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评价电影《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我以为它是一部在二战时上演的浪漫家庭喜剧。然而看进去才知道,它是一部披着温情外衣的悲剧。
把悲剧拍得这么温情还起了这么温馨的名字的电影,我是第一次得见。
我看过的灾难片、战争片不少,让我感动的影片也很多。可是将整个残酷的战争作为背景板,让人通过孩子的天真笑颜领悟战争残酷的,我认为仅此一部了。这也是为什么《美丽人生》能够得到豆瓣如此高的评价。如果这样的影片你还在挑刺,你根本不配拥有美丽的人生。
圭多和多拉的情感描写占据了影片的前半部分,前面浪漫爱情的铺垫,才显得后面身陷囫囵的反转有多么虐心。
那些劫后余生的人们,身上的血迹触目惊心,然而孩子看不到这些残酷,他的父亲已经把所有的黑暗一并带走了。
他被枪决前的那段浮夸步伐,承载了对孩子最深沉的爱——孩子你看,我只是去玩个游戏而已。
这是孩子对父亲最后的印象,一个可笑的、快乐的,不断给他惊喜的父亲。
B. 美丽人生电影简介
《美丽人生》讲述了一个无名的小人物与战争和命运的对抗。
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幽默感的基多只是一个普通的饭店侍者,但却凭借着天赋的浪漫赢得佳人芳心,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庭和温馨的生活。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蔓延,法西斯对犹太人实施残酷的灭绝政策,他们一家人也没能躲过这场灾难。
犹太血统的基多和儿子也被关进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虽然不是犹太人,却为了不和心爱的人分离也义无反顾地追随他们进入集中营。人生真正的磨练和考验开始了。活着还是死去,真的成为了一个不得不选择的问题。
为了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不受到野蛮战争的戕害,为了儿子能够对人性与未来保有希望和信赖,基多凭借一个父亲强大的心灵和胸怀,用善意的谎言为儿子营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在重重阴霾下为儿子守住了一份光明。
这个虚拟的游戏,让儿子在饥寒交迫又压抑恐怖的集中营里延续着童年的快乐,并成功地度过这段本应艰难的时光,重新回到阳光下生活。然而,基多却没能走出“游戏”,他用全部的智慧与生命与战争对抗,为妻儿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美丽人生》由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于1997年12月20日在意大利上映。
该片剑走偏锋,通过一个父亲的视角审视与对抗战争。在幽默中深藏悲怆,在伤痛中迸发力量。仿佛一点光明,照亮了整个时代,使我们再次透过战争的阴霾,生出一点希望,去勇敢地相信未来。
C. 电影美丽人生中的人物性格介绍
男主人公:机智、乐观、幽默、充满爱。女主人公:美丽、勇敢、善良。叔叔:和蔼、善良、安份。朋友:博学。儿子:乖巧伶俐,听话。医生:严谨认真、重感情。
D. 电影美丽人生中的人物性格介绍
过少哲(Leonardo) - 郭晋安 饰演
人物性格及遭遇:
多年打滚,练就一身好本领,八面玲珑,长袖善舞,穿梭于上流阶层之中,建立了良好人际网络,交友无数,但是与各人的交往皆建基于利益之上,衣冠楚楚的包装下掩藏着道行高明的奸险本性,有风驶尽,得势不饶人。
秉承恶人爸爸过大海的教诲,自以为是,心胸狭窄,凡事讲求利益,事事精于计算,有恩不记,有仇必报,无宝不落,无恶不作,笑里藏刀,背后放冷箭,拥有一套坚定不移的生存歪理,名副其实的贱精先生。然而,虽然对外人尖刻计算,但当面对家人时却是温情善良,团结友爱,对爸爸过大海孝义,对弟妹疼惜,一切以家人利益为依归。
凭着在公关行头排行榜的名望,被罗致入天比高公关公司,对其貌不扬的邬文萃诸多留难挑剔,公报私仇,更利用邬文萃一时迷失的报复心排除异己。表面上对太子爷霍韦舜言听计从,极为尊重,实质阳奉阴违,另有盘算。
注重仪容,极度贪靓,对自己的外型充满自信,甚至自恋。早年曾经参加艺员训练班,常不经意地摆出偶像刘德华式的有型甫士。凭着俊朗仪表,自命少女杀手,「小哲飞刀,例不虚发」,然而对等闲女子全看不上眼,一心高攀才貌出众、身家丰厚的名媛卓蓝,当得知卓蓝遭受感情挫折,趁势乘虚而入,夺取芳心,无奈却遭遇重重波折。可惜生性执拗、冥顽不灵,当见到家人一个接一个被文萃感化向善之时,仍然未有悔改之心,邬文萃遂在天堂特使的协助下,把过少哲打击至人生最低点,过少哲至此方痛定思痛,觉悟前非。
而感情路上,一番转折,虽然一度打动到梦中女神卓蓝肯首下嫁,但最终亦醒觉到原来寻寻觅觅,兜兜转转,心中至爱的人竟是身边的邬文萃...
