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时期有什么著名战役
晴天霹雳——波兰闪击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代号为“白色”的侵略战争。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的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一个拥有3400万人口,100多万军队的国家,就这样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灭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爆发。
鹰击长空——不列颠之战
1940年7月,进退两难的德国军队决定对英国进行以空军抢夺制空权为主的战争,为掩护海军夺取制海权,最后实施登陆的三步作战计划,以图彻底消灭不列颠这个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国武装力量的顽强抗击下,德国空军以战败告终。
十面埋伏——基辅包围战
基辅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包围战,也是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整个战役持续了两个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里、纵深约600公里的大片领土上进行。苏联方面军持久而顽强的斗争,对打破德军“闪击战”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德军在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上受到了阻碍。德军赢得了在斯大林格勒发生的战争史上最大的歼灭战,却失去了发生在莫斯科的战争史上最大战争的胜利。
狼行拂晓——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 日军对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进行的一次空袭,击毁了美国全部战列舰。珍珠港战役在战术上非常成功,但在战略上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它的不宣而战激怒了美国人,从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强国加入战争。
短兵相接——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是苏联军队为了保卫斯大林格勒和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集团而实施的防御战役和反攻战役。在德军以多出0.7倍的军队、0.3倍的坦克和1倍多飞机的情况下,让苏联胜出。这次战役胜利的结果是:苏联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
潜艇时代——大西洋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与德国围绕着保卫与破坏海上交通线,展开了生死攸关的大西洋海战。在这场战役中,交战双方的英国和德国投入了他们的全部海上力量,动用了整个大西洋舰队和其他国家的部分海上力量。整个战役动用了3000多艘作战舰艇,飞机数千架。历时5年半,是战争史上时间最长、斗争最复杂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也使德国的潜艇一举成名。
航母号角——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是发生在太平洋战场的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美军以2艘航母和9艘驱逐舰的兵力打败了日本包括8艘航母、4艘水上飞机母舰、13艘重型巡洋舰和其他各级近百艘艇(舰)。这次战役改变了太平洋地区日美海军的实力对比。从此,日本开始失去了在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火海拉锯——瓜岛争夺战
瓜岛争夺战是太平洋战争中一场空前残酷而激烈的大搏杀,是二战中最大的遭遇性战役,也是美国海军自1898年以来在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成功的两栖登陆作战。从1942年8月7日美军的悄然登陆到1943年1月4日日军的撤离,双方一共在这个小岛上留下了两万多具尸体。
铁甲搏杀——库尔斯克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是1943年苏联红军与德国法西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的一次坦克战。双方共投入了8000多辆坦克、4000多架飞机,全部参战兵力300多万。此次会战的胜利是苏联战胜德国的最重要阶段。
风驰电掣——诺曼底登陆战
诺曼底登陆是盟军的一场战略性陆海空三栖登陆战,完全不同于在太平洋上的美日之间的岛屿登陆战,只要登上滩头就意味着胜利。盟军为这场战役一共投入了达288万的总兵力、各种飞机15700余架、各类船只6000余艘。盟军高层人物为这场登陆战构思了精妙和艰难的战略欺骗,并最后获得胜利。在欧洲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
折戟沉沙——莱特湾海战
莱特湾海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大海战。在共计4天的战斗中,美军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在此次战役中,日本海军遭到了毁灭性打击,从此对美国海军再构不成重大威胁。小泽在战后受审时说:“在这一战之后,日本的海面兵力就变成了绝对性的辅佐部队,除了某些特种性质的船只以外,对于海面军舰已经是再无用场可派了。”
摧枯拉朽——柏林会战
