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儿园礼仪活动目标怎么写
随着幼儿们生活的丰富和交往的不断增多,他们有机会与更多的人和事接触,同时,他们的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在家是小宝贝,小主人,在外是小朋友、小伙伴,有时也会扮演小客人这一角色,由于年龄和经验的局限,如何进行角色的互换,如何顺利地与他人交往,是幼儿面临的一个难题。学习做客的礼貌,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与他人交往,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将会使幼儿终身受益。
活动目标:
1、知道该怎样礼貌做客:
2、体验礼貌地做小客人的快乐。
3、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家长取得联系,获得允许后集体到某个幼儿家做客。
2、录制做客的录像带。
3、准备好家长提出的建议图片若干。
过程建议:
1、引出话题,激发愿望;
教师引导:
(1)爸爸妈妈为小朋友们“我是小客人”的活动出了好多主意,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主意。教师讲完后,请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主意?为什么?
(2)教师出示图片,激发幼儿想做小客人的愿望。图片内容依次为:拜访小伙伴、去叔叔阿姨家、生日聚会。
2、再现经验,分享交流。
(1)引起讨论
教师提示:
①图片上哪件事我们已经做过了?(拜访小伙伴)
②你们第一次去别人家做客,你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心里感觉怎么样?为什么?(高兴、害怕、紧张……)
③你们做客时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2)看录像思考问题:翻东西、要吃的、与人争吵,这样做对吗?
3、教师与幼儿交流讨论:怎样做个受欢迎的小客人(小朋友要有礼貌)。
4、实践活动,体验成功。
(1)交代任务:今天请你们到xx小朋友家集体做客,你们能争当礼貌的小客人吗?
(2)讨论任务:你准备怎样做客?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你准备怎样解决?看哪个小客人最受欢迎?
(3)任务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做客情况,注意要以身作则并及时鼓励表现好的幼儿。
延伸提示:
回园后组织幼儿交流做客的感受。平时也请家长带孩子更多地到同事朋友家中去做客。
Ⅱ 幼儿园邀请礼仪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礼仪课教案范文一
如何参与他人的活动
教学形式:团体或小组数学。教学方法:情景表演法 行为辨析法。活动目标:1. 通过学习参与他人活动的礼仪技巧,使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游戏。2. 培养良好的社交礼仪习惯。
核心要素:小朋友 做游戏 要参与 求同意
勤沟通 互帮助 多谦让 好相处
活动准备:1.玩具。
2.班级教师事先商量示范此活动的流程与细节。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通过提问引出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提问:“如果你想参加别人的活动,应该这样做?”
(二)关键步骤:
1.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的做法。
2.讨论:“谁的方法最好?为什么?”
3.教师示范正确的参与活动时的礼仪,要经过他人的同意才可加入活动。
一位教师扮演“小朋友”正在玩玩具,另一位教师走过去,对她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也想玩这个玩具,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可以。”于是两个人一起玩了起来。
4.与幼儿团讨:
“平时你是如何加入他人活动的”
“你会用什么方式打扰他人的活动并提出要加入的请求?(轻拍一下对方的
肩膀、小声说话等)
(三)幼儿自由活动:
在幼儿活动自由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协商。
活动延伸:
1. 给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合作的技巧。
2. 每周评选“礼仪之星”,树立榜样,强化幼儿的正面行为。
家园互动:
1.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家长在要参与他人的活动时,要做到主动征求他人意见,在同意的情况下才加入活动,为孩子树立榜样。
2.闲暇时,应与幼儿一起合作游戏,引导幼儿学习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3.家长对幼儿应进行隐性教育,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修养。
注意事项:
幼儿要征求他人同意后才能参与他人的活动。但如果对方拒绝了请求,也应尊重他人的意愿,不能生气或说一些不友好的话,而应有礼貌地离开,继续选择别的活动。
Ⅲ 幼儿园礼仪如何观看他人活动教案
你可以选取一个班级去观察,或者选取,整个学校去观察,从他们进幼儿园到进班级的过程中观察他们做了哪些礼仪
