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东邪西毒讲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东邪西毒》一片虽不像王氏其它作品那样自由、颓废,甚至有些虚无缥缈,像是现在都市生活的预言!而“东”片却像是精雕细琢、匠心独具,可以传世的复杂工艺品一般。
远离都市深入大漠的场景,却依然吐露出那份特有冷漠、孤独及疏离感!在感情上的描绘,丝丝入扣,有着一份比较以往作品的更多复杂及细腻;除了提供一个思考空间外,更透过剧中人物彼此的关联性,及哲理般的对白,告诉我们一个解决感情问题真实且真正面对的答案。
《东邪西毒》是由王家卫执导,洪金宝担任动作指导,张国荣、林青霞、梁家辉、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张学友、杨采妮等人主演的武侠电影,于1994年9月17日中国香港上映。
(1)武侠电影主题思想扩展阅读:
拍摄背景
《东邪西毒》于1992年9月21日开镜,1993年6月到陕西榆林拍摄。大漠孤烟、黄沙蔽日、桃花流水,这些美景都是源于陕西榆林的红石峡。《东邪西毒》剧组选择陕西榆林原是奔着那里的桃花林去的。但1992年9月21日剧组开机时桃花早都谢了,导演只能在一片沙漠中开始拍摄。
影片赏析
《东邪西毒》成功的开辟了香港新武侠电影。这部影片很好的说明了以往香港武侠电影的弊端,把那种超越的人性回归到普通人的身上,让武侠电影中的人物具有了个性和灵魂。
这是一部极具人性色彩的电影,错落的人物和故事相互交错发展,优美的摄影展示出一个虚构的想象世界。张扬的个性表演与优美的摄影,是影片的突出之处。
❷ 《卧虎藏龙》⒈主题思想 ⒉它的影片结构 ⒊这部电影的影调及色彩处理. 哪个懂的朋友能帮帮忙.谢谢了!
《卧虎藏龙》整个故事结构在道、爱和生命层次上的表达相当完整精彩。“虎”是讲人的七情六欲、五毒五蕴,“龙”是讲人的心灵;虎代表阴,龙代表阳;虎代表人的欲望,龙代表人的神识。之所以藏龙是因为人永远看不到龙,看不到自己的真心。如何看见真我,体会道,是整部电影所要述说的。
卧虎藏龙里几个主要角色,俞秀莲、玉娇龙、李慕白分别代表儒家、禅宗及道家。当中主要人物的关系——李慕白是武当派大师,俞秀莲是李慕白师弟的妻子,玉娇龙是李慕白仇家的徒弟。玉娇龙的师父碧眼狐狸杀了李慕白的师父江南鹤。俞秀莲的先生,也就是李慕白的师弟,很早就死了,也是被碧眼狐狸杀死的。碧眼狐狸用暗器,李慕白用剑,碧眼狐狸偷了李慕白师父的剑谱,她的徒弟玉娇龙看得懂秘笈,偷练这剑谱,比师父练得好,但她不敢让师父知道。
未了情缘
李慕白修道,不想成家,虽已修到很高的水平,但他还是有些未了缘。俞秀莲有儒家四维八德以及宋明理学时期女子无才便是德、终身守节等精神。俞秀莲喜欢李慕白,但先生死了,必需守节,不便主动开口,就一直等李慕白开口。李慕白虽然也喜欢俞秀莲,但碍於名节,他是武当派大师,此事不便张扬,所以也等待适当时机。在没什麼机会的情况下,两人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虽想念对方却没什麼大动作,顶多是碰一下手,两人互相喜欢,可是就少了一些机缘来牵动,关系虽然不错,却进不到感性的爱和真爱的层次。李慕白、俞秀莲在个性及待人处世上比较传统和世故;玉娇龙就完全相反,她代表一个绽放的新生命,是整部电影的真正主角,她将其他人的情和欲都牵动起来,也让关系人的生命境界重新开拓,因而证悟原来之不足,在见人真心时却看见自己的本来面目。於成人之美时却成就了自己,渡人者最终得能已渡,法性自性任运自若,直是悲智双运。
故事一开场,李慕白跟俞秀莲见面,李慕白对俞秀莲说,他入关打坐时看到一片光明,这是师父以前从没提过的境界。俞秀莲说:「你得道了」,李慕白说:「我不觉得我得道,因为没有喜乐的感觉,只觉得一片寂静,反而是一种悲哀的感觉」。李慕白原本在闭关,因心里总觉得有些事没做完,就提早出关。他挂念的,就是要将他所使用的剑-青冥剑交付给别人,也等於全盘洗手,退出江湖,一心放下,便能还我自由。青冥剑的英文是Green Destiny,有命运之不可预测、掌握不住命运的意思。青冥剑是李慕白成名的武器,李慕白始终都用这把剑,因此这把剑代表他的生命,也代表他的心。如今他要退休了,必须将剑交出去,如真能交出去,他就成道了。所以他提早出关,将剑交给一个守关的大将,也就是玉娇龙的父亲。当这把剑交出去没多久就被玉娇龙给偷了,玉娇龙还拿剑来练武。玉娇龙的师父碧眼狐狸知道李慕白要交出青冥剑,也想偷这把剑,很早就混进玉娇龙家里,当她发现剑不见时,正巧碰上李慕白及俞秀莲,双方就打了起来。这时玉娇龙出现了,她是来救师父的。李慕白发现玉娇龙的招数与自己派别的招数很像,只不过缺了一些东西,他一方面觉得她的功夫不错,但也觉得还有其他问题,就放她走。
