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影视构图概说
影视构图概说
构图这一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之分。广义上的构图指摄影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下面我为你带来影视构图概说,欢迎阅读!
构图这一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之分。广义上的构图指摄影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而狭义上构图主要指画面的结构和布局,即画面中各形象元素的联结关系、组合关系。前面二讲从机给位和焦距的变化探讨了景别、角度以及景深等重要概念,这些概念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构图的范畴,或者说构图需要具体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说,前二讲的内容是广义上的构图,而这一讲是狭义上的构图。
一、构图的概念
广义:摄影师从选材、构思到造型体现的创作过程,概括了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部组合。
狭义:在一定的画幅格式中,为了表现某一特定的内容和视觉美感效果,将镜头前被表现的对象以及摄影的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的组织、分布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画面结构形式。
二、影视构图的作用
影视构图是指画面的结构形式,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为影片主题和内容服务。
1、叙事功能:突出主体形象,以便更好地叙事。
正确选择和确立主体位置,合理处理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关系,选择景别和拍摄角度,排除不相关的元素,突出主体对象,以便更好地叙事。
2、造型功能:使画面富有艺术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通过画面的空间配置以及光线、色彩、影调、线条、形状等造型元素,创造出丰富多彩、优美生动的构图形式,使得画面富有艺术表现力和造型美感。
3、象征功能:制造画面的隐喻效果。
(1)位置安排
中央:显得重要,具有稳定感和权威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重的气氛。
顶部:具有权力、神圣、倾压感,有居高临下之势,好像控制下面的一切。
底部:具有从属、脆弱和渺小感。
边缘:显得不重要,具有挤压、排斥、渺小、无力感。
如张军钊导演,张艺谋摄影的影片《一个和八个》,在电影造型语言的使用上发挥了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在总体印象完整的把握下,大胆运用画面的不完整构图,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那些有时残缺,有时压迫的视觉结构,把囚犯曾经犯下的恶行、心灵的扭曲以及人格瞬间觉醒的张力表露无遗。影片中出现的环境多半是狭窄的、堵塞的、压抑的,如碾房、空房、地窖等狭小的空间。影片的摄影注意使用版画式的黑、白对比来表现雕塑般的凝重与力度。
(2)面积大小
面积大意味着视觉重量加大,意味着被关注内容的重要性和权威感,面积小意味着渺小被忽略的地位。
三、影视构图的特点
思考:影视构图与绘画构图、摄影构图之间的区别?
1、动态性
随着被摄对象的运动和摄影机的运动,画面的构图结构和情节重点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及画面形象的透视关系也随之变换。
这是影视构图与绘画构图、摄影构图的根本区别,影视构图的其它特点,都是根源于这一特点。
2、整体性
影视作品的主题和内容通常需要借助一系列蒙太奇镜头画面来完成,而每个镜头画面只负载影影片叙事的一部分任务,这就需要摄影师在影视构图时具有整体性的意识,单个镜头画面处理必须有组接的“开放性”、“外延性”、“承启性。
比如,就单个画面构图来看,往往需要在人的视线前方留有更多的空间,但在用两个镜头表现人物对话时,为了整体上的美感,就会让人的视线的方留有更多的空间。
3、时限性:
影视画面的时间长度不同,所负载和传达的信息量的多少也不同,观众只能一次过地收看和接受画面信息,这种表现上的时间长度成为观众收看时的限制性。
画面构图和表现的时限性要求影视画面构图必须简洁、集中而明确,它不能像美术作品和照片那样可供观赏反复观看。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 。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Ⅱ 布达佩斯大饭店构图分析
《布达佩斯大饭店》构图分析有:对称构图、均衡构图、框架构图、向心构图、中心构图、对角线构图、引导线构图和垂直构图。
1、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运用最多,也令观者印象深刻。无处不在的对称让整个电影看起来更加整饬优美,画面布局平整、规矩。
尤其是导演把这种拍摄手法用到建筑物拍摄上,就显得大气而具空间感,让观影者感到稳定优雅,这与电影中的主场景布达佩斯大饭店,以及男主人公古斯塔夫先生的性格也是相互呼应的。
当这些精心设计的构图一帧帧呈现到观众面前时,它们无可挑剔的完美无疑为整部电影增色,让观影者在解构电影深刻的内涵及命题的同时,依然不忘去感叹那些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这便是《布达佩斯大酒店》独有的特色。
