是冒险片,无论正角,还是反角,盖博演来挥洒自如,得心应手。盖博的名字已成为无法阻挡的辉煌。1937年1月,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将一份崇高荣誉赠给盖博:把他的手印印在纽约中国大戏院门前的水泥地上,这是只有取得显著成就和产生实际影响的超级明星才能享有的殊荣。与此同时,《纽约时报》等55家报纸响应专栏作家沙利文评选电影皇帝和皇后的倡议,评选委员会共收到2000万张选票,嘉宝占据了“皇后”宝座,而“皇帝”之位由盖博以绝对优势当选。1937年12月8日,电影帝后的加冕典礼在洛杉矶举行,盖博成为千万观众心中的偶像。当时美国社会流行的一句话是:“你以为你是谁?克拉克•盖博吗?”
盖博1901年2月1日生于美国加迪斯地区,父亲是采油工,母亲在他十个月时便去世了。那时他的名字是比利•盖博。继母对他很疼爱,小盖博也确实讨人喜欢,从小就显露了不凡的艺术才华,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这一切是他成长为体魄健壮的电影明星的良好开端。后来家中人口渐多,生活日益窘迫,17岁的盖博自作主张退了学,去工厂打工。在空闲时间,他看话剧演出,年轻的他难以抑制青春的激情和艺术的梦想,毅然辞职,到剧团当杂务人员。此后的五六年,盖博辗转多个剧团,寻找发展机会,然而登台机会很少。
在这期间父亲对他几乎失望,继母也患病身亡,盖博时时感怀身世,思念生母与继母。这时一个大他17岁的女人约瑟芬•狄珑走进了他的生活。已经39岁的约瑟芬曾是百老汇的著名演员,她对盖博产生了一种天然的母性吸引力。约瑟芬凭着多年的经验认为这个高大英俊、气质深沉的小伙子将来会有所作为。她制定了一份计划对盖博进行全面的艺术指导,一年下来盖博已然成为精工制作的精美艺术品。在真心实意的交往中,两人产生了深沉的情感,盖博从约瑟芬身上得到了渴望已久的母爱般的慰藉,他们走到了一起,是好莱坞历史上最奇异的婚配之一。
婚后,比利•盖博改名为克拉克•盖博,这时离成功已经又走近了一步。他粗犷豪放的男性魅力让许多少女着迷,他得天独厚的外在条件在当时电影、戏剧界首屈一指。百老汇排演戏剧《马奇纳》,急需一名男演员,盖博获得了这个机会,并成为百老汇的正式演员。他不负众望,令观众眼前一亮,影评家称赞他“演出不俗”,“充满了活力和粗犷的男性美”。
此时,自从嘉宝发出电影第一声来,观众普遍倾向于有声电影,只有卓别林的喜剧默片还占有市场。电影需要发音吐词出色的演员,不少导演开始关注戏剧界。他们发现了盖博。米高梅请他参加《沙漠之光》的拍摄,这是盖博的第一部影片。盖博出色的台词让导演大为赞赏,而从小练就的健壮体格在演反派牛仔时更是大出风头。被看好的盖博刚完成此片就接到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夜班护理》的邀请,扮演凶恶的司机,结果盖博将出场不多的恶徒演得十分成功,以至于华纳想把他留下专演坏人。得到消息的米高梅立刻抢先与盖博订了一年的合同。1930到1931年,盖博饰演的无论是强盗,还是蓝领工人,或报社记者,都让人击掌赞叹,他那美国风格的亦刚亦柔的硬汉形象给银幕带来了强烈冲击。
1932年,盖博的《红尘》创下了当年票房最高纪录,接下来与卡洛尔•龙巴德主演的《丈夫的秘密》让他登上了美国当时十大最卖座男星的精华榜,同时,他与卡洛尔的爱情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一年,48岁的约瑟芬提出离婚,盖博第二次娶的不是卡洛尔,而是44岁的丽亚。这时米高梅公司看中其票房吸引力让他拍几部不愿接手的影片,耿直的盖博奋起反击,由此才引发了“一夜风流”的喜剧。
“白瑞德”让他风靡全球
盖博在艺术舞台拼搏的同时,亚特兰大有个名叫玛格丽特•米西尔的女教师也在同命运抗争。她毅然辞去教职,用5年时间著就了《飘》,轰动全美。米高梅老板梅耶的女婿、大名鼎鼎的独立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抢先一步夺到了小说改编权,女主角经过激烈竞争由费雯•丽饰演,男主角人们普遍看好盖博。翁婿一番明争暗斗两年后才达成协议,米高梅借给塞尔兹尼克盖博饰主角,但影片发行权要交给米高梅。事实证明,盖博值得塞尔兹尼克付出这高昂代价。