…… http://tieba..com/f?kz=458921336看下这里啊。
E. 电影 美丽人生 内容概括及人物评价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 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他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他和好友菲鲁乔驾着一辆破车从乡间来到阿雷佐小镇,他的愿望是在小镇开一家属于自己的书店,过上与世无争的安逸生活。途经一座谷仓塔楼时,年轻漂亮的姑娘多拉突然从塔楼上跌落到他的怀中,原来塔楼上有个黄蜂窝,黄蜂经常骚扰当地居民。多拉想为民除害,烧掉黄蜂窝,反被黄蜂蜇伤。圭多立
罗伯托·贝尼尼(9张)刻对她产生了好感,热情地为她处理伤口,为表示谢意,多拉送了一些鸡蛋给圭多,意味深长地目送他远去。 阴云密布的意大利,纳粹的反动势力日益强大,墨索里尼推行强硬的种族歧视政策,圭多因有犹太血统,他开书店的申请屡遭阻挠,拖了很久才得到。好友菲鲁乔的工作也久无着落。期间由于生活所迫,圭多只好在一家饭店当服务员,他以真诚、纯朴、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赢得了顾客们的喜爱,其中就有一个喜欢猜谜语的李医生,对圭多聪明的头脑和真诚的态度表示敬重。 一次圭多在填写申请时无意中把一盆花砸到了签字人(鲁道夫)头上,签字人(鲁道夫)就去追圭多,圭多在一个拐角撞上了多拉,两人再次邂逅燃起了圭多心中爱情的火焰。他不失时机地向多拉表白爱慕之情。 多拉是某学校的教师,有一天从罗马来的督学要到学校视察,圭多得知后,竟冒充督学来到多拉所在学校视察。校长热情地接待他,为取悦多拉,引起多拉的注意,圭多
海报及DVD封面(16张)索性跳上讲台施展起喜剧演员的才华,惹得学生开怀大笑,令校长和教师瞠目结舌。 圭多得知多拉和男友鲁道夫要去剧院看歌剧,他也买票前往,坐在楼下的圭多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楼上包厢里的多拉。起初多拉对圭多的苦苦追求并不在意,但是由于多拉讨厌鲁道夫,因此常和圭多在一起。鲁道夫一厢情愿地举办和多拉的订婚晚会。晚会正巧安排在圭多所在的饭店。圭多巧妙地使多拉摆脱了鲁道夫的纠缠,因此赢得了她的芳心。多拉不惜跟父母闹翻,离家出走,嫁给了圭多。 婚后,好事接踵而来,圭多梦寐以求的书店开业了,他们有了个乖巧可爱的儿子叔本华。圭多闲来无事时常和儿子玩游戏,一家人生活的幸福美满。可好日子没过上几年,在叔本华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圭多的叔叔、圭多和儿子叔本华,强行把他们送往犹太人集中营。当多拉和叔本华的外祖母兴冲冲地回到家里,只见人去楼空,家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多拉明白了眼前所发生的一切。她虽没有犹太血统,但她坚持要求和圭多、儿子一同前往集中营,多拉被关在女牢里,圭
意大利《美丽人生》剧照(8张)多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一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面要保护和照顾幼小的乔舒亚,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计分1000就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圭多的话信以为真,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车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圭多以游戏的方式让儿子的童心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圭多一边乐观地干着脏苦的工作,一边编造游戏的谎言。他还因为李医生的帮助而幸存下来。 本来所有的小孩要在洗澡时被杀死,而乔舒亚不知情地逃掉洗澡(前面会提到他很不喜欢洗澡),而后,父亲圭多让他混在德国孩子之中,告诫他不要说话(其实是为了避免身份泄露),说这是拿分的关键。