蛟龙变凤
玉娇龙一出现,整个故事完全展开,玉娇龙的生命开始起了变化,也连带牵动周围所有人的命运。玉娇龙是大官的女儿,到了某个年纪,就得嫁人。但她不想做这样的人,她有自己的想法,她的个性与众不同,从小跟著师父学功夫,还希望将来能够闯汤江湖,当然这对她来说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好比现代人读完书要工作一样,但工作有传统的,有非传统的,选择传统的工作较不吃力,若做的是非传统的工作就要经过许多奋斗。
玉娇龙从师父那儿看到生命的不圆满,她偷学师父偷来的剑谱,慢慢的也看到自己的功夫比师父高,从那时起她发现生命变得很可怕,没有一个可依循的方向,不知天有多大,地有多厚,究竟边在那里?当然这不单是她的问题,也是所有人的问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玉娇龙有很高的悟性和灵性。玉娇龙曾与家人到过新疆,在途中被抢,还跟抢匪的头头-罗小虎打了起来,不打不相识,之後与罗小虎有了一段感情,这时她的物性和感性生命层次被打开来。後来她觉得在新疆找不到所要的东西,就回家了。
李安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觉得影片最引人的是武打设计,最精彩的是对白,而最感人的则是音乐。 影片一开场便是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马友友用大提琴演奏的忧伤而深沉的旋律自此就贯穿了整部影片。谭盾的音乐创作许多年来始终在发展,在先锋音乐之外,他获得了更广的创作空间。 这张《卧虎藏龙》则对中国人的感情和人生做了一次诠释。这次依旧是和上海交响乐团合作,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则是整部音乐中最重要的组成部份。音乐并不复杂,在影片中出现的总是开篇音乐《卧虎藏龙》这一个主旋律,只是有一些变奏或展开。听这一张电影原声专辑,我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影片中的一句台词,李慕白对俞秀莲说:“我并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地,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缠绕了我很久,使我无法再继续”。整部音乐就和影片一样呈现出一种“很深的寂静”。 一部古装武侠片,李安表现出的是无尽的寂寞和怅然,而谭盾的音乐也是如此。即使在《The Eternal Vow》(永恒的誓言)这首曲子中,开始短暂的欢快而跳跃的风格音乐之后,延续和发展的依然是《卧虎藏龙》的舒缓和忧伤。江湖的恩怨仇杀代代相传,李慕白曾想远离这一切去过一种平静的生活:“交出了青冥剑,以为可以从此退出江湖,没想到又惹上江湖上许多新愁旧恨。”而江湖人的爱情也因道义、承诺、地位等各种因素只能在矛盾中徘徊不定,难以抉择。李慕白为了向俞秀莲表达自己压抑多年的深爱之情,不惜用尽最后一口真气;而玉蛟龙则在一系列打击之后感到人生幻灭无常,投崖而去。这两个电影部份的音乐分别是《Sorrw》(悲哀)和《Farewell》(永别)。《悲哀》在开始短暂的激烈和紧张之后,大提琴缓缓地进入,与交响乐共同营造出一个黯淡的空间;而《诀别》大提琴从一开始便进入,流露出一种忧伤的情绪。马友友的演奏让人钦佩,大提琴如泣如诉,尢其在音乐即将结束的尾音,渐隐的大提琴声反而更强烈地拉扯住了听者的心。 李慕白在临死前对俞秀莲说他浪费了一生,因为他一直没有对俞表达出自己的爱,他说:“就算落进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而罗小虎这个强盗对贵族小姐玉蛟龙说:“真心的,就会实现。我问过老人,他们说‘是’。心诚则灵。”老江湖、小江湖面对情字有不同态度,但结局却都是悲哀的。