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影受众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受到重视的
简而言之就是指信息传播的接受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第四媒体网络的兴起使得受众的范围越来越大了。自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科学以来,谁是
受众新闻传播活动的中心,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焦点之一。早期的传播学者从宣传的角度出发,先后提出了“枪弹论”、“强效果论”等理论,其实质就是把受众看作是被动的信息的接受者,很明显,在这些理论中传者是居于中心地位的。随着研究的发展,传播学者们发现受众并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者,也不是同质的,不同的受众对于同一传播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 受众的特点真正实现从传者中心论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受众中心论的研究者认为,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 施拉姆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这个理论假设的中心是受众。它主张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愿望。”除此之外,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受众模式与理论,从而在新闻理论界确立了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在实践上,西方新闻界也经历了一个漠视受众到重视受众的转变过程,甚至一度把受众中心论发挥到了极端,如黄色新闻的泛滥。西方新闻界先后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对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进行限制和革除。无可置疑的是,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已经牢牢确立了。西方新闻的传播观念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编辑本段]观念演变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受众中心论正式被新闻理论界提出,并引起争议,然而,受众中心论仍然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并与市场中的大众媒介互为指导。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读者、观众、听众调查,是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这次调查规模大、统计规范、权威性强,调查结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使得受众观念、理论得以建立并强化,受众研究组织相继问世。更为关键的是“受众”这一概念从此
受众深为广大新闻媒介从业人员所接受,而与受众相关的概念是广告市场、发行量大小、收视率高低、潜在的读者市场等概念。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受众的研究有了专门的组织。20多年来,许多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受众调查,1995年后,社会上的调查公司渐渐多了起来,受众调查的深度、广度都有所突破。根据受众的反馈,媒体不断寻求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受众多种层次的需求。随着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体的竞争加剧,如何将受众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成为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可见受众中心论已经渗入大至国家小至地区的各个传播媒介。
[编辑本段]受众观念演变原因
1、遵循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
①从新闻传播的构成因素看。传者和受者是新闻传播的两个重要因素,受众借新闻媒介发布的新闻获得信息,以此认识世界、适应世界。而新闻媒介,因能满足受众获得信息需要,因能有益于社会与公众,因能受到受众的信赖、支持而获得生命与源泉,得以生存和发展。传播与接受构成这种流动的整体,应当说是新闻传播得以完成的基础和前提。
受众新闻传播是整个社会生活通过新闻媒介进行人际传播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人际传播中极其重要的渠道,为此,新闻传播同样要遵循人际传播的一般规律,高度重视传播领域中传者与受众的关系,研究新闻报道和受众的关系,进而通过改进新闻报道来吸引、争取受众。 ②从新闻传播的流通过程来看。新闻传播是信息的双向流通。一次传播过程的完成,当以从新闻信息源经过传播者到达接受者的传通为标志;传而不通是无效的传播。1948年,美国传播学学者哈德鲁·拉斯威尔提出著名的五个W传播模式中,其中的第一个W是Who,指传播者与“把关人”,在传播的活动中,传播者和“把关人”在挑选、过滤和放大传播内容过程中,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传”要有效,要能“通”,还必须顺利通过后面的三个W,Whichchannel、Whom、What,Whateffect,即渠道、受众和效果。 ③从新闻传播的来源和效果来看,受众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首先,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是一种信息源。没有公众,新闻传播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闻受众的积极参与为新闻传播提供富的新闻素材。新闻来源于生活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新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而广大人民群众是新闻传播的潜在接受者,这是不言自明的事实。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新闻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资源作用。 其次,受众又是新闻信息实现的归宿。没有受众,传播就无法进行,就失去了对象和目的。新闻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情况决定了新闻价值的实现和实际效果的实现过程。 最后,新闻受众的信息反馈是新闻传播活动走向深入的唯一途径。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要新闻受众接受新闻传播的内容,并产生预期的效果。而现代新闻传播是双向的,新闻受众接受信息后必然会对其产生相应的反应:他们或赞成,或反对,或支持,或抵制……这些反馈的意见对新闻信息的再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2、新闻媒介的产业化属性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新闻事业作为政治宣传部门历来重传轻经营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
