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评价电影《无人区》
电影《无人区》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从电影的制作角度来看,《无人区》无疑是一部精心之作。影片通过独特的视角和叙事手法,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无人区,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主人公们的挣扎与求生。影片的摄影、音效、剪辑等方面都表现出色,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从主题和内涵来看,《无人区》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在无人区中,人们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道德和良知的束缚,展现出各种丑恶的行为。然而,在这些看似恶劣的行为背后,又隐藏着人性的温暖和希望。影片通过这种对比,让观众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无人区》还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传达了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影片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腐败,对权力和金钱的崇拜和追求,以及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助和绝望。这种批判意识不仅让观众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观众对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渴望。
综上所述,电影《无人区》是一部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与人性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仅让观众在视觉上得到了享受,更在心灵上得到了震撼和启示。因此,我认为这部电影值得一看,它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社会和人性,激发我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和期待。
⑵ 无人区电影影评
《无人区》:最好的“坏”电影
《无人区》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绝对是个异类。他没有走主流的路线,反而剑走偏锋,选择了中国西北部荒无人烟,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一个灰色地带,塑造了这样一波性格阴暗,充满兽性的小人物,拍出了这样一部黑色,冷酷到直击人性阴暗面的异样类型片,令人叹为观止,更发人深思。对于这样一部处处暴露出人心险恶的好作品来说,“最好的坏电影”,无疑是对其最为中肯的评价了!
首先要佩服宁浩的一点,在影片中黑色幽默的元素被他玩弄的已然是得心应手,这从本片的名称上就体现的异常鲜明:明明是《无人区》,讲述的却偏偏是这五百公里无人区里的“人与人”(此处有深意,稍后我会继续讨论)之间发生的故事,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就有够荒谬,或者说是黑色幽默的了。其次,在这样一个游离于法律范畴之外的灰色地带,竟然来了一位号称是代表法律权威性,严肃性的律师企图以一己之力赢得这场超越人类本性的战争。影片到此为止,这就可堪称是导演的最大妙招,充满了戏谑与嘲讽,令人赞不绝口。接下来,导演又拿出了他最为拿手的看家本领——一桩xx引发的恩怨纠葛。《疯狂的石头》里是那块天价翡翠,《黄金大劫案》中是那沉甸甸的金子,到了《无人区》里,变成了最能体现导演用意的象征——鹰隼,影片也是通过鹰隼来展开后续一系列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导演摒弃了最擅长的多线叙事的方式,而是变成了一条主线贯彻到底,通过全知视角围绕主人公来将故事一一展现在观众眼前,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尝试,在这部影片中,是完全合适的。
在影片上映前,有人说这是一部公路片,也有人说这是一部西部片,还有人说这就是一部黑色类型片...但事实上,在看过影片后,观众就会发现,这其实只是一部贴着鲜明宁浩标签的电影,但不得不说,上述几种类型在本片中均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黑色元素自不必再多说,影片的公路元素异常突出,本片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公路上完成的,而且公路元素对推动情节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从那要命的一口唾沫,还是后来的撞“死”黄渤。此外,公路片的属性也限定了本片的叙事结构,若采用多线叙事恐会打乱影片的叙事逻辑,因此,刚才提到的单线叙事在公路片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而至于西部元素,影片的大背景设置在了中国西北部的无人区,荒凉的戈壁,苍茫的沙丘,一个象征“正义”的律师,构成了宁浩心中独具中国特色的西部片,但不同于约翰·韦恩或是伊斯特伍德所塑造的“高大全”形象,徐峥这个律师,有点坏。而更加令人瞠目的是,影片中所有的人物,都不能再简单意义上称之为好人或是坏人了...
