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果 *爱这部电影到底讲什么意思
大概的故事知道了,是说曾经的爱结束了,却是存在的。但是回忆终归是过去:那间旧屋、床可以保留下来,人情世故却已变迁,孙纳林见东都不再当初的他们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看的时候想到这句话。
简单说就是:有些痛苦是洗刷不去的,但我们又无法更改、无法替代,只有一腔的惘然,然后带着回忆心疼下去。周迅最后的表情和话语,然后响起如果.爱的歌,主题应该这样。看得我感叹了几天,难受了几天。
可是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和台词不是很明白,不懂是表达什么含义。
1.男女主人公受到伤害就躺在冰上。
我不明白,导演是想用这个自虐的举动来表明那时的心情绝望到底,已经行尸走肉了,所以没有冷的感觉吗?
还是想说明:天很冷,但我的心更冷。如果躯体已经没有感觉,那林见东会一直躺下去,那他不就冻死了吗?总之我的假设不是很恰当,不明白。
2.张学友去吃酸辣面的时候,跟最后说了一句,为什么我现在吃得慢了?
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朋友说是因为现在他心里有了寄托,所以不匆忙。但我觉得不对,当时他不是正和周迅有矛盾,带着嫉妒,应该不是这种感觉!
3.金城武和池珍熙在餐馆里。
金城武:有没有咖啡?
池珍熙:来碗酸辣面。…
金城武:该演完了。(点点头)应该演完了。
为什么金城武要咖啡,池珍熙给他酸辣面,他怎么那么喜欢给人递酸辣面?
咖啡是苦而让人回味的东西,说明金城武还有些放不下;那池珍熙给他酸辣面,是什么意思?总不会是换口味的意思吧。
“戏该演完了”我理解是:金城武也觉得回忆该结束了,十年的东西该放下了。不知道恰不恰当这样理解。
还有蛮郁闷的是,池珍熙突然换了件风衣在金城武后面出现,这个人物真够奇幻的!
4.金城武和周迅的最后对白。
金城武:老孙,我走了,…,(不要)忘记北京!
周迅:不会!
周迅最用唇语无声的说“不会”,我看得很清楚,可是金城武他到底是说“不要忘记北京”还是“忘记北京”,嘴形不是明显,网上的朋友说是“不要忘记北京”,但我怎么看都没看出来那个“不要”的嘴形…
各位觉得是怎么样啊?
6.青岛、青海。
学友和池珍熙在面馆里对话。
学友说:“…我很想拍一部简简单单的爱情故事,后来忘记了…今天我突然想起来,故事发生在青岛,一对年青的男女,镜头从很高的地方慢慢推进,慢慢推下去,看到他们两个,后面是一片蓝天白云,他们就坐绿绿的草地上…就是青岛,就是青岛。
池珍熙和周迅对话。
池珍熙:昨天晚上,一个老朋友给我讲了个故事,很感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青岛,但后面他忘了
周迅:那个故事我记得,是他一直想拍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晴朗的夏天,一片绿绿的草原,草原的尽头有个盐湖…他每次都会把地方弄错,那个地方是青海,青岛是没有盐湖的,如果有一天一定要拍这个故事,一定要在青海,从夏天开始拍,到冬天结束。(周迅看着远方,微笑了一下) 这是我一直想要演的一部戏。