受众济体制建立后,新闻媒介开始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参与竞争。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促使新闻媒介走向产业化,新闻媒介产生了追求利益的内在冲动。受众是媒介潜在的消费群体,它成为新闻媒介研究调查的重要对象,原因不言而喻。
[编辑本段]受众的特点
1)规模的巨大性,在人数上超过大部分社会群体; 2)分散性,广泛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
受众3)异质性,即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 受众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编辑本段]受众类型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网民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男性受众和女性受众。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 4)按照受众不同信息的需求:一般受众(广受众)和特殊受众(窄受众)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编辑本段]受众的地位
1)受众是解读者; 2)受众是参与者;
受众3)受众是主导者; 4)受众是信息需求的活跃主体; 5)受众是文化市场的真正主人。
[编辑本段]受众心理特征
1、认知心理 2、好奇心理 3、从众心理 4、表现心理 5、移情心理 6、攻击心理
[编辑本段]社会新闻如何满足受众
社会新闻是最吸引受众的一种新闻类型,也是媒体赢得场、战胜竞争对手的一项有力的武器,因此社会新闻受到了各种媒体无与伦比的重视。这不仅是因为社会新闻能够抓住受众的眼球,容易获得独家头条,更重要的是社会新闻满足了受众一定的心理需求。 1)社会新闻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好奇心理
受众社会新闻相比起其它的新闻类型能更大地满足受众不同种类的好奇心,这就是它在今天受到受众喜爱和媒体重视的原因所在。不过好奇心也分高级和低级,对于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东西,充满好奇往往会造就一代伟人;但若是仅仅对一些阴暗、污秽、无用的东西表示好奇,那反而会造成负面的影响。现在有些媒体为了市场、利润而一味地迎合一些人的低级的好奇心,报纸上尽是“星、性、腥”的社会新闻,大大地降低了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从长远看,这反而是得不偿失的。 2)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窥私欲 每个人都只会把自己光明的一面呈现在别人面前,但是每个人又都很渴望看到别人秘密的一面,这就是一种窥私欲,而这种窥私欲只有社会新闻才能满足。近几年来,电视上的社会新闻经常采取隐性采访的报道方式,虽然说这种采访方式能够获得比较真实、客观的新闻,但是它在道德、法律上一直存在着疑点,不过媒体一直把这种方式作为一种强力的武器,这就是因为它非常受到大众的认可。它隐蔽的镜头感、乔装的访问方式,都给受众一种强烈的窥视感,受众甚至可以幻想自己正身临其境地窥视着别人的生活,窥视着别人秘密的一面。 3)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对比心理 一般受众在认识某种事物时都喜欢对比,这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有比较就有鉴别,一比较就立见高低良莠。受众在这时最容易产生的两种感情就是嫉妒心与同情心--嫉妒强者,同情弱者。这其中又以同情心为受众所欢迎。社会新闻中就有许多能激发起大众同情心的报道,特别是一些关于病人、贫困生等的报道,记者往往把报道的基调建立在同情弱者的基础上,这也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这种心态。媒体这种为了迎合受众同情弱者的基调,使得社会新闻的报道经常会失去其公正客观的立场,特别是在涉及到法律案件的一些社会新闻的报道上,媒体经常会无意识地为迎合大众的同情心,让案件往大众所期盼的方向发展而制造舆论对司法人员施压。在很多时候,媒体这种做法严重干预了司法的公正和独立,对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社会新闻能最大地满足受众的得益心理 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了解周围事物的变动,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及其信息更为关注。现在的社会新闻越来越强调带给受众一定的信息性,这种信息就是指要尽量满足受众的基本需求。相对于比较远离受众基本日常生活的经济、政治新闻,社会新闻受到受众的普遍喜爱是显而易见的。 5)社会新闻能满足受众的娱乐心理 游戏是人类的天性,有一种说法就认为艺术是自人类的游戏中产生的。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游戏更是每个人抒解压力的方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想要得到完全的游戏是很难的,这时由社会新闻提供一些有趣的、惹人发笑的新闻就成为一般人获得娱乐的最佳选择。
[编辑本段]受众的理论与实践
真正实现从传者中心论到受众中心论的转变是在20世纪60年代。受众中心论的研究者认为,受众是传播的主动者,媒介是被动者。受众并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信息为自己所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受众本位意识论。 施拉姆曾这样解释:受众参与传播就好像在自助餐厅就餐,媒介在这种传播环境