在本片中,主人公是一位道貌岸然,唯利是图,如衣冠禽兽一般的“著名”律师,抱着图名图利的目的远赴边疆来替人消灾,可殊不知,事成之后自己险些成为了被消灾的对象,若不是一口唾沫引发的风波,或许早已成为了盗猎者的枪下鬼,随后更是整出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故事,真可谓是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了,也难怪连盗猎者都由衷地感叹道:“你是个坏人呀!” 而黄渤饰演的盗猎者老二,可谓是典型的坏家伙的代表,他贪婪好色,骨子里没有丝毫的正义感,眼里有的只是生存与利益,他坏得让人忍俊不禁,坏得让人打心里佩服,这样一个类似于“天生杀人狂”一般的坏角色,令人印象深刻。至于余男饰演的为了生存而屈服于淫威不求上进的舞女,多布杰饰演的冷血残忍的盗猎者老大,两位粗俗鄙夷却又倒霉透顶的卡车司机,夜巴黎唯利是图,毫无同情心可言的一家子...大家在生活中所能想象到的人性的缺点在《无人区》里都有体现,看似小小的无人区实则反映的是大大的社会,在这样一个不受法律拘束的小社会里,人类平日里被社会体制,公众舆论所压制的本性暴露无遗,于是乎,在无人区里,也再不能用平日里大众谈论的所谓的好与坏来作为评判的标准。而此时,导演对于兽性的引入就显得颇为关键了!
在宁浩导演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谈到这部影片更多是探讨人性与兽性的相互碰撞,较量,这更多的是一部反映动物本性的作品。因而导演也在影片的开头就借主人公潘肖之口呼应了他想表现的主题。此外,还可以从导演对于每一个角色的设定上就能看出来。在本片中,所有的角色其实都可以看做动物,在这样一块不适宜善良生存的土地上,只有丢弃人的社会属性,像野兽一样捕食,才可以生存。但虽然都是动物,他们的级别还不尽相同:律师潘肖以及舞女都是这个食物链里的初级消费者,他们或许在无人区外都是强者,可在这里,他们只能被任意宰割,但颇具讽刺意义的一点是,最后往往能生存下来的都是他们;黄渤饰演的盗猎者以及两位引发整个悲剧事件的卡车司机,他们充其量只能算作次级消费者,他们够坏,够狠,但离开了最高级生物的庇佑,他们往往都会死的很惨,不论是被枪杀还是被锤死;夜巴黎的老板以及多布杰饰演的盗猎者,作为处于整个食物链最顶端的最高级消费者,他们掌控着一切,在这里,他们说了算,不论是100块钱一支的打火机还是那价值100万的鹰隼。在大自然这般残酷而无情的竞争中,杀戮随处可见,杀戮无声无息,就如同在无人区里你撞死了人都不会被发现一样。在这里,人类只能像野兽一样战斗,否则,就会被比自己更无情,更残忍的同类所吞噬,于是乎,在这长达500公里的无人区内,人性与兽性长达2个小时的较量开始了。
很不幸的是,在绝大多数人身上,人性终归没有战胜兽性,这些人彻底沦为了行尸走肉一般的动物,成为了大众眼中不折不扣的坏人。可终归会有人能从兽性中挣扎出来,看到人性的光辉,尽管他之前可能也曾被兽性所蒙蔽,律师潘肖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他之前唯利是图,不慎撞“死”人后还试图毁尸灭迹,行为品性完全与他那神圣的职业不相符合,但在种种巧合(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定数)之下,最终没完全堕入黑暗,并在“偶然”情况下邂逅舞女,并从舞女身上得到了启示,通过舞女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同样的道理,舞女也是在与律师的相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人性的光辉,认识到了人性的力量,并最终带着这股力量幸存下来。律师与舞女的角色不同于导演设置的其他角色,他们来自无人区之外,他们经受了多年来的“人性”化教育,因此他们虽然在刚刚步入无人区后也曾一度迷失,但最终能够靠着后天对人性的认知与学习,完成自我救赎。虽然这救赎的过程非常痛苦,甚至还伴有牺牲,但是他们还是做到了,特别是当主人公最后领悟到动物与人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会用火时,他就已经完成了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升华,他也再不是那只猴子了!
《看电影》杂志曾评价这部电影为“最好的坏电影”,这里我非常认同,因为在这部作品中,再也看不到一个过去意义上的所谓好人形象,更因为这部作品的本意应是想试图重新定义好人与坏人的标准。但可惜的是(以下仅仅是个人猜测),由于对于影片题材的限制(毕竟歌颂真善美始终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宗旨,你懂得),使得导演还是没有把自己的本意完完全全的拍出来,这就使得影片最后舞女成功融入社会的那段显得有点突兀,有点主流化了(是否是影片后期补拍也有待考证)。但毕竟瑕不掩瑜,本片还是会成为年度风格最另类最鲜明的华语电影,这样一部几乎“坏”到底的好电影,也注定会为宁浩以至于众位主演们的人生中留下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所谓“好做坏时坏亦好,坏做好时好亦坏”,人生那么长,一辈子是好是坏,谁又能说的清楚呢?因此,能给大家的唯一忠告是:珍爱生命,远离无人区...
