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发布时间:2022-06-18 17:07:44

① 有哪些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推荐

冰雪金达莱

② 谁知道中国十七年电影各个阶段特征和作品

1、革命历史、英雄主义影片(军事题材影片):20世纪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范辈出的时代,也是英雄电影创作的大好时机,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十七年电影”不胜枚举,尤以军事题材居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战》、《中华女儿》、《钢铁战士》、《翠岗红旗》、《风暴》、《老兵新传》(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影片)、《红色娘子军》、《红日》、《燎原》、《霓虹灯下的哨兵》、《上甘甘岭》、《战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儿女》、《回民支队》、《海鹰》、《战上海》、《东进序曲》、《苦菜花》、《南海潮》等,英雄人物传记则有《雷锋》、《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大夫》,表现历史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的有《聂耳》、《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在战争叙事中融入健康的抒情场景,是“十七年电影”不少军事题材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如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执导的《柳堡的故事》,以女性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温和温馨。

2、名著改编的影片:这是“十七年电影”的主流之一,如《祝神速》(鲁迅原著)、《林家铺子》(茅盾原著)、《家》(巴金原著)、《龙须沟》(老舍原著),以及《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红旗谱》、《革命家庭》、《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其中《林家铺子》是“十七年”诸多名著改编的方式成为银幕经典的创作范例之一。影片传达原中国古典美学神韵,始终是研究者们饶有兴趣的。

3、惊险片:惊险片历来是中国各时期电影创作最精彩的样式之一,是当代中国形态较完备的“类型片”,“十七年电影”自然也不例外,出现了《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秘密图纸》、《跟踪追击》、《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51号兵站》、《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冰山上来客》等一批作品,与现在大量的惊险动作片不同,“十七年电影”中的惊险片少有追逐和格斗场面,但也出现了少数武术功夫片,如《飞刀华》、《林冲》等。

4、爱情片:这无疑是“十七年电影”中最为优美抒情的一个板块,与当代爱情片相比,更显得细腻、精致、尽管有些“保守”,但十分动人,给人以美好向上的追求。代表作大多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喜剧、悲剧或音乐片的样式出现。比如:集音乐、舞蹈和诗歌于一身的《阿诗码》(杨丽坤主演)当属中国爱情电影的巅峰作品之一;《刘三姐(黄婉秋主演)、《画中人》(李忆兰主演)等也是诗情画意的精品之作。同时,一批现实题材的爱情片大量涌现,如《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5、儿童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从不“失真”,既坚强勇敢又天真可爱,其影片甚至吸引了许多的成年人,如:《祖国的花朵》、《小兵张嘎》、《鸡毛信》、《小铃铛》、《英雄小八路》等。

6、体育片:竞技体育的魅力被众人倾倒,体育电影则艺术地再现了运动员的风采,如《女蓝五号》、《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等。

7、喜剧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喜剧片以轻喜剧和讽刺喜剧居多,演员表演到位,无矫揉造作,幽默诙谐,如《游园惊梦》(侯宝林主演)、《今天我休息》、《乔老爷上轿》、《李双双》、《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第一部立体故事片》、《女理发师》《锦上添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满意不满意》、《哥俩好》、《抓壮丁》、《七十二家房客》(“十七年电影”中唯一的内地与香港合白的故事片)等。

8、戏曲片:属中国独有的影片样式。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红楼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群英会》、《梁山泊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织女》、《天仙配》、《杨门女将》、《铡美案》、《花木兰》、《花为媒》、《刘巧儿》等。其中多部与香港合拍。

9、艺术性纪录片:这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故事影片样式,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结合的产物,其大多产生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至1959年,代表作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并由本人扮演的《黄宝妹》。

10、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除了具有影视人类学的意义(即纪录或表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外,还可以以其奇观性而具有对非少数民族观念的娱乐性意义。代表作品有《阿诗玛》、《刘三姐》、《农奴》、《达吉和她的父亲》等。其中,反映===========民主进程的《农奴》,以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11、其他:舞台艺术片《东方红》、动画片《大闹天空》(上下集》等。