1945年4月16~5月8日,在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了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以多出150万的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攻克了柏林。此战加速了德国投降,并迫使希特勒自杀。彻底粉碎了纳粹德国征服欧洲的阴谋野心。柏林战役同时也是战争史上最大的对敌军战略集团实施合围同时予以分割的一次方面军群战役。
❷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德国闪击波兰
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也是世界战争史中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同时,在世界各国中,统称这一行动为“德军‘闪击’波兰”。
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在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战役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
(2)二战波德电影扩展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地区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潮。首先,在亚洲的东部,中国、越南、朝鲜革命的胜利,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运动扩展到中东、北非 。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种族主义政权外,非洲国家几乎都取得独立。拉丁美洲战后民族运动也在深入发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胜利,影响尤为重要。60年代以来, 亚非拉总共有104个民族独立国家,其中新独立国家达69个。
这一系列斗争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结束了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深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民族独立国家的普遍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础 。
战后世界政治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而第三世界的崛起就是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和发展的集中表现。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诞生及随后七十七国集团的形成是第三世界崛起的三大标志。
其中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60年代印度支那三国人民抗美救国斗争,70年代拉美国家发起争取200海里海洋权的斗争,还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斗争为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震动了当时的世界,极大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❸ 二战中波兰用骑兵对抗德国坦克是真是假
假的。
这个传言来自于意大利战地记者乔治.帕拉达的战地通讯,后由于双方的默契(波兰人需要用这个故事来赞美自己抗击侵略者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德国人则需要用它来渲染第三帝国铁流和“闪击战”的威力)没有辟谣而广为流传。
在关于二战初期欧洲战场的轶闻趣事中,英勇的波兰骑兵用长矛向德军坦克发起的殊死重逢是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战争场景之一。通常的说法是,当时波军某骑兵旅突围时,由于不了解坦克的性能,用他们手中的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展开了唐吉坷德式的进攻。德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用厚重的履带碾压波军。波兰骑士想象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唐吉坷德的笑话被愚蠢地再现了。这一“长矛战坦克”的传奇得到了包括参战双方在内的广泛承认,有些严肃的历史纪录片中也采用了这种说法。1959年波兰拍摄的反映骑兵生活的电影《罗特纳》,更对这个故事的传播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反对的声音始终存在,当电影《罗特纳》公映后,一些参加过当年战斗的幸存老兵就公开发表不同意见,指出真相并非如此。
那么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波兰骑兵当真以为坦克的装甲只不过是些锡板做成的伪装物,于是产生了战马的血肉之躯与坦克的钢铁之身的碰撞呢?我们不妨再一次翻开历史的画卷,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长矛战坦克”的故事来源于1939年9月19日发生的克罗扬蹄(krojanty)战斗,当时波兰第18骑兵团在掩护“但泽走廊”波军总退却的过程中,向古德里安率领的德国的19装甲军的德2和第20摩托化师结合部发起一次攻击,其中两个执行迂回任务的波军骑兵中队正好碰上一个就地休息的德军步兵营,波兰人出奇不意地发起冲锋,将猝不及防的德国步兵击溃。在追逐过程中,驻扎在周围的德国装甲部队闻讯赶到,在平原上攻击了没有准备的波军骑兵,机枪的猛烈扫射给没有掩护的波兰骑兵以很大的杀伤,团长马特拉扎上校和团参谋长当场阵亡,波兰骑兵阵亡100余人,受到损失的波兰骑兵很快撤退了。第二天,赶来采访的意大利战地记者乔治.帕拉达看到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波兰骑兵以及战马的尸体和断矛,战场周围巡视着德国的坦克,并根据对参加战斗的德国士兵的采访,发表了一个著名的通讯,称德国士兵告诉他们波兰精锐骑兵不了解坦克性能,以为坦克装甲是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端着长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德国坦克,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报道造成了轰动的效应。这样,“波兰骑兵用长矛向德国坦克冲锋”的神话就这么传开了。
