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阳光灿烂的日子》看完觉得好恐怖!现实与幻想的交错!忘不了马小军望远镜发现米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文革背景生存状态下的马小军,是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男孩,其中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双重性格特征塑造的尤为成功,成为马小军人物性格的两大看点。他狂热叛逆性格的塑造主要来自文革时期的社会大环境、军人家庭背景和校园教育环境,而青涩单纯性格的塑造主要来自遇见了“画中情人”米兰并与之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当故事的焦点转移到二人的生活世界中时,一系列的矛盾冲突造成了马小军双重性格的交织与混乱,让马小军陷入了青春成长的困惑中。本文从剧作和导演两个角度,来分析解读导演是如何通过叙事手段、造型手段、表演等方法塑造马小军人物性格的,并由此完善剧本写作和指导毕业短片《燃烧的少年》的拍摄与剪辑。
第一章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人物性格的塑造
1、人物性格定义
在人物性格的定义上有一个共识,就是指艺作品所描写的各种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特征。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或同一阶级但处于不同社会环境中和具有不同生活经历的人,其性格特征就各不相同。性格特征概况起来一般有温柔、暴躁、泼辣、单纯、稳重、外向、内向、善良、阴险、幽默、沉闷、潇洒、孤僻等。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男主角马小军就是有着多重性格特征的男孩,通过影像和故事本身,所展现出的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的双重性格特征尤为突出。
2、人物性格形成原因
如何塑造人物性格,首先就必须了解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人物性格的形成,普遍来说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三大因素。
(1)遗传因素。遗传是指人从先辈那里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特别是脑机能的特点等。不同个体之间在遗传素质上是存在着客观差异的,每个人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限于提供物质的前提,提供发展的可能性,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环境和教育,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会转化为现实。
(2)环境因素。环境影响人,主要是通过社会环境实现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文明的整体水平,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以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道德水准,其中最主要的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和个人拥有的社会关系。
(3)教育因素。青少年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知识比较贫乏,经验不足,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他们的成长有赖于正确教育的引导。由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所起的作做镇用是主导的。教育因素主要有家庭教育和校园教育,当这些教育作用于青少年后,具有独立思考的青少年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因素进行自我教育。
