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以阿凡达为例,对电影市场发展面临的营销环境做环境分析
在电影产业发展的过程的影响中,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技术环境以及经济环境占据了大部分的比重。电影《阿凡达》本身所包含的内容便是西方国家的电影产业思想和文化,《阿凡达》的火爆上映,展示出了发达国家产业体系在文化传播力、文化竞争力方面的强大实力。同时,为了给消费者提供视觉盛宴,追求梦幻效果,在索尼公司支持下,投入资金,研发了一套全新系统,极大的拓展了导演的创作空间。为了更好的配合《阿凡达》的放映,美国更是加大力度生产3D屏幕。这些都是科学技术环境和经济环境对电影产业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营销环境。
⑵ 好莱坞电影为什么能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从历史因素,文化因素,政府因素方面回答
1.美国政府实行电影分级制,保护了导演剧作的创新思维。
2. 票价较低,美国中产阶级年收入平均为30万RMB,而他们的票价只有30~100,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好莱坞电影文化产业的进程。
3.从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开始,创造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电影模式,戏剧性的冲突把握更能吸引观众目光
4.经典好莱坞电影基本成型于上世纪十年代。当时观众的欣赏口味偏向于古典叙事风格,有声技术的运用也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通过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⑶ 2.美国电影在中国的影视市场发展现况以及趋向
过去20年,美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什么?
研究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未来的趋势和变化,我们不得不说说美国市场,毕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电影生产和消费市场。我们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电影票房数据,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通胀调整后的电影票房基本上没有太大增长。我们的第一个结论让人感觉有些震惊,1995到2018年经过通胀调整后的电影票房基本上没有太大增长。1995年全美电影票房总收入是53.15亿美元,经过通胀调整后折算到今天大约是108.74亿美元。
2017年全美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9.72亿美元,和22年之前几乎一样。我们从电影票销售数量的角度能够更加清楚看到这个特征。1995年全美总共消费了12.2亿张电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费的电影票数量居然也是12.2亿张,几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电影票的价格伴随着通胀水平而上涨。1995年看一场电影的均价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场电影的均价是8.97美元。所以,进入成熟期的美国电影市场并没有出现量价齐升,而是依靠通胀带动了电影票价格的上涨。
2、市场集中度是分散的。这一点也和我们的常识完全不同。我们仅仅从电影发行的数据来看,全美六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环球影业)在1995年发行了110部电影,非六大电影公司的产品在1995年的发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电影公司当年发行了79部电影,非六大的发行数量为46部。虽然电影制作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更多的独立第三方制作方起来,包括著名导演George Lucas成立的卢卡斯影业。
3、什么类型的电影最卖座?我们按照不同的风格做了划分。冒险类(Adventure)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27.26%,排名第一;动作类(Action)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9.20%,排名第二;剧情类(Drama)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6.36%排名第三;喜剧类(Comedy)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5.3%,排名第四。之后是惊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剧(Romantic comedy)。
