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电影镜头分析
美国恐怖片《闪灵》通过镜头的运动、巧妙地剪辑等组成了电影视觉语言系统,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后来的一些恐怖片竞相模仿。以下就选取一些镜头进行分析,试着探究《闪灵》是通过镜头语言来渲染恐怖氛围的。
镜头一:在电影开头,当主人公杰克第一次开车前往酒店时,先是运动的空镜头将人们带入电影,在运动中故意倾斜,造成失衡的危险感。接着叠化俯拍镜头,镜头中茂密的两片树林中有一条极其狭小的小路,路中是杰克行驶的汽车,这种画面的构图加上俯拍的角度,给人以压抑感。镜头跟着汽车一步步向饭店靠近,前景是道路和汽车,后景是巨大的雪山,在这个画面中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镜头拍摄角度都是微微仰拍,使得在深山中的酒店显得高大和神秘。再配以刺耳的噪声,可以看出导演在暗示他们正在一步步走向危险之中。
镜头二:这一个片段采用的是运动镜头拍摄手法,几乎所有场景都是以贴在丹尼身上的跟拍镜头来完成。第一视角的拍摄手法会让观众感觉到视觉变得狭窄,多死角的布局和一直拐弯的情节设计,又给观众一种不确定周围安全与否的体验,经过层层的气氛渲染后,在遇到影片中的双胞胎姐妹后呈现出较好的恐怖效果。
镜头三:这里采用了仰拍的视角,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从这个视角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公在“入魔”后几近疯狂的表情与猥琐可怖的气质,而门后面倒着写的“murder”谋杀一词,为后来的杰克用斧子劈门这一经典恐怖画面奠定了感情基调,提到铺垫与推动情节的作用。其次,影片经典的“闪前”镜头是在门上用口红反写的字母“murder”,字母反写,起初一时间辨识不出字母的意义,觉得红色的字迹歪歪扭扭有些恐怖,直到影片后半部分出现丹尼用口红反写字母的过程,并向母亲求救后,借助母亲房间的化妆镜看到正写的单词,瞬间情绪绷紧,后背发凉,这里可以看出通过剪辑对情绪渲染进行调动。
镜头四: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大量的放射式、对称式的构图,选取了一个大景深,由近及远,一层层向画面内部缩小,从而制造出一种压迫、沉重的气氛,突出了画面中的人物。
镜头五:在不同的房间大面积色块的使用,也给观众的视觉造成了碰撞,过于明艳的色彩与夸张的表现形式,使人产生紧张与恐惧的情绪,这也可以看出电影中色彩的运用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
总结:
电影中会使用大量的视听语言来渲染氛围,尤其是恐怖电影中,这部电影中没有过于血腥恐怖的画面来作为吓人的“点”,反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剪辑、沉闷的音效、跳跃的画面以及独特的拍摄视角,来渲染一种紧张的氛围,在观影的过程中让观众体验到刺激恐怖的情绪,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在时隔那么多年以后依旧被尊为“经典”的原因所在。
② 微电影拍摄技巧,谁分享下
独特的摄影角度是可以取得独特的心理效果的。摄影机的位置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角度,也能形成不同的银幕构图。一般有这么几种:平摄、仰摄、俯摄、叙摄。这些银幕画面又具不同的表现力。
仰摄的银幕画面产生令人敬仰的映像。
平摄完全从正常眼光看世界。
俯摄给被摄对象一种贬抑的效果。如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仰摄,俯摄的运用。
摄影机在运动中拍摄,摄影机不中断拍摄,不断地拍摄就形成不同的构图。
同时,摄影技巧也能形成创作手段,造成不同效果的银幕画面。如特技摄影机解决有难度的拍摄,大规模的战争,豪华的建筑场面,一人演两个人的戏。用模型,实物和两次爆光等技巧。
高速摄影拍下的是慢动作,造成诗意的效果。
间隔拍摄,使人物走路象机器一样。
描写角度1、仰拍,该镜头是由下向上拍摄主体,镜头处在正常的水平线下。这种镜头一般可以造成某种优越感,表示一种赞颂和胜利。因为,这种镜头扩大了人物形象,使其托入空中,甚至可以以云彩作为光轮来美化人物。
