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情书电影深度解析
电影《情书》是由中山美穗、丰川悦司、柏原崇等演员主演,由导演岩井俊二指导的日本纯爱电影。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日本纯爱电影的“天花板”,剧情紧密,引人深思。演员演技让人深入其中。电影受到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情书》刚开始便讲述了在丈夫藤井树去世三周年的忌日,女主渡边博子在祭拜时又一次痛苦不已。祭拜结束后,渡边博子来到男主妈妈家,在那里发现了一本藤井树少年时期的同学录。在同学录中,渡边博子发现了藤井树上学时期的地址,并尝试寄了一封信。令她惊喜不已的是,渡边博子收到了回信。后来发现原来是和男主同名的一个女孩。渡边博子和女藤井树聊天,原来丈夫在高中时期喜欢女藤井树,但是因为她没有发现,结果便无功而返。男主一直忘不了少年时期暗恋的那个女孩。
② 你如何评价岩井俊二执导的电影《情书》呢
2 片名是情书,我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单纯关于爱情电影,我觉得这更应该是关于回忆的故事。岩井俊二认为回忆并非和现在没有关系,是作为一种推动力影响着现在。在《情书》里,渡边博子因为对于亡去的未婚夫的回忆,将寄托哀思的情书寄出。树也由于回忆的推动,将故事的原委弄清。树的爷爷刚吉在树高烧时决定背树去医院,也正是由于树的父亲肺炎去世,害怕亲人再次离去。留下来守护登山者的人,是因为藤井树因难去世的回忆。回忆从来都在影响着人的一生,片中的每一个人物,也都是通过回忆来进行塑造的,每一个角色背后都隐藏着回忆,而每个角色的回忆,所经历过的片段,可能也同属于观者的回忆,导演用回忆的交互,来让人物与观者交流,让角色更加饱满鲜活的同时,也让我们在回忆中被感动。
我如此爱这部电影,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是关于我的回忆。和电影一样,在我初中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异性和我同名同姓,老师为了区别我们,女生后缀加上A,我的后缀是B,同样经常被班里的同学撮合,也因为所谓的避嫌,和她并没有太多交集,没有电影里的浪漫,但确实存在青涩时期的一丝好感,现如今已经失去了联系,现在作为回忆,是一段美妙的,想起时还会微笑的记忆。
影片结尾,树捧着《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拿出里面的借书卡,正面是藤井树的名字,背面,是一幅素描——那时的她。令人内心触动的片段,寻找谜底的漫长过程,回溯的过程最终结束了,但这绝不是回忆的全部,因为无时无刻,我们都在制造着回忆。几天前在网上看到一篇帖子,一位同学在自己学校图书馆里《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上发现了藤井树的名字,写于1999年,下面还有渡边博子的名字,这是影迷集体的浪漫,也是大家集体的回忆,在背面不是素描,而是一封情书:
“我们相遇时,都是十三岁,可是,已经太老了。十六岁那个灰色的秋天,我们分开了。在一起的快乐时光,竟只有一千天。分开吧,淡淡的一句话,那么轻松,那么简单。各自转身,走开了。秋风卷下了梢上那些发黄的曾经的生命,飞舞着,打着旋儿,落下,又不见。它们在选择生的同时,也同时选择了死亡的宿命。既然死已是注定,那只有更加绚烂地生。一样的月亮,一样的灯红酒绿,可又有谁知到,曾经存在过一份感情,消逝了,湮灭在嚣嚣尘世中。我想这不是我所期待的结局,时间带来了什么,带走了什么,已经不再重要——来的终要来,走的终要走,无法拒绝和挽留。但曾经深爱过,什么样的结局,也许都是最好的结局。”
③ 如何分析岩井俊二情书里的电影细节
例如:
1.在男树妈妈面前,女树才知道当初是因为长得像女树才有见面好感那场戏,屋子里的匾额写的是残?;男树长的帅是因为妈妈也漂亮(加贺麻理子年轻时候非常美)
2.正片为什么不从男树女树的入学式开始呢
3.爷爷出场的时候很被歧视很没家庭地位也是因为当年“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4.替班班主任见到女树跑出去是因为通知错了家长
5.女树发烧的时候,在同样的天气,同样的路程的情况下,为什么爷爷说出租车15分钟能到,救护车要1个小时才到
6.爷爷为什么会那么清楚的记得上次背他儿子去医院的时间是38分钟
7.如果女树的爸爸没有死,男树最后送书的时候会告白么
8.女树为什么没有把追忆似水年华的借书卡反过来,是否是因为男树突然离开心里万念俱灰不抱任何希望想马上断绝和他的任何想法
个人觉得知乎上的这一篇写的不错,附上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7849957
④ 日本电影《情书》影评
日本电影《情书》影评范文
电影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电影的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视听语言、道具作用、转场、剪辑等进行分析和评论。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日本电影《情书》影评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年来,被日本电影评论界称为“日本新电影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1995年他的爱情影片《情书》,不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且获得了东南亚乃至欧美的好评。在同年的横滨电影节上,一举夺得了年度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影片《情书》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说他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所谓“个人化”,我以为既是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东方式的电影艺术构思。本文拟从《情书》的结构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情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 细密的蒙太奇结构
