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国外古代战争电影出现的巨大机器

国外古代战争电影出现的巨大机器

发布时间:2022-07-10 01:12:45

⑴ 国外经典古代战争电影有哪些

斯巴达三百勇士(温泉关战役)、勇敢的心(苏格兰起义)、天国王朝(十字军东征)、亚历山大、特洛伊

⑵ 请列举十部外国的古代战争大片

十部外国的古代战争大片:《特洛伊》、《亚瑟王》、《天国王朝》、《勇敢的心》、《侠盗罗宾汉》、《圣女贞德》、《火与剑》、《斯特凡大公》、《铁血武士/冷血奇兵》、《第一骑士/剑侠风流》。

⑶ 国外古代战争类的大片,有哪些是堪称经典的

一部老电影《斯巴达克斯》,绝对的经典。不过楼主喜欢看场面宏伟的,我推荐《魔戒》系列。

⑷ 外国大型古代战争电影

斯巴达300勇士
公元前四百八十年,波斯国国王王薛西斯一世(罗德里格·桑托罗)统率五十万大军(号称500万之众)、战舰千余艘,大举进攻希腊。并一路南下逼近德摩比利隘口。
不可一世的薛西斯一世还向希腊各城邦发出劝降书,希望小邦们不战自降。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斯巴达城。
结果,薛西斯的使者在众多希腊人的反抗热潮中吃尽了苦头。此时,为了抵御强敌,勇猛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杰拉德·巴特勒)亲率由各处集结而来的希腊联军约七千人,率先赶到温泉关,扼守住地势险要的关隘之地。
另一方面,已经在激烈的海战中消耗甚大的波斯军队,显然已经无法在两天内在陆战中组织起什么强烈的攻势,因此,两军的短兵相接并未一触即发。
但两天后,狡猾的薛西斯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偷袭关后,措不及防的希腊守军很快就被击溃。
为保存实力,列奥尼达斯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命令希腊联军的主力迅速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亲率三百名斯巴达勇士殿后。与汹涌而至的数万波斯军展开了血腥的殊死搏斗。
最终,这三百位勇士全部战死,也让波斯军队在攻破温泉关一战中付出了两万人死伤的惨痛代价。

特洛依 根据荷马史诗的电影

勇敢的心
《勇敢的心》是一部悲壮的、融合血泪传奇史诗片。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影片根据14世纪末发生在苏格兰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故事主人威廉·华莱士,不但确有其人,而且他的英勇事迹更使得他成为苏格兰的民族英雄。

天国王朝
在孩子和妻子相继死去后,法国小铁匠巴利安(奥兰多·布鲁姆饰)心灰意冷,他杀死了侮辱妻子尸体的神父,而此时,从耶路撒冷而来的十字军将领戈弗雷(利亚姆·尼森饰)告诉巴利安,他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私生子。巴利安为了寻找救赎,跟随父亲前往耶路撒冷。并且继承了父亲的领地。当他来到耶路撒冷后,未能寻找到心灵上的安宁,却爱上了公主希比拉(伊娃·格林饰)。然而当临死的耶路撒冷王请求他为了和平,杀死注定要继承王位的嗜血盖伊,继承圣城王位时,铁匠认为这与救赎之路格格不入因而断然拒绝。
耶路撒冷王故去,新王继位。好战的新王挑起战争,却被萨拉丁击败而全军覆没,萨拉丁率领撒拉森骑士要收复他们的圣地——耶路撒冷。危急之时,巴利安挺身而出,誓言捍卫“天国王朝”……

⑸ 外国古代战争电影,敌方射来箭雨,己方发射多个金属神器在空中旋转像伞一样阻挡敌人的箭。是什么电影啊

电影《霍比特人:五军之战》

(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是彼得·杰克逊执导的《霍比特人》系列魔幻冒险电影的最终章,改编自托尔金小说,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新线电影公司 、 米高梅电影公司联合出品,伊恩·麦克莱恩、马丁·弗瑞曼、理查德·阿米蒂奇、伊万杰琳·莉莉、李·佩斯、卢克·伊万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凯特·布兰切特、奥兰多·布鲁姆主演,定于2014年12月17日在美国上映。

