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国外电影行业结构分析

国外电影行业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5-04-12 20:23:29

㈠ 影片《孔雀》叙事结构分析

-2005年,国际著名摄影师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孔雀》问世,随即出现了“墙内开花两头香”的大好局面。在国际上,影片《孔雀》获得了第55界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并被称为是一次“艺术的胜利”;在国内,电影《孔雀》也在各地竞相“开屏”,成为一时之热点话题,满足了一直渴望欣赏中国本土艺术电影的视野期待。作为一部“物以稀为贵“的艺术电影,《孔雀》确实备受瞩目,尤其是其独特新颖的的叙事结构,虽褒贬不一、毁誉参半,但仍值得我们去再三回味和深入研究。

一、表层结构

《孔雀》的叙事结构“复调式”,即把故事分成独立平行而又相互交错的三个部分,花开三朵,各表一枝。

复调, polyphony,也叫“多声部”,本为音乐术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具相对独立意义旋律的同时进行。“复调音乐在横的关系上,各声部的节奏、力度、强音、高潮、终止、起迄以及旋律线的起伏等,不尽相同而且各自有其独立性;在纵的关系上,各声部又彼此形成良好的和声关系。”

后来“复调”一词被巴赫金引入文学,借以形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多人物中心、多角度的、非全知全能式的叙事特征。随后在文学界复调作为一种叙事技巧,被中外很多作家有意或无意识地采用,丰富和拓展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如《红字》、《喧哗与骚动》、《寒冬夜行人》、《秦腔》、《尘埃落定》等。

复调小说的先锋实验为电影叙事提供了范例和启示。视觉图像是电影的媒介方式和表现语言,索绪尔指出:“视觉的能指可以在几个向度上同时并发”,于是,国际上出现了很多利用复调机制而构思精良的电影,如《广岛之恋》、《罗拉快跑》、《暴雨将至》等。

国产片《孔雀》,在国外电影叙事结构启发的基础上,自觉地运用和实践了复调原理,将姐姐(高卫红)、 哥哥 (高卫国)、弟弟(高卫强)的故事处理成管弦乐队的不同声部,可以进行齐奏、对位演奏与赋格曲式等多种选择,既保持独立性,又形成对话性,使其形成一种哀怨凄婉的和声关系以表现影片的主题。

(一)《孔雀》的三个故事是独立平行的

《孔雀》讲述生活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方小城市里的一个五口之家,一段时期内各人发生的故事。由三个段落构成,耽于幻想而倔强的姐姐,看似呆胖却精明的哥哥,消极忧郁及叛逆的弟弟,各居其一。

1.姐姐:偏执的降落伞

姐姐是一个偏执的浪漫主义者。她,畅想天空飞翔的浪漫,常躺在屋顶阳台上,凝视着碧蓝的天空,憧憬当伞兵的生活,虽想尽办法参军,最后仍被淘汰。但她的畅想并未停止,她自制降落伞,骑着单车,风驰电掣,车后拖着随风开放的降落伞,大叫着、欢笑着,在街道上飞驰,吸引了无数惊奇的目光,在母亲疯狂的制止下,她重重地跌倒在地上。为了向村中的流氓果子拿回她的降落伞,姐姐毫不犹疑地脱下了自己的裤子。在姐姐看来,没有比理想更为重要的东西了,包括自己的身体。她,畅想被疼爱的浪漫。用编造挨打的情节骗取拉琴老人的暧昧亲情,在他们共同编造的艺术桃花源中相互慰藉,但被“干爸”的家人认为是狐狸精,惨遭毒打。她,畅想自由工作的浪漫,想摆脱机械重复的洗瓶子的劳作,于是用婚姻作为筹码,但是仍旧摆脱不了与瓶子打交道的命运,最后和丈夫离婚了。她,畅想美满爱情的浪漫,一直自以为是地爱着那个说着一口标准普通话的男伞兵,但多年后生活落魄而又拖家带口的男伞兵,在街头迟疑地认不出姐姐。最后,姐姐终于抑制不住地抽搐地哭了,她开始懂得了现实的生活,有了很像自己的孩子,但在动物园看孔雀的时候对女儿说“你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不料,女儿确以一个孩童的视角真实告诉姐姐“这里的孔雀都是假的”。