显然这个意大利记者的报道有些夸张的成分,并且其中的一些细节也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首先说波兰骑兵不知道坦克为何物,还以为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就不符合实际。坦克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坦克首次投入实战是索姆河战役,1916年),而德国闪击波兰是1939年的事,中间相隔了二十多年,坦克不可能还是秘密武器。另外波兰军队当时也装备有坦克,波兰为反抗侵略能够动用的力量终究包括220辆轻型坦克和650辆超轻型坦克。由此可见,说波兰军队不知坦克为何物,就完全是夸大其词。
其次,说波兰骑兵部队都拿着长矛冲锋也不符合事实。二战前的波军骑兵早已不是1683年维也纳城下的骠骑兵,长矛已于1934年从波兰骑兵的标准装备中消失,少量留用的长矛主要用于仪仗和悬挂旗帜,当时波兰骑兵的装备与一战时的水平已大不相同,以当时波兰的3团制骑兵旅来说,全旅6100余人,除5100匹战马外,还有机械化车辆65台,配有情机枪89挺、重机枪81挺、反坦克强66艇、46毫米迫击炮9门、81毫米迫击炮2门、反坦克炮14门、75毫米火炮12门、40毫米高炮2门,重武器的数量与步兵野战部队相差不大(4团建制骑兵旅的重武器数量更多),可见此时的波兰骑兵已并非冷兵器时代的骑兵,长矛已不是其作战武器了。如果说波兰骑兵真的还是端着长矛冲击坦克的话,那也是由于武器不够或者是弹药打光后的无奈之举,而并非是由于波兰骑兵的思想仍然停留在骑兵无所不能的时代而做出的愚昧选择。
通过对以上历史的回顾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情况下骑兵手持长矛冲击坦克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应该是在武器不足或是弹药用尽的情况下的情急之举,而且是一种个别行为,因为长矛已经不是标准装备了,而决非像传说中描述的那样,是由于不知坦克为何物,展开队形发起冲锋。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长矛战坦克”的故事虽非是子务虚油,但也是由于记者带有夸张色彩的报道以及后人的以讹传讹,才造成了今天这面目全非的局面。
那么为什么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参战的波德双方都未出来澄清这场战斗的真相呢?这应该是由于双方“周瑜打黄盖”式的一种默契:波兰人需要用这个故事来赞美自己抗击侵略者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德国人则需要用它来渲染第三帝国铁流和“闪击战”的威力。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逐渐被湮没,更多的“证据”也被加入进去,来证明这一传奇的真实性。比如在欧美出版的历史教科书上,一些德国入侵前波军骑兵调动的照片中因为出现了长矛(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长矛多半是为了悬挂旗帜),因此也被注释为战争爆发后波军骑兵准备去对抗德军坦克。这样一来,真相距我们就越来越远了,不过我们也乐于接受这样的一个故事,因为它承载着我们所普遍接受的一个道理—历史的车轮会无情地辗碎一切因循守旧的卫道士。其实历史上经常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这些传说因为符合人们的观点或者有力地证明了某个局部真理而得到广泛的流传。而真正的历史事实却被人们所遗忘,人们不再关心那些事实,因为那样讲并不精彩,也无深刻的意义。
资源链接:https://pan..com/s/1qZYPxhWSAbwAqSl8ljEd5w?pwd=12yy
奥菲莉娅(黛茜·雷德利 Daisy Ridley 饰)从小就生得一副男孩样,个性大大咧咧爱跑爱跳的她也常常被人误认为是男孩。一次偶然中,奥菲莉娅遇见了格特鲁德王后(娜奥米·沃茨 Naomi Watts 饰),王后非常喜欢奥菲莉娅的个性,于是将她带回了宫中栽培,没过多久,聪慧过人的奥菲莉娅就成为了她身边最值得信赖的女官。
❺ 有一部外国电影,几年前的,里面有一些类似小人国里的人类,他们藏在普通人类的屋子下面,那是什么电影啊
我知道这部电影叫<<寄居大侠>>
影片简介:皮特是一个聪敏善良的少年。他和爸爸、妈妈居住在姑婆留给他们的一幢公寓里,一家人生活很幸福。只是有一件事他们挺烦心:家里的生活用品常常会不翼而飞。皮特是个爱动脑子的少年,他制作了不少夹子想逮住来窃取食品的不知名小东西,没想到却常常把妈妈的手指头给夹住了。其实在皮特家的地板缝里住着小小的寄居人波德一家。每当皮特上学,他爸爸、妈妈外出时,寄居人波德会带着女儿阿列埃蒂,儿子皮格林出现在皮特家的客厅、厨房。他们是来向“灵”(他们把人称作“灵”)借些生活必需品。波德寻找小号的电池。阿列埃蒂又进入冰箱找他爱吃的冰淇淋。皮特林用小木条把冰箱撑开一条缝,待姐姐拿冰淇淋给他吃。皮格林力小怎么能抵挡冰箱门的吸力呢?冰箱门关上了。他的小手也被夹住了。皮格林大呼救命,波德飞快攀登前来把儿子的手解脱出来。正想救关进冰箱的女儿时,主人皮特的爸爸妈妈回来了,波德只好冒险先送走儿子然后进入冰箱,从冰箱管道里救出女儿阿列埃蒂。
绝对是这个
❻ 请问有没有关于讲小人国的国外电影
<<寄居大侠>>
影片简介:皮特是一个聪敏善良的少年。他和爸爸、妈妈居住在姑婆留给他们的一幢公寓里,一家人生活很幸福。只是有一件事他们挺烦心:家里的生活用品常常会不翼而飞。皮特是个爱动脑子的少年,他制作了不少夹子想逮住来窃取食品的不知名小东西,没想到却常常把妈妈的手指头给夹住了。其实在皮特家的地板缝里住着小小的寄居人波德一家。每当皮特上学,他爸爸、妈妈外出时,寄居人波德会带着女儿阿列埃蒂,儿子皮格林出现在皮特家的客厅、厨房。他们是来向“灵”(他们把人称作“灵”)借些生活必需品。波德寻找小号的电池。阿列埃蒂又进入冰箱找他爱吃的冰淇淋。皮特林用小木条把冰箱撑开一条缝,待姐姐拿冰淇淋给他吃。皮格林力小怎么能抵挡冰箱门的吸力呢?冰箱门关上了。他的小手也被夹住了。皮格林大呼救命,波德飞快攀登前来把儿子的手解脱出来。正想救关进冰箱的女儿时,主人皮特的爸爸妈妈回来了,波德只好冒险先送走儿子然后进入冰箱,从冰箱管道里救出女儿阿列埃蒂。
