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连杰,梁《英雄》影评赏析
出自网络
《英雄》是著名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英雄》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同时,《英雄》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宏大叙事策略,也在知识分子、普罗大众、官方意识形态和电影专业人事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关于《英雄》的主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电影《英雄》的题材来自“荆轲刺秦”的故事。自从《史记》以来,“荆轲刺秦”的故事一直被人称颂,其中独立个体抵抗强权的精神更是其中的内核,而“侠”也被定义为“以武犯禁”,武侠文学和后来的武侠电影的社会功能都是用侠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冲破社会禁忌,对抗强权政治,为读者或观众提供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快感。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周晓文和陈凯歌都对这个题材进行了影像化重写,其中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反抗和对亲王等历史人物的心理重构,都反映了现代性启蒙叙事对电影影像的影响。但是,在《英雄》中,张艺谋改变了叙事策略,其主题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消解了其中启蒙的反抗意味,反映了中产阶级在目前国内的文化语境之下对宏大叙事的矛盾心态。可以说,《英雄》体现出当前社会对于权力的基本认识:崇拜权利与梦想对抗强权并存,而影片试图调和这种矛盾。把巩固权利与向权利挑战这两种对立的要求并列地组织到故事中,是这部影片的独特创意。作者提供了两个位置供观众同时选择:有权者与无权的挑战者。作者用各种电影手段极力在道德上平衡这两种人的关系。这反映了作者自相矛盾的英雄观,他试图把两者都打扮成英雄。正是这种看似模棱两可的态度,导致了两者实质上的互相消解,使两类人物都不符合传统观念中的英雄。但是,电影以形象感人,观众习惯性地首先与无名、残剑、飞雪等为代表的侠认同。他们是对荆轲之类转为豪门贵族卖命的亡命之徒的改写,以一种新的身份示人,是士与侠的综合。无名用剑柄象征性地刺秦王这个举动是全片的点睛之笔。这种叙事或许牵强,却极具象征性,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影响统治者的观念比消灭他们的肉体更重要、更有效。无名、残剑之类不可能用暴力夺取统治者的权利,只能转而求其次,通过发挥更大的话语权,以传达自己的呼吁和平的观念。应该承认,导演在抹平缝隙掩盖矛盾方面使用了很多心思的,这是商业片的必然选择。一部影片的流行很可能满足了不同观众的许多利益和愿望,从理性上分析,它们很可能出自互相冲突难以协调的意识形态。赢得观众的要诀在于,不要突出某种意识形态压服其他,企图根本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而是找到调和之道,使各种利益集团从文本中都能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因素。
《英雄》在艺术和商业结合上也有着相当的创新。除了“罗生门”式的叙事策略,借鉴好莱坞的大片模式,对武打场面、影像画面设计、视听效果等方面也都颇有新意。可以说,《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所有关于中国的视觉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筒、弓箭、巍巍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就色彩而言,《英雄》中,是“红”与“黑”的对立和碰撞。“黑”是秦朝的代表颜色,象征着宏大叙事的压力,主流意识形态的威严,而影片以红色隐喻国仇家恨,以红色象征火山爆发前的内在力量,以红色宣示一种剑侠特有的矢志与抱负。影片伊始,即表现秦国的强大军队、盖世的宫殿建筑、浓烟而沉稳的黑色。黑色衣着的严肃的秦王头顶黑冠、脚穿黑靴、身穿黑甲,稳坐黑色龙柱的黑色秦宫,豪气不凡,庄重威严。在描写侠客的片段中,鲜艳夺目的红色则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残剑、飞雪及如月等人物的服装均为红色,与少暗红色的场景空间熔铸为一体,形成烈火般的红调,给观众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如月誓为主人报仇一节,与飞雪在胡杨树林中生死对决。在这场戏里,急速运动的敌手中剑身亡,血眼看世界,使画面和空间变赤,颇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意味。