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影史上有哪些剪辑惊为天人的电影
戈达尔《筋疲力尽》,这部片子出来以后电影界震惊了,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剪!因为戈达尔创造了跳切,这个以往在流畅剪辑中被认为是错误的剪辑手法。
『贰』 剪辑师必看的电影有哪些
作为一名资深剪辑师,我的推荐是《一代宗师》、《阿甘正传》、《两杆大烟枪》、《肖申克的救赎》等等。这几部电影在剪辑方面特点很明显,而且叙事完整,条理清晰。建议多看几遍,争取吃透。剪辑最重要的是,叙事清晰,把握细节,这样才能拼出好的作品。
『叁』 外国的哪部电影剪辑最艺术最震撼
电影剪辑最艺术最震撼的非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中的那个骨头变宇航飞船莫属。
电影一开始是远古时代,猿人与其他动物野兽共存,但在一次抢地盘的斗殴中猿人学会了使用兽头作为武器并战胜了对手。一只兽骨。它兴奋地当作工具和武器的骨头抛向天空,骨头在天空翻转,慢镜头叠化成行驶中的宇航船。这个影史上最令人瞠目结舌、时间跨度最大的衔接极具象征意义,因为后来机器人哈尔就把宇航船当作杀人工具。
下附网易中对这部电影的故事介绍:
数十万年前的茫茫荒原上栖息着各种野兽和古猿类。黎明时分,猿群跑出山洞,一块奇异的石碑耸立在他们面前。触摸过石碑的猿猴在原野寻找食物,石碑触发了一只猿猴的灵感,他手上的骨棒即刻成为他猎物的工具。
1999年,美国在月球基地上的科技人员从月面挖出一块掩埋了数百万年的石碑,科学界的专家们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被邀请前来考察。他们无意中发现,当太阳升起石碑顶端,石碑就会发出尖锐刺耳的无线电信号。
科学家发现石碑一年半以后,一艘巨大的宇航列车缓缓飞往木星。这是发现号宇宙飞船。发现号宇航组共有五位乘员,三位乘员躺在人工休眠箱内处于人工休眠状态。戴夫和弗兰克是前一阶段航行的执勤宇航员。飞船在正常情况下的飞行由一台HAL9000型计算机控制,它被简称作浩尔。浩尔除负责航行,还通过分布在飞船各处的广角监视器、监听器及语音系统帮助宇航员生活、工作并同地面基地取得联系。此外,它还能说会唱、会下棋,使宇航员们不至在漫长旅途中过于寂寞。
戴夫画了几张沉睡中宇航员的素描画给浩尔看,浩尔顺便告诉戴夫,近来它发现飞船上有一台通讯设备运转不太正常,如果出毛病会使航行十分困难。戴夫与弗兰克商量后,决定更换下设备上的一个部件。但两人检查了部件后并没找到毛病。地面基地传来信息,说基地有一台和浩尔相同的电脑查出浩尔是搞错了,可浩尔花言巧语并不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戴夫和弗兰克为了避开浩尔的监听,钻进小操作舱商量对策。他们意识到一定是浩尔自己出了毛病。这时,浩尔从远处透过操作舱上的舷窗一直监视着两人说话时嘴部的动作。弗兰克独自驾一只小操作舱准备把旧部件再换回到设备上,浩尔遥控操作舱的机械手切断弗兰克背上的供氧系统,使弗兰克在太空窒息而死。戴夫在发现号内看到弗兰克和操作舱飞向远处,立刻驾另一只操作舱追上在太空漂飞的弗兰克。戴夫去追弗兰克时,浩尔在发现号内停止了休眠宇航员的维持生命系统,使几位正在沉睡的宇航员全都死去。戴夫携弗兰克回到发现号外面,浩尔竟拒绝给他开门。原来,浩尔从戴夫和弗兰克谈话时的口型上得知两人要切断它的电路,这是它绝对不能容忍的。现在它要摆脱宇航员的控制独自完成航行任务。
愤怒之中,戴夫放开已经死去的弗兰克,腾出操作舱的机械手自行打开发现号的应急门,用操作舱的应急弹射器把自己弹射进发现号。戴夫回到发现号里,立刻穿上宇航服,爬进浩尔的计算机中心决心拆掉可恶的浩尔。这时浩尔也觉察出戴夫动了气,又转而花言巧语向戴夫苦苦告起饶来。它说,刚才我感到很不舒服,现在我已经感觉好多了;我的确曾作出糟糕透顶的事情,但我百分之百地保证以后不会再有这种事,我一定帮你完成这次航行使命……说着,浩尔竟讨好戴夫似地唱起歌来!戴夫把最后一块电脑线路卸出来时,电视系统突然播放出指令员在发现号启程前专给浩尔存贮进去的保密指示,听了指令员的指示,戴夫才知道,一年半前在月球发现的那块神秘石碑正是把信号发往木星方向的,他们这次航行就是要去那里揭开石碑和它的信号之迷。
影片进入第三部:木星及超出无限。无垠浩翰的宇宙空间,那块神秘石碑向木星方向飞去。发现号已经接近木星。戴夫驾驶一只操作舱飞离发现号。他追逐着石碑的行迹,向太空深处航行。骤然间,他眼前出现迎面而来的彩色光线,那无尽变幻的光色形影使他如醉如痴。他的操作舱震动得越来越剧烈,飞行速度越来越快。随飞行速度加快,他冲进一个超出无限的未知空间,眼前景象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壮观瑰丽……
