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梁兄电影主题曲

梁兄电影主题曲

发布时间:2022-07-04 15:31:14

① 电影南京南京中戏曲

越剧梁祝
祝英台唱段
歌词如下
记得草桥两结拜,同窗共读有三长载, 情投意合相敬爱,我此心早许你梁山伯。 可记得,你看出我有耳环痕, 使英台面红耳赤口难开; 可记得,十八里相送长亭路, 我是一片真心吐出来; 可记得,比作鸳鸯成双对; 可记得,牛郎织女把鹊桥会; 可记得,井中双双来照影; 可记得,观音堂前把堂拜。 我也曾,留下聘物玉扇坠, 我是拜托师母做大媒; 约好了相逢之期七巧日, 我也曾,临别亲口许九妹; 我指望有情人终能成眷属, 想不到美满姻缘两拆开。 梁兄啊! 我与你梁兄难成对,爹爹是允了马家媒; 我与你梁兄难成婚,爹爹收了马家聘; 我与你梁兄难成偶,爹爹饮过马家酒; 梁兄啊!爹爹之命不能违, 马家势大亲难退。

http://www.56.com/u54/v_NDMyMjU2NTg.html

越剧经典剧目
红楼梦
血手印

② 爱情到底是什莫

前几天我在身边的人群中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是几个问题:你相信有“爱情”存在吗?你身边的人是否有人经历过“爱情”?你认为自己曾经/将会经历“爱情”吗?你认为一定要有“爱情”才可以进入婚姻吗?

几乎各年龄段的人都对前三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答案,而对最后一个则否定。那么这说明什么呢?现代人对“爱情”仍然充满崇景,然而对待自己的生活却开始功利现实。面对这样的答案,是应当欢喜还是应当悲哀?

静默之间,我突然在记忆中回望到了一些印象深刻的故事:一些曾经震憾了我也震憾了许多其他人的故事:

罗米欧与茱莉叶

也许他们是全世界最知名的一对情侣。很久以前的欧洲古堡之间,英俊的青年和美丽的女子偶然相遇,命运使他们一见钟情,从此认定对方就是自己一生追寻的另一个部分。然而命运又拿他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他们分属于两个早有宿仇的家族,这两个家族的人一见面就要互相残杀,视对方为罪大恶极之徒。于是他们的悲剧就成为了命运的悲剧。他们无法结合,于是他们选择了死亡:用毒药湿润自己的嘴唇,然后拥抱在一起。死亡成全了爱情。

多年之后,在世纪末的荧屏上,两个与他们相同名字的年轻人重新演绎这段故事,流线型的跑车取代了快马、精致的手枪取代了长剑,然而悲剧还是一样的悲剧,剧中人义无返顾地死去,台下的观众流下泪水。

后现代的爱情故事只是改变了某些道具,导演是否想用同样的故事证明一下今天的人类,灵魂里流淌的依然是相同的的感情?这样的求证同样表现在下面这个故事里。

泰坦尼克号

这艘多年前轰动世界的游轮以另外一种方式再次轰动了世界。这是一个贵族女子和一个平民青年之间的故事。贫穷的青年杰克,鬼使神差地赢得了踏上这条趋向死亡之路的豪华轮船的机会,并且与美丽、天真的罗丝相识。杰克使罗丝看到了另外一个陌生却充满动感的世界:没有锦衣玉食,却能够不分彼此、嘻嘻哈哈、男女老少一起拉手跳舞。

与此相比,罗丝的未婚夫完全成了一个伪善的老古板,罗丝的家庭也成了阻挡女儿快乐的绊脚石。两个年轻人终于陷入情网,大劫将至时,罗丝放弃逃生的权利奔回杰克身边,而杰克则在冰海之中守候着罗丝的浮板直至最后一刻。

当我们听到杰克对罗丝的最后要求“向我发誓,你绝不会放弃生存”时,没有哪一个人不会为这忘我的爱恋而动容。也许每个人都渴望着被全心全意地爱着或者全心全意地去爱某一个人,因此大家从电影院中神情肃穆地走出,心中回荡着那支悠远的主题曲。我们没有必要疑问罗丝是否会随着杰克去过贫民窟中的日子,死亡再次成全了爱情,使它纯洁高远,不着人间烟火。当然这样的故事绝不止发生在外国的电影上面,我们也有自己的经典情侣,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

化蝶

大约没有哪一个稍有年岁的中国人不知道这两个字。傻乎乎的梁兄说什么也搞不明白整天和自己朝夕相处的贤弟竟是个美娇娥,弄得对方不得不假托给他介绍对象将“小九妹”也就是自己放进他心里。不料英台的爹乱点鸳鸯谱将女儿另许他人,闹得一桩喜事成丧事,梁山泊与祝英台双双殒命。

这个充满了顺从的故事太过悲哀,于是善良的老百姓重新给做一个结尾:石冢突然洞开,一对蝴蝶从中飞出,翩然起舞,有情人终于相伴相依,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传说已经如此美好,但到了几年前有人对这个结尾也不满意,于是就让梁山泊练成了剑仙,最后将情敌打一个落花流水――相爱的人双双携手笑傲江湖,观众从剧场里出来喜笑颜开,从此忘记了这个故事。

然而忧伤的“化蝶”故事仍然有人在讲述吧,至少有关于它的小提琴协奏曲有时还弥漫在耳边。在传说中我们欣赏为了“爱情”的无怨无悔,多年之后依旧如此。

问世间,情是何物?

这一句元好问笔下的古词,今天的少年却大多是从一个叫做“李莫愁”的女子口中听来。这个女子年轻时与陆展元曾经情定三生,却不料后者移情别恋,于是恨郁于心,多年后杀死情人全家,而自己则天涯飘零。李莫愁的故事在《神雕侠侣》里只是末节而已,但这一句词却深入人心,成为全书的精要所在。

金庸先生的许多小说都与爱情相关,但却没有哪一部像《神雕侠侣》通篇围绕尽是这个主题。小龙女和杨过半生的坎坷,都是为了长相厮守,最终这一愿望虽然达成,却也经历了如许多的心酸与艰难。于是人们禁不住也要发出这样的疑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生死相许?”;也有许多人在私下里问自己:“如果我是杨过,会不会等候那漫长的十六个年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在现实中寻找童话世界中的一切似乎愚不可及,然而也许有一个地方还存在着虚无飘渺的幻想――互联网,Internet。