4、市场份额最高的电影制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节前)票房份额最高的公司,总计票房330亿美元,制作了543部电影,平均票房6087万,累计市场份额15.65%。关于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对超级英雄系列的商业化分不开,我们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业化,对迪士尼整体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紧随其后的是老牌制作公司华纳兄弟,总计票房321亿美元,制作了707部电影,平均票房4543万,累计市场份额15.21%。其实华纳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业老大,但最近几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后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别拥有12.31%和11.59%的累计市场份额。不过索尼单片平均票房3850万美元,低于福克斯的4997万美元。
5、卖座的超级大IP。最后我们罗列了过去10年美国票房最高的电影,从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他们分别是:2007年的蜘蛛侠3(全美票房3.36亿),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美票房5.31亿),2009年的变形金刚(全美票房4.02亿),2010年的玩具总动员3(全美票房4.14亿),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结局(全美票房3.81亿),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全美票房6.23亿),2013年的钢铁侠3(全美票房4.08亿),2014年的银河护卫队(全美票房3.33亿),2015年的星球大战前传(全美票房7.42亿),2016年的寻找多利(全美票房4.86亿),2017年的星球大战前传2(全美票房5.17亿)。
我们发现每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超级大IP,而且都是系列电影。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靠内容推动
看了美国过去20年的电影票房发展趋势,我们大致能得出一个结论:从总量的角度看,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进入饱和阶段。高增长肯定是过去了,未来电影票房的波动更多依靠当年的优质内容。我们发现1995到2017年,美国电影票消费的数量是没有增长,票房的增长源于票价提高,所以通过通胀调整后的电影市场基本上饱和不增长了。某些年份的增长主要依靠这一年的一大批超级电影。所以逐渐的电影市场不再是一个趋势增长的模式,而是看单独每个年份的产品。
中国电影过去1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
春节我们看到三四五线的人都在看电影,因为渠道已经完成了下沉,这些地方也都有设备精良的电影院,能看到最新的电影。渠道下沉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因为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鸿沟。
现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通过互联网也知道一二线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关注些什么,再看哪些电影。我们再看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现在互联网成为了电影票购买最主要的渠道,这一点已经超越了美国人民。我们可以提前购买好电影票,然后算好时间来到电影院。不再需要排队购票,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打印电影票。这让电影观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这些,都推动了电影在国内的高速发展。
过去几年电影屏幕数的增长是超过了观影人次的增长,未来几年电影屏幕的更新换代也接近尾声,更多是存量的增长了。那么整个国内电影票房也逐渐会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票房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还是需要看电影本身的质量。
好消息是,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电影制作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包括这次火爆的几部国产电影,制作能力已经相比过去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三四五线城市的生活方式开始向一二线城市靠拢,这也是受益于过去10年的城镇化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前去三四五线城市,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线差异比较大。现在这些三四五线的人也上网买东西,也去看电影,也逛大商场,也买车。
基本上和一二线的人消费差异不大。所以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微博,阿里,京东,甚至美团和快手的增长都是来自这些三四五线城市,背后也体现了这种消费结构越来越接近的趋势。
总结: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趋势
我们不应该因为此次春节电影票房的爆发,就对2018年整体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过于乐观。毕竟没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业发展最快的那一段也过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优秀的电影集中在春节档期上映。对比美国,我们看到其实行业进入饱和阶段,电影票数量就不太增长了,票价的提高还是要和通胀挂钩。