转瞬间,戴夫的操作舱来到一座富丽堂皇的古典式住宅。戴夫走进过道,路过卫生间,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经过漫长航程已经明显衰老的面孔。他回转身躯,从一扇门中看到一位与自己酷似的老人正坐在桌前。他正是年近垂死的戴夫自己。戴夫坐在桌前吃饭,不小心碰掉了酒杯。他拾起酒杯,转目看去,年老的自己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将死的戴夫用手指向面前床脚,床脚下赫然耸立着那块神秘石碑。音乐声中,年老的戴夫死而复生,那胎儿躺在通体透明的母胎里,高高悬起在苍穹之上,俯视茫茫宇宙间的地球和群星……
『肆』 以下哪部电影采用了单主题配乐方式
《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影片中的主题音乐,将父亲母亲之间爱情的曲折渲染得淋漓尽致,影片的剪辑与不断变化的音乐背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深入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
『伍』 什么是蒙太奇,列举一部蒙太奇影片中的运用
《21克》的蒙太奇手段就很精妙
蒙太奇,是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被借用过来,引申用在电影上就是剪辑和组合,表示镜头的组接。
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刀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手段,就叫蒙太奇。
综上所述,可见电影的基本元素是镜头,而连接镜头的主要方式、手段是蒙太奇,而且可以说,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
既然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那么,这电影的基本元素——镜头,究竟是什么呢?它和蒙太奇又有什么关系呢7我们知道,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并经过不同处理的一段胶片。实际上,从镜头的摄制开始,就已经征使用蒙太奇手法了。
就以镜头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自然有着不同的艺术效果。如正拍、仰柏、俯拍、侧拍、逆光、滤光等,其效果显然不同。就以本同焦距拍摄的镜头来说,效果也不一样。比如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等,其效果就不一样。再者,经过不同的处理以后的镜头,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加之,由于空格、缩格、升格等手法的运用,还带来种种不同的特定的艺术效果。再说,由于拍摄时所用的时问不同,又产生了长镜头和短镜头,镜头的长短也会造成不同的效果的。
同时,在连接镜头场面和段落时,根据不同的变化幅度、不同的节奏和不同的情绪需要,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联接力法,例如谈、化、划、切、圈、掐、推、拉等。总而言之,拍摄什么样的镜头,将什么样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什么样的方法连接排列在一起的镜头,影片摄制者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就是蒙大奇。如果说画面和音响是电影导演与观众交流的“语汇”,那么,把画面、音响构成镜头和用镜头的组接来构成影片的规律所运用的蒙太奇手段,那就是导演的“语法”了。
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掌握了这些基本原理并不等于精通了“语法”,蒙太奇在每一部影片中的特定内容和美学追求中往往呈现着千姿百态的面貌。
蒙太奇对于观众来说,是从分到分。对于导演来说,蒙太奇则先是由合到分,再分切,然后又由分到合,即组合。分切的最小单位是镜头,因此导演应写出分镜头剧本。作为观众,应当怎样从蒙太奇的角度来鉴赏导演的艺术呢?说到底,蒙太奇是导演用来讲故事的一种方法;听的人总希望故事讲得顺扬、生动,富有感染力又能调动起观众的联想,引起观众的兴趣,这些要求完全适用于蒙太奇。观众不仅仅满足于弄清剧情校概。或一般地领悟到影片的思想意念,而是要求清晰而流畅地感知影片叙述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和细部,—部影片的蒙太奇首先应让观众看懂。