谭盾在音乐中充份体现出了距离中的无奈和伤感。他的音乐让我想起了一句古老的诗:“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卧虎藏龙》的电影配乐让我们感到谭盾的音乐并没有因为旅美多年而变得西化,相反地,他的作品中透出一股更加深邃的东方音乐文化气息。“江湖上卧虎藏龙,人心里何尝不是?刀剑里藏凶,人心里何尝不是?”人即是江湖,人的爱情和人生也如江湖一样不可把握。谭盾的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舒缓而优美的旋律,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藏龙卧虎》电影原声音乐是谭盾对中国人传统人性的一次剖析和注目,是对中国人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这音乐气息中透出的伤感就如同是对背负着太多压力的中国人的人生发出的一声叹息。 李慕白说:“我们能触摸的没有永远。”这就是江湖,这就是无法摆脱江湖、无法预知的人生。然而谭盾的音乐却能超然于江湖之上,给我们一点感悟。电影<卧虎藏龙>--背景音乐 是对中国人的感情和人生做了一次诠释 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 是对中国人传统人性的一次剖析和注目,是对中国人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这音乐气息中透出的伤感就如同是对背负着太多压力的中国人的人生发出的一声叹息 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无尽的寂寞和怅然 .
武侠创新追求:影片既没有火爆血腥的杀戮场面,也没有滑稽搞笑的故事情节,李安讲述了一个平实的故事,这当中有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喜怒哀乐,穿插着两对人的爱情线索,其间甚至还隐藏着一些哲理。影片与以往武打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武打戏更多发生在女人之间而不是男人身上,这种编排的确令人耳目一新。章子怡和杨紫琼都不是功夫演员,但她们的武打戏却是非常好看:激烈中蕴藏着优美,勇武中体现着轻灵,严肃中透着顽皮,简直是美不胜收。而李慕白的剑术设计得也颇为巧妙。周润发虽然不是李连杰,虽然不会功夫,但以其魁伟的身影,尤其是那种泰山压顶的气势,狠狠地几剑劈下去,就足够了。记得李安曾说过,他从小就喜欢阅读武侠小说,而《卧虎藏龙》中武打设计,正是他想象中的样子,这部影片里没有血流成河,也没有缺胳膊少腿,场面激烈却不残忍,甚至打出了一些美感和诗意。
❸ 电影《武侠》内容主要讲述了什么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山村,甄子丹、汤唯饰演一对夫妻因一场血案发现了一场阴谋,并与金城武饰演的捕快展开了斗智斗勇的对决。
《武侠》是由陈可辛执导,甄子丹、金城武、汤唯联袂主演的古装武侠片。
影片于2011年5月13日晚,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2011年7月4日暑期档在亚洲同步上映,下半年于北美、欧洲全院线上映。
角色介绍
金城武饰徐百九
捕快徐百九是一位"爱科学"的"武痴",做捕快之余不但肩负着"法医"的职责,且精通人体经脉学、实用物理学等等一些列,在查案的过程中,他敏锐嗅到了刘金喜身上的过人之处,遂对刘金喜纠缠不休。
❹ 张国荣演的《东邪西毒》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东邪西毒》,是个新武侠电影中的异数,它以武侠为壳,描述的却是现代人的情感、迷茫、异化、和疏离。
作为一部新武侠电影,《东邪西毒》借用并重新塑造了已经被视为“集体神话”的金庸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并以前传的模式重新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武侠世界。虽然也有武打,也有侠客,也有义所当为,也有恩怨情仇,但其整部影片的架构、主题、叙述方式、表达内容,却与普通武侠电影大相径庭。
