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通过南斯拉夫电影《桥》谈一谈音乐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
兄弟,你的文章的题目很大呀,我给你一些提示:\
1、写《桥》这部电影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等。
2、写《啊!朋友》这首歌所要表达的意思。
3、两者关系
《啊!朋友》
这是一首我国人民十分熟悉的歌曲,由于它出现在南斯拉夫电影《桥》中,有人误认为它是南斯拉夫民歌,实际上它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南斯拉夫电影《桥》描写了第二世界大战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反法西斯斗争中战斗生活的内容,是我国观众十分喜爱的影片,电影《桥》的插曲《啊!朋友》也在我国广泛传唱。
这首歌为2/4拍,弱起音型的节奏生动富有动力感,准确地反映出游击队机智勇敢,坚定乐观的形象,旋律舒展流利,质朴感人,由于使用了小调性的音阶,音调略带有些伤感的情调。
南斯拉夫民歌
南斯拉夫民间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是塞尔维亚即兴诗人的史诗性叙事歌曲。它具有传统的旋律型,音域不宽,塞尔维亚民歌的节奏变化丰富,其特点是旋律中常有增二度音程。调式多为自然大调式,南斯拉夫民歌的种类除古老的叙事歌曲外,还有抒情歌曲、诙谐歌曲、婚礼歌曲、仪式歌曲。单声部和二声部居多。
http://art.cersp.com/Channel06/ysdsy/200603/388_4.html
Ⅱ 南斯拉夫二战电影中的那座桥叫什么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1969)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面临东西夹击的德国已走到了失败的边缘,然而他们仍不死心,为了挽救危局,德军计划从希腊经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国,为了能够顺利地撤退,他们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经的桥梁。 与此同时,一小队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奉命前去炸毁这座桥梁,桥又高又险,任务极其艰巨。如果能炸掉这座大桥,将阻断德军的退路,更有利于反攻。德军当然也明白这座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桥的重要性,他们部署了一个团的军力守卫,还安排了对付游击队的专家党卫军上校霍夫曼坐镇在军营中,大桥四周可谓戒备森严。 游击队在步步逼近目标的秘密潜入过程中,不幸被德军守备队发现,一名战士为了掩护全体战友脱险,孤身留守阻挡顽敌,不幸负伤后又大声呼叫退走的战友将手榴弹投向自己,杀身成仁,不当俘虏。 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了一个工程师,但这个工程师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多名游击队员前仆后继的牺牲,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他自己也与他最爱的杰作一同玉碎。
《遥远的桥》1977-6-15
本片为七十年代摄制规模最大的战争片,明星阵容空前盛大,由理查德·阿滕伯勒执导。《遥远的桥》)描述1944年,欧战已近尾声,各地盟军将领认为只要一番猛攻,便可打开通路提早直捣柏林结束战争。于是采取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降落荷兰,不料遭遇德军的顽强抵抗,以致行动遭到惨败。 本片从演员阵容上来说可谓明星荟萃、大腕云集!连老牌影帝劳伦斯.奥利弗在片中饰演了一位戏分不太重要的荷兰老医生。詹姆斯.凯恩演了一个101空降师的上士,罗伯特·雷德福出演82空降师的上尉,另外的几个明星也分别担任重要角色:肖恩·康纳利扮演的英国第一空降师长,最后大败而归。麦克尔·凯恩演第30兵团装甲团中校,吉恩·哈克曼演波兰旅旅长,最初反对“市场花园”计划第二批跳伞部下遭到德军屠杀!安东尼.霍布金斯演第一空降师的指挥夺桥的中校,坚守待援失败最后光荣被俘!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至7月25日,巴顿率领的第3集团军率先冲出诺曼底地区,开始了法兰西平原上对德军的大追击,盟军上下逐渐弥漫乐观的情绪。 作为进攻的两支铁拳——蒙哥马利和巴顿都想成为最早进入柏林的人,而盟军有限的补给能力无法保障两支大军同时发动进攻,进攻只能在一个方向进行。最后蒙哥马利的的北线进军方案被艾森豪威尔接受。 蒙哥马利希望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企图绕过传闻中德军严密布防的“西部壁垒”,而在荷兰方向展开一轮新的攻势,代号为“市场--花园”。 计划采用空降“蛙跳”战术,以美军第82、101空降师,英军第1空降师及波兰伞兵旅的共35000人,依次在63英里战役纵深上的埃因霍温、奈梅根和阿纳姆三地空降,夺取莱茵河上的桥梁,像交“接力棒”一样,护送地面推进兵团,直捣德国腹地——鲁尔区。1944年9月17日13时30分,战役开始,盟军动用了5500余架运输机、2596架滑翔机、8000余架战斗及轰炸机,同时在三处地区空降。但是战役进行得很不顺利。在经过残酷战斗后,101师和82师伤亡了3542人,才与地面部队会师。而远在最前方的英国第1空降师久等援军不到,在伤亡3716人后,一部投降,另一部突围成功。盟军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但只“完成了90%的目标”(蒙哥马利语)。战后,一位战地指挥官感叹:“那座桥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 这是20世纪70年代摄制规模最大的战争片,在大导演理查德•阿顿伯勒的旗下聚集了诸如詹姆斯·卡恩、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罗伯特·雷德福、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一干明星。但也正因为戏份分配的关系,使情节进展有如片段的组合,缺乏一气呵成的气魄,而且也拍得太冗长。不过即便如此,凭借极其出色的摄影和明星们的倾力出演,部分场面仍令人有大开眼界之感。影片描述了欧战尾声的1944年,盟军为了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直捣纳粹首都提前结束战争,于是采取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降落荷兰。为了夺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铁路大桥,与占有绝对优势的德军浴血奋战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虽然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盟军仍遭失败。