白瑞德以成熟迷人的独特魅力为盖博赢得了空前荣誉。如果说《一夜风流》让他在美国一枝独秀,那么《乱世佳人》则让他风靡全球,成为世界影坛的天皇巨星。电影史学家权威性的论断是,默片时代的卓别林、有声时代的盖博同为影坛双雄,加上英国的劳伦斯•奥立弗,皆在电影王国达到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盖博更是被公认为影帝中的影帝,“男人中的男人”。
然而,1939年奥斯卡奖大大出人意料:《乱世佳人》获得八项大奖,而最佳男主角将却授给了《万世师表》的罗伯特•泰勒。结果一出,各种猜测纷至沓来。其中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梅耶认为《乱》已产生了轰动效应,不需要再锦上添花,而《万》要大造声势,他亲自介入评选活动,让罗伯特取代了盖博。盖博对此毫不介意,他在记者面前称赞罗伯特演技超群,应该获奖。
41岁毅然参军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盖博与第三任妻子卡洛尔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打电话表示愿意为国家效劳。他们被邀请去宣传购买国债,由于盖博在拍片中,卡洛尔一人前往,返回时飞机失事。顷刻间盖博失去了最心爱的女人。为了纪念卡洛尔,盖博毅然以41岁的“高龄”参加了美国空军,作为二等兵被派往迈阿密预备军官学校和佛罗里达空军学校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凭着多年拍片时的基础,盖博竟然和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一样锻炼成合格的重型轰炸炮手,并且掌握了空中摄影技术,真正接受战争的洗礼。他主动要求去前线作战,在伦敦郊外的第351轰炸大队基地,盖博多次随机进入德国上空与德军飞机展开空中对抗,屡立战功,很快由少尉晋升为上尉,并先后荣获优秀飞行十字勋章和空军奖章。
1943年8月,盖博作为空中摄影师随机参加美国空军对德国本土的首次空袭,他的任务是在枪林弹雨中抢拍作战镜头。在战斗中他所在的飞机中弹15处,然而盖博同机组人员坚持拍摄完毕才撤退。机长为他提心吊胆,然而他却抱着牺牲的准备。他最担心的倒是跳伞,怕希特勒“会把我关在笼子里,在德国卖十个马克的门票到处展览”。万幸的是,盖博全身而回,带着拍摄的5万尺胶卷。胶片被剪辑成5部军事纪录片和军事训练片,在美国和盟军中作为珍贵的战事资料广泛播映。1944年7月,历经两年战争经历的盖博光荣退役,重回好莱坞。
“他很幸运,这点他知道。”
米高梅热烈欢迎盖博归来。他的英雄形象无疑又加重了他在老板心中的筹码。然而失去爱情的盖博经过战场厮杀后仿佛走向落幕,影片中的情爱和冒险激不起艺术的灵感。《冒险》、《归乡》、《城市的钥匙》等重返好莱坞拍摄的几部影片中,他以严谨凝重的形象出现,这对见惯风云的盖博来说属于正常,但对观众来说却是无法适应。年近五旬的盖博娶了第四位夫人,长得很像卡洛尔的西尔维亚。他感觉自己太疲惫了,想过平稳的生活,生几个孩子安慰余生。然而这又是一场短命的婚姻。与此同时,势利的米高梅见盖博难现辉煌,不再与之签约。盖博在为米高梅拍了54部影片后离开,孤身一人。
后来《莫加博》上映后为盖博赢得一片叫好声,达到了重返影坛十年来的新高潮。米高梅后悔不迭要请回盖博,被其拒绝。55岁时盖博终于找到一个能让他身心得到慰藉的女人威廉斯,她带来的一双儿女给了盖博无尽的快乐。爱情和亲情再度燃起盖博的艺术激情,他接连拍了7部影片,魅力不减,观众欣喜若狂,感叹盖博又回来了。