⑹ 星战里面像大象一样的机器人叫什么,哪一部出现的

AT-AT(旧译:帝国战马、帝国步行者)是庞大的帝国步行机,初次出现在《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中,是银河帝国(Galactic Empire)的主要战斗和运输工具。AT-AT或干脆称之为帝国步行机(Imperial Walker)。在银河内战的战场上,他们隐约地以巨大的装甲的古老的大象骑兵出现。

All Terrains - Armoured Transport Walker 全地形装甲步行机。在星球大战中银河帝国的地面主要运输工具,每辆AT-AT能够携带40名冲锋队员(Storm Trooper),并且装有能够反射能量武器的护甲,装备有两门重型激光炮和两门高能粒子炮

优点:体型庞大,火力强劲,护甲坚硬,适合正面进攻。

缺点:太高,其弱点暴露于四条长腿,于是义军同盟在雪地飞行艇上安装了钩子,只要用绳子绞着AT-AT的腿,它一移动,就会被绊倒。在霍斯星上的义军就是用了雪地飞行艇来对付AT-AT,给军队的逃离提供了许多时间。

在帕尔帕廷皇帝统治时期,这些巨大的"步行机"首先主宰了地面战。这个高22.5米,能够大幅度迈进的全地形装甲运输机,被称为AT-AT或干脆称之为帝国步行机。在银河内战的战场上,他们隐约地以巨大的装甲的古老的大象骑兵出现。这些机器与古代动物和昆虫十分相似,经常被那些碰到这种单位的人当成怪兽。

有着长腿的AT-AT研制成功后在夸特动力船坞量产。它在克隆人战争期间第一次服役。上百台AT-AT在像夸特,卡利达,贝尔德隆那样的工业世界中的设备里被制造出来。步行机扮演着一个双重战斗的角色:它们的下巴上的重型镭射加农炮和脸颊上装载的连射爆能加农炮让他们成为强大的地面载具,他们厚重的装甲让他能让他们有效的运载反重力机车,侦查用步行机以及地面步兵。它可以在它跪下时从后部的突击坡道放下部队,或者从身体中释放墙上的机架或绳索来投放单位。银河帝国的帝国歼星舰和其他的大型军舰能携带补充的步行机,他们从轨道通过运输船和运输船将步行机投放到星球上。

AT-AT并不是种完美的武器,他们的火力覆盖面是有限的,他们的长腿损坏时需要花费长时间的保养与维修。与他的装甲坚固这一良好的声誉相反的,他们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他们柔软的用来连接指挥室与身体的"脖子"是他的弱点,他的腹部也是弱点,但是,只有极少的敌人才能使他们自己能够让自己在看到AT-AT的装甲巨足与这巨大的,怪异的,看起来如同有机生命体靠近他们时攻击它的弱点。

⑺ 欧美古代战争片中的士兵装备符合历史吗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一次战争发生在巴勒斯坦的麦吉多。公元前1469年,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一些部落举旗反抗年轻的埃及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的统治。叛军集结于卡梅尔山北面的麦吉多,并派前哨部队扼守麦吉多山口。图特摩斯乘坐战车,率部强行突破封锁,越过了山口。接着又迅速将部队组成新月状队形,向叛军进击,而叛军却不知埃军已经接近。图特摩斯以其右翼部队牵制住惊慌失措的叛军,又率左翼的部队向北包抄叛军的侧面,一举将其击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在这次有文字记载的战争之前,武装冲突早已是长期存在的事实了。最初,人类使用石块和棍棒作为寻找食物、配偶和栖身之所的工具,或者将它们用来征服他人,以满足其生来就有的欲望,从而认识了石块和棍棒作为“武器”的价值。后来,人类又发现,边缘锋利的石块或者削尖的棍棒要比圆石或钝棒威力更大。远古时代的人类还懂得,在进攻敌人或猎取食物时,如果隐藏在草丛中或者猛然从树上、岩石上跳下,就更容易得计。这样,人类就确立起一种典型方式,即采用跟自身能力相适应的特定手段来发明、改进、选择和使用武器。人类在整个战争史上,始终是按照这种方式行事的。