———我最费解的就是周迅和学友说的这两段话,是要说,孙纳和聂文都想拍这个故事,他们有着相同的梦,聂文把地方弄错了,实现这个梦是曲折的,不一定能实现?但周迅望着远处微笑一下,开始描绘这个梦,“从夏天开始拍,到冬天结束”,表示她是憧憬那个梦的,还是向往梦中的美好,尽管回忆还让心还疼着…
又或者表示孙纳和聂文都向往单纯、简单。青岛和青海:他们的梦还是不一样的,虽然曾经走在一起,虽然有些相像。
孙纳说她记得,还是“一直”想拍。再对比现实中的她,唉,这个让人挣扎的现实!就像有些坏人一直想做好人,有些妓女一直想做好女孩一样,我们总活在煎熬中…
B. 看过《如果爱》的进
因为老孙知道自己对于建东的感情包含了太多的东西——恩情、喜欢、利用……这些东西交织在一起,总会勾起老孙最不想记起的那个“过去”。老孙不是不爱见东,只是这份爱里面有太多的杂质,老孙很明白。而最后,见东也明白了。记得在影片的最后,面馆老板问他戏演完了吗,见东静静地回答:“演完了……”他明白自己对老孙的爱参杂着不甘与执拗,十年来的等待消磨着他原本单纯的爱,如今的“不放手”不过是自己沉溺于“记忆”这出戏里面不肯出来。现在,所有的戏都“演”完了。
顺便说一下,这部电影是我的最爱,我翻来覆去地看了n遍,几乎每次都能得到不同的体会,这就是所谓好电影的魅力。这部片子里充斥着陈可辛对于电影和生活的看法,对于演员和镜头的调度也说得上是完美。我曾做过这部电影的分镜头分析,几乎每一帧抽出来都是漂亮的构图。特写的高平率使用,快速切换的镜头,绝对可圈可点。(虽然我老师曾说这部片子是陈可辛最失败的作品)
C. 大家可不可以谈谈对《如果爱》这部电影的看法
我喜欢给我惊喜的影片,也许是<无极>给我产生的严重挫败感成就了PERHAPS LOVE 给我的惊喜吧!呵呵
这是一部体裁新颖的影片,融合了当今娱乐圈最中心的元素--音乐与电影.这点是吸引我观看的原因.
其实,看完之后,我发现我并不是透彻地明白电影的真正意义,无法与影片的名称对上号来,于是干脆拿掉片名,就影片本身谈谈我的看法:
一开始,人生剪辑的概念原本并不新颖,但"也许也有剪错的"倒还觉得有点意思了.然后就开始了现实与回忆穿插的部分,歌舞与戏剧混为一体的部分.其实这样的组合很易给观众混浊感,对剧情的理解造成障碍.但这又恰恰呼应了影片本身戏为人生,人生即戏的主线.年代跨越的距离同时与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又是一致的.因而,觉得整部戏又很统一,专注.接着就全部进入了现实的状态,又用现实的画面重复着回忆的场景,也就是周讯终于跟他回北京开始.突然记得曾经陈可辛说过,他想表达的就是任何形式或状况的分手都是因为爱的不够.这样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他们一再的分离.但这样又觉得影片开始太矫情了些,剪辑这个比喻用的太突兀与苍白.
我就是如此徘徊,总觉得不够懂.
继续讲我的想法:最后大家彼此都放手,<命运曲>是我认为这里面最好听的一首歌.有一种对如此PERHAPS LOVE 的悲哀.
还有最后在面店的对话,我也觉得不懂,与开头关于人生的讨论有所呼应,却有对影片中心缺少关联,于是我又产生了同刚才相同的困惑~~`~~
在这里只是阐述了个人观后感,我是决计没有资格评论任何电影的.谢谢阅读.
