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德国战败后,德国士兵都是选择投降,他们为什么不逃命
不仅仅是德国纳粹军队如此,只要是有血性的军人,都断然不会选择逃命来苟活。
战场中逃命的风险远远是要远大于大于服被俘虏的,两军作战最主要的就是士气,一旦有人偷偷逃生,这是极度影响着整个军队作战士气的因素,这种行为在部队中也是会被坚决抵制和摒弃的。
对方的善后部队会一次次确认敌方是否死亡。单单就不论战后处理,只要你敢躺在地上,就是活生生的活靶子,既有被别人踩踏的危险,也有可能直接被流弹射杀,整个战场只要你所能涉及的范围,都存在着种种未知的威胁。
② 二战最壮烈越狱:600战俘1年偷挖百米隧道,逃亡时却发现短了3米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估计很多人都看过,电影里的男主角叫安迪,原本他是一名银行家,却被指控枪杀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意味着他的余生都将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了。然而,安迪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入狱20年来,他持之以恒偷偷挖了一条隧道,最后成功越狱。可以说安迪是幸运的,他用毅力和恒心,挖出了通往外界的自由之路。
图:《肖申克的救赎》男主角—安迪
然而,在二战期间,就有一群非常不幸的越狱者,他们把隧道挖通后,当爬到隧道口伸出脑袋时,才发现足足短了几米,直接被探照灯包围,全部暴露,接下来等着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这个不幸的情景发生在二战时期德国的“拉夫特3号集中营”,其位于当时德国的西里西亚省萨根镇(现已属波兰),这里离柏林很近,只要2小时的车程。该战俘集中营是二战时期纳粹德国1942年建立的,占地24公顷(240000平方米),由德国空军高层直接管控,其被重视程度也显而易见。
图:“拉夫特3号战俘营”实景照片
被关押在这里的战俘几乎全是盟军的飞行员,7500多名美国陆军航空官兵、2500多名英国空军飞行员和约900名其他盟军国家的飞行员,数量多达10940名。纳粹德国在这座监狱的管理方面,完全遵守了《日内瓦公约》,对待这些盟军战俘也十分宽容。除了提供不错的伙食,还有啤酒供应,里面的设施也还比较完善,有一个大花园,一个游泳池,还有一个图书馆和剧院,每个监区都还有运动场。为关押在这里的战俘提供了还算是比较丰富的业余活动空间和项目,这一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图:战俘们在运动场踢足球
当然,纳粹德国也考虑到了囚犯会越狱逃跑的问题。德国选择这里作为战俘营,也是由原因的,并且从多个方面来防备囚犯挖隧道越狱,主要有3个措施。第一、为了让监狱警卫更好的观察是否有隧道,于是把关押囚犯的屋子建在高出地面0.6米的地方;第二、监狱所在地是属于松软的沙质土地,一旦挖隧道就会出现塌方,另外,挖出来沙土是黄色的,如果倒在地上也很容易被看守的警卫们发现。第三、监狱四周安放了大量的特制麦克风,挖隧道发出的响声很容易被测量到。除此之外,战俘营还有重兵守卫,德军派了800名荷枪实弹的士兵来看守巡逻。里里外外的防范措施,都给德国人增加了自信,因此他们认为这里不会有人能越狱出逃。
图:监狱里面的德军警卫
但是,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特别是渴望自由的战俘们,他们创造了几乎不可能的奇迹,在客服各种困难下,挖出了出逃的隧道,还不止一条,是三条隧道。英国空军中校罗杰是越狱的谋划者和领导者。大家按照罗杰的周密计划,开始偷偷挖隧道。1943年初,命名为“汤姆”、“哈利”、“迪克”的三条隧道开挖,这样一来,即使守卫发现了其中一条隧道,肯定不会想到另外还有2条,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图:英国空军中校罗杰被俘前
按照罗杰的计划,他打算带领200人从集中营里逃跑出去,越狱人数如此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这需要一个强大的严密的组织共同来完成,为了配合这一次的越狱行动,战俘们都竭尽所能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找到隧道的入口和挖掘隧道的工具是整个出逃环节最为重要的,经过仔细的观察和严格的筛选,最终确定了3条隧道的入口,都是非常隐蔽且不易被发现的地方。锡制的奶粉罐,勺子和灯具把手则成了挖掘工具,这些都供应得较多,数量上满足了挖掘所需,也为隧道的成功挖通提供了保障。
图:监狱供应给战俘的奶粉罐
由于监狱是建在沙质土地上,防止隧道坍塌也是重中之重,于是战俘们把床板拿来作为隧道支撑,随着隧道越挖越长,就需要更多的床板来支撑,最后竟达到了4000个床板,因此许多战俘不得不将床铺改为吊床。为了不被麦克风探测到挖隧道的声音,隧道设计在了离地9米的深处,洞口则是一个0.6米直径的正方形,每条隧道还安装了气泵等必要设施。挖出来的土怎么处理呢?战俘们用的方法和《肖申克救赎》里的安迪一样,他们把毛巾和内裤做成装土的袋子,然后把装满土的袋子隐藏在大衣里面,散步的时候把土洒在隐蔽的角落或者花园里面,一年下来,搬运的土达到了100吨以上。
图:战俘们在花园中种植趁机倒土
为了能成功出逃,越狱后在德国的地盘上生存,战俘们严密配合,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制作大家越狱后需要穿的普通服装,有人专门做假证件,有人负责储存食品等等。战俘们还通过其他方式,弄到了地图、邮票、指南针等必须品,很多都是从德军守卫那里用香烟和巧克力换来的。
