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分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分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2-03-01 01:20:16

A. 从叙事角度评电影 阳光灿烂的日子

对姜文第一次执导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国内外业界人士一致盛誉有加。不同于第五代导演对民族痼疾沉痛反思的抑郁基调,姜文是张扬、激情、色彩斑斓的。在从文革时期走过的人一致揭露和感叹那些“伤痕文学”大行其道之时,这部电影一反峥嵘岁月的
常态,以一种几乎无限缅怀和向往的激情描述了一段特殊时期的青春记忆和成长故事,着实让人耳目一除了主题的新颖外,让这部电影颇具新。但笔者以为,
现代意味的主要是其讲述故事的方式,而这正是影评家们较少提及的部分。所以,本文将结合电影叙事学的有关知识,对该片进行分析。
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在这部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现为另一种时间。”电影里,显然重构时间的方式即是用声音。成年的马小军作为讲述人,用独白和旁白的形式,以诱导观众进入回忆的方式展开叙述,并可以自由选择讲述故事跳跃、定格、快进甚至倒退情节,并在的切入点,打断、本文时间和本事时间里灵活穿梭。一方面较好地控制了影片的叙述节奏,一方面极好地呈现了历史感。
二、再造历史空间
电影叙事由于能够通过一系列画面的排列与组
一、塑造时间纵深感
很明显,故事的讲述是采取倒叙的方式。影片一开始,成年后的马小军沧桑感十足的独白,将人们一把拉入了那个特殊的时代。“北京,变得这么快……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虽然画面还没有为我们展示任何信息,可情绪性们。”
十足的嗓音一下子就拉开了几十年的历史纵深感,从“本文时间”进入“本事时间”,轻易地将人们带入了所要讲述的那个时代。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曾援引麦茨的一段话:“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
描绘时间,从而获得了强大合(时间畸变)来刻画形象、的叙事性表现力。但同样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电影叙“讲述”故事的。⑴利事是以直观的视觉画面为基础来
用光影的变幻就能让已沉默在历史里的一段青春记忆那么活灵活现地跃然眼前,可以说电影叙事空间是人类认识世界、再现世界的最有魔力的方式,是能够“第二自然”。与与现实本身相媲美的最真切最生动的
小说通过抽象文字塑造想象空间不一样,电影是通过具象的音画塑造画面空间的。如一开头,锣鼓漫天、激情高亢的革命歌曲就鲜明地展示了时代环境,而军人们凯旋、飞机坦克遍地的画面给人极其真实的历史重 现。

B. 《 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赏析

阳光灿烂的日子

青春过后,回首望去,阳光一片灿烂

我第一次看<阳光灿烂的日子> 的时候,是在我们大学的欣赏课上。看完走出教室,外面很热。只记得,走在阳光下的时候,突然心里就涌出了很多以前快被忘记或者说以为忘记的事情。其实,有时候,感情就像一个圆,我们刻意去经历那么多,却最终还是想回到起点,去圆那个残缺的梦。好在时间不断地羁绊住我们,让我们再次面对错过时,无能为力。

再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是在有一天的深夜,百无聊赖的时候切换电视,突然就看到夏雨像猫一样地在屋顶上焦急地徘徊的画面、宁静晃动的肢体。还有,屋子里挥之不散的夏日里荒草的味道。

这部被无数人津津乐道,说滥了的电影,自从94年从威尼斯捧回最佳男主角后,一直就是电影评论界的焦点。时至今日,仍可看到不少影评在引经据典时提到它。

本片是根据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成,由著名演员姜文导演的处女作,对文革时期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青春期的困惑有着极为真实的描绘。影片使用了在中国当时较为新鲜的超现实的一些手法,把青少年的暴力和爱情描写的更为朦胧和残酷。《阳光灿烂的日子》,张艺谋的御用摄影顾长卫拍摄、夏雨/宁静/陶红/耿乐主演。先后获得1994年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第八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故事发生在距我们这一代人无从经历过的70年代,在那场著名的“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讲述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在面对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友情、朦胧的爱情还有对人生的困惑。本片根据主人公马小军对米兰的暗恋,向我们描述了那个夏天他和他的同伴们经历的种种故事。

很多人不喜欢姜文,认为他为人狂放做作,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你喜欢与否,在谈到有关成长与青春的电影时,《阳光灿烂的日子》都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甚至可以这么说,影片中的青春的残酷,成长的迷茫,对女性的渴望以及兄弟之间那种真挚的情感,都让我们为之动容甚至落泪。

影片从一个男子低沉的声音开始,(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以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象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一开始就奠定了它怀旧的基调。导演将叙事者记忆中的那段年华进行了诗意地美化,使得整部电影就像一匹缎子般金黄的阳光一样绚丽夺目。

整部影片都运用了黄绿色的主基调,使得我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一起和主人公体验了夏日里炎热而又烦躁的情绪。片中马小军流氓一样扭来扭去的屁股,脸上那种无赖一样的笑容,还有在回答警官问话时的那种慌张,都让人印象深刻。(接电影片花)记得第一次看的时候,马小军回答警察问话时说的父亲的名字,我是最后在片尾的工作人员名单里面看到的。想当时拍摄的时候,一定笑翻一大片人。而米兰兼有的少女的清纯和少妇的丰韵,则最容易成为青春期男孩子仰慕的成熟女性的符号。

对于很多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来说,那段时光是不堪回首的、痛苦的。但是在痛苦之余,我们总能找到生活馈赠给我们的那些欢乐、柔情。就象是入口时苦涩黑咖啡,苦涩过后是隐约的甘甜。而在那段激情燃烧着的日子里,马小军的成长也带着涉世之初的困惑和蜕变的痛苦。