《东邪西毒》一片虽不像王氏其它作品那样自由、颓废,甚至有些虚无缥缈,像是现在都市生活的预言!而“东”片却像是精雕细琢、匠心独具,可以传世的复杂工艺品一般;远离都市深入大漠的场景,却依然吐露出那份特有冷漠、孤独及疏离感!在感情上的描绘,丝丝入扣,有着一份比较以往作品的更多复杂及细腻;除了提供一个思考空间外,更透过剧中人物彼此的关联性,及哲理般的对白,告诉我们一个解决感情问题真实且真正面对的答案! 这部影片讲述了东邪、西毒和一个女子的半生缘。
但是实际上影片仍然沿袭着王家卫一贯的风格,整个故事都在 讲述着拒绝与被拒绝的感受。片中几乎所有的人都害怕受到拒绝,但偏偏都受到拒绝。几乎所有人都孤独而自闭,渴望爱情的同时也渴望交流,但又在选择与逃避之间永恒性的动摇不定:
或许,影片更像一部心理片:它探讨着钢筋水泥的都市中人们 的心态。茫茫沙漠象征着冷漠的城市,戏中的每一个人在最大程度上成为生活中的一个个性格符号。这个故事更大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发生在现代大都市里的潜文本。支离破碎的故事情节,像一个 又一个真实的片段,没有意义,没有联系,最后,用"拒绝"这根主 线把一切散落的珠子穿起来,我们往往要到最后才会明白这一切,
中间的恩怨纠葛。或许影片最感人的是最后,张曼玉饰演的西毒的情人,倚在窗边,眼神迷离,惘然地对着暗恋自己的黄药师诉说:我拒绝了他, 终于让他知道了得不到的感觉。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 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没有在我身边。如果能重新开始该多好!
❺ 金庸的武侠作品传达的是一种什么思想哪些精神值得学习
我曾经读过一句非常神奇的话,金庸的书中没有真正的大侠精神。但你想想,他是有原因的。什么是真正的大侠精神?是惩恶扬善,应该更贴近水浒英雄。但这一部分在金庸小说中较少出现。归根结底,金庸本人是一位受过良好传统教育的社会精英,其小说的核心应该是儒家思想。后来,一些佛教可能会混杂在一起。“侠为国,民为本”是一种非常明显的儒家思想,而“怜我为世,忧我为世”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佛教思想。
看完后,我总在想象自己在他们的环境里学习武术后做出的一个选择。最后,我发现他们比我学识渊博,比我心胸开阔,正直而愤愤不平。读完后,我总是掩面叹息。当我回首当时的情景,我可以猜到他们宁死也不投降。
金庸小说带给我的精神世界,就是教会我在内心坚持正确的道路,不被外界所感动,不被爱情所束缚。做自己世界的大侠,也可以做世界的大侠。
❻ 电影《武侠》观后感
如果光看《武侠》之前的八分钟片花,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部悬疑破案电影。当然,因为有甄子丹,我们知道,这部电影无论怎么折腾,最后还是得回归到宇宙最强打击各路坏人的路数上,所有的噱头都只是噱头,如同《武侠》这个片名,之于当年周星驰的《功夫》。武功,侠客,才是影片的内核。
但是当真正看到电影的时候,我又有一些疑惑了。因为在电影开始的前十分钟,描述的完全是一个偏远山区里一家农户的日常作息生活,根本和武侠二字沾了不边。要不是我认得出那上山砍柴的男人是甄子丹,那炒菜做饭的女人是汤唯,我几乎要怀疑这不是《武侠》,而是《农民》了。
甚至,到了那两个来者不善,一脸匪徒模样的男人走进村庄,坐下喝酒,然后进了造纸厂,我都还没意识到这正是之前放出来的八分钟片花的开始。造纸厂工人刘金喜,居家好男人刘金喜,武功高强的刘金喜,开始打架了。
然后一脸柯南相的捕快金城武来了,这个叫徐百九的男人穿着一件长袍戴着一顶全球限量版的草帽,用皮笑肉不笑的笑容怀疑着这个山村里的一切。刘金喜没能逃过他的法眼,他觉得事有蹊跷。而更蹊跷的,其实还在后面。
套路,是经典(或者说被用烂)的模式:一个武林高手厌倦厮杀,决意退隐江湖,却终究避不过江湖的腥风血雨。高手一定还是那个高手,江湖进来容易,退出永远没有那么容易,而兵和贼之间,双雄永远会惺惺相惜,以至于大敌当前之时,会共同对付进犯的强敌。前半段充满了文艺片情怀和悬疑片破案过程的故事完全是制造气氛和情绪,为后面的你死我活大战做一个荡气回肠的铺垫。
