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一部俄罗斯战争片里面有个女人胸超大叫什么名字
出自电影《第九突击队》。影片主要以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背景,讲述了苏联成立“第九突击队”的故事。
《第九突击队》(《9-ya rota》)是Fyodor Bondarchuk执导,Fyodor Bondarchuk、Aleksei Chadov等领衔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5年上映。
剧情简介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1987年底到1989年,当时由于阿富汗人民抵抗,苏联在阿富汗损失惨重,近20000名苏联士兵伤亡,苏联为了继续对阿富汗实施侵略,特意成立“第九突击队”以占领高地来开路。
6名来自苏联各地的小伙子在1987年末被派往阿富汗海拔3234高地的战争中心以掩护苏联士兵撤退,迎接他们的,除了“第九突击队”的前辈,还有抵抗苏军入侵的阿富汗民兵。
② 问一部二战电影名字,关于一个波兰人和一个苏联人还有一个女人的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罗高什金(александр
рогожкин)2002年拍摄的战争喜剧片!
汉语:战场上的布谷鸟(春天的杜鹃)
俄语:кукушка
英语:the
cuckoo
一个苏联士兵,一个芬兰士兵(芬兰在二战时被迫成为德军盟国),一个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鸡同鸭讲的构成了一部电影。
③ 苏联波兰边境屠杀的影片
二战经典《苏德战争》真实纪录片,德国从波兰一路杀到苏联,苏联后来又一路杀到德国,和波兰牵涉。
卡廷惨案,又称“卡廷事件”、“卡廷森林大屠杀”(波兰语:zbrodnia katyńska;俄语:Катынский расстрел),是苏联秘密警察机关内务人民委员部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的批准下,于1940年4月至5月间对被俘的波兰战俘、知识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务员进行的有组织的大屠杀。
④ 求一电影名字。是德军入侵波兰的电影.
可能是《钢琴师》,开头是男主演在电台弹钢琴,然后有个人慌慌张张地走了,中间一个德国军官保护了他,电影最后他遇到了苏军获救。
很老的电影了,可以追溯到零几年了。我记得好像是当年的奥斯卡获奖影片。
不是《卡廷惨案》,《钢琴师》和《卡廷惨案》我都看过,《卡廷》中确实是有对一个获救的人的描述,但他并非因为躲避而生还,而是因为苏联并未全部枪决他们,留了一部分后来在苏德战争中幸存了下来。而且这个人最后还因为承受不了内心的自我谴责而自杀了。
⑤ 一部二战波兰抵抗苏联的电影
是不是华沙之战
华沙之战1920的剧情简介 · · · · · ·
波兰首部3D片《华沙保卫战》将于9月23日上映。该片反映了1920年波兰人民抵抗苏联红军入侵的著名战役,造价约830万美元,是波兰史上投入最高的影片之一。夹在世界上两个最好战的大国德国与俄罗斯中间的波兰俗称欧洲“垫脚布”——谁出门都要踩上一脚。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对历史有种特殊的偏好,广从电影票房上来看,波兰史上最为卖座的四部影片《剑与火》、《塔杜斯先生》、《你往何处去》以及《卡廷惨案》全都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影片。波兰人民的大国理想也只有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才能得到伸张和舒展。而这部《华沙保卫战》虽然没什么出奇之处,但从气势恢宏的预告片看到波兰的诗人、歌女、神父统统揭竿而起,对苏联两位领导人描绘也是“举重若轻”,倒流露一丝浑不吝的气魄。
⑥ 求部电影名字。
电影的名字叫:《卡廷惨案》
◎简 介
卡廷惨案描述的是一代人的悲剧。电影讲述的是四个波兰家庭所遭遇的悲欢离合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时,一大批波兰的战士,他们也是身为他人的父亲、丈夫和兄弟,他们落入了苏联军队的掌控,最后被残忍地杀害了,成为了“斯大林主义”的牺牲品。电影也展现了二战前后的波兰所处的国内外复杂情况。
◎年 代 2007
◎国 家 波兰
相关资料:
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导致波兰政府流亡,苏联趁机占领波兰部分领土,并俘虏了大批波兰军队。此后,波兰流亡政府希望苏联能交出战俘,以使组建抗击德军的军队。苏联称大部分战俘已逃走,只交出448名军官。1943年,德国宣称在苏联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森林发现了大量被害波兰军官遗骸。而苏联对此矢口否认,辩解称这些战俘死于德军之手,并与波兰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西方有人推测,这批战俘是苏联应德国要求杀害的。直至1990年,苏联才正式承认内务人民委员部是枪杀二战期间一批波兰军官的主谋。
俄罗斯《独立报》2005年4月11日文章题:卡廷森林事件65周年祭(作者雅科夫•埃廷格尔)2005年4月20日《参考消息》
谁是凶手
1940年4月,斯大林统治时代最血腥的一幕在卡廷森林上演,2.5万波兰人被枪杀,血流成河。他们主要是1939年被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抓获的战俘。当时,随着波兰的解体,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并入了苏联。卡廷森林事件已经过去65个春秋。对于这段历史引起的恩怨纠葛,莫斯科与华沙至今难以释怀。