D. 影片《如果爱》
《如果·爱》是著名导演陈可辛的一部爱情大片。这是一部保留丰富剧情的当代歌舞片,由金城武、周迅、张学友等大牌明星倾力出演,人物有血有肉。作品载满了流行动感,又不失醉人情怀。该片用歌舞片的形式,华美丰饶的舞美设计,千变万化的缠绵曲调,再现了一个有关爱恨情仇的永恒主题,并将当代中国艺术青年残酷的现实境遇,特别是“北漂”一族的流浪式梦想,展示得淋漓尽致。纽约《时代》周刊将该电影称为中国的“红磨坊”。
故事讲述艺术片导演聂文在上海拍摄大型歌舞片,主角则是他的多年女友孙纳,及来自香港的林见东,谁料,原来孙纳与林见东是十年前的旧情人。当年孙纳出身贫苦但志存高远,为了生存和成功,她不择手段,终于成为人人艳羡的大明星,成名后的她努力忘记过去,否定岁月的全部痕迹。然而命运弄人,十年后,她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男人却同时出现了——十年前相爱的恋人,有当年不得志的导演系学生,转为大明星林见东,另一个则是大名鼎鼎的金牌导演,自己的男友聂文。更戏剧的是,三人要同演一出戏,剧情和命运却惊人相似。面对昔日情人和今天的爱人,孙纳陷入了选择的困惑。
作为一部歌舞片,导演将西方文化元素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视角做了很好的融合,在故事内涵、叙事形式、歌舞运用、画面声响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整部影片成功地凸显出了导演对影像语言的综合驾驭能力。通常歌舞片流于类型片的浅淡方面,可是,陈可辛却把影片伸展到多种变化层面。片中没有象童话式的大团圆结局,没有一个角色可以摆脱悲痛,这样的设计对于欧美的观众可能是一种挑战。同时,影片的剧情多重关系交错,虽不复杂但显零散,导演却处理得十分紧凑有力,衔接得也圆润流畅。整个故事简单但叙事形式复杂,实际上是一个“戏中戏”,与现实对比是两个时空,还有十年前的时空。戏中戏又与现实相同,所以这三个时空有了交集。但导演的条理却很清楚,现实的这条线往前走,回忆的线也往前走,歌舞的线则穿插其中,负责解释回忆的线和渲染现实的线——这些在银幕上放到一起,互相渗透,互相感染,似真似幻。整部影片都是在回忆、现实、舞台里交错进行,随着剧中人物的重遇、回忆、拒绝、妒忌,电影语言显出了它不同于任何其他艺术的魅力。在一部充斥MTV式剪辑和时空交错的影片里,能突出核心,需要很强的掌控能力,这正是陈可辛导演水平的直接体现。
影片中的镜头运用非常出色。该片有两名亚洲最强摄影师鲍德熹及杜可风分担镜头工序,各自有精彩的构造独特的影像。鲍德熹以热切及浪漫的角度负责巴洛克式酒店及上海外滩风貌,令画面填满了锃亮的绿、蓝及茶色。至于杜可风,则把孙纳及林见东的回忆片段赋予灰暗及冰冷的外观。全片的水中镜头、奔跑运动镜头以及遮挡物隔离状态下的镜头都拍得很具效果。金城武和周迅所扮演的角色看到,勒令他不许送行,也不许目送。当她发觉他隔着玻璃窗偷看时,猛力踹了一脚,然后跑远了。镜头隔着玻璃表现了那个落寞男生的情绪,很形象,很真实。孙纳向前走去,镜头跟拍了几步,然后不是按通常的做法,镜头一路跟着,而是突然沿着相反的方向越拉越远,魂牵梦萦。如此理性的镜头处理,与一路跟拍下去的主观镜头相比,更能让人感到留守者的凄怆。这种客观距离的写照,也逼真地反映出了人物的心理距离,扣人心弦,使人心碎。《如果·爱》里还有个时空重叠的镜头,极有韵味。那是金城武(林)和周迅(孙)在样片房里拥抱在一起,此时,他们前方的荧幕上恰好播放着与他们的回忆一样的在冰河上拥抱的样片,镜头慢慢拉远开来,仿佛可以清晰看见他们的回忆,现实和超现实融为一体。