3、电影中人物性格塑造的方法
了解人物性格如何外化、表现,是电影人物塑造的核心环节。在影视银幕上,人物的一举一动纯腊粗都是以影像的形式直观地再现出来的,因为电影不能直接进入人物内心,我们只能通过人们的言谈举止、表情和服饰等具体的外化的物事去判断分析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征。
如何运用电影手段能动地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塑造出来,我们必须首先了解该性格的形成原因以及将其如何外化,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往往来说,为了将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刻画的更为生动饱满,电影所采用的外化形式与手段也是多样化的。因此,对人物性格的表现方式与内容的了解程度,将直接决定局轿人物性格塑造的真实性与深度性。不管电影文学剧本还是影像成品中的人物,其性格特征往往是通过一个人具体的活动、言语、表情和姿态等表现出来的。
(1)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一般认为,性格是在活动中形成的,也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如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狂热叛逆性格的影像展示,是在他与伙伴们的玩乐与画中情人相遇、相求、相知已经情感冲突等活动中展现出来的。
(2)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一个人如何说话,说话的方式、言语风格,说话是否真诚、是沉默寡言还是言辞四溢等都可以反应出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是否开朗、善于言谈交际,还是言语自负;言谈是否思前顾后,掩饰自我思想、情感,还是对朋友或者陌生人全盘托出不具戒心,言谈是否保留或者保留几分,说话是话中有话还是直言无讳,说话的分寸尺度如何,其反应出人物的性格都是具有深层次研究意义的。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在不同语境中说话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在家庭中,面对威严的父母,他是沉默寡言甚至通过撒谎而掩饰自我的,性格显得内敛;在校园中,面对胡老师言语略显幽默调皮,背后在米兰家中用望远镜偷窥胡老师,言语却是带一种窃喜的快感,是一种逃脱呆板教育的释放,是孩子气的释放;在玩伴朋友中,他言语是自负的,孩子开朗的另一面展现了出来;当遇到情人米兰后,言语从张扬自负转为收敛和慌乱,性格青涩的一面通过台词雕刻了出来;而当伙伴刘忆苦成为自己的情敌后,一些有失平日风格的吃醋言语,将他单纯缺乏城府的性格也展露无疑。性格的多样性,通过台词已经刻画的非常到位。
(3)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人的面部表情、姿态、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的性格特点。
面部表情是多样性的,比如笑,有纵情的大笑、辛酸的苦笑、甜美的欢笑,还有傻笑、嘲笑、冷笑等都可以表现出不同人不同的性格特征。而眼睛也能表意出人的性格特征,我们可以通过眼神是了解人不同性格,比如眼神有狡猾的、智慧的、明朗、忧郁的、无情的、冷淡的等等,这些眼神的混合体又可以展示出人在不同的情景中不同的性格特征。
典型的姿态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如一个人的站、走、坐、靠,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这些行为中流露出的姿态,也反映出了他的某些性格特征。
人的性格特征还可以通过衣着打扮等反映出来。在影视剧中,演员可依据剧中人物的性格选择不同色彩、风格类型的服饰,配以装饰品,来反映衬托出人物的某些性格特征。