⑶ 请注意,前方五百公里无人区!这电影压根不是拍给“人”看的
宁浩想当昆汀吗?
不,他不想。
那他想当谁?斯皮尔伯格还是卡梅隆?难道是诺兰?不,他也不想。
因为他是宁浩。
为什么呢?我想有一部电影很能说明问题。 我指的电影就是《无人区》。
宁浩为咱们这些粗茶淡饭,三教九流,循规蹈矩过日子的大耳朵老百姓们所知晓,应该靠还是那部有点癫狂的《疯狂的石头》。 确实很好看,看完之后,笑得口吐白沫,笑得颠三倒四,也记住了宁浩这个名字。
但老百姓们笑了也就笑了,没别的了。于是,宁浩导演就想着拍点能让人记住的东西。
这个小眼睛的,痞里痞气的男人,乍看有点北京大院那个王朔朔爷的味道。但这部《无人区》却是王朔那类习惯了文明人 社会 的“痞子”写再多《动物凶猛》也鼓捣不出来的。
因为无人区里,别说好人坏人,那里本来也没人啊!
《无人区》,一部2009年拍完,却2013年才能上映的电影,删改了4年才得以上映。可想而知,它的故事内核该有多么生猛。
原稿据说是不够“和谐”,被咱们英明神武的广电毙了,飘扬在无人区里了。而他这部删减版,我却不觉得丧失了多少魅力, 反倒觉得有了点“人”味。
就像辛德勒之于《辛德勒的名单》,基廷之于《死亡诗社》。
然而《无人区》里什么都有,可就唯独没有“人”。
电影就没打算把主题藏着掖着,人家一开头就说了—— 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
《无人区》的故事其实也并不难。别怕,宁浩不是诺兰,不会拍一个让你烧死几千万脑细胞的电影。一句话就能把《无人区》说透了:
电影一开头,背景是我国西北雄奇壮阔的大漠,伴着徐峥中厚的声音,讲着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一只猴摘桃,一只猴放哨,然后就有了人。 可这猴子摘桃的事,和咱这天高地阔的西北大漠又有甚干系?
你把全片看下来,会发现也没猴子。
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人,但有的是动物。
什么是动物?什么又是人?我们这些会说话,会写字,会思考,会使用工具的高等灵长类当然是人。毕竟生物学家和 社会 学家已经不厌其烦地唠叨了几千年。 而看过《无人区》你会发现,我们也不过是那些猴,甚至还不如猴。
宁浩最擅长的,就是敲碎你固有的看法。在这个寓言式的故事里面,他一点点地剥离着所有的人类文明,把那些人类引以为傲的法律和道德全部敲碎,有的只是兽与兽之间的撕咬, 有的只是趋利避害和弱肉强食。
黄渤和多布杰饰演的鹰贩子当然是兽。他们没有任何的感情,没有任何的人性。可是鹰贩子趴在大漠,候了几天几夜,用尽了人类的智慧去抓那猛禽鹰隼。
他是人吗?不是的话,如何用人类的智慧能抓到这来去无影的鸟。
可被警察抓了,他也会和警察商量着“ 钱都归你,放了我”, 这还不算人吗?看那狡狯精明的嘴脸。
当然也不算,趋利避害嘛,是所有或者的动物骨子里的东西。 哪怕就算是一只草履虫也会想尽办法多活一会。
而多布杰饰演的黑老大,几如鬼魅,也如流荡苍凉漠北的罗刹。在他的眼中没有任何的法度和善恶,这一点和《老无所依》里的安东很像。但安东还有原则,而他只在乎利与害,没有任何的原则。 和安东相比,他是更为纯粹的“兽”。
宁浩把他从一个人, 彻底塑造成了一个符号 。在无人区这片生态系统里,他就是食物链的顶端,主宰着野蛮的“法度”。可他所做的事情,又说明他绝对是一个人,聪明老练,精明果敢。不动声色撞死了警察,还能快速思考出了对策,这是人类的智慧,动物会有吗?