在歌舞创意方面,导演对歌舞表演的处理也是要简不繁,曲目很好的与剧中男女的心境融为一体。加强了影片的情感浓度。《如果·爱》的歌舞部分,音乐节奏成为剪辑的最大依据。除此之外,多种叙事蒙太奇的运用,将歌舞部分的表意功能运用到极致。镜头整合的依据不再是时空的连续性,而是情绪的一致性。《如果·爱》的情节虽不感人,但歌舞段落将整部影片的情绪烘托起来,在这个意义上,《如果·爱》可谓一寸歌舞一寸金。全片穿插的歌曲带有异国风情,顶尖印度排舞师Farah Khan,由她领导中国演员们加入多位好莱坞舞蹈艺员组成舞步。同时,陈可辛运用柔软体操、软骨功、喷火师、空中飞人、小丑、小矮人等来点缀连场歌舞,不过,影片内的歌舞场面,其实只是用作掩饰镜头背后那段错综复杂之感情瓜葛。陈可辛巧妙地分配动感歌舞场面,以此推动剧中人互动升级的爱情危机,及交代孙纳与林见冬的北京回忆爱情故事。
应该说,陈可辛试图从艰难、暗淡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出某种发亮的色彩,他把观众的眼光从现实生活引向了简单而美好的回忆和经过艺术再塑的超现实这两极。同时他又冷静地观看这正在发生的一切,他将回忆、现实和超现实进行相互对比关照,甚至进行不断修改,从中传达出一种思索的意图,一种对自身生存的明澈洞察的努力。人一生总是有爱的机会,尽管有时心里并不确定。我们心里会有一个见东,他英俊忧郁,我们心里还会有一个聂文,他善良成熟又才华横溢,那些公主与王子的美好故事被我们在心里一幕幕轮回上演,却掩盖不了孙纳浮躁可怜的心机。也许,这部电影正是要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去珍惜,去回忆。
E. 《如果爱》为什么陈可辛的电影越拍越差
《如果爱》——影片分析陈可辛在采访的时候说,请大家不要把这个影片当成是歌舞片,它,是一部爱情片。虽然歌舞片这几个词拿出来讲可能是有些噱头在里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影片中,歌舞的戏份不少,而且也依靠了歌曲刻画了人物,展开了情节。舞台,服装,动作,音乐,灯光照明等设置也都精致而独具匠心,这都是歌舞片应该有的特征。我看过的歌舞片不多,例如《西区故事》《黑暗中的舞者》,他们的歌舞出现看似要比《如果爱》更加独立一些。陈可辛在这个电影里面把每个歌舞的出现都予以合理解释,予以融合化,而不是独立的突兀化,所以在看《如果爱》的时候,歌舞的存在更多的是与情节合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歌舞片似乎性质不是那么明显。1970年之后,电影观众已经渐渐的开始接受以更为自然的表现方式来叙述故事的歌舞片,那种不顾前后情节,像神经病一样突然张嘴就唱的音乐舞蹈处理方式已经消失了。所以发展到现在,如果爱的处理应该是,更加自然。说实话我对歌舞片这个类型了解甚少,我没有赶上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歌舞片黄金期,所以对歌舞片了解甚少。所以我不会过多的从类型片的角度分析《如果爱》,而仅仅是单独拆解这个影片。总得来说,如果爱讲的是一个三角恋的故事,这种故事应该是陈可辛比较擅长的。从要表达的方面来说,陈可辛想要通过这个片子表达一个过于现实,有些沉重的,爱情。片中的三个主角,是维系整个影片的关键,所以,我们想要分析电影,必须分析透这片中的三个人。孙纳是一个曾经有过美好回忆的人。她曾经拥有美好的爱情,纯洁的,美好的。但是她无法一直这样下去。总结陈可辛的经历,种种转变,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道理,“要生存,就要变通。”。所以以此观点来看孙纳的爱情,我们并不应该苛责。她也曾经爱过,曾经拥有过,但是在她的世界观里面,爱,不是全部,也不是一生能够让她感到满足的峰顶。她需要的是,成名,出人头地,摆脱贫困。孙纳从小就是穷孩子,穷孩子的内心渴望着摆脱贫穷。
