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电影场景分析实例

电影场景分析实例

发布时间:2025-02-20 13:21:30

A. 火车大劫案镜头分析

第一幕,采用定点拍摄。场景:火车站工作人员办公室。情节:三名抢劫犯闯入办公室,威胁工作人员,窗外火车行进。
第二幕,场景:户外火车站。情节:劫匪打晕工作人员,将其绑起,走向火车站外。
第三幕,采用定点拍摄。场景:火车车厢。情节:通过开启的车厢门,可见火车行驶。列车员在整理箱子时受到劫匪惊吓,忙乱中锁上箱子,拔出枪与劫匪搏斗。劫匪击毙列车员,夺走箱中支票。
第四幕,采用定点拍摄。场景:火车车头。情节:劫匪与列车员搏斗,将列车员从行驶的火车上推下,随后劫匪进入驾驶室,火车停下。
第五幕,场景:野外。情节:劫匪迫使乘客下火车,有人试图逃跑,劫匪开枪打死逃跑者。劫匪逃走后,乘客们聚集在被打死的人周围。
第六幕,采用摇镜拍摄。情节:劫匪逃跑。场景:小树林。
第七幕,采用定点拍摄。场景:火车站办公室。情节:乘务员苏醒。
第八幕,采用定点拍摄。场景:舞厅??情节:警察在跳舞。
结局:采用定点拍摄。场景:小树林。情节:正面对决,枪战,劫匪被打败。影片:《火车大劫案》的埃德温·鲍特。
文字:世界电影史上,英国可视为新型影片样式“追击片”的创始国家。这种追击镜头曾在威廉逊的《在华教会被袭记》中出现。在追击片中,悲剧常先于喜剧发生。《邮车被劫记》是追击片早期的成功之作。其主题由巡回放映商默特肖从叙事歌和通俗画中租用并改编。该影片后在美国被埃德温·鲍特的《火车大劫案》所效仿,从而成为西部片的开端。

B. 电影镜头分析

美国恐怖片《闪灵》通过镜头的运动、巧妙地剪辑等组成了电影视觉语言系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后来的一些恐怖片竞相模仿。以下就选取一些镜头进行分析,试着探究《闪灵》是通过镜头语言来渲染恐怖氛围的。

镜头一:在电影开头,当主人公杰克第一次开车前往酒店时,先是运动的空镜头将人们带入电影,在运动中故意倾斜,造成失衡的危险感。接着叠化俯拍镜头,镜头中茂密的两片树林中有一条极其狭小的小路,路中是杰克行驶的汽车,这种画面的构图加上俯拍的角度,给人以压抑感。镜头跟着汽车一步步向饭店靠近,前景是道路和汽车,后景是巨大的雪山,在这个画面中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镜头拍摄角度都是微微仰拍,使得在深山中的酒店显得高大和神秘。再配以刺耳的噪声,可以看出导演在暗示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危险之中。

镜头二:这一个片段采用的是运动镜头拍摄手法,几乎所有场景都是以贴在丹尼身上的跟拍镜头来完成。第一视角的拍摄手法会让观众感觉到视觉变得狭窄,多死角的布局和一直拐弯的情节设计,又给观众一种不确定周围安全与否的体验,经过层层的气氛渲染后,在遇到影片中的双胞胎姐妹后呈现出较好的恐怖效果。

镜头三:这里采用了仰拍的视角,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从这个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在“入魔”后几近疯狂的表情与猥琐可怖的气质,而门后面倒着写的“murder”谋杀一词,为后来的杰克用斧子劈门这一经典恐怖画面奠定了感情基调,提到铺垫与推动情节的作用。其次,影片经典的“闪前”镜头是在门上用口红反写的字母“murder”,字母反写,起初一时间辨识不出字母的意义,觉得红色的字迹歪歪扭扭有些恐怖,直到影片后半部分出现丹尼用口红反写字母的过程,并向母亲求救后,借助母亲房间的化妆镜看到正写的单词,瞬间情绪绷紧,后背发凉,这里可以看出通过剪辑对情绪渲染进行调动。

镜头四: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大量的放射式、对称式的构图,选取了一个大景深,由近及远,一层层向画面内部缩小,从而制造出一种压迫、沉重的气氛,突出了画面中的人物。

镜头五:在不同的房间大面积色块的使用,也给观众的视觉造成了碰撞,过于明艳的色彩与夸张的表现形式,使人产生紧张与恐惧的情绪,这也可以看出电影中色彩的运用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

总结:

电影中会使用大量的视听语言来渲染氛围,尤其是恐怖电影中,这部电影中没有过于血腥恐怖的画面来作为吓人的“点”,反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剪辑、沉闷的音效、跳跃的画面以及独特的拍摄视角,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氛围,在观影的过程中让观众体验到刺激恐怖的情绪,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在时隔那么多年以后依旧被尊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C. 电影记录光影生活,能介绍几个让你印象深刻的电影场景吗