迷失在现实与网络之间

有人将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文章比喻为“唱卡拉OK”,因为它的实现没有任何阻碍(当然你得首先上网),也正是因此网上的文章尤其是小说简直是数不胜数,想在这其中露一小脸实在是非常困难。不过1998年大家却都熟悉了一个称为“痞子蔡”的名字,熟悉了一篇叫做《第一次亲密接触》的小说。

“跟她是在网络上认识的……”

代号“痞子蔡”的他与代号“轻舞飞扬”的她在聊天室中相遇,从“浪漫”聊到“人性”,聊了许多许多话,聊了许多许多日子。终于他们见面了,她的美丽使他心向往之,她的忧伤又使他怜惜不已。他爱上了她,却发现她原来身患绝症,在病床前,两人一起度过了最后的美好时光。这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文字甚至显得很粗燥,然而它却在网络上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共鸣,小说连载的过程中许多人写信给作者要求他手下留情,不要让轻舞飞扬死去。

为什么会这样?是否因为大家内心中都向往着,自己的生命中能有这样一次的“轻舞飞扬”?渴望着网络上的传奇,也进入自己的记忆深处?传奇总是传奇,普通人寄心于其中享受片刻的激情与浪漫,然后终究要回到现实之中。爱情是存在的,但爱情也是短暂的,今天的人都承认了这一点,于是婚姻与爱情划开了界限。连小说电影与不能不面对这个事实。

“婚姻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写成于四十年代,然而这一句话却永不过时,多年之后许多人为电视剧里的方鸿渐叫好时,多半也是因为在自己的“日子”中感到了其中的甘苦。

方鸿渐是一个我们很熟悉的人:他不好也不算坏,有点小聪明有点私心也有点自怜;他追求着自己心爱的女子,但也并没有对其他的女人深恶痛绝,最后又与另外一个人结了婚。在柴米油盐中他进退无措苦恼万分,懊悔自己选择了这个女人选择了结婚一头扎进了一个乱糟糟的城堡。可是如果他没有进“城”他又会怎么想呢?我们大约也可以揣测。

方鸿渐进了城,他虽然一时无法适应但终究是会适应的,我们相信这一点。他所能做的是池莉在自己小说用的一个题目:“不谈爱情”。但真能能够干干脆脆地不谈爱情吗?生活中谁能做得这么潇洒,于是在电影中也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充满怅惘的场景,如夕阳下的那段麦迪逊之桥。

廊桥遗梦

生活平淡的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的车停在了门前,向她打听麦迪逊桥的所在。两个中年人相互结识了,而一束表达谢意的野菊花启开了她对生命的新的想象,麦迪逊桥的夕阳中,他们彼此感受到与对方相处的无尽快乐。

然而家庭的责任使女主人公选择了分离,以后的二十年中,她关注着他一切的情况,并在他死后仍延续着对他思念。当女主人公离开世界的时候,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

在许多现代青年的眼中,《廊桥遗梦》体现着正统乃至过时的婚姻观念,然而弗朗西斯卡的选择却更接近中国中年观众的心态。婚外的恋情成长于复杂的社会网络之中,现实注定它将面临重重的矛盾与阻碍,何去何从,选择的困境其实就摆在某些人的面前。因此,不久前的一部电视剧才会在人们心中引起轩然大波。

牵手

“拾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也许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情人间的一句山盟海誓了,平平淡淡,但却情意深远。一对夫妻,能否牵着对方的手走过一生的坎坷?这简单的愿望,实现起来却实在不那么简单。

夏小雪,一个普通的女人,她曾经美丽过,曾经是众人追求的对象,但今天她已经是一个中年妇人。她扫地、做饭、带孩子、照顾丈夫,她荒废了自己的事业(当然大多数人也并没有真正的“事业”),她认为自己已经为家庭奉献了一切,她应该得到丈夫的回报。

钟锐,一个普通的男人,有自己的事业追求,也为了这事业而焦头烂额,他不熟悉家务,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每天在做什么,在一切混乱中他只觉得她是天下最不理解自己一个,于是他开始躲避她。结果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年轻美貌的第三者出现,没有介入柴米油盐的她当然更加温柔、潇洒,困境中的中年的男人为之吸引毫无奇怪之处。新的爱情产生了,然而旧的婚姻却无法立即完结,一切的矛盾由此而起,妻子、丈夫、情人、儿子、家人、同事,所有的相关者都纠缠其中。

钟锐是否是一个应该站在道德审判席前的罪人?他与王纯的爱情也许是无罪的,但他是否还记得曾经与夏小雪之间的爱情?难道那个时候就不曾有山盟海誓?一切的痛苦可否归疚于王纯的出现?夏小雪莫非只是一个受害者?孰是孰非,剧中人与剧外人哪个又能轻松置评?爱情究竟是什么?

爱情是什么?

这实在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以至于一部五十余集的南韩电视剧以此为题目去演绎悲悲笑笑的人生。据说这部电视剧在中央台首播的时候闹得星期日白天商场顾客人数明显减少,“爱情”的力量看来实在不可低估。

家庭主妇韩心爱少年时放弃了学业嫁给丈夫朴昌魁,如今她将全部的期待寄托在女儿朴知恩身上,希望她拿一个博士学位回来完成自己的心愿。不料女儿爱上一个小儿科大夫,竟然放弃了学业甚至放弃了自尊嫁入对方充满男性专制的家庭中,全不顾是否伤了母亲脆弱的心。

而与此同时小女儿正恩则谈起了什么独身主义,讨厌身边所有的男人。韩心爱自己虽然有一个全心全意宠爱自己的丈夫,然而刁钻的婆婆却令她觉得人生无味。少年时的选择究竟是不是对的,女儿为什么照着自己的老路上再一次走去?爱情究竟是什么?韩心爱想不通这个问题,恐怕观众也想不通个问题。

爱情是什么?这一切发生在小说与银幕中的故事似乎难以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那么现实呢?现实又如何?

最现实的最残酷?