Ⅲ 怎么分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构图特点
《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主要通过色彩来诠释影片的各种场景。
主角进入一个一个的院子可以看出主角已经慢慢进入到这个规矩森严繁多的大宅门里面,难以逃脱。而第一次出现红灯笼则是用对称构图强调一种规矩感。此时运用了暗色调,显示出一种死气沉沉的感觉。而红灯笼的出现则是让这个大宅院第一次有了生机的颜色。但是女主角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面又陷入到了暗色调的场景当中,可以说红灯笼代表着女主角的生机,而灯笼随时会熄灭,这正如女主角所代表的命运一样。
Ⅳ 从视听语言方面分析电影杀生光线,构图,景别
同学你好,我们以《七宗罪》的开头做一个范例:
《七宗罪》是大卫芬奇导演33岁的长片作品,其成熟的视听造诣让人称赞,我们用最粗浅的视角,去尝试解读芬奇老师是如何用视听语言构建人物。
(本文涉及剧透)
电影中,主人公赛默塞特,我们简称S,是一个出色的警官,做事一丝不苟,思维缜密,刑侦技术高超,有一颗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心。可人到晚年,无法根除的罪恶让他在即将退休的年纪心力交瘁。而米尔斯,我们姑且叫他M吧,掐指一算也就30出头,在地方上颇有建树,一时间让他忘乎所以,自以为自己是超级警察,其实性格急躁冲动,做事毛手毛脚。机缘巧合,这一“SM组合”便相遇了。
简单介绍人物之后,我们来对比影片,看看芬奇老师是如果悄悄塑造人物的。和文字不同的是,视听语言要紧扣视觉和听觉的表达,画面的信息量是具象且丰富的,加之有人类生活的经验,很多表达不言而喻,深谙此道的人便可以得心应手去创作。
《七宗罪》镜头五
M便接了个电话,从衬衣的口袋里掏出一支钢笔,随意的记在手心里。还记得上文里S的钢笔放在哪吗?整齐排列在桌子上。不能说导演刻意做对比,他只是把一些细节通过人物动作和美术陈设展现出来。删去这些细节或许对情节不会产生太多影响,但是会让故事与人物的逻辑更加合理。这便是视听的魅力。
视听语言包括很多方面,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语言、音响、音乐,剪辑等,但所有的电影元素都是为人物和故事服务,如何突出人物性格形象,如何交代故事情节,如何让观众有代入感,才是电影各元素的目的。
Ⅳ 欣赏电影的画面之美(二):《重庆森林》
这是一个系列的主题影评。这个系列文章里,我会截取自己喜欢的经典电影截图,以欣赏图片为主,配上我的一点点看法。本系列文集链接: 电影的画面之美
本次作为例子的电影是王家卫导演的《重庆森林》。
王家卫导演是华语影圈里比较注重画面艺术性的一位。他的作品有着浓烈的气氛感染力,总能精确地传达那些难以形容的暧昧情绪。而且他的所有电影的画面都极其漂亮,色彩和构图的方方面面都有着他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
《重庆森林》里比较突出的,就是用构图的主体客体环境的不同组合来表达情感和人物状态。在片中的许多场景里都体现了导演的这种风格倾向。
《重庆森林》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王家卫电影。不同于《东邪西毒》所追求的意境,《重庆森林》体现了现代人在都市中的一种暧昧和关于距离的情绪,故事虽小,却拍得很有灵性。王菲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也可算惊艳了。
我们谈到王家卫时,可能多集中于他电影台词的独特风格和人物塑造的别致方式,而忽略了他作为一名极富个性的优秀导演对于电影画面的掌控力。在《重庆森林》里我们可以细细看出他对于画面构图的独到理解,在欣赏这些唯美的镜头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导演所下的功夫。不仅仅是把画面拍得好看,而是能结合甚至是丰富了剧情,这种画面和剧情的紧密联系是优秀电影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在后来的《一代宗师》里,王家卫对画面的高要求更是到了夸张的境界。《一代宗师》更精致、但也更仪式化。而我却更喜欢《重庆森林》里的画面,那种略显矛盾、介于生活和艺术之间的细腻风格。
Ⅵ 影视画面构图分析
影视画面构图分析
电影构图有讲究,下面是影视画面构图分析,分为13个手法,为大家详解。
1.均衡式构图。
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对称式构图。
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变化式构图。
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对角线构图。
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X形构图。
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透视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紧凑式构图。
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
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S型构图。
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九宫格构图 。
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
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向心式构图。
