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一部美国电影是关于一个男孩总是撒谎,结果谎言都变成了现实的电影 叫上面名字哩
《十全十美》
山姆是一个说谎成性的孩子。当他转学到一所新的学校时,为了让自己能够尽快地融入新的学校,得到大家的认可,山姆编造了不少不着边际的谎言,比如自己每天都开着保时捷上学啊,在原来的学校是最受欢迎的男孩子等等。谁知道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他,说出来的一切换来的是大家质疑的眼光。郁闷的山姆回家做了一整夜的噩梦,醒来却发现,自己编造的谎言竟然奇迹般地变成了现实!车库里停放着他的红色保时捷,在学校里美丽的女老师开始对他抛起了媚眼,他甚至当选了学校最具魅力的男生,戴上了一顶大大的皇冠……然而,实现所有愿望后的山姆却越来越困惑,他发现一切跟他原来想象的一点点开始不一样了……
⑵ 《受益人》:一部有关“谎言”的寓言式电影
“言之有物”是电影导演最大的美德。平心而论,大鹏的喜剧电影一直给人一种“滑稽有余,深度不足”的造作感。换成浅显的解释就是:大鹏的大部分喜剧电影都通过演员卖丑与插科打诨逗乐,而剧本的内涵却相对薄弱,所以,使作品有一种廉价的喜剧感,观众看完笑过之后便将电影忘得一干二净,丝毫没有达到任何启发效果。但近日由宁浩监制、申奥执导、大鹏、柳岩主演的新作却令人耳目一新,完美纠正了大鹏以往喜剧电影的缺点,既适度保留了大鹏的喜剧特色,同时,故事的主题更加深刻,这部电影就是《受益人》。
从表现形式上看,《受益人》是近年来最热门的寓言式电影。何谓“寓言式电影”?简而言之,就是电影创作者营造出鲜明的电影假定性,并在这套假定的基础上,试图用电影语言去概括更宏大的人性、社会和历史,甚至是探讨抽象的哲学话题,使观众看完电影后获得启发,认清一些被忽略的真相,领悟一些被曲解的哲理。
电影通过一个骗保故事,讲述了“说谎者必被谎言所害”、“真诚者必因真诚获益”的哲理。事实上,我们的生活中充满各种各样的谎言,虽然,很多人打小就听过“狼来了”的故事,但仍免不了说谎。相比于说真话,有时说谎的确会在短时间内给人带来一些好处——很多骗子便因善于编织谎言获得荣华富贵,以至于很多人意识不到谎言的害处。然而,大家没看到的是那些巧舌如簧的骗子绝大多数没有好的结果,比如,名噪一时的伪气功大师王林最终还是难脱法网。
电影中:钟振江(张子贤饰演)为了填补自己挪用公款的窟窿,怂恿穷困潦倒的单亲爸爸吴海(大鹏饰演)共同策划自认为周密的骗保计划,而计划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制造投保人溺水身亡的假象,这就要求投保人必须不会游泳,为此,钟振江将目标锁定在不会游泳的女主播岳淼淼身上。两人经协商决定:第一步,由吴海假扮有钱人接近岳淼淼,并与她结婚;第二步:骗女方签订保险合同,受益人为吴海;第三步:制造女方溺水身亡的假象,骗取巨额保金。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吴海与岳淼淼接触的过程中被对方的真诚所打动,深深爱上了她,在关键时刻反水。同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岳淼淼游泳技术非常好,当初之所以撒谎,是因怕粉丝叫她直播游泳。讽刺的一幕出现了:钟振江没能害死岳淼淼,反而自己在与岳淼淼、吴海拉扯的过程中溺水昏厥,险些成为植物人,最终,被捕沦为阶下囚。
从中我们获得两个启发:其一,说谎者终被谎言所害;其二,真诚者终因真诚获益。所以,我认为作为一部寓言式电影,《受益人》从人性刻画,故事的深度与启发意义上都稳居及格线以上。