他甚至还能运用心理学故意暗示,让潘肖开着车带着鹰隼离开,还布好了局,躲开了警察的盘问。
而徐峥饰演的小律师主角潘肖因为黑老大的官司吭哧吭哧地来到了这片蛮荒的无主之地。最讽刺的是,他是个律师,而这里是无人区。 在动物世界里,人类的法律,只是废纸。
黑老大利用了警察身上的酒味,找来了律师潘肖来打官司。
潘肖是律师,典型的文明人。在文明 社会 ,挥舞着法律武器,三下五除二就打赢了官司 。他还是个素食主义者,是个明明没有近视却要戴着副眼镜,给自己添几分知识分子色彩的文明人。
他说:“我很讨厌动物,尤其是马。”为什么?他是个文明人呗。
而这部电影的色调运用,可以看出宁浩导演功力的如火纯青。暗光和强烈的光圈对比,让这个简单的故事充满了浑厚的史诗感和寓言风格。
潘肖的一出场就是以文明人的姿态去睥睨这些蛮荒地区的粗人们。他不屑,他自负,连水杯都要放在特定的位置上。但在故事的前半段,斯斯文文打扮的他却只是只“兽”。 他不在乎事件的真相,在乎的也只是名与利。
“不见利,谁给你名啊?没有名,怎么得利啊?”
“你说你认为?这里是法庭,法庭讲的是证据,这些只是线索。 ”他只用了几句灵巧的话和几份材料,就轻而易举地打赢了官司,还不算人吗?难道都是动物不成?
可当他一进入了无人区,当文明和野蛮就划开了界限。在穷山恶水的世界之中,法律不过是那些粗粝人们的一口痰。 潘肖恨那口“痰”,因为他是个文明人。
他和拉油的兄弟俩较劲,觉得卡车就该给豪车让路,本以为可以轻松地震住这两个大老粗,可是确实被羞辱了一番。因为在无人区,没有秩序可以遵守,人们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没有善恶之分,只要从心所欲。比起人类 社会 道貌岸然的法律,这就是动物的价值观 ,无人区里的人们选择了遵守后者。
身处野蛮世界愈久,潘肖作为文明人的原则和法度似乎也一点点蜕化,而逐渐从壳子里爬出了一只兽物。他把打火机扔上了兄弟俩的卡车, 干草一点就着,象征着他内心的兽性外化。 烧掉的不止是那些草,更是他虚伪的文明外壳。
而电影后半段里,撞晕鹰贩子,被黑店老板勒索,被黑老大追杀,被失足女子纠缠都他不再相信人性。
在一不小心撞翻了鹰贩子后他所想做的只有一件事: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处理尸体,他想到了烧掉鹰贩子的尸体。然后丢下失足女子,远走高飞,继续去做他的“大律师梦”。这看起来很划算,绝对是个文明人的做法, 但在无人区里,这就是动物的想法。
趋利避害嘛。
故事中的群像塑造十分出彩,这些亦人亦兽的角色极大地扩展了这个故事的张力和内核。
卖黑油的,非法拘禁人口的加油站老板,那个狡黠市侩的杂货铺老板娘,以及满口谎话的失足女子.....他们都不过是披着人皮,生存在这片大漠深处的动物。
和鹰隼,蜥蜴,蛇,猴子,马都没有什么区别。风沙把他们的心都吹得无比坚硬。
“我老实跟你说吧,当我们这一行的,只要说:我老实跟你说吧。就都是骗人的。” 失足女子不止一次对潘肖这么说,却也不一次继续骗着潘肖。
何其黑色幽默,又何其真实。 无人区里,真话和假话又重要吗?正如法律和文明标准也不重要。
黑店老板当然是反面人物,他唯利是图,他霸道无良,甚至敢于虎口夺食去卖鹰隼,只不过他拧不过黑老大。他的覆灭,不过是一只狼被一只老虎咬死了, 还是动物世界里的那点事。
而那个老板娘,我认为是片中为数不多人物中最为出彩的角色之一。虽然只是个小配角,但她是真正的“兽”。人的狡黠和兽的贪婪在她身上交织,左右逢源,多么精明。
不论遇到谁都说: “你该给我50块,我给你保密。”
对,她深谙人性,很明白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利用了这一点,她无往不利。可最终,她死在自己的贪欲手上, 因为她贪婪,而动物也一样贪婪。
所以黑老大说: “你是个聪明人。 ”聪明,当然“聪明”,像是在赞美一只狡猾的狐狸。
这里没有好人,也没有坏人, 他们都只是动物。趋利避害,互相撕咬。老板娘看出了黑老大是鹰贩子,她敲诈他,黑老大知道只要有人再给她100,她也一样会说。
于是乎,出于动物性的考量,他决定下杀手。
而黑老大也对潘肖说, “我贩我的隼,你出你的书,我们都是一样的。”
