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影,大概是95、96年吧,讲的是一个外国小孩,还有风筝,孙悟空,北京什么的,求解答
片名: 风筝
法语片名:Cerf-volant bout monde
英语片名:The Magic of the Kite
导 演:王家乙、 Roger Pigaut (罗歇·比果)
主演: Alain Astié、 张春华、谢添、派·特·巴尔地纳( Patrick de Bardine)、 Jacques Faburel、Gabrielle Fontan、Monique Hoa、 Souan Won Kong、 Lou P'Ung、Sylviane Rozenberg、Gérard Szymanski、Tchen-Ming Tchen
分类:家庭/奇幻
分级:G(美国)
片长:89分钟
地区:中国/法国
语言:中文/法文
颜色: 彩色
声音: 单声道(Mono)
上映日期:1958年(中国)
1958年12月17日(法国)
1971年11月13日(美国)
简介:
这是美丽的一天,一架风筝在埃及、印度的天空飞过。它最后落在一棵大树上。那是巴黎,也正是影片故事的发生地。比埃罗,一个12岁,脸上带有雀斑的巴黎儿童正和他的妹妹、五岁的尼高尔和他的小伙伴、顽皮的贝贝尔等人在屋顶上欣赏这个美丽的风筝。经过了各种波折以后,孩子们得到了风筝,他们高兴地发现风筝上绘着孙悟空的形象,并附着一封信。比埃罗找到了在巴黎的一家中国古董铺,他从此知道写信和送风筝的是北京的一个儿童宋小清,自然比埃罗是愿意给他写回信,并应允他与他做朋友的。但是顽皮的贝贝尔因为与比埃罗等发生了争执,赌气抢走了风筝底下悬着的回信地址,并且不愿还给他们。晚上,就在比埃罗苦思得昏昏欲睡的时候,他忽然想到了放在墙边的孙悟空,他请求他帮助。突然,孙悟空的眼睛动起来了,然后走出了风筝。孙悟空应允了比埃罗的请求,帮助他和他的妹妹一起到中国来找宋小清,并让他看到穿着龙衣的人。比埃罗来到了北京,他站在一座辉煌、香烟缭绕的宫殿中,孩子们觉得很新奇,但坐在殿中央的小皇帝却并不欢迎这些陌生人,他命令武士们去追拿比埃罗,比埃罗吓得直叫孙悟空,孙悟空到底来了。他问比埃罗:你不是想看到穿着龙衣的中国人吗?比埃罗说,我是来找宋小清的,我不愿见到这些人。孙悟空便告诉他这些人是再也不存在了。在孙悟空又一次奇妙的帮助下,比埃罗终于在北海桥上找到了一些中国小朋友,其中一个还会讲法语。但是贝贝尔,这个调皮鬼也跟来了,他给比埃罗和中国小朋友在寻找宋小清的过程中带来了不少麻烦。尽管如此,比埃罗在中国小朋友的热情帮助下,还是找到了宋小清。他正与无数小朋友在天坛放风筝。比埃罗高兴得叫了起来,他也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他转过身来,醒了,才发现自己原来是做了一个梦,叫他名字的正是尼高尔。这时,贝贝尔也来认错了,他把地址还给了比埃罗,除了给宋小清回了一封信,另外又写了一封信,交托给风筝,让风筝去帮助他们寻找友谊。风筝高飞在蔚蓝的天空,与白色的鸽子一起飞向了远方。
幕后:
本片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儿童片,也是我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它表现了不同国度的孩子们纯洁的友谊和爱好和平的理想,并以此展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告诉人们,儿童从小就应该团结互助,珍视友谊。整个影片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将中国传统中的神幻世界与现实生活揉和在一起,产生了一种奇特的、迷人的艺术魅力。观众可以通过儿童的眼睛,看到两个国家的首都及其风俗人情,富有诗情和画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外合拍的儿童片佳作。本片曾在1958年第11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并曾于同年在意大利第1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圣;乔洽奖。
短评:——当年的清新
今天在央视少儿频道看到这部影片,很老,看得时候有多老不晓得,知道是那个时候的特有的色彩,特有的表现方式,特有的说话口吻。在这个纷扰的大片氛围下,突然之间看到这样的一部影片,很是清新。
本来以为是中苏合拍的,查了资料晓得是中法合拍的,中法两国于1964年1月27日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而这部片子拍摄于1958年。那个年代的片子好多都有着很深的意识形态,曾经饶有兴致的看《青春之歌》,也看了80年代的《穿红衣服的女孩》,这些片子都带着很深的意识形态。而在看这部《风筝》的时候,只感受到一群孩子的纯真。不是幼稚,用我们现在的眼光,很难理解片中那种热情,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很纯。
这部片子在中国的资料很少,最多的都是评价——中国第一部中外合拍片。通过法国片名,在IMDB上找到该部片子,当然,么想到美国将之分类为家庭/奇幻。想起小时候看过很多类似的片子,醒来都是一场梦。比如:《小铃铛》貌似那个时代的如果想奇幻,人们想到的只能是梦。不同于现在,似乎人人都能够接受当年的梦。当然,《风筝》我感觉不能只能因为一个梦一个孙悟空而将其定位为奇幻。
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今天看到这部片子特别感动,看片时的放松状态连看那些轻喜剧都赶不上。
PS:美国这部影片是1971年上映的,相信也是有历史原因的。而对于之后我贴上的一份转载的评论,有些我还是不赞同,但觉得还是有些意义的。
『贰』 放风筝的人电影剧情
1、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Zekeria Ebrahim饰演)与仆人哈桑(Ahmad Khan Mahmidzada饰演)情同手足。在阿米尔受别人欺负的时候总是哈桑站出来保护他,尽管哈桑比他还要瘦弱。天性懦弱的阿米尔无法成为父亲心目中那样铮铮铁骨的男子汉而被父亲所轻视,但父亲的朋友拉辛汗却不认为阿米尔一无是处,在他的指引下,阿米尔愈加显露出他所具有的写作天才,并且在不懈的努力下最终成了一个很好的小说家。除了写作之外,阿米尔斗风筝也是个行家里手。同样,哈桑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于阿米尔,并且哈桑还能向雷达一样准确的追到被斗败的风筝然后按当地的规矩将“战利品”占为己有。
2、在一次盛大的风筝大会上,阿米尔和哈桑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两个少年都十分开心。哈桑也兴奋的朝最后一个“战利品”追去。但在途中哈桑却被一伙不良少年堵截在小巷中蹂躏强暴,尾随哈桑的阿米尔目睹了发生在哈桑身上的一切,却没有勇气站出来保护哈桑而眼睁睁的看着哈桑被他们强暴。
3、阿米尔却从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再也无法面对哈桑的他为了永远躲开那熟悉的目光,在一天借口陷害哈桑父子俩偷东西,把他们赶出了自家的大门。
4、随着战争的爆发,阿米尔跟父亲去了美国。在那里他和父亲一道辛勤的工作学习,从一无所有逐渐建立了他们的家业。阿米尔在美国也找到了自己终身的伴侣。许多年就这样过去,过往的一切似乎都被尘封。然而,拉辛汗从阿富汗打来的一个电话却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5、阿米尔意识到过去的从来都未曾过去。他始终无法摆脱对哈桑的歉疚。而自己到了该为哈桑作些什么的时候了。为了赎罪,为了哈桑,他再次踏上睽违二十多年的故土。希望能为不幸的好友尽最后一点心力。然而此行却让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谎言。儿时的噩梦再度上演,人生如戏剧一样反复轮回,不过不同的是,这一次阿米尔毅然的选择了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