现在,一部当代的故事影片,一般要由五百至一千个左右的镜头组成。每一个镜头的景别、角度、长度,运动形式,以及画面与音响组合的方式,都包含着蒙太奇的因素。可以说,从镜头开始就已经在使用蒙太奇了。与此同时,在对镜头的角度、焦距、长短的处理中,就已经包含着摄制者的意志、情绪、褒贬、匠心了。
在镜头间的排列、组合和联接中,摄制者的主观意图就体现得更加清楚。因为每一个镜头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对形态必然和与它相连的上下镜头发生关系,而不同的关系就产生出连贯、跳跃、加强、减弱,排比、反衬等不同的艺术效果。另一方团,镜头的组接不仅起着生动叙述镜头内容的作用,而且会产生各个孤立的镜头本身未必能表达的新含义来。格里菲斯在电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用于表现的尝试,就是将一个因在荒岛上的男人的镜头和一个等待在家中的妻子的面部特写组接在一起的实验,经过如此“组接”,观众感到了“等待”和“离愁”,产生了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o又加,把一组短镜头诽列在一起,用快切的方法来连接,其艺术效果,同一组的镜头排列在一起,用“淡”或“化”的方法来连接,就大不一样了。
再如,把以下A、B、C三个镜头,以不同的次序连接起来,就会出现不同的内容与意义。
A,一个人在笑; B、一把手枪直指着;C、同一的人脸上露出惊俱的样子。
这三个特写镜头,结观众什么样的印象呢?
如果用A—B—C次序连接,会使观众感到那个入是个懦夫、胆小鬼。现在,镜头不变,我们只要把上述的镜头的顺序改变一下,则会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
C、一个人的脸上露出院俱的样子,B、一把手枪直指着;A、同一的人在笑。
这样用C—B—A的次序连接,则这个人的脸上露出了惊惧的样子,是因为有一把手枪指着他。可是,当他考虑了一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笑了——在死神面前笑了。因此,他结观众的印象是一个勇敢的人。
如此这样,改变一个场面中镜头的次序,而不用改变每个镜头本身,就完全改变了一个场面的意义,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种连贯起来的组织相排列,就是运用电影艺术独特的蒙太奇手段,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影片的结构问题。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排列和组合的结构的重要性,它是把材料组织在一起表达影片的思想的重要手段。同时。由于排列组合的不同,也就产生了正、反,深、钱,强、弱等不同的艺术效果。
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认为,A镜头加B镜头,不是A和B两个镜头的简单综合,而会成为C镜头的崭新内容和概念。他明确地指出:“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之和,而更象二数之积——这一事实,以前是正确的,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它之所以更象二数之积而不是二数之和,就在于对排列的结果在质上(如果愿意用数学术语,那就是在”次元“上)水远有别于各个单独的组成因素。我们再回到上述的例子。妇人——这是一个画面,妇人身上的丧服——这也是一个画面;这两个画面都是可以用实物表现出来的。而由这两个画面的对列所产生的‘寡妇’,则已经不是用实物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了,而是一种新的表象,新的概念,新的形象。”
由此可见,运用蒙太奇手法可以使镜头的衔接产生新的意义,这就大大地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力,从而增强了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关于这个向题,我们还可以从物理学上的一个现象得到极大的启发:众所周知,炭和金刚石这两种物质。就其分子组成来讲是的相同的。但一个出奇的松脆,一个则无比的坚硬,为什么附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证明:是因为分子排列(品格结构)不同而造成的。这就是说,同样的材料,由于排列不同,可能产生如此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实在发人深思了。
