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中国军队跟日本战争电影,谢谢!
《太行山上》 平型关大捷 忻口抗战
《血战台儿庄》 临沂大捷 滕县阻击战 台儿庄大捷
《八百壮士》 国军88师谢晋元团长率领400勇士死守四行仓库
《英烈千秋》 抗日名将 被日军尊称为“活关公”的张自忠将军波澜壮阔 悲壮传奇的一生
《铁血昆仑关》 国军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苦战日军精锐第五师团,夺回昆仑关,是中国抗战期间攻坚战取得的首次胜利
『贰』 日本有侵华战争片吗
有不少的。但日本的电影一般都是反战,突出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很少表现中国人受到的伤害。
还有一些左翼的电影,表现的八路军等军队很正面,但他们主题依然是反战。
『叁』 日本人拍的有没有反映中日战争的电影
有
在整个二战时期,那些流传广泛的日本电影无一不是军国主义扩张战略的银幕版,比如宣扬日本侵略军“战绩”的所谓“事变电影”——《海军轰炸队》、《军国摇篮曲》、《后方的赤诚》、《向支那怒吼》。除此之外的那些所谓“国策电影”、“大陆电影”和“文化电影”也都是日本军国主义机器不同类型的产品,它们从各个方面去论证这台战争机器运转的合理性和持久性。比如,铃木重吉的《东方和平之路》,简直就是所谓“大东亚共荣”的影像注释,而伏水修导演的《支那之夜》则是在宣扬“中日亲善”。
『肆』 日本拍摄关于中日战争的电影客观吗
1、日本战争片展现的是士兵英雄顽强,中国战争片重点歌颂领导和指挥员的英明伟大。包括《零式战机》《没有出口的海》《啊,海军》等故事情节较好的日本战争片,讲的最多的是日本普遍士兵的故事,其中最多的群体是军曹(相当于我国的士官)的战斗故事,包括《三本五十六》中,也花很多镜头对士兵进行描述,而我国战争片基本上是一切围着领导转,歌颂指挥员英明的比较多,士兵则是憨厚的形象,近年来的一些垃圾般的军事题材片,基本上是领导和上级英明果断,士兵一个个傻乎乎的。
2、日本战争片从不掩饰日军的残暴,中国战争片中的军人仁慈友善。日本战争片中充分反映了日军粗暴的本质,首先是军队内部打骂成风,可以说每一部日本战争片都有上级野蛮殴打下级的镜头,在《吾为君亡》中,日本宪兵对一个60岁的老妈妈拳打脚踢,在《太平洋海战》中,日军屠杀已举手投降的战俘、残杀菲律宾民众都充分展露。中国战争片中的军人十分仁慈,无论是上下级之间、还是对待战俘和老百姓,都表现的宽仁大度,给人以仁义之师的印象。
3、日本很少有侵华题材的战争片,中国抗日主题电影多如牛毛。日本战争片讲太平洋战争的占很大比例,对于侵略中国的历史电影则很少涉及,本人看的日本战争片不少,但背景发生在中国的日本战争片记忆中只有两部,《六零三高地》和《敌后纵横800里》,而且作战对象还不是中国人,一个是德国人,另一个是俄国。而我国的抗战电影就多了,小时候,我们几乎是看着《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等抗战电影长大的,近些年来,抗战影片相对少了。
4、日本战争片中几乎不丑化和贬低敌人,中国战争片中的敌人几乎是白痴。日本战争片从不把敌人描述的弱小愚蠢,相反十分强大,如《男人的大和》中,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只有挨打的份,《战争弥撒曲》中的德国士兵不仅勇敢果断,他们的聪明让日本人大长见识,日本人虚心从敌人身上学会了精细印刷、工艺制造和交响乐。《野火》中,日本兵被美军象割稻谷般成片消灭,《冲绳之战》中,美国士兵英勇顽强。而中国战争片中的敌人几乎是草靶子,不仅愚蠢,而且一个个贪生怕死,打敌人比打苍蝇还简单。
5、日本战争片规模小但场面真实,中国战争片场面宏大但细节漏洞多。日本战争片鲜有宏大的场面,但日本电影通过细节上的精细,把战争的残酷展示的很好,象《大日本帝国》《缅甸竖琴》等电影,场面并不宏大,但场景的选择很好,镜头把握的到位,人员和武器并不多,照样能把战争的紧张与残酷充分展现,特别是在细节方面,可以说电影画面中的每一个人都很认真,包括离镜头很远的人都严格按照战时的要求在做,象《黑雨》和《吾为君亡》等电影,可以说镜头中的每个人都很认真,让人感觉他们是处于战争状态下。反观我国战争片,场面虽然宏大,动用成千上万人的镜头很多,但镜头中可以看到看多人是在做样子,敷衍了事,一看就知道是在演戏,近年来的一些军事电视剧,象《BA师》《垂直打击》等,更是把假和滥推上了极至。