电影记录着光影生活,很多时候我们观看电影时能够领略出不同的人世间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来介绍几个让我们印象深刻的电影场景。

D. 《钢的琴》电影分析

1.镜头

开头一个固定仰角机位,两位主角中心站位,对比异常强烈,车站的遮雨棚两侧扬起,好像是主角背后的翅膀,男人一侧的车棚是破碎的,女人一侧的车棚是完整的,男人一边是废墟,是旧工业时代的远去,女人一边是砖房,是新时期拜金风潮的涌入,两人的衣着一旧一新,男人手里是手风琴,背后是助力车,女人身上是时髦的大衣,挎包,两人的格格不入顿时凸显出来。在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对话中,一直是固定机位,正因为镜头中包含如此多的元素,才让观众避免了乏味。

等到季哥被警察抓走后,男主放弃了制造钢琴,接下来的画面跟开头类似,景物人物完全相同,由固定仰角机位换成了固定俯角机位,应该暗示男主心情的变化吧,仰视男主时,男主是高傲的,藐视的,不向困难低头的,而此时的俯角镜头,男主是卑微的,丧气的,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

结尾时仍是机位平移,演员们都聚在钢琴周围,镜头逐渐后退拉远,沿着长长的走廊离工厂越来越远,带着观影人逐渐远离那段铿锵的岁月。

2.灯光

偷钢琴之后的月下独奏更是奇葩,场面全黑,只有顶光,色彩明丽,雪花飘落,旋律悠扬,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很唯美。在炸烟囱之后也有一段相照应的,男主女主在画面中央,固定机位,背景全黑,唯有两束顶光,分别给男主女主,男主坐,手风琴,冷色调,女主站,小脚步,暖色调。同样的超现实浪漫主义风格,唯美。

3.音乐

电影《钢的琴》从主题上,就是一个与音乐有关的故事:下岗工人陈桂林与妻子离婚,为了挽留住女儿需要一架钢琴,从筹钱买钢琴,到学校里偷钢琴都不能成,于是拉拢昔日钢厂的同事们凭一手之力造“钢”琴。故事自始至终都在围绕着一架挽留女儿所需要的钢琴而展开,“钢琴”作为一条线索也作为人物之间的主要矛盾在整个影片中反复出现,经典熟悉的钢琴旋律,如陈桂林在木钢琴上为女儿演奏贝多芬《致爱丽丝》,不时作为细节的呈现在片中响起,影片与音乐之间的直观关联便不言而喻了。钢琴与手风琴,作为两个实物在影片中的参与,为电影音乐提供了恰如其分而又妙不可言的入口,钢琴为主,掌控着影片的主要旋律,手风琴协奏,统摄着整体感觉,使得音乐借由乐器的存在扣住了整个影片的灵魂所在,赋予影片一种唯美的浪漫主义色彩。

与一般影片不同,《钢的琴》并没有致力于在二维平面之中制造三维视听幻觉,而是逆其道而行营造封闭的效果,大量使用的正面水平机位以镜头的水平移动都是人产生强烈的抽离感,扁平的空间以及人物“左进右出”的运动方式营造的是一种貌似真实而又让人警惕的非真实感,显然是对电影语言规则的一次有意识的冒险,然而这是一次成功的冒险,非但没有使影片生涩无味,相反地,这种对现实的背离造成了一种类似于黑色幽默的矛盾冲击,容纳了更多的意味。

4.剪辑

反复蒙太奇,陈桂林与他的父亲在那屋顶上出现两次,两次的出现在整片中都是有着不同的意义,使得陈桂林在前面的困难都得到了思想上的解放,并且这样更给观众一种一种错觉想法。

交叉蒙太奇,陈桂林他们几个偷了学校的钢琴被抓,让他们自己抬回去,那个淑娴弹完琴望向陈桂林,然后镜头就转换陈桂林在查阅书籍,这两件事都有影响的作用。并且这样更给观众一种知道陈桂林的想法。

节奏蒙太奇,而在他们找那个把胖头的女儿搞怀孕的人的时候,镜头换了4次的固定镜头来拍摄,音乐也是从一开门就起,与镜头相互形成节奏感。之后又去追那些人有形成很好的相呼应。

在场面调度方面,影片开始的一场送殡戏,已经彰显了张猛在电影语言上的想法。他用横移镜头,三次拓展画外空间:开始是一群人吹拉弹唱的横移加特写;然后是一群人在中景的画面内,与画外的人进行对话———至此,观众都是莫名其妙,不知道这帮人在干吗;最后横移镜头交代画外空间,观众之前对这一场景的疑问得到解决,同时欢快的音乐与送殡场景的对比,也凸显出其中的幽默。这种对画面内外空间的运用、对电影语言的理解,使得整部电影抬上一个高度。

