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百合花这部电影和小说在情节上有何不同
百合花这部电影和小说的情节基本上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是根据小说来完全分配的。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首发于《延河》1958年第3期,小说以解放战争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
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赞美了小战士平凡而崇高的品格。
情节结构
小说的情节虽然单纯,但有很强的节奏感。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个性特征也逐渐展现。我起初对小通讯员生气,接着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小同乡。
直到最后怀着崇敬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青年的脸,笔调起伏跌宕,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
⑵ 《百合花》表现的主题是什么
《百合花》写的只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小插曲,它把出生入死的战斗场景移到幕后,却借助前沿阵地包扎所战士向当地群众借被子这一平凡的事件,展开了对军民关系富有诗意的描写。小说以那条枣红色底洒满白色百合花的新被子为情节纽带,以那纯洁的白色百合花作为人物精神面貌的象征,把作品中两个人物联结起来。19岁的小通讯员,腼腆、淳朴、关心群众,当他得知借来的新被子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颇费踌躇,要“送回去”;新媳妇羞涩、真诚,热爱人民军队,当她明白了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后,为自己第一次没有把被子借给小通讯员而深感内疚。小说通过他们之间这一平常交往所引起的细微、隐蔽的感情波澜,层层揭开了他们优美的内心世界。小通讯员越是体贴群众的困难,越是感到借来人家唯一的新婚嫁妆“不合适”,就越是反衬出新媳妇支持革命战争、关心子弟兵的情意之深;而新媳妇愈觉得刚才不该“气”通讯员,并弄得他慌慌张张剐破了衣服,就更是烘托出小通讯员对人民群众热爱之真切。最后以小通讯员为掩护民工而负伤身亡,新媳妇用自己这唯一的嫁妆——洒满百合花的新被子为小通讯员成殓的情节,完成对人物的刻画。小说透过对人物心灵历程的描写,探索了军民鱼水关系的奥秘,从一个特定的角度上揭示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的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