6、日本战争片的作战美俄占主角、中国战争片的题材内战部分占主体。日本战争片的作战对象基本以美国和俄国为主,讲述太平洋战争的题材是主角,反映日俄战争的电影有一定比例,如《日本海大海战》《敌后纵横800里》等,也有少量镜头中与英国荷兰为作战对象的,如《独立》和《8月15日》等,主体还是与美国的海空对决。而我国的战争片作战对象以内战中对GM党的作战占主角,早期抗战题材的电影占的比例很大,朝鲜战争题材片也有一定比例,现在比较少了,其它还有少量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影片。
7、日本战争片演员军事素质不逊于真正的军人,中国战争片的演员缺乏基本军人气质。日本战争片选用明星当主角的不多,除《八甲田山》由高仓健当主角外,一般情况下选名演员的很少,象近年来被我们批评的《男人的大和》《吾为君亡》等电影,都没有所谓明星阵容,但里面的军人精炼灵活,给人以生龙活虎之感,特别是军事动作非常到位,电影里的军人生活、包括礼节和日常生活都非常军事化,反观我国军事片的主角,军人气质差的不是一般,体型不说,光敬军礼一项没有一个人做的标准的,现在又多了男男女女纠缠的情节,真的令人作呕。
8、日本战争片中男欢女爱较多,中国战争片中男女素素不清,就象每一部日本战争片有打人镜头一样,男欢女爱也是日本战争片中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出征前,日本女人为日本军人献出身体的镜头很多,象《神风特攻队》《二百三高地》《南太平洋》等电影都有这些情节,本人不认为这是日本导演为了增加票房而故意安排的,而是人的本能和剧情发展自然引出的,女人是军人永恒的主题是世界公认的,日本电影增加了这些内容可以使影片更生动更好看,而且镜头并不黄,把握很到位。而我国战争片这方面的内容较少,中国电影中的军人基本都是禁欲主义的者,见了女人羞羞答答,近年来增加了一些女性内容,但基本上都是男军人和女军人之间你爱我、我爱他的事,其中女军人的爸爸是领导的又占多数,纯属胡编乱造。
9、日本战争片以海空争霸独道,中国战争片以地面陆战为主。日本战争片基本上是海空军占主角,其中以海军为主,二战时期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空军是配合陆、海军作战的,所以,海军是日本军事题材片的主角,包括《零式战机》《日本海大海战》《血战南大洋》等,都是海空占主角,他们也许认为海军大战才是真正展现科技、智慧的拼杀场。相比我军的军事片,本人除早期看到反映朝鲜空战的《蓝天雄鹰》和反映对台作战的海战外,极少看到海空军的身影,包括我们值得自豪的西沙、南沙海战和台湾海峡空战等战争经历,没有一部军事题材片能反映。
10、日本战争片军人死后有很好的安身场所,中国战争片军人牺牲了没有下文。靖G神社这个中国人敏感的词经常在日本战争片中出现,“咱们靖G神社见”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台词中,如反映神风特攻的电影《神风特攻队》《大日本帝国》等很多电影都有这句话,其中《吾为君亡》中还有自己死后安放在靖G神社哪个位置都说了,死后有一个供人缅怀的位置当然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对将死之人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慰。但我国军事片中对军人牺牲后的下文就没有这样的安排,只是在《大决战》中出现了白布裹尸的镜头,多少烈士静卧在黄土下,别说有人参拜,绝大部分人连名字都没有,太原战役中牺牲烈士的家属什么都不想要,仅仅想为死去的亲人得到一个烈士的称号都难上加难。真的,扣除感情因素,我们在这方面要向倭人好好学习。
军事电影能看出两国的历史观和文化,本人感觉,日本战争电影似乎看不到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内容,但可以看出日本人在进行深刻反思,但他们不是我们常说的那种罪行反思,而是反思自己不够强大、科技不够发达、资源不够丰富、武器不够先进,反思自己为什么打不过人家。为了这些反思,他们在奋发图强。
反观我国,我们是早把历史忘的一干二净了,我们战争电影更是粗制滥造,被一个弹丸小国欺负了一百多年早忘了,现在更是被日本远远的甩在后面,我们还恬不知耻地说什么“盛世”,说真的,对历史,我们应该向日本人学习。
『伍』 为什么日本二战电影没有中国战场
为什么日本二战电影鲜有中国战场的描绘?