依据电影艺术的特点,运用电影艺术手段进行人物性格塑造是电影人物形象塑造的关键环节。电影人物塑造的两个主要特点是在影像里塑造、在剧情发展里塑造。电影中的人物塑造方法主要分为叙事手段、造型手段、表演三类。叙事手段包括情节发展推动力、人物的态度及选择、人物关系、他人的评价等;造型手段有环境的选择与营造、人像的设置(主要是人物外形、摄影机机位角度、景别、光线)等;表演手段有演员的选择、表演风格与尺度等。至于其它因素比如节奏、影调、音乐、景别、道具等也会影像我们对人物性格的感知和认识。
4、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双重性格特征的形成与塑造
电影中,人物的外在表现只是人物内在性格的线索,最终目的是要引导观众通过这种外化的形式去主动认知和分析人物,了解人物的性格。下面我们以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人物为例,通过叙事手段、造型手段、表演等来分析解读导演是如何塑造马小军的狂热叛逆与青涩单纯双重性格主特征的。
(1)马小军狂热叛逆性格的形成与塑造
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传统军人家庭背景、文革社会大环境以及呆板威严的校园教育对马小军狂热性格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开篇的段落中,影片交代了狂热的文革社会大环境、马小军父亲威严军人身份和母亲的传统教子风格,这里给观众一些想象空间,让观众大致了解了马小军的生存状态。接下来通过母子送别父亲、马小军与胡老师、马小军与伙伴的一些故事情节,马小军狂热叛逆的性格基本被刻画了出来。随着情节推动,迷茫而四处游走的马小军偷窥了胡老师和见到了画中的米兰,他叛逆的一面被柔情所感化收敛,当伙伴被打,以及情人与刘忆苦有些暧昧后,他叛逆狂热不理智的一面又展露了出来。
在马小军的人物造型上,环境的选择与营造总是离不开北京的军大院、具有北京皇家特色的四合院和古旧的巷子,还有象征时代工业特征的大烟囱等。在服饰的选择上,马小军也总是离不开革命特征的军衣褂和灰色军旅书包,室内室外无论是灯光还是阳光,整体色调也是金黄色的,金黄色即象征孩子成长的温暖环境也是空虚狂热、懵动暴力培育的温床。表演上,姜文选择了夏雨这个聪明而面孔带有些坏坏神采的演员作为马小军的扮演者,也是用心良苦。
在音乐的选择上,配合当时的文革社会大环境,总是以红色革命歌曲为主旋律的,而马小军有开锁的嗜好,这个锁的道具、以及马小军摆弄匕首和父亲藏起来的避孕套,这些道具也是为推动情节和刻画马小军躁动叛逆性格而服务的。
总之说来,马小军的叛逆,很大一部分来自狂热的文化革命大背景、严格的家庭教育以及呆板的校园文化。马小军正处于孩子成长的野性期,他既向往父亲献身革命的豪情,又对女性充满美好幻想,而母亲传统教育与约束很大程度上压抑了这些因素,这些因素在他的思想中沉淀发酵,当他和伙伴在一起时,文革期间的混乱文化让他狂热叛逆性格的一面爆发了出来,而当他独处时,画中人让他陷入了对爱情的憧憬,几次守候画中人的出现。当他对见到画中人米兰略感失望时,又重归伙伴的队伍,而几番周折,米兰却偏偏加入了马小军这个“暴力”队伍,平日里四处游乐滋事的伙伴们将焦点转移到米兰身上时,人与人间的矛盾便触发了出来。马小军的狂热与叛逆性格也刻画到了入骨的境地。
(2)马小军青涩单纯性格的形成与塑造
马小军青涩单纯性格的形成,影像中并未直接给予交代,其性格的塑造则是通过遭遇“梦中情人”米兰的过程以及拒绝于北蓓和米兰性主动的人物关系戏剧性转变上来展现的。当马小军偶遇画中人后并守候画中人时,他的内心是单纯而柔软的,当他刚参加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的欢迎仪式后庄重地审视画中米兰后,以一种虔诚的姿势膜拜在床前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单纯而片面,未见真实的米兰却将米兰摆放在心中无比崇高的位置,而当米兰走进他的视线并看清米兰背后一些糟糕的情感生活后,他所有的幻想也烟消云散。