早期的战争工具
由于人类最初的几千年历史一直没有文字记录,因此当时的武器库中的许多原始兵器已经无从查考。金属的启用,剑、弓和矛的发明,曾给战争和战术的发展产生过革命性的影响,可惜都未能留下只字片语。在后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里,这些基本的作战武器及其使用方法又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发展,不断地影响着人类的战争。
兵器从开始就分为两大类:劈刺式和投掷式。史前人类所用的棍棒是最原始的劈刺式兵器,最早的投掷式兵器是人类投向敌人或猎物的石块。
从史前时期开始,人类就会用兽皮制成投石器来投掷小而光滑的石块,这要比单纯用手臂投掷力量更大,距离更远。这种投掷器还使用泥土烧制的弹丸,后来又采用铅制弹丸。在庞培和其他古代遗址中已发现了橡子形状的弹丸实物。生活在巴利阿里群岛的投石手都有一套特别高超的投石技术。他们通常配有三种投石器,分别用于远、中、近距离的投掷。大卫(公元前1040年-前970年,以色列王)就是用投石器杀死歌利亚的 [ 注 ] 。在好几个世纪里,投石兵在作战阵容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
有些地区,投掷石块逐渐改为投掷尖利的棍棒,后来就演变为投枪、标枪和曲形硬木飞镖。荷马勇士每人都携带两支标枪。作战时先向敌人投掷标枪,然后再用剑进行白刃战。跟标枪相配合的冲刺式兵器是沉重的长矛或梭镖。在许多古代社会中,梭镖是作战勇猛的标记,也是君权的神圣象征。在古罗马的玛尔斯(战神)神殿和希腊的各种圣堂中,梭镖是人们崇拜的圣物。
希腊梭镖的普通长度为六至九英尺。但由于是手工制作,所以实际上是形状各异、长短不一的。梭镖和长矛是古希腊甲兵的制式武器。这种甲兵配备有重型兵器和盔甲,是古希腊战斗队形——方阵的基本成员。

在整个石器时代里,棍棒兵器种类繁多。其中北美印第安人用的石斧属于战斧型兵器。如果将棍棒削出锐利的刀口,就成了剑的雏型。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人们冶炼出坚硬而富有韧性的金属,制造出了刀口长而薄的剑。青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由于自然界中存在有天然的青铜,因此很难说人工生产青铜最早始于何时。青铜工具的使用,希腊的克里特岛开始于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而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则始于公元前2800年,特洛伊开始于公元前2000年。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和几个世纪后中国的黄河流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技术发展。由于青铜具有坚固、柔韧和耐磨等特性,因此很适宜用来制作非常尖锐和刀口锋利的武器。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金属制造工匠的技术日益提高,发明了许多新的制作和浇铸技术,生产出来的剑不仅外形有了改进,而且更加耐用。青铜剑起初是尖头的,剑头比剑身要大,看来既可用于刺杀(类似决斗用的轻剑),也可以用于劈砍(类似军刀),因为青铜质地较软,故青铜剑最初主要是用于刺杀。

铁制工具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500年左右。大约在一个世纪之后,居住在亚美尼亚山区的查莱比斯部落学会了将熟铁放入炭火中加热,然后淬火,再加热、锤打,经过轮番加工处理,使铁质变得十分坚硬。在进行上述加工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偶然在铁的表面溶进了碳微粒,因而制成了最初的钢。公元前1200年前,这种新的冶金技术已在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得到广泛采用。
尽管最初铁的造价十分昂贵,而且产量有限,但是,铁的发现毕竟给古代兵器和战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到了公元前1200年时,锋利的剑开始在小亚细亚、叙利亚和埃及等地区出现了。由于这种金属坚硬而不易断裂,因此剑的外形也发生了变化。
到了公元前1000年的时候,剑分成了两种主要类型。一种是形似马刀用于砍杀的长剑,这种剑没有尖头,后来高卢人和凯尔特人用的就是这种剑。另一种剑比较短,很象一柄匕首,是古希腊甲兵佩带的武器。这种剑的剑身长约16至18英寸,宽2至2.5英寸,剑柄长4至5英寸。它就是后来比它稍长稍宽的古罗马短剑的雏型。——古罗马以前的剑虽然仍是一种劈砍兼刺杀的兵器,但主要用于劈砍。