对于马小军这群孩子来说,特殊的年代,给了他们最大的自由和清新的空气,他们随意宣泄着自己躁动的欲望和激情,按着自己的意愿肆意疯长。于是,因为开锁而随意闯入陌生人家里偷窥别人隐私的情节,就成为理所当然让人信服的理由了。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后来米兰与马小军的相遇

马小军对米兰的迷恋,不如说是对自己臆想出来的完美女人的幻想。从最开始米兰的照片,到后来情不自禁地徘徊在屋顶上,只为见到米兰的笑容。还有到米兰家门前却因为门内人的问话而惊慌失措逃跑的镜头,都让很多人重回了自己那段朦胧爱情的年少时光。

米兰脸上浅浅的笑容,迷住了少年的马小军,湿漉漉的头发下,那张巧笑倩兮的脸,不经意时流露的成熟女性的韵味,和那张永远变换丰富表情的嘴,对于马小军,注定了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镜花水月,是整个青春群体对成熟女性的渴望投射出的影象。马小军看她,怀着仰望理想时的羞涩与虔诚。马小军很努力地去接近她,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的水纹荡开老远。

片中的阳光,灿烂的让人不忍相信,所以当唯一的雨中的场景出现的时候显得如此不真实。也许正因为不真实,关于马晓军所有不真实的幻想都在这个场景中成为了现实。当他在片中毫不犹豫地唯一一次当她的面的说出了那句一直萦绕在他心里的话的时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拥抱。

马小军和伙伴们的友情一直是影片里着重强调的。那种北京大院里长大的孩子的不羁,还有北京话这种特有的语系,让我们每每在重温影片的时候,都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也许,那个年代真的不属于我们,但是那个年代里发生的所有故事,都是我们渴望却永远不能接近的吧。

如果你以为,这个片子里面这些所有的欢乐还有愤怒,只是为了映衬那个时代下少年的迷惘,那么,这也许还不足以成为这个影片可以成为经典的理由。当米兰与刘忆苦亲密的走在一起时、当马小军对米兰深深的依恋变成恶毒的攻击报复时,当马小军为了让米兰记住他而不惜采用“强暴”这样的手段时,一种被世界遗弃的绝望感扑面而来。而那个雨夜里声嘶力竭的呼唤让我们明白就算是严肃与权威缺失的青春依旧充满残酷和创伤,在那个年代如此灿烂的阳光下,也有切肤的痛楚与惆怅。

顾长卫的摄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马晓军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无助同时象征了他的被孤立,镜头中表露出来的沉沦与疏离。让我们知道看到爱与梦想的双双破碎,所有的挣扎和反抗都是徒劳。

我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喜欢它里面放逐田野的无所事事的快乐;我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喜欢它里面暧昧的怀旧,是我一直挥之不去的情绪;我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因为喜欢它面对过去的忠实于心,成熟而坦然的态度。电影中那首《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以及画面里马晓军忧伤地在屋顶上漫步,和夕阳的橙色阳光中骑车带着心爱的米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时,那种纯粹的意念和想象让我们读懂了其实阳光灿烂的日子,只是阳光的存在的灿烂,是一种想象上的灿烂,是时间上的胜利,同时也是对苦难岁月的一次深遂的思考与追寻。

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文革,马小军的青春肯定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会像我们所有人一样选择学习选择上课选择英语过级然后选择工作......多年之后回头时没有哪怕一点让我们刻骨铭心的回忆,青春就如同被我们弃之如敝屣的蔷薇,在精神的荒漠中一点点褪色,风干,然后消逝不见。青春过后,回首望去,阳光一片灿烂。

