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与狼共舞>主人公的分析
我很喜欢《与狼共舞》的导演兼主演凯文.科斯特纳,他是一个充满热爱的男人!
影片《与狼共舞》是凯文·斯科特纳的导演处女作。该片长达3个小时,耗资1800万美元,是部动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马、130多名技术人员和400名临时演员的大型史诗式西部片。它也是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语字幕的影片。凯文·斯拉特纳认为:“我所要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是一部土著人的历史。”他坚持影片必须打上印第安语字幕,并且自信它必然会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和关注、支持。果然他成功了。
在首映式上,他邀请了许多印第安人观看影片。三个小时过去了,电影院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与狼共舞》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涵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 获第6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等共七项大奖。
《与狼共舞》在第63届奥斯卡评奖活动中一鸣惊人,荣获12项奖项提名,并最终夺取了,令世界为之瞩目。凯文·斯科特纳大胆地采用了十几年来不被看好的西部片样式,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考察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影片所表现出的多元化显现,为西部片注入了新鲜而强劲的活力,他复兴了一个片种,同时也使自己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影片虽然采用了传说的叙事式的故事结构,但与众不同的是影片巧妙地将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色彩情调融为了一体,使整部影片有了大放异彩的艺术魅力。而影片在拍摄技术上也有着极可称道的精彩之笔。把浑厚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氛与雄浑壮美的西部大草原的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丰富的摄影角度,巧妙的动态节奏和复杂而又出色的场面调度,使影片达到了极其出色的视觉效果。但是影片真正的成功原因还应归结到其深刻的主题内涵。随着二战的结束,人道主义在文学艺术上被提到了相当的地位。历史的反思使战争题材和西部开拓史成为电影的两大主题。《与狼共舞》反映的就是这种极难把握和表现的西部拓进的历史和思考。印第安人的悲惨遭遇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本片一反以往影片特别是西部片中将印第安人一律写成野蛮民族的作法,肯定了印第安人的纯朴真挚和善良。影片还提出了民族间应放弃斗争,和平共处的理想,并以邓巴与苏族人各善相处体现了这种理想的自由与美好,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这些艺术上的成功之处最终使影片在奥斯卡奖的角逐中取得辉煌的胜利。
《与狼共舞》的配乐出自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巴里之手,他为这部影片的配乐可与同出他手的得意之作《走出非洲》配乐一比高下,凯文.科斯纳酷爱音乐气氛,因为整部影片的音乐比例极大,不亚于他的自言自语,以至于没有音乐背景的镜头也有了独特的风味,《与狼共舞》摄像也十分成功,壮美的西部大草原在这平缓而又气韵十足的音乐衬托下,令人想望不已。
与狼共舞的整体音乐风格就如一个巨人的低声吟唱,虽然音调始终不高,但依然让人感到气势不凡,作为制片加导演的凯文.科斯纳调动镜头、运用音乐的功力的确不凡,加之他十分有分寸的表演融入其中,让我们对这位影坛才子不能不刮目相看。
还有剧本的地址:http://www.tianyabook.com/waiguo2005/c/costner/ylgw/
我觉得凯文.科斯特纳的电影总是拍的很细腻,很多细节都安排得很好,不知道你看过凯文.科斯特纳的《天地无限》,很精彩,推荐一下!