没有人能否认他是爱着她的。他为了她,抛妻弃子,甚至放弃工作,只为每天和她厮守在一起;他从前是家里的独子,从来不做任何家事的大少爷,然而现在他却任劳任怨,连洗一双袜子也不用她来动手;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充满了浪漫,为了这浪漫他不惜将本已贫困的母亲和妹妹搜刮干净――一切只为了看到她的笑容。她为他的真情感动,然而坐吃山空的日子她却无法忍受。她终于决定离开他,也许不久之后她就要投入别人的怀抱。他苦苦的哀求与绝望的泪水都无计于事。他的爱化成了愤恨,浓硫酸倾倒在她的脸上和他自己的身上,她毁了,他也毁了。

这是发生在不久前沈阳市铁西区的一个惨剧,报上用很长的篇幅报导了他们的故事,读过的人只能默然:造成悲剧的罪魁到底是谁?诚然在传统道德的法庭上他是一个罪人,然而如果他的背后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这一切惨剧也不会发生。

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然而“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能的”,这个故事,似乎也在证明这一点。世纪末的天空下,我们的身边每天依然发生着“爱情”。然而现实中的爱情缺少自己的骨架,浪漫也无法建筑在空中楼阁之间。这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爱情”在千丝万缕中被粘住了飞翔的翅膀。爱情究竟是什么?谁能说出它的答案?我们凝望着玫瑰色的未来,那里隐藏着我们什么样的命运?

③ 请问张家界宋城千古情的主题曲叫什么

梁祝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④ 天上没有乌云盖 什么年代的

《越光宝盒》主题曲《天上没有乌云盖》。歌曲改编自凌波在上世纪40年代的一首老歌

天上没有乌云盖原唱凌波资料。

第6届金马影后:从小娟到金马影后的凌波
英文名:Ivy

籍贯:福建

出生地:福建厦门

出生日期:

获奖记录:

第二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演员特别奖 (1963)

第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1968)

第十一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1964)

第十二届亚太影展最佳才艺奖 (1965)

第一届中国十大影星第一名(台湾徵信新闻报)

"丽星杯"最受欢迎国语片女星第一名(香港星系报业及丽的呼声)

最受欢迎的影星第一名(星加坡工商辅导报)

香港十大国语明星(香港华侨晚报)

华侨晚报国语十大明星

演艺经历: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是传奇人物,这不独是因为她的才艺和演技至今仍为老一辈影迷所津津乐道,更因为她是以女扮男装的表演征服了喜爱她的观众。这类擅长男女角色反串的演员在梨园界不算少见,但在电影界却并不算多见,凌波便是这凤毛麟角中的一位。

凌波原藉福建厦门,凌波这个名字并不是她的真名,她的原名叫君海棠,在改名凌波之前她还有个艺名叫小娟。在十四岁时,她便以小娟的艺名开始演出闽南语电影,其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形象赢得许多观众的喜爱,她主演的影片在当时的台湾、东南亚一带很受欢迎。从1962年开始,凌波开始出演国语电影,但大部分都是当时流行的黄梅调电影,而在影片中凌波基本上都是以女扮男装反串男角。本来女人演男人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没想到演男角却给凌波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演技的绝佳机会,并因此迅速走红,成为当时香港黄梅调电影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

黄梅调电影基本上都是改编自古典戏剧,凌波所主演的这类影片主要有:《梁山伯与祝英台》(1963)、《七仙女》(1963)、《花木兰》(1964)、《宋宫秘史》(1965)、《西厢记》(1965)、《鱼美人》(1965)、《三笑》(1969)等等。其中以1963年她和乐蒂主演的邵氏公司出品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最为成功,虽然乐蒂是凭借该片获得了当年的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但更多人在提及这部影片时总是会先想到凌波,足见其在观众心中地位之高。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引起台湾全岛轰动,影片在此连映数月,凌波也因此获得了第二届金马奖“最佳演技特别奖”。据说,当时金马奖组委会很想将最佳男主角的奖项授予凌波,当鉴于她当时是以女扮男装演出,因此若颁于最佳男主角奖似乎有背常理,当她的表演却是如此的出色以至评委们实在不忍将其埋没,因此只好巧立名目设立了一个“最佳演技特别奖”授予凌波,以褒奖她在《梁》片中的出色表演。凌波所饰演的梁山伯魅力之大、令人印象之深实在是空前绝后,时至今日,台湾的传媒和一些老影迷在提到凌波时,还时常以梁兄呼之,足见梁兄在当时是何等的深入人心。有影迷的如此厚爱和认可,相信就算没有获奖陵波也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奖赏。

凌波在银幕上的成就远远不只这些,1964年,在《花木兰》中凌波同样表现出了极高的表演水准,继前一年女扮男装获得了最佳演技特别奖之后,这一次她名至实归地做了一金马影后,同时也当选当年的亚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但是连续两年在金马奖上风光无限的凌波,并没有因此停止银幕上的追求。第二年,她又凭借《万古流芳》和《鱼美人》获得了第十二届亚太影展的最佳才艺奖。1967年,凭借《烽火万里情》一片,凌波再次赢得了自己在金马奖上又一个影后殊荣,从而更奠定了自己华语片第一女星的地位。凌波的这个第一女星的称号绝对不是我个人为其所封,通过她的得奖记录我们便不难看出,从港台到东南亚在不少媒体评选的最受欢迎的华语片女星中,凌波都曾名列第一,可谓是众望所归!

除了演戏凌波在唱歌方面的才艺非同一般,早年在她主演的黄梅调电影中,里面的歌曲都是由她本人来唱,确定地说应该是她的演技加唱功为她赢得了如此辉煌的银幕成就。其实凌波的唱功早为外界所赏识,当年有不少的唱片公司想与她签约,但都被她婉拒,直到后来在当时邵氏公司的制片主任邹文怀先生的劝导下,才与E.M.I.签订灌片合约,她的第一只唱片就是由E.M.I.属下的百代唱片公司代为发行的。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凌波逐渐淡出演艺圈,并于1989年举家移民加拿大。虽然在银幕上很少露面,但最近两年却又在香港等地的一些慈善演唱会上看到她一展歌喉,演唱一些她当年赖以成名的黄梅调以及她自己的一些歌曲。最近,听闻有盗版商将其早年主演的《三笑》制成VCD发售,虽然是盗版但也让影迷难得一见地领略了一回这位华语片第一女性当年的风采,也足见凌波仍没有被喜爱她的影迷所忘记。。

作品年表:

金燕子 / Golden Swallow(香港 1987)

母亲(台湾 1982)

金枝玉叶 / Roman Holiday(台湾 1980)

西厢记(香港 1978)

武林三冠王(台湾 1977)

新红楼梦 /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香港 1977)

滴滴血泪滴滴爱(台湾 1976)

滴滴血泪滴滴情(台湾 1976)

江湖奇侠(香港 1976)

琴剑恩仇(香港 1976)

女兵日记(台湾 1975)

倾国倾城 / Empress Dowager,The(香港 1975)

包青天(香港 1974)

十四女英豪(香港 1974)

我父我夫我子(台湾 1974)