战争题材电影,如同一面反映社会心态的镜子,或是自省创伤,或是揭示他人的痛楚。其中,日本电影对自身造成的伤害的反思,往往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内心,这似乎更符合人类普遍的同情和自省倾向。然而,日本电影中较为罕见的反战作品,特别是关于中国战场的,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与当时社会政治背景息息相关。
这个时期的日本,左翼力量崛起,学生运动风潮涌动,反战情绪高涨,电影创作也因此触及了敏感的历史话题。但随着右翼势力的回归,这类揭示战争罪行的电影在随后的岁月里几乎销声匿迹。答主列举的影片,除了少数中日合拍的《戦场に咲く花》,大部分都出自那个时代的背景,而这些影片在日本社会中的影响力,以及它们所引发的讨论和争议,都被答主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值得注意的是,法律层面的审查并不是决定电影内容的唯一因素,社会的自我审查和社会共识才是更深层的制约。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我们都应警惕个人立场如何影响对历史的认知和呈现。尽管批判广电机构是有必要的,但同样不应忽视日本社会在历史反思上的缺失。我们应该超越表面的立场之争,深入探讨电影如何真实而公正地反映历史,以及如何通过艺术来促进理解和和解。
历史研究和电影创作,都是承载真相与情感的载体,应当以客观和公正的态度对待。批判与反思,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剖析历史的复杂性,以期构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历史记忆。如此,无论是对日本还是中国,我们都能从中汲取教训,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陆』 日本的战争片是跟中国斗会像中国一样老是拍打鬼子电影吗
要想知道日本人拍摄的战争剧,就必须知道日本人的主流历史观。
日本人的主流历史观是:明治时代一片光明、昭和时代一片黑暗。
这是日本著名作家司马辽太郎的历史观,也是在日本影响极深的历史观。明治维新时代是日本人最引以为豪的时代,他们奋发图强,从一个别列强蔑视的国家、一个野蛮的落后的封建国家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这个奋斗历程至今还察神是日本人心中的骄傲。所以日本人更喜欢拍那个时代的战争片,尤其是反映日俄战争的影视剧。
对于二战,日本的观点普遍是“幻灭”,从一开始的疯狂(二二六兵变)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到太平洋战争梦醒——本来狂热地为“帝国”奋斗献身,到头来一切都是虚幻,甚至曾经的“奋斗和献身”竟然是错误的、可耻的—所以日本人普通的感觉就是,二战就是一场噩梦。所以对于二战,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的影视剧,多以渲染日本人的悲惨遭遇和反思战争为主。日本对于中国战场基本关注不多,确实拍过影视剧,但是不怎么出名,但郑贺是关于太平洋战争的影视剧还是非常多的,除去意识形态不讲,片子的质量很不错。
介绍几部:
这是日本NHK电视台的13集特别历史剧,反映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历史剧和战争剧,涉及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也参与了该剧的拍摄。
在这部电视剧里,展示着日本对当时历史的看法:甲午战争的胜利不是因为日本人的英勇,而是因为清国的软弱;外国人对日本的蔑视、日本托亚入欧遭到的列强歧视;日本人对于自己国家逐渐“开化”、走向现代文明的自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