在影片中,姐姐的段落发展得最为充分,时间比例也最大。可以通过弟弟旁白的口述中将姐姐的故事可以通过简单的叙述句构成一个单线序列:第一,七十年代的夏天,北方小城市里的五口之家,爸爸妈妈的身体还好,姊妹三个也还年轻。这是一种初始的平衡状态。第二,姐姐遇到男伞兵,点燃梦想的希望,报名参军但被淘汰。这是一种平衡的破坏。第三,姐姐认“干爸”但被误会遭毒打。第四,姐姐结婚了,几年后又离婚。第三、第四是姐姐想恢复平衡的努力。第五,姐姐梦想破灭,最后嫁了人,有了小孩。这是达到了一种新的否定性的平衡。

2、哥哥:先天愚的向日葵

哥哥是一个“一步逻辑”的现实主义者。因为脑残而被父母宠爱,被弟弟妹妹照顾。但是哥哥,追求一切美好的东西。哥哥想追求友情,在爸爸妈妈为其找的米厂,里甘心帮喜子他们干活,但最后还是受到挨打和嘲笑;哥哥想追求丰满漂亮的姑娘,在姑娘工作的工厂门口,傻乎乎地举着向日葵等待她下班,但最后被拒绝还丢掉工作;哥哥动听的歌声,在女厕所的门口伫立地听了许久,但最后被当做色狼,被弟弟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殴打。最后,哥哥不再追求了,娶了一个不漂亮的乡下瘸腿的姑娘,做了点小本买卖,发家致富了。在动物园看孔雀的时候,哥哥说“咱自己盖一个动物园,住在里头天天瞧”。

如果说,姐姐的故事和形象都比较抽象的话,哥哥绝对是一个与之有强烈对比的现实形象。哥哥的故事也可以抽离成一个单线序列:第一,被爸爸妈妈宠爱,弟弟妹妹照顾。这是一种平衡状态。第二,到米厂工作,接触外面的世界。这是一种平衡的破坏。第三,追求友谊,被欺负。第四,追求爱情,被嫌弃。第三、第四是哥哥试图同外面的世界达到一种平衡状态的努力。第五,结婚创业。哥哥到达了一种新的积极的平衡。

3.弟弟:沉默的影子

弟弟是一个现实的逃避者。整部片子,是通过弟弟的视角进行展示的,弟弟看到了姐姐梦想的破灭,弟弟看到了哥哥生活的现实,他看着一个个价值的失落而他找不到自己的核心的价值定位。也许,弟弟一直想安静地做一个哥哥姐姐的影子而已。父母的偏爱,忽视了弟弟的存在,哥哥拿糖喂白鹅的奢侈,无形中重创了他的心。弱智的哥哥送伞并且被当成色狼,这使弟弟受到了同学的耻笑,被心仪的女生可怜。弟弟心底常年的愤怒累积成了想毒死哥哥的行动,最后被妈妈发现,在妈妈的抽泣中弟弟深深自责。青春期的他有对异性的好奇冲动,画了一张女性的裸体画,被爸爸发现赶出家门。多年后,弟弟流浪回家,带着风尘老婆和她的孩子。弟弟不再工作,在家带小孩,吃软饭。在动物园看孔雀的时候弟弟冷漠地认为“冬天的孔雀是不会开屏的”。

到了叙事弟弟的故事的时候,影片出现的了情节大幅度的跳跃,但弟弟的故事也可以概括成一个单线序列:第一,做哥哥和姐姐的影子。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第二,因为弱智的哥哥,使弟弟被同学耻笑。这是弟弟生活平衡的一种破坏。第三,买老鼠药想毒死哥哥,被妈妈发现。第四,被迫离家出走。第三、第四是弟弟追求一种生活生活平衡的努力。第五,吃软饭。弟弟的生活找到了一种新的消极的平衡。

