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次列强侵华战争名言
英国鸦片战争之前,说我们象瓷器,美丽而易碎。
火烧圆明园,侵略者说,我们一脚踏进天堂,一脚踏进地狱。
义和团,他们说中国人极度的野蛮不开化,但是清楚这样玩命送死,不是因为真的笃信什么宗教。
日本人对谈判的李鸿章说,我们饿的狠了,来不及嚼,立即就要吞下去。
日本人说欲征服世界,须先征服支那,欲征服支那,须先征服满洲。
西方人经常讨论中国人是不是野蛮人,说我们不卫生,不礼貌,不好客,不文明。。。反正有几十个这样的词,都是我们该死的原因。
英国人到现在都说鸦片战争是贸易战争,是为了让不听话的中国人学会服从国际贸易规则。至于那个鸦片,只是数量不大的一种麻醉药品。
义和团以后,未能分裂和瓜分中国的列强哀叹,西方任一个国家无此脑力与体力,对付地球人口之四分之一。
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俄罗斯恒觉耻辱,因为打败他的居然是黄种人小国日本,日本则认为这是日本给亚洲做出了打败白人的榜样,增强亚洲的自信(记着这话吧,亚洲被日本侵略和统治,是颇能增强自信的)。
有些殖民者在中国开工厂,雇用的工人活得很苦,他们给国内写文章:我可怜这些小东西,甚至感到有些不忍心这么虐待他们云云。
❷ 林则徐的爱国名言有哪些
林则徐的爱国名言有:
1、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翻译:向敌人学习他的长处,以打败敌人。
2、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翻译:世事哪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只求过程中不愧对自己的内心。
3、力微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翻译: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4、苟利国家以,岂因祸福避。
翻译: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
5、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翻译: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成卒适宜。
❸ 《鸦片战争》经典台词
《鸦片战争》经典台词:“我从没有看过这么坚的船,也没有见过这么利的炮!但是我大清将士,有死无降!”
《鸦片战争》是纪念香港回归而创作的一部献礼片,从史实出发,真实地反映了中英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的始末,讴歌了中国民族不屈外国列强欺压、奋勇抗争的英雄气概。该片突破了国产片面谱化的弱点,将一个个历史人物再现于荧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该片投资一亿人民币,创下了国内电影投资的纪录,也创下了国产片在国内的票房纪录。该片以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为出发点,是以往相关题材电影中的上佳作品。
角色介绍:
林则徐演员鲍国安:林则徐湖广总督,因为英国不断的运输鸦片,所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但是英国商人一面假装听命林则徐,一面策划更大的阴谋。
道光十九年六月三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下令烧毁所有大烟,英国商人拿此事大做文章,对华宣战,道光不派兵应战,把一切怪罪到林则徐头上,将他撤职。
琦善演员林连昆:琦善,直隶总督因为道光皇帝怕英国人发动战争,责怪林则徐惹怒洋人,将他撤免,并派直隶总督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去与英方和解。
❹ 关于鸦片战争中的名言警句是什么急急急急!!!林则徐
鸦片一日不禁,本大臣一日不回。当时林作为钦差大臣,说出承诺
❺ 祖国的昨天
你是要内容对吧?
中国的昨天当然就是以毛主席为话题的,也就是关于抗日、改革之类的;中国的今天:我们可以说说科技、人文。
版式建议分为左边、右边各一内容。
昨天:(1)历史大事回顾
1.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起义
3.洋务运动
4.中法战争
5.中日甲午战争
6.戊戌变法
7.义和团运动
8.辛亥革命
9.五四运动
10.中国共产党成立
11.“二七”大罢工
12.北伐战争
13.“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4.南昌起义
15.秋收起义
16.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
17.“九·一八”事变
18.遵义会议
19.四渡赤水之战
20.“一二·九”运动
21.西安事变
22.卢沟桥事变
23.抗日战争
24.南京大屠杀
25.百团大战
26.皖南事变
27.解放战争
28.三大战役
29.渡江战役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名言名句: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❻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名句:
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白话解释:只要鸦片一天没有消灭,我就一天不回,势必要和这件事杠到底,绝对不中断。
二、儿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儿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白话解释:我的子孙若和我一样,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圣贤之人有太多钱只会损害他们的志气;我的子孙要是不如我,那留钱给他们干嘛?又蠢又有钱,只会让他们变得更糟。
(6)电影鸦片战争名言名句扩展阅读: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地点是在虎门海滩,由于鸦片数量巨大,因此整个销烟的过程一直持续了二十三天才结束。
这次禁烟引发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是这次销烟的历史意义不容忽视,最大历史意义就是解决了鸦片对我国的危害,开启民智,让民众认识到了鸦片的危害,对中国今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影响。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时候,不仅仅面对着外国列强的压迫,还要应对清朝内部那些为了一己私利,不断使用阴谋诡计来阻止林则徐进行禁烟运动的官员。
但是林则徐无畏强权,一边对抗外来势力,一边抵御内部的压力,成功地将禁烟运动进行下去。几乎将虎门所有的鸦片都销毁了,成功的守护了虎门地区的安宁。
虎门销烟之后,清政府迫于压力,贬谪了林则徐。因为人才难得,因此又被朝廷启用,不断的到陕西、甘肃、云南、广西等地做官,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事情。林则徐在这些地方不但参加了一些军事镇压,而且还大力的发展了当地的经济,真的是哪里需要林则徐,林则徐就往哪里跑。
最后,在广西地区,因为长途奔波,再加上瘴气的感染,所以林则徐最终死在了广西。
❼ 林则徐爱国名言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3、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4、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5、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6、社燕逢春留好语,地无寒谷春常在。
7、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8、
9、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10、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花香一树春。
11、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12、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13、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14、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❽ 林则徐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的下句是什么
1、下句是:“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2、出自于清朝政治家林则徐的对联,全文是:“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3、意思是,如果子孙后代像我,我把钱留给他反而损害了他的斗志;子孙不如我,留钱给他使他好逸恶劳,留的钱越多越是增加其过错。
(8)电影鸦片战争名言名句扩展阅读: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林则徐著作包括奏折、公牍、文钞、诗词、信札、日记以及他主持翻译的《四洲志》等译作。这些著译散藏各地,长期没有经过系统整理。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参考资料:网络-林则徐(清朝道光时期大臣、民族英雄)
❾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的名言警局
第一章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的中国
第二章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中国和资本主义各国
第一编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第三章 鸦片战争
第四章 战争以后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七章 1856--1861年太平天国
第八章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第九章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以后
第十章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
第十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
第十三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第三编 戊戌维新和义和团运动
第十四章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掠夺
第十五章 第二次革命高潮出现前的国内阶段形势
第十六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维新运动
第十七章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第十八章 义和团的勃起
第十九章 八国联军和义和团的失败
第四编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第二十章 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酝醇
第二十一章 同盟会初期
第二十二章 辛亥革命的前夕
第二十三章 武昌起义和起义后的武昌政权
第二十四章 革命浪潮的各省风云
第二十五章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政府
第五编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
第二十六章 袁世凯的反动统治和反袁世凯的斗争
第二十七章 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