⑵ 电影与狼共舞拍摄手法影评
《与狼共舞 》1990年作品,在西部片沉默数十年后,它将西部片从一个低谷推向了另一个高点;其一改传统西部片一般模式,运用写实加浪漫的手法获取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新的意识形态指向;亦不再是一味的野蛮与文明的对抗与冲突。
先前观西部片诸如《火车大劫案》(1905)、《关山飞度》(1939)、《正午》(1952)等,系传统西部片的一般模式:善良的白人移民遭暴力威胁的情节;善恶分明的影片人物;反映某种道德,理想,神话,宣扬“美国精神”的意识形态走向。而《与狼共舞》虽有传统西部片的深刻烙印,但其所作实为对其的继承与发展,尤其在意识形态方面已不再是“某种道德,理想,神话,抑或对‘美国精神’的宣扬”,而更侧重于对现实,对真理的追求,对传统意识形态的超越···并且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以往西部片不会有的东西--一幅完整的印第安部落的生活画卷;我想这就是一种很好的超越,对于整部影片所要表达的也很必要。
从叙事上来讲,影片叙事主体采用第一人称,这样使得影片更具主观性、灵活性,而不至于那么呆板,抑或产生一定意义上的决定性,从而思想定格;在事件和人物上讲的也不再是单一的文明与野蛮的母题,此中亦包含着反战,对文明“开化”的质疑,对野蛮与文明的定位等丰富的主题;在故事(情节)上,环境的铺垫,情节点的设置可谓神来之笔,皆寓于深刻含义:①登巴(与狼共舞)初遇印第安(赤身裸体)--开始于自然间扒掉文明的外衣,归化自然;②初访印第安(全副武装)--文明遇见野蛮,先进遇见落后,文明与先进却遭遇失语;③与印第安交往(交换物品)--被命名(与狼共舞);④与印第安狩猎(制服,军帽→骨制胸甲,猎刀),象征文明先进的开始失落;⑤与苏族人共同御敌,(枪→失落);⑥与印第安人结婚,(实现同化);⑦登巴被白人当叛国罪逮捕,印第安相救,最后离开部落(印第安历史的结束)。通过登巴一步步走近印第安部落,一步步被同化来实现其主观意识形态的转变,从对印第安的戒备一直至与其一起生活,可以视作对所谓文明的一种渐行遗弃。然知白人,印第安人亦都为文明与野蛮的综合体,没有所谓的真正文明开化抑或纯粹的野蛮。
再者从另一条线索来说,与狼的关系,这个关系与其与印第安的关系却也如此相似,作为一条并行线索其功用与种种情节点的设置如出一辙,但也高于情节点。遇狼→共处→嬉戏→喂食→以生命拯救对方,这个过程同样可以看做是归化自然地一个过程。同样也是影片名字的由来,主题的的深刻影射。随着狼的死去,“与狼共舞”也从此离去,不再会有,也是印第安种族文明被同化结束的预示!
影片对传统意识形态的超越用片中一句对白来说最具说服力“我想看看边疆,”“趁它未被开化”;但这种超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托马斯·沙兹所言:由表现出这个国家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和远景的形式化理想境界,因而进一步合理化了西部扩张和宿命的政策···
⑶ 与狼共舞的影片评价
深刻的主题内涵
《与狼共舞》成功的真正原因应归结为其深刻的主题内涵。随着二战的结束,历史的反思使战争题材和西部开拓史成为电影的两大主题。《与狼共舞》反映的就是这种极难把握和表现的西部拓进的历史和思考,它提出了民族间应放弃斗争、和平共处的理想,奏起了友爱、平等、和平的旋律。影片甚至对西部开拓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疑问,对野蛮的战争和争斗进行了控诉。《与狼共舞》所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和深刻内涵不但得到主流社会的高度评价,在少数部族中,尤其是印第安土著中引起的反应更是空前激烈。(魏楚豫评) 。
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
这部影片在形式上是一部西部片,而在内容上却是一部历史文化片。它展示和颂扬了印第安人的灿烂文化和优秀品质,揭露了白人在西部拓荒过程中对印第安人进行的种族灭绝的血腥罪行,同时通过一个白人背叛自己原有文化的历程,热情讴歌了跨越两种文化的友谊与爱情。总之,它是多元主义文化观在电影界的一次成功折射(《新闻周刊》评)。《与狼共舞》以“修正主义”的角度演绎了一段美国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影片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值得人们反思(吴立申评) 。