2、俯拍,该镜头是由上而下的一种拍摄方法。这种镜头可以使被摄物(包括人)显得渺小;将被摄物压降到地面,从而使观众感到人在道德上的压抑,使人成为一种处于难以摆脱的定数中的物件,成为一种命运的玩物。
与上述相关的拍摄角度还有就是,垂直镜头。这是一种置于头顶或脚底的摄影视角。
汇隆微电影拍摄专家,出售专业微电影拍摄设备
③ 求一个微电影赏析
《调音师》:微电影,大世界
文∕杀手里昂Leon
这是2010年的一部时长只有十三分钟的微电影。电影中出场人物寥寥无几,场面平淡无奇,没有豪华的明星,没有炫耀的镜头,但就是这样一部短小精悍的微电影带给观众的震撼绝不亚于130分钟的好莱坞大片带给我们的感官刺激。
影片最为人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导演对于影片悬念的设置和恐怖氛围的营造上。为了增加影片的悬念,导演采用了倒叙的叙事方式,将影片的结局提前预设在影片的开头,自始至终将观众的心悬在半空之中。影片开头,伴随着字幕的出现,优美的钢琴声在幽暗的空气中飘荡,一位盲人似的男子赤裸上身,只穿一条短裤在弹着钢琴,对于这种打扮的钢琴演奏观众不禁产生好奇和想象。而对于那两位听众,则显得更为神秘莫测。
如果按照影片的色调来结构影片的话,那么本片可以明显的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影片的前半段色调明朗鲜亮,节奏轻快,对白睿智活泼,又不乏哲理意味,特别是“泰姬陵”的故事在哀伤中却充满了淡淡的浪漫气息。而影片后半段的色调则明显灰暗沉重,幽暗的光线,封闭的空间压抑得让人窒息,与前半段明朗鲜亮的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如果说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交代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为影片的剧情发展做好铺垫的话,那么影片的后半段才真正是悬念迭起,故事的高潮之所在。
当调琴师进入老妇人的房门时,随着关闭房门时的短暂定格镜头,好戏才刚刚开始。昏暗的光线,幽闭的空间,当调琴师意外的卷入这起谋杀案之中时,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处遁形,只有假戏真做,继续把自己的盲人角色扮演下去。然而,这次一旦被识破,便会危及生命。从此,调琴师的命运便与观众那颗紧张的心紧紧的系在一起。其实,一部好的惊悚片没必要非得搞得很血腥很暴力,也不需要那种虚张声势,轻浮虚夸的表面造势。在这里,导演通过调琴师的内心独白,镜头的调度来设置悬念,营造影片的惊悚氛围。而片中“日程本”这一简单的道具成为营造影片悬念与惊悚气氛的重要物件。盲人怎么可能会有日程本?通过调音师的这一疏忽,更是增加了观众对于其命运的担忧。片中有一短暂的镜头有点令人不寒而栗:调音师一边弹着钢琴一边担心老妇人会从他口袋中翻出那本日程本,而在同一个镜头的另一边老妇人在墙上的影子好像是在翻调音师的衣服。随着缓慢而又清脆的脚步声,镜头移动到调音师的脚下,这时老妇人的脚步停住,站在调音师的背后,紧张的气氛凝聚在空气中,一触即爆。在男主角激烈的内心独白之后,琴声想起,导演这时又运用了摇镜头,将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一层一层的剥离给观众。透过墙上的那面镜子,观众不禁会为调音师的命运捏一把汗,然而,影片就在这时以调音师优美的钢琴声谢幕。
或许,本片最高明之处便是影片开放式结局的设置。导演并没有将调音师的生死明确的告知观众,而是留给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让观众自己去遐想。影片开头那戛然而止的“砰”的一声到底是枪声还是开门声,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观众自己的判断。一部优秀的影片,观众肯定不会只看一遍,而是一遍一遍的反复揣摩,在看完影片之后还会饶有余味的回味影片中的种种细节,镜头。
