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电影《明日战记》营销方式
我见过的最叹为观止的“卖惨营销”是电影《明日战记》的“卖惨营销”,尽管后来电影票房成绩不错,但不少观众被“卖惨营销”激起逆反心理。
“卖惨营销”是电影宣传的一种常见策略,其手段包括打情怀牌、苦情牌,或与爱国主义情怀绑定等。靠刺激观众的情绪,博取同情,进而将情绪转化为票房。客观上讲,有些影片门类相对小众,排片不足,影响票房的情况也的确存在,在此情形下,坦陈自己的“惨”,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或许也能暂时实现逆袭。但使用此类“卖惨营销”的成功案例是极少数的,更多的情况还是,当其他营销手段缺乏效力时,片方计无所出,不得已转向“卖惨”。黔驴技穷的后果往往是即便再“惨”,也难有人问津。
其实在资讯高度发达、影片评价体系比较健全的今天,一部影片质量如何,观众心里都有一个大概的认知。好影片被埋没的概率越来越小,电影营销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影片质量不过关,没有卖点,很难吸引观众。
“卖惨营销”或许具有一定的短期效果,但注定不是长久之计。难道因为片方足够惨观众就要放低标准、无限度地容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为消费者,观众只会为好片子、真正打动人的作品买单。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讲,如果人人都来卖惨,不在内容上用功,那行业只会陷入混乱。《明日战记》此等操作,容易产生负面的示范作用,助长歪风邪气,是不值得提倡的。只有回到内容的质量上,观众才会甘愿贡献电影票。
㈡ 一部电影是怎样营销的从哪些点切入
1、电影本身永远是最先考虑的。
说到营销,总不免有些所谓的成功学灌输类似于”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营销与产品无关”这样的论调,从道德层面讲,这是很可恶的。把不好的产品卖给人们享用这种事本身就不仅仅是忽悠那么简单,那是实实在在的危害消费者。所以,在谈到电影营销时,作为产品的电影本身,永远都应该放在首先要考虑的位置。我们在做电影营销时,第一步不是谈怎么做,预算多少,而是在简短寒暄后直接看电影成片。认真看完之后,不管客户讲得如何,心中都已经有个标尺,好与坏先做判断,然后再决定是否进行营销推广。在这一点上,金钱诱惑往往起到很大阻碍的作用,但为了对观众负责,我们基本上只选电影质量至少合格的做,这是原则,对观众负责,很重要。
2、选择营销平台,主要以新媒体为主。
由于无法和4A公司竞争,也不好和公共机构拼,传统的预告片和广告铺盖以及发布会等公关活动都不参与,专注于新媒体领域,以微博、微信以及社交网络平台为主阵地,展开创意策划,执行营销战略。目前选择的主要平台为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以及部分论坛。这些被称为新媒体的平台很适合主体观影人群的接受品味。
3、研究电影本身,挑亮点和槽点。
你经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电影的精彩片段、台词、幕后故事等之类的,都是有经过精心挑选和策划的。比如我们在挖掘出一部好莱坞大片中诸多富有哲理的台词后,通过制作话题以及长微博,集聚所有打动人心的台词,在微博上扩散传播。在影响力没有到位的时候,通过微博意见领袖的辅助发声,迅速让话题得到迅速扩散,实现大量的曝光,增加了电影曝光后,直接让票房大幅提升。当然,也不局限于亮点,电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处,把它揪出来,通过策划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现,将槽点制作成全民讨论和吐槽对象,辅之以微博大号的协助推广,形成广泛传播。总之,所有的料都围绕电影本身挖掘,不管电影内容还是主创还是幕后甚至竞品,有料就有聊,策划和创意跟进后,进行平台传播。
4、事件营销热点跟进,让电影大面积亮相。
微博上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负能量的有无可奈何的有轻松搞笑的,这些热点吸引着网友的眼球,是一个巨人。我们的工作就是巧妙的把自电影元素和热点事件结合,站在巨人肩膀上。类似于郭美美这样的娱乐事件,是电影最好结合的对象。站好位置取好角度后,积极参与到网友讨论中,发出有特点的声音,从而吸引眼球。实在没有合适的事件结合时,那就创造事件,制造舆论讨论。比如在推广某大片时,同事模仿电影人物造型,形成有趣的模仿热潮,再通过大号的助推,形成自制的微博热点。
5、有节奏的配合电影上映和发行安排,借助资源进行助推。
在关键节点,一定要配合电影整体的宣传计划,大量微博意见领袖和微博大帐号草根大号微博红人等资源的运用,往往使营销事半功倍,覆盖粉丝比广告位更具效果。
6、关于水军和僵尸粉。
不是不用,但一定是有节操的使用,这是一种必需,微博和豆瓣等平台的属性决定了某些策略的产生。当然,所有的前提都是电影本身质量过硬。如前所说,一切都要建立在电影本身。
先回答这么多吧,才疏学浅,资历不深,不到位之处,请多拍砖指正!