当解放来临之际,一天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一个铁柜里,千叮嘱万叮咛让乔舒亚不要出来,否则得不到坦克。他打算趁乱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但不幸的是他被纳粹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乔舒亚的铁柜时,他还乐观地、大步地走去,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但不久,就听见一声枪响, 历经磨难的圭多惨死在德国纳粹的枪口下。 天亮了,乔舒亚从铁柜里爬出来,站在院子里,这时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上面下来一个美军士兵,将他抱上坦克。最后,乔舒亚与多拉母子团聚。
F. 23年后重映,你该如何评价《美丽人生》这部电影
这次印象最深的是影片结尾男主角被杀时坐在我前面的一名四五岁的小男孩放声哭了起来,当年我也是一边欢笑一边含泪看完了电影。用喜剧演绎悲剧,我想这就是电影的成功之处吧!
影片的前半段男主拥有着24k撩妹炫酷神技能,且精力过剩的犹太青年圭多,用一句“早安,公主”演绎出了一个平凡男人最高级别的浪漫,看完前半段再结合片名,天真的我曾一度认为这就是一部言情浪漫的爱情片了,男主的机灵警觉,胆子极大,遇事不慌,永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任何事情,很难让人不喜欢他,他每一次见面的‘早安,公主’,不仅打动女主,也很打动我们这些观众。
刻画人物细致而在集中营洗澡时,女纳粹不小心摔倒,他下意识扶起并关心她,即便女纳粹依旧是厌恶的态度,即使他的眼神中流露着被人侮辱的心酸,可他依旧是极有风度的站在那里。导演没有直接用语言形容或者借由他人之口说出叔叔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可是几句简单都对话,就把叔叔礼貌且刻在骨子里的绅士修养以及强烈的自尊心表现出来。
男主是一个浪漫到骨子里的人,在他的世界里,撞车的灾难可以浪漫,淋雨的狼狈可以浪漫,衣服撕裂的尴尬也可以浪漫,他甚至可以用到别人的生活习惯营造浪漫。于是在集中营里,他可以用广播给他的公主告白,在纳粹的宴会上,见缝插针的给女主播放了当初音乐剧的上的那首意大利歌。
父亲用牺牲所赠的礼物。这个礼物不仅是指他在至暗时刻给儿子编造的一个美丽谎言,更是教会他儿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乐观生活的态度,所以影片最后定格在了母子二人劫后重逢的幸福笑容上。后来我想,在男主在家里被纳粹抓走,女主坚定要上车时,他们已经有了承担死亡的准备,我也觉得女主和儿子以后会过得很幸福,尽管他人不在,但爱会永存,他们依旧会积极阳光的笑面生活,这才是真正的美丽人生。
G. 美丽人生男主人物形象
《美丽人生》中,男主角基度,基度的叔叔以及基度的儿子都是犹太人。在那样一个大时代背景里,犹太人的地位和狗一样卑微低贱。导演在赋予这三位犹太男性明确的身份和地位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存在具有了一定的表征意义。而从这些蕴含在人物形象之中的表征意义,我们可以领悟到导演心里关于“美丽人生”的真谛。
