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这两年青春题材的电影这么火,从中能反应出什么
记忆很美好,当人们发现头发渐渐变白,皱纹逐渐爬上脸颊的时候,开始回忆起当初那段青葱岁月。那时候的自己还年轻,还有梦想要追,有勇气拼搏!偶尔回过头看看那时候的自己,是怀念更是追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⑵ 怎么看待国产青春电影
在众多的类型片中,占主流位置的一直是影片类型较为突出、系列性较为连贯的电影,比如动作片和喜剧片。从这一点来看,青春片其实难以企及。在票房回报率上,它不及动作片和喜剧片的商业价值,同时,如果论及电影的文化价值,与文艺片相比,它又显得相对单薄。但是从另一方来看,这一类型片却有着值得人们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它的社会价值和它所引起的更多的社会话题。
中国近几年的青春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从2010的短片《老男孩》,到2011年的《青春期》、《那些年》;从2012的《青春荷尔蒙》、《全城高考》,再到2013年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这些青春片在近几年大荧幕上的频频露面,也让我们注意到这些电影的反映内容,以及它背后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进行窥探之前,我们必须要知道一个定义,什么是青春片?网络上对此没有进行明确的定义。而在笔者看来,今天要讨论的所谓青春片,无外乎两个因素:一是主要的人物角色正处于青春阶段;二是主要的故事基调承载在青春年代。
如果探讨仔细的话,我们会发现近几年的国产青春片,是与中国社会的某些突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如高考问题、就业问题、学习阶段的成长问题、80后生活中的问题等等。这些现实中有些刺手的问题反映到影视作品上来,其社会影响可想而知。
中国青春片的悼念式作品可以从2010年的《老男孩》这部短片谈起,这部微电影相比与其他电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不同,就是它全程都是在网络上传播,并没有在院线上映,可是引起的社会反响丝毫不亚于同期的一些大片,它的豆瓣评分是8.4,时光评分是8.0。从影视本体论来探讨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制作水平或者是主题探讨的话,都是比较过分的事情。除去它的主创人员、制作经费和制作水平不谈,一部仅在网络上流传的电影,它的电影制作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我们在讨论它的时候,首先应该把它当做一部对“当年理想”致敬悼念式的怀旧片。
片中的肖大宝和王小帅无疑是7080后下层阶级的真实写照,一个是婚庆主持,一个是理发师,生活趋于平淡,有时还遭人白眼。可是当过往的梦想再次来临的时候,他们怀揣着探试的心情企图再次验证自己过往的笃定,这是一份属于“老男孩”的梦想。但是电影在此刻并没有落入俗套———来一个大团圆的结局———筷子兄弟成就了自己的梦想,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昭示光明路途的电影,而是一部唤醒曾经梦想的电影。尤其是在它的主题曲中,愈加反映了这一点。
如果我们细心观赏,其实电影中有一个片段十分具有象征意味。在肖大宝开车听广播的路上,广播里的内容一段是国家的强盛壮大,一段是平民大众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两段相互交错。这种大与小的对比,强与弱的直白,把80后放置在整个中国大环境中去冷眼旁观,这样的景像描写极具深刻性,也让身为观影者的我们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笔者觉得这应该是本片在电影镜头与话语处理中最出彩的一段。
而在2011年的两部青春片中,我们看到另外的感觉。对于《青春期》这部生猛片,个人觉得可以直接把它和2012的《青春荷尔蒙》衔接起来,甚至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前传。这样说一点也不奇怪,这两部电影在画面的主色调处理、叙事方式、台词风格以及主题探讨、演员整体面貌等等电影参数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两部电影探讨的是当前中国学生的生活和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尽管电影企图利用一切的噱头去保证票房回报率,包括俊男美女、性感露骨、台词前卫以及生活奢靡,但是它连最基本的现实反映功能都没有做到,基本上宣告了它们在评论界上的败走麦城。