受众中的作用只是为受众服务,提供尽可能让受众满意的饭菜(信息)。至于受众吃什么,吃多少,吃还是不吃,全在于受众自身的意愿和喜好,媒介是无能为力的。换句话说:“这个理论假设的中心是受众。它主张受传者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的需求和兴趣来决定的,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除此之外,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提出“沉默的螺旋”受众模式与理论,从而在新闻理论界确立了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在实践上,西方新闻界也经历了一个漠视受众到重视受众的转变过程,甚至一度把受众中心论发挥到了极端,如黄色新闻的泛滥。西方新闻界先后通过行业自律和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对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弊端进行限制和革除。无可置疑的是,受众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中心地位已经牢牢确立了。西方新闻的传播观念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编辑本段]传者与受众
新闻传播过程,实际上是传者、媒介、受众等一些相互的组成部分既矛盾又统一的有序运动过程,这其中传者与受众是一对主要矛盾。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看,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传播中传者与受众二者的辩证关系正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协调、变化的,这一点从人们对新闻传播中传者、受众的认识过程可以得到证实。 对于目前媒体在传、受两者关系上的另一个认识偏差,,即传播过程的不完整性,一般认为也正是由于人们对受众这种在矛盾中的矛盾主要方面的支配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而导致的。这种不完整性的体现就是大大忽视了受众接受反馈对于传播的作用,不能用受众的传播反馈来指导下一轮传播活动,以致于传播活动,到了受众那里就停止不前,从而影响传播最终目的。"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用的。"马克思这句古老的名言,对于我国当今的新闻传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指导意义。应该承认,现在对受众的反馈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改变,但这种改变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及时、科学、准确等特性还相差太远。在西方国家,许多媒体已经依靠每小时、每一天的收视率和收听率,以及某版面、某栏目的受关注情况来及时调整传者行为;而我国大部分媒体目前只能做到以年为时间单位来测量收视率、收听率及发行量,致使受众反馈不能及时传递到传者,且目前调查还只普遍停留在有多少观众收看什么节目的低层次,没有上升到进一步分析了解什么人、为什么收看哪些节目的高层次;各地媒体和专业受众调查公司在受众反馈调查中,也没有一个经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权威的、统一的、标准的测试体系。
[编辑本段]我国受众观念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以后,受众中心论正式被新闻理论界提出,并引起争议,然而,受众中心论仍然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可,并与市场中的大众媒介互为指导。 198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和首都新闻学会调查组共同发起的北京地区读者、
受众观众、听众调查,是我国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受众调查。这次调查规模大、统计规范、权威性强,调查结果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使得受众观念、理论得以建立并强化,受众研究组织相继问世。更为关键的是“受众”这一概念从此深为广大新闻媒介从业人员所接受,而与受众相关的概念是广告市场、发行量大小、收视率高低、潜在的读者市场等概念。 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受众的研究有了专门的组织。20多年来,许多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受众调查,1995年后,社会上的调查公司渐渐多了起来,受众调查的深度、广度都有所突破。根据受众的反馈,媒体不断寻求新的报道方式和手段,以满足受众多种层次的需求。随着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媒体的竞争加剧,如何将受众市场这块蛋糕做大成为大家所共同关心的话题。可见受众中心论已经渗入大至国家小至地区的各个传播媒介。
[编辑本段]受众对新闻传播的反作用
受众是积极主动的信息寻受者,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寻求各种信息,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受众对于外来信息进行有选择的接触、理解和记忆。受众的这些特征,对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效果具有制约作用。
2. 电影岁月神偷SWOT分析
S:论故事性虽然并无新意,但是胜在细节取胜感人至深,具有老香港风格,能够引起特定时代经历的人的共鸣,也会吸引一些喜好此类电影的观众。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音乐也做得非常好。至于表演,片中的两位重量级吴君如和任达华表演不留痕迹。钟绍图虽然只是个小朋友但是非常自然,李治廷有点生硬,但是可能很多小MM还是会觉得挺帅的。
W:由于影片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所以受众群比较狭隘,尤其现在电影市场年轻观众居多,所以要在本土以外的地方取得好票房还是比较困难。另外,剧情方面缺乏新意,看个开头可能也能猜到结尾,很多人不会考虑去电影院看而宁愿下载。
O:香港近几年来有不少类似风格的,例如老港正传,每当变幻时,天水围的日与夜,包括岁月神偷,这些片子在香港乃至内地市场都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后两者在金像奖上也大放光彩,后成为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观赏影片,对于扩大内地市场也是个很好的平台。另外,可能对于很多年轻人,繁忙的生活也使其中很多人希望能有一个感动的瞬间。而如今大部分电影已经做不到单纯的感动了。网上的影评等口碑相传,也令到电影被更多人熟知。
T:目前电影院啥最火爆,毫无疑问是特技做得极好的大场面电影,或者是3D。很多人之所以去电影院看电影基本由于想要感受那个特效。在现在3D泛滥处处特效的情况下,岁月神偷作为以剧情取胜的影片无疑是处在下风的。题外话,我并不想否定3D的价值,但是不得不说,单纯凭着3D的字号去贡献票房,是电影业的悲哀。
一家之言
3. 电影《赤壁》的受众群体
首先是商业片,所以喜欢商业片的年轻人少不了,
然后它也是偶像片,那么崇拜偶像的青少年也少不了,
再然后,商业片吸引的往往是一个家庭,在加上吴导演在中年观众心目中的地位,中年这一代人也吃进去了.