基度的叔叔在影片中的戏份并不重,但他却代表了一种宽容的人生态度。当看到自己的房间被一群野蛮人“践踏”后,他只是淡然地面对这一切,“没有关系,无声胜有声”。沉默不代表懦弱,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予以了还击。因为他明白,单纯地抗击报复没有丝毫的作用,只有实现心灵深处的净化,才能改变现实的一切。所以他选择以宽容面对这一切,希望可以通过精神层面的东西去感化那些被扭曲的心灵。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他依然以一颗宽容的心,弯腰去扶起一位不慎跌倒的女军官。在这个镜头里,导演在喻示一种地位的转换。犹太人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去“救赎”一个跌倒在他面前的非犹太血统的人。而这一次“救赎”没有语言的沟通那个,有的仅是眼神的交流,或许还有心灵的碰撞。从而在更深的一个层面上诠释了叔叔的话“无声胜有声”。而对于一个人真正的救赎只能源自对于他心灵的救赎,叔叔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宽容。
基度这个角色贯穿了整部影片,并完成了从一个男人到一位父亲的角色成长。而且这个角色本身就被导演赋予了多种美丽,如同叔叔具有宽容之美一样,基督拥有智慧之美,心灵之美,他更是让人性之美闪耀于那个黑暗沉重的年代。影片中这个美丽的角色代表了一种大爱的人生态度。他虽然是一个犹太人,但他由衷地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给予他的一切。他热爱自由,就像影片一开始出现的那辆刹车失灵的汽车,可以任意驰骋;他热爱平等,于是屡次试图换走店主那顶黑色帽子。在一个阶级分明的社会里,帽子之于男人的意义就如同高跟鞋之于女人的意义,它是表征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符号。所以导演在影片中精心设计了三场换帽的戏,从而赋予基度这个角色更加饱满的思想内涵。而“上帝之手”帮助基度两次换帽成功,似乎也喻示了一种神的旨意。上帝是西方世界共同的信仰,他平等地对待着他的每一个子民,却无法让他们平等共处。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哀,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哀。然而基度这个角色在形象上的升华还是源自他对孩子的爱。而这份爱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语境中被无限放大,形成一道用爱筑就的城墙,让小孩在这片纯净的乐土里享受他本该拥有的美丽童年。正是因为这种大爱,“牢狱”的痛苦变成了游戏的刺激;也正是因为这种大爱,驱散了孩子世界里的阴霾,让他的美丽人生拥有一个美丽的起点。导演通过基度这个角色,诠释了“用生命去拯救一段人生”的意义——被拯救的人生是美丽的,因为它没有挥之不去的如同梦魇般的开始;而为这段美丽人生抒写序言的那个人,他的一生更会因为这篇珍贵的序言而绽放出绚烂的美丽。一份无私的大爱,两段美丽的人生,是他的爱让他的一生变成了某种美的存在。
H. 《美丽人生》影评,从内容,构图,色彩,叙事结构的角度来讲,急用!谢谢~~
〔一〕
实在的说,在看到这部《美丽人生》之前,我对喜剧类型的艺术电影,总是怀有些许微词的。而且再说这部《美丽人生》又是反映与描写大战期间纳粹暴行的片子,所以我总能想到,一个专事喜剧创作的西方电影人罗伯托·贝尼尼,能够拍得过大导演史蒂芬
斯彼尔伯格彻底悲情的《辛德勒名单》吗?能拍得过罗曼斯基完全悲怆的《钢琴师》吗?我比较怀疑,恐怕罗伯托·贝尼尼连鬼才导演法斯宾德的反纳粹名片《莉莉
玛莲》的一半深度,也不会有吧 ?