十四女英豪 / 14 Amazones, The(香港 1972)

童子功(香港 1972)

哑吧与新娘 / Silent Love, The(香港 1971)

三笑 / Three Smiles, The(香港 1969)

烽火万里情 / Too Late For Love(香港 1967)

新陈三五娘 / Mirror and the Lychee, The(香港 1967)

女秀才(香港 1966)

红伶泪 / Vermillion Door(香港 1965)

宋宫秘史 / inside the Forbidden City(香港 1965)

万古流芳 / Grand Substitution, The(香港 1965)

西厢记 / West Chamber, The(香港 1965)

鱼美人 / Mermaid, The(香港 1965)

包公巧断血手印 / Crimson Palm, The(香港 1964)

故都春梦 / 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香港 1964)

花木兰 / Lady General Hua Mulan(香港 1964)

梁山伯与祝英台(香港 1963)

梁山伯与祝英台 / Love Eterne(香港 1963)

七仙女 / Maid from Heaven, A(香港 1963)

双凤奇缘 / Female Prince, The(香港 1963)

明日之歌(1960)

沙家十五女英豪

一线两星大进击

状元媒

(泊明)

转自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wenyu/223/6895/6898/20011119/608396.html

⑤ 梁山伯与祝英台歌词

《梁祝》歌词

作词:黄沾

作曲:何占豪、陈钢

主唱:吴奇隆、杨采妮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歌曲《梁祝》是1994年徐克执导,吴奇隆及杨采妮主演的电影《梁祝》主题曲,由吴奇隆亲自演绎,亦有吴奇隆与杨采妮之合唱版(合唱版本收录于杨采妮个人专辑《毋忘我》中)。

(5)梁兄电影主题曲扩展阅读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

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

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由鸟语花香、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十八相送、长亭惜别、英台抗婚、哭灵控诉、坟前化蝶构成的曲式结构。

⑥ 万松书院放的是什么歌

【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有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

这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少年以来就流传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传在俊美的龙山脚下。

东晋时期,浙江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个祝员外之女英台,美丽聪颖,自幼随兄习诗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恨家无良师,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拒绝了女儿的请求,祝英台求学心切,伪装卖卜者,对祝员外说:"按卦而断,还是让令爱出门的好。"祝父见女儿乔扮男装,一无破绽,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强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学的会稽(今绍兴)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相读甚欢,在草桥亭上撮土为香,义结金兰。不一日,二人来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梁祝同学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爱山伯,但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并没有特别的感受。祝父思女,催归甚急,英台只得仓促回乡。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断借物抚意,暗示爱情。山伯忠厚纯朴,不解其故。英台无奈,谎称家中九妹,品貌与己酷似,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贫,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时,岂知祝父已将英台许配给家住贸阝城(今鄞县)的太守之子马又才。美满姻缘,已成沧影。二人楼台相会,泪眼相向,凄然而别。临别时,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后梁山伯被朝廷沼为鄞县(今奉化县)令。然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遗命葬贸阝城九龙墟。英台闻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时,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恸感应下,风雨雷电大作,坟墓爆裂,英台翩然跃入坟中,墓复合拢,风停雨霁,彩虹高悬,梁祝化为蝴蝶,在人间蹁跹飞舞。

【历史渊源】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资料这样记载: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侠之墓”,背面详记其事。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银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

目前有关梁祝的主要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

(1)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2)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的马坡村,有一立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墓碑,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发掘出来。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来看符合实际,梁祝合葬墓位于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约三公里,而距东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约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峄山求学过吴桥与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人。

(5)其实,“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有着不同的版本。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宁波传说: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两个传说分别在两地找到了考古证据。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7)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8)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9)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10)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版本一:
中文名称:少年梁祝
别名:新梁山伯与祝英台
资源类型:RMVB
版本:全42集/更新完毕
发行时间:2000年
导演:徐进良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演 员】
罗志祥 饰 梁山伯
梁小冰 饰 祝英台
吴孟达 饰 丁老师
李璇 饰 丁师母
六月 饰 丁香
沈海蓉 饰 梁母
欧汉声 饰 四九
江祖平 饰 吟心
陈家辉 饰 马文才

★版本二:
名称:梁山伯与祝英台
总策划、出品人、总制片人:曹珩
总策划、总监制、文学编审:迎高
总导演:陈俊良
编 剧:英 俊
李或知
音乐顾问:何占豪
总发行:湖南时代明星传媒有限公司
【演 员】
何润东 饰 梁山伯
董 洁 饰 祝英台
陈冠霖 饰 马文才
寇振海 饰 王世玉
岳跃利 饰 祝员外
邬倩倩 饰 祝夫人
刘 芳 饰 梁 母
詹小楠 饰 谢道韫
贾兆冀 饰 陈子俊
车永莉 饰 师 母
[剧情简介]
1600多年前的东晋末年,是一个士族与平民对立、爱情自由与传统束缚不能并存的时代。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聪明灵秀不甘世俗,说服父母让她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出门不久便遇上曾在月老寺邂逅的会稽穷书生梁山伯。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时父亡,由母亲抚养成人。两人在书院三载,“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而马文才却仗着时任太守的父亲和各种优越条件,在学友中聚集一帮纨绔子弟,屡与梁山伯、祝英台作对……
[演员心声]
董洁:“很喜欢祝英台的扮相,以前我扮演的大多是清纯形象,现在要把祝英台直爽可爱的一面表现出来,特别是在书院里着男装的戏,要调整好角色定位,偶尔也要露些小马脚,这样的过渡就自然些。这一角色是压力,也是挑战。”
何润东:“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接拍的戏就是徐克版的《梁祝》,不过,这次我‘升级’了,从梁山伯的同学变成梁山伯。这次梁山伯的人生哲学是‘绝不生气’,看起来很好欺负,有时还要靠祝英台打抱不平,但当身边的人被欺负的时候,他会不惜一切去反抗,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
[花絮看点]
*何润东身高186厘米,董洁162厘米,相差足足24厘米,也是所有版本的《梁祝》中男女主角身高相差最大的一部。拍两人的正面特写时,董洁经常要踩着踏板拍摄。
*何润东是家中独子,疼惜儿子的何爸爸何妈妈不远万里从台湾来到内地探班。何润东忙不迭带妈妈看《梁祝》的初剪样带,一场他和董洁吵架后流下眼泪的感情戏,让何妈妈看得眼眶泛红。
*拍摄时天气很热,何润东说:“我现在晒得像黑包公,很惨。为了连戏,剧组要求我撑太阳伞,还请人从香港带来一些美白保养液让我快速美白,这让我觉得很丢脸。”
*“马文才”以前多以反面形象出现,此次由陈冠霖出演的马文才,较以往有很大的区别,被奉为史上“最出色、最帅气”版。剧中的马文才,除了英俊之外,还能文能武,善骑射,还经常打抱不平。不少网友都说“马文才”变得“善良”了。