当我们试图去欺骗他人时,我们自己可能也已经陷入了别人设置的陷阱里面。我们做着各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自认为聪明。本片的主人公是一个正常人,却要装成盲人来为别人调琴。然而,他的这一欺骗行为却博得了别人更多的同情,订单比之前翻了一番。并且,伪装成一个盲人,顾客在自己面前都摘掉了虚伪的面具,毫无顾忌的在自己面前穿着内衣跳舞,做面膜。这个社会的信任感只是建立在比自己弱势的群体身上。而餐馆的服务员却因为调音师是个“盲人”而少找零钱。社会的冷漠,欺骗,虚伪都借助调音师那黑黑的墨镜放大出来。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仅仅十三分钟的影片里,所反映的信息量确是如此之丰富。微电影,也可以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大世界。
(影评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④ 电影《神女》经典镜头浅析
导读:《神女》是由吴永刚执导,黎铿、阮玲玉主演的一部无声电影。影片讲述了上海一位妓女的血泪生活的故事。
一、剧情介绍
一个生活贫苦的女人只有一个小儿子,为了生计也为了抚养儿子成人她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她是一个妓女,为了孩子她咬牙忍受着别人对她的侮辱,尽管这样,这个社会对她们这些人仍然是非常残酷的。
晚上,警察来了,她到处躲避,没想到她躲进的是一个恶霸的家里,她被恶霸强暴了。不幸的是,她的家也被恶霸找到,她的人和她挣来的钱都被恶霸占有,她几次想摆脱恶霸都没有成功。
几年以后,儿子长大了些,她希望儿子能上学,不愿因没钱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便继续卖身赚钱供孩子上学。她所得钱极其有限,但仍瞒着流氓积攒下一点钱,藏在墙壁秘密的地方。
在学校里上学的儿子的身世被一些学生家长知道了,他们向校方提出不能让一个妓女的孩子在学校里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念书,这样会破坏学风,校长只得去孩子家中查问此事。
女人驳斥了校长和那些家长的意见,校长见此十分同情母子两人,让孩子继续留在学校念书。但学校的董事会极其反对让孩子留在学校。正直的校长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孩子终于被开除了。
女人为使孩子能继续念书,便想离开这里,投奔别处。但当她去拿自己积蓄的那点钱时,发现流氓将它偷去赌博输光了。她气愤不已,拿起一只瓶子向流氓砸去,流氓被打死了。而她也因杀人被判处了十二年徒刑,关进了监狱。
二、《神女》经典镜头解读
1从趣味中心:画面中的趣味中心,也是吸引观众目光之处。镜头中女主人公冷傲的脸和后面恶霸嬉笑的脸形成对比度最强的区域,吸引观众注意,且男女主人公动作不一,一个站着一个坐着,但站着的男人双臂交替放在胸前一脸轻松,坐着的女主翘起腿一手臂手上拿着烟支撑在在腿前,眉头紧锁又有些面无表情,整个人看起来僵硬冷酷。
2从灯光风格和色彩风格:首先灯光,是低调,阴影布局,阴影采用透射式,用高反差的风格。灯在恶霸头顶亮着,女主人公在恶霸注视下微微低头看向别处,身后一片黑暗。再次,关于色彩,黑白冷色调代表平静,疏远,低调的灯光和暗色调表现出压抑悬疑和一种宿命感,泛白和黑灰的色调,象征着女主人公地狱般生活的开始。
3从镜头距离和镜头种类:画面采用中景,囊括两个人的镜头,浅焦镜头,虚化杂乱的背景,突出漂亮的女主人公,给简单的剧情寓意化的效果。好人让我们投入同情;坏人让我们由衷的讨厌。
4从镜头角度和人物所处位置:采用水平角度,等同于我们身临其境人眼观察的世界,显示一种历历在目的情境。演员在画面中的位置表现着人物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景框的上方,代表着权威和控制,因为从心理学上说,同样的东西,放在景框的上方和下方,上方总是显得重一点,有一种重压感。被挤压在景框边缘的人或者事物,都会失去画面的主控性,显得被动和无力。恶霸就站在画面的左上方,而右下方的女主人公所处位置表示脆弱服从和无力。
5从景框:紧的取镜使人物充满了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拥挤,暗示着一种囚牢性的存在。也象征暗示着女主人公更加悲剧的人生命运转折。
三、影片评价
对于这部电影,我们只能套用教科书的原话:无声片的巅峰之作,阮玲玉表演艺术的巅峰之作。
“影片的巨大成功首先是深刻的现实揭露与批判性。通过一个身处下层,受尽屈辱的女子宁愿忍气吞声,承受身心举手摧残企图抚养孩子成人,却还无法立足生存的故事,对社会的不公、道义的丧失和黑暗压迫的无处不在做血泪的控诉。”