【Ronnie Xiao的回答(5票)】:
我觉得电影营销最有趣的地方在于营销的产品本身,他是文化娱乐产品,但是他不同于类似唱片,书籍(不管是电子书亦或是实体书)或者影碟(影碟的营销和电影营销应该是区别开的)或者游戏,因为在影院看电影是一次性的消费,而上述的都还可以重复使用;同时他也不同于类似演唱会,话剧,音乐会或者戏曲等现场演出,因为除了首映会之外的多数演出都不具备在现场观演所有的“看明星“或者是在演出同时你无法在其他演出场所看到的当下的专属唯一性。
而电影产品一次性的消费特色,更让购买冲动显得重要,同时其中也暗藏着(只要把观众先骗进电影院,看过后悔不退票,钱也赚到的这种心态)。所以在做电影营销的时候,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影片的卖点,关注度,话题性,粉丝效应(针对导演、原著和明星)以及优势无限放大。
目前针对电影营销的主要渠道无外乎传统的预告片(但是预告片的播放媒介选择很重要),一些片花和具备病毒效应的视频(主要通过视频和社交网站传播),传统的平媒以及户外的平面宣传(主要就是海报和各色物料),影片的首映会,合适的新闻点制造和媒体公关稿,通过负面新闻制造关注度(类似绯闻、不和、意外等)。随着现在国内专业化影迷网站和电影网站的成熟(类似时光网、豆瓣),以及社交类网站产生的新型信息传播方式,所谓口碑营销(就是水军)在现下的一段时间也将是各大片方需要攻克的重点,不过由于被开发过渡,目前口碑营销的作用在网民群体里的引起的反抗效应也颇强。
㈢ 影视作品常用的营销策略有哪些
1.开发布会
电影发布会可以说是宣传标配,毕竟它可以一步到位集齐全国主流媒体。
2.广告营销
前置广告比起院线投放,性价比更高,还能有针对性地选择在与电影的相关视频前播放,算是把钱都花在了刀刃上。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做到“展示”,把预告片往上一放了事,还要发起行动——跳转官方微博玩电影票抽奖、跳转电影官网看完整预告片等等。尽可能让每次展示都能实现转化。
3.事件营销
而口耳相传是最好的营销,往往来源于一次成功的传播事件。《权游》推广他们新的一集剧集,在海滩放置了一个小房子那么大的龙头骨,看上去就像是从剧情里穿越到现实。看到这个场景,你会不想拍个照片发朋友圈呢
4.新媒体社交平台加入你的推广渠道
微博、各视频网站是绕不开的,大平台虽然有强大的用户基数,还可分一些给直播、短视频。这样做有助于形成“怎么哪哪都看到,可能真的不错买票去看看”的心理。
5.让剧中的角色走出屏幕
这是比较让人迷糊的说法,大概意思就是让影视剧里的人物进入“现实”。比如《后会无期》给马达加斯加开微博,更早的《老爸老妈罗曼史》,巴尼还真的有个泡妞网站呢。
6.明星、品牌联合推广
可口可乐有7.4亿粉丝,是《007》粉丝数的30倍。于是《007:大破天幕杀机》上映时,就看见这俩频繁地互相调戏了。大腿抱的好,吸粉吸的快。
7.主题曲营销
影视剧营销不是件容易事,抛弃只有大预算才能干大事的迷信。钱是必要的,但创意才是做营销的核心。
㈣ 企业品牌在电影营销中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企业品牌在电影营销中的传播方式
1、电影贴片广告所谓电影贴片广告是指在电影放映前或放映的过程中,通过播放广告的形式对企业的产品和品牌进行宣传,这是一种传统的电影广告宣传方式。
2、植入式广告网络电影营销
合作企业往往通过赞助的方式介入到电影剧情当中,即企业的品牌形象甚至企业本身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剧情中,直接或间接地暗示消费者,从而达到对企业或品牌进行宣传的目的。
3、电影素材拍摄广告
企业利用电影中的剧情拍摄广告,借助电影放映期间形成的效应达到关联影响效果。运用电影素材拍摄广告,引起大众关注,既宣传了电影,也扩大了品牌影响。
4、捆绑广告宣传与联合促销
捆绑广告宣传所谓捆绑广告宣传是指在电影前期的宣传推广过程中,通过与相关产品捆绑,共同进行宣传活动。联合促销推广,是指在电影放映期间,合作企业与电影票房销售进行合作促销,这种合作模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商家所采用。例如购买企业的产品送电影票,或者买电影票抽中大奖获得企业产品等形式。
5、主人公广告代言
企业要正确地选择为产品代言的电影明星主人公代言存在着脱离电影情节的问题。
6、电影特许经营与电影衍生品开发
没有形成电影衍生品市场产业链的氛围,国产电影缺少品牌性和长远的影响力
电影人对于这一陌生的领域还没有特别敏感的意识
缺乏专业从事和运作电影衍生品的公司来对此进行商业化的操作
7、整合营销传播理论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简称IMC)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强调企业营销诸要素的系统整合,以及营销传播资讯的一致性,目标的集中性,各营销传播要素及手段的协调性、统一性,在实现与消费者的沟通中,追求与消费者建立起长期的、双向的、维系不散的关系,其核心概念是整合、一致与沟通。
企业品牌在电影营销中的缺憾
缺憾一 定位模糊,名不副实盲目搭帮作为一类电影。
缺憾二 手段粗糙,争混脸熟不要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品牌的两极,一个都不能少。
缺憾三 短期博弈,商业赞助朝三暮四,从品牌的一贯形象和长期发展考虑,商业赞助应该是品牌与品牌之间形象、定位、个性的完美对接、彼此认可、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