★各版本比较[情节篇]

吴奇隆杨采妮版(1994年)———开创经典
开头就是那个开头———书生书童结伴而行;结尾也就是那个结尾———两只蝴蝶翩翩飞去。但是其间的故事却被导演徐克大大地发挥了一把,梁山伯、祝英台在书院里的生活被拍得妙趣横生,俨然一部爱情喜剧。这令影片后半部分的悲剧性转折更加撼动人心。该版本在影迷心中享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影视版《梁祝》中的经典。

罗志祥梁小冰版(2000年)———冗长受批
《少年梁祝》明显有模仿徐克版《梁祝》的痕迹,以梁山伯、祝英台的求学生活为重点,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祝英台跟男生一起吐口水、打架、踢球,还阴差阳错地吸引了富家小姐丁香,发生一段“苦恋”。该剧被观众诟病“过于冗长”,有网友评论说它“拖沓如裹脚布”,“冗长乏味可媲美韩剧”。

何润东董洁版(2007年)———原汁原味
该版定位为大型古装正剧,风格凄艳绝美,突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凄美爱情。这部戏还邀请到经典乐曲《梁祝》的原创作者、著名音乐家何占豪老先生担任音乐顾问,更保证了“原汁原味”。

★各版本比较[人物篇]

•梁山伯

吴奇隆——最书生气
1994年时的吴奇隆表演经验不多,但在徐克的调教下进步神速,把一个质朴清纯的书生梁山伯演绎得深入人心。很多网友表示,吴奇隆有一种书生气,无论是形象还是气质都很符合梁山伯的传统形象。

罗志祥——人气最弱
罗志祥演《少年梁祝》时还是一个新人,但是演技不俗,木讷的梁山伯被他演绎得很到位,很难想象现实中的他竟然擅长搞笑。不过要说人气,却是三个版本中最弱的。

何润东——最高最黑
与两位“前辈”相比,何润东扮演的梁山伯被认为气质“最现代”。根据一门户网站调查,有大约80%的网友认为该版本梁山伯“身材高大、脸形现代”。何润东辩解说:“我相信我只要把人物的感觉演出来,观众就会接受。我不是演给古人看的,是给21世纪的人看的。”他的表演确实得到了许多观众的认可:“他是有史以来最帅、最高大、最黑的山伯……那么高大,但是又懦弱——正因为有反差才有意思啊!”

•祝英台

杨采妮——英气勃勃
备受推崇的一个“祝英台”形象。在徐克的巧妙设计下,祝英台变成一个阳光少女,学梁山伯敲钟的顽皮、补考时的狼狈、双手被烫时捏着耳朵倒吸冷气的娇俏——杨采妮都演得非常到位。有网友说:“这样的气氛,这样的轻快,我几乎忘记了这是一部悲剧了。”

梁小冰——年龄偏大
17年前的港姐,上世纪90年代“无线”当红花旦。《少年梁祝》当年在凤凰台热播时,梁小冰唱的主题曲《快乐人儿》也成为红极一时的歌曲。但是,梁小冰最大的问题是年龄偏大,她和罗志祥年龄相差10岁,站在一起有“姐弟”的感觉。

董洁——江南才女
董洁的气质温文柔弱,而在新版《梁祝》里,祝英台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懂武功,这对于董洁来说是一次挑战。董洁说:“以往的祝英台更多的是注重悲情,我要尽量把她江南女子的才气展现出来。”目前已看过该版《梁祝》的观众对董洁印象不错:“董洁演得非常有才气 ,也非常勇敢。”

【电影(动画)】
导演 蔡明钦
类型 动画
年代 2004
地区 中国内地
片长 95分钟

好动活泼的女孩祝英台,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女扮男装到学校去上课。在前往学校的途中,英台遇到了新同学梁山伯,英台对清秀斯文又富正义感的梁山伯一见钟情,两人结伴同行。

英台与山伯在学校认真辛勤的读书,下课后,也经常一起出游。每日的相处,让两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对英台而言,这是段最甜蜜的时光,而她对山伯的心意也越来越坚定。

三年后,英台家里不断催促她返家,挂念家里的英台在临行前晚,对山伯表白了自己的身份与情感,两人私下互许终身。但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纨子弟马文才偷看到了……。

回到家中的英台却发现自己将被许配给马文才,英台不从,却是无法抵抗强势的马太守,为了父亲与母亲,英台只能在内心默默祈祷山伯快快来访……。

憨直的山伯原意要修习完课程再到英台家中拜访,在师母点醒之下,他决定提早结束学业,先行前往英台家中拜访。一到英台家,山伯才知道英台已经许配马文才,黯然憔悴离开祝家,虚弱的山伯终因不堪悲伤而死去。

山伯的死讯传来,英台内心哀痛不已,她穿戴成美丽的新嫁娘,偷偷离家来到了山伯的墓前。就在此时,墓碑崩裂,山伯温柔微笑牵引着她,缓缓走入墓中,两人化成翩翩彩蝶,双双飞向天际……

【舞剧】

中文名称: 梁山伯与祝英台
外文名称: Liang Shanbo and Zhu Yingtai
类别: 芭蕾舞剧

剧情介绍

序幕

一对彩蝶纷飞,引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

第一场乞父求学

祝家。女儿祝英台一心想外出求学,被礼教森严的父亲拒绝。在丫环银心的协助下,假扮卜卦先生,骗祝母抽到“英台如不外出求学将大难临头”的卦签,祝母信以为真。后祝父又见英台假扮男子尚妥,应允英台女扮男装赴杭州求学。

第二场草桥结拜

三月的江南,草桥亭畔,鸟语花香。书生打扮的英台和书童打扮的银心划着一叶小舟顺流而来,在草桥歇息时同要去杭州求学的梁山伯相遇,二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

第三场同窗共读

杭州书院。山伯与英台同窗共读,朝夕相伴。日月如梭,把他俩的情意编织成一幅春、夏、秋、冬绚丽多彩的爱的画卷。同窗三载情绵绵,一封家书催人归。英台父命难违,又不忍离开山伯,便灵机一动,谎称家有小妹,为山伯做媒,将定情的玉扇坠送给山伯,依恋地离去。

