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我的战争》
就是一部烂片,看似弘扬我志愿军英勇无畏,其实就特么在黑我志愿军战士,帽子永远都歪着风纪扣永远都不扣,当着女战士随地大小便,从头到尾都是硬邦邦的荷尔蒙,一开始火车被伏击,我的天美军都他妈穿插迂回到了我们的后方设伏了,你要是天上飞机还能说的过去,连机枪碉堡都有了,简直是侮辱观众啊,战斗场面更不用说美军用的水冷马克沁哈哈哈,志愿军战士用起了日军的万岁冲锋!片子应该是入朝初期竟然个顶个的苏轼装备,整片都在跟女人腻腻歪歪真他妈恶心,我真是庆幸我先自己看了一下,幸亏没给我爷爷看,本以为抗美援朝题材给爷爷看一下挺好,如果给我爷爷看了我爷爷估计骂的更狠!
2. 为什么说《我的战争》宣传片让中国人丢脸
昨天起,朋友圈看到一则主旋律电影《我的战争》的宣传片,开始刷屏。内容是,一辆载有中国老头老太太的旅游大巴上,漂亮的韩国女导游热情地鞠躬致敬,“欢迎你们第一次到汉城”。结果,于蓝、田华、牛犇等一群老东西开始了无耻的口水战,“姑娘,我们不是第一次来汉城”,“六十年前我们开着坦克来的”,“我们举着红旗来的”,“你看看这部电影就知道了”,然后直白地介绍电影《我的战争》,肉麻地介绍导演和演员。那情景那场面,厚,真比城墙厚!!
这个段子明显是抄袭且是“三传手”抄袭的。原始第一版本是英国老兵到法国的故事,中国段子手抄袭改编的“二传”版本,是将主角改为志愿军老兵和韩国警察,最恶俗的“三传”抄袭版本就是该广告。原始版本是:一位83岁的英国老人乘飞机到诺曼底,过海关时这名老人费力的在包中找他的护照。边检人员问道:“您以前来过法国吗?”老人答复:“YES”,于是边检人员讽刺地说:“哦,那您应该知道得把护照随手拿着吧,呵呵。”老人答道:“我上次来的时候不需要护照。”“不可能!你们英国人每次来都得要护照。”老人低语:“爷上次来的时候是1944年6月6号,费了好大劲才上的岸,找了半天没看到一个法国人,护照给谁看去。”
这两个段子的差别在于,一个幽默无恶意,一个无礼无耻加满满的恶意。
英国老兵是在受到法国人嘲讽的时候,反唇相讥。且老兵参加诺曼底登陆,是有恩于法国的,理应受到法国人的尊重。英国老兵的话,虽然也属于讽刺,但是,毕竟也没太多恶意。毕竟是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首先是解放法国的功臣嘛,且讽刺的也不是直接当事人边检人员,而是二战时抵抗不力甚至投降的法国人。
而这部由老演员出演的广告片则极其无礼且无耻!上次你们进汉城是干什么?是战争!是铁血苦难!战争孰是孰非暂且不讲,在人家韩国导游极其礼貌地鞠躬致敬的时候,你特么提开着坦克干什么?你说你干过人国家?
战争,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可以轻松调笑的话题,面对那么多生命的逝去,它只有严肃和沉重。就拿我国来说,这么多志愿军先烈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是为了让这些在国内德高望重的演艺界前辈以这种方式去教育民众,在韩国人面前显摆炫耀的。对一个主权国家来说,他国军人拿着枪炮挑着旗进来,那绝对是入侵!
当今国际潮流是文明平等尊重,六十年前那场战争,对中韩双方来说,都是一场刻骨铭心的记忆,都是不愿提及的痛。在韩国归还我们志愿军遗骸的情况下,我们拍这场电影还配个这样的宣传片还‘大礼’,这不是挑衅行为么?这么做,要让国际社会怎么评价中国?要让韩国朴槿惠如何顶着国内压力亲近中国?
设身处地想下,假如是日本拍部侵略中国的电影,再拍个这样的宣传片,一群日本老人来南京游玩,兴高采烈的对中国导游炫耀,我们七十多年前就来过中国,我们当时不用护照,我们是开着坦克打着太阳旗来的等等,咱们国人看到能无动于衷?稍微动点脑子想想,也知道这么干是严重伤害韩国人感情的,甚至有可能引起外交纷争的,那么为什么还拍,还能通过!拍片的和审片的,浆糊够用吗?
3. 电影《我的战争》中孙北川死了吗
《我的战争》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Sn4nb_ss0bBkDO6AAm1w8w
提取码:p0dp
抗美援朝4大战役时期,中国有这样一支英武勇猛的志愿军,他们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决然远赴他乡,在并肩作战的日子里一起经历生死,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孙北川(刘烨饰演)是这支队伍的核心首领,他身经百战、个性粗犷但心地善良,在战场上向来无所畏惧,而遇见文工团队长孟三夏(王珞丹饰演)之后,这份勇猛又多了一层责任感。
4. 作文 《我的战争》观后感
观看这部电影《我的战争》更多的是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人类要远离战争,才能追求和平安宁,才能有和亲人团圆的温馨画面。
朝鲜战争是人类战争史上以弱克强的少有典型案例,场面宏大,残酷血腥,震撼人心。这场战争无论截取哪一个片段都是震撼人心的。影片采撷了几个战争场面,表现出了人类的共同情感:亲情、恋情、友情、乡情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受到的冲击与考验。人们渴望这些情感,却被战争无情剥夺。
在两山夹一谷之间,美军的先进的坦克轰轰驶来,面对精良装备,我们手上的简陋装置撼动这个庞然大物?孙北川这个九连连长,在观察完地形后,冷静、果断地说炸掉山头,让山上的石头自动滚到山谷,挡住坦克的去路,就可以把美军牵制,通过这个具体细节的描写,我们看到了“老爹”这个老兵油子,平时说话都一针见血,他说他是爆破专家,孙北川惦量了一下,同意了让他去完成这个艰难的任务。他背着那么沉重的炸药包,在陡峭的山上,给人感觉“风烛残年、风雨飘摇、命悬一线”,他哼着小曲,小曲回荡山谷,以驱散他内心的恐惧,表达他的思乡情怀,在扣人心弦的一幕幕之后,他和儿子在悬崖中爬了上来。美军的精良坦克被飞下的乱石重重砸毁,以弱克强的神话就此书写。
影片有几处美军的特写镜头,在当下的世界格局,用电影镜头,用历史的真实瞬间呈现战争的真实画面——也许导演另有用意吧。美国是世界上无可撼动的霸主吗?那么瞧瞧你们在历史上曾经的表现吧!虽然我们打赢了这场战争,但“一将成名万骨枯”,那些无名的尸骨,遍野的忠魂,一座座无字的丰碑树立在了异国他乡。诚如孙北川在牺牲前的那句话:将来有人记得我们吗?战争,我们要铭记。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壮大我们自己的国家。
而今,没有硝烟的战争更要引起我们的警觉。文化侵略、精神腐蚀、物质利诱……,何尝不是我们在朝鲜战争后的又一攻坚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