在听觉方面,《英雄》也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影片配乐是著名音乐人谭盾。他不再像以往武侠片那样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配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充分容纳各种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化声音段:不仅有鼓声、琴声、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甚至是各种在武侠场面中的自然声音。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已经令人大开“耳”界。例如,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袂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利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等等。
《英雄》给我们带来的电影产业化运作的模式也是颇有启示的。从前期的策划筹备、类型片明星制,到拍摄制作,最后宣传发行,《英雄》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整套迥异于国产电影以往操作路数,却又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市场化电影运作范式。《英雄》上映2个月,国内票房就达到2.4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英雄》获得了国产电影空前的商业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它在我们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中国武侠类型片的发展上,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❷ 电影《英雄》中的色彩和故事讲述之间有什么关联
众所周知,张艺谋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导演,他导演过让中国为之骄傲的奥运会,张艺谋可以算是知名导演,和他合作的国际巨星数不胜数,而且他导演的国际大片也是举世瞩目的,所以在张艺谋的导演的指导下,每一部电影都能够反映出导演者心中最理想的状态,让人们沉迷其中,并为之不能自拔,张艺谋拥有无与伦比的才华,他自己的地位也无人可撼动。
所以这部电影对于色彩的应用是十分的灵活的,通过色彩的转换,人们不但可以看出周遭格局的变化,而且还能感受到了导演的卓越的才华,让人们不但加深了对电影的印象,而且也可以通过色彩来加强自己的对电影的理解。
❸ 谁知道电影《英雄》中颜色的变换代表什么意义
颜色
细心的人会发现,《英雄》里颜色是一条主线,秦王和无名对话时,黑色是主色调,宫殿是黑的,衣服是黑的,在一种空洞的黑色里对话,更显阴森。后来,在无名的叙述中,在如风的箭阵赵国的人都身穿红装,连同那个朱砂的“剑”字,那种血红令人不安。后来的蓝和绿,连同最后的白,本来和颜悦色的感觉都变成了心惊胆战,每种颜色本来是有自己的情绪,然而在电影里,多种颜色只是一种情绪的反映,剑本是一种无情之物,拿在英雄手里,都成了一种夺目的颜色。
对于生死的描述,很多导演都喜欢用红与黑,红色代表鲜血,黑色代表逝去,这两种颜色是最容易触动人们心里最脆弱的那根神经,但在英雄眼里,生与死都变得无足轻重了。在秦王将剑抛给无名时,他没有犹豫,干脆利落,第一次看的时候,我会敬佩秦王的自信,而现在看时,我才发现,这并非自信,而是一种解脱,秦王从生死之中解脱出来了,他仿佛不再害怕刺客了,在短短一瞬里,他没有去思考无名是否会刺他,而是想通过这一剑来解脱他心中的恐惧,他需要从黑色中解脱出来。
无名坦然地笑着面对飞来的万箭,残剑释然地笑着放下了手中的铁剑,飞雪安然地笑着追随着残剑,只有秦王在落泪,他自己定下的法制使他不得不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在他的世界里,依然是黑色的,黑色的宫殿,黑色的王袍,黑色的剑。英雄们都得到了解脱,而秦王只能停留在黑色的历史里受人辱骂,他或许会思考,这样的人生值得吗?
❹ 电影《英雄》所体现的审美特性
一、《英雄》的情节设置 :用一种简单的叙事模式开启了无限发挥的想象空间,再加入对历史的理性思考,从而形成了电影的深厚内涵。
《英雄》的三个可能性情节就是侠义与王权斗争的影射。在人物设计上,秦王就是王权,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虽然他的大一统要用战争和鲜血来实现却具有不可逆性。长空、飞雪代表传统侠士,必然失败。残剑代表新侠士,他选择舍弃私仇臣服于王权。无名刺秦的态度转变则是中国侠士的成长过程,他和残剑一样必然成为侠义的牺牲品。《英雄》就是用现代历史精神重新诠释了刺秦故事,这是文学改编的惯用手法,本就无可厚非。
二、色彩的功能 :(一)叙事功能