比电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三四五线城市人口的生活发生出现了一二线化的特征。这也符合城镇化的规律,越来越多人被同化。消费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输出,高纬度打低纬度。这几年消费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带来广义的渠道下层,不仅仅是物理渠道,还有线上的信息渠道下层,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质化。
⑷ 请问中外电影市场有什么区别
中外电影市场有以下区别:
1、文化背景不同,由于不同文化电影所表达的文化也不同。
2、故事情节联系不同。
3、电影的写实手法不同。
不论是在电影院、电视抑或电脑上看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外国电影往往比中国电影更能吸引人。直观的讲从票房上外国片更胜一筹,从观众反应和世界电影排名上看中国国产片也不如外国。
⑸ 电影的需求与价格分析
第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年轻人看电影比较多,但年轻人拥有电脑的也比较多,现在电脑越来越便宜,在线看电影更方便。所以去电影院的就少了。
第二,中老年人年轻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代已过,现在基本都喜欢看电视剧,目前经济来看,电视完全是家家普及,电视上也有电影频道,所以花钱买电影票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事情就不值了。才会出现电影票降价的问题。
根据中国电影协会的调研结果,在2020年第一季度,有20%的影院已经进行了裁员,这些影院大多是中小规模,抗风险能力较弱。另外还有12%的影院表示,正在进行薪资调整,后期有可能进行裁员。如果短时间内影院不能复工,经营压力将导致这12%的企业也会进行裁员,影院行业的失业率会进一步增加。对于影院来说,裁员和减薪后降低了影院的损失。在不裁员的影院中,1500-2000座位规模的影院亏损程度最大,因为这一规模的影院经营成本较高,通常是各地区的优质影院。如果想投资,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影院行业的基本知识。包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基本结构、影院设备、影院运营、影院税费等各方面的知识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这样的投资者才能够做形成自己的投资框架和规划。
⑹ 为何近年来美国电影偏好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电影
我个人觉得造成这种想象的有两部分原因,第一是社会背景原因,是因为当代信息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影市场发展自然也要跟随时代步伐,拍摄与社会相匹配的电影,另一部分是电影市场要求,则是因为消费者,消费者喜欢看什么,电影商自然要投其所好拍什么。
社会背景原因
就我个人来看,近几年来,美国偏爱拍摄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的电影应该就是由上述两点原因。
⑺ 美国电影,特别是好来坞“大片”,可以说是世界电影产业的风向标。许多国家对美国电影在本国电影市场上占
你们说美国电影没有国产电影的细腻和感人肺腑,完全是错误的。要知道 广电局 每年只从国外引进20部电影,为的也是市场,所以引进的是大片,让你们觉得没有内涵,其实美国的电影有深度的还是很多很多,只不过都给广电局截了,为了什么保护国产电影,这种做法不对。
如果你看过类似于《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七宗罪》《搏击俱乐部》《美国往事》等等一系列的电影,你会觉得国产的都是垃圾,这里不是有意诋毁。这就是差距,而中国还阻止外国电影,那么我们怎样借鉴外国的电影? 中国就是为了电影票房,文艺片的话,吸引不来票房,因为国人的欣赏水平有限,有几个能看懂《老无所依》这种奥斯卡电影??话说现在的大片《创世纪》也没几个看懂,更别说《盗梦空间》和《记忆碎片》了。试问,国内有几个像威尔史密斯、布拉德皮特、尼古拉斯凯奇的演员??试问国内有几本像《神父》那样好的剧本??试问国内有没有可以与《2012》媲美的技术?? 有几个导演可以拍摄《泰坦尼克》《阿凡达》???
有时候,觉得现在广电局就是类似于清朝的闭关锁国,怎样博世界所长??
据说,奥斯卡电影,就是《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指环王》等引进。就是因为要保护国产??如果你国产电影那么厉害,还有保护??电影这种东西是看观众的,让观众选《2012》还是《唐山大地震》,一般都选前者。因为国产电影本来就是实力不足,特别又搞那么多的偶像派,要知道电影能打动人,是因为他的故事和演员的演技,光看偶像有什么用,还不如买一堆海报回来。
如果国产电影有实力,不用保护都可以打败美国电影,但是,偏偏缺的就是实力。
⑻ 好莱坞电影为什么能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首先不得不说跟经济有关系,和人的思维习惯都有关系。美国人,思想开放,大胆,又不乏人才。有经典和敢为他人之不敢为的电影就会层出不穷,。
然后,电影题材和内容都不会有限制,思想不会限制,作品就相对自由。而且美国电影大多有个长远思路,第一部上映中就或多或少的伏笔,然后时机成熟就出一系列的题材。抓住这一系列的观众。然后导演和演员以及公司就会有人期待。
等等吧,原因很多。
⑼ 中国电影怎样进入美国市场