除了电影蕴含的深刻寓意外,大鹏与柳岩脱胎换骨式的表演也令人眼前一亮。一直以来,大鹏与柳岩在影视剧中都拥有各自鲜明的人设:一个是贫穷且有点儿小精明的男屌丝,一个是风姿妖娆的性感女郎。但两人的表演水平都浮于表面,所塑造的人物趋于脸谱化,缺乏立体感,直到《受益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固有印象。电影中,大鹏饰演的网吧管理员与兼职代驾吴海也是个底层小人物,但有所不同的是这个角色塑造得相当饱满。在形象上,大鹏将丑卖到极致,弯腰佝背,蓬头垢面,笑起来颇为猥琐,这种造型将人物因穷困而直不起腰杆,生活没有尊严的窘况展露无遗。在台词上,习惯说东北话的大鹏居然操一口重庆方言,而且口音相当纯正,足见下了很深的功夫。表演上,大鹏将那种在生活长期重压下变坏的老实人形象演得惟妙惟肖,深入灵魂。有几场戏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一场:吴海因偷菜被火锅店店员追打,从泔水桶中捞回给儿子治病的药的戏,演出了角色的苟且。第二场:吴海良心发现,醉酒回家,一边打嗝一边醉醺醺向岳淼淼诉说真相的戏,演出了角色内心的挣扎。第三场:吴海在广场大屏幕上看到岳淼淼为送他礼物而参加吃辣椒比赛后的哭戏,演出了角色的崩溃与醒悟。这几场戏共同体现了吴海在善与恶之间的摇摆以及其性格的复杂矛盾性。值得肯定的还有柳岩,这次她不再以“胸”和“性感”为卖点,而是扮演了一个生活穷苦,看似拜金,但为爱一往情深的底层网络女主播岳淼淼,而且这次柳岩是实打实的女主角,不像以往只是打个酱油。角色似乎是为柳岩量身定做,两人在经历上有着很高的契合度,都来自湖南,先广漂,再北漂,今年38岁——这种虚虚实实的方式给观众一种特别的代入感。或许,也因此激发了柳岩被埋没已久的演技。她彻底打破了演惯的贵妇形象,穿着廉价服饰,带着五颜六色的假发在镜头前扮嫩发嗲,张口闭口一股社会气,给人贪慕虚荣的感觉,可当为爱沦陷后却如飞蛾扑火,奋不顾身。这种鲜明的反差被柳岩诠释得颇为到位。当看着岳淼淼被假象蒙蔽,一心一意跟随吴海过家,为爱默默奉献时,真的很令人感动。
整部电影唯一遗憾的是剧本的逻辑硬伤:作为一部犯罪题材的电影,角色作案的缜密程度必然是观众十分注重的点,可偏偏这点成为最大的败笔。其一,吴海参与犯罪的动机不够充足。电影中,吴海之所以参与犯罪,是为了能有钱买一套新房,以便让患有哮喘病的儿子离开乌烟瘴气的居住环境。但相信任何有理智的成年人都不会为了这么一个理由而去杀人作案,因为解决方案实在太多,比如:完全可以通过租房的方式给儿子换一个新环境,毕竟吴海又是网络管理员又兼职做代驾,收入水平应该足可维持温饱——租不起好房子,还租不起破房子吗?租不起破房子,租一个破房间还是可以的吧。其二,钟振江和吴海的骗保计划破绽百出,充满不确定性,与两个骗子的精明人设不符。电影中,骗局的关键是吴海必须与岳淼淼结婚,为了追求岳淼淼,两人花费的代价巨大:又是请吃上千块的大餐,又是送上万块的名表,吴海还“做”了结扎手术。但问题在于:这显然不是一个最优等的方案——如何确保岳淼淼一定会同吴海结婚呢?这显然是不确定的,而一个缜密的犯罪计划绝不会存在任何偶然性,尤其像钟振江这种身经百战的精明骗子,怎会犯这种低级错误?所以,从这点看剧本逻辑不够严谨,大大拉低了评分,这也是目前很多中国犯罪片的弊病。
但因此就否认《受益人》的价值吗?当然不能!尤其《受益人》作为一部新人执导的电影,它的表现手法与寓言意义都是比较成熟的,最重要的是电影“言之有物”传达了导演的认知与思考,这恰是很多内容空洞的国产片所缺乏的。从这点看,《受益人》为今后新人导演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开端。说到这儿,就要感谢坏猴子影业为扶持新人导演设立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该计划旨在扶持那些有个性、有想法、有能力的新人导演,目前已推出路阳执导的《绣春刀·修罗战场》、《我不是药神》等具有独特风格、意义深刻的优秀作品。导演是电影的灵魂人物,承担着振兴国产电影的使命,对新人导演的扶持能够营造良性的影视产业生态,希望借助该计划在未来涌现出越来越多有想法的新人导演。
