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钢琴家》,看二战纳粹中的暴行与人性
《钢琴家》是根据波兰犹太作曲家和钢琴家席皮尔曼的自传改编,描写了一个波兰犹太钢琴家在二战期间艰难生存的故事。
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波兰钢琴家皮尔曼是犹太人,他们一家人的厄运开始了,皮尔曼历尽艰苦,终于熬到德国战败。衫拦
当时,我们国家在遭受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罄竹难书;波兰,也是被侵略,电影从钢琴家的苦难经历,我们感受到纳粹分子也是草菅人命,肆意屠杀犹太人,血腥和恐怖弥漫着华沙。
德军惨无人道,但也不乏有人性的军官,钢琴家最终能等到胜利,还是因为德军将领的帮助,他在废墟中寻找食物时,遇到了德国军官老蔽,他的一首钢琴曲打动了军官,放了他一条生路,军官还抽空给他送食物,他才能熬到战争结束。
看电影,让我们丰富精神生活,让我们看待历史,让我们感受人性的残酷和美好,让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
战争前,钢琴家一家过着优雅体面的生活,战争让他们流离失所,让他们活在死亡或含胡的恐惧中,为了活下去,钢琴家像狗一样地在废墟中寻找食物。
这又何尝不是活着的意义,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活着。无论多难,活着就有希望。
当钢琴家再次在华沙电台的演播室弹起钢琴的时候,在剧院演出的时候,他的所有的苦难都已过去,但那些被枪杀的亲人和同胞却再也回不来。
影片不是让我们忘记历史,不是让我们仅仅为了那些无辜的生命死去而悲伤,影片是让后人去思考,去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我们的电影《一九四二》也可以和此电影的艺术水平相提并论。
⑵ 战争与人性——《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影推
爪哇岛战俘营
战争与人性,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深刻探讨这两者间的冲突与共存。二战时期,日军占领亚洲战场,日方军官世野井与原上士共同监管战俘营。故事开始于一名日军士兵对战俘德·杨的侵犯,原上士企图通过切腹谢罪的方式解决,但士兵最终逃过一劫。劳伦斯制止了原上士,世野井介入并制止了进一步的暴力。在随后的军事法庭上,英国军官杰克·西里尔斯被判死刑,却在世野井的干预下得到了生还机会。
世野井对杰克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试图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最终无法抵挡对杰克的爱慕。这一情感冲突在战俘营中不断发酵。杰克无视规定,为战俘们带来食物和鲜花,引发日军士兵不满,最终被关押并面临审判。世野井在内心挣扎中,以斋戒的方式支持杰克,展现了他对杰克的深切关怀。
在一次逃脱尝试中,杰克成功越狱,并带走了劳伦斯。世野井追至监狱门外,两人陷入了紧张对峙。最终,世野井选择放下武士刀,而杰克则放弃抵抗,表现出对世野井的深情。劳伦斯被判处死刑,杰克最终也被关押。在圣诞夜,劳伦斯希望见杰克一面,两人在牢房中分享了各自的心结。
影片中的构图讽刺地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一边是阳光下被戏弄的侏儒症弟弟的狂欢,另一边是杰克的沉思。在交谈中,杰克分享了自己无法原谅自己过去未能勇敢制止弟弟被霸凌的经历。原上士在战争中逐渐失去人性,最终崩溃。劳伦斯和杰克面对原的暴行,展现出人情的温暖,原则在醉酒状态下释放了友人。
原上士最终被揭露为发报机的藏匿者,释放了劳伦斯和杰克。但在崩溃边缘的世野井,无法从团长口中得知备战专家名单,愤怒使他失去了理智,甚至企图伤害团长。杰克站了出来,亲吻了世野井的脸颊,制止了暴行。世野井在杰克面前崩溃,割下了一寸杰克的头发作为信物。杰克最终被活埋,世野井则被发配至女子营。
四年后的圣诞节,原上士面临死刑,劳伦斯前来探望,两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却已颠倒。劳伦斯提到杰克的善良,讽刺原的判决。最后,世野井在圣诞夜亲口祝福劳伦斯,两人的情感再次交织。
电影《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探讨了战争与人性的复杂关系,展现了在冲突背景下的爱、友谊和人性之光。战争放大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而真正的希望与爱,往往能穿透战争的阴霾,带来温暖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