http://bbs.gardensky.net/simple/index.php?t10966.html

C.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影评 技术点分析

在“金王纷争”四起的时候,我第一次读王朔的作品。
自从因买了一本矫情的《廊桥遗梦》(——当时的畅销书),后悔不迭后,我就长了记性很少买畅销的文化食品。我知道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绝对不好受——不管那人是带你去吃屎还是糖。
在将别人的纷争当作风景匆匆略过的时候,我读到《动物凶猛》。一次滞后的阅读,感觉不错。它还使我回想起一些以前的事,譬如, 一天我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因发育发生变化时,死活都不肯去公共浴室洗澡,我为自己的变化萌生羞耻感。当我掩着下体蹩进浴室,透过迷蒙水汽,我发现自己和大人已经很像了。水从高处降落,打在天灵盖上,我渐渐适应了变化。
我向朋友推荐这部中篇。有一些朋友以为我是保“王”派,几欲与我反目成仇。当然也有一些朋友并不爱凑热闹,他们认真地告诉我姜文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比原著更出色。
我记得罗伯·格里耶说过“改编而成的影片总是可笑的”。我带着怀疑的目光进入《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片蔚蓝的天空。最后的字幕打起,我要说影片拍得很棒,和小说是两个独立的事物。小说更强调以成人的目光回首往事,影片关注成长,将你推入过去的年代,与那个叫马小军的男孩一块儿长大。
七十年代中期,人们已被各类运动折腾得疲惫不堪,不过人们的觉悟普遍较高,工作、革命还是按部就班。除了十五、六岁的孩子——心理的稚嫩与生理的成熟在一具具肉体中产生矛盾冲突。马小军即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执迷于虚无的英雄主义:戴着老爸的军功章、军衔,在镜子前耀武扬威;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烟囱顶端,从高台纵身一跃,只是为了引起米兰的注意。他怀有虚幻的感情:我们从他在米兰的床上捡起一根长发时专注而幸福的表情,从他将米兰悬挂在床边的照片想象成穿着泳装等细节,可见一斑。他的生活方式极其虚浮,整日游手好闲,时不时地聚众滋事,以配万能钥匙开百家锁为乐事。当时,马小军们的梦想像升上高空的气球,濒临破灭的危险;他们的行为像疯狂旋转的陀螺,疯狂之后是什么?盎然生活还是悄然死去?他们的信仰如同热铁皮上的猫,无法停留,无处驻足,难免产生绝望之情。片中有一个镜头深深地嵌入我的脑袋。马小军想从水中爬到岸上,每每接近岸边,就有一条腿将他踹回水里,优雅的音乐“配合”下,一次次徒劳的努力……这才是现实生活的象征。
姜文给我们讲述了一则有点忧伤又不失快乐的青春故事。我的情绪为影片左右(——我无法摆脱),作为男性,我理解马小军的所作所为,有一些我们十五岁的时候不正是这样做的吗?——放学扎破恶言相向的老师的气胎;课间议论女生半成熟的性特征;暗恋葡萄的同时,不忘狐狸一般卑鄙地贬低葡萄的质量。也许不能说我们卑鄙,这样不客观,只能说我们渺小,渺小得仿佛一抹阳光,唯有被阴影证明了,才能被别人意识到。
我非常喜欢影片运用黄绿色为光影主基调,符合人物的心境,也符合青春毛茸茸的质感,颇赋唯美的倾向。顾长卫的摄影始终带着人性化的力度(比如一系列的跟拍)。还有经典老歌(音乐)的巧妙穿插,也是影片可圈可点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姜文脱离王朔的文本创造了许多新人物(比如受气的老师,王朔扮演的小坏蛋,具有点睛功效的傻子古伦木等等)使主要人物愈发饱满,使影片的主题愈发鲜明。
影片快结束前我差点失望。因为叙述者马小军长大了,他和他的朋友有的成了大款有成了英雄,大多名利双收。他们的俗化是否意味着我将来的俗化?这时古伦木骑着他的棍子出现在画面中,“古伦木、古伦木”昔日的伙伴趴在豪华的超长车车窗上,大声地冲他喊。傻子古伦木也变了,他不再像过去口齿不清的回答“欧吧、欧吧”了,他狠狠地骂道“傻B!”我被意料之外的结尾逗乐了,笑过之后,心头有一丝惨痛,黑色的幽默撕碎了诗意的完美。他嘲笑的是我吗?我越发清楚,青春于我已是一首八十年代的朦胧诗了,如果我认为诗越美好,那么就证明我现在的心情越苍老。

D. 阳光灿烂的日子解析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阳光灿烂的日子》这部电影,这是姜文拍摄的一部经之作。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北京70年代,以军队大院为主人公的青少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姜文他出生于部队大院,懂得精力过剩的少年心思,于是也在电影中完全表现出来了:意识流极其适用于朦胧的性冲动和爱情观的表现;在镜头表现上,逆光和过曝以及暧昧的色彩环境,完全就是为这种湿润的躁动服务。

虽然故事发生在父辈那一代年轻的时候,规章制度和道德约束思想观念和如今大相径庭,但是姜文把青春期的悸动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在如今也可以会心一笑完全理解。

这部电影的故事性非常真实,镜头语言也足够浪漫,旁白和台词对王朔作品的改编成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看完以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E. 浅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所用色彩色调的蕴意

影片中多为温暖明亮的色调,特别是米兰家中的几段,尤其明快,以此来表现回忆中的那份温情。米兰第一次与刘忆苦见面时,刘忆苦身处阴暗处,好像预设了马小军将来的心结。

F. 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评分析要怎么写

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129人评价)|32867人阅读|677次下载|举报文档

一代人浓缩了的回忆。它近得就像是你的昨天,骑着自行车吹着口哨呼啸而过,身旁有个傻子嘴里叫


傻比、古伦木、欧巴

,管他三七二十一,老子是这世界的主人。美帝苏修都等着我们去打倒,台湾同
胞还生活在水深火热里,等着我们去解放,在青春期的时候,渴望成熟和伟大的心理支配了热血燃烧的孩
子们,大人都不在,给了自由的空间,所以阳光灿烂起来。

特殊的年代,
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一代特殊的人群,
正是当前社会的中坚力量。
影片开场的画面就极具
历史意味,欢送解放军的喇叭里唱着赞扬文化大革命的歌曲,现在听来滑稽,那时却飘荡着庄严的调子。
快乐的人群、纯真的笑声,那样的场面可能再不会出现,这里的人民都是简单的,看的是折子戏,读的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穿着几乎统一的服装。在唯一的观念和信仰下生活,有理想、有勇气,没有经历
过战争的痛苦,却深深受到战后思想压制的影响。可孩子是看不到这些的,文革在这只是电影的背景,姜
文要说的是他们的青春岁月,他们在快乐得成长,没有教条和准则,放任自己亲生去体验,去检验。

教育方式粗暴的父亲和对生活忿忿不平的母亲,加上思想封闭的学校教育,是那个时期的家庭缩影,
大多数人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但这也禁锢不住渴望自由和成长的青春。自由是理想的社会状态,只
有他们拥有过,北京城里只剩下孩子。书包都扔上了天,做些叛逆却无伤大雅的事,抽烟、打架、编些下
流歌曲,撬门溜锁去人家家睡觉。空荡荡的军区大院随意穿行,体味着那个年龄的困惑和对性的冲动。