1960年,他接拍了最后一部影片《野马和女人》,几乎是昔日那个魅力四射的男子汉盖博的重现,他自己也非常满意,说:“在我一生的事业中,有两样值得骄傲的东西———《乱世佳人》和这部影片。”
1960年11月6日,盖博走完了英雄的一生。阿瑟•米勒在《野马和女人》剧本上写下:“赠给不知道憎恨的人。”表达对盖博的崇敬之情。因为他太过伟大,人们几乎无法找到恰当的语言铭刻在他的墓碑上。倒是盖博曾经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下:“他很幸运。这点他知道。”是的,盖博的成功离不开机遇,然而,我们说其成功本质更在于他肯为梦想付出一个男子汉所能付出的一切,包括生命。
Ⅶ 电影《飘》片名 Gone with the Wind 有什么来历和含义
Gone是"Go"的过去分词形式.Wind是"风"的意思."Gone with the wind"是跟着风一起走,也就是随风飘去.
“Gone with the wind”题目代表着美国内战前曾经在美国南方根深蒂固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结束.就像电影开头所说的那样:There was a land of Cavaliers and Cotton Fields called the Old South...
Here was the last ever to be seen of knights and their Ladies Fair,of Master and of Slave...
Look for it only in books,for it is no more than a dream remembered.
A Civilization gone with the wind.
“a civilization has gone with the wind”,意思是一种文明已经随风而去.随着战争的临近,南方人原本的生活方式已经远去.
一个文明是随风而飘的,最终是要飘散的;一个人的命运是随风而飘的,最终也会飘散.其实又岂只是一个文明的飘散,随着文明飘散的是,无数个生命个体,一代人,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就像是面对一个终极的目标——死亡——一样,你是选择清醒而悲观空虚地活下去,还是抛开这终极的目标盲目地积极活下去;在一个文明消逝之后,你是选择在缅怀中活下去,还是抛弃过去,从新开始.
Ⅷ 《飘》和《乱世佳人》的区别是什么
《乱世佳人》是《飘》的电影版,仅在剧情细节处有区别,具体如下:
1、书里思嘉在嫁给瑞德之前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电影里没有。
2、书里战争结束后农场里来了一个人帮助思嘉,这个人后来娶了思嘉的二妹,电影里没有。
3、书里思嘉的父亲的死与她的二妹有关系,电影里没有。
4、书里战争结束后思嘉跟原来的朋友几乎都断绝关系了,电影里没有那么夸张。
《飘》译为《乱世佳人》的原因
1940年,影片《飘》获得第12届美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彩色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八项大奖。同年,电影《飘》引进到国内,在上海上映四十多日。电影最初译为《随风而去》,后来改为《乱世佳人》。
是谁将这部影片译为《乱世佳人》已无从考证,译为《乱世佳人》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商业因素,用《乱世佳人》做片名更吸引观众的眼球;二是《飘》的核心就是郝思嘉,小说作者对另外三个主要人物瑞德、艾希礼和媚兰的刻画,都是为了最终完成塑造女主人公郝思嘉。
电影中有680组镜头都给了费雯·丽饰演的郝思嘉,占影片总镜头数的90%,用《乱世佳人》做片名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