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也同样指出:“上—个镜头一经连接,原来潜在于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含义使象电火花似地发射出来。”可见这种“电火花”似的含义是单个镜头所“潜在”的为人们所未察觉的,非要在“组接”之后,才能让入们产生一种新的、特殊的想象。我们所讲的蒙太奇,首先是指的这种镜头与镜头的组接关系,也包括时间和空间、音响和画面、画面和色彩等相互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组接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等。
总之,“蒙太奇就是影片的连接法,整部片子有结构,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要有结构,在电影上,把这种连接的方法叫做蒙太奇。实际上,也就是将一个个的镜头组成一个段,再把一个个的小段组成一大段,再把一个个的大段组织成为一部电影,这中间并没有什么神秘,也没有什么诀窍,合乎理性和感性的逻辑,合乎生活和视觉的逻辑,看上去‘顺当’、‘合理’、有节奏感、舒服,这就是高明的蒙太奇,反之,就是不高明的蒙太奇了。”再没有如此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对蒙太奇的说明与阐述了。
21克中的三位主角的不同时间的经历穿插进行,使得电影情节布拖沓,富有节奏感。刚看的时候会觉得比较混乱,但看了一会就可以理出电影的主线,主角最后的命运归宿,也在影片的发展中讲述给观众。赞叹导演的功力。
P.S.了解蒙太奇,我推荐这部影片,不过最好看两遍。
内容多了点,但希望是你所想要的。
『陆』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题3个方面浅析电影《心花路放》
电影《心花路放》于2014年上映,豆瓣评分7.0分,由宁浩执导,黄渤和徐峥主演,属于一部国内并不多见的"公路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郝义(徐峥饰)为了帮助耿浩(黄渤饰)走出离婚带来的人生阴影,"胁迫"着耿浩开始了一段从北京到张家界长达3000公里的"猎艳之旅"。
《心花路放》沿袭了宁浩导演一贯的低成本高票房,以3500万的投入换来了11.67亿的总票房,其背后的原因与宁浩导演浓浓的个人风格分不开。
宁浩导演一向擅长于刻画 社会 底层的普通人, 用不那么华丽甚至略显粗糙的镜头语言,将小人物在命运和生活面前的纠结与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份真实极大的拉近了观众与角色的距离感,直击观众内心,达成 情感 的共鸣。
这种风格与宁浩导演从小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从生活中汲取的灵感使得电影更加"接地气"。《心花路放》这部电影的灵感就来源于宁浩导演与朋友的一场旅途。
接下来我就将从影片的表现手法、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这三个角度入手,简要的分析一下这部《心花路放》,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现实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宁浩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不像传统电影一样按照固定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结构,而是充满了后现代主义色彩,叛逆性、跳跃性、断裂感是宁浩电影中的常态。
而要想在影片中体现出这些后现代风格,蒙太奇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影片《心花路放》中就多次运用了不同的蒙太奇手法:
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又称并列蒙太奇,指的是两条及以上的情节线同时发展,并列表现, 镜头在这些平行发展的线中来回切换,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情节的发展,最后归向同一个结局。
这在文学上又被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只",是宁浩导演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一种表现手法。
影片《心花路放》的剧情被分成了 "现在和过去" 两条线,一条是影片的主线,也就是郝义和耿浩的那段"猎艳之旅";另一条是支线,以耿浩的前妻康小雨(袁泉饰)为叙事主体,讲述的是5年前康小雨和耿浩相识的故事。