所以,她在成名之后,抛弃了自己所以与贫穷有关的回忆,就算是美好的爱情,因为与贫穷沾了边,孙纳也要抛弃,也要六亲不认。这是无可厚非的。物质上都没有保障的人,怎么可能去向往什么精神上的美好,真爱?这些东西,都是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向往的东西。比如生活上要比孙纳稍微好些的香港人林建东。林建东是一个简单的人。他有梦想,但是似乎又很不坚定。让他坚定的人,是孙纳,孙纳的穷孩子打不死精神,灌输到了林建东身上。所以林建东没有退学,电影学不了,那就去学美术,学不了美术,那就去当演员。总之,他也打不死了。片中中用了六个镜头,不到20秒,就表现了孙纳把自己的小强打不死精神传输给了林建东。29:06秒,一个特写镜头,孙纳穿着鲜艳的红色,同时带着一个红色的毛手套,紧紧的挽着林建东的胳膊,不让他下车。一种类似于挽留,又带着挽救的色彩在里面。他的打不死,更多的体现在爱情上面。
F. 《如果爱》这部电影,大家怎么看
电影开篇一首《人生蒙太奇》拉开了整个电影的序幕。歌词就不详细写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度娘。这首歌里面点题的是“什么爱情故事/可以填饱肚子/谁会给这故事/最显明位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四句可以分为两段,前两句实际上对应的是戏中人物关系的表象,而后两句却是对前两句的反语。因为很明显,电影中的三个角色,谁都把这个故事放在显明位置(要注意“显明”二字,显明不等于首位。再说了,“显明”二字本身也是这部片子和片中片成立的依据嘛)。即便因为其他的事情暂时选择无视或者回避,也不能改变这点,毕竟,不管是无视还是回避,都是需要“选择”的,是无法自然而然发生的。而这一点,在电影开篇表现得尤其明显,林见东毋庸置疑显明那段爱情故事。那么孙纳呢?她一直在回避,一直在拒绝面对,这对正常人来说其实是莫大的包袱背在身上。这如果还不算显明,那什么算呢?聂文的事情在这里没有太多交待,但陈可辛的设置明显看得出来,孙纳不仅是聂文的伴儿那么简单,还是事业上得力的助手,如此不算显明,那也没什么能够显明了。
接着正式开拍了,以《忘了我是谁》开始。歌词没什么太多好说的,倒是片中片的表演很值得一看。由于拍这一段的时候镜头距离林和孙都很近,所以林没办法像下一场那样各种提醒(也是报复和挤兑)孙,只能以非常直接和犀利的眼神与孙交流。这让孙非常难受,以致于聂觉得她眼神飘忽。这里真要佩服下聂,他眼睛太厉害了,一下子就看出了林的眼神太狠了。虽然陈可辛在这里并没有交待聂除了那句“得让他修一修”外有无其他的言语和行动,但聂一定能看出林和孙之间有问题。但他很隐忍,即使孙说“你拍我拍腻了”他也没有发飙,一方面是因为他还要孙帮他拉赞助,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只是隐隐地感觉,并无实据,这和后来《男人本就该妒忌》和《十字街头》完全不一样。
G. <<如果爱>>里面的女主角在戏里多次有她磨牙的片段,是为了表达什么
磨牙可以治疗
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清醒时有无意识地磨牙习惯称为磨牙症。夜磨牙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精神性、情绪性、牙源性、系统性、职业性、自发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1、精神因素口腔具有表示紧张情绪的功能,患者的惧怕、愤怒、敌对、抵触等情绪,尤其是焦虑者,若因某种原因无法表现出来,试图通过磨牙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忧郁感,这类病人牙接触时间长,而且次数频繁。