Ⅳ 幼儿园小班教案礼仪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礼仪,促使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 一、结合活动,礼仪教育课程化, 幼儿园礼仪教育教案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展开礼仪教育。 我们可以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内容,如故事、儿歌。儿歌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通过孩子与家长和老师自编及收集,使孩子们知道了那些是礼仪,礼仪都有那些行为,也了解了礼仪在生活中带给我们的快乐。如:《学做小客人》让幼儿知道到了别人家做客时应该轻敲门,礼物要双手送,在别人家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乱翻别人家的东西等。《礼貌用语我知道》这首儿歌让孩子们知道“请”“对不起”“别客气”等礼貌的用语要常用。 另一方面,我们注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各学科中,使幼儿时时刻刻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同样可以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例如:手工课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不免要向其他幼儿借东西用,象剪刀、胶水等。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借东西的时候要讲礼貌,要和别人说“谢谢!”不小心把别人的作品弄坏了要说“对不起”,需要别人帮忙时“请帮帮我”。幼儿不但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锻炼,还懂得了一些礼仪方面知识的运用,可以说是两全其美。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有的幼儿因跑、跳的时候撞到别人了,老师可以随机教育,让幼儿向别人说“对不起”。 二.结合生活,礼仪教育实用化。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而幼儿礼仪教育的基本内容分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因此,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如:来园、离园能主动向老师、阿姨鞠躬打招呼;能友好和同伴相处;能文明用餐;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睡眠等等。虽然生活是自然、随意、漫不经心和未经系统设计安排的,所以在在教育教学效果,没有集体教学来得立竿见影。但是生活又是日复一日的不断重复,使得我们可以进行长期的规则,并日积月累的形成和巩固良好的礼仪。 三、结合游戏,礼仪教育轻松化。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交往,与材料交互作用过程中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幼儿在扮演角色过程中要实现角色转换,进入他人角色并体验他人情感和经验,从而易习得该角色的行为。为此,我们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角色游戏。如:为了加强幼儿的礼貌教育,引导幼儿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我们开设了“娃娃商场”游戏,要求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接待,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什么?”顾客会说:“谢谢,麻烦你了!”在“娃娃家”开展 “做客”游戏,让幼儿学会说:“请进,请坐,请喝茶”,通过这类游戏,使幼儿得到良好的礼仪习惯练习,使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为了使礼貌用语产生行为效应,让孩子们真正养成习惯,我们指导幼儿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迁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家庭生活、社会活动之中,让孩子习得良好行为规范
Ⅳ 幼儿园组织看电影的意义
看电影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有很多孩子在学习和做事的时候都无法集中注意力,但是看电影的时候孩子却十分专注,所以可以通过看电影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加孩子的阅历,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量。
可以多给孩子看一些正面题材的电影,对孩子进行正面的教育。阅读和看电影可以对孩子产生积极的作用,剧中的人物也可以成为孩子的正面榜样。
幼儿园组织看电影注意
看电影前,可以跟孩子一起先了解一下大概剧情,以及看电影时需要注意的行为规范,比如说话要小声,黑暗中别乱跑等。选择内容健康、适合孩子认知水平、时间较短的电影。
观影前,要多了解电影内容,尽量查一下对应电影的适合年龄。如果影片中有暴力、粗俗语言等都会对儿童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影片内容远远超出孩子认知水平,孩子看不懂,也是浪费时间。
Ⅵ 幼儿园中班礼仪《专心听讲》教案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上课专心听讲有利于学好知识,教育学生上课要专心听讲。做到:眼看、耳听、心想,注意力集中。
正文:
一、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你知道《小猫钓鱼》的故事吗?小猫开始钓不到鱼,为什么后来钓到了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认真看《小猫钓鱼》的动画片。(放《小猫钓鱼》的动画片,或用幻灯片配上录音)
二、教师分析:
小猫开始因为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蜒,一会儿捉蝴蝶,所以钓不到鱼。后来蜻蜒、蝴蝶又飞来了,它像没看见一样,一心一意钓鱼,所以钓到了一条大鱼。小猫一心一意地钓鱼,这样就叫精神集中,也叫专心。
三、过渡语:
小猫只有专心才能钓到大鱼,我们学习 知识也需要专心,尤其是在课堂上,我们更应该专心听讲
创设情境:分四组,每组发给一朵小红花。在黑板上出示兰兰、圆圆、亮亮、乐乐、林林图像。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红花给谁戴。这五个小朋友在上课的时候,谁做得好,就给他(她)戴上小红花。(放小品录像《兰兰,好样的》。没有条件的可现场表演)
四、镜头一:
数学课上,老师在讲课,同学们在认真听,突然,外面传来笑声,兰兰像没听见一样,专心听老师讲课,圆圆却往窗户外看。
问:老师在讲课时,外面传来笑声,兰兰是怎么做的?