而中国电影走向海外,从某种角度讲,无疑具有很大的潜力+是有着自己独特优势的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东方神秘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古老但正经历巨变的当代中国,历史与人文、古老与现代的交织无疑都对海外观众(尤其是西方观众)具有某种神秘的吸引力,他们渴望从中国电影中了解中国,而因为中国长期的封闭+这种神秘愈益强烈。这些都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另一方面,新时期以来,一大批中国电影人, 敏锐的视角,已经开始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步伐。他们从中国民族特色出发, 现代的电影语言创作了一批优秀之作,接连在重大国际电影节获得胜利,不仅使世界开始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也使得一系列中国影片凭借国际获奖的声威,得以进入某些国家进行放映,逐步渗入世界电影市场 这种走向世界的方式,也许晟初并非出自自觉的经济愿望,其客观结果却使世界开始愈益关注中国和中国电影,为中国电影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建立了自己的观众群.也积累了中国电影进军国际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的取得+又为我们今天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出发点和基础
对于更广大的内地电影.由于与香港迥然不同的背景,在20世纪90年代则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一批内地影人.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道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在内地电影市场尚需健全,刚N;0nAWTO的今天+他们积累的特殊的经验+特别值得我们研究。20世纪90年代张艺谋、陈凯歌走的是一条艺术电影取胜的道路。他们不仅率先在多个重要国际电影节频频获奖而最早受到国际影坛的关注,而且一系列作品获奖之余,得以比较稳定地进入美国、欧洲、亚洲等多个主要市场+收入也比较稳定(在美国张艺谋、陈凯歌电影票房都稳定在lOO万美元以上)。纵观他们的作品,其特色在于,非常高超的电影质量、制作精良、通过对独具民族特色的电影风格的深入挖掘,形成了强烈的个人影像风格.并将迥异于西方的东方文化和人文精神深入发挥,在人性上大作文章+特别是张艺谋,90年代他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尽管风格迥异,但都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和人文精神,无论题材选择还是表现手法.都在创新中保持了稳定的高水准和艺术质量,站在了一个较高的高度·在国际上树立了个人
的“品牌”。除了张艺谋、陈凯歌以外,内地的某些导演+以自己的实力,在某些市场也拥有自己稳定的观众群和信任度,包括张扬(《洗澡》)、吴天明(《变脸》)、贾樟柯(《小武》《站台》)、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宁瀛(《找乐》《民警故事》)、娄烨(《苏州河》)、张元(《过年回家》《东宫西宫》)、何平(《双旗镇刀客》《炮打双灯》)、谢飞(《黑骏马 )、陆川(《寻枪》)在内的这一群体,尽管目前影响力尚不能与张艺谋、陈凯歌相比,但他tfI所具有的潜力将是中国电影今后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力量.他们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因而具有了极大的推介价值。
作为目前在美国发展的导演,李安的影片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也特别值得高度关注。出生在我国台湾,但主要在美国学习电影的李安,他的影片,不仅具有很高的质量,更为可贵的是,他找到了东西方文化的最佳结台点。无论他为台湾中影拍摄的《喜宴》《饮食男女》,还是在美国拍摄的《理智与情感》,李安都非常善于在一个个温馨动人的情感故事中,将文化的内核包裹其中.于看似平和中带给观众心灵的感动。尤为难得的是,他总能将东西方文化完美地契台.将东西方熔于一炉,因而,尽管文化存在差异,但世界观众能普遍接受。《喜宴》《饮食男女》在美国都创造了超过600万美元的票房佳绩。2001年令所有华人感到振奋的影片《卧虎藏龙》,尽管由美国哥伦比亚影片(亚洲)公司、美国好机器公司出品.但4项奥斯卡金像奖、全球2亿美元的收人·几乎全部由华人完成,全部采用华语对白、描写中国武侠故事,及作为首部真正打人美国主流商业电影圈、全面进军世界电影市场的作品,突出显示了李安融台东西方于一炉的电影特色。在影片选材和表现方式处理上,如李安本人所说,“不要想观众爱看什么,要想他们没看过什么。”对于西方观众,《卧虎藏龙》所表现的武侠世界,女性的力量,充满飘逸风格的竹林打斗,奇异的空中飞行对他们都是充满新奇的世界·视觉效果强烈。其次在东西方沟通的问题上,这部被称作东方版“理智与情感”的影片.围绕夺剑、还剑·女性成长的故事,特别是影片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事件的前因后果,为影片的打斗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使得西方观众更容易理解。丽该片在海外虽采取中文对白,打字幕的方式,但包括影片字幕翻译方式在内,均充分考虑了西方观众的接受习惯,影片的翻译“充满莎士比亚风格”,这种在东西方文化问,寻求共通点的做法,在新奇的同时强化理解与沟通,将东方故事以西方能够理解的方式传递的方式,对我们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可以说,李安在东方和西方观众的沟通中,找到了最好的结台点。