这些精神因素可能是磨牙症病因的重要因素之一。2、牙合因素神经紧张的个体中,任何牙合干扰均可能是磨牙症的触发因素;磨牙症患者的牙合因素多为正中关系与正中牙合不符,以及侧方牙合时非工作侧的早接触;而且临床上的调牙合的方法也成功地治愈部分磨牙症。牙合因素是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但是否为引起磨牙症尚有争议;换牙期咬颌关系错乱,造成咀爵肌运动紊乱,发生痉挛和收缩;3、中枢神经机制目前有趋势认为磨牙与梦游、遗尿、恶梦一样是一种不自主的下意识动作,是睡眠中大脑部分唤醒的症状,与白天情绪有关的中枢源性的睡眠紊乱,由内部的或外部的,心理的或生理的睡眠干扰刺激所触发。4、全身其他因素与寄生虫有关的肠胃功能紊乱,儿童营养缺乏,血糖血钙浓度,内分泌紊乱,变态反应等都可能成为磨牙症的发病因素。有些病例表现有遗传因素。另外尿酸增多症、甲亢、过敏、膀胱应激症等可能与磨牙症有关系。5、职业因素汔车驾驶员、运动员,要求精确性较高的工作如钟表工,均有发生磨症的倾向。
危害最严重的是夜间的紧咬牙和夜磨牙。儿童的夜磨牙多见。夜间磨牙虽然暂时不会感到有什么痛苦,但是长期下去,可引起牙齿牙合面和邻面的严重磨损,及并发上述的各种病症,顽固性磨牙症会导致牙周组织破坏、牙齿松动或移位,牙龈退缩,齿槽骨丧失。白天我们咀嚼食物也磨擦牙齿,但对牙齿很少有损害,这是因为咀嚼时,上下牙齿之间的食物好比是个垫子,同时还有充分唾液,使牙齿滑润,所以就不容易磨损。在吃饭时看上去咀嚼了很长时间,但大部分时间是在上下运动,真正直接牙齿接触有人研究过只有4分钟左右。如果在夜间磨牙,则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口内既无食物,口腔内的分泌也减少,牙齿得不到必要的润滑,而形成“干磨”,真好比推空磨子一样。这样牙齿的磨损是很大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此时磨损的牙齿往往会有不同程序的发酸或疼痛,有时也会造成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因破坏了牙牙合系统的形态和功能。它又可引起咀嚼肌功能异常,如咀嚼肌功能亢进、痉挛、疲乏、疼痛等。肌肉收缩不平衡、牙合位异常、颌间垂直高度改变、盘突位置关系失调,也直接影响颞下颌关节的正常形态和功能,表现出下颌关节处疼痛、关节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疼痛为压迫性和钝性,早晨起床时尤为显著。夜磨牙者会影响他人睡眠。
防治;较轻时可不做处理,注意休息。除去致病因素心理治疗,调牙合,治疗与磨牙症发病有关的全身疾病等。白天避免玩的过度兴奋。睡前让精神松弛,不看刺激性电视片。到医院检查肠道寄生虫病(寄生虫的蠕动刺激了神经,引起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发生磨牙)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顽固性病例应制做颌垫,睡前戴上。可防止直接磨损牙齿。这样不仅可能使夜间不磨牙,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休息,对工作、学习、身体都有好处。
磨牙症者主要表现为本人不能自行控制的咬牙和磨牙活动。长期持续磨动的结果,导致牙齿严重的磨耗,造成牙周组织受损以及整个口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损伤。治疗原则是阻断病因,减少损害。首先是对症、对病因的综合治疗,临床上先解除颌骨肌肉痉挛,阻断牙合干扰,消除或减轻磨牙症的发生,再进行其他处理。