金属武器的使用也导致护身甲具制造业的兴盛发达。原始人类发明的最重要的护身具是盾。最初它仅仅是一张兽皮,几乎总是用左手拿着或者挡在左臂上,这样,右手就可以腾出来操持武器。后来,人们常常将兽皮包在一个简单的木框架上,制成了盾。但有些古盾完全用木料制成。在亚洲常用的是柳条盾。用来保护头部、躯干和腿的护身具最初也是用兽皮、柳条、衬有垫料的布套或木头等材料制成的。
尽管金属已被用于兵器的制造,但皮革仍然是制盾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材料。当然,有时也用金属来增强盾的牢度。锤制金属铠甲和头盔需要很高的技术和费时的劳动,而用熟铁小片制成的鳞甲则较为便宜和实用。古代东方的亚述武土得益于新的金属制造技术,他们手里拿着很长的铁制砍剑,身披外面缝有铁鳞片的皮里盔甲。自从铁出现以后,希腊甲兵的梭镖便装上了铁的尖头,腰上佩带的剑也用铁制成,而他们的盔甲、盾和头盔都是青铜的。古罗马军团士兵的胸甲,是在皮革上缀以重叠的青铜片或铁片制成的。
弓问世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在发明黑火药之前,它一直是士兵手中基本的投射式兵器。在人类历史开始有文字记载的时候,中东、印度和中国早就使用它。从古代直至公元十六世纪这段时间里,弓始终是中国军队最重要的手提兵器。在既有重装弓箭兵又有轻装弓箭兵的亚述军队中,弓也是主要兵器。对古希腊、马其顿、古犹太人和古罗马军队来说,弓虽然也很重要,但只是辅助性的兵器。
印度弓的长度为4至5英尺,在2200年的时间里基本上一直保持着原样。竹子是常用的制作材料,也试用过一些包括金属在内的别的材料。箭的长度为2至3英尺,用竹子或藤条制成,通常采用金属箭头。弓箭兵一般不带盾,由前面一排持盾的标枪兵来保护。在印度,不论弓箭兵或是标枪兵都配备有相当长而宽的砍剑。

为了有效地使用弓,士兵必须经过反复不断的技术训练,同时,还需要适宜于作战的开阔地形。因此,它成为了一种具有专门技术的士兵手中的兵器。如亚述弓箭兵和后来的克里特岛的雇佣弓箭兵(马其顿和古罗马人对他们十分称赞)以及游牧狩猎者都使用这种武器。
期的弓是一种“单材弓”,它只用一种木料制成。大约到公元前1500年,中东和亚洲出现了“混材弓”,有时也称作“角弓”,所用的混合制作材料取决于工匠能够得到哪些材料。这种角弓后来就成为整个亚洲和有些欧洲人所用的制式兵器。直到现在,地球上的一些边远地区仍在使用它。

混材弓是用几层不同材料制成的。在历史上的大部年代里,这种弓通常用一条扁平的木质基板做成弓的中心骨架,在对着弓箭手的一面压上一层劈开的角片材料;在弓架的另一面再加上一层野兽的腱。多数混材弓是反射式的,弓弦松弛时弓的弯曲方向跟弓弦拉紧时的弯曲方向恰好相反。混材弓的长度一般不足4英尺,而土耳其弓和蒙古弓则在5英尺以上。

角弓种类繁多,其射击距离和穿透力也各不相同。比如土耳其角弓的射击距离在300码以上,穿透力也相当大。但是,直到公元16世纪左右,经过改良的土耳其弓方能穿透锁子甲。到了骑兵用上角弓时,它的威力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而使军队的机动性和兵器的杀伤力得到了令人生畏的有机结合。