第四场楼台抗婚

英台回到家中。在楼台上,日夜盼梁兄来府求婚。不料有钱有势的马太守带着随从、侍女抬着聘礼来到祝家为儿子提亲。想攀高结贵的祝员外满口应允。英台被迫挺身表明早已与山伯定下终身,祝父气急败坏地将英台手中的玉扇坠夺下交给了马太守……

英台悲痛欲绝。忽然窗外走过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梁兄来到,英台悲喜交加。当山伯发现这位端庄典雅的美丽女子竟是他同窗三载的贤弟时,不禁欣喜若狂。山伯拿出定情的玉扇坠,英台犹如利剑穿心。山伯得知英台被迫定亲,犹如晴天霹雳。二人互诉满怀愤怨,一场欢喜化成空。

第五场殉情化蝶

山伯墓地。梁山伯在极度悲哀和绝望中死去。身着嫁妆的英台呼唤山伯,狂奔在旷野之中,她扑倒在山伯墓前,声声哀恸,毅然头撞墓碑,坟墓轰然裂开……山伯和英台化成美丽的蝴蝶,双双飞舞。

演出单位: 辽宁芭蕾舞团
本剧依据梁祝民间传说故事和同名小提琴协奏曲创作,1982年获辽宁省舞蹈比赛创作奖、优秀作品奖。次年重新结构,仍以梁祝主题为基调,发展为三幕四场大型舞剧。1992年参加克拉斯诺雅尔斯克——亚洲太平洋地区国际艺术节演出。1994年为香港神州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其他剧种】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因电影版的广泛传播而成为这一题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名剧。

袁雪芬与范瑞娟初演《梁祝哀史》的时间是1945年,1951年,华东越剧实验剧团重排该剧,增尾“化蝶”,剧本由袁雪芬、范瑞娟口述,徐进等执笔,黄沙导演,陈捷、薛岩音乐整理,幸熙、苏石风布景设计。范瑞娟饰梁山伯、傅全香饰祝英台、张桂凤饰祝公远、吕瑞英饰银心、魏小云饰四九、金艳芳饰师母。该剧于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演出一等奖、音乐作曲奖、舞美设计奖,主演范瑞娟和傅全香获演员一等奖、张桂凤获演员二等奖、吕瑞英获演员三等奖。1953年,该剧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第一部国产彩色戏曲艺术片,由徐进、桑弧编剧,桑弧、黄沙导演,袁雪芬和范瑞娟主演。

川剧《柳荫记》也1952年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演出,荣获剧本奖,陈书舫获演员一等奖,袁玉昆和刘成基获演员二等奖。

京剧关于梁祝的故事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其中以马彦祥根据川剧移植的《柳荫记》和程砚秋晚年的名作《英台抗婚》流传最广。

《柳荫记》由王瑶卿设计唱腔,杜近芳、叶盛兰在1953年首演。全剧分10场,重要场次有“英台别家”、“柳荫结拜”、“书馆谈心”、“山伯送行”、“英台思兄”、“祝庄访友”、“祭坟化蝶”。此剧最大的特色在唱词方面,典雅华丽,优美隽永,许多语句打破京剧传统的七字、十字句,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美感,同时在唱腔设计上很是精致,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板式的变换,即保持了传统韵味,又出新求变。被公认为是建国初期戏曲推陈出新的代表作。

张恨水、赵清阁、顾志坤三位作家写过同名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梁祝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⑦ 宋城千古情用到的背景音乐都有哪些

宋城千古情用到的背景音乐有九首分别为《梁祝》、《西安》、《十八相送》、《故宫的记忆》、《采茶舞曲》、《Star Sky》、《渔舟唱晚》、《千江月》、《苏堤春晓》具体如下:

1、《梁祝》(宋飞演奏)

全曲大概二十六分钟,首先五分钟叙述梁祝爱情主题,然后是快乐的学校生活,接着十八相送。从十一分钟开始进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楼台会,最后哭灵。第二段和第一段长度差不多,大约十一分钟。最后一段则是化蝶,是主题再现。

曲子开始几声拨弦声接着长笛,好像在云端的感觉,以此来揭开序幕,有如从天上俯瞰人间,拨开云层,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变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题,二长二短加上一个结束句,绵绵长长,幽幽远远,仿佛祝英台在身旁说著昔日的故事。然后在低音重复一次主题,回到人间落了实。

管弦乐总奏主题,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现了,两人情意绵绵,大小提琴和鸣奏著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

等乐音渐歇,木管接续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独奏深情舒缓带点内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对将来疑虑不安,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己。勇敢去爱吧!情绪轻快,笛声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风光明媚三月天两人春游。小提琴展现技巧,风华绝代。

相聚虽好总有分别,快乐情绪之后就是离情依依十八相送。将主题变奏缓缓奏出,有如迈不开的步履,却终究不得不离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紧密结合难分难舍。在这段末尾由弦乐第一次奏出哭调主题,预言悲剧结局,这构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爱」。

第二段发展部里面有三小段: 强、弱、强,也就是快、慢、快。开始如大浪涌来的管弦乐声代表祝父的反对,连续几个小节下行乐句,好像在说: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则猛烈与之抗衡,两者冲突渐渐上升,最后全体合奏梁祝主题表示恋情曝光,一波波涌来浪潮终将这主题给淹没。

楼台会小提琴委婉的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轮到大提琴倾诉爱意,小提琴一旁随和。突然,音乐急转而下,运用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过度悲伤绝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以凄厉声调哭出:梁兄呀!碎奏、断奏哀痛欲绝旋律,有哭声,有跪行,其中还有些回忆片段。渐渐的泪眼开了,哭声歇了,心意已决,在悲愤低音锣声中,纵身投入突然爆开坟墓中自尽,音乐同时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部份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爱情主体再现,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对蝴蝶,在花间欢娱自由飞舞,永不分离。

2、《西安》(Noel Quinlan演奏)

歌词如下:

城墙根,来碗面,忒色

德福巷,喝一壶,舒坦

曲江池,转一宿,宝钏牵着平贵的手,寒窑的故事听不够。

兵马俑,不开口,谁人懂

杨贵妃,红尘泪,别问是与非

感慨烽火台前戏诸侯,秦王华夏大一统

听闻八仙各自显神通

谁陪我丝绸之路一叩首

吼一曲秦腔

喋一碗泡馍

八百里秦川看尽波澜壮阔

拜一拜佛陀

再谝一谝传说

看三千年多少豪杰是非功过

回民坊里经过,钟鼓楼前穿梭,谁把前朝的故事说了又说,玄奘骑着白马,秦王安然睡着,看三千年来太平盛世和爱恨纠葛

兵马俑,不开口,谁人懂

杨贵妃,红尘泪,别问是与非

感慨烽火台前戏诸侯,秦王华夏大一统

听闻八仙各自显神通

谁陪我丝绸之路一叩首

吼一曲秦腔

喋一碗泡馍

拜一拜佛陀

再谝一谝传说

看三千年多少豪杰是非功过

回民坊里经过,钟鼓楼前穿梭,谁把前朝的故事说了又说,玄奘骑着白马,秦王安然睡着,看三千年来太平盛世和爱恨纠葛

吼一曲秦腔

喋一碗泡馍

八百里秦川看尽波澜壮阔

拜一拜佛陀

再谝一谝传说

看三千年多少豪杰是非功过

回民坊里经过,钟鼓楼前穿梭,谁把前朝的故事说了又说,玄奘骑着白马,秦王安然睡着,看三千年来太平盛世和爱恨纠葛

3、《十八相送》(上海越剧院演奏)

歌词如下:

祝英台: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梁山伯:弟兄二人出门来,门前喜鹊成双对。从来喜鹊报喜讯,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祝英台:出了城,过了关,但只见山上的樵夫把柴担。

梁山伯:起早落夜多辛苦,打柴度日也艰难。

祝英台:梁兄啊!他为何人把柴担?你为哪个送下山?

梁山伯:他为妻儿把柴担,我为你贤弟送下山。

祝英台:过了一山又一山,

梁山伯:前面到了凤凰山。

祝英台:凤凰山上百花开,

梁山伯:缺少芍药共牡丹。

祝英台:梁兄你若是爱牡丹,与我一同把家归。我家有枝好牡丹,梁兄你要摘也不难。

梁山伯:你家牡丹虽然好,可惜是路远迢迢怎来攀?

祝英台: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梁兄啊!英台若是女红妆,梁兄你愿不愿配鸳鸯?

梁山伯:配鸳鸯,配鸳鸯,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银心:前面到了一条河,

四九:漂来一对大白鹅。

祝英台:雄的就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

梁山伯:不见二鹅来开口,哪有雌鹅叫雄鹅?

祝英台:你不见雌鹅她对你微微笑,她笑你梁兄真像呆头鹅。

梁山伯:既然我是呆头鹅,从今你莫叫我梁哥哥。

四九:眼前一条独木桥,

祝英台:我心又慌胆又小。

梁山伯:愚兄扶你过桥去,

祝英台:你与我好一比牛郎织女渡鹊桥。

伴唱:过了河滩又一庄,庄内黄犬叫汪汪。

祝英台:不咬前面男子汉,偏咬后面女红妆。

梁山伯:贤弟说话太荒唐,此地哪有女红妆?放大胆子莫惊慌,愚兄打犬你过庄。

祝英台:眼前还有一口井,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梁山伯:井水深浅不关紧,你我赶路最要紧。

祝英台:你看这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山伯:愚兄分明是男子汉,你为何将我比女人?

梁山伯:离了井,又一堂,前面到了观音堂。观音堂,观音堂,送子观音坐上方。

祝英台:观音大士媒来做,我与你梁兄来拜堂。

梁山伯:贤弟越说越荒唐,两个男子怎拜堂?

伴唱:离了古庙往前走,

银心:但见过来一头牛。

四九:牧童骑在牛背上,

银心:唱起山歌解忧愁。

祝英台:只可惜对牛弾琴牛不懂,可叹你梁兄笨如牛。

梁山伯:非是愚兄动了火,谁叫你比来比去比着我!

祝英台:请梁兄你莫动火,小弟赔罪来认错。

祝英台:多承你梁兄情义深,登山涉水送我行。常言道“送君千里终须别”,请梁兄就此留步转回程。

梁山伯:与贤弟草桥结拜情义深,让愚兄再送你到长亭。

伴唱:十八里相送到长亭,十八里相送到长亭。

祝英台:你我鸿雁两分开,

梁山伯:问贤弟你还有何事来交代?

祝英台:我临别想你问一句话,问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梁山伯:你早知愚兄未婚配,今日相问为何来?

祝英台:要是你梁兄亲未定,小弟替你来做大媒。

梁山伯:贤弟替我来做媒,但未知千金是哪一位?

祝英台:就是我家小九妹,不知你梁兄可喜爱?

梁山伯:九妹今年有几岁?

祝英台:她是与我同年乃是双胞胎。

梁山伯:九妹与你可相像?

祝英台:品貌就像我英台。

梁山伯:但未知仁伯肯不肯?

祝英台:家父嘱我选英才。

梁山伯:如此多谢贤弟来玉成,

祝英台:梁兄你花轿早来抬。我约你七巧之期我家来,

伴唱:临别依依难分开。心中想说千句话,万望你梁兄早点来。

4、《故宫的记忆》(S.E.N.S.演奏)

故宫的记忆介绍:

继喜多郎之后日本乐界唯一享誉全球的New age音乐团体—神思者,在《故宫》千年文化的熏陶下,终于创造出这部永远经典的大乐章,这是三部曲中的首部力作。

《故宫三部曲》是神思者为NHK电视台纪录片《故宫》所作的配乐,其配乐精湛若斯,音乐符跌宕,随着历史叙述的起伏不断变换着节奏,低沉的打击乐仿佛敲响了大明永乐朝的大钟,故宫琉璃瓦覆盖下的庄严大殿代表着他们心中思慕的文明国度的瑰丽与辉煌。

荡气回肠的音符,有如一次梦幻般的神奇旅行,又如一部大型的史诗电影,古老壮丽的风景翩翩掠过,浑厚文明的画卷—换化成音符来展现。而配乐第一部《故宫》就如同这部电影的序曲,这次旅行的开端,是初遇时的惊艳,是失语了的慨叹。

5、《采茶舞曲》(李玲玉演奏)

(1)采茶舞曲介绍

采茶舞曲是采茶的人采茶的时候唱的歌曲,是一首浙江省的传统民歌。周大风词曲,原是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及舞蹈曲。

这首采茶舞曲应是1977年中央新闻电影厂纪录电影里专为朱逢博拍摄的。里面的歌词有学大寨内容。以后朱逢博在太平洋录音的唱词已经修改了,朱逢博都唱得太好了。

为此她到上海越剧院拜师学习用浙东方言来唱这首歌。全曲以越剧的音调为素材,具有舞曲风格。乐曲采用浙江民间音调的特点,旋律优美流畅,其中逗趣性的乐句,如一问一答,似年轻人在相互嬉戏,像老年人对丰收的赞美。