神女,片名是这样一个圣洁的词汇。是遥远的圣母,是飒爽的女英雄,又或是……没有人会想到导演将这样一个头衔封给了一位流落风尘的可怜女子。然而,当我们看完整部影片后,没有人会不认可将这个称呼赠与这位伟大的女性。是的,在影片中妓女只是她卑微的职业,而她真正的身份是一位母亲,一位将生命所有爱与心血倾注于孩子的母亲。
母爱,这个温暖的词汇占据着绵延的时间和无际的空间。我们从阮玲玉扮演的母亲身上看到了这种亘古不变的情感。我们熟悉这样的情感,我们依恋这样的情感,即便没有声音也可以引起共鸣。剧中母亲的母性之光令人折服,我们忽略了她的卑微,甚至可以说她的卑微身份更映射出母爱的永恒性。
没有任何语言。母亲的无奈悲伤,痛苦彷徨,开心喜悦,惊恐无错依然在她的举手投足间展现得淋漓。她是一个悲剧性十足的人物,游荡在社会的最底层,做着最卑贱的“工作”,还要靠一个女子的力量为孩子撑起一片天。然而这痛苦的事实她都能选择承担和忍受,因着她唯一的信念——让孩子过得更好。艰难的生活中依然有她灿烂的笑容:当孩子一本正经地教她做操时,她笑了;当她在路边为孩子选中一个可爱的玩具时,她笑了;当她看到孩子在联谊会上唱起歌曲的时候,她也笑了……她的笑脸灿烂而温暖,似乎看不到生活的阴影,这是因为她的坚强,更是源于她的信念,作为一个几乎一无所有的母亲,她的笑脸只为心爱的孩子绽放。
“老大”的出现是母亲悲剧结局的导火索。他占据了母亲,霸占她的身体,霸占她出买身体得来的金钱。她曾选择容忍,但顶不住“老大”的咄咄逼人;她曾选择逃离,但她却逃不出“老大”的手掌心。我想,如果没有孩子,作为一个风尘女子的她也许会一直忍受下去,毕竟她太过渺小的身份不允许她为自己的命运做出什么反抗。然而,作为一个母亲的她可以不为自己的命运抗争,却不能不为孩子的命运抗争。她拥有进步的思想,她要让孩子上学,让他拥有光明的未来,纵然自己身陷黑暗。其实母亲的悲剧命运是注定的,“老大”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在那个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的命运何去何从,拥有决定权的绝不是她自己。她是一株野草,纵然是一株倔强的野草,也无力逃脱无情烈火的燃烧,终将化为灰烬,被那个吃人的时代湮没。
在影片的结尾,母亲在铁窗中声泪俱下。她要孩子以为她已经离开人世,她要孩子没有负累,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在她朦胧的眼中,我分明看到了希望,在绝望的生命中。
由于电影拍摄于1933年,当时的电影技术还不是很发达,所以自始至终都是以无声和黑白色调示人,但是还是没有能够抹杀掉这部电影的艺术价值。当夕阳西下引来了万家灯火,一扇简陋的窗子透出了惨白的灯光,镜头将观众带入了屋内,这一户人家屋内摆设极为简单,只有一些生活的必需品,与这间简陋的屋子极不协调的是两件时髦的旗袍,在拍摄旗袍的时候,导演采用了慢镜头,似乎是故意将观众的视线引向此处,像是在向观众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简陋的家庭会有如此时髦的旗袍?”但是导演并没有再做停留,镜头转向了一对母子,母亲正在哄着年幼的孩子入睡,母亲看了看钟表,轻轻地放下了孩子,蹑手蹑脚地走到了镜子前,静静地化妆、静静地换衣服,小小的动作是满满的母爱。当她拿着手提袋风情万种地站在街上时,一切都已经明了,她只不过是一个在夜之街头站街的低贱的神女,夜上海的繁华不属于她,罪恶的夜将她推向了道德的对立面,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如此。但也正是这个身份成为了她不幸的源头,为了躲避警察,逃到了一个地痞章老大的家里,开始了被纠缠的命运,好不容易攒下钱给儿子上学,却因为学校知道自己的身份使孩子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万般无奈迫使她离开这个罪恶之地,偷藏的钱被那个男人赌了个精光,终于她爆发了,结束了那个男人的生命的同时也将自己送进了监狱。