纵观整部影片,在人物服装的颜色设计上,秦王和无名问答时是黑色,无名编造的情节是红色,秦王猜想的情节是蓝色,真实情节是白色。每部分的画面整体采用相应的色调而呈现出红、蓝、白三个色块,色调由暗到明,预示着真相的步步逼近。
整部电影就是通过红、蓝、白三种主体色归类呈块,再由黑色加以分隔串连而形成一个紧密严实的整体。这种安排相得益彰,使观众在应接不暇的色彩变换中明晰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知晓时空转换的复杂关系,在情节和色彩的双重叙事中领悟影片主旨的层次性揭示过程,体会对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审美愉悦。
(二)情感宣泄功能
在《英雄》的三个可能性情节中,飞雪与残剑的爱情呈现出三种状态。红色代表两人相互猜忌的只留下恨的爱:蓝色是理性的宁愿牺牲自己保全对方的释怀的爱:白色是爱恨并存的真实人生的爱。影片精心设计了两人的爱情展现过程,特别是飞雪的表情从呆板邪恶到自然纯真而富于变化,既暗示着情节的真假也宣泄出其内心的强烈情感。而在残剑回忆的爱情部分,人物服装采用绿色传达着残剑对两人与世无争充满希望的爱情的向往。
在物理属性上,同一种颜色由于明暗度和光线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特征,张艺谋就在《英雄》中展示了自己运用中国红的娴熟技巧,传达出丰富的人物情感。飞雪偷窥残剑、如月一幕,暗色红唇,黑色眼线,加上冗长的红衣,这里的红代表了充满嫉妒和恨的爱:赵国书馆里,师生们在秦军乱箭中练习书法,人物、服装、墙壁、地板、书桌,一切都呈红色,这里的红是誓死保卫文化的坚定,是对民族精神的坚守,代表着血和战争;电影结尾部分,落日带来的夕阳红,印证了历史长河中荆轲专诸、梁山好汉、太平天国似的中国传统侠义只能成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牺牲品,这里的红是传统侠义,是对逝去侠义的叹惜。这些不同的红色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呈现出不同的人物状态,他们或正或邪,或喜或悲,但都情感强烈而富于激情,使观众从一种颜色中获得多样的情感审美体验。
(三)色彩的象征功能
色彩本就具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再加上民族、国家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同一色彩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和审美效果。总体来说,电影色彩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由其物理属性决定的,比如,在可见光光谱中,红色是波长最长、振幅率最慢的单色光,感情效应极强,富于刺激性,代表着激情和强烈。蓝色是一种典型的冷色调,由于色相的纯粹性和光波较短,震动频率快,给人的色彩视觉以稳定的影响,代表着宁静、素雅和忧郁。另一种是象征意义,是由视觉经验和历史文化因素沉淀下来的意义。
在《英雄》中,秦军、秦臣、秦王、秦宫都采用黑色。首先是因为秦朝主水尚黑,影片遵循了这种历史真实:其次是因为黑色是吸收所有光线的颜色,具有凝重感,能够体现出秦宫的帝王霸气,秦军的锐不可挡,以及秦王的睿智,这种文化意义和物理意义的双重建构使得黑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从而加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厚重感。而在故事主体部分,胡杨林之战的红黄对比象征着飞雪和如月的情感冲突:翠色平湖和秦宫的绿幔象征着诗意与侠义:红色藏书阁象征着矛盾和焦躁,蓝色藏书阁象征着静雅神圣,白色藏书阁象征着纯洁高尚的心灵和感情等等。影片就是通过这一系列色彩符号构筑起红、蓝、白三色场景空间,形成块状结构,再把诗书武功、音乐书法这些中国文化的象征体纳入进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视觉整体,使影片在实现视觉冲击力的同时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增加其历史文化深度。
❺ 电影《英雄》,红蓝白三种服装颜色的变化蕴含着怎样的
生命犹如色彩被衬托的阶段标志。
英雄美人,他们之间可以没有爱情,只是交织在一起,起伏的是命运呵,英雄说话是哪一种口气,或者铁汉柔情又是哪一种情绪,电影试图无声英雄的某些表现,只是说他行云流水的舞着剑,心中却是如秤砣一般坚定的决心,去做一件一生只有英雄才会做的事情,为她红颜一笑而买单。
❻ 谁能帮忙分析《英雄》电影的镜头和色彩运用
吊足了的胃最终吃了一顿饱饭。在一片狼籍的中国电影饭桌,英雄是一道真正的招牌菜。
集中了华人乃至世界顶尖的制作群体,投入3000万美金,英雄成为我所见过制作最为精良的中国电影。很久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让眼睛,耳朵如此兴奋了。张艺谋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如果谁要向张艺谋竖中指,还是先鞠个躬再说。