写实主义的表现手法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凯文·科斯特纳表现出令人敬佩的专业操守和专业水准,他不但在影片的取材上大胆颠覆以往白人至上的西部电影传统,更通过写实主义的手法彻底打破了种族界限,以平等的角度对少数民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评价,对淳良质朴、勤劳勇敢等传统美德进行了赞美,并对和平共处、友爱互助等民族相处之道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使影片充满浪漫主义的跨种族爱情故事感人肺腑、意义深远(魏楚豫评) 。
独特的角度和视点
1990年,凯文·科斯特纳执导并主演的《与狼共舞》在西部片逐步走向衰落的时候取得了成功,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该片获得了多项大奖,震惊了世界影坛。这部电影不但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西部英雄的缅怀和关注,更以一个独特的角度和视点,把旧西部电影中被忽略和丑化的印第安部族作为主要角色,重现了他们不为人知的真实面貌和真挚情感。
该片的导演凯文·科斯特纳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内涵为《与狼共舞》注入了新鲜而强劲的活力,使之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部经典的西部传奇电影。影片在银幕上第一次完整地再现了一个世纪前印第安人质朴纯真的生活,对美国政府犯下的灭绝种族、毁灭印第安文化的罪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对好莱坞西部片的叙事主题进行了革命性的冲击,科斯特纳抛弃了西部片的怀旧色彩,使西部片在好莱坞重振雄风(魏楚豫评) 。
⑷ 与狼共舞 电影简介
影片从一个为苏族印第安人翻案的观点,描述美国白人军官邓巴在南北战争之后自愿到西部前线驻守,结果跟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苏族战士交上了朋友,双方时相往还。后来前往当地的白人军队反而将他视为叛徒,对他暴力相向。邓巴从此以身为白人为耻,彻底投向苏族人的阵营,并坚持自己的名字叫“与狼共舞”。
邓巴中尉因为腿受伤害怕成为残废,便打算干脆死在战场上算了,没想到没有死掉,反而误打误撞帮部队打了胜仗,成了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但是他想寻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于是他骑著马西斯科来到了神奇的西部。邓巴被“海斯要塞”的范布鲁少校派到了最偏僻的哨所“塞克威克”。邓巴独自在无人的哨所住下,大草原的壮美深深吸引了他。
不久范布鲁少校自杀了,他的车夫也被印地安帕尼族杀死,于是邓巴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这无边无垠的苍天原野仿佛就是他的天堂,邓巴独自过著平静而单调的生活,还和一只两条前腿都是白色的野狼交上了朋友,并给它取名为“两只白袜”。
邓巴和印第安苏族人有了接触之后,生活便不再平静。苏族人为邓巴的到来而议论纷纷,在如何对待邓巴上起了争执。邓巴决定主动去找苏族人,在去的途中他救起了一位想要自杀的苏族妇女“握拳挺立”,她原先也是白人,但自小就失去了亲人并被苏族人收养。在把“握拳挺立”交还给苏族人之后,邓巴骑马离去。邓巴的来访极大地震动了苏族人,印第安人头领们一致同意去回访邓巴。第二天,几个印第安人来到邓巴的驻地。就这样,双方开始了缓慢而友好的接触,渐渐地邓巴成了苏族人的朋友,他还有了一个印第安名字,叫做“与狼共舞”。他在捕猎野牛时的骑术和枪法令苏族人大为折服以后又救了一位印第安男孩,不久他便搬入苏族人的营地居住,开始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此同时,邓巴与“握拳挺立”之间也产生了真挚的感情。在凶残的帕尼族人来袭时,邓巴倾其全力,将哨所里的枪支弹药分给了苏族人,帮助他们战胜了仇敌。邓巴再次成为苏族人的英雄。所有苏族人都敬慕邓巴,他们祝福邓巴与“握拳挺立”的相爱和结合。而邓巴也深切地认识到了印第安人的朴实、善良和友好,他自由而快乐地生活在苏族人中间。除了肤色和长相不同之外,邓巴已经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印第安人了。