当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电影的套路之后,就会不可避免的开始感觉到审美疲劳,一部电影常常看了开头就能猜到接下来的发展,就算特效和演员的演技再惊艳,也终究掩盖不了这种俗套。
这个时候《心花路放》这种平行式的叙事手法在一众传统电影中就显得尤为突出,观众不再是只动眼睛不动脑子地一味接受导演的灌输,而是需要时时参与到影片之中。
观众在观影的同时需要分辨这两条线之间的界限和联系,自行将剧情补充完整, 这是导演和观众之间的一种布局和破局的 游戏 , 这种隔空的互动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票房高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除此之外,影片中两条线的设置也非常有意思。
之前提到,影片的主线是郝义想要带耿浩走出离婚带来的人生阴影,那么以康小雨为主体的这条支线,其实就是阴影的一个隐喻。
在耿浩的这段旅途中,先后遇到了4个女性,他有4次机会走出阴影,但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与此同时,支线也在持续向前推进着。
耿浩在第4次走出阴影失败后,和郝义分道扬镳,随后他回到了最初与康小雨相遇的那一家民宿,他在那里把曾经留下的"耿浩对不起康小雨"改成了"耿浩祝福康小雨"。
这时支线中的康小雨也在这里第一次遇到了耿浩, 过去和现在在这里被衔接了起来,两条线也在这里融合,支线从此消失,预示着耿浩终于走出了阴影。
这里是开始的地方,也是结束的地方。
2.重复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手法是将某个意象或者某个镜头进行多次重复的展现,使得影片的剧情可以联系起来,比如前后呼应或者前后对比。
在《心花路放》中存在不少反复出现的意象,例如橘子、石头、留言墙甚至耿浩的歌《去大理》等等。
接下来我就以橘子为例,谈谈它在影片中重复出现的意义,其他的就留给大家自己去发掘了。
前文说过,影片是两条线并列前行的,这种叙事手法虽然带来了观影的新鲜感,但也会给我们的分析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方便叙述,我将对两条线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看看橘子是如何将剧情串联起来的。
橘子在时间线上第一次出现是在康小雨出发去大理之前,那时她刚刚参加完闺蜜的婚礼,面对闺蜜祝福的捧花,她倔强地表示自己马上也要结婚了,但其实她根本连男朋友都没有。
回到家的康小雨面对家里的一片狼藉,一边喝着橘子皮泡的水一边流泪,这时她听到了耿浩唱的《去大理》,随后便订了第二天飞往大理的机票,一是为了散心,二是为了去这传说中的爱情之都 找个爱人结婚。
橘子第二次出现是在康小雨在大理遇到耿浩时,康小雨说自己喜欢橘子皮的味道,但不爱吃橘子,所以才只用橘子皮泡水,耿浩觉得浪费,便把剩下的橘子泡进了自己的啤酒里, 随后两人一起离开,回到北京结了婚。
橘子第三次出现是在 耿浩与康小雨离婚之后 ,郝义带着耿浩去张家界"泡妞",想带耿浩走出阴影,在边吃边聊的过程中,耿浩把一片片橘子塞进酒瓶里。
以上就是橘子这个意象的三次重复出现。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橘子贯穿了耿浩和康小雨的婚姻,而耿浩也正是因为和康小雨在一起之后,才有了把橘子泡在酒里喝的习惯,这个习惯直到离婚了还依然跟着耿浩。
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耿浩自以为已经放下了,甚至在影片开头把所有的家具、家电等共同财产都切割成了两半,毫不留恋,但他只不过是一直在逃避而已。
就算他把所有拥有共同回忆的物件都完美的分割,企图把自己和康小雨之间的联系完全斩断,但这一个不经意间的习惯,还是会将他暴露得干干净净。
他从未放下过。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失恋时最真实的感受吧,以为把一切都扔掉就会眼不见心静,以为不再去有过回忆的地方就能将过去远远抛弃,可是生活中到处都有那个人的影子,到处都有那个人的痕迹。
以为一味的面向阳光,就能走出阴影,但只要回过头来就会发现,阴影其实一直跟在背后。
之前曾提到宁浩导演特别善于塑造 社会 底层的小人物,本片中的主角耿浩就是一个这样的角色。
他曾经有过风光的时候,出过一首传唱度非常广的《去大理》,但也仅此而已,他在结婚后开起了二手音响店,生活谈不上多拮据,但也绝对算不上好,只能说勉强混口饭吃。
离婚之后的耿浩一面放不下自己的前妻,一面又表现得自己很洒脱, 在这种内外的反差之下,他其实一直过得很压抑。
耿浩在影片中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一个是竭尽所能的压抑,一个是压抑到极限之后的爆发。