没有看过罗伯托·贝尼尼的这部《美丽人生》以前 ,我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再加上,那些战争本身就是残酷和悲烈的,仿佛根本不有什么喜剧可言。这一点常识老幼皆知。记得有位大的影评家说过:喜剧本身常常不能承载重磅眼泪。这部《美丽人生》由意大利梅兰坡电影公司出品。哦
对了,我看到的这个版本是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后来偶然一个机会,去看罗伯托·贝尼尼的另外一部影视片子,在场观者,好象无一不提及他的这一部《美丽人生》
。人们往往感叹这部影片的收获成果,说它前前后后获得了太多大奖,包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戛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在内的二十八项国际影坛大奖。还说《美丽人生》在戛纳电影节试映落幕之际
,全体观众就地起立,舍泪鼓掌长达12分钟之久 ……
就这样感召下,我也终于,打算去认真看一看,这一部喜剧的《美丽人生》了。看《美丽人生》这一天
,正好还是一个临近纪念人们共同父亲节的日子。
〔二〕
影片《美丽人生》是由意大利艺坛所谓的“国宝级”人物罗贝尔托
贝贝尼自编自导自演的。表面上,在这里,贝贝尼拿了一种极为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大庭观众喜剧性地讲述了一个大战期间极为悲惨的三口之家的故事。特别认真的讲,《美丽人生》开片将近一半时刻,我仍然没有看到并且感受到,人们常常提及肺腑之痛
。反尔随着银幕故事,我总是笑口常开的样子,不时跌入在喜剧导演善常的连环搞笑的场景里面。换一个视角说,也就是在《美丽人生》的前半部
,我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纳粹或者战争的悲剧色彩以及暴力疑点。也就是说,《美丽人生》至此一半 ,还属完完全全意大利人喜剧的味道。
有人说,意大利人喜剧的味道,与他们地处的天然环境有关 。
我甚至想到,意大利明星罗伯托·贝尼尼自费编导演的这《美丽人生》
,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全世界都拍烂拍绝的影视题材。《美丽人生》故事背景是战争前的意大利某处一个小镇。逍遥乐天的犹太青年人基多有点混世味道,用了英雄救美女的一招,嘻嘻哈哈出现在银幕之上。基多特有女人缘,他在进大城市投靠开餐馆叔叔时,又有多次巧遇美丽女教师多拉的天作机会。真有一点天赐良缘的意思。
《美丽人生》爱情场面有一些类同小学生誊印描红,动效拍得,实在象一些国产电影中的乏味爱情故事一样,平淡收敛,死水微谰。如果认可这样一句话: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那么导演贝贝尼的感情生活,大概理听应当是一帆风顺的。电影正如观众所料那般
,热烈追求,花言巧语,弃富奔贫,情人们随天从愿,而且不久,基多夫妇生活里面,发生了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约书亚 。
基多一家的幸福生活,这时候才发生了戏剧性变化。《美丽人生》由喜渐悲。纳粹来了,生活不在喜剧。美丽的人生,加上了血腥。
〔三〕
我们看到,《美丽人生》的电影故事进展五年之后,第二次大战爆发了,基多被迫带上小男孩约书亚,在刺刀威逼下登上了开往集中营的闷罐火车。妻子朵拉舍去求生之望,尾随家人一起,主动跟上基多和约书亚,来到残忍强暴,不堪血腥的犹太人集中营。这时候我发现
,男主人公曾经一向开怀的那种大笑,不再显得由衷。这时候的基多,他挂在脸上的,是苦苦的笑。隐痛的苦笑。
基多开始心事重重。基多为了保护自已可爱的孩子,不让他的小约书亚心受创伤,于是父亲仍然貌似开怀。基多总是骗自已的孩子说,我们在这个集中营的生活,只是暂时的,这只是玩一个挣分的游戏。这是一个挣够了一千分之后,我们就可以赢得一辆坦克车,并且获得人身自由的游戏。小孩子约书亚喜欢玩具坦克车,那是每一个孩子纯真深中的自觉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活一角。
《美丽人生》中,游戏对于父亲
,一方面是为了迎合亲儿子。另一上方面又是老爸的童心未泯。这是一个真实而又美丽的谎言。一个让人笑看又心痛的动情故事。这是
父与子的生死游戏。
《美丽人生》这种艺术情境的手法,显示了意大利民生开朗乐观的一面,并且影片随时随地用逗乐搞笑效果,神奇的将一个看似不可能发生的童活般故事搬上银幕,娓娓道来。基多用游戏的方式让小儿子的未泯童心不受任何伤害。天真好奇的儿子对父亲的话信以为真,他崇拜这个永远打不垮的乐天老爸。这个看似喜剧的父亲的心,是那么的神圣与高洁。
悲情随着喜剧画面,渐入佳境。如果说,悲剧是把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看到《美丽人生》以后,我更加深入理解了悲剧的这一定义。后来以为,《美丽人生》是悲剧的,而不是喜剧的。《美丽人生》是借用了喜剧的基本原素,进行悲剧演生与铺排。喜剧只是《美丽人生》的一个善良外套。《美丽人生》的真正核心,应当是悲情的。是一种天哭的恸情。她还是大悲之中的人情呼唤。
〔四〕
影片《美丽人生》中间,父亲基多一点一滴都不愿意,让自已儿子幼小的心灵因战争苦难而异暗。基多害怕小约书亚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阴影。于是导演尽量渴望,把《美丽人生》拍得童真再显,拍得实如温暖。在影片《美丽人生》当中,有这样两处场景,镜头表达的寓意非常。
第一处场景 书店前的父子对话 :
小约书亚问父亲:为什么商店门上挂着犹太人与狗不准进入牌子?