画中的米兰其实是一种符号,美好而青涩。而现实中的米兰其实是于北蓓的另一个影子,只是于北蓓率性直露,或许于北蓓内心才是马小军画中的米兰。也可以说,在马小军的世界中,米兰和于北蓓其实只是一个人的不同两面,米兰是精神上的,于北蓓是现实中的,米兰是不可触摸的,当他试图靠近并触摸时,这种精神童话很容易就被打碎了,而于北蓓是鲜活在他身边的,他却很反感不愿意去靠近。现实中的米兰,当本质一步步呈现给马小军后,马小军却大失所望。可惜情感经历单纯的马小军,到最后才意识到,这也让他倍感纠结。影片的末尾处,马小军脱掉那身军衣服饰,爬上跳水台高处,跳入水中,并游向伙伴和米兰,无论是场景环境的选择还是人物造型和表演,导演都精心设置,影像展现出的马小军可以说是想摆脱过去的负重,脱掉文革服饰,赤身在清澈的游泳池中挣扎的游向岸边,岸上有伙伴、有过往爱恋的米兰和现实中一直被自己拒绝靠近的于蓓蓓,这些人向他伸出手臂,却又将他踹入水中,他无法回到过去,迷茫而无所依靠。在纯净蓝色的游泳池中漂浮,是洗掉了过往让他重新回到单纯的孩子世界中去,还是抛弃过往继续成长奔向成熟接受现实,需要靠观众去感悟。
第二章 短片《燃烧的少年》中郭勇人物性格的塑造
短片《燃烧的少年》是一部偏远小镇青春成长期的孩子与一位来自北京为情所困的都市女间的故事,故事主要是为了反映教育传统落后的偏远小镇孩子的生活世界和成长期的情感世界。引入北京单身都市女这个人物,则是为了造成一种不同生存环境中人物的心灵碰撞,借此窥探这个孩子的情感世界。短片中的郭勇这个孩子王,他生活在偏远小镇,但严格传统的家庭教育当地落后的物质人文环境,让他对都市生活和美丽时尚女性都充满美好向往。
在确立好短片主题后,通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性格塑造的分析,来完善短片剧本中人物性格的塑造,指导毕业短片的拍摄与后期剪辑。特别是在短片中的环境、人物选择与塑造上,《阳光灿烂的日子》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短片《燃烧的少年》中郭勇人物性格的塑造,主要是突出他的孩子王与情感青涩单纯这两个性格特征。
(1)郭勇孩子王的性格特征塑造
短片《燃烧的少年》中,拍摄时通过影像来展现郭勇人物的孩子王这一面性格,对文学剧本的修改是很大的。大环境的选择最终确定在河北省蔚县暖泉这个尚未被旅游经济所破坏的仍然保持偏远落后风格的小镇,小环境上选择了小镇外不远的峡谷田野、小镇上被政府保护未被现代社会所破坏的古堡家庭、小镇外带有现代时尚特征的理发店,和古堡内外的各种巷子。人物选择上选择在县城里读书的15岁半的孩子薛涛,以及和他熟识的伙伴作为配角演员,衣着上则是用他曾经穿过的能反映普通家庭经济和小镇整体孩子人群面貌的红色外套,这样在影像上给观众初步展现出郭勇这个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
偏远小镇下物质文明环境因素、风俗道德环境因素等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空旷的自然环境因素,是这部短片的主环境。在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文明环境中,可以从父母的卧室和郭勇的卧室进行对比。父母的卧室现代感十足,而郭勇的卧室仍然呆在古旧的味道,当他发泄时,台灯也是破的。但他破旧的卧室里,却贴满了时尚感很强的明星画幅,这表明他在父母和整体风俗环境的压抑下,仍然渴望都市现代感,对城市生活也充满憧憬和向往,对都市归来女也充满好奇和朦胧的好感。在自然环境因素方面,将环境作为一个大主题,通过烧李叔家田野里的玉米杆、偷李叔的自行车、和伙伴偷偷抽烟并利用剩下的最后一根烟指挥伙伴爬山坡这几个故事情节将孩子的野性释放出来。
郭勇的家庭教育,守旧的父亲是威严的,和许多传统家庭一样,认为读书是唯一出路,想压制住郭勇的野性,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而郭勇却用偷偷玩乐和表面顺从背地反抗的形式应付。校园教育,从孩子中的画幅就可以看出来,而且他背的书包,发现围巾后仍然将围巾放入书包中,严格的校园教育可以体现出来,都市女出行用的是时尚的手提包,而他用的是书包。显示他的学生身份同时,也表现出围巾和孩子生活中的书本一样重要。
(后面部分还未详细展开)
关于短片《燃烧的少年》,剪辑细节微调仍在继续。非常感谢潘老师的指导和其他同学给的非常好的建议。期待大家拿出更好的剪辑版本。
❷ 《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覆盖下的黄金岁月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故事背景是20世纪70年代的北京,由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一切的人与事也都因为时代的熏染而带有一份独特的“烧荒草”般的气味,很多的纠葛、忙碌和动乱都是像是夏日阳光下随处可见的绰绰约约的影子,虚虚晃晃地随着风在地面上飘荡移动,那样轻浮那样不真实,可它们带来的眼泪和苦痛却又是那样沉重和真切。