5.剧作

他的故事极其简单,影片的叙事方法主要是顺序的叙事,中间直接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下去。讲述的是一群多灾多难的男人,他们除了要应付自己生理上的中年危机外,还要应酬苟延残喘的生活,为了挽留住离异男人的女儿,他们重新拣起了年轻时侯的浪漫,用钢铁做了一架钢琴,而女儿终究是走了,就像难以挽留青春。当然,挽留女儿只是一个牵强的理由,他们这样一群庸庸碌碌的男人,走过了人生的黄金时代,已经懂得与生活和解,他们也明白:活,没有理由,却要进行下去。这个时候,钢琴不仅仅是钢琴,这是一群生活在中国,肩负特殊历史使命的,恰至中年的男人的自我拯救。

电影中的线索:第一条,主要线索,大家集体制造钢琴的故事,第二条线索,影片的两条暗线,一条是陈桂林前妻对孩子的争夺,显得较为尴尬,要么应该加强这面的描写,强化一下人物的动机,也增添一些困难,要么则略写,甚至不写,尤其是前妻的戏份过多,但是有没有影响到主线“造琴”,现在有些删之可惜添则不足的味道。另一条线索,废弃的工厂遗留下两根高耸入云的烟囱,工人们集体联署呼吁保留,但终被拆除。这两根烟囱经历几十年岁月,伴随几代工人的劳动、成长和生活,是城市地标,是记忆参照,更是过去时代光荣与梦想的见证。影片末尾,在大群工人伫立遥望中,两根烟囱被定向爆破,瞬间,烟尘升起。这条情节线时断时续,作为“造钢琴”这个主线索的衬托背景,颇具意味。它说明,国家、资本、市场的逻辑和步伐,铁面无情,坚不可挡。它还说明,土造钢琴,这个单个“奇迹”,其实只是一次无奈的挣扎,正像最终不能留住陈桂林的女儿一样,它并不能改变造钢琴的那个“背景”,不能改变工人集体失败的命运。通过这个背景线索的叙述,《钢的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时代的大势。

E. 镜头语言分析怎么写

镜头语言是电影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它通过镜头的运用,向观众传达情感和信息。镜头语言包括推拉摇移、远全中近特等多种拍摄技巧,每种技巧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效果。
在电影《美丽人生》中,镜头语言的运用非常出色。以下是从专业角度对影片中的几个镜头进行的分析:
1. 开场镜头:影片一开始,镜头从天空中的羽毛缓缓向下移动,最终落在主人公阿甘的脚下。这个镜头通过鸟瞰角度,展示了阿甘居住的城市,同时也暗示了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这个镜头运用了长焦镜头,使得画面中的羽毛和阿甘的球鞋都得到了清晰的展现。
2. 圭多冒充视察人员来到多拉的学校跳“脱衣舞”的滑稽场景:这一幕通过圭多的动作和表情,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幽默感。镜头运用了中景和特写,将圭多的动作和表情细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3. 圭多在被处死之前向藏在铁窗中的儿子摆出小丑般的走路姿势:这个镜头通过圭多的动作,展现了他的父爱和勇气。镜头运用了特写,将圭多的表情和动作细节表现得十分细腻。
4. 儿子和母亲相聚,对母亲说:“我们赢了,我们得到了1000分,我们赢了。”:这个镜头是影片中最感人的一幕。镜头运用了中景,将儿子和母亲的表情和动作都展现得十分细腻。这个镜头通过儿子的话语,展现了他在集中营中所经历的痛苦和恐惧,同时也展现了他的勇敢和乐观。
总的来说,《美丽人生》通过精彩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圭多和儿子的亲情和勇气,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的痛苦和恐惧,同时也传达了影片的主题:痛苦只是暂时的,唯有乐观的人们才能得到美丽的人生。

阅读全文

与电影场景分析实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关于一部打工女孩的电影 浏览:889
徐峥电影票房有多少 浏览:120
看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在哪个软件看 浏览:512
沧海雄风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173
在网页看电影如何投屏 浏览:827
有一部恐怖电影是什么魂 浏览:770
韩国几个爱情故事一部电影 浏览:94
电影院快手座什么意思 浏览:27
2944电影网在线 浏览:813
美国色情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710
手机在线电影电影 浏览:34
一部台湾拍的电影叫山哥 浏览:231
微电影志在梦想在 浏览:837
运动相机能拍微电影吗 浏览:668
铁指神功的一部电影 浏览:201
演示文稿如何电影胶片的效果 浏览:846
有一部韩国电影关于毒品的韩国品牌 浏览:438
西瓜电影电视剧网 浏览:238
汽车去丽江的一部电影 浏览:27
万达电影为什么跌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