最后,《赤壁》的故事广为流传,一些有知识会享受的老年人恐怕也会去看看吧~~~
所以可以说是通吃~~~
不过,中国的大片事业发展到今天,再"上钩"的人又会有多少呢?未知数
4. 中国动画电影:如何争取延伸受众群 (2)
对于中国动画电影来说,当“少年儿童”被定义成核心受众的时候,他们身边那些具有最密切关系、最容易受到其观看行为影响的人——家长们,就自然地成为这个以年龄为标准的封闭结构向外扩展时,最直接的新触点。因此,笔者认为,家长,是中国动画电影最主要的延伸受众群。如能把这个群体争取过来,将成为动画电影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突破。
我们谈论的对象不仅是“动画”,更是“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动画,它的播出媒介、传输渠道、接收环境,均有别于电视动画片。中国家庭对孩子的宠爱,很可能让一个低年龄段的儿童就在家中掌握着电视遥控器的频道选择权,但对于动画电影来说,欣赏和消费行为并不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电视机前,而要通过购票进入电影院或购买影碟光盘等直接支付行为来实现。很显然,在动画电影这个特殊的传播物这里,延伸受众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部分人,因为核心受众的接受行为能否成功,直接取决于延伸受众的支付意愿,取决于他们对动画电影文本的好恶与判断。于是,他们不仅仅是具有“潜在受众”的身份,更获得了“付费受众”的性质,也就更加重要与不可放弃。
仔细分析,家长对于动画电影自然也具备一定程度的潜在消费欲望,这其中起码包括了以下几个层次:陪伴需求,与孩子一同进电影院分享天伦之乐;把关需求,用亲自观看后的直接感受,来判断孩子的审美消费品存在多少正面意义、是否包含“教坏下一代”的危险;自身娱乐与审美需求,抛开孩子这个中介,直接从动画电影中获取对应于自己内心需要的精神享受。这些消费欲望,只不过因为年龄与社会角色上的限制,或因为固有的偏见和消费习惯,暂时没有完成向动画电影的彻底偏移和无保留投放。
所以,动画电影在“十二五”期间有待完成的受众扩容战略,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在内容与周边服务的质量与细节上、在营销方法和力度上,充分激活上述潜在的需求,并将潜在的消费能力转化为实际的消费行为。
以大获成功、老少咸宜的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为中心样本加以检视,笔者试图提出争取延伸观众的三个步骤:
一,看见。引发延伸受众群的注意,是促成其接受活动的第一步。以两部“喜羊羊”电影为例,该系列电影在上映前采取了一系列传播策略,相互间还进行了成功叠加:立体化规模的宣传推介,实现了由“拥有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新媒体不同媒体层次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控制着少儿类频道资源的北京优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并通过车身、路牌、灯箱、大屏幕、公交和楼宇移动电视、影院LED等全方位广告手段,跳出对“少年儿童”的纠结,直指全部成年人活动空间,用调动一切资源、横跨多个渠道的集束轰炸法,将之上升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热点与时尚话题;上线时期的恰当选择,针对“家庭共享型”定位,选择寒假、尤其是春节期间上映,这恰恰是成年人最渴望团聚、最看重快乐、最愿意花时间与精力陪伴儿女的时段,也是最容易被儿女拉入影院的时段,甚至于“喜洋洋”、“牛气冲天”、“虎虎生威”、“顶呱呱”的吉祥话命名还对应上了祖辈一代过年讨彩头的老观念,最后这场家庭审美大餐,来的不仅是父母,还包括了爷爷奶奶;安全的故事构成,这两部影片无暴力、无粗口、无不良观念,羊群生活环境简单纯粹,反派人物也无甚大奸大恶处,斗争停留在机智幽默的游戏层面,其间又蕴藏进团结互助、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等“教育意义”,迅速通过了家长的验收、博得了家长的好感。
二,习惯。引起关注之后,最重要的是避免在新鲜感逐渐告一段落时,注意力重新外移,从而让被吸引的潜在受众再度流失,因此,建立一种欣赏习惯是必须的。既然在电影院内,封闭的空间与固定放映时间往往使得欣赏习惯的建立存在难度,那就利用其它日常化媒介已经建立起的习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采用的方式,恰恰来自于在题材选择上对媒介互渗的利用,对电视这个家庭内媒介所建立的亲和感与牵连感的借力。由于儿童在平时电视节目上的主导权要大过对影院消费的决定权,因而对在电视媒介上已经充分形成受众基础的作品加以提炼和浓缩、实现剧场版和影院化,能够有效地降低风险,是非常聪明的发散性行为。换句话说,家长们未必愿意每天带孩子去电影院,却不会拒绝每天给孩子一段看动画片的时间,“喜羊羊与灰太狼”占据了这个时间,日复一日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终于成为他们陪着孩子有意无意地看熟了、甚至建立了好感的故事。