③ 谁帮我推荐几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

这里只说自己看过的(暴露年龄啊!),其余少数民族电影应该几百部是有的。看过的多多少少名气大些。一般常见得电影应该都在下面了。
以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电影最多,特别是蒙古族作品。
一般越是80年代以前的电影越耐看,虽然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主旋律感,但当时的工作者都是诚意满满,演员的表演也非常认真。

回族《黄土地》
白族《五朵金花》
彝族(撒尼支系)《阿诗玛》,(花腰彝)《花腰新娘》,《从奴隶到将军》
傣族《孔雀公主》,《枪,从背后打来》,《红象》,《相约在凤尾竹下》,
藏族《红河谷》,《天浴》,《可可西里》

壮族《刘三姐》,《拔哥的故事》
蒙古族《图雅的婚事》,《黑骏马》,《嘎达梅林》,《东归英雄传》,《成吉思汗》,《祖国啊,母亲》
拉祜族《芦笙恋歌》
景颇族《应声阿哥》
维吾尔族《海市蜃楼》,《西部舞狂》,《边乡情》,《不当演员的姑娘》,《钱,这东西......》各种买买提和阿凡提的故事。。
苗族、哈尼族《山间铃响马帮来》
塔吉克族《冰山上的来客》
纳西族《大东巴的女儿》

④ 求几部优秀的国产少数民族电影《碧罗雪山》(傈僳族),《鸟巢》(苗族),最后的猎鹿者(鄂伦春族)等。

姗娘.奢香夫人.《绿草地》,宁浩的新作。
《嘎达梅林》,冯小宁作品,英雄史诗。
《图雅的婚事》,余男作品,0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
《黑骏马》,谢飞导演,腾格尔主演,第十九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导演及最佳音乐艺术成就奖。
《蒙古王》,四国合拍的成吉思汗电影,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悲情布鲁克》
藏族的:
《红河谷》,冯小宁作品,宁静邵兵主演。
《喜马拉雅王子》,蒲巴甲主演的,改编自《哈姆雷特》。
《静静的玛尼石》,非常出色的西藏纪录片,经典。
《可可西里》。陆川的作品,很著名了,关于保护藏羚羊的。
《小喇嘛看世界杯》。澳大利亚和不丹合拍的电影,很有意思。
《冈拉梅朵》,今年的新片,爱情故事值得一看。
《盗马贼》,田壮壮作品,于1988年获瑞士第四届第三世界电影节弗里堡市大奖。
《小活佛》,大名鼎鼎的贝托鲁奇作品,三国合拍,寻找转世灵童的故事。
《梅里雪山》,07年的小成本影片。
《茶马古道-德拉姆》,田壮壮拍的纪录片,有关茶马古道的故事。
其他民族:
彝族:《花腰新娘》,张静初、印小天主演。《毕摩纪》,不错的片子。
壮族:《刘三姐》,老片子了。
白族:《五朵金花》、《阿诗玛》,同上。
维族:《冰山上的来客》。

⑤ 大家给我推荐一些关于少数民族的电影或电视剧

最近好看的有影响的电视剧就有很多 :
痞子英雄,终极三国,新版书剑恩仇录,潜伏,新封神榜之武王伐纣,我的青春谁做主,···
这两年武侠电视剧不是很多,这几部还是很可以的 :
大人物,翻云覆雨,大唐游侠转,黄晓明版鹿鼎记,聂远版雪山飞狐,胡歌版射雕英雄传,···
未来很期待的电视剧,暑期可能会上映的,也有几部很不错 :
邓超版倚天屠龙记,仙剑奇侠传3,新版三国演义,大陆版天使钟馗,“水浒人物谱”电影系列(央视可能会每周六晚一集),···
过去几年很值得回味,不看比较后悔的电视剧 :
武林外传,仙剑奇侠传,大宋提刑官1.2,神探狄仁杰1.2.3,金枝欲孽,大唐双龙传,陆小凤传奇系列,洗冤录1.2,帝女花,洛神,大宅门,亮剑,胡军版天龙八部,黄日华版萧十一郎,流星花园,马景涛版倚天,蔡少芬版白发魔女传,蓝色生死恋,醉打金枝,···
很经典的电视剧,应该像扫盲一样扫掉的几部电视剧 :
央视水浒传,周润发上海滩,94射雕,亚视的君临天下1.2,95神雕,98鹿鼎记,tvb蜀山奇侠传1.2,
98天龙,刑事侦查档案1.2.3,还珠格格1.2,何家劲的保镖系列1.2.3,天使钟馗2,新白娘子传奇,···
【此答案由"皇后de尐蛮腰"一字一字打出,并非网上搜索复制黏贴的,因为我是个铁杆电视剧迷。推荐的全都是从我看过的电视剧里面用心挑选出来的。质量保证!版权独有!禁止盗用!发现必定检举 !】