(认真听老师讲课,不受其它声音的干扰。)
五、镜头二:
语文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林林拿出画片,悄悄地对兰兰说:“你看,我买的新画片,多漂亮。”兰兰摆摆手,还是望着老师写字。
问: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林林拿出画片给兰兰看,兰兰是怎样做的? (认真看老师板书,不受同学的影响。)
六、镜头三:
老师提问时,前面的同学不小心碰了兰兰的桌子,兰兰像没看见一样,认真思考老师的提问,站起来回答了问题,非常精彩,同学们鼓掌。
问:老师提问时,兰兰是怎样做的?(认真思考,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
七、镜头四、
作业 本发下来,兰兰的全是“√”,圆圆、林林的有几个“X”。老师表扬了兰兰,同学们夸她:“兰兰,好样的!”
八、分组讨论:
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红花)
为什么给他(她)戴上小红花,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
九、小结:
兰兰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认真听讲,耳朵注意听老师讲课,眼睛注意看老师,脑子还认真思考老师讲的问题。
由于兰兰懂得只有上课专心听讲,才能学好知识的道理,因此,她能不受别人的影响,专心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
十、联系实际,指导行为,出示灯片:
《评一评》明明这样听讲对吗?(明明上课很守纪律,坐得端端正正,但是他的脑子里想着踢球的事,没有专心听讲)
十一、小结:
上课专心听讲应该做到耳听、眼看、心想,注意力集中。谈谈自己专心听讲的收获或不专心听讲的后果。我们班有很多专心听讲,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如果还有谁这方面做得不够好,让我们好好向兰兰学习。
Ⅶ 幼儿园中班礼仪教案《观看比赛》
幼儿园教案:友好相处朋友多 教师:屈老师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初步的交往技能及与同伴友好和睦相处的方法。 2.体验与老师、同伴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幼儿课前收集有关\"我和好朋友友好相处\"的故事,以图画或图示等方法记录下来。 材料准备:纸、笔、幼儿活动操作材料《健康∕社会·小黑猪噜噜》 (三)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小黑猪噜噜》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引导幼儿欣赏操作材料《健康∕社会·小黑猪噜噜》,鼓励幼儿说说小黑猪没有朋友的原因。提问:小动物们喜欢和小黑猪玩吗?为什么? 讨论:如果你是小黑猪,要怎么做才能让小朋友喜欢你? 2.交流\"我和朋友友好相处\"的故事,学习友好相处的方法。 谈话:引导幼儿说出已有的友好相处经验。 师:平时是怎样和好友友好相处的? 师幼共同梳理友好相处的方法:一起分享玩具、懂得谦让、关心帮助同伴、待人有礼貌等。 3.分组情景表演,体验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快乐。 (1)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指导。 (2)集体分享,为幼儿颁奖。 4.活动结束,进一步感受同伴之间友好和睦相处带来的快乐。 师:朋友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多开心呀,我们大家一起比一比谁的朋友多把! (四)活动延伸:在班级进行\"谁的朋友多\"的评选活动。
Ⅷ 幼儿园大班礼仪《欣赏(在图书馆)》教案
活动思路: 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图书馆,让幼儿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他们进入图书馆阅读的愿望和初步培养幼儿遵守图书馆各种规则的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激发来图书馆阅读的愿望和兴趣。 2、了解幼儿图书馆是藏书、看书、借书的地方。 3、了解在图书馆阅读的规则。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在图书馆准备图画书《好安静的蟋蟀》和已经阅读完毕的。 2、经验准备:借幼儿园图书馆开馆之际,教师从图书馆借阅《猫太噼哩噗噜在海里》等几本充满趣味的图画书,与幼儿一起分享,激发幼儿阅读图画书的兴趣和参观幼儿园图书馆的愿望。 活动重点: 培养幼儿对图书的阅读兴趣。 活动难点: 初步了解阅读的规则并尝试遵守。 活动过程: 一、走进图书馆之前的准备活动 1、引导幼儿发现图书馆的指向标。 教师:哪个小朋友能发现去图书馆怎么走? 幼儿:(指着箭头说)走这里。 幼儿:这上边写着“图书馆”。 随后幼儿顺着箭头指向来到幼儿园图书馆门口。 2、讨论图书馆的作用及阅读规则。 教师:你们知道图书馆是做什么用的吗? 幼儿:是用来看书的。 教师: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幼儿:安静,要一页一页地翻阅,看完后书要放回原处。 二、图书馆里的活动 1、认识图书馆的两位老师。 介绍图书馆的两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向他们问好,告诉幼儿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请这两位老师帮忙。 2、认识不同类型的书。 (1)认识大书:出示大书《白羊村的美容院》,让幼儿感知大书的特点。 教师:你们觉得这本书和我们平时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很大,就是站在最后的小朋友也能看到书的画面。 教师:看看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什么? 幼儿:有不同颜色的小羊,有小河。 幼儿:老师,我们家有这本书,是《白羊村的美容院》。 教师:是《白羊村的美容院》,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们来这里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