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中国经典电影艺术手法分析

中国经典电影艺术手法分析

发布时间:2024-05-21 09:10:21

Ⅰ 李安《卧虎藏龙》的电影美学思想

李安《卧虎藏龙》的电影美学思想

2000年李安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获得了第7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美术指导”“最佳电影音乐”和“最佳摄影”四项大奖,并创造了外语片在欧美票房过亿的纪录,也标志着中国的武侠电影获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卧虎藏龙》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并略带哲学意味的艺术片,其文化内涵深邃,人文色彩浓郁。影片以中国式的手法描述了一段江湖恩怨,诠释了片中男女主人公间的爱恨纠结。通过众多华丽的武打场面,并配以一系列多元化的电影音乐元素,为观众们展现了一场十分精彩的音画盛宴。

一、东方化的水墨画面

《卧虎藏龙》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色彩让人感到很宁静,全片就像一幅中国水墨画,采用了大量山水画式的优美镜头,具有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影片开始出现的景象有青山、绿水、小桥、扁舟、竹林、江南特色的建筑,加上中国传统的民乐旋律做背景音乐,令人感受到中国文化所蕴涵的舒适与恬静,仿佛置身于这古朴典雅的美景中,像是一幅静态的中国山水画。片中白衣翩翩的主人公以轻功飞跃湖面,既体现了武侠人物的飘逸,也使整个画面多了几分灵动,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接着的竹林打斗,背景中大量的翠绿让人记忆深刻,仿佛是在观赏一部古色古香的动态中国风画卷。在影像的色彩方面,为了更接近中国水墨画的感觉,全片的饱和度不是很高,全片以柔和、清雅的影调为主,几乎都呈现出青蓝的色调,充满诗意之美。影片以白为主色调,白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和平、空虚等含义,隐喻着主人公外在追求终归虚无时才能达到心灵超脱的境界。剧中李慕白与俞秀莲的情感是压抑的,二人在室内或户外画面所呈现的多是黯淡的白光映衬黑暗色的背景,灰白色光线的基调表现出人文修身的精神净化,也隐喻了本片的儒家思想,即追求虚无与和平的本质。沙漠里大片的金黄色和竹林的绿色也是该片的主色调,绿色象征生命、仁慈、再生、美好等意涵。

在这部电影中流露出许多东方式的渲染,渲染是在中国画中用水墨或一些淡的色彩来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绘画技法,能为整个画面增强艺术感染力,传达完整的艺术感觉。在影片《卧虎藏龙》中李安运用了三幕细腻且过渡平缓的色彩来展现影片中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第一幕描述了一个古朴的江南小镇,从绵延的远山、幽深平静的近水、夕阳斜照着古镇的黑瓦和白墙,各处的景色仿佛都是精心点染而成的水墨画。开场的镜头呈现出空灵静谧、山水一色的意境。长衫款款的大侠李慕白在这宁静的氛围中走入电影画面,展现了一派祥和之气。在第二幕中运用了闪回镜头,推进了茫茫的戈壁和无垠的大漠,这里没有温润的绿水青山,重在突出苍凉和空旷,整体色调也变成深远的灰黄色,天山和戈壁大漠的恢宏气势映入眼帘。此景下,玉娇龙和罗小虎共同演绎出一段如歌如泣的爱情乐章。电影最后一部分转入广袤而幽静的绿色调,又转回到了青山绿水之间。在一片葱绿的竹林中,李慕白含蓄地对俞秀莲表达了感情。他俩在幽静的长亭中聊天喝茶,镂空的窗户好似一个天然的大画框,把青翠欲滴的屋外风景镶嵌在画框中,俨然就是一幅风拂竹林的动态山水画。随后李慕白追赶玉娇龙的一幕非常经典,郁郁葱葱的竹林随风舞动,竹林中人影相随。玉娇龙借着竹子特有的韧性,轻身跃入林中把自己隐藏起来,而李慕白施展轻功立于林尖,静观玉娇龙的行踪。这一部分没有江湖之间的凶残杀戮,也没有互相打斗的血腥,呈现出一种呼唤性灵归善的禅韵。影片里也运用了一些明显的中国元素,如京韵大鼓的鼓点、小桥流水、中国的武术、玉娇龙龙凤呈祥的红盖头等。导演李安不经意地展现了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笔墨纸砚、深宅大院的亭台和山水,并把这些水墨画般的山水意境做成武打场面的背景,流露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眷恋。影片《卧虎藏龙》东方文化的氛围、有张有弛的节奏更像中国山水画中的起、承、转、和,留白等也恰到好处,令观众能在故事情节中深深地回味和思考。