冯小刚演出的笨拙严厉的老师,
把马小军这帮孩子顽皮机灵,
侧面的表现出来,
老师在他们眼里的形
象也就是卓别林式的假正经和愚蠢懦弱。
耿乐出演的刘忆苦是压抑他同性角色的人物,
刘忆苦拍婆子在行,
甚至抢夺了他的恋人,他也无能为力;刘忆苦打架手狠,马上被众人推举为头目,迫使他不得不为自己的
渺小找一个出口,在一次打架过程中,急于表现的他下狠手重伤另一个孩子。陶虹饰演的于北蓓和宁静饰
演的米兰,是马小军对性的认识的两个体现,于北蓓是放荡和低俗的象征,米兰则是高贵和美好的象征。
男孩对女性的第一认知往往是极端的,带有自身幻想色彩的。于北蓓嬉笑着强吻他时,米兰昂着头走过,
对他的挑衅不怎么搭理时,他就给了她们以自己主观想像的定义,肯定是不准确的,可这样的想像是他这
年龄自然而然出现的,因为此时他正在经历,从对世界的认识基于幻想的孩子,渐渐变成一个接受现实的
男人的过程,
所以他给了她们现实载体的幻想形象。他喜欢的是神秘高傲的米兰,
把她想象成自己的女神,
跟踪、守侯、暗恋,甚至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气爬上高耸的烟囱,跌落下来也兴高采烈,就像雄性动物在发
情时会在雌性面前显示自己的威力一样,是一种本能反应。他在自己的意识里对米兰意淫,发泄着青春期
的性渴望。雨夜,醉酒后连人带车滑落土坑时,他把他压抑已久的渴望嘶吼出来,让我联想起《肖申克的
救赎》里的那个淋漓的雨夜,虽然情感不同,却是同样畅快。随着电影的推进,马小军也在成长,充满了
气横冲直撞飞来飞去的避孕套,嗖一声蔫下来时,米兰的形象再一次转变了。从他偷看到一截大腿就能让
他虚脱,到他试图强暴米兰,性的神秘不再了,从迷惑到失落,他知道了这叫欲。他从跳台上跳入水中,
游向他的朋友,结束了幻想的挣扎,接受了现实的人群和真实的生活,认同了俗世的自己。

傻子是这部电影里的一个亮点,第一次出场时我就有些疑惑他的意义到底在哪?没想到竟贯穿始
终,在傻子冲着车里的姜文骂出一句

傻比

时,明白了,这傻子就是他们自己,古伦木、欧巴是《奇袭白
虎团》里的口令,《奇袭白虎团》是八个样板戏之一,也就是说那是他们简陋的娱乐生活的缩影,是他们
智慧、勇猛和渴望胜利的象征。而最后的一句

傻比

,也把他们整个荒唐的年代做以总结,是姜文在自嘲
式的看待那些浪漫的充满灿烂阳光的日子。

影片说完了,但感觉还有些什么没说,已经有些冗长了,就匆匆收笔。也许是电影说得很多,而我
又不能精炼。虽然文革离我遥远,可部队大院的童年对我却是亲切的,所以写了这部电影,而且这也是一
部在中国当代影史上举足轻重的电影。

G.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的形象分析

在影片中,宁静表演了一个在十五、六岁男孩心目中完美的女孩,纯洁、优雅。给观众一种青春朦胧的神秘感。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的北京。马小军是一个军属,小伙伴们叫他马猴.他的父亲常年在外,没人管教的他在大院里结交了一帮“哥们儿”.他们逃课、打架、抽烟,“混街”成了他们这伙人的生活主题。这当中有刘忆苦,有羊搞,还有后来出现的女孩于北菇,当外面的世界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这群军人子弟却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阳光灿烂的日子。 在无聊的夏日里,马小军学会丁撬门压锁,进到别人家里成了马小军生活的一大乐 趣.他常常溜出校门,用自制的钥匙打开一把又一把的锁,窥探一家又一家的秘密.但马小军从来不拿人家东西。有一次,他闯人一个陌生人的家中.一张挂在墙上的彩色照片吸引了他:身着泳装的少女。马小军长久地凝视着她,被她深深地打动了。 大院的人要和另一伙男孩子打架,马小军用砖头照一个人头上拍了下去,把他打伤 了,对方捎来话说要拉来几百人报仇,然而在中间人的调和下,这场大规模的争斗奇迹般地和解了,他们拥进莫斯科餐厅里庆祝。 马小军——直没忘记那个照片上的女孩.他天天像猫一样在那个房子周围的铁皮房顶上转悠,希望能见到她c终于有一天,一双美丽的女孩的双腿从马小军身边经过,马小军意识到就是她,于是叫住了她。从此,马小军天天都去找她,将别人做过而自己从来不敢做的事都安到自己的头上,表现自己的英勇…… 那个女孩名叫米兰,一天她答应马小军去见他的那帮哥们儿。看见米兰和刘忆苦谈得那么亲热,马小军有些嫉妒。接下来的日子里,米兰一边和马小军好,一边又和刘忆苦好,马小军心里很乱。 但记忆到这儿发生了混乱,或许马小军根本就没有那种勇气,根本就没打架,他们那天玩得很愉快…… 那天晚上,马小军骑上脚踏车在雨里疯狂地飞跑,冲着米兰的窗口大喊: “米兰,马小军爱你!”当米兰下来时,马小军竟然没有勇气承认,米兰将马小军拥入怀里。可她后来还是跟了刘忆苦。 马小军一气之下跑到了米兰的住处,冲动之中想要做出越轨之事,但被米兰打败了……从此以后,大家冷落了马小军。 后来大家分散了,各奔前程,米兰去了文工团,刘亿苦去当兵,后变成残废。许多年后,当这群儿时的伙伴再次相聚时,那过去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不再重要了。