古代战车是一种小型马车,由一匹或多匹披带盔甲的战马牵引。它在很古的时候就发展起来了。早在特洛伊战争时(约公元前1200年),战车就作为弓箭兵和梭镖兵的机动平台来使用了。在古希腊末期前,战车主要用来把战将运送到战场,战将下车后再跟敌人进行白刃格斗。在印度和中国,战车的形体较大,主要用作国王和贵族的移动指挥所。车上还载有击鼓传令兵、驭手和一名或几名弓箭兵。随着时间的推移,战车逐渐变成了亚洲多数军队的主要突击武器,用来撞击或碾压敌人部队的士兵。由于在车轴和车轮上装上了长柄大勾刀和别的刀剑兵器,车的四周还挂上了盾等不同的装甲护具,因而大大提高了战车的突击威力。圣经上曾经记载说,从埃及逃出来的希伯来人特别害怕埃及法老的战车。亚述战争中的战车对当时和后来的史学家们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不过,由于战车所用的牵引马匹容易受到敌人的袭击,而且必须有平坦开阔的地形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它的使用是有限的。尽管如此,只要有适合的战机,用于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战车在作战中曾多次赢得过胜利。
骑兵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由次等的贵族组成。他们有足够的财富,买得起盔甲和好武器,还占有许多马匹。但是,大多数军队中的精锐突击队里仍旧保留着一支战车队,用来运载大贵族或皇室成员奔赴战场。
在印度,由于气候的关系难以培育出品种优良的马匹,而最好的牲口又都用于马拉战车,这就是古代印度很少骑兵的缘故。因此,约在公元前600年的时候,印度开始用大象进行作战。这种巨型动物组成的部队的突然出现常常使敌人惊恐不已。不过,实战表明,它大不了只能起一种心理上的威慑作用。当大象所引起的惊恐平静下来之后,训练有素的部队便可以找到对付大象的有效手段。这些野兽很容易四散乱窜,反而将自己的队伍搞得乱七八糟。为此,驱赶战象的士兵在大象乱窜时就用一根尖铁刺入它的头部。在印度则用沉重的铁箭和燃烧的火箭射击大象。希腊有些天才的无名将士曾用与现在的反坦克雷场相似的办法,将铁尖桩连环埋在适当的地方,以划破厚皮动物大象柔软的脚。
尽管大象作战有很大的局限性,又容易被击伤,但敌人从来不敢等闲视之,因而大象的使用逐步扩大到了近东和北非地区。第二次布匿战争之后,古罗马人曾迫使迦太基人接受和谈,规定作战中禁止使用大象。可以说,这是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武器限制。

在古代军队的组成、兵器的使用以及战术的运用方面,能否灵活机动是十分重要的。当时的军队通常由大批手持矛和盾的步兵组成,另外还有配备着投掷式兵器的投石兵和弓箭兵,这支步兵构成了整个部队的一个坚强基地。这就使装备更好的战车队、骑兵队和战象队可以在其周围顺利地进行作战活动。