二、多元化的电影音乐

《卧虎藏龙》的电影音乐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他用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中国情节表现出来,即舒缓优美的旋律,惆怅悲伤的人生。谭盾改变了惯用的华丽式古典音乐风格,用三段式的主题音乐,配以提琴协奏曲及清新的吉他和弦,筑起一个刀光血影与大漠风光、爱情主题相互映衬的纯净音乐世界,并以轻柔优美的音调渲染男女主人公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在优美的自然风景中,表现复杂的恩怨情仇。唯美的音画中,男女主人公们相遇、相爱、离别、重聚后又超越生死。这部影片的电影配乐由主题音乐、背景音乐和场景音乐等三部分构成。作为序幕的主题音乐分为三段,首先以大提琴和吉他的协奏为观众展现了大漠的苍茫景色。接着主题音乐急转直下,乐队中加入了带有爱情主题的旋律,缠绵的音乐催人泪下、极具感染力,诠释出片中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而背景音乐以二胡演奏为主,以李慕白和俞秀莲、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随后跟进管弦乐,通过二胡与管乐的演奏,并配合女声的吟唱,烘托了爱情凄美的气氛,也强化了音乐的画面感。电影的场景音乐配乐清新淡雅、旋律清新朴实、大提琴低沉的音色诠释了草原的苍茫景色。同时,场景音乐也随剧情不断变换,如李慕白和俞秀莲深情凝望时柔情似水的音乐;玉娇龙和罗小虎热烈缠绵时刻骨铭心爱情主题的音乐;碧眼狐狸与众人打斗时刺激而紧张的音乐等。电影主题曲《月光爱人》是一首温柔的古典式情歌,歌曲的旋律与编曲打破了欧美张扬绚丽的风格,使用了当下流行的单音节装饰句,旋律优美深情,歌词中运用中国典型的意向——月亮。表现出深深的思念、淡淡的哀愁和兼济天下的侠义情怀,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采用中国民乐二胡与西方管乐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中国著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以现代的演奏技巧配合复古曲风,展现出东方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影片中所表达的爱情、侠义江湖主题,被无情拆散的两对情侣悲惨命运的惆怅,淋漓尽致地烘托出来。歌手李玟用略带张力和性感的唱腔表现出委婉细腻的音色,在歌曲处理上大胆细腻,把歌曲演绎得荡气回肠。与电影含蓄深沉的爱情融为一体,使这首主题曲成为划时代的中西音乐融合之经典杰作。影片《卧虎藏龙》的音乐除了运用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还融入西洋乐器的特殊音效和女生伴唱、失真吉他、电子合成等现代手段。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的运用渲染了气氛,也增添了神秘的民族风情。如在《南行》中竹笛清亮通透的音色伴着轻快带有边疆情调的鼓乐,表现了玉娇龙活泼任性的性格。在《交锋》中冷峻的琵琶,勾勒出气势恢宏的交锋之战。在《永恒的誓约》中使用了热瓦甫,它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乐器,运用新疆少数民族特有的切分节奏展现出一幅浓郁的异域风情。同时,西洋乐器的应用也为影片增添了音响效果,马友友的大提琴演奏成为该片电影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凝重悠长的主题旋律,场景配乐中用大提琴来模仿二胡的滑音和马头琴制造出苍凉哀婉的音效。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的巧妙融合,产生了具有东方特色的古典浪漫主义音乐效果。

三、中西合璧的美学思想

李安的影片不仅融合了中国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和禅宗的美学智慧,还把部分故事情节放在西方的人文背景下去发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电影文化。他将中国道家思想,与情节、武功及人物命运联系在一起,兼顾了华语武侠电影所注重的东方“情义”主题。中国美学的意象论中的意境是立意与形象、情与景的`统一,具有超越的时空观,潜藏着凝重的孤独感,也注重灵动的“无我之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最高审美理想。其中的“写意”和“山水”之风,不在于像,而在于内在的气韵表达。影片以江南水乡画写意式的镜头开始,弯弯的小桥横卧在水面之上,船儿在平静的水面上轻轻划过,水纹延伸到几间错落有致的房子。这些镜头体现了电影的空灵安详之美,展示了一种淡定心灵的空间。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打斗的一幕:两人在缥缈、摇曳的竹林中上下穿梭,时而翻飞,时而淡定,如与竹林融为一体,诗意地传达了“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各种影像和空镜头的意境中,都在喻示着人的情感体验和人的生命历程。当然,影片中也有着理智与情感的融合与妥协,始终都暗藏着一个“情”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理节情的观念,片中玉娇龙则是情感的化身。封建礼教、父母之命的婚姻及山盟海誓,都不能锁住她年轻而飞跃的心。在她心目中,罗小虎从有到无,反映了她心境的转折和不断超越的心性。李慕白和俞秀莲这两人是理智的化身,影片结尾李慕白在临终前才说出了自己长期以来对俞秀莲的情谊,是对情感的最终释放。而玉娇龙在李慕白死后来到武当山并跳入山崖,是对自身成长的献礼,也是她心性超越的极致。玉娇龙用生命化于自然的行为,应验了罗小虎曾为她讲过心诚则灵的故事,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则明、明则诚和至诚可参天