H.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米兰的形象分析(具体点)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毫无疑问,原本属于个体行为的对性的追求成了一种集体行为。而这一追求的集体对象只有两个:一个是刘北蓓,另一个是米兰。 当刘北蓓在其他伙伴的嬉笑声中强吻马猴,马猴极力拒绝,最终马猴脸上红红一片而刘北蓓气急败坏的时候,《阳光灿烂的日子》对性进行了第一次嘲讽和瓦解。——对于马猴这个对性略觉神圣与神秘的半大孩子来说,性竟然成了一种强迫进行的集体游戏。当刘北蓓在男孩子们洗澡时闯入而使其中一位性欲勃发下体勃起,引得其他伙伴大骂“你丫怎么这么流氓”时,性不过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欲望。它没有丝毫的美丽可言,尽管他们试图用“流氓”一词来拒绝性的不美丽。 于是这个据米兰介绍“认识很多人”,但又不知道自己名字正确念法的刘北蓓成了一个毫无神秘性因而毫不美丽的单调的性的对象。在她那里,马猴找不到他所渴望的那点儿美丽的东西。那么,马猴自认为很合己意的对象米兰出场了。 米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出场给马猴以极大的神秘感,于是在他眼中米兰也就成了他自视是由自己独自寻找到的美丽高贵的暗恋对象。然而最初的神秘并没有给马猴以长久的可以守侯的美丽体验。 由最初不敢看米兰熟睡中无意暴露出来的身体;到看着身穿大块暴露的泳衣的米兰,说她“肥”的象刚生过孩子的妇女而朝她丰腴的屁股踹上一脚;再到他最终去强暴米兰而使米兰女性特征暴露无疑;马猴一步一步陷入对性的迷惑与失落之中。性的美丽的外衣一层层的被剥落,性不过就是欲望。 米兰不过是马猴虚假的性幻想的对象。起初,马猴还可以为在伙伴面前证明自己并不胆怯以向米兰显示自己男人的魅力而爬上高高的烟囱,摔落下来也兴高采烈;可当“彪哥”这个黑社会大哥也是米兰的昔日情人出现时,尽管马猴仍旧毫不犹豫的拿起刀子想保卫她些什么,但米兰的美丽与神秘已经开始破碎了,因为米兰竟然根本就不是纯洁的;当刘思甜公然以带米兰为女友自居时,马猴终于明白,米兰从来没有和他好过,她不过是他的暗恋甚至是意淫对象。于是,“强暴”这种最拙劣最无能的满足性欲的手段被他使用,可用这种手法去获得实际上摧毁了他心理上最后那点残留的美丽:当情况变成米兰大叫“这样有什么意思”而主动满足他时,马猴提起裤子落荒而逃。性,美丽的性甚至是肮脏的性都离他远去了。 性不过就是那只充满了气的、在空中象炮弹一样飞来飞去的避孕套。它那么的直接与无所谓,可以在空中荡来荡去而显出莫大的自由;它那么的不可遏抑,可以由一只小小的橡皮套子膨胀成一枚横扫千军的炮弹。然而,它又是那么的无意义,因为仅仅竟是一个小眼儿导致了原本觉得很宝贵很神圣的生命的诞生。 当马猴穿着米兰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条鲜红的游泳裤站在高台上的时候,与其说他是要再次向米兰证明自己以求最后的美丽,不如说他是要彻底摧毁自己的美丽的幻想。他绝望的从高台跌落入水,在池中游浮,那一刻马猴再也没有什么美丽的念头了。——他再次游向了米兰、刘思甜,刘北蓓这些他曾经拒绝过的人,他渴望再次融入他们,然而结果却又是摧毁:千万只脚一次次踏下来向他宣告他彻底的孤寂。他,甚至没有能力去获得庸俗大众的认同。人,成了孤零零的人。当马猴绝望的仰躺在水池中央时,我们仿佛看见了“傻子”那无处不在的身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刻画米兰的时候,对她作了细致的解剖剥去了她的性的美丽外衣,而最终米兰如佛家语成了“一个臭皮囊”。这个过程也完全可以理解是为对集体神圣的消解。米兰对于这帮孩子来说是集体的性的对象,而在马猴心里则又具有神圣的意味,当米兰暴露出她的虚假时,一种集体虚无的意象就产生了,而当马猴急噪的试图强暴她时,我们甚至可以说,马猴是在自己完结由自己构造起来的神圣。 -------------------------------------------------------- 米兰的出场给马猴以极大的神秘感,在他眼中米兰也就成了他的暗恋对象。然而最初的神秘并没有给马猴以长久的可以守侯的美丽体验。由最初不敢看米兰熟睡中无意暴露出来的身体;到看着身穿大块暴露的泳衣的米兰,说她“肥”的象刚生过孩子的妇女而朝她丰腴的屁股踹上一脚;再到他最终去强暴米兰而使米兰女性特征暴露无疑;马猴一步一步陷入对性的迷惑与失落之中。性的美丽的外衣一层层的被剥落,性不过就是欲望。 米兰不过是马猴虚假的性幻想的对象。起初,马猴还可以为在伙伴面前证明自己并不胆怯以向米兰显示自己男人的魅力而爬上高高的烟囱,摔落下来也兴高采烈;可当“彪哥”这个黑社会大哥也是米兰的昔日情人出现时,尽管马猴仍旧毫不犹豫的拿起刀子想保卫她些什么,但米兰的美丽与神秘已经开始破碎了,因为米兰竟然根本就不是纯洁的;当刘思甜公然以带米兰为女友自居时,马猴终于明白,米兰从来没有和他好过,她不过是他的暗恋甚至是意淫对象。于是,“强暴”这种最拙劣最无能的满足性欲的手段被他使用,可用这种手法去获得实际上摧毁了他心理上最后那点残留的美丽:当情况变成米兰大叫“这样有什么意思”而主动满足他时,马猴提起裤子落荒而逃。性,美丽的性甚至是肮脏的性都离他远去了。