在世界各国的许许多多爱情影片中,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故事早已司空见惯,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倾情,有的明争暗斗,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夺人所爱,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故事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铺陈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书》却独辟蹊径,在众多爱情影片中脱颖而出。其实,严格地说,《情书》算不上爱情片,因为影片中三个男女主人公都没有真正相爱过,所谓“情书”也不是其中一对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书信,而是通过两个女孩之间的通信唤起回忆的媒介。那么,《情书》用什么打动了不同国界的千百万观众呢?这正是岩井俊二东方式电影构思的秘密所在。
《情书》的叙事文本很简单: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中学生藤井树深深地暗恋着与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树。尽管他这种纯真的感情很强烈、很执着,但却始终不曾向她表白过,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以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一丝丝内心的隐秘。而女藤井树全然未觉,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爱恋。中学未毕业,男藤井树内心埋藏着那种青春的暗恋情愫转学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另一个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气质与女藤井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男藤井树便把对女藤井树的爱恋倾注在博子身上。后来,男藤井树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坠山身亡。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采用一般的结构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动但毫无特色的爱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独特而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特意舍弃了三个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的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而把笔墨集中在对往事的追寻和回忆上,形成了《情书》错综复杂的电影结构文本。
影片情节发展以博子探寻男友藤井树的爱情真相作为推动力,引发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树的回忆;再以女藤井树的回忆作为次动力,不断推进博子的情感转变,从而共同完成两个女孩子情感蜕变的过程。
时空层面。在现实时空中的情节采用外视角的形式,按照编导者的理性思维和情绪变化,表现两个女主人公在共同寻找“情书”之谜的答案过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联结,致使两者或贴近,或远离,或若即若离。在回忆时空中的叙事则采用内视角形式,情节的进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逻辑和行为规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情书》结构中的现实与回忆两个层面里至少有四组不同时空的人物行动线,编导者能使它们互为因果、互作经纬、交错递进,细针密线地编织起来,做到了天衣无缝,精妙之至。这正是日本人细致入微的思维方式在电影结构中的体现。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中国戏剧家李渔所说的话:“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可见,中国戏剧结构的美学原则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在电影蒙太奇结构中的美学实践相映成趣,异曲同工,是纯粹东方式的审美意识。
二、细腻而哀婉的情感表达
影片《情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优美抒情中蕴含的淡淡哀伤,这正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这种民族情感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无疑是种族构成纯粹、文化同质性高的民族之一。它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凝塑了日本人那种心理敏感细腻的内倾型性格。环海的地缘,狭窄的国土,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日本湿润的气候。因此,有学者称日本文化为“湿气文化”。它与内倾型性格相结合,使日本人更倾慕清净、素雅,从而崇尚“清明心”、“心情道德”的执着和坚韧。这种民族情感在岩井俊二的《情书》中格外浓郁绵长。影片一开始,博子扫墓对男藤井树寄托无限哀思,归来后偶然发现藤井树的地址,潜意识中恍惚觉得男藤井树并没有死,于是萌生写信的念头。信发出去了,她本无意收到回信,然而,意外的回信来了。原来,身处异地的女藤井树患感冒在家休息,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出于好奇便回了信。从此,两个女主人公频繁地书信往来,唤起了双方一连串的回忆。博子在对秋叶的恋情中时时感到愧疚于男藤井树,这种心理的羁绊,感情的不自由,使她陷入矛盾痛苦中。于是,促使她探寻回信“真相”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加执着。