无人区里的人,也不过是动物,他们没有什么人性和道义的负担,所以为了名利,为了利益,他们都可以不顾一切。黑老大并不认为衣冠楚楚的潘肖高于作奸犯科的自己。
潘肖可以打算烧尸,黑老大可以杀人,失足女子可以骗人,黑店老板心安理得宰客,他们都没有心理负担, 因为在无人区里,这都是“合法”的。
所以意识到了这一切都潘肖无奈地说:自己就是那只猴子,在这猛兽横行的远古时代,而没有另一只猴子为自己放哨。
整片下来,你会发现, 唯一有名字的是潘肖。
名字是什么东西?名字是人类的专属,尽管现如今不少猫猫狗狗都有了什么爱称。但名字仍然是人类的光荣与骄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名字才是人类的伟大发明。
黑老大象征着最高的猛兽,他说自己是吃肉的,所以他欺凌和吃掉下层的兽。潘肖是人,也是被吃的一环。但他又是高于黑老大的,因为他是人。在故事的最后,他本有机会逃脱,却选择折返来救女人。这是让黑老大很不能理解的事情,而他解释说: “你又不是人,你怎么会懂?"
在这个寓言故事里,潘肖有名字,他是人。没错,但他是怎么从兽变成人呢?猴子又是怎么从猴子变成人的呢?你可以看到,一开始的他也当然是只没有任何道德负担的兽,可以帮助恶人打官司,也可以考虑烧掉被自己撞晕的人。
而大概是从认识了余男饰演的失足女子开始,他心中有了颗种子,落在了蛮荒的土地上,长成了一棵小树。 树的名字就叫做人性。一只猴子碰见了另一只猴子。
当黄渤饰演的鹰贩子醒了过来,他愤怒地质问这个之前还风风光光的律师,为什么要撞自己和烧掉自己。潘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那时的他是一只动物,而动物的一切行为都是趋利避害的 ,趋利避害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鹰贩子胁迫着女人点燃潘肖,女人却不愿意。鹰贩子复仇有错吗?没有,有怨报怨,天经地义。潘肖想要烧掉尸体有错吗?没有,不值得为了一个粗汉子丢了自己的生路。
而女人却不愿屈从, 这就叫人性,哪怕面对着黑洞洞的枪口。 跳脱出动物性思维,人的伟大就彰显出来。
弟弟也就放下了仇恨, 因为他们这样的小人物,所拥有的只是 情感 。
潘肖也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但他是一个人。
反倒是在被群狼环伺之下的处境之中,潘肖一点一点地迸发出自己的人性。也正是人性,让他跳出了人类趋利避害的动物性,而去选择救下失足女子, 人性战胜了兽性。 也是因为人性,他才得以在无人区活得像个人。
说来好笑,电影中有个傻子的角色,是黑店老板的儿子。在无人区这个没有良善的世界,他反倒是一个人。当黑店老板找到了鹰贩子和女人,因为枪,黑店老板害怕了。而傻子并不,他是个傻子,不怕死。看起来不像一个正常人,所以他想敲就敲。 却正因为他这样的傻,在这么一群猛兽之间,倒像一个人。
他追求的是本心,他爱着女人,小心翼翼地为她拨开脸上的头发。可惜他到死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算不算一个人,但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宁浩就是借这个傻笨的角色去作为一面哈哈镜,照出这一干人等的兽性与丑态。
后面黑老大要杀了女人,潘肖这只猴子却敢抓住老虎的刀。因为他和女人成了故事里的那两只猴子,一只摘桃,一只放哨, 猴群就成了人群。
女人只是个风尘女子,满口谎话,视钱为一切。遇见潘肖后她说自己是山西人,又说自己是河北人。但却也在黑老大要杀了潘肖的时候,把自己的钱都给了黑老大,还偷偷地用火机救了潘肖。
因为她是另一只猴子。
潘肖之后被警察救了,这个之前还靠着所谓证据来欺压人的讼棍,此刻却说着事实也没人相信。
何其讽刺。
在拉了手刹,让警车翻了之后。潘肖决定回去救女人,他失去了所有的现代交通设备,看见了一匹马。他说过” 我不喜欢动物,尤其是马“ 。很简单,他在压抑自己的兽性,他认为自己是个文明人。 而之前的他只是一只披着文明人外壳的动物。而此刻,他却要用最野蛮的方式,去做一个真正的人。