三,迷恋。这是将延伸观众群提升成核心观众群的决定性步骤,也是呼应着家长们自身诉求,让其产生对动画电影审美依赖的过程。在这个步骤里,陪伴孩子不再重要,由动画电影唤起自我内心的满足才是关键。事实上,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必然是进行过“双重编码”的,在照顾未成年人心理的同时,也从不曾放弃与成年人心理上的互通。这一编码法则,是在艺术手段、文化观念、影像语言上的深层次缝合与接榫,是在儿童化与成年化的并行中,寻找到一个“契合点”,使之成为流动性的多层次文本,在内部实现两种文化行为的自由转换。“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的个性鲜明、活泼可爱,确实牢牢吸住了儿童的心,而对于家长们来说,同样存在各取所需的可能。各种风趣幽默的恶搞满足了他们缓解压力、保持童心的希冀;符号化的人物设置和其乐融融的整体氛围对应着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期许;对热点话题(如毒奶粉)的收揽与对网络经典语言的采用,与父亲们关心社会时政的习惯并行不悖;“嫁人要嫁灰太狼”的爱妻品行和准女权主义话语,则深受母亲们的感怀与青睐。
总之,从多重宣介下的“使注意”,到媒介互渗中的“使习惯”,再到双重编码里的“使迷恋”;从注重对潜在受众的注意力激活,到为实在而饱满的内容服务,再到谋求心理和感情的认同;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采取有效的方略和对策,延伸受众的转化必能顺利完成,中国动画电影也就能够在“十二五”期间,为自己完满地培育出一个更加完整和具有活力的受众市场。
5. 受众对中国电影档期的影响
一、我国电影的市场结构状况:目前我国的电影制片业还处于垄断竞争阶段,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低,发行环节高度集中。电影容的差异性比较大,在生产和发行上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整个电影产业对电影生产的依赖性比较强,院线天然的地域垄断性,使得全国性的大型院线制还未形成,还处于一个竞争阶段。总的来说,国电影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对于国企业,电影的门槛进出不太高,民营资本在我国电影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对电影产业慢慢对外开放,为了电影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二、期档定义:电影期档其实是电影销售的一种营销方式。中国电影档期是在1995年开始引进,到了2002年到达发展的稳定期。1、从发行方、院线和电影院的角度:档期是由发行方、院线以及放映方根据影片的上映日到下档日的时间间隔。2、从观众的角度讲,档期是市场上某类潜在观众有暇时间并且愿意集中看到某种类型影片的时间段(观众有时间看电影的时间段)。三、电影档期的意义▪电影档期的出现作为电影营销整体的一部分在电影摄制前期就开始筹划。▪它的出现以及针对不同档期的电影市场营销策略,是一个国家电影市场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影响票房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越来越为电影营销者所重视。▪如果说发行区域是一部电影的空间横向市场,那么档期就是一部电影的时间纵向市场。四、档期分析(一)中国电影档期的现状:▪中国的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还没有自觉地与档期的概念很好的结合起来,还没有把档期作为电影营销整体的一部分在电影摄制前就开始进行筹划。▪有关电影档期方面的理论远远滞后于电影市场实际发展形势,关于电影档期的理论总结就变得特别重要和紧迫▪我国电影经营者对“档期经营”还停留在粗放阶段,经营各方基本依赖自然档期,因此在有限的时空里为争抢档期有时影片扎堆,有时出现“青黄不接”缺少片源的现象。▪院线和影院过多的依赖影片而缺乏营销创意,只停留在凭借影片自身实力产生效益,没有更多的作为。