1.压抑
耿浩在机场看见手机里有前妻打来的电话,他故作轻松地拨了回去,口气就像在和老友寒暄一般,可是当他猜出了康小雨即将和别的男人结婚时, 他心中尚存的某个幻想破碎了,他猛然间明白,自己和康小雨真的已经结束了,她马上就要和别人结婚了。
随后他的情绪急转直下,但他还是在强撑着说一些祝福的话,自顾自的说着,几度哽咽,然后不等康小雨说话,径自挂断了电话。
因为他已经快压不住了,再多说一句话可能就会直接哭出来 ,挂断电话后的他仍然在极力压抑自己,疯狂做着深呼吸,可眼泪还是止不住的往下流。
耿浩这种无声的哭泣, 将压抑表现到了极致,将一个男人最后的体面表现到了极致,将悲痛表现到了极致 ,我甚至担心他会直接晕过去。
在这里不能不提耿浩扮演者黄渤,正是这位金马影帝凭借着自己极具张力的演技,在这一段4分钟的长镜头里,将耿浩假装轻快,到惊讶,到无措,再到极度压抑的转变完美的演绎了出来,实在让人赞叹。
2.爆发
影片接近尾声时,耿浩回到了大理,在这故事开始的地方,耿浩不再逃避,他直面了自己的阴影, 就算那是一段失败的婚姻,他也把它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可侮辱的一部分。
所以当耿浩发现康小雨被酒吧的人恶意剪辑进了一段视频中时,他和酒吧的那群人大打出手,虽然后来耿浩被摁在地上暴打,但他却在笑,那是发自内心的笑。
他终于把压抑了这么久的一切都释放出来了,他在挨打,但他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救赎,或者说他救赎了自己。
这一段打斗的画面虽然很暴力,但却被宁浩导演设置成了慢放,同时配上了欢快的音乐,给原本节奏紧张的暴力情节,带上了荒诞的喜剧色彩, 这种暴力美学同样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
采取同样手法的还有《唐人街探案》,原本紧张刺激的枪战被慢放,并且配上了《往事只能回味》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将暴力行为赋予美感,并且同时让人瞬间释放心中的紧张感。
《心花路放》的影片主题其实很简单,第一个主题导演在一开始就借郝义的嘴告诉我们了: "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阴影越是丰富,就越是有立体感。"
第二个主题在防狼喷雾上写着: "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正面面对。"
可我认为,影片中还藏着第三个主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亲身经历"。
很多人都说,听过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终究只是别人总结出来的道理,要想真正懂得,还是要靠自己去亲自经历一遍。
就如同影片中的耿浩,他能最终走出阴影,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郝义,更不是那瓶防狼喷雾。
他靠的是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如果耿浩没有经历过这一段旅途,那么无论郝义怎么说,无论给他多少瓶防狼喷雾,他都不可能真正懂得这两句话的含义,放不下的始终放不下,阴影永远会是阴影。
耿浩通过这一段旅途, 与现在达成了和解,与过去达成了和解,最终也会和未来达成和解, 在影片的最后,耿浩遇到了一位音乐老师,那才是真正适合和他走下去的人。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会总是阳光,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遗憾,它们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道道阴影。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可怕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遗憾,一道道阴影,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生命中那些来之不易的美好。
这些阴影和阳光一样,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它们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更有厚度,也更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