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垂直式构图。
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对分式构图。
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Ⅶ 光影世界里的独白——《白鹿原》构图分析
生活的痛苦甜蜜相互纠缠,大片麦穗纷至沓来,远处高山云雾与之相映成趣,天穹下劳作的人们,远景勾勒出的画面,仿佛是一场生命的仪式。 历史 在不断回归和重演,生活在继续,白鹿原的故事有始无终。影片一开始,导演就想用镜头画面的灵魂传达给我们这样的概念,从构图,色彩,符号上一一传递,并代替我们观察着人性和繁衍的宏大主题。
构图上,正如任何寓言中,故事完全在隔离的极端上发展,妇女和青年;封建和革命;土地和水域;白天和黑夜;躁动和宁静;这些因素的交替产生和出现都推动了戏剧的矛盾,而一连串的矛盾又加剧了这种能量的爆发。
对称构图在本片中运用十分频繁,无论是在剃头那一场戏还是结婚那一场戏,在对于建筑物的拍摄上更是如此,处处可见对称,封闭,压抑,别扭的工整对称,从影像上面就可以感受到白鹿原这个地方的封闭性之深,对人思想精神压迫之大,影像和主题之间有了一种统一的默契。另外在武举人家的院子,四个人的麻将,两个侍女,两个唱弹评的艺人,严丝无缝的对称构图,一派和谐的平静和封闭,这时候黑娃挑着水进入画面从院子走过去,一个看似简单的镜头却是暗藏玄机的铺垫,这个热血的男人的到来将会把这种封闭和对称彻底的打破,是人性的解放更是 历史 轮仄的前行。
斜线构图在影片中也随处可见,兆鹏和他爹在新房里吵架,新娘,兆鹏,他爹之间就构成了一条斜线,床上的新娘显然处在低位,除了小声的哭泣,别无他法。中间兆鹏代表着一种正在不断壮大的新生力量,慢慢苏醒,慢慢成熟,以一种不容忽视的速度与旧的力量与之抗衡。蹲在戏台上的黑娃和坐在戏台上抽大烟的小娥以及身后的侍女也同样的构成了一条斜线,导演这样的设置,暗示着这场情欲追逐中,小娥是主导,是她主动勾引黑娃,是一个女性对男性的繁衍本能的冲动,打破了传统意识的男性主权。
如果构图的景框和它所带来的宁静与动感的潜能可以被视为组织文化冲突模式,那么这些构图的意义就暗示着电影对情欲,混乱,繁衍,传统,封建,自然的完全敞开,从构图上反应人物之间的纠葛纷乱,人物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或是封闭或是开放。
Ⅷ 电影镜头分析
美国恐怖片《闪灵》通过镜头的运动、巧妙地剪辑等组成了电影视觉语言系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后来的一些恐怖片竞相模仿。以下就选取一些镜头进行分析,试着探究《闪灵》是通过镜头语言来渲染恐怖氛围的。
镜头一:在电影开头,当主人公杰克第一次开车前往酒店时,先是运动的空镜头将人们带入电影,在运动中故意倾斜,造成失衡的危险感。接着叠化俯拍镜头,镜头中茂密的两片树林中有一条极其狭小的小路,路中是杰克行驶的汽车,这种画面的构图加上俯拍的角度,给人以压抑感。镜头跟着汽车一步步向饭店靠近,前景是道路和汽车,后景是巨大的雪山,在这个画面中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镜头拍摄角度都是微微仰拍,使得在深山中的酒店显得高大和神秘。再配以刺耳的噪声,可以看出导演在暗示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危险之中。
镜头二:这一个片段采用的是运动镜头拍摄手法,几乎所有场景都是以贴在丹尼身上的跟拍镜头来完成。第一视角的拍摄手法会让观众感觉到视觉变得狭窄,多死角的布局和一直拐弯的情节设计,又给观众一种不确定周围安全与否的体验,经过层层的气氛渲染后,在遇到影片中的双胞胎姐妹后呈现出较好的恐怖效果。
镜头三:这里采用了仰拍的视角,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从这个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在“入魔”后几近疯狂的表情与猥琐可怖的气质,而门后面倒着写的“murder”谋杀一词,为后来的杰克用斧子劈门这一经典恐怖画面奠定了感情基调,提到铺垫与推动情节的作用。其次,影片经典的“闪前”镜头是在门上用口红反写的字母“murder”,字母反写,起初一时间辨识不出字母的意义,觉得红色的字迹歪歪扭扭有些恐怖,直到影片后半部分出现丹尼用口红反写字母的过程,并向母亲求救后,借助母亲房间的化妆镜看到正写的单词,瞬间情绪绷紧,后背发凉,这里可以看出通过剪辑对情绪渲染进行调动。
镜头四: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大量的放射式、对称式的构图,选取了一个大景深,由近及远,一层层向画面内部缩小,从而制造出一种压迫、沉重的气氛,突出了画面中的人物。
镜头五:在不同的房间大面积色块的使用,也给观众的视觉造成了碰撞,过于明艳的色彩与夸张的表现形式,使人产生紧张与恐惧的情绪,这也可以看出电影中色彩的运用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
总结:
电影中会使用大量的视听语言来渲染氛围,尤其是恐怖电影中,这部电影中没有过于血腥恐怖的画面来作为吓人的“点”,反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剪辑、沉闷的音效、跳跃的画面以及独特的拍摄视角,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氛围,在观影的过程中让观众体验到刺激恐怖的情绪,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在时隔那么多年以后依旧被尊为“经典”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