三个故事都是按照统一的叙事结构即平衡—失衡—再平衡,相对平行地发展下来,其同一要表达的是梦想的破灭和成长的痛苦。三个故事像是三个悲伤的音符,不断地重现,如同歌曲中的复歌部分,不断吟唱,加强对观众的冲击。

(二)《孔雀》中的三个故事又是相互交叉的

编剧通过血缘关系将姐姐、哥哥、弟弟的故事联系起来。他们有共同的爸爸妈妈。而父母在他们三个的故事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行动元”,对兄弟姐妹三人的故事都起着推动的作用。如在姐姐的故事中,母亲是姐姐追求梦想的阻碍者;在哥哥的故事中,母亲是哥哥现实生活的推动着;在弟弟的故事中,父亲是弟弟生活的改变者。除此之外,其兄弟姐妹三人在在彼此的故事中也相互联系交叉。其实,就是导演通过顺叙、倒叙、插叙,将这三个人的故事通过不同的详略展示了三次。其三个人的故事脉络在一次次的叙述中逐渐清晰,人物的形象逐渐突出,故事的悬念也随之解开。这种相互交叉的结构使得三个故事又构成一个同一的和弦。

二、深层结构

作为一部文艺片,《孔雀》低调的影像,冷静的叙事和明确的时代色彩,构成了一种表达的含蓄。点题的孔雀直到电影最后一刻才出现。电影为何叫《孔雀》?其匠心独运的表层结构下究竟有和深层的蕴含?不同的观众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解读,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就连导演顾长卫和编剧李樯在该片深层结构的认识上也存在很大的分歧,至今,仍未达到统一。

我认为孔雀的深层结构表现的仍是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上一大永恒经典的命题:力与命的抗争。力,代表的是个人的理想和抱负;命,代表非人所能控制的因素。在文学史上,古希腊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就是力与命的抗争的典型体现,在这个神话中,命是指预言的力量。而在中国这种力与命的抗争在屈原的《离骚》中表现的最为激烈和全面。屈原通过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描写,表达了“内美”和“好修”的力,无法抵抗命的悲剧。这种思想演化到最后就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宿命论,如富贵天注定之类的,孔子也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电影《孔雀》显然是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也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都表达着这种力与命抗争的悲剧。

首先,从时间的维度上看,姐姐故事的高潮在于姐姐和弟弟挑选西红柿时,难以抑制地无声痛哭。姐姐为什么会痛哭?因为她开始意识到她的理想和信念,她的爱情都抵不过时间的冲刷。曾经让姐姐心动的男伞兵已经变得苍老而猥琐,姐姐在男伞兵的皱纹里彷佛也看打了岁月对自己的摧残。曾经的她,是那样的颜色鲜艳,为了梦想带着自制的降落伞在街上大呼小叫。而现在,宽大的衣服不见腰身,就算梦想不曾变过,时间已不再停留,现在的自己如同这些被挑剩下的西红柿,不再新鲜。从弟弟的故事看,每个人故事都是由弟弟的一段独白而开始的,“每次想起七十年代的夏天,全家人在走廊吃晚饭的这一幕,我心里还是感伤。直到今天,还有不少老人们,都记得我们姊妹三个的往事。”弟弟感伤的原因是多年前“爸爸妈妈的身体还那么好,我们姊妹三个也都那么年轻。”可见,弟弟曾对时间抗争过,但是最后的他只剩下感伤,于是他想“一觉醒来,已经六十岁了”,这样就不用抗争了,也不用痛苦了。

第二,空间的维度看,《孔雀》的故事发生在北方一个封闭的小城镇里。尽管他们有的变老、死去,有的离开、归来,但是故事空间始终不变。“这不仅仅只是这个空间不仅是一个实在的物质空间,更加是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家园,或者哲学意义上的生存空间。”

姐姐的悲剧在于她生活在这个小城镇里,就算是镇上最大、最繁华的街也容不下姐姐的降落伞。弟弟的悲剧在于就算他的身体离开了这个小城镇,他的精神还是走不出去,辗转之后终究还是回来了。这是他们无法抗拒的空间悲剧。