与此同时,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候就诊时,脑海里竟然闪现出中学时代男藤井树倚窗读书时的模样。这表明,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珍藏着美好纯真的往事。特别是在博子决意前往女藤树处了解真相时,不巧没有见到。当汽车司机无意中道出博子与女藤井树长得非常相像时,博子才恍然大悟,情节也随之发生突转,过渡到博子重新探寻男藤井树爱情真相的阶段。这里,编导精心设计了一个景深镜头,景深处是骑着单车的女藤井树缓缓前行,处于动势,成为画面中引人注目的活跃因素;而前景是伫足沉思的博子,处于静势,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把双方寻找和期待的心情突现出来。当女藤井树擦肩而过时,博子脱口叫出她的'名字,画面定格在女藤井树回头张望寻找的情景上。但转瞬间,她专注寻找的目光便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所遮掩,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两个痴情而执着的女孩遗憾地失之交臂。从而她们又开始了难忘而又略带哀伤的回忆。女藤井树在回忆中,把开学、选举、值日、男藤井树在书卡上写名字、用自行车发电对考卷、运动会上为男藤井树拍照等等点点滴滴的往事串联起来,深切地感受到了男藤井树对她纯真的爱恋,她也逐渐意识到这种幼稚而美好的感情将是她弥足珍贵的财富,并使她从对父亲死亡的恐惧中挣脱出来。而博子则从回忆中真正地清醒过来:自己竟是男藤井树初恋对象的替代品。于是,她从痛苦的缅怀和思考中挣脱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了秋叶的爱。但她对男藤井树的那一段挚爱仍然难以割舍,于是在秋叶的鼓励下,当太阳冉冉升起时,博子面对皑皑无垠的茫茫雪原一遍又一遍地哭喊着:“你好吗?”以此来倾吐对男藤井树的思恋和哀伤。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树也一遍又一遍地自语似回答:“我很好。你好吗?”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两个女孩共同的心声。呼唤着男藤井树呼唤着彼此,也深切地呼唤着自我。至此,她们完成了漫长而艰辛的感情蜕变和升华,由“过去”的我过渡到“现在”的我,并预示着超越自己情感的“永恒”。
之所以较具体地复述影片中的这些情节、细节,意在说明岩井俊二如此这般地表现人物心灵的敏锐和情感的细腻,正是影片看似平淡如水实则动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在西方的影片中是难以见到的。
博子不惜一切地顽强追溯,探寻男藤井树的爱情真相,女藤井树对昔日暗恋情人的淡淡回忆,不正是追求感情的“纯”与“真”?不正是表现了向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的执着精神吗?不正是日本民族格外崇尚的“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形象表达吗?如果把追求真情的执着精神置于当今商品社会的大背景下,不难发现编导者努力寻找和赞扬一种超越物质利益诱惑、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真诚感情。因此,可以说《情书》中细腻的哀婉的情感是对今天金钱物欲的间接否定和批判。
;⑤ 电影情书看不懂!
中山美惠在里面一个人饰演两个人的角色,一个是渡边博子,一个是藤井树。没看明白是你搞混了。柏元崇在里面演藤井树,就是渡边博子的未婚夫,但是因为登山出事故死了。后来渡边博子忘不了他,给藤井树写信,想分散自己的情感,结果不小心找出了一段过往的初恋故事。事实就是:男藤井树在高中时遇到一个和自己同名的女藤井树,他们因为名字一样,被人嘲笑戏弄,后来男藤井树喜欢上女藤井树,但是搬家就分开了。然后遇到了现在的渡边博子,因为和他高中时的同学藤井树长的一样,于是他就开始喜欢上她,但是事实表明,他还是喜欢以前的藤井树,跟渡边博子在一起只是因为他们很像。渡边博子说:说起来很好笑,还是我像他提出求婚的。只是从这句话分析出的。后来由于渡边博子的原因,女藤井树就开始找寻男藤井树的记忆,在后来不小心发现了原来男藤井树曾经很喜欢她。只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⑥ 如何评价日本纯爱电影《情书》
原来影片中女生们在图书馆看书时发现书里有写着“藤井树”的字条,他们因此把找这种纸条当做乐趣,共发现了有87张同样的纸条。女孩解释说不是她写的,可能是一个朋友恶作剧的,学生们说,那他肯定是喜欢你了。树只好害羞的微笑着没说话,我想她也应该在思考这个问题吧。
没想到出门前老师却告诉她男孩已经死去两年了,女孩一下惊呆了,可能这个噩耗真的太无法接受了,才明白自己心思的女孩却发现另一个人已经去了一个自己再也触及不到的地方这将是怎样的感受!女孩病倒了,高烧,又是下雪天路被封了,救护车一下不能到达。女孩的爷爷决定背她去医院,女孩的妈妈不愿意,因为这让她想到了她的丈夫,正因为爷爷的决策,终于还是晚了。可是等下去,依然是一条死路。爷爷让妈妈决定,妈妈最终妥协,爷爷背着女孩几次跌倒在雪地里,还是用尽全力的把女孩送到了医院。女孩得救了。
女孩回到了家里,博子把她寄去的信全部寄了回来,说,这些回忆本就属于她。博子终于可以接受爱情精神背叛的现实也开始慢慢走出回忆了。只是树好像才真正感受到一些东西了,学校的同学们找到她家,叫她看那本树让她还的《追忆似水年华》,她拿出借书卡,若有所思,学生叫她反过来看,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翻过来看见一张自己的画像,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真的让人好像看到了初恋。这就是男孩的情书吧,还有那87份写有藤井树的书中小纸条,连同一起的就是青春期的男孩对女孩无法说出的羞涩的爱情吧。可是女孩发现的太晚了,这一封封美丽的情书在以前会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啊,可是对于现在又是多么残忍的现实啊。
终于开始明白了自己的心,终于感受到了爱的感觉,但又好像与空气恋爱的感觉,这种感觉多么痛心!
一封信改变了两个女孩。一个女孩可能会慢慢走出爱情的阴影,一个女孩却慢慢走进它,感受微弱而又似乎存在的爱。这么残忍,还好还有那些情书陪着她,好像爱情依然存在一样。
追忆似水年华感受的可能都会是淡淡的忧伤,但那在似水年华里的情书又是那么让人感动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