然而,就在邓巴想要去哨所取回日记本,永远地住到印第安人中间时,他发现那里已经驻扎了一队白人士兵。他们看到印第安人装束的邓巴就开枪射击。爱马西斯科死了,邓巴也成了囚犯。邓巴为印第安人的辩护招来了一再的虐待和毒打。他们认定邓巴是叛徒。于是邓巴再也不说英语,而毅然说起了印第安语。驻军少校无计可施,只好派一队士兵押送邓巴回“海斯要塞”。苏族人发现邓巴被捉后,他们消灭了押送队,救出了邓巴。
严冬来临了,苏族人在深谷中住了下来。为了不连累苏族朋友,邓巴谢绝了挽留,带着妻子“握拳挺立”离开了苏族人村落。十三年后,苏族人被迫与政府签订了协议,放弃他们世代相传的土地。
⑸ 与狼共舞 剧情
故事梗概 这是美国人开发(或侵略)西部时的故事。 北美当时有一个印第安部落苏族,他们的名字是以某人所在环境或经常或曾经进行的活动命名的。John被印第安人发现时在与狼跳舞,得此名。 John 因为作战英勇被将军给予某些自由,如随意愿到任何地点服役。也许他意识到了他们军队的强大,所以他跟边境指挥官说要到最边境的地方去服役,趁着边境还没消失。(这个边境偏僻到原来驻守的人员坚持不住四散而去,可是他们刚走了,John和补给物资就到了。) 与狼共舞在边境地带体验了长久的孤独,不过这也给他大量时间来写日记。与他同样孤独的还有一匹狼,这匹狼孤独到每天看着他做什么,有时候还跟着他出去跑两圈。 故事的女一号握拳而立原本是个美国人,在大约5岁的时候被掳到印第安人的部落养大。她的印第安老公在一次与其他部落的斗争中战死,她伤心自残的时候被John救下。这样John第一次进入了印第安部落。之后的交往中,握拳而立《与狼共舞》剧照(20张)利用她那点残存的英语充当了翻译。有总比没有强。 对另一个部族的战斗看起来就是一个小小的歼灭战,因为与狼共舞不仅参与了,还把他库存的枪械拿出来分给苏族人使用,当然这也让他彻底融入了苏族并和握拳而立结了婚。 与狼共舞戴上羽毛没多久,就发现他曾经住过的要塞里挤满了人,新的驻守部队到了。他的装扮立刻引来杀身之祸,他被当做了叛国者。在押解途中,他的族人--苏族人把他解救了。 假如不是John的孤独,他不会这么有耐心与狼和印第安人结成朋友;假如不是踢鸟的和善与好奇John也许早已死于任何一场孤军奋战。然而最终John成了与狼共舞,成为了印第安人一份子。在他融入的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所谓文明人类的野蛮与贪婪。草地上众多被扒皮的血淋淋的野牛尸体就是最好的证明。
⑹ 如何评价电影《与狼共舞》
电视剧《与狼共舞》是由江苏艺星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由黄文利导演,傅程鹏、程愫、侯梦莎、句号、夏侯镔等人主演的年代谍战剧。
该剧以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取得圆满胜利为故事开端,以我党潜伏人员陈少杰在完成东北战场的任务后,只身前往西南区,孤身深入“狼窝”西南总署,与凶狠狡诈的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顽强战斗,继续自己的潜伏使命为故事脉络展开。该剧于2012年12月2日在江苏卫视首播,12月12日夺得晚间剧场收视冠军。创下连续三日全国全天收视冠军的战果
⑺ 【电影\《与狼共舞》】请大师赏析一下与狼共舞中的几个细节
主角现身战场,高举双臂拥抱的姿势,是要表达对战争的厌倦,可以解释为一个奔向天堂、追求赎罪的姿势
⑻ 结合影片《与狼共舞》谈谈影视意识的审美特征有那些
http://ke..com/view/28049.html?wtp=tt
今天下午,花了四个小时欣赏了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自导自演的《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感觉蛮好!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抛去那些精彩的花絮,还有一些穿帮的镜头,影片真实再现了林海雪原的迷人情景。战争与和平,是个永恒的话题,相反呢,与狼共舞却突出表现了“和谐”的美好盛况,影片多元化地展现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复杂主题,是一部将写实主义风格与浪漫主义情调融为一体的伟大史诗,可以说是世界电影史上一部永垂不朽的西部传奇。里面表现的英雄气概完全脱离了西方金钱主义社会,更像是东方神韵中的儿女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