⑶ 李安年度推荐影片《别告诉她》看哭无数人: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说“善意的谎言”
一段对话,源于华裔导演王子逸的最新电影《别告诉她》。美国,纽约。生活在布鲁克林的孙女比莉得知奶奶患肺癌后,与家人决定隐瞒病情。比莉认为,奶奶有权利了解自己的病情。这段电影讲述的,不仅仅是在讲亲情,更在呈现东西方文化面对同一种生命课题之间的差异。在东方文化里,我们以“为家人好”的方式对家人撒谎,这真的是对的吗?一场假婚礼,一次真告别,以爱为名的撒谎与生俱来。
在电影里,比莉走在街上,和远在中国的奶奶打电话。比莉向奶奶保证自己戴了帽子不会感冒,奶奶说自己在妹妹家里,但实际却在医院检查身体。包括一开始比莉的父母也是瞒着比莉说回中国是为了参加婚礼,是因为比莉察觉到了父亲的不对劲,追问之下才得知了奶奶的病情。我们在撒这些谎时就是这么漫不经心,非常自然流畅而且不假思索——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不想家人担心。
但在电影中,隐瞒真相是一种极端的间接交流。家人不让奶奶知道她的情况,以此表达他们对她的爱,这种委婉、间接的表达方式,是为了给所有人“留面子”,能够让所有人保持尊严和控制情绪。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源自东方的集体文化——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独立的,我们息息相关,这与西方的个人主义恰好相反。
电影最后,比莉为了不让奶奶看到真实的体检报告,一路冲到医院。长镜头之下,比莉飞奔在长春的街头,气喘吁吁。她如此拼尽全力地奔跑,其实说明在潜意识里,她也害怕奶奶知道真相后的潜在负面后果。很多时候,死亡是瞒不住的,只不过是双方互相演戏。
电影的本意只是想抛出一个问题:这种以爱为名的谎言对当事人而言是否真的是一件好事?而且这样的谎言真的能瞒得住当事人吗? 在电影里,有很多细节暗示了奶奶可能是知道自己患病的事实。也许奶奶早就怀疑家人隐瞒了她的病情,却也默契地没有戳破,选择旁敲侧击去寻找真相。结果就有了你瞒我、我瞒的局面——表面上看起来一片和谐,其实背地里都各有自己的小心思。
说到底,是我们始终对死亡这一话题讳莫如深,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和亲人谈论“死亡”这一话题。但正如英国临终关怀医生凯瑟琳·曼尼克斯(Kathryn Mannix)所说,“实际上,我们能够感知到死亡,并为之做好准备。”有位老人曾告诉一位护士,“再过两个星期我就80岁了,我要举办一个生日派对,之后我就可以走了”。曼尼克斯认为应该打破围绕死亡的禁忌,让人们知道死亡可能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可怕。
当我们选择隐瞒和回避死亡时,真的可以缓解离别带来的悲伤吗?作为家长,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时,是选择避开这一沉重话题,还是开诚布公地探讨死亡?这关系到未来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在面对类似困境时的抉择。不管是哪一种选择,我们都无权去评判好坏,但如王子逸所说,人们一直在问他,“你觉得他们做的是对的吗?你现在支持这个谎言吗?”但他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他知道这个谎言让他和祖母在中国度过了三个月时光,它让他拥有了和家人的所有这些平常不会有的经历。但从道德层面上说,他依然很矛盾。
毕竟就像比莉提出的疑惑:如果奶奶在临走之前也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呢?