(二)中国电影档期划分:重要节假日档期、周末档期、特殊档期1、重要节假日档期:春节、五一、国庆节、圣诞节、元旦、暑假、寒假等在这些重要的节假日档期,人们有充裕的时间来尽情消费和享受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带来的快乐。2、周末档期:好电影在周末上映,票房收入占一周票房的70%以上,尤其是电影上映后的第一个星期的周末。电影营销者在重大节日的前一个或者后一个的周末档期,对于提高一部影片的票房成绩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形成:暑期档+周末档、圣诞节+周末档、五一节+周末档…3、特殊档期:情人节(西方)、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儿建党节、八军节如今连愚人节和清明节都有档期,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未能幸免。特殊的档期是专门针对特殊的观众。(三)、档期对电影市场的分析(主要介绍四个档期)1、情人节档 (1)档期介绍中国出现的情人节档期始于2005年,代表作《美人依旧》。街面上从2月13日晚间就开始有人叫卖红玫瑰了,作为除圣诞节之外最具商机的西方节日,情人节消费在城市年轻族群的消费中占有较大比重,毕竟它是春节后、五一节前最有运作空间的时间点,诸如餐饮、零售等等消费形式积极发挥拉动作用,努力酝酿多赢局面。由于性价比比较高,看电影已经发展成为娱乐消费的重要形式,不少年轻情侣选择影院观看作为共度情人节的主要选择,这也是发行商非常看重这个档期的主要原因。情人节档期时间主要是二月份,紧接着贺岁档,有时也会跟贺岁档相撞。在此期间主要的受众为15至35岁的年轻人,当然最受吸引的是在情人节寻找烂漫消遣的情侣。也由于情人节档期处于学生寒假期间,自然学生也是这个档期的主要受众。(2)档期票房简介2009年情人节档期票房通常情况下,情人节只是“一天档期”,电影市场通常表现为情人节当天票房飚红、第二天高台跳水,但是,2009年情人节恰逢周六,一天档期趁势扩为整个周末档期,这也是本周市场票房总量再度攀升的主要原因。
借助有利档期,院线表现突出,考量单片票房产出,情人节也是票房飚红的关键时刻。本周共有四部新片入市,市场上映的新老影片总数达15部之多,这些影片大多在情人节当日拿到本周最高票房,凭借自身实力和放映规模的积极拉动,《玩命快递3》情人节轻取1500万票房,《海角七号》和《爱得起》成为有力辅助,前者情人节当日票房700万左右,后者则拿到660万左右票房,上映时间较长的《疯狂的赛车》则拿到440万左右票房。据统计,情人节当日全国可统计票房高达4000万左右,同比去年涨幅约为40%。2010年情人节档期票房情人节当天碰巧撞上了春节,此前对情人节的担忧,似乎并未出现,大年三十一过,这年关就过去了,初一出来活动,对于都市人来说在正常不过,更何况这天还是情人节,虽然各回各家了,但并没有影响在情人节这天的消费热潮。单日票房约7000万,创造了历史新高,而《阿凡达》依然是热门,单日票房就有1800万;《大兵小将》情人节一日票房1500万;当天应景情人节的电影《全城热恋》共在全国放映3212场,观众23万,票房突破1044万。(3)主要上映电影的票房分析2009年
电影 情人节单日票房 本周票房 占百分比
《玩命快递3》 1400万 2500万 56%
《游龙戏凤》 1000万 1900万 52%
《海角七号》 700万 900万 78%
《爱得起》 660万 950万 69%
《疯狂的赛车》 440万 1560万 28%
《玩命快递3》情人节当日收获约1400万票房《玩命快递3》周四首映日全国票房380万左右,周五拿到460万左右票房,周六情人节市场热度激增,影片进账1300万左右,周日回落到260万左右,影片首映周累计票房2500万左右。《玩命快递3》的票房曲线充分体现“一天档期”的特点,情人节单日票房所占比例高达54%。《游龙戏凤》票房:1.0285亿上映时间:2009年1月26日该影片上映第二周已出现超过52%的跌幅,但这部浪漫爱情喜剧演员阵容比较强大,再利用情人节档期这个好时机,《游龙戏凤》得利颇丰。
情人节期间,多部爱情大片在地电影市场展开正面交锋。最终老将胜新兵,由德华、舒淇领衔的《游龙戏凤》以单日票房1000万的成绩成为情人节档期名副其实的“爱情大富翁”。情人节档期成为关键筹码,也为影片冲击亿元票房创造了必要条件。
2010年
电影 情人节单日票房 本周票房 占百分比
《阿凡达》 1800 8500万 21%
《全城热恋》 1044万 3000万 34.8%
《锦衣卫》 391万 3500万 11%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 314.8万 1900万 16.5%
《全城热恋》票房:1.315079亿
上映日期:2010年2月11日情人节单日票房1044万。《全城热恋》票房飘红凸显华谊兄弟综合实力今年春节档中华谊兄弟出品的《全城热恋》在激烈竞争中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2周合计票房达到8000万,取得预期的回报,我们认为这充分显示华谊兄弟在选材和档期安排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方面,公司在档期安排上避开竞争最激烈的元旦假期,另一方面,公司选择了爱情题材,作为唯一一部爱情题材的片子,在此次情人节与春节双节合一的档期中无疑最大限度的吸引了眼球。
公司在《全城热恋》中投资比例中占30%,假设最终票房达到10000万元,我们预计公司获得的分成收入约1900万元(包括发行收入)。
2、暑期档(1)档期介绍暑期档泛指每年6月—9月的电影档期。主要受众群体为4-24岁的学生观众。“暑期档”一词,最早源于1975年6月20日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的成名作《大白鲨》的公映。从此,每年海外各大影业公司都对六七月份的排片给予重点关照,暑期档也由此形成。暑期档这个名字本身,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把它的目标观众定位在了学生族群上。由于处于暑假这个学生一年中休息最长的时间,很多适合年轻族群观看的电影会在暑假推出,以吸引假期的年轻人,像皮克斯、梦工厂、迪士尼都会在假期推出新的动画片以吸引青少年。而暑假增加了一批学生观众,从观众群上看,学生观众成为新增加的部分。