看罢《武侠》,我最深的感受是,这是一部有着极其浓烈的陈可辛风格的作者型电影,因为在看电影的过程里我老是回想起ufo时代的他。那应该是他很开心的一段时间,和几个老友自己开公司,拍一些文艺轻喜剧,成本不高,票房不错,故事轻松,演员放松,口碑上佳。我无端端的想起当时一部名为《欢乐时光》的电影,这部里陈小春张智霖许志安刘青云演绎都市里的小人物,各种斗气各种损友各种泡妞,而导演则是现在一头扎进飞车爆炸大场面的动作大导陈木胜。
我知道,无论是陈可辛还是陈木胜,虽然一直阐述自己想拍文艺爱情片,但他们都不太可能再去拍当年这么纯粹的都市爱情轻喜剧了。一想到这里,我竟然又想起另一部UFO出品的都市轻喜剧,梁朝伟主演的《流氓医生》。别被名字骗了,这部电影其实讲述的是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不愿出入为有钱人治病的医院去养尊处优,反倒在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庙街去替混混、妓女治病。其实这不就有些和《武侠》类似么?高手隐居,原本想乐得逍遥自在,但危险总会找上门来。
回想起当年的香港电影,总让人莫名的惆怅。其实也不算莫名,因为当年的各种意气风发,各种快意恩仇,各种惬意轻盈,到如今,充满了阉割和自我阉割,充满了审核和自我审核,充满了合拍和公安,充满了正义必胜,坏人必诛。当港片悄悄的变成了合拍片,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东西都再也回不去了。
就像拍《甜蜜蜜》,监制《春逝》的陈可辛,也会在十年之后,拍《投名状》,监制《十月围城》一样。从文艺片到轻喜剧,再到恐怖惊悚片,最后走到了国产大片的路上,再走到武侠功夫片这个华语电影最具影响力的招牌。陈可辛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但商业的现实算盘摆在他面前,他既是商人又是艺术家,如何在赚钱同时,实现自己的艺术价值?于是,于是,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爱情歌舞大片”《如果·爱》;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史诗战争巨作”《投名状》;今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功夫片,《武侠》。
我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陈可辛他固有的坚持。因为他的坚持,我们在功夫片里看到如何用科学(哪怕是伪科学)去解释点穴、内力、轻功;因为他的坚持,我们能看到徐百九充满了悲悯的身世;因为他的坚持,我们看到了甄子丹的壮士断臂;因为他的坚持,我们看到了王羽的煞气逼人。是的,这些都是因为陈可辛的坚持,否则若纯粹以市场论,现在的80后年轻人,又有几个知道王羽是什么人?
从《投名状》开始,我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希望陈可辛能有朝一日回归他在UFO年代所擅长的文艺爱情片。他的《等待》我已经等待了很多年,当初那周润发配张曼玉的阵容,如今早已只能换做幻想;而在《武侠》之后,我突然又产生了一种疑问:那就是陈可辛,你还能回得去吗?当你这十数年间在不同的类型电影里求新求变的时候,你又将如何改变自己最擅长的文艺爱情片呢?
文章最后,我又想起了两部电影里的片段:
一是《武侠》里,刘金喜在大战之后,起床,背起背篓,带上草帽,缓缓的走向山上。背后,是他升起寥寥炊烟的家。
二是《半支烟》里,曾志伟饰演的下山豹老年痴呆,完全失忆,他在街头不停的画着。谢霆锋饰演的烟仔走来,搀扶他回家。
这都是令我动容的一幕画面,那份感觉,知我者会明白,我为何动情。
❼ 如何评价电影《武侠》
电影《武侠》是一部反传统、反套路、另辟蹊径的反武侠电影,如果你想体验除了徐克的江湖之外的武侠世界,可以尝试观赏。但是要注意不要抱有很大的期望,它可能会让你怀疑之前的武侠世界观。陈可辛果然没有拍摄一部流俗的江湖武侠片或者单纯的视觉奇观武侠片,陈可辛擅长把握人物内心的细腻和人心中的阴暗诡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