⑷ 教育孩子诚实的电影有哪些
作为父母,每个人都希望孩子诚信,那么应该怎么 教育 孩子诚信呢?教育孩子诚实的电影有哪些?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诚实的电影,希望可以帮到你!
教育孩子诚实的电影
《我不想说谎》
影片介绍:《我不想说谎》是由北京托普时代影视 文化 传媒中心、北京一江春水影视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摄制的反映青少年生活的公益电影。主人公祝少华是个网络游戏迷,他与同学们经常偷偷的去网吧玩游戏,为了不被老师和家长发现,还订立了“攻守同盟”。而且还身不由己地说了一连串的谎话,由此他的烦恼也接踵而来。
影评: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一部好电影!这部影片使我明白在学习生活中要避免网瘾,合理利用电脑学习,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与此同时,同学之间要相互理解,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青少年学生一定要努力学习,学会控制自己,学会坚强面对生活,远离网瘾,坚信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欲盖弥彰》
影片介绍:斯蒂芬·格拉斯大学 毕业 后进入有90年历史、以发表政论著称的《新共和》杂志社。在担任助理编辑期间,斯蒂芬勤奋的工作态度让主编颇为欣赏,他的友善也赢得了同事们的喜爱。三年间,斯蒂芬陆续发表了几十篇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报道,可谓春风得意。然而,他为著名杂志《财富》网络版撰写的《黑客天堂》的报道却遭到了质疑。这篇报道写得过于完美,以至于引起了《新共和》杂志社新任主编的怀疑,经过调查,一个隐藏多年的黑幕浮出水面。原来格拉斯一直在编造假新闻骗取荣誉,报社的所有人和民众都被他愚弄了。
影评:成名是需要代价的,但请不要用谎言作为成名的手段。
《守信少年》
影片介绍:是一部关于诚信、友谊、智慧、勇敢、坚韧、信念的教育大片。两个黄土地的农村娃因为坚持内心的“诚信”拯救了崩溃的青年,讲述了学生赵星辰、林秋菊通过诚信守信感动了绑架犯贾强,贾强投案自首的 故事 ,孩子们的友情也在危机的考验下绽放光彩。
影评:《守信少年》将传统教育与 安全教育 融入影片中,重新释义古老 寓言故事 “狼来了”,正面透视出诚实守信的美好品德。
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
令人难忘的垂钓
钓鲈鱼竞赛的前一天,男孩儿和他的父亲在黄昏时就出发了,男孩儿在钓钩上系了一个小小的银色诱饵,不断练习着,向远处抛掷。
突然,他的鱼竿弯拢下来,他知道钓到大家伙了。父亲在一旁用赞赏的目光打量着儿子。男孩灵巧熟练地跟那条挣扎着的大鱼周旋着,最终,他谨慎小心地把筋疲力尽的鱼儿提出水面。这是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父亲点燃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那时正好是晚上10点,比规定时间还早两个小时。他看了看那条鱼,再看了看男孩儿,说道:“你得把它放回去,儿子。”“爸爸!”男孩儿大声叫道。“我们还可以钓到其他鲈鱼的。”父亲说道。
尽管没有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何时捕到那条鱼的,但在父亲威严的语气下,小男孩儿还是慢慢掰开大鲈鱼的嘴巴,然后将它放入水中。
后来,当年的男孩儿成了纽约市一名成功的设计师。设计师有时还会带着自己的儿子去那儿垂钓,但他再没钓到过那么大的鲈鱼。然而,每当他面临道德准则的问题时,那条大鱼就会浮现在他眼前……
点拨:做人的真正准则是诚实,坚守住诚实这道防线,无论面对多大的诱惑,也能作出明智的判断。
给教育者的建议:
要做到实事求是并不容易,成人尚且不易做到,更何况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那如何让孩子养成这种好习惯呢?