I. 如何评价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场对白
被禁锢的青春里面溶着化不开的酸涩。年轻的时候爱一个姑娘,就可以奋不顾身的把所有逞能的事情都做完。长大了以后就不会了。不是不爱姑娘了,而是理智的弦告诫你自己再这样做是多么蠢的一件事情,人生大概都如此,而本片也正反应了这。整部片子叙事平稳,却又暗藏着青春的青涩和淡淡的忧伤,青春快乐又悲伤,中国电影巅峰之作。

J.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

傻子的呓语——评《阳光灿烂的日子》
来源:电影夜航船 作者:陆镜 2005-01-17 16:12:02

《阳光灿烂的日子》无疑是九十年代中国影界的意外之喜。王朔的黑色幽默,夏雨宁静等演员略显稚拙但决不生涩的演绎,还有导演姜文初次执导的灵气与创劲儿综合之后,讲述的那段新中国初期一群北京孩子的成长历程,给观众的,决不仅仅是一种无所事事的闲聊调侃,也不仅仅是对特殊年代的追忆与讽讥。当观众深深的为影片打动时,就会发现,这部影片所展现的竟是一个意象丰富、意味深长的“社会—个人”、“文化—心理”图景。

这种图景当然具有它的时代性。作为时代的文化代言人,编剧王朔曾经风光无限,然而九十年代以来,他似乎渐渐地老去了。一群网络时代、新新人类的文化英雄正在崛起并取代他的位置。——如果可以这么说的话,那么《阳光灿烂的日子》几乎可以作为王朔,这位具有独特时代感的文化代言人离开时代文化中心位置时的告别演说,因此它似乎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现在距离影片公映已经有些年头了,因此当我们对这部影片进行再审视的时候,艺术元素已经退居次席,而更应该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文化的特殊文本来分析。

一、 傻子:叙述的核心
无论哪位影评家都不会把“傻子”这个总共只有三句台词“欧巴、古伦木、傻B”道具型角色作为《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片的中心。马猴、米兰甚至是刘忆苦的戏份都比他多的多。然而当我们对这部影片进行文本解构与理清的时候,就会发现:“傻子”是这部影片的叙述核心。

在影片中傻子几乎无处不在。他终日在有警卫站岗的部队大院门口傻笑,他呆滞可笑的脸上永远带着一些污垢,他总骑在一根木棍上面高叫。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角色,马猴在大院门口等米兰时有他;米兰约马猴晚上一起玩的时候也有他;而更多的时候,傻子是在画面中闪过或作为一个远景样的道具。——这种无处不在的蕴涵向我们暗示着,傻子这个人物与马猴这群孩子有着密切的,但文本本身并未直接表现的关系。果然,我们看到,马猴等人因为外院的孩子欺辱傻子而去打群架。这个细节固然是要推动剧情发展以表现马猴的某种心理,但事实上它却没有那么简单。

联系到傻子经常出现的位置:部队大院(马猴等人住在里面)的门口,联系到影片结尾处,已经成人的马猴们路遇傻子时的兴奋甚至是亲切,就不得不使人相信,马猴等人认为:傻子就象其他的哥儿们一样伴随着自己的成长,是自己队伍中的一员。尽管在大多数时候这个成员并不与其他成员一起活动,只是作为一个事件的旁观者,但这种群体的认同感却是不能抹杀的。
然而,马猴们却不知道,傻子其实就是自己的抽象。用更直接的语词表达就是:马猴们就是傻子,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是傻子的分身。因此,整部影片的叙述核心是傻子,从根本意义上来讲,这是一部表现一群傻子的生活历程的影片。当然,并不是因为同伴中有一位傻子的存在,其他人就也成了傻子。是影片的叙事含蓄委婉地向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马猴们其实就是一群傻子——这一发现乍一看是荒谬的,但恰恰就是王朔等《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片的制作人的灵气所在,他们用电影画面把现实包装,用画外音的强行插入把现实淆混,然后再返销给现实,从而完成了对现实的嘲弄与解构。

二、 傻子的话语变向
傻子是对马猴们的抽象,甚至是对时代的抽象,它最重要的抽象点在于话语的变向。

虽然傻子总共只有三句台词“欧巴、古伦木和傻B”,但这三个短语却意味深长,几乎可以作为时代的话语凝练。由它们的变化我们又可以反观时代的意味和人的价值的变化。

影片本身并没有明示“欧巴和古伦木”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话语。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影片并没有叙述。然而通过时代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它们作出某种也许极为接近事实的假设。而一旦我们联系“欧巴和古伦木”的外来语特点和故事的发生时间——建国初期,我们几乎就可以肯定,傻子的话语来自苏联或者南斯拉夫或者别的什么共产主义主义意识形态统治下的国家。这是和历史极为接近的,因为建国初期我们国家外来语的主要进口地只有那些和我国称兄道弟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欧巴和古伦木”本身就蕴涵着极强的时代特色。这种特色和建国初期的社会气氛应该是相吻合的。

而当影片结尾,长大成人的马猴们开着豪华轿车在八十年代北京才有的立交桥上路遇傻子而冲傻子高呼“欧巴、古伦木”以寻求一种亲切感时,傻子脱口而出的“傻B”则又是一种新的话语时代表征。这是怎样一种话语呢?“傻B”这句典型的京骂在影片的末尾出现到底能说明什么呢?——这要和“欧巴、古伦木”相联系。