大漠茫芜,天高地阔,我印象中中国西部片最雄伟的一段就是这里了。策马奔腾的不是什么古时的将军,马也并非 烈 鬃飘飘的汗血宝马,他的目的也不是什么“不破楼兰终不还”。宁浩却拍出了西部片的意气:
故事的最后,潘肖还是用火机点燃了卡车上的干草,然后他喃喃着: 人和动物最大不同,是人会用火。
而这个火,指的就是人性。
猴群之所以变成了人群,并不是因为猴子的摘桃的技巧有多么高明,而是因为猴子们互相关心,互相依靠着生存。 只有兽才会撕咬彼此,为了自己的私欲。
而人,不会。
伴随着一声巨响,漫天的钱币飞舞着,一切都结束了。
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最终却以人的自我牺牲结束。
这就是《无人区》。 一个宁浩导演心中兽如何变成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出色的依然是故事和人物塑造。你可以很清晰地看见,潘肖是如何从一只自私自利的兽变成一个舍生取义的人。这个成长轨迹非常之清楚。尽管这部电影,不时让我跳戏去徐峥的囧途系列。
但这部电影里的山争哥哥太帅了,儒雅中正,又有一股子英雄意气,与囧途系列里那个油腻腻的徐峥判若两人。
故事的最后,是逃出生天的女人被舞蹈学校所接纳的镜头,她成了一个舞蹈老师,走出了无人区,又回到了人类 社会 。不少影迷说电影原稿的结局是:没有警察,只有女人一个人孤独地徘徊在大漠之中,绝望如斯。而指责现版的结局是狗尾续貂。
老实说,收起你所谓的艺术吧。 我倒觉得修改后的温情结局反倒是一种人文主义的升华。因为人们彼此需要,彼此关心,才有了我们的 社会 和人类文明。也正是余男饰演的女人被 社会 所接纳,才真正地呼应了《无人区》的主旨——人之所以与兽不同,因为我们在乎彼此。
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其实无论是高楼大厦的城市,还是穷乡僻壤的荒漠都会是”无人区“。 所以我认为这部黑色电影的温情结局,恰恰是最完满的升华。
潘肖死在了无人区,但无人区却不再是”无人区“。
不是吗?
⑷ 评《无人区》:最像文艺片的商业片
相信很多人看完《无人区》之后,内心是震撼和恐惧的。电影中充满暴力的场面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观众的神经,而无人区的荒凉单调似乎更是在这里野蛮生长起来的人的写照。
被判无罪的詹铁军、杀手、加油站老板、老板夫人等人,他们一步步地将我们对人性最简单的一点温情期待都予以打破,电影最后,影院观众都屏住呼吸沉默了起来。
电影拍得刺激过瘾,很多观众看完之后,相信除了震撼以外,对于这个故事错综复杂的情节发展一头雾水。这里我将电影进行了一次梳理,基本故事脉络请看下图。
冷漠的人性各有不同
毫无疑问的是,这部电影讲的主题是人性的冷漠,无论是来自城市的律师还是无人区的詹铁军,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冷漠的一面。
律师为求名利,不惜为罪犯詹铁军开脱;詹铁军为得到老鹰,不惜杀掉自己的恩人;娇娇满嘴谎言;杀手以看娇娇和律师互相厮杀为乐。除了这些人以外,还有卡车司机和加油站老板等人,每个人都是无人区茹毛饮血的怪物。
冷漠一词放在他们身上的确合适不过,但每个人身上的冷漠又有不同。基本上来说,电影中的冷漠可以分三种。
一种是城市人的冷漠——律师为代表,这类人的冷漠显得文明些,起码最基本的人性还没有抹灭;第二种是在无人区野蛮生长下的人性——詹铁军为代表,这些人没有一点人性,在他们眼中杀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一样简单;第三种介于无人区和城市之间,这种冷漠是城市文明下的冷漠向野蛮生长下的冷漠过渡——娇娇为代表,这种人人性没有彻底抹灭,但是也开始有了些野蛮的冷漠。
电影通过一系列复杂交错的故事,对这三种人层层剥皮,最终露出了各自的那颗黑心。无人区这个地方的人心更是犹如畜生,比黑夜还黑
人性深处的暗黑暴力
无论是城市冷漠,还是野蛮冷漠,其实都存在于我们人性当中。每个人在这方面的区别在于,自小的教育驯化程度。这部电影上映时被禁,一禁就是四年,电影初版中,没有一个好人。后来上映之后,导演经过再次剪辑,出现了一些人性中的温情。