第三,结合影片结尾的孔雀开屏来看。孔雀的开屏为的是吸引异性和炫耀自己的美丽。但是结尾处孔雀的开屏错过了它的时间,身旁的雌孔雀并未看它一眼,而观赏者也已经走远。它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里忍受孤芳自赏的悲哀。从另一方面来说,关在笼子的孔雀就像是走不出城镇的姐姐和弟弟,有着自身美丽无法抗拒笼子给它带来的束缚。

个人认为,一部电影是因为其精神的深层文化而显得有其独特的韵味和格调。其表层的结构,只是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铅华洗净之后的平淡方是精华。但是,对于欣赏者来说,独特的表层结构可能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起兴趣。所以,艺术电影想要在商业繁荣的今天,得到更多的关注,创造新颖独特的表层也不失为一个名利双收的好办法。

㈡ 好莱坞电影产业的结构和体制是什么

好莱坞电影制作发行体制的特点

好莱坞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体制完备、实力雄厚的经济体,它在制作发行上主要具有两个特色:

1. 资金雄厚且能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美国拍片,一般来说有三种资金来源。

(1)个人投资或亲友合资

这最小规模的集资方式,通过这样的非主流的融资渠道产生的电影组成了美国独立电影的主流(或者说是名副其实的独立电影,因为这些电影自始至终都贯彻了导演自己的创作意愿,而像《指环王》这样的电影虽然由于全部由新线电影公司投资也可以被叫做独立电影,但是从剧本到卡司都要通过新线的审核管理,所以独立性相对较弱),如《女巫布莱尔》只花了几万美元,《杀人三部曲》更极端,剧组总共才两个人,制作成本如下:2300美元买胶片,1300美元冲洗,2800美元胶转磁。摄影机是借来的,剪辑用录像机来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整部《杀人三部曲》的制作费用不到一万美元,但是影片并未因此而粗制滥造,相反,在众多好莱坞商业大片中,它的质量绝对可算上乘,相应的票房也非常可观;

(2)电影公司投资

这种资金由经纪人拿项目资料找电影公司(也就是所谓的“七大”或者“八大”)谈判获得,也是好莱坞电影最主要的融资渠道,资金相当可观,但是程序繁多,一个电影项目从雏形到成形可能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比如奥利弗斯通的《野战排》,因为剧本问题而被耽搁了好几年,最后他修改了剧本的前十页才获得米高梅的首肯;

(3)吸引外资

这在如今好莱坞也相当普遍,尤其现在的大片制作成本越来越高,由一家或者少数几家电影公司承担制作费用风险非常大,他们通过与更多的人合资来分担风险,比如德国人。由于德国政府收税过重且鼓励境外投资,德国的资本家们很喜欢与国外的企业合作(比如中国的一汽大众),好莱坞就是他们的首选目标,不过德国人对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发行不熟悉,所以他们的投资往往显得有些盲目,例如2000年的《地球战场》,德国人投资了上亿美元,但是票房惨败,导致投资公司股价猛跌,资金都差点周转不过来。类似于这样的投资者在好莱坞不在少数。

当然,好莱坞赚钱主要不靠外国人,而是靠他们的发行和放映体制。

我们所说的“七大”或者“八大”,他们主要的职责其实是影片的发行。发行有多种渠道和方式,比如院线放映,录像带碟片出租和销售,电视播映权转让,以及一些周边产品(比如蜘蛛侠的玩具)的生产。院线放映分为北美和海外两个市场,北美票房收入发行商抽取30%的提成,海外票房则提取40%(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分账大片)。北美院线放映发行商还会和放映商谈分成,有两种分成方式,一种是发行商交付放映商一定的租金(视影片卖座情况而定,一般是一万美元左右),上映后每周放映商抽取提成(第一周为10% ,越往后越高,但是不会高于30%),第二种是发行商不交租金,放映商直接抽取提成,一般是30%,越往后越高,但是不高于50%。一般来说,院线放映所得的票房占一部电影所能创造的利润总数的30%(北美票房占全球总票房收入的25%左右),录像带和碟带占50%,电视播映权的转让和周边产品销售一共占20%。我们以放映商每周抽取40%提成计算,一部制作、宣传成本5000万美元的片子,只要保障北美院线有625万美元的票房就可以收回成本了,换句话,就北美市场来说,好莱坞电影发行商的风险率只有0.125,而如果是《哈里波特》这样的超级商业大片,风险更是微乎其微,事实上华纳在影片上映前便收回了成本。