(2)歌词如下: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得秧来匀又快呀

采得茶来满山香

你追我赶不怕累呀

敢与老天争春光

哎呀争呀么争春光

溪水清清溪水长

溪水两岸采茶忙

姐姐呀,你采茶好比凤点头

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

一行一行又一行

摘下的青叶篓里装

千缕万缕千万缕呀

缕缕新茶放清香

多快好省来采茶啊

青青新茶送城乡呀

送呀么送城乡

左采茶来右采茶

双手两眼一齐下

一手先来一手后

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

两个茶篓两膀挂

两手采茶要分家

摘了一回又一下

头不晕(来)眼不花

抖一抖(来)挎一挎

年年丰收有清茶啊

6、《Star Sky》(Two Steps From Hell演奏)

歌词如下:

Here we are

Riding the sky

Painting the night with sun

You and I, Mirrors of light

Twin flames of fire

Lit in another time and place

I knew your name

I knew your face

Your love and grace

Past and present now embrace

Worlds collide in inner space

Unstoppable, the song we play

(chorus)

Burn the page for me

I cannot erase the time of sleep

I cannot be loved so set me free

I cannot deliver your love

Or caress your soul so

Turn that page for me

I cannot embrace the touch that you give

I cannot find solace in your words

I cannot deliver you your love

Or caress your soul

Age to age

I feel the call

Memory of future dreams

You and I, riding the sky

Keeping the fire bright

From another time and place

I know your name

I know your face

Your touch and grace

All of time can not erase

What our hearts remember stays

Forever on a song we play

Burn the page for me

I cannot erase the time of sleep

I cannot be loved so set me free

I cannot deliver your love

Or caress your soul so

turn that page for me

I cannot embrace the touch that you give

I cannot find solace in your words

I cannot deliver you your love

or caress your soul

7、《渔舟唱晚》(鲍比达演奏)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波渐远的优美景象。这首乐曲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筝独奏曲。

娄树华的《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用古曲《归去来兮》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者。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经过50多年表演证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名筝曲。

由山东省临清市金灼南大师将传统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编创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成为一首著名的筝曲,广为流传。建国后,著名音乐家黎国荃先生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创作为小提琴曲,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吕思清、盛中国、俞丽拿都曾倾情演绎。

1984年,著名电子琴演奏大师浦琪璋将其改编并用电子琴完美演奏,中央电视台选取其1分36秒至2分43秒作为天气预报的背景音乐,一直沿用至今。三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成为十三亿人最熟悉和喜爱的音乐,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8、《千江月》(何训田演奏)

全曲分三段:先是撼人心魄的佛鼓,然后是百人禅诗大合唱,最后是悠扬、空灵的笛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生命转折后的破茧而出,是乐曲“千江月”所表现的生命境界。音乐由山林传来的木鱼声开启序幕,大鼓接续而出,由缓而急,霎然停于高峰处。气势磅礴的百人禅诗大合唱、钟声伴随的诵经声,逐渐由近而远。悠远笛音吹起贯穿全辑的主旋律,空灵气韵中乘风而去。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此句出自《嘉泰普灯录卷十八》:“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宋 雷庵正受),颇有几分佛家偈语的意味。台湾女作家萧丽红曾经采用“千江有水千江月”这一句,作为其小说作品的名称。

从扣合的技巧上来讲,江中“有水”的动感踏实“波”,两个“千”引出“多”,月光为“朗”,面无闲字抛荒,底中“尔”和“斯”均虚化,面底扣合到位,成句挂面,显得典雅浑成。

同一底材,作者曾拟过不同的谜面,如“何处春江无月明”和“秦淮一片明月”,同样是用诗词成句来挂面。但经过思索仔细比较,觉得第一句没有很明确地逼出底中的“多”字,第二句意境稍逊,而“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句则将“多”字用两个“千”直接扣实,且意境更佳,因此最终选定此句参赛,果然荣登自荐佳谜榜。

作者历来对谜作要求甚高,时常为谋求恰当的谜面而绞尽脑汁,真可谓是“一谜千改始心安”。佳谜制作的艰辛,由此可见一斑。

9、《苏堤春晓》(平远演奏)

苏堤春晓歌曲为一首纯音乐演奏曲其为箫、葫芦丝、琴等多种乐器合成声乐。

⑧ 梁祝的歌词

梁祝歌词:

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

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

不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

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

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

歌曲《梁祝》是1994年徐克执导,吴奇隆及杨采妮主演的电影《梁祝》主题曲,由吴奇隆亲自演绎(粤语版收录于吴奇隆个人专辑《My Summer Dream》中),亦有吴奇隆与杨采妮之合唱版(合唱版本收录于杨采妮个人专辑《毋忘我》中)。

该电影和同名主题曲也成为吴奇隆及杨采妮个人影视和音乐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8)梁兄电影主题曲扩展阅读:

歌曲背景: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陈钢作曲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次公演,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这支中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小提琴曲,完成了交响音乐民族化的创世纪。

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旋律让歌曲和影片有了灵魂,1994年香港著名音乐人黄沾的填词同样撼人心魄,旖旎动容中诠释着这千古情爱故事的缱绻。

⑨ 双飞的原唱是谁

原唱是吴奇隆,在1994年拍电影《梁祝》的时候唱的,其主题曲粤语版梁祝更是演绎的深情,催碎人的心。但貌似这首双飞并没有放入《梁祝》这部电影中。

阅读全文

与梁兄电影主题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鸡百花电影节明星图片 浏览:363
女特工受型电影图片大全 浏览:351
最强职业西瓜电影 浏览:419
美图秀秀如何找电影胶卷边框 浏览:842
在哪里看你好李焕英电影免费 浏览:602
少年世界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499
有戏电影酒店怎么融资 浏览:333
惊魂眼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379
怎么画儿童电影的手抄报 浏览:101
尹英华电影全集 浏览:986
谍中谍电影哪里下载 浏览:37
以电影为题材授课 浏览:227
最新电影变形金刚5 浏览:264
小丑出现在哪个电影 浏览:469
求免费的小电影网站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899
四海电影网西瓜影音 浏览:288
迅雷电影粤语高清 浏览:819
神马免费电影院在线观看 浏览:160
午休时间台湾电影 浏览:223
电影绿色什么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