⑥ 你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电影

《花腰新娘》影片通过讲述当代云南花腰彝族青年的爱情传奇,在浪漫的故事中编织进民族风情,在歌舞片的样式中表现了美丽的边陲风光,以轻松的喜剧风格描写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群众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的优秀作品。该片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向广大观众展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不仅丰富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园地,也对现实题材影片的艺术创新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实践。很是推荐。

⑦ 反映现代少数民族生活的电影有哪些推荐

《花腰新娘》是导演章家瑞导演的一部电影,主要讲述花腰彝族古老婚俗以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故事。
《德吉的诉讼》展示了藏区人民的现代生活,影片讲述了藏族女出租车司机德吉梅朵因一次倒车意外,导致情同姐妹的小女孩嘎嘎的死亡后的当代拉萨的道德故事。

另有: 绿草地 - 嘎达梅林 - 图雅的婚事 - 黑骏马 - 蒙古王 - 悲情布鲁克,,,,,

⑧ 求一些老的南方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片名。

诺玛的十七岁〉、
红河花腰彝族风情〈花腰新娘〉、
红河瑶族风情的〈咬指〉,
反映僳僳族、傣族抗英斗争的〈石月亮〉、
《山间铃响马帮来》(苗族、哈尼族)、
《芦笙恋歌》(拉祜族)、
《边寨烽火》(景颇族)、
《五朵金花》、《摩雅傣》(傣族)、
《刘三姐》(壮族)、
《阿诗玛》(彝族
《青春祭》(傣族)、
《鼓楼情话》(侗族)、
苗家儿女》(苗族)、
《神秘的伴侣》(瑶族彝族)、
土家族(《连心坝》),
布依族(《山寨火种》),
瑶族(《瑶山春》),
苗族(《火娃》),
回族(《六盘山》),
佤族(《孔雀飞来阿佤山》),
壮族(《拔哥的故事》),
独龙族基诺族(《绿海天涯》),
达翰尔族(《傲蕾•一兰》),
傣族(《青春祭》、《孔雀公主》)
彝族(《奇异的婚配》),

⑨ 有没有什么关于少数民族的电影推荐

《绿草地》,宁浩作品。
《嘎达梅林》,冯小宁作品。
《图雅的婚事》,余男作品,07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
《黑骏马》,谢飞导演,腾格尔主演,第十九届蒙特利尔电影节最佳导演及最佳音乐艺术成就奖。
《蒙古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悲情布鲁克》
《红河谷》,冯小宁作品,宁静邵兵主演。
《喜马拉雅王子》,蒲巴甲主演。
《静静的玛尼石》。
《可可西里》,陆川的作品。
《盗马贼》,田壮壮作品。 ...