电影在此背景下讲述一群懵懂幼稚又血气方刚的少年们的青春故事,他们在课堂上胆大妄为作弄老师,在课堂外游街走巷约打群架,在闲暇时逗弄女生漫聊度日,岁月与时日在蓬勃青春的躁动面前变得悠长又舒适,似乎是没有尽头的长廊,铺满了金色的如细沙般的灿烂阳光,他们在此间追逐嬉戏,永远不必考虑长廊外的世界。青春也许就是这样的一段年岁,有一起挥洒热血的朋友,有吹不完的牛逼大话,有看不完的漂亮女生,还有消耗不尽的金色阳光。
“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能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这是影片的开场对白,电影的叙事是以主角马小军的回忆为线,影片过程里时时穿插着成年马小军的叙述声音,使得整部影片陷在一种回忆的温情与怀旧氛围里。
马小军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受父亲的感染,马小军也怀揣一个稚嫩的军人梦,渴望上阵冲敌的热血生活。平日里他除了和几个铁哥们溜街胡侃之外,还有一个不同常规的爱好:喜欢撬开陌生人的门锁。不为偷盗,只是一种奇怪的癖好。知道一天,他无意之中撬开了一个陌生女孩的门锁,进入了一个铺满阳光的住宅小屋,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浪漫又感伤的情动世界。
马小军在房间里发现女孩的一张照片,被她的美丽与灵气吸引,为了见到真实的女孩,他每天游荡在她的住所附近,却一直没有任何收获。有一次差点见到她,却还是可惜地错过了。后来马小军终于与女孩米兰见面,并且渐渐发展为亲密的朋友关系。影片在马小军发现照片和照片主人公米兰出现之间的叙事段对于初次观影的观众来说具有较强的代入感,会产生像马小军对米兰一样的很朦胧的好奇与向往,会像马小军一样渴望见到真实的照片里的姑娘,会猜测马小军与女孩究竟能不能见到面。马小军青春的萌动这样稚气而纯粹,这样简单而干净,像一团雅淡的香气随风潜入夜,于是怀惴着愿望开始等待一个如花的梦,于是白昼都变成花一样的灿丽。马小军极尽所有的想象去塑造这个女孩,极尽所有的情绪去寻找这个梦境。
马小军与米兰认识之后,马小军总是去米兰的住处找她,他们一起在暖黄色的房间里聊天说话。电影有一个场景是马小军帮正在洗头的米兰冲水。这场戏的镜头拍得很美,在空阔的洗水房里,夏天的暖黄色的阳光透过宽阔的窗户成片地倾洒进来,照在稚气的马小军温柔的侧脸上,照在美丽的女孩米兰濡湿的头发上。加之导演所用的柔光滤镜,使米兰和马小军在暖黄的光影里显得那样柔情与动人。这也是这场马小军一厢情愿的青春爱情里最甜美的回忆。
之后马小军提出让米兰与他一起玩,便把她介绍给了自己的哥们团。米兰的性格开朗大方,很快与大家融为一体。在一起度过一段开心的时间之后,马小军发现米兰与哥们刘忆苦之间的暧昧,而对他,更多是姐姐对弟弟的感情。意识到这一点的马小军,感到一种被横刀夺爱的气愤和被心爱女孩背叛的痛苦。冲动的马小军在这种嫉妒和愤懑的情感支配下做出了一些冒失的举动,如不顾危险地爬上高耸的塔顶,如在生日酒席上失控发火。此时的马小军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对米兰怀有纯粹干净的爱慕的马小军,潜伏在他身体里的冲动与暴躁的脾性渐渐因为失控的情绪而显露出来,他对米兰深切的爱慕因为得不到相等的回应而变成一种难以言说的孤寂与失落,这种落寞让正处青春期难以掌控情绪的马小军手足无措,只能靠平时发发脾气斗斗气来宣泄一下。
但事态最终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马小军按耐不住体内爆发的荷尔蒙,冲入米兰房间意图侵犯米兰。虽并未铸成错误,但他与米兰这一段短暂又美妙的时光彻底地走向了终结。马小军与米兰再没有交流,且马小军也被同伴们孤立,只剩下一个人孤独地攀上游泳池高高的跳台,纵身一跃摔入蓝色的水波里,尽管悔恨,但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只剩自己沉浮在清亮光凉的蓝色水池里,没有人听见他悲哀寂寞的哭泣。