(1)心理治疗:磨牙症患者,确实有精神心理因素的作用,使颌骨肌肉张力过度。如情绪紧张、忧虑、对磨牙症有担心或恐惧心理等。对这类病人给予安慰、开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对于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有重要作用。
(2)肌肉松弛疗法:颌骨肌肉过分紧张是引起磨牙症的原因之一,治疗中解除肌肉过度紧张是控制磨牙症的必要手段。常用的方法有:肌松弛仪的应用;体疗,进行咀嚼肌的生理功能训练;按摩;视听暗示等方法。
(3)咬合板的应用。
(4)调牙合治疗:通过调磨少量牙体组织,去除咬合干扰及牙合早接触,建立天然牙的牙合平衡关系,以达到咬合、咀嚼肌、颞下颌关节三者间的生理平衡,消除磨牙症。
(5)磨牙症还可以采用对症治疗,对于有错牙合畸形的病人先进行正畸。有的要进行修复或牙周组织疾病的治疗。
睡眠磨牙或称咬牙,是人在睡眠当中咀嚼肌节律性收缩上下牙齿紧紧咬合滑动,发出很响的咯吱、咯吱声。此时人并不会醒,即使醒了,对自己的咬牙,也一无所知,只有同宿人方知。
睡眠磨牙一般发生在浅睡眠阶段(第二阶段)。磨牙并不在做梦时发生,此时仅身体的活动和心率的增加。次日醒来,常感两腮疼痛、头痛,有时伴有牙周组织损伤。
睡眠磨牙在小儿及青春期的青少年发病率较高,根据医学统计,可达15%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功能的逐渐完善,其发作率会逐年下降,长大后自愈。
但是,若是小儿患有蛔虫病时,蛔虫所产生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被人体吸收后,会出现一些神经的症状,磨牙就是其中的症状之一。因此,若发现小儿患有蛔虫病时,则应使用驱虫药物,中药使君子、苦栋根皮、槟榔等,都是杀虫的功效最好。
中医认为脑为元神之府,诸精神所统。睡眠则是人的阴阳之气运行有关。若是睡眠安好,但在睡眠中有举动异常(包括磨牙),这都是和脑的作用有关。治宜补肾填髓、健脑安神。
给你一张良方:
生地黄1两 泽泻3钱
灸甘草3钱 乌梅3钱
山茱萸4钱 运志3钱
牡丹皮3钱 山药4钱
五味子3钱 香附5钱
灵磁石1两,(先煎)
灯芯草2钱,(引药)
(煎服)
针对原因治疗
较轻时可不做处理,注意休息。除去致病因素心理治疗,调牙合,治疗与磨牙症发病有关的全身疾病等。白天避免玩的过度兴奋。睡前让精神松弛,不看刺激性电视片。到医院检查肠道寄生虫病(寄生虫的蠕动刺激了神经,引起神经的反射作用,而发生磨牙)在医生的指导下驱虫。顽固性病例应制做颌垫,睡前戴上。可防止直接磨损牙齿。这样不仅可能使夜间不磨牙,而且可以获得更好的休息,对工作、学习、身体都有好处。
1.白天时让嘴巴保持在健康的休息状态,即让
牙齿维持松弛,最好是嘴唇相合,牙齿相离
2.咬苹果或生萝卜等东西使上下颚疲劳,可镇
定嘴巴
3.热敷上下颚,可松弛咬合肌肉,也可减少头痛的机会
4.可到体育用品店买护齿套,有助於防止夜间磨牙
5.磨牙与压力最有关系,因此放松心情是最好的办法
6.减少咖啡因与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量
7.洗温水澡
8.宽待自己
9.学习放松的方法,例如冥想或渐进式放松
H. 《如果爱》的问题
貌似是很像他们的真实经历 但这里应该是指作为演员的两人拍的电影 然后演员自己在看吧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想来确实有道理 可能编剧和导演在这里的处理确实突兀了一点吧。
I. 《如果爱》电影的音乐鉴赏