①要让孩子直观地认识到说谎的危害,比如给孩子讲故事等,抽象地说教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②孩子犯了错误,不要打骂他,而要鼓励他勇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帮助他讲真话。
③或许人要以身作则,生活中谨言慎行,不说谎,不夸大或缩小事实。
教育孩子诚实的建议
建议1、给孩子树立诚信的榜样。
教育孩子要诚信,父母自己首先要诚信。以诚信培养诚信,其道理是不言自明的。
有位母亲经常警告孩子,如果撒谎,就用针把他的嘴缝起来。有人问这位母亲:“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真会缝上他的嘴吗?”显然,这位妈妈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用这种方式来教导孩子不要撒谎是非常不可取的。
要纠正孩子的不守信用,家长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某种行为的暗示。如果父母言行不一,不履行承诺,孩子就会受到暗示,跟着模仿。例如,父母如果答应了孩子星期天带他到公园去玩,就一定要去。如果临时有事,也要先考虑事情重不重要,若不重要,就要坚守诺言;如果事情确实比较重要,一定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并争取以后补上去公园的活动。而且,应该尽量避免这种推迟或失约的事情发生,这样才能取信于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为了诱导孩子做某件事,总是轻易地许诺孩子某些条件,但是事后却没有兑现。孩子的希望落空后,就会发现父母在欺骗自己,他就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 经验 ,那就是不守信的许诺是允许的,大人的言行也经常不一致的,说谎是允许的,等等。一旦这些经验转化为孩子说谎的行为时,父母恐怕要后悔莫及了。
建议2、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
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进行诚信品质的教育,从小就教育孩子守信用、负责任。告诉孩子,一个言而无信的人,是没有人愿意和他合作的。
进行诚信品质教育需要父母借助实例、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明白诚信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诚信会带来什么恶果,诚信会有什么收获。
诚信品质的教育必须从小时候培养,坚持不懈。大人应该教导孩子从小就做一个诚信的人,要始终如一地要求孩子,教导孩子出现缺点和错误时要勇敢承认,接受批评,绝不隐瞒。你可以在家里多讨论诚信的重要性,为保证使诚信成为孩子的一种优良习惯,你可以读一些强调诚信重要性的书籍,给孩子讲一些名人诚信正直的故事。针对社会上那种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建议3、满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孩子不诚信的行为大部分是出于某种需要,如果孩子合理的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他必然会寻求满足需要的办法,如果父母对这种合理需要过分抑制,孩子就会换种方式,以某种不诚信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例如,小刚为了得到一个漂亮的书包而对妈妈说:“妈妈,你给我买个漂亮的书包吧,我们班上的同学每个人都有漂亮的书包,就只有我没有了!”而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同学都有漂亮的书包的,小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这样说的。
因此,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部分。如果孩子的书包确实比较破旧,就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合适的。当然,对于孩子的价值观来说,漂亮并不等于贵,父母一定要明确这个观念。
要分析孩子的需要,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测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向父母讲述了他的需要以后,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分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哪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哪些是将来才能满足的。然后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对不必当时就满足的需要可以留到以后慢慢满足;对于不合理的需要,则要跟孩子讲明道理。如果父母不善于判断孩子的需要是否合理,可以请教老师或其他的家长,也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避免盲目行动,给孩子“可乘之机”。
如果孩子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指出来,严肃地向孩子讲明道理,并督促孩子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同时,父母还可以讲讲信义在 人际交往 中的作用,让孩子懂得履行自己的诺言是多么重要。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或者觉得事情无关紧要就放纵他们的缺点,这样,孩子会不断强化不良的行为,从而形成不良的品格,进而影响他的人生。
猜你喜欢:
1. 家长教育孩子的正确建议有什么
2. 家长教育孩子有哪些小技巧
3. 父母教育孩子有哪些法则需要遵从
4. 诚信教育童谣用来教育小学生
5. 适合孩子看的十大经典儿童英文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