当两军对阵时,大群梭镖手集中在一起,前面是密集的轻装弓箭兵和投石兵,再前面和侧翼是骑在马上或乘坐战车的贵族队伍。两军互相接近时,弓箭兵和投石兵连续不断地向敌阵进行骚扰性投射,一直到战车或骑兵向敌人发起冲锋。接着,轻装部队就穿过重步兵之间的空隙移向阵营的侧翼和后背。除象麦吉多战斗中图特摩斯作战方式那样的少数例外情况外,部队的运动只是相机而行的举动,并非事先有计划的安排。通常,混战中的双方互相咬在一起,踩着地上越来越多的尸体和伤兵,时面向前,时而退后。有时一方的战车和骑兵在发起冲锋时就吓垮了对方,那末,这场战斗就变成了一方对另一方的追击。
自从人类历史开始有文字记载以来,军事战术、军队的编制和军事学说,不仅受武器不断更新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如何用兵、如何使用武器的新的思想和概念的影响。合理而创造性地使用现有的武器的思想,大大地促进着军事的发展。 亚述人的战争机器
从亚述人采用的一种新的军事组织体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个战争机器的具体情况。公元前700年左右,亚述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废弃了当时的民兵组织,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一支常备正规军。当然,国家必须给士兵发放军饷,而这支军队又最容易靠对外扩张来得到维持。因此,这个国家的首要事务变成了从事战争。它依靠战利品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个真正的军事体制来保持它的财源和兴旺繁荣。他们不遗余力地设法保持军队的高效能。依靠这支军队,提格拉·帕拉萨扩展了穷兵黩武的亚述先王已经建立的帝国疆界。
有迹象表明,世界上最先充分认识铁的性能比铜优良的是亚述人。他们的军队全部配备了铁制兵器、战车和铠甲。由于他们不断地、系统地改良兵器,并严格训练土兵,使他们熟练地掌握兵器的使用方法,因此,亚述军队长期保持着军事技术上的优势。
亚述军队的主力由大量的梭镖兵组成。他们行动缓慢而且相当笨重,但是,与当时别国的同类步兵相比,技术尚算较好,机动性也比较强。在亚述人的典型作战方案中,高潮阶段便是以不可抗拒之势向敌人发起突击。 亚述军队的弓箭兵比敌人组织得更加严密,弓的威力更大,并能以极高的命中率发射铁头箭。他们的射击常常使敌人队伍乱作一团,从而,为战车和骑兵的密切协同,进行冲锋创造了条件。
亚述军的主要进攻力量是马匹牵引的双轮战车队。它的任务是在敌人的步兵队伍中冲杀出一条前进的道路。跟当时别国军队一样,亚述人利用战车强大而凶猛的作战威力组成浩浩荡荡的战车队,与弓箭兵、梭镖兵和骑兵紧密配合进行作战。
骑兵在亚述军队中所占比例最小,但技术训练最严,装备最好。那些贵族将士都是骑马奔赴战场的。到了战场上,一部分人下马徒步作战,也有的坐在战车上进行战斗,但是,许多人是骑在马上跟敌人厮杀的。骑兵比别的兵种纪律更严,技术更熟练,而且更加机动灵活。作战时唯有使用骑兵方能实施机动。
亚述军队能够在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下进行作战,这清楚地说明,它的组织编制是高明的。亚述军队的详细编制情况人们并不十分清楚。不过,它的野战部队有时可能接近五万人的兵力。一支如此庞大的军队要能够在沙漠和山地作战,必须有一支庞大的保障军需供给的辎重队,同时也要有一套效能极高的作战参谋机构和后勤供应系统,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战斗威力。 恐怖战术是亚述军队取胜的另一重要手段。当时,多数国家的军队都以狠毒凶残而著称,亚述人采取的正是这种恐怖政策——这可能算得上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心理战实例。他们在攻占一座城池之后,往往杷男女老少斩尽杀绝,或者把所有的人都监禁起来,他们以杀人不眨眼的残酷手段实施着恐怖政策,实践证明,这对亚述军队的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海战的开端
大约在亚述人大力发展常备军的同时,腓尼基人似乎已经开始使用最早的专用海军战船了。居住在地中海和爱琴海沿岸以航海为生的人早就将船只应用于军事目的。不过,当时只局限于将商船用于运送部队和补给物资。这些带着帆和桨的又短又宽的小船,基本上是用来支援陆地部队的。腓尼基人制造的新式战船是用桨推进的帆船。与典型的商船相比,它的船身更长,更窄,速度更快。 希腊人,特别是雅典人对腓尼基帆船的设计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并使海军具备了当时在陆上或海上战斗最熟练和最完善的技术。雅典人的三层桨帆船是一种船身既长,又浅又窄的战船,由于它的桨在船的两边各排成三组,故而得此船名。为了提高船的速度、动力和机动性,他们不惜降低船的适航性,舒适性、货物容量和最大航程。船的两个桅杆上安装了风帆,作为桨的辅助动力,但在作战时只划桨驱动,划浆手的数量从75人加到150余人。 三层桨帆船的主要战斗部位是位于吃水线处突出于船头约十英尺的金属撞角。如果撞角插进敌船的舷侧,必然造成致命的创伤。但是,大多数希腊人宁肯采取陈旧的战术,即划到敌船的旁边,然后强行登上船去袭击敌人,因此,他们的船上往往装载着登船部队。
雅典的海军是依靠高超的航海技术、船的高速度和机动性取胜的。如果雅典战船就近没有机会直接撞击敌船舷侧,那末,它就在敌船旁边突然转弯,并在最后一刻把桨取下放入船内,再去撞击那惊慌失措的敌船,这时无能为力的敌船好比一只只伏窝的鸭子,听凭雅典战船用撞角进行猛烈的撞击。 我们决不应该低估古代腓尼基人及其在迦太基和叙拉古斯的“继承人”在海军作战方面的影响,因为腓尼基人用了几百年的战船和战术一直是当时世界各国的海军所效仿的典型。当然,他们没有照抄照搬,作了许多改进。譬如,桨的数量有增有减,桨的位置也各不相同,船身变得更浅更长,船上增加了放置战斗武器的炮塔,使用了能够钩住敌船的挠钩和攻占敌船的渡桥。在两千年左右的时期里,长而浅的帆桅战船始终是西方世界的主要作战舰型。冲撞和跳帮也一直是海军作战的基本战术。直到公元十五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的的海军冲出地中海,离开近海水域,开始了向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海外扩张和征服战,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
古代早期的作战思想
根据我们对亚述人从事战争的情况的了解,加上麦吉多这种早期战争的零散资料记载,可以看出古代军事将领已经具有我们今天所谓的作战条令和战术之类相当高明的军事思想了。而且古代帝国的国王和法老也必定具备了一些朦胧的军事战略观念。只是我们对此所知不多,因此只能作些推测罢了。 显然,那时肯定已经有了我们今天所谓的作战条令。
我曾在别的场合 [ 注 ] 将作战条令一词定义为“由作战原则、策略和思想组成的一个有机体系,用来支配作战时军队的各个组成部分,并确保连贯协调地使用这些组成部分。条令的产生可以来源于作战经验或者军事理论,也可以两者兼而有之。它代表了用兵的最佳指导思想,并依靠理智来确保它的实施。条令实际上是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法,只有军队的一切部门都知道它,弄懂它,并遵守它,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条令是通过战术来实施的。我把战术定义为将可能得到的分散部队加以调度部署和巧妙的运用,以实现既定之作战目的的技术。
` 尽管现存的文字记载中,有关古代战争的详细描述寥寥无几,但依靠我们已知的情况,足可证明古代(远远早于公元前500年)的军事将领已经制定了原始的作战条令、良好的用兵战术和武器的使用方法。他们能够很好地组织和部署兵力,使之处于优势的地位,派遣各种类型的士兵去完成特定的作战任务。他们已经深知突然袭击的优越性,懂得采用典型的机动作战方法(直至现代仍在继续使用着),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动包围的方法。此外,他们也能够很好地使用投射式兵器。投射式兵器的作用距离大大超过了白刃格斗兵器,它能造成敌人队伍的严重混乱。倘若跟突击冲锋很好地配合,就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效能。
古代战争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就是给施展兵器留出足够的空间,并在军队的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留出一定的距离,每个士兵平均要占一平方米的位置。一支有五万人的亚述军队,其中步兵有四万五千人,编成纵深为20人的密集队形,骑兵和战车队的纵深约5排,各编队单元之间的间隔大约相当于他们所占位置的面积,合计总面积不到四分之一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宽度约二千五百米,纵深约一百米