1939年,苏军共抓获波兰官兵近30万人,既有普通士兵,也有二战爆发后应召入伍抵抗法西斯的各阶层人士,其中不少是知识分子。1939年底,苏联成立了战俘及拘禁者管理局,彼得•索普鲁年科任局长,俄罗斯中部集中营、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的监狱都在他的管辖之内。
1940年3月5日,贝利亚交给斯大林一份报告,建议“特别审理”集中营的1.47万名波兰战俘,以及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被俘的1.1万人,对他们施以最高刑罚——枪杀。审理时不必传讯被告,亦不必出示罪证。当时,包括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加里宁、卡冈诺维奇等在内的政治局常委都在贝利亚的报告上签了名。这究竟是贝利亚本人的想法,还是他按斯大林的授意写的报告,至今仍是个谜。
波兰俘虏被关押在3个集中营里:斯摩棱斯克州的卡廷、哈里科夫州的旧别利斯克和特维尔州的奥斯塔什科夫。被俘者集中了波兰军队几乎所有的精英,包括295名将军、上校和中校。与他们一道沦为囚徒的还有波兰知识界的翘楚。一些著名人士也被关人集中营,但幸免于难,其中包括后来的波兰总统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在苏联组建波兰集团军的安德斯将军和以色列总理梅纳赫姆•贝京等。波兰著名导演维德的父亲也死于卡廷森林的枪杀,维德打算将这段历史搬上屏幕。
在苏联屠杀波兰军官的同时,希特勒也在德国展开了逮捕波兰知识分子的行动。时任被占区行政长官的汉斯•弗兰克承认:“我很清楚地意识到,数万波兰人将在这次行动中丧生,尤其是波兰知识分子的精英阶层。”而希特勒更是直言不讳:“现在的波兰统治阶层应当全部被绞杀。”法西斯分子和斯大林在铲除波兰精英阶层的问题上,可谓不谋而合。
枪杀计划
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加里宁州负责入托卡列夫详细描述了枪杀时的场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警备司令布洛欣亲自从莫斯科赶来,与加里宁州警备司令鲁巴诺夫制定了详细的枪杀计划。囚室被用厚厚的毡布包裹起来,外边听不见枪声。监狱的其它犯人被临时转移。波兰囚犯被一个个领进来,核对姓名、出生年月,随即被戴上手拷,带到布置好的囚室,子弹从其后脑勺射入,囚犯当场毙命。当时,加里宁有30人参加行刑,其它3个集中营也有53人在执行上级的命令。行刑工具是德国的瓦尔德式手枪。每天夜里被枪杀的人数约在200一350之间。事实
上,枪杀波兰军官的地点除了囚室,还有密林深处。正因如此,人们在卡廷森林附近发现了众多波兰俘虏的遗骸。
哈里科夫的屠杀也在进行中。据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哈里科夫分局的警卫头目瑟罗米亚特尼科夫透露,枪杀是在该分局位于捷尔任斯基大街的监狱中进行的。俘虏被从火车站押到此处,然后,尸体被卡车拉到距皮亚季哈特基村1.5公里处的森林公园第6区,掩埋在内务分局的别墅附近。指挥枪杀的同样是来自莫斯科的警备人员,并得到了当地内务分局以及监狱管理人员的协助。
科泽利斯克监狱的波兰军官遭遇了与斯摩棱斯克监狱同伙同样的噩运,也被直接押注卡廷森林附近枪决。在那里,人们共发现8处坟墓、4200具尸体。3个集中营的2.2万名囚犯突然人间蒸发,这引起了其亲友的担忧与恐慌。根据苏共政治局和人民委员会的决定,囚犯家属们被流放到荒凉的哈萨克斯坦,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缺衣少食。他们生命中的唯一寄托便是四处写信,询问自己在狱中的兄弟姐妹、父母妻儿的下落。
戈尔巴乔夫执政前,苏联政府一直否认卡廷事件是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所为。在解放卡廷及其附近村落后,苏联更是发表声明,将责任嫁祸到法西斯头上。但波兰流亡政府与盟国政府都很清楚,谁是真凶。
1990年4月13日,苏联政府在解密档案的基础上,公开承认以贝利亚及其副手梅尔库洛夫为首的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对枪杀波兰战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这是“斯大林时代最严重的罪行之一”。1999年,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领导的国际民主基金会公布了卡廷事件的有关文件。
⑦ 波兰拍摄的二战电影,看看德国人是怎么对待女人的
我很客气的告诉你,战争期间被占领地的女人都不会好过,无论是德国、英法、日意等等,苏联军纪是最败坏的之一,当年二战后期来东北所谓帮忙,有多少掠夺奸淫可以去查,你想想对我们非轴心国都这样,对当时东德占领区的女人……还有就是美国占领日本旗舰,日本女人一样……
⑧ 求一部二战电影,内容大概是一位波兰女人,一个德国军人以及貌似是苏联的军人。那电影的名字是什么!
《德黑兰四三年》。
⑨ 二战苏军活捉波兰女人,竟在雪地里集体变禽兽是什么片子
生化英雄·夺魂
7.8分加入收藏
主演:武琳(女)沈文俊林琪狄全泰
导演:张帆(导演)
类型:科幻动作惊悚枪战
时长:65分钟
年代:2016
地区:内地
简介
⑩ 求一部二战电影,内容大概是一位波兰女人,一个德国军人以及貌似是苏联的军人。那电影的名字是什么!谢谢
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罗高什金(АлександрРогожкин)2002年拍摄的战争喜剧片! 汉语:战场上的布谷鸟(春天的杜鹃) 俄语:Кукушка 英语:The Cuckoo 一个苏联士兵,一个芬兰士兵(芬兰在二战时被迫成为德军盟国),一个拉普族(lapp)女人,在二次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在言语不通的情况下鸡同鸭讲的构成了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