如果爱》,与爱无关
在电影院里一连看了两遍《如果爱》。观众多是情侣,看的时候窃窃私语。也许和他们期待的歌舞片不一样,每一场都有提前离场的观众。
我也有一些失望。论剧情的张力和巧妙,《如果爱》不如《甜蜜蜜》;论剧情的复杂和诙谐,不如《金枝玉叶》;论剧中人的心理刻画,又不如《三更之回家》那样细致。香港导演触碰内地题材,前有张婉婷《北京乐与路》遭遇滑铁卢的前车之鉴,陈可辛这次不能不加倍小心。毕竟,香港导演对内地的情形掌握的有限,很容易就陷入隔靴搔痒,乃至猎奇的套路。好在有大明星作阵,打着当代首部华语歌舞片的旗号,《如果爱》的票房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其实,《如果爱》只能算是一部插曲多了一些的故事片,打着歌舞片的旗号,未免有些牵强。真正的歌舞片,如《西区故事》、《红磨坊》,情节应该和歌舞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在《如果爱》中,歌舞的段落和故事情节泾渭分明,更多的是一种戏中戏的格局。其他地方出现的歌曲,只能算作是插曲。
张学友的歌声,有百老汇音乐剧的感觉,然而演技却不敢恭维,声调忽高忽低,情绪控制不稳,台词的功底明显不够。池珍熙的戏份过于局限,作为串场的人物,担任见证人的职责,算天使还是凡间的人?导演的处理写意不写意,写实又不像写实,所以很看起来有些别扭。
林见东和孙纳的感情戏应该是片中的重中之重,导演也着实下了气力。可是前面的铺垫毕竟太少,林见东的十年痴情就显得不那么合情合理。戏中戏的框架,加上大量的闪回,对于习惯线性叙事结构的观众来说,也造成一定的欣赏阻碍。
此外,片中有些地方显得多余,如导演聂文暂时离开剧组那场戏,曾志伟饰演的监制和工作人员的那段对话就与剧情关联不大。还有就是一些台词,显得莫名其妙。记者会上,当记者集中询问孙纳的一些情况时,林见东的插话就让人摸不着头脑:“如果你们的问题没有什么建设性的话,我想对我的提问到此为止。”再有聂文发现了孙纳和林见东的感情之后,在戏中戏打了孙纳一巴掌,之后两个人的对话,也有些莫名其妙。不知道是剧本如此,还是演员的处理问题。
说归说,不管怎样,片中的几处歌舞还是蛮赏心悦目的,那段表现孙纳转变过程的戏,舞蹈演员的服装非常有创意,舞蹈场面和现实的交叉,交待了一个人的转变过程,节省了叙事的气力,又增加了看点。
打动我的地方,不是事先被媒体炒作的金城武在水中流的那滴眼泪,而是被老外制片抛弃后,躺倒在冰面上的孙纳,配着充满憧憬和迷惘的歌声,你能体会到一个女孩被伤害后心碎成一片片的滋味。还有两个人再回到北京以后,录音机里传出的见东的经年录音,虽然老套,却很有杀伤力。最后一场戏中戏,欺骗了很多人,大多数的观众都以为聂文真的死了,看到聂文重新站起,很多人发出失望的叹息声。其实,如果导演真处理成这样的话,就未免太离谱了。总之,论艺术成就,《如果爱》构不成经典,《甜蜜蜜》仍然是陈可辛的最佳作品。
至于《如果爱》的情节是否影射了演艺圈的潜规则,以及影射了谁这样的问题,我没有多大兴趣。倒是觉得,这故事很像是对当下的一个隐喻。一个急着摆脱贫困的国度,会使用种种不良的手段,急功近利的同时,也留下一道道的伤痕。即便是面子建设得再富丽,没有足够的时间累积,总会在某一处露出马脚,就像影片中成名后的孙纳,仍旧会磨牙一样。电影院里的说话声、打电话声都在给这一切做着现实的注脚。
林见东对孙纳说,不要忘了北京。而现实却是,北京,真正的北京在一点点地消逝。老房子、地下室、护城河、小饭馆,破虽破矣,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从这点来看,《如果爱》的故事与爱情无关,倒是不经意间了营造了一个时代的心灵写照——遗忘和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