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佰》中谁的演技最好
个人认为《八佰》中演技最好的是扮演老兵“羊拐”的王千源。
王千源是一个电影人,之前就被称为“一人千面”,基本上演什么像什么,他在电影中演的是羊拐。羊拐是老兵油子,也就是说在战场上不断面对生死的人,内心已经足够强大。
也正是这种强大,让羊拐可以杀人不眨眼,还可以嘲讽别人胆小,在这场战役中,他没想过活着走出去,但他还是惦记着家人,他本来还想着给家里寄张照片,可又害怕记者不可信任,直到最后态度的转变,让记者给他拍照的一瞬间,很多人眼泪都流下来了。
王千源对于情绪的处理很到位,他的一个动作就可以把人带到属于他的世界里,他的一举一动力量感特别强,也像极了老兵油子,他也诠释了一个真正的军人该有的样子。
(1)电影八佰主题曲钢琴扩展阅读
王千源的成名之路:
2010年,王千源出演了由张猛导演的影片《钢的琴》,在这部影片中,他扮演了一个小人物陈桂林,为了女儿手工打造出一架钢结构钢琴的故事,凭借这部影片,他获得了东京电影节的影帝。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熬出来,1972年出生的他已经要40岁了,回顾往事的时候,也许人们可以想象在那段沉默岁月里他的坚持,当年放到当事人的身上,所有的事情都化作了一个字“熬”。
好在他熬出头了,那之后,片约纷至沓来,《湄公河大案》、《绣春刀》、《黄金时代》、《太平轮》一部部大导演的大制作,证明了他的实力,而到了《解救吾先生》中,他又用精彩的演技成就了一个经典的反派。
到了《八佰》,王千源的演技已经到了另外的境界。他已经不那么用力,也不那么外露了,他甚至有些随意,他机会没有过多的表演,很多要做的,没做的,他都放在了眼神里。
这个角色非常复杂,既有内心深处最本能的善良与勇气,也有着被岁月打磨出的厚厚的盔甲,但最后,他完成了自己的升华,他交出遗书的那一刻,王千源举重若轻的完成了角色的塑造。
② 电影《八佰》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管虎执导的战争片《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亚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摄影机拍摄的商业电影,影片已于8月21日正式公映。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战,“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抗击外敌浴血奋战的故事。《八佰》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片,导演强调:“战争中的人的个体体验是最重要的,我更关注人。”影片聚焦战争中的“小人物”,他们不仅是普通一兵,也是中国人,在残酷战争的面前,每个人都可能会面对惊慌、绝望,但是战争也激发了他们的血性,他们用最英勇的行动来抗击外敌,即使过去70余年,“八百壮士”也依旧值得记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导演管虎给了每个主要人物足够的戏份空间,所以大部分角色都立体、丰满、真实。姜武饰演的老铁一开始外强中干,只知道逃命,但是经过几场战斗下来,他经历了生死,也看到其他战友的无所畏惧,他被感动了,也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英勇,这样的人物前后反差巨大,但合情合理,但也必须是发生在战场这样的极端环境中。欧豪饰演的端午,这个人物的成长就更有层次,一开始就是个少不更事的人,别说打仗,打架怕是也经过的不多。初入四行仓库的恐惧不言而喻,但是几场战斗下来,以及山东兵(李晨饰)的帮助和影响,端午的血性被唤醒,逐渐成长为一名勇猛的战士。
③ 八佰片尾曲是什么节奏
8月11日,由那英与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唱的《苏州河》上线。这是电影《八佰》的片尾曲,改编自爱尔兰民间小调-伦敦德里小调,诠释战场中的底层士兵对家国平安的渴望。
④ 八佰片尾曲谁唱的
影片《八佰》的片尾曲《苏州河》,由华语歌坛实力歌手那英携手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共同演绎。
歌曲将观众带回1937年的四行仓库战场,展现北岸战士与南岸群众遥遥相望之际,对脚下土地的坚守、对家国山河的眷恋以及对和平的祈望。
(4)电影八佰主题曲钢琴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该片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讲述了被称作“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该片于2020年8月21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杜淳饰)率420余人,孤军坚守最后的防线,留守上海四行仓库。
与租界一河之隔,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的战争。为壮声势,实际人数四百人而对外号称八百人。“八百壮士”奉命留守上海闸北,在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鏖战四天。
⑤ 八百电影反叛人物是谁
“待我化作尘土,你将见我的微笑。”
《八佰》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淞沪会战为背景,主要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整个影片围绕着上海的四行仓库展开。四行仓库是由4所银行共同出资所建设的一所大仓库,仓库建筑面积共2万平方米,因为要防水防盗,所以房屋全部采用了防爆工艺,日军想要冲破这所仓库,必须要使用重武器。
被删减了十几分钟的电影,让本来叙事线索就模糊的电影变得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交代所有战士的结局。但现实中,英雄的结局是,撤离桥头后,刚到租界,就被英国军队缴纳军械,四天激战尚不离手的枪支就这样被抢走。扣押到了意大利兵营,在兵营里他们每天都会升国旗,唱国歌,后来英国军方没收了国旗,全体将士就每天对着无形的国旗唱国歌,1941年4月24日凌晨,谢晋元在照例出操时被叛徒刺杀,这一噩耗一经传出,全国上下一片哀痛。
另外,这部电影名叫《八佰》,没有用到“百”,而是用了“佰”,创作团队是希望用“佰”这一字告诉观众:这部电影所关注的并非“八百”这个数字,而是这个数字背后,每个活生生的人。
像影片开头所说:“待我化作尘土,你将见我的微笑。”
⑥ 能不能评价一下电影《八佰》的配乐及主题和场景的调色的好与坏
没看过,但是对于电影画面质量好坏,就看黑夜的画面,百分百没错
⑦ 八佰主题曲
八佰主题曲:《苏州河》。
《苏州河》是电影《八佰》的主题曲,改编自爱尔兰民间小调-伦敦德里小调,由那英和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共同演唱。
简谱的记谱法与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工尺谱相当接近。如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几个字和附在字左边的不同的偏旁来表示音的高低的,而简谱则是用七个阿拉伯数字和附在数上面或下面的圆点,来表示音的高低。
⑧ 电影《八佰》片头一红色字幕,大体意思是:我化为微尘,…再见到你…。谁知道原句
这是波斯人海亚姆《拜鲁集》中的诗句,当然是经中国人黄克孙翻译的了。
绿酒朱唇空过眼,
微尘原自化微尘。
今朝我即明朝我,
昨日身犹此日身。
⑨ 电影《八佰》片尾曲引用爱尔兰民歌是黔驴技穷吗
电影《八佰》片尾曲引用爱尔兰民歌并不是黔驴技穷,而是有它的意义在里面。
电影《八佰》由那英和世界第四大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演唱,在网上播出。这是电影《八佰》的结尾歌曲,改编自爱尔兰民间小调——伦敦德里小调,阐释了战场底层士兵对祖国和平的渴望。在之前曝光的MV结尾,真名“八百英雄”似乎记得这部电影将于8月21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