《阳光灿烂的日子》以青春为底色,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夏天的成长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有着青春年少的野性和狂妄,有着消磨度日的迷茫和张望,有着摆脱桎梏的期待和渴望,有着向往爱情的懵懂和欲望。看完整部影片,观众难以忘怀那群肆意恩仇不打不快的男孩子们,难以忘怀那些游手好闲无处安放的闲适日子。因为时代的变替,每一个群体都拥有不同的青春风味,但成长的快感与痛感却不存在时代的隔阂。在灿若骄阳的日子里,有与铁友们一起厮混的快乐与满足,有对漂亮异性产生的向往与渴望,有难以把控的情绪冲动,有惘然度日的不知,有自私行事的悔恨,这是马小军的青春故事,在夏天的阳光里流转盘旋,曾经以为不会结束的夏天和青春,却终于如一阵迅疾的旋风般消弭于无声,连道别和道歉都来不及。
在影片中,导演把青春期男孩对于性的模糊意识也用自己的镜头语言表现了出来。在青春电影里,不论过去还是现在的影片,都不乏对性的描写,尤其近几年青春电影里堕胎情节的泛滥更引起群嘲。但像《阳光灿烂的日子》用一种更显暗示和含蓄的方式又明目张胆地表现马小军对米兰存在的若有若无的性的幻想,是比较少见的。影片有些镜头是明显地带有性的意味,比如对身穿红色泳衣的米兰在泳池的特写,对洗头时米兰脖颈肌肤的特写,都有这种暗示性。有些纯爱青春电影不谈性只谈那种纯纯的萌芽之爱,这当然也是一种类型,但在真实的男女交往中,如马小军这种带着野性的少年,他对自己喜欢的异性的关注,恐怕是会有着尚不明朗但确实存在的性的渴望,导演用细腻的镜头将其表现出来,使得青春的悸动更为躁动鲜活起来。
影片进程外的成年马小军以感伤和怀念的声音一点点挖掘自己脑海里的那段阳光覆盖下的黄金岁月,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亮点之处,并非是这种画外音的叙述方式,而是成年马小军对自己回忆的不时推倒与重塑。米兰究竟有没有对马小军投以锥子般的目光,她有没有与马小军拥抱,她有没有在马小军面前睡着,马小军与刘忆苦究竟有没有闹掰,米兰是不是喜欢刘忆苦,这些在影片里都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只能靠观众自己的推断和理解,但正是这些不准确因素准确地表现了回忆的不可信与美化特性。尤其对于自己心底所珍藏的美好回忆,更能在时间与光华的流转里渐渐沉酿成一坛醇香甘辣的老酒,很多事情都经过时光的毛玻璃都呈现出模棱两可的朦胧状态,但那份曾经悸动和快乐的情感却是不可变也不可忘的定数。马小军也许已经忘记甚至篡改了记忆里的一些画面与言语,但他对米兰的萌动情怀是深刻于心一生都不能释怀的眷念与执守。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段阳光灿烂的日子,在那段日子里我们没有过夜的愁闷和解不开的心结,只是无所事事地游荡在成人世界的边缘,像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般窥探着世界的边边落落,带着初涉人世的好奇与坦荡,自由自在地追逐与爱憎,那些日子里有我们最纯真的模样,有我们最快乐的回忆,有我们最珍惜的宝藏,我们似乎把人生最美的风光都封存在了那些夏日的阳光里,让它们在另外一个世界的天空上,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那里,夏天是永恒的,我们,是年轻的。
❸ 阳光灿烂的日子主题,音乐,画面,镜头怎么分析
简单一说,也不知道能否对你有帮助。
这部影片的浅层主题是对懵懂爱情的一种追求与赞扬,深层主题是对过去的日子与那个时代的一种诠释,一种怀念。
这部影片的音乐闹差猜多取自一些革命歌曲,这就给人了一种感觉上的唯美主义。举例说明,庆差在马小军与兄弟们为羊搞报仇而和人打起来的戏,在这样一场十分暴力的打斗中,背景音乐是一曲很革命很激昂的歌曲,这就将打斗唯美主义,这更多的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特征与氛围,也是导演对那帮孩子,对那个年代的孩子成长塑造的一种手法。
对于画面和镜头我不知道你具体讲的哪一个画面或镜头,但所有的画面镜头都应该是为主体服务的。在马小军余米兰的戏中,尤其是再米兰家液型里,光线的处理要注意,在米兰的家---这个特定场景中,光线永远是很明亮很耀眼的,这就反映了米兰在马小军心中的一个地位,很神圣。而这段感情在他心中很灿烂,很美好。这就是一个用光线体现主体的例子。
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