一个傻子仅有的几句语言由神圣的高度意识形态化的集体语词转变为一句市井人物的公众“骂语”,这种意味展现的也许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和社会中个人的历史文化变迁。而由《阳光灿烂的日子》优美情调所表现的略带滑稽的话语变向无疑就是一种由神圣到世俗,由集体到个人的摧毁与瓦解的过程。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欧巴、古伦木就是傻B。”

另外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话语的主体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傻子。建国初期他就在有战士站岗的军队大院门口傻笑着高呼“欧巴、古伦木”;几十年过去,他又穿着西装、骑着木棍在北京的现代化立交桥上不屑的大骂“傻B”。天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创作者不但用傻子的呓语 摧毁了我们几十年的社会历史,而且也用这一形象主体和叙述中心在讥讽中解构了这几十年历史的集体性主体。

当然这一摧毁过程并不是仅有话语变向就能完成的了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片几乎嘲笑了被它视作“傻子”的历史本身和历史主体的一切要素。如果对这些要素作一种概观,可以将之分为两个部分:个体的性与集体的神圣。

三、 性的彻底完结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毫无疑问,原本属于个体行为的对性的追求成了一种集体行为。而这一追求的集体对象只有两个:一个是刘北蓓,另一个是米兰。

当刘北蓓在其他伙伴的嬉笑声中强吻马猴,马猴极力拒绝,最终马猴脸上红红一片而刘北蓓气急败坏的时候,《阳光灿烂的日子》对性进行了第一次嘲讽和瓦解。——对于马猴这个对性略觉神圣与神秘的半大孩子来说,性竟然成了一种强迫进行的集体游戏。当刘北蓓在男孩子们洗澡时闯入而使其中一位性欲勃发下体勃起,引得其他伙伴大骂“你丫怎么这么流氓”时,性不过就是一种赤裸裸的欲望。它没有丝毫的美丽可言,尽管他们试图用“流氓”一词来拒绝性的不美丽。

于是这个据米兰介绍“认识很多人”,但又不知道自己名字正确念法的刘北蓓成了一个毫无神秘性因而毫不美丽的单调的性的对象。在她那里,马猴找不到他所渴望的那点儿美丽的东西。那么,马猴自认为很合己意的对象米兰出场了。

米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出场给马猴以极大的神秘感,于是在他眼中米兰也就成了他自视是由自己独自寻找到的美丽高贵的暗恋对象。然而最初的神秘并没有给马猴以长久的可以守侯的美丽体验。

由最初不敢看米兰熟睡中无意暴露出来的身体;到看着身穿大块暴露的泳衣的米兰,说她“肥”的象刚生过孩子的妇女而朝她丰腴的屁股踹上一脚;再到他最终去强暴米兰而使米兰女性特征暴露无疑;马猴一步一步陷入对性的迷惑与失落之中。性的美丽的外衣一层层的被剥落,性不过就是欲望。

米兰不过是马猴虚假的性幻想的对象。起初,马猴还可以为在伙伴面前证明自己并不胆怯以向米兰显示自己男人的魅力而爬上高高的烟囱,摔落下来也兴高采烈;可当“彪哥”这个黑社会大哥也是米兰的昔日情人出现时,尽管马猴仍旧毫不犹豫的拿起刀子想保卫她些什么,但米兰的美丽与神秘已经开始破碎了,因为米兰竟然根本就不是纯洁的;当刘思甜公然以带米兰为女友自居时,马猴终于明白,米兰从来没有和他好过,她不过是他的暗恋甚至是意淫对象。于是,“强暴”这种最拙劣最无能的满足性欲的手段被他使用,可用这种手法去获得实际上摧毁了他心理上最后那点残留的美丽:当情况变成米兰大叫“这样有什么意思”而主动满足他时,马猴提起裤子落荒而逃。性,美丽的性甚至是肮脏的性都离他远去了。

性不过就是那只充满了气的、在空中象炮弹一样飞来飞去的避孕套。它那么的直接与无所谓,可以在空中荡来荡去而显出莫大的自由;它那么的不可遏抑,可以由一只小小的橡皮套子膨胀成一枚横扫千军的炮弹。然而,它又是那么的无意义,因为仅仅竟是一个小眼儿导致了原本觉得很宝贵很神圣的生命的诞生。

当马猴穿着米兰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一条鲜红的游泳裤站在高台上的时候,与其说他是要再次向米兰证明自己以求最后的美丽,不如说他是要彻底摧毁自己的美丽的幻想。他绝望的从高台跌落入水,在池中游浮,那一刻马猴再也没有什么美丽的念头了。——他再次游向了米兰、刘思甜,刘北蓓这些他曾经拒绝过的人,他渴望再次融入他们,然而结果却又是摧毁:千万只脚一次次踏下来向他宣告他彻底的孤寂。他,甚至没有能力去获得庸俗大众的认同。人,成了孤零零的人。当马猴绝望的仰躺在水池中央时,我们仿佛看见了“傻子”那无处不在的身影。

就这样,对性的瓦解完成了。马猴由拒绝庸俗的性到追求美丽的性再到美丽破灭再到拒绝庸俗最终彻底绝望——这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对性的摧毁全过程。

四、集体神圣的完结
如上所述,《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片无处不在的消解“性”的同时,也无处不在的消解着集体的神圣性。

《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刻画米兰的时候,对她作了细致的解剖剥去了她的性的美丽外衣,而最终米兰如佛家语成了“一个臭皮囊”。这个过程也完全可以理解是为对集体神圣的消解。米兰对于这帮孩子来说是集体的性的对象,而在马猴心里则又具有神圣的意味,当米兰暴露出她的虚假时,一种集体虚无的意象就产生了,而当马猴急噪的试图强暴她时,我们甚至可以说,马猴是在自己完结由自己构造起来的神圣。