父亲回答说:我们开的书店就不挂这种牌子。
小约书亚说:我们也挂一个。父亲说好,牌子写什么?
小约书亚想了一下,拿格外的孩子气说 :野蛮人和蜘蛛不许进书店 ……
第二处场景 敌寇关押犹太人集中营里,放送的广播歌剧 :
在敌寇惨无人道的血腥集中营里,基多一面求生心切,另一方千方百计想和隔壁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他渴望向多拉报一个信息,告诉多拉,这一边父子平安。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基多利用敌军广播喇叭,播放了多拉从前喜欢听的奥芬巴赫的歌剧。听见这动人乐声,多拉心里,明镜一样明白了,那边的父与子还活着。艰苦却乐观的活着。
父与子,还有母亲,一家人,一边游戏着暗炎人生,一边艰难渡过每一天。
〔五〕
影片里,世界民族大解放来临前夜,纳粹准备逃走的时候,基多一反笑容,严肃冷静地将儿子藏在牢狱角落的一个铁柜里,并且千叮咛万嘱咐,不让约舒亚发出任何动静,也不要探头出来。直到完全天亮。接下来,忠诚的基多化妆女犯,又趁乱跑到女牢去找妻子多拉。不幸的是,可怜的基多被核枪实弹的纳粹发现。纳粹押送枪毙基多,经过的舒亚密藏的的小铁柜时,基多仍然还是装出一副乐观开朗的模样,甩开正步,显出惯常喜气,巴望着儿子走过去,同时暗暗示意儿子千万不要出来。
再接下来,监牢大墙角落深处一声枪响,基多惨死在纳粹枪口之下。
天终于放亮了,小约书亚小心从铁柜里爬出来,他站在空荡荡的牢狱大院子里,杳无一影。这个时候,一辆标记五角星的真坦克车出现在约书亚面前。小约书亚爬了上去,红军坦克隆隆地开去。直到重逢母亲。小约舒亚和父亲母亲一起,肩并肩挨过饥饿,熬度恐惧,忍爱寂寞,并且战胜了黑暗,赢得了一千分,收到了爸爸许诺给他的礼物
—— 那是一辆真正的坦克车。
这是孩子的礼物。是父与子的生死游戏的礼物。
直到影片《美丽人生》一片终了时刻,我看着小约书亚乘着红军坦克远远开去,路上孩子找到了他的妈妈,当小约书亚拥入爱母怀抱时候,我不禁站起身来,为了这个小男孩约书亚重见母亲,为了孩子收获到了这样一份人生大礼物,深深的致示敬意。
我同时,也为了小约书亚的爸爸和妈妈们表示由衷敬意。向他们祝福。我为他们的美丽的人生用心鼓掌。用心泪流。我真的,为了他们在那一段暗黑生活中,苦苦挣扎中的惨痛每一天,安静地流下来眼泪
。掌声和眼泪,为了这一场电影里的纯真游戏 。一场父与子的生死游戏 。
笑容与欣慰,为了电影里面这个美丽的人生 …
I. 催人泪下的电影《美丽人生》编制了最美的谎言,它是如何成为经典的
《美丽人生》像是一壶酒,经过岁月的沉淀,越发的有味道,可以说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影片。
这部片子在豆瓣的评分九分以上,更是说明了这是一部值得看,反复看的一部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