⑩ 十七年时期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有哪些

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电影史绝不应该只是汉民族的电影史,其他55个少数民族理所当然应该被纳入中国电影的生产、文化表征和传播消费范畴。最大的难点在于,对少数民族电影和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概念界定至今依然没有定论,学者们各持己见、莫衷一是[1]。笔者以为,真正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电影必须具备几个要素:首先是电影的主创人员尤其是导演应当拥有少数民族身份,这种身份不是生物学上的类属范畴,而是专指文化身份,不但延承着某个民族的血缘,而且熟悉、尊重并热爱这个民族的世俗生活习性和内在精神信仰[2]。。其次,电影题材必须反映少数民族的历史和现状,这种反映不局限于影视人类学意义上的“原生态”纪录,可以是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也可以是人情世态的精细描摹,最忌讳夸大虚构的民俗奇观化展示和对少数民族的图腾文化和宗教文化理解肤浅、隔靴搔痒。再者,电影应当起用少数民族演员,赋予他们在视觉文化中的主体位置,避免以汉族中心视点所引起的文化隔阂。笔者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综合了当前流行的“作者决定论”和“题材决定论”,事实上,这种考虑也还是处于尴尬的理想主义状态,现实中更多的是导演身份和题材的交叉游移,绝大多数此类电影被悬置起来,难以判定是否属于少数民族电影
由于我国少数民族电影领域尚未出现像戈达尔、特吕弗、费里尼、霍克斯那样具有高度自觉意识的“电影作者”,加之复杂的历史和现实政治原因,贴近少数民族电影这一标签的导演屈指可数。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塞夫、麦丽丝[3],天山电影制片厂的广春兰[4],藏族导演万玛才旦[5]最负盛誉。毋庸置疑,我们所触及的少数民族电影大多只是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甚至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少数民族题材。笔者此处也采用广义上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即主要的判定标准是电影以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场景,反映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影片的主要角色中出现少数民族。
据考证,我国在1949年之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瑶山艳史》(1933)、《塞上风云》(1940)和《花莲港》(1948)。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之初,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了两次繁荣,第一次是在“十七年”时期,一批涉及多个民族的电影精品集中涌现,如《五朵金花》(白族)、《回民支队》(回族)、《摩雅傣》(傣族)、《刘三姐》(壮族)、《农奴》(藏族)等。单就数量来看,1959年生产6部;1960年则出品10部,占那一年国产影片总数的近六分之一。[6] 第二次高峰出现在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从奴隶到将军》、《不当演员的姑娘》、《月落玉长河》等也广有影响。比较而言,两个时段拥有的共同特征是都注重表现少数民族的新生活、新面貌,透过新旧社会的强烈反差,有效地实践着新生政权合法化的意识形态运作。值得注意的是,“十七年”时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不仅数量可观,而且样式丰富,涉及正剧片、人物传记片、惊险片和戏曲片等,基本上内置于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指导思想和“十七年”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脉络中。结合当时盛行的文艺政治论和当下掀起的老电影题材重拍之风[7],可以认为当时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有效的少数民族题材叙事/电影样式是反特片。作为一种较成功的惊险片亚/准类型,少数民族题材反特片负载着特殊的政治寓意和文化内涵:一方面,它与《无形的战线》、《斩断魔爪》、《秘密图纸》、《羊城暗哨》等反特故事构成一组文本序列,分享着反特惊险片这一电影样式某些共同的能指符号和叙事模式;另一方面,鉴于题材的特殊性,它与同时期的其他类别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如《芦笙恋歌》、《阿娜尔罕》、《鄂尔多斯风暴》等表达着某种特定的“情感结构”。少数民族题材反特片是“十七年”电影这一多重话语的重要细部,由于其处于十分特殊的叉合位置,并且耦合着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语境,因此具有多重读解的可能。

阅读全文

与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白蛇情劫电影怎么都看不了 浏览:444
光棍电影完整版免费 浏览:830
如何弄成电影屏幕 浏览:948
华谊兄弟电影城免费吗 浏览:230
暮光之城电影完整观看 浏览:187
天猫魔盒用什么看电影 浏览:405
妻子被绑架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551
消失的地平线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648
二爷168小电影 浏览:893
济南哪里有vip电影院 浏览:922
张曼玉上海电影 浏览:518
怎么评价古装电影 浏览:416
蛇吻这场电影要在哪里可以看 浏览:304
类似福利电影网站推荐 浏览:372
船上破了一个洞怎么才能让船不沉什么电影 浏览:736
2020年世界电影票房市场 浏览:946
熊出没全部大电影全集西瓜视频 浏览:926
美竹铃的电影在哪里看 浏览:175
世界第一辆车的电影 浏览:304
跳舞猫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