1943年9月,德军守卫发现了“汤姆”的入口,隧道的挖掘被迫暂时停止,直到1944年1月才恢复了“哈利”的挖掘工作。2个月后,“哈利”隧道完工了,整个隧道长达110米,前后花了1年的时间,参与挖掘的战俘达到600多名,没有任何一个人向德军告密,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图:“哈利”隧道图
隧道完工后,战俘们一直在等一个出逃的时机,大约一个星期后的周五,这天晚上没有月亮,越狱行动开始了。然而,此次行动并不顺利,当年的3月非常寒冷,隧道出口被冻住了,花了90分钟才打开。紧接着,晚上10点半左右,第一个战俘才成功钻出隧道口,不幸的事又来了,原来设计隧道出口是在监狱外的森林中,而实际出口离森林还有3米多远,这片地方是没有遮挡的开阔地段,如果有人出现,警卫塔的哨兵立马就会发现,原计划每小时逃60个人,现在被迫改为每小时逃10个人。出逃过程中,隧道又出现了塌方,又花了近1个小时才修好。出现这么多状况和时间上的耽误,到凌晨4点半,钻出隧道的只有76人,第77名出逃者不幸被德军哨兵发现了。
图:战俘营的警卫塔
德军哨兵立刻发出警报,钻出隧道的76名战俘疯狂的奔进了森林,地上的冰雪太厚,战俘们步履维艰,又迷失了方向,没有找到去火车站的道路,只好躲在树林和田地里。紧接着,德军下令开展地毯式的搜寻出逃者,出动了大批的警察和士兵,抓回来了包括罗杰在内的73人,只有3人成功出逃,幸运的是,他们3人都活到了战后。
图:3个逃生者战后合影
德国人被这次大规模有组织有策划的越狱行动惊动了,希特勒对越狱事件也大为恼怒,命令手下大开杀戒,杀一儆百。其中被抓回来的50名战俘被公开处以死刑,幸存下来的只有23人,之后他们被关押到其他监狱。
二战以盟军的胜利结束,盟军并没有对这次大规模屠杀战俘的事件置之不理,而是清算罪行,18名纳碎党刽子手被判处绞刑和无期徒刑。
图:战后的纳碎党刽子手受审
此次越狱事件堪称二战中的传奇,尽管结果不理想,但战俘们的英勇不屈和持之以恒,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有关于他们的书籍和纪念馆等也非常多。1963年7月,美国还以此事件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大逃亡》,以此来纪念英勇不屈的盟军官兵们。
③ 你心中最好看的德国推理片是哪部为什么
德国作品一向以表意晦涩、构思严谨而闻名,也许许多人都被好莱坞的绚烂特效所吸引了目光,被英国俊美的演员勾走了魂魄,对德国作品了解的少之又少,但不得不说,德国推理片还是有不少极其出彩的。
《再生门》
这是一部由著名演员麦德斯·米克尔森主演的推理惊悚片,讲述了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哀痛之余发现一扇可以回到过去的“再生门”,他回到过去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却又发现在不断的杀死自己。整部电影充满了转折与惊悚,在主人公的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充满了意外,让人猜不到结局。主人公更是在失去女儿的悲痛、和发现能够重回过去的“再生门”、再到意识惊天秘密之间转换的十分自然。
④ 二战电影 男主角当兵回来 女主角在法国当了妓女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1941年,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二战的硝烟之中,但西西里岛仍是一片宁和,这里正是男孩雷纳托的家乡。他和所有13岁的孩子一样,天真、快乐、不安分,对生活充满幻想。终于有一天遇到了永远改变他生活的女人——梅琳娜。这位漂亮的寡妇令所有的男人着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因为她,男孩进入了一个生命的新天地……
“当我还只是十三岁时,1941年春末的那一天,我初次见到了她……那一天,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而我,得到了生命里的第一辆脚踏车。"
她,撩著波浪状黑亮的秀发,穿著最时髦的短裙和丝袜,踏著充满情欲诱惑的高跟鞋,来到了西西里岛上宁静的阳光小镇。她的一举一动都引人瞩目、勾人遐想,她的一颦一笑都教男人心醉、女人羡妒。玛莲娜,像个女神一般,征服了这个海滨的天堂乐园。
年仅十三岁的雷纳多也不由自主地掉进了玛莲娜所掀起的漩涡之中,他不仅跟著其他年纪较大的青少年们一起骑著单车,穿梭在小镇的各个角落,搜寻著玛莲娜的诱人丰姿与万种风情,还悄悄地成为她不知情的小跟班,如影随形地跟监、窥视她的生活。她摇曳的倩影、她聆听的音乐、她贴身的衣物……都成为这个被荷尔蒙淹没的少年,最真实、最美好的情欲幻想……
然而,透过雷纳多的眼,我们也看到了玛莲娜掉进了越来越黑暗的处境之中,她变成了寡妇,而在镇民们的眼中,她也成了不折不扣的祸水,带来了淫欲、嫉妒与忿怒,而一股夹杂著情欲与激愤的风暴,开始袭卷这个连战争都未曾侵扰的小镇。
玛莲娜一步步地沉沦,与父亲断绝了关系、被送上法院,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这使得向来天真、不经世事的雷纳多,被迫面对这纯朴小镇中,人心的残暴无情,看著已经一无所有的玛莲娜,雷纳多竟鼓起了他所不曾有过的勇气,决定靠著他自己的力量,以一种教人难以料想的方式,来帮助玛莲娜走出生命的泥沼……
⑤ 德国人拍的战争片非常客观,真实,你心目中认为最好看的是哪一部
我认为最好看的德国战争片是《希望与反抗》,第一次看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就吸引住了我,我觉得这个题目表现出一种在绝望中和努力中。这是一部比较老的片子的,2005年出来的。之前我就看过,觉得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