看过片子绝对同意这种评价: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觉得如果早些时候拍出来,英雄还可以拿去做申奥片。所有关于中国的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简,弓箭,威威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英雄电影的画面,极具中国画的意境。如果不去做申奥片,英雄还可以去做中国旅游的广告片,或是爱国主义教育范本,的确,我相信每个看过电影的都会为我大好江山,我泱泱大国击节赞叹,相信这部电影全球放映后,会加快留学人员归国效力,加大各国人民来华旅游观光力度。
有几个镜头给人留下强烈印像:李连杰一剑刺中甄子丹,为描述剑之快,镜头在李连杰的脸一点点穿破雨水的画面中一一定格。李连杰与梁朝伟在九寨沟一场对决戏,二人蜻蜓点水,水面及水下的镜头,绝对可以写入武侠片视觉经典。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章子怡和张曼玉比剑那段漫天黄叶的戏中瞠目结舌,尽管那段戏倒更像属于日本人的意境。
在听觉方面,英雄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再像以往武侠片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录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竟境令人大开"耳"界。在影院,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袍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让人印像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里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影片配乐依然是谭盾,看到最后,我几乎有点迷乎了,那鼓声,琴声,包括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都真的很像《卧虎藏龙》。
编剧李冯和张艺谋用红,兰,白,黄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段讲述,还加了不少辩析的色彩,这让人想起《罗生门》。这个故事讲得很别致而且基本能自圆其说。再一想到电影的短短的拍摄周期,让人对老谋子心生敬意。而画面上,英难更像一部部精美的MTV或广告片的联播。
英雄是一部符号化的电影,所有的符号都在传达一个标识:"MADE IN CHINA"。在这样的视觉听觉轰炸中,演员的表演成为影片中最为弱化的环节,如果不是出于商业的考虑,估计谁来演都可以完成任务。大牌明星们的表演徘徊在扮酷或更好的扮酷之间,说狠一点,剧本给他们的空间,无法演出"人味儿",他们的内心活动,表情都不再重要,重要是他们要服从服装颜色变化的需要,电影的主角是服装,布景,道具,这些符号代表着忠,义,情。演员是人,但是有一群神一样的摄影舞美灯光,人便不再是人,是英雄,于是一个历史故事最终变成一个超现实故事。
❼ 英雄中张艺谋采用了几种颜色代表四种版本的剧情
四种颜色。其中黑色主要为无名和秦王的色调,贯穿电影始终,象征了铁器时代的风貌,秦国的威严和历史的残酷。红色映照出对爱欲的描写,另一面又象征历史兴衰的血液,在感情上体现了导演对于文化血脉的暗指。绿色刻画出了一个仙气十足的世界,体现了人物超脱世俗,包含了秦王对侠肝义胆的崇敬。白色代表纯净、本质和统一,表现了影片的真实世界。这部影片的故事结构相对简单,对于色彩的运用,艺术造型也相当不错,将画面打造尽可能完美。通过中国风元素剑、古琴、书法、围棋等,这是一部精良的爱国电影,影片中的英雄梦亦蕴含了对现代和平向往的愿望。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色彩分段叙事张艺谋在进行风格化叙事的时候,采用“色彩”这一元素对不同主题的故事进行分割,这样处理即符合中国文化里内敛写意的气质。张艺谋的色彩艺术在这部电影中发挥到了极致,色彩不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暗含了角色的情绪。
❽ 电影 英雄中的各种颜色所代表的意义
《英雄》其中一个特色是片中几位主角所穿的服装只有五种颜色
蓝、绿、红、黑、白五色
导演将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故事
例如红色代表激情、嫉妒;蓝色代表浪漫;绿色代表回忆;黑色代表神秘;白色代表真实世界
❾ 谁能帮我分析一下张艺谋的《英雄》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
首先,《英雄》极致地代表了一下张艺谋的影像风格,说白了,就是色彩的运用:各种颜色看上去和剧情一样的错综复杂,但却不令人眼花缭乱,不同的颜色搭配在同一个场景和画面里,相映生辉,大块大块的色彩,一个场景一个故事用一种颜色,互不冲突。
然后是故事结构:整部影片是一个故事的三种表达,在人物的一问一答中故事有张有弛的缓缓推进,结果来临,颇为震撼。
希望对你有帮助^_^
❿ 李连杰的那部《英雄》的色彩搭配有什么意义啊我们美术老师 叫我们下啊!