刘思甜因为年纪较长又刚从部队退伍回来而在马猴这帮孩子中具有了特殊的地位,他似乎成了他们的领袖。他可以随便命令别的孩子去门口等人,买冰棍甚至是“到一边蹲着”。打群架的时候他说了算,和彪子对峙时由他作头。然而,在马猴的假想中,刘思甜被无数次的猛刺——集体的领袖也完结了。他虽然不象那个心狠手辣的流氓头子“小混蛋”最终被几个十六七岁想取代他地位的孩子刺死,但他的结果同样具有象征意义:他成了真正的生理傻子。

前面已经讲到,以刘思甜为头的这个小集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是傻子的分身。这是一个傻子的集体。这个集体最终的命运是各奔东西,很长时间里彼此音信全无。为什么呢?是他们大了,不需要再在一起胡乱玩耍了吗?这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因素。更重要的,是马猴的被拒绝。马猴一次次的被他昔日的伙伴踏进水里,那无数双脚轮次踏下,标示着集体的隔膜。脚是要踏向自己的伙伴的,但同时却也是踏向自己,踏向这个昔日的集体。直到有一天他们觉得这个集体无聊了而各奔东西时,那无数次的“踏”才显出真正的力量来。集体从内部瓦解了,原因却只是一个成员和另一个成员之间在性事上的争执。

流氓的领袖最终被更年轻的流氓所杀,混混的领袖最终被炮弹震成了傻子。威风八面的老将军和年轻貌美的小老婆坐在集体的最前列与大众“集体偷看”黄色电影却又冠以道貌岸然的名目。为人师表的老师在神圣的讲台上却是那么的飞扬跋扈和滑稽委琐。着装齐整的某国大使竟然是用破烂装扮的骗子。开着军车打架斗殴的流氓们集体喝酒放荡的地方竟是挂着领袖像的共产主义饭店(老莫)。少年们在迎接“贵宾”可他们的形象和舞蹈却宛如拙劣的小丑。军队大院的大门竟然由一个傻子和一个战士一起守卫。——《阳光灿烂的日子》残忍的把世界万物的原生态赤裸裸的展现给观众看:没有什么原本神圣,崇高,伟大的集体行为是真正如其所是的。

对也许是世界上最温馨的集体“家”的解构,彻底完结了集体的一切神圣性和完满性。家是什么呢?人们可以象马猴的父亲一样不要升迁的机会去创造它,也可以象马猴的母亲一样不要教师的工作去追求它,然而“家庭”这个温暖小集体结成之后呢?以前不要升迁的开始不回家而试图重新获得机会,原本不要工作的开始牢骚百出气愤异常。这是怎样一个家庭呢?昏暗的光线,阴暗的角落,离散的心灵,孤寂的孩子——“家”虚空了。

就这样,在一种细心经营地打乱时空与模糊现实的优美叙事中,《阳光灿烂的日子》以一种“傻子呓语”的方式,完结了对集体、对神圣的解构。

五、 傻子向傻子的回归
当一切都完结的时候,我们应该回过头来重新审视“傻子”这个角色并对《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片进行整体的总结。

历史不过是混乱模糊的,而历史的主体不过是“骂自己傻B的傻子”,
尽管有些时候他们的身旁还有强权(解放军)的守卫——这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所力图展现给观众的,对历史以及个人的摧毁性概括。

年轻的时候,这些傻子们就生活在“无”里。没有学习,没有父母,没有性,没有工作,没有勇气。长大了他们依旧是生活在“无”中。当多年以后,马猴们在豪华轿车上因为一句傻子的“傻B”而快乐地呵呵大笑时,一切意义都消逝了 :轿车,洋酒,西装革履,美丽,神圣,价值,性,集体——通通隐退于“傻B”之后。

他们初时是生活在“无”中的傻子,终了仍旧是生活在“无”中的傻子。人的一生不过是一个从“傻子向傻子回归”的过程。起点与终点唯一不同的也许只是对“无”的态度:在成年的傻子看来,“无”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无”就是习以为常的生活,因为面对“无”他们已经能够放声大笑。

2000年12月4日

注释:
1、“叙事既是真的,又是假的。”——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56页。
2、 人在现代社会里“受到威胁的不只是人的一个方向或对世界的一定关系,而是人的整个存在连同他对世界的全部关系都从根本上成为可疑的了,人失去了一切支撑点,一切理性的知识和信仰都崩溃了,所熟悉的亲近之物也移向飘渺的地方,留下的只是陷于绝对的孤独和绝望之中的自我。” ——施太格缪勒,《当代西方哲学主潮》中译本,上卷,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182页。
参考资料: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1170023.htm

阅读全文

与分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天堂去广告版智友 浏览:19
手机有什么看vip电影 浏览:943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什么现在没了 浏览:474
2016年北京电影学院 浏览:63
2015最新微电影 浏览:569
上海白玉兰广场有哪些电影院 浏览:763
ido电影在线 浏览:74
电影解说配音是怎么配的 浏览:295
电影失火的天堂林青霞优酷 浏览:193
vip电影免费全网 浏览:762
2019年上映的院线电影有哪些 浏览:469
英文电影金典语句图片 浏览:902
中国3d电影比较好的是哪一部 浏览:225
什么侠女电影 浏览:71
如父如子电影百度云资源 浏览:292
电影海外赤子在线观看 浏览:175
小电影被家里人知道了 浏览:751
锦衣卫邵氏电影免费观看高清 浏览:301
名侦探柯南的电影哪一部好看 浏览:995
暴风电影西瓜视频迅雷下载 浏览: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