情节该删去的部分
电影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律师潘肖为詹铁军脱罪前后,第二个部分是律师处理杀手死亡事件,第三个部分是娇娇离开律师之后的遭遇,第四个部分是詹铁军、娇娇、律师、加油站老板在二道梁子集合。
这部电影仔细分析其实有很多情节安排并不完美,在杀手复活之后,理所应当地会将律师杀死,这点编导没有避开。为了情节继续延申下去,编导用的办法其实很笨拙,就是让子弹打偏,律师再次复活。
律师复活后又遇到詹铁军追鹰,这次律师又要被杀。鉴于律师的主角光环,编导想的办法是让娇娇将打火机放到排气筒,炸开后可以避免律师一氧化碳中毒。相比于第一次律师复活,这段设计较为合理一些。
除此之外,警察的安排和卡车司机的安排其实没有多大必要,这部电影主要角色之间的矛盾都是丝丝紧扣。
律师潘肖、詹铁军、杀手,这三个人从电影开始就产生了矛盾。律师为詹铁军开罪,詹铁军将自己的车抵押给了潘肖,里面放着鹰隼。詹铁军命杀手半路截杀,留下鹰隼,结果却被律师撞倒。一直到电影结局,詹铁军和律师的命运都息息相关。
妓女娇娇、加油站老板等几个人也贯穿了整部电影,直到最后结局,妓女娇娇的角色甚至喧宾夺主,俨然成了主角。
总而言之,詹铁军一拨人、娇娇一拨人以及律师,这三方面贯穿了整部电影,而卡车司机的出现以及警察的出现其实对推进情节发展没有多大影响,去掉这两方面的戏,不会影响电影脉络走向。
多线叙事最怕的是情节太多,给观众产生混乱,警察和卡车司机对情节帮助是有,但是很少,反而会将电影复杂化,让观众理解剧情时产生更多的困惑,没有太大裨益。
电影商业味道太浓
这部电影放映之后,被许多观众叫好,但是仔细分析之后,其实人物内心没有太复杂,整体大情节其实很简单,只是小情节比较曲折绕弯,每一次导演用才华来转折情节时,都会给观众以惊喜。电影看得很爽,但是就电影艺术而言,其实一般。
所以这部电影被金马奖、金像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邀请,但几乎没有获奖,都是提名。只有黄渤在亚洲电影节获得了最佳男配角,以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中获得“致敬电影”,但这两个电影节相比于金马、金像分量都是很低的。
总而言之,这部片子的艺术成就并没有豆瓣评价的那么高,但是作为商业电影,过瘾这件事情上,宁浩做到了。看看宁浩之前拍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等片,其实套路都是如此,多线叙事,情节颠簸,但是细究人物内心及情节特色,没有多少可谈的。
宁浩可以说是中国众多导演中,最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了。
⑸ 这部电影被禁4年才开播,大量镜头被删减,为何放映后成“爆款”
优秀的影视作品不只是正能量满满,也有很多充斥暴力血腥的作品给人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引起人们的反思,内容的尺度之大甚至于被禁播了四年,后来经过删减片段,才得以播出,这部作品的名字就是《无人区》,这部电影一播出就引发网友热议。
总结剧本源自生活,所以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希望可以多多推出这样的作品,比起爱情片的白痴情节,小编更喜欢果断一点的。大家觉得呢?
⑹ 如何评价电影《无人区》的结局
在导演宁浩所有的电影作品中,最有人性深度的,便是这部《无人区》。
本片从一开始便不俗,由一个寓言开始,讲述的是两只猴子的故事,一只猴子摘果子,另一只猴子放哨,两只猴子因为相互信任,所以都得到了果子吃,而这份信任,让两只猴慢慢地扩大到了猴群,之后变成了人类社会。
而这种正常和不正常,和故事的背景——沙漠戈壁分不开。《无人区》作为一部西部片,它用一种荒凉、毫无法制的环境,将人性一步步地摧残转变,最终,有些与之同归于尽,有些人三观彻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