很久没有对国产电影产生如此强烈的期待了,而且仅仅是因为看了剧照,就已经被那些奇幻的颜色给抓住了。”———影迷刘洋
“《英雄》色彩运用很奇特……用不同色彩来表达不同内容,形式感很强……”———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
“宣传片中,有一段李连杰被秦兵包围,那种黑色,极具震撼力。仅从视觉上讲,张艺谋把武侠片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领域。”———电视广告制作人徐顺利
“白色象征最美丽的死亡,蓝色象征最崇高的较量,红色象征最织热的生命,绿色象征最宁静的回忆,黑色象征最博大的胸怀。”———《看电影》
“用人物的服装色彩讲故事,应该是张艺谋的一个创举。”———《英雄》剧本编剧王斌
从严格意义上讲,自从彩色电影诞生以来,国际上就有许多导演很会运用色彩来辅助故事的叙述,日本导演黑泽明就是一位色彩大师,香港的王家卫在《东邪西毒》里也用光影和色彩让人体验到了一种似幻似真的视觉享受。《英雄》虽然还未公映,但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焦点,各种剧照和招贴画已把观众的胃口吊足了。这一次,《英雄》里人物服装的色彩不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并兼具区分故事情节的功能,从目前电影圈内圈外的反映来看,均认为这是张艺谋的独创。
■创意产生
作为《英雄》色彩创意的创始人,张艺谋以一贯的低调态度对此避而不谈,但作为剧组核心成员之一的剧本编剧王斌倒是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情况。“早在剧本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张艺谋就有了这个创意,他讲给我听时,我就觉得很刺激,很有意思。他是一个对电影很热诚的人,一旦想法形成,他就会很坚定地去实施。”王斌说。
有圈内人分析,张艺谋对色彩的把握在他的作品中是一脉相承的,特别是在对浓度很大的整块的色彩的铺陈上,但这次《英雄》里用色彩讲故事的很具形式感的创意,可能跟他制作申奥片积累的经验有关,把一些广告片的手法运用到了电影中。
■创意点
《英雄》由五大颜色构成:白、蓝、红、绿、黑。王斌认为,这个色彩创意至少有三个意义:第一,用颜色来讲述了三个不同的故事;第二,由于有了色彩上的时代分隔,使观众在理解故事情节上减轻了压力;第三,可确立很独特的电影风格。
那么每一种颜色有具体的指向吗?王斌认为,每一种颜色也许有一定的内涵,但并无具体指向,而是能激发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想,你认为它象征什么就是什么。
《英雄》剧组的服装之一黄宝荣介绍,电影的外景地是张艺谋早定好的,所以人物服装颜色与外景地是非常协调的,例如在敦煌穿白的,新疆的胡杨林穿红的,九寨沟的箭竹海穿蓝的。而张艺谋在史料上看到,黑色服装在秦朝盛行,所以电影里的秦人都是黑色的。而每一个人物在每一个色系中也有几套服装,色彩上也有细微差别,例如张曼玉的红色服装就有6套,其中有一套用波罗丝制成的红衣,简直美极了。
■创意评价
有网友评价《英雄》是“视觉的盛宴”。
目前看过《英雄》的人还很少,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章柏青观看了《英雄》后认为:“色彩和服装都很漂亮,电影的整个基调是黑色的,但有很多色彩,整体造型感很强,色彩运用很奇特。用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内容,很容易给人矫揉造作的感觉,但在这个片子里结合得非常融洽。第一遍的印象有点眼花缭乱,还得再看一遍。”
奥美公司电视广告制作部的负责人徐顺利只看过一些剧照和很短的网络宣传片,他认为,就有限的看到的东西而言,感觉是挺新颖的,色彩运用手法相当高级,既简洁又讲究。无论如何,这个创意至少可以被视作为中国武侠片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但他强调,形式终究是为内容服务的,所以必须看过片子后,才能了解色彩与情节的结合是否恰如其分,才能得出完整的评价。
■创意影响
《英雄》的成功与否对武侠片,乃至中国电影的影响不在此题范围内。但这种色彩叙事手法将注定会对以后的电影拍摄特别是广告片的制作产生影响,就像《辛德勒的名单》中黑白画面中的红色女孩,以及杰克逊的几乎所有MTV。
至于那些飘逸的服饰和中日结合的款式是否会像《花样年华》一样带动起一个新的着装潮流,以及那些浓墨重彩的风景地,是否会像《卧虎藏龙》中的安徽的宏村一样令全世界的人蜂拥而至,也是《英雄》色彩创意的潜在影响所在。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创意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