格列佛游记
本片根据著名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原著《格列佛游记》改编主人公格列佛出海后失踪再度返回英国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八年这八年里游历了人人只有六寸高小人国还有巨人国、飞岛国、贤马国等等现实中难以想象国度格列佛凭借着自己勤劳、机智善良安全地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美丑也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存问题以及人们对美好永恒追求
导演: 查理士 史特域治 地区: 欧美
主演: 特德·丹森 / 玛丽·斯汀伯根
故事发生在1699,故事的主人公格列佛医生原本居住在英格兰的瓦平都,尽管连年的战争使得镇上的人们都无力支付医药费,但善良热心的格列佛仍不计回报地帮助着他们,可当格列佛意识到,他挣不到钱就无法让心爱的未婚妻伊丽莎白过上幸福的日子时,他选择了跟随布里查德的船出海。伊丽莎白因为无法阻止他的行为也只好一同登上了货船。船在行驶途中遭遇了风暴,所有的船员都落入了大海,格列佛醒来时发现自己漂泊到了一个叫利利普特的小人国,正巧利利普特王国与邻国布雷旧正面临着一场征战,格列佛帮助利利普特把布雷旧的战舰全部收缴,避免了一场战争,因而得到了人们的一致爱戴,但贪得无厌的国王却在格列佛因救火而毁坏了皇后的新衣后,将他逐出小人国。格列佛又漂流到了一个大人国,在那里他遇见了被暴风雨冲散的未婚妻伊丽莎白。大人国的人都很小气,格列佛因为在下棋时赢了国王而被看成了巫师,尽管他治好了王后的病,但还是不能逃脱火刑的处置,幸好有小女孩格兰的帮助,他和伊丽莎白才逃出了大人国。经过了又一次长时间的漂流,两人终于又回到了家乡英格兰的瓦平都。
❼ 一部外国影片一个小城市网络没了 电也没了 人们过回原始生活 后来出现了恐龙
寄居大侠/地板下的小人/反斗神偷 The Borrowers(1997)皮特和爸爸、妈妈居住在姑婆留给他们的一幢公寓里,一家人生活很幸福。家里的生活用品常常会不翼而飞。皮特制作了不少夹子想逮住来窃取食品的不知名小东西,没想到却常常把妈妈的手指头给夹住。其实在皮特家的地板缝里住着小小的寄居人波德一家由于律师波特从中作梗,皮特家的房屋遗产权受到侵占,以致长期寄居在皮特家地板下面的寄居人波德一家也要随之搬迁。在搬家过程中,波德的女儿无意中发现了律师的阴谋。她们遭到律师的追剿。在寄居人游侠斯皮勒的帮助下,波德一家团结几千名寄居人战胜了势力强大的律师,为皮特家夺回了他们的房屋…… v.ku6/show/-SJhPq3ptBOQ7h8A
❽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经过结果
原因: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极为不公品,使得德国人对此产生了极大的报复心;另外也因为1927-1933世界大萧条,各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纷纷寻求办法,如美国是罗斯福新政,而德国和意大利以及日本是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来摆脱自己的经济危机。
经过:希特勒在慕尼黑与张伯伦和达拉迪密谋,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英国和法国采取了绥靖政策。为了最终将灾难带向东方,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在没有慕尼黑阴谋存在的情况下同意了此事。
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署了苏联与德国的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大规模进攻波兰,苏联以建立“东线”的名义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这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宣战,但他们没有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原因是绥靖政策,如果想制止“静坐”),并很快占领了波兰。
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用550多万人、4000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三路进攻苏联(巴巴罗萨)。苏联在国防上失败了,失败了。到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150多万平方公里,控制了苏联40%的人口和大部分工业区。另一方面,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袭击了位于太半洋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
结果: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28日,盟军开始在东京附近和其他地区登陆,实现对日本的占领。9月2日,日本代表在驻泊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9月9日,侵华日军代表在南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即宣告结束。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1945年10月24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余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
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