(2)档期票房简介2009年09年暑期档就像博尔特在柏林田径世锦赛创造9.58秒的新百米世界纪录一样,已经把历年同期最佳成绩抛到了后面。从6月1日到8月30日的13周时间里,国总票房达到了16.5亿,占全年票房份额的26.5%。值得留意的是,今年创造上佳票房的国产片虽然在制作上不是大片,在类型上却很明确,基本以喜剧片为主。高调一点说,今年就是国暑期档元年,国总票房达到了16.5亿,比去年同期高出约七成,甚至比地位高高在上的贺岁档(去年12月到今年2月)还多了2亿,增长率令北美市场也黯然失色。过亿影片像嘣豆子一样嘣出8部(6部好莱坞电影,加上即将过亿的国产片《大密探灵灵狗》和《非常完美》),直接导致亿元俱乐部放下架子平民化。按老规矩,高成本的国产片不是扎堆贺岁档,就是主攻五一、十一,然而五部中等规模但是类型明确的国产片却在今年夏天出奇制胜,共同取下4亿票房,为国产片打开新局面。2010年今年的暑期档被称为“史上最拥挤”的暑期档,三个月共有超过60部片子上映。2010年6—8月的票房收入呈现逐月递增的走势,全国城市主流院线可统计票房约23.3亿元,创历年之最;比上年同期的增加34.68%。观众人数682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的5600万人次增加1220万人次,增长22%。其中,国产影片为157550万元,占67.62%;进口片75450万元,占32.38%。今年暑期档的电影市场最大的亮点是国产影片唱主角票房占七成,各月票房均创暑期档新高,虽然今年暑期档遭遇四年一次的世界杯足球赛分流观众,以及慑于《震》的威力,不少中外大片都提前或推迟上映,但无论是票房收入还是观众人数都创历年之最,城市主流院线各月可统计票房均创历史新高。(3)主要上映电影的票房分析2009年
电影 票房(万元) 上映日期
变形金刚2 43000 6月24日
冰川时代3 15690 7月8日
哈利·波特6 15635 7月15日
博物馆之夜2 12132 5月26日
特种部队 11300 8月7日
终结者2018 11232 6月9日
大密探灵灵狗 9940 7月29日
窃听风云 8660 7月23日
非常完美 7800 8月6日
飞屋环游记 7800 8月4日
暑期档之王——《变形金刚2》《变形金刚2》破了《泰坦尼克号》创下的单片国票房纪录。《变形金刚2》具有破纪录的种种有利条件,可谓站在了巨人肩膀上,比如与北美同步上映,有叫好又叫座的前集在两年前打头阵,原班人马齐聚,国观众最买账的一流特效动作场面,再加上其声势已经吓跑了各路可能的竞争对手,新建的电影院源源不断地投入使用。《变形金刚2》6月24日公映当天就取得了3371万的收入,首周五天有1.6亿进账,加上4.3亿的总票房,这三项都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新纪录。最奇特的是,中美观众在对待《变形金刚2》的态度上做到了“臭味相投”,用脚投票把这部轰隆作响的机器人电影在太平洋两岸分头捧为暑期档冠军,而在其它国家,该片就远没有《冰川时代》或《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吃香了。2010年
电影 票房(元) 上映时间
《震》 6.4775亿 7月22日
《敢死队》 2亿 8月20日
《枪王之王》 1.153亿 7月2日
《玩具总动员3》 1.1亿 6月16日
《恋爱通告》 5000万 8月12日
《功夫梦》 5000万 6月22日
《震》2010年暑期电影市场的绝对主角《震》截至2010年8月31日24时,在大陆地区上映41天,票房达到人民币6.5亿元,再度刷新了国产片票房纪录,与第二名《建国大业》的差距也拉大到2.3亿元。去年2月25日,华谊传媒与广播电视传媒签订合约:该剧总投资额中公司、华谊兄弟和电影集团制片分公司的投资比例分别为50%、45%、5%,投资额分别为6000万元、5400万元和600万元,合计1.2亿元的总投资。据了解,对于《震》,华谊兄弟的投入只有3152万元。业人士透露,一般公司作为投资制作方可获得40%左右的票房收入。据商报记者初步计算,在扣除发行代理费以及返还电影集团制片分公司的投资款和固定投资收益、华谊投资款、公司15%的投资款后,与公司平均分配所得约为9776万元。除此之外,植入性广告也给华谊兄弟公司带来巨大利润。
¥
5.9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中国电影档期对电影票房的影响
一、我国电影的市场结构状况:
目前我国的电影制片业还处于垄断竞争阶段,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低,发行环节高度集中。电影容的差异性比较大,在生产和发行上都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但整个电影产业对电影生产的依赖性比较强,院线天然的地域垄断性,使得全国性的大型院线制还未形成,还处于一个竞争阶段。