其实这类学生生活电影是较难把握的,国内电影在这方面做的不尽如人意。而反观美国和印度,他们的两部电影是值得国内导演和制片人借鉴的,一部是美国的《死亡诗社》(又名《春风化雨》),一部是印度宝莱坞的《三个傻瓜》。
国内的两部电影都是停留在电影的商业吸金度,而忽视了电影本身的价值。王道新《影视批评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整体意义上的电影应该是‘商品’、‘艺术’‘文化’三位一体的综合体”。毫无疑问,《青春期》和《青春荷尔蒙》只是看中了电影的第一个属性,而当我们观看《死亡诗社》时却经常被里面的创新思维和自由精神所打动,在这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的不是一群无知少年的打打闹闹,青春也远远不是这么简单,青春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意味的描述词,它具有形而上的悲剧性和形而下的现实愉快感。
所以在这种本原出发点上,《死亡诗社》带给了我们在青春中才能获得而又超出青春之外的感悟。同样的在《三个傻瓜》中我们发现了属于青春的热烈与执拗的意念,那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信念。所以有人说:“青春是狂放不羁的,是完全由个人意志控制的年岁,这样的年纪最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⑶ 为何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青春电影
中国当下文化潮流的影响,小鲜肉涌起,各种爱情套路,也许是当下人们太过空虚,想追求情感上的宽慰,对青春电影这类美好或者是怀念的电影特别感兴趣,其实内容并没有太多营养。
⑷ 怎么看待国内现在越来越多的青春电影
青春是我们人生的纪念册,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芳华,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追忆,往事只能回味。我们喜欢看青春系列的电影,只不过是希望从电影人物的身上寻找自己曾经的影子。风吹雨成花,时间追不上白马,四个家境性格不同的女孩走到了一起,她们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在一起,虽然也会有磕磕绊绊,但感情没有变,真心她们彼此的这段友谊。时代姐妹花收获了一辈子友谊,也收获了爱情,她们无疑是人生赢家。话说:有四个女孩,她们漂亮又有钱,就算她们现在没有钱,但是她们的男朋友也一定会有钱,就算她们现任的男朋友没有钱,但下一任的男朋友一定会有钱,总之她们就是又漂亮又有钱。我们总是羡慕美好的事物,喜欢美好的东西,毕竟我们的眼睛都是用来发现美的。
⑸ 青春片为什么那么火即兴评述,最好思路清晰
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青春
当片中的主人公在操场上谈请说爱时,而我们却在教室中奋笔疾书。
当片中的主人公在kiss时,我们在教室中无眠的做着大堆考卷。
就算长得好看也要考试,根本没有时间享受青春,所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⑹ 为什么现在的青春校园剧越来越多了
现在青春校园剧是一大主流,在市场上有着非常宽阔的市场,特别是在近几年,青春校园剧更是变得越来越火爆,我个人认为现在青春校园剧能够大火的原因有几点,第一点,青春校园剧能够大火是因为它能够带动观众们的情怀,对自己青春的回忆和向往,每一个人的青春就只有一次,是人们心底里最珍贵的回忆,所以有许多人都非常喜欢青春校园剧。
⑺ 为什么青春类电影很火,反映了什么现象
80后都在忙着挣钱,养家,还房贷。90后和00后还在上学,有闲暇的时间看电影,青春类的情感电影真是90后和00后爱看的,所以青春类的电影是有一定的市场的,要说火的话也是看针对的人群。
⑻ 如何看待青春片依旧如此火爆的原因
首先是近几年经济发展飞快,社会快速变革,对于如今已是观影主力军的80、90后来说,他们只能在影片里缅怀自己的青春,不过相比于前两年,青春片早已不是如日中天了,情怀这东西,消费一两次行,消费多了,大家自然就烦了。当然,高质量的青春片我们还是不应该反对的,像《我的少女时代》,最近的《青茫》就不敢恭维了。中国的电影工业,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