⑻ 国外古代战争电影

《王者之心》,另外两者不是兄弟关系。

⑼ 找91年以前的一部美国科幻电影.有机器人出现的.

不知道 是不是
片 名: Robot Jox

译 名: 机械威龙

导 演: ( 斯图尔特·戈登 Stuart Gordon )

主 演: (加里·格雷厄姆 Gary Graham) ( Anne-Marie Johnson) ( Paul Koslo) ( Robert Sampson) ( Danny Kamekona) ( Hilary Mason)

上 映: 1990年11月21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

对 白: 英语

评 分: 本站评分..8.9/10 ( 1票 ) 详细

IMDb评分4.1/10 ( 947票 ) 详细

颜 色: 彩色

声 音: 立体声(Stereo)

时 长: 85

类 型: 科幻

分 级: 新加坡:NC-16 芬兰:K-16 澳大利亚:PG 冰岛:16 英国:15 美国:PG 加拿大:14 加拿大:PG

加入站内收藏夹 查看评论及点评 对本电影评分·外文别名:
Robojox ·机械威龙剧情介绍:

五十年前的一场核子战争几乎摧毁了人类,战争已经被废止,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领土争端通过战士驾驶巨型机器人单挑来解决,他们被称为“机械威龙”。
同盟国机器人战士亚历山大已经接连杀死了合纵国的九位机器人战士,为了争夺阿拉斯加,下一场战斗合纵国别无选择,只有背水一战。
这次将由合纵国的机器人战士阿基里斯来迎战亚历山大。
但是,叛徒已经向同盟国泄露了合纵国机器人的设计图纸。
这最后一战,不仅是为国家,更是为个人的恩怨情仇……

阅读全文

与国外古代战争电影出现的巨大机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电影有什么好处 浏览:29
小电影一般在哪有链接 浏览:565
青玉案电影全集 浏览:552
2020年上映电影哪里看 浏览:160
粤语电影软件哪个好用 浏览:481
刘烨王珞丹战争电影全集 浏览:361
艾伦买烟是哪个电影 浏览:214
2018哪个播放器多电影看 浏览:4
最新电影网你好李焕英 浏览:687
人工智能机器人题材电影 浏览:801
治愈微电影片名 浏览:942
北京服装电影学院招生简章 浏览:616
刘德华最新七部电影 浏览:772
迅雷下载的电影怎么移到u盘上 浏览:22
科比退役小电影 浏览:944
小电影能下载吗 浏览:296
奥特曼全部最新的奥特曼大电影 浏览:651
娃娃脸1977电影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656
鹿鼎记2神龙教电影天堂下载 浏览:768
电影神话高清在哪里可以看 浏览: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