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知识干货:电影第二符号学
电影第二符号学:(区别于电影的第一符号学)
1、它的产生意味着电影理论从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变。结构主义将电影的本文看作是一个相对自主的系统,不依赖于外界客体世界而存在。后结构主义从某种意义上重新将其看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领域。将整个世界和社会看作是一个语言的泛本文系统。从而实现了 语言本文的系统自足系统-世界泛本文系统的沟通。
把电影的叙事语言看成是世界与社会的符号的编码的结果。
2、它是电影符号学在70年代后的一个直接的发展。
3、电影第二符号学的理论实质: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的双重模式。
从弗洛伊德到拉康
——精神分析学基本模式和结构化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恢复了周围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的东西。把人的意识看成是二层的结构。理性的意识和深层的无意识。意识部分遵从现实原则;无意识部分遵循快乐原则。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人格理论:本我(相当于深层无意识,人的本能存在,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自我(文明社会中建立起来,控制和压抑不符合现实原则的本能冲动。不过终极目标是满足或者维护本我。)、超我(相对理想化的自我,站在人的特殊角度而言。体现伟宗教的、艺术的、道德的这一类理想化的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类独有的一个层次。有时候表现对本我的维护,可以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对本我的损害。)。
弗洛伊德释梦的理论: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本我需要表述出来,在水睡眠当中遵循现实原则的自我处于休眠的状态。梦!出于一种无意识的运动。它的工作方法是:移植、凝缩、装饰、具象化、潜在欲望的图像实现。还包括:想象、幻想、幻觉、白日梦。
拉康:将结构主义的语言学和精神分析学结合。
拉康把无意识语言化:拉康认为无意识是语言赋予欲望以结构的结果。梦,是无意识的符号。会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来组合成一定的句子、本文,也就是编码成句子、本文。语法规则(结构法则)正是弗洛伊德提出的梦的基本工作方式。这些法则和一般语言形成意义的法则是一样的。
拉康提出镜像阶段的理论:他认为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没有主体的,六到十八个月大的时候处于一个镜像阶段。这个时候婴儿已经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并且认识自己,同时会对自己进行一个认同,从而产生“我”的意念。这样一个人的主体得以建立。这样一个过程被称之为一次同化的过程。这个理论对于电影的意义:最重要关键词:看!看的是——影像,一个在反射平面上呈现的一个影像。于是:1、对人的视觉经验的强调。将主体确立引向观看(影像)的视觉层面。2、对“影像”的确定。反射呈现,却极其相似于真实,兼具可认识的、主观的、幻觉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和猫哥团队整理
㈡ 什么叫电影符号学
电影符号学是一种研究电影语言和电影表达方式的学科,它通过分析电影的视觉、听觉元素以及叙事结构,探究电影如何编码、传达意义,及其与文化、社会、历史语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电影符号学把电影视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元素,如镜头、场景、演员的表演、音乐、声音、光影等,都有其特定的符号意义。电影符号学研究者通过分析和解读这些符号,来理解电影如何构建和传达特定的情绪和观念。
具体来说,电影符号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视觉符号:电影中的镜头、画面、视觉效果等视觉元素,都是重要的符号。它们通过构图、光影、色彩等方式,传递特定的信息,构建电影的意义。
2. 听觉符号:电影中的音乐、声音、对话等听觉元素,也是符号学分析的重要对象。这些元素可以强化电影的节奏,营造特定的氛围,同时也可以参与构建电影的意义。
3. 叙事结构:电影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发展来讲述故事,这种叙事方式也是符号学分析的重要内容。研究者通过分析电影的叙事结构,来理解电影如何构建和传达特定的故事主题和情感。
4. 文化语境:电影符号学也关注电影如何与特定的文化、社会和历史语境相联系。研究者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来理解电影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和影响。
总之,电影符号学是一种深入探究电影本质和意义的学科,它通过分析电影的符号元素和文化语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如何编码、传达意义,以及其在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影响。
㈢ 如何从电影符号学角度分析影片《那山那人那狗》
就用麦茨的那套理论就行呗,能指、所指、外延、内涵之类的,如果广义一些的话,也可以算上第二符号学,就是精神分析那套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