而能够在东方与西方之间建立理解的桥梁,制作高质量的电影,则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关键,从这个角度讲,李安的电影在中国电影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特别具有借鉴价值。中国电影要进军国际影坛.从当前和长远角度讲应该从制作、发行两个方面进行探人考虑1.制作:高质量突出特色首先.争取国际市场,我们必须应保持清醒的认识。要赢得国际市场,制作成本并非是决定因素,影片的综合质量才是最关键的。立足国情,从电影本体出发,对人文内涵进行深刻挖掘.以台适的成本制作高质量的电影,在保持影片一贯高质量的前提下,形成民族特色.以世界性的电影语言、突出人类共同的东西,人性中动人的部分,给观众以心灵的震撼,在表达中寻找东方与西方共同接受的东西,应该是中国现实的选择。而达到这种高度的高质量电影,将是世界性的。纵观世界电影,包括许多国家的电影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突围的 在我们的电影制作技术尤其是高科技水平.尚未达到美国水平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清楚地看到我们自己的比较优势.以东方博大文化的题材优势,高的起点,进行突破 丽其中人类共通的声 、人文话语特别重要 如同张扬所说:“(表现人类最基本的一些情感关系)包括人物的关系、家庭的关系,爱情的关系,这些是全世界的人类基本感情。它在全世界的范围里特别容易产生共鸣,像《洗澡》这个电影,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产生共鸣,将来我的电影可能重点会探索这些东西“。对人的深刻关注.将会成为未来电影的潮流,中国电影更应该予以密切关注 其次,在影片制作过程中,我们特别应该强凋一种世界意识.应该特别密切关注世界电影发展的最新动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不断探索中,形成并凸显我们自己的特色跨越文化的障碍,将最新的电影发展进步与民族的特色结合起来。在世界影坛形成独具形态的高质量中国电影,培养自己稳定的观众群。丽专门针对国外观众,制作~批影片,也是可行的措施,但其中一定要包含有中国特色。正如《华盛顿邮报》所说的一样,伊朗电影往往以“最简单的故事,牵引出你最深沉的情感”。伊朗电影目前已经具备了独特的特色,而李安的电影很好地寻找到了东方和西方的融汇点,东方观众爱看.西方观众也能懂.从而赢得世界性的成功,这些对我们特别有借鉴价值。再次,我们开拓国际市场,应该着力培养自己的一批特色鲜明的导演和明星.并进行大力推介.并将两岸三地精英联合起来.以多样的形态.将这些导演和明星推出去,带动中国电影进军世界市场。中国电影只要善于向世界学习,在综合各家所长的基础上,凸显个性,以全球性的人文话语、声画话语超越文化的障碍,有民旗性,又有世界性;有综合,又有个性,以高质量电影进军国际,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将大为扩大。2.发行:主动开拓空间从某种角度讲.制作问题只是电影进军世界市场的重要问题之一.或日前提。能否主动地发行自己的优秀影片进人国际市场同样关键。我们进军世界影坛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宣传中国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要打破那种电影“内循环”的弊端,从来自海外的收入回收中获得中国电影发展的良性机制 但中国电影发行的滞后,使得我们许多影片的市场推广工作相当不到位.也使得许多优秀影片失去了与世界观众见面的机会。目前我们的影片进军国际市场.靠国际电影节获奖进行推介比较多,我们主动推介自己影片的努力还相对不够。要赢得国际市场,中国电影发行观念亟需革新 实际上.《卧虎藏龙》这部影片能够获得如此
巨大的成功.它在北美、拉美及英国发行商“新力电影经典”公司,在这部影片的发行中功不可没 比如他们就不仅在纽约、多伦多专门给垒球运动员和功夫学校学生观看试映,而且针对妇女、青少年、功夫迷、武打片迷和外国片迷进行了大量有针对性的行销.才使得这部影片在最初放映的170家影院取得巨大成功.然后进一步扩展到包括美国广大城郊影院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影院放映.直至影片获得全球性的轰动。中国电影在国际化发行中.显然缺乏足够的经验,应该有意识地加 提高中国电影今后进军国际市场.从发行角度,除继续依靠电影节渠道外,还必须应该做到:(1)转换观念,树立主动出击意识。(2)建立健全自己的国际销售渠道(包括海外销售代理) (3)要特别争取影片海外发行的合理权力(确保我们能够得到资金收益)。(4)以更专业化的营销方式积极地全方位推介中国电影,树立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5)培养专业的电影发行策划、熟知国际贸易规则的专门人才。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将我们的优秀影片展示给世界的电影发行商 从政府角度,也应该真正将电影作为一项产业.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为电影开拓海外市场提供良好的条件 以积极的方式跨越电影贸易保护壁垒,在国际化背景下.实现中国电影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些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
⑽ 好莱坞电影为什么能在全球电影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是根据我的认识,提供几个大方向供你参考。
1、美国电影体系、流程更加规范、完善。
2、资金、技术对于影片的质量都是有力的保障。
3、其价值观更容易被世界接受和认可。
4、大量优秀的从业人员。
5、电影分级制度(当然这个大多数国家都有~)。
仅供参考,如果哪里说的不对,欢迎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