她的不幸是一连串的,这些重压却没有使她倒下,因为儿子是她活下去的勇气,是她继续生活的支柱。从一开始孩子的父亲始终都是缺席的,我们不知道这跟男人是谁,是如何将孩子的母亲抛弃,是如何将她陷入这不幸的境地。但是即便生活是怎样的不幸,这位母亲都没有放弃的想法,她所想的只有如何将孩子抚养长大,在孩子的面前她总是能露出会心的笑,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快乐的成长、接受教育,但是她的职业终究是为社会所不容的,孩子因为她被迫退学,她甚至可以说多希望自己的孩子没有像她这样的母亲,现实使她绝望,只有逃离才是出路,章老大却将她的后路也切断,一时冲动,她杀死了章老大,也因此获刑12年,她木然走进了监狱,很明显她还没有从杀人的恐惧中清醒过来,当监狱的大门关闭的那一刹那,她想起了儿子,绝望地撼动着大门,可是无济于事。当老校长告诉她他会替她教育孩子,使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最后那一句“不过等他长大了之后,请你告诉他,他的母亲已经死了,使他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母亲。”阮玲玉很好地表现了这位母亲此时的心情——绝望又充满了希望。绝望的是自己看不到孩子的成长,希望的是孩子可以健康地长大。
资料参考:《神女》网络,相关文章
⑤ 微电影怎么进行物视角的拍摄
微电影拍摄物视角的拍摄: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拍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就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子。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像机高度去仰摄。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仰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平摄,这样才符合常理。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⑥ 单反运镜的八大技巧 教你拍出个人微电影
1、拍摄尽量选择在一个室内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地铁站、机场候机厅那种很宽广的室内空间,也可以是老式居民楼那种狭小的密闭空间。如果是外景的话,建议尽量选择夜晚,并且空间内最好有各种奇异的灯光色彩,这样有助于烘托人物情绪和性格。
2、选择超广角镜头,越广越好。广角能制造强烈的空间畸变感,而杜可风与王家卫合作的电影中很多画面是用9.7毫米的鱼眼镜头拍摄的,所以,了解这个焦段对实现这种画风非常重要。特别在香港这种极度拥挤的城市,选择广角镜头,能很好体现都市边缘人物的被挤压感。
3、用POV模式倾斜构图。像王家卫的《堕落天使》中就使用了大量的倾斜构图,倾斜构图搭配夸张的广角畸变,能很好呈现出现代都市人内心的孤独、自我和紧张感。这种倾斜构图可以轻松利用智云稳定器独有的POV模式拍摄而成。也可以利用稳定器适度拍摄一些俯拍和仰拍镜头作为辅助素材,后期剪辑备用。
5、从稳定器+相机拍摄运镜上。在镜头运动方面,因为毕竟是电影拍摄,所以在一些画面中有使用斯坦尼康,并不全是手持完成拍摄的。但对于日常拍摄的人来说,就需要借助稳定器来消除拍摄过程中产生的抖动,用稳定器实现斯坦尼康的运镜风格。
6、拍摄时多尝试旋转画面,这一点是核心元素,前后运动中夹杂上镜头旋转,就能打造很奇特的视觉感观,对于视频整体观感有非常好的强调作用。旋转画面的运镜,需要双手握持稳定器,同时开启pov模式;
7、利用稳定器的跟焦手轮搭配冲镜头拍摄。冲镜头可以向前方向,也可以是向后方向的冲镜头。在拍摄中,让镜头和人物的动方向相反,这个冲击感会更强烈。拍摄时,双手握持稳定器,手动跟焦追焦拍摄,提前找好镜头结尾靠近人物时的焦点设置,通过脚步的运动来追焦,后期突出运动镜头的突然性,把加速度释放出来。
8、拍摄交错式跟踪镜头,错式跟踪镜头是冲镜头的一种演变,可以给观影制作一种精灵般的视角。还可以使用左右跟随、全跟随这些稳定器上固定的模式来模仿王家卫运镜风格,也可以多去尝试疯狗模式,增强运动的突然性。
⑦ 用尼康50mm f1.8D定焦镜头拍微电影效果好吗
完全不合理。
你为啥会感觉套头效果差?
拍微电影……视频的分辨率撑死就1080p,也就是200万像素左右,这种程度的分辨率下,600块的镜头和60000块的镜头基本看不出区别,所以用套头足够啦。
50/1.8d这个镜头在D3200上无法自动对焦,只能手动。拍摄视频手动跟焦是个很专业的技术,你这种业余学生玩家恐怕未够班吧。
而且定焦镜头拍摄视频,构图完全靠走,你有滑行道轨这种专业设备么?胸托平衡装置呢?手持的话一定会晃动的,个别短镜头晃动一下还行,全程都晃动的视频肯定要完蛋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