Ⅲ 关于桥的电影
《桥》(其它译名《最后的桥》)。
出品时间:1959年。
国家:联邦德国。
介绍
战争即将结束,生活在德国某小城市的七个小伙子终于长大了。他们的教师不希望这些小伙子上前线,通过与一位关系不错的军官帮助,在家乡的一座桥边站岗。
负责照顾这些小伙子的是一位军士,可在一次侦察中被误认为逃兵而丧命,飞机低空扫射时一位小伙子又不幸中弹而亡,幼稚的年轻人发生了误会,经过一场流血决斗两个人幸存,可由于这是一场毫无意义的自相残杀,他们的内心世界已彻底崩溃。
Ⅳ 求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影评
南斯拉夫电影《桥》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群游击队员在极其危险与艰苦的条件下炸掉一座美丽的桥,成功阻断德军退路的故事。中国与南斯拉夫虽然相隔遥远,但是奇迹般心灵相通,这部电影在中国的影响力远超它在其他国家所取得的成就,而意大利语插曲《啊!朋友再见》在配上中文歌词后成为七十时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
电影很容易看懂,虽然情节扑朔迷离,甚至一度非常紧张,也没有超脱英雄主义的范畴。巴塔饰演的老虎是这群英雄的核心,他的沉着冷静使他战胜了一次次生死考验,最终完成了任务。但影片决不是歌颂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由抗击侵略的南斯拉夫人民自发形成的,他们来源广泛,却因为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重要的是,他们成了“朋友”。
朋友,在电影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老虎与萨瓦多尼的朋友关系来自于以前的并肩战斗,相互信任,从而结下的深厚友谊。萨瓦多尼与班比诺的朋友关系是在后者对前者一心一意的服侍与尊重中得以确立,并成为影片最感人的片段。曼奈与迪希,曾经一起战斗,但相互之间存在着一些猜疑,曼奈牺牲前与迪希的冰释前嫌令观众扼腕兴嗟,叹息友谊只是短暂的瞬间。在影片中,“朋友”是对革命战友的亲切称谓,感动观众的同时,也在感动着剧中人。片中工程师一直以他建造如此美丽的大桥为荣,他有些孤傲,对国家利益的蔑视显得不近人情,但是他还是亲手炸掉了大桥,并将生命定格在了爆炸的一瞬。是什么感动了他,让他做出如此反常但是正确的决定?答案还是“朋友”。萨瓦多尼亲手炸死班比诺使得后者不被敌人俘虏,与工程师炸掉自己的大桥求得本民族的胜利,如出一辙。歌里唱到“朋友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七个人的团队最后仅剩下四个人,朋友都已经远去,剩下的只是伴随着断桥的空谷余音。
面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南斯拉夫人民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有一成的人口在二战中去世。而这个地区说着多种语言的各民族却焕发了空前的凝聚力,并在战后成立了一个团结的国家。在电影中,对付德国人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员,不是单纯的塞尔维亚人,而是泛意义上的南斯拉夫人,在本片突出表现为克罗地亚人,甚至意大利人也是这个游击小组中重要的成员。国际主义,以超脱民族的形式存在,而法西斯是南斯拉夫的敌人,也是世界和平的敌人。中国观众看着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出生入死、足智多谋、勇敢干练,自然也回忆到了二战时期我们的游击队对日本侵略者进行的滋扰战术,这种感同身受是这部电影能够在中国获得强烈认同的主要原因。
看过《电影传奇》为这部电影制作的专题后,我对《桥》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部影片的各位演员现在都很少联系了,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属于不同的国家,代表不同的政党或利益团体,“南斯拉夫”这个称谓已经是过去时。南斯拉夫曾有一个强势独裁总统铁托,在他当政期间,南斯拉夫是一个团结的国家。但是作为克罗地亚人,铁托采取了政策使得民众对“塞尔维亚人”的认同度降低,国家的凝聚力下降,在他死后,没超过30年,南斯拉夫就已经彻底分离成7个独立国家(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塞尔维亚、黑山、科索沃)。现在的“南斯拉夫”,成为回忆的一部分,原来统一在这个国名下的团结的人民,已经从亲热变为陌生,甚至充满敌意。原先处在冷战核心但是信奉不结盟运动的强大国家,现在以7个小国的面貌存在,他们肩上不仅有美国、俄罗斯分别向他们发号施令,连周边的阿尔巴尼亚、土耳其、希腊也各有他们的打算。
听着“朋友再见”的歌声,看看南斯拉夫的今天,想想中国西部严峻的民族压力,我们怎能安下心来呢?
(希望能帮助到你!)
Ⅳ 电影《桥》影评镜头分析
《桥》很触动人,不仅仅是电影中班比诺在沼泽地上跳跃的身影,不仅仅是工程师拉响炸弹后那个浓烟遮盖的画面,也不仅仅是一群是战友也是朋友的游击队员走在山岗上的剪影。电影背后的真实命运,才是最触动人心灵的地方。曾经是中国人民朋友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已经永远消失,电影背后的那群因为电影拍摄而成为朋友的人,因为国家的分裂而不再来往。朋友再见,不光有电影里的一群游击队员,还有电影外一群活在真实世界的人,还有两个国家的人们藏在心底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