所以,好莱坞的“七大”或者“八大”自从定型以来,便一直屹立至今,很长一段时间米高梅公司因为财务上处于窘困状况而被称为“好莱坞病夫”,但是它并未退出好莱坞舞台,这跟影片发行放映体制离不开关系。所谓的“病夫”只是一时资金周转不灵而已,只要生产出一部北美票房能上千万的影片,米高梅的资金就能顺利回笼,这个对007专业户来说并不难。

2. 机构繁多且分工明确

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的机构总体来看可以分为行政和制作两大机构,行政机构可以分为决策、创意和制片三个部门,制作机构可以分为剧务、技术两大部门,这些职位分工相当明确,而且不会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

此外,真正和一部电影的产生有直接联系的还有导演、剧作组、演职人员(剧组独立于公司体制之外,必须严格执行美国劳工局的规定,比如一天工作不得超过八小时),以及以上人员的经纪人和律师,还有其他像市场分析公司之类的好莱坞附属机构,这些机构林林总总加起来,大概有三四十万人,当然,这个数字不包括那些抱着明星梦但是还没有正式进入好莱坞编制的年轻人。在这么复杂而井然有序的机制的运行之下,好莱坞能最大程度地保证一部影片创收。当然,你可以说好莱坞催生了一大堆不稳定的职业(比如流动的群众演员),但这种说法是具有两面性的,同时你也可以说好莱坞创造了无数工作岗位,这些工作人员虽然只是临时聘用,但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洛杉矶劳工局规定,好莱坞无论何种形式的从业人员日工资不得低于105美元。

㈢ 电影的需求与价格分析

第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年轻人看电影比较多,但年轻人拥有电脑的也比较多,现在电脑越来越便宜,在线看电影更方便。所以去电影院的就少了。
第二,中老年人年轻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代已过,现在基本都喜欢看电视剧,目前经济来看,电视完全是家家普及,电视上也有电影频道,所以花钱买电影票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事情就不值了。才会出现电影票降价的问题。
根据中国电影协会的调研结果,在2020年第一季度,有20%的影院已经进行了裁员,这些影院大多是中小规模,抗风险能力较弱。另外还有12%的影院表示,正在进行薪资调整,后期有可能进行裁员。如果短时间内影院不能复工,经营压力将导致这12%的企业也会进行裁员,影院行业的失业率会进一步增加。对于影院来说,裁员和减薪后降低了影院的损失。在不裁员的影院中,1500-2000座位规模的影院亏损程度最大,因为这一规模的影院经营成本较高,通常是各地区的优质影院。如果想投资,投资者需要全面了解影院行业的基本知识。包括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基本结构、影院设备、影院运营、影院税费等各方面的知识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这样的投资者才能够做形成自己的投资框架和规划。

阅读全文

与国外电影行业结构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微电影剧本的写法 浏览:675
宅女主题的电影 浏览:87
抖音直播电影怎么直播 浏览:328
唐艺昕怎么去拍星爷电影 浏览:885
电影胆战心惊免费观看 浏览:146
官方下载电影天堂 浏览:560
电影白话怎么说 浏览:537
好多恐龙蛋的一部电影 浏览:30
颐和园神马在线电影 浏览:782
汉娜电影手机 浏览:47
英文电影图片文字图片大全集 浏览:63
男生一般看多长时间小电影 浏览:959
希特勒的女人微电影 浏览:581
电影里所有美女图片 浏览:874
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是什么 浏览:198
唐山市电影天堂 浏览:872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作品分析 浏览:726
黑暗电影的小说迅雷下载 浏览:739
如何写一部微电影 浏览:77
大红包电影精彩片段1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