总的来说,国电影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对于国企业,电影的门槛进出不太高,民营资本在我国电影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国家对电影产业慢慢对外开放,为了电影行业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6. 哈利波特票房破亿,那它的受众群体是哪些
哈利波特票房破亿,它的受众群体孩子是比较多的,还有就是哈利波特的忠实粉丝,青年也是有的,现在哈利波特要重新上映一遍这样的事情也会死令人很激动的,里面无论是谁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比较怀念的,以为现在上映的也是以前的,虽然很多人都变了,但是我们一直没变,我们知道这部剧承载了我们的童年,承载了我们儿时的欢乐,更多的是我们的青春,现在除了孩子看这部剧是因为好看有新引力之外,其他的人看这部剧可能都是因为情怀吧。
现在的我们对于哈利波特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其实看其他的美剧也是这样的,因为美剧一般要看就是好几部剧连在一起,但是我们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美剧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与幸福,其实在看另一部美剧是我也觉得其实我看的是情怀,更多的是以为自己看了这么长时间的不舍而已,所以在哈利波特上映的时候一定会带上自己的家人去看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仅仅是我们看到的,但是对于哈利比特而言,大部分的受众人群还是孩子,大人可能会因为各种情况不能去看,但是孩子不一样。
7. 怎样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一部电影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一部电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电影的受众与定位:电影制作方针对哪些人群制作这部电影?电影的主题、情节、表现形式等是否符合目标受众的喜好和需求?电影在市场上的宣传和推广是否准确地反映了电影的主题和受众定位?
2.电影的意义与价值:电影是一种具有强烈意义和价值的文化产品,它所传达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文化符号等是什么?它对于受众备迅枝的认知、思考和情感是否有积极作用?电影在推仿敏动社会进步、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何贡献?
3.电影的表现形式与技术:电影是一种多媒体艺术形式,它采用了多种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来展现情节、角色和场景等,如何利用电影语言来表达主题、营造情绪、渲染氛围?电影音乐、摄影、特效等技术手段如何应用?
下面以电影《流浪地球》为例,来分析这部电影:
1.电影的受众与定位:《流浪地球》的主要受众是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和年轻人。电影的主题是救援地球,符合年轻人对环保和科技的兴趣和追求。电影在宣传推广时强调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果,反映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实力。
2.电影的意义与价值:《流浪地球》展现了人类在面临生存危机时的勇气和智慧,表达了对地球的深情厚爱。电影强调人类的团结和合作,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念和正能量。
3.电影的表现形式与技术:《流浪地球》采用了大量的特效和科技元素,营造了宏大的场面和视觉效果,表现了宇宙与地球的壮阔和危险。电影音乐也很出色,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
总之,《流浪地球》从传播学角度分析,具有明确的受众定位、积极的意义与价值、出色的表现形式和技术,这些因素都使得该电影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和票房成功。同时,《流浪地球》也引起了人们对于科技与环境的深思,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环保意识的普及昌迅。
除了上述分析,还可以从其他角度来分析电影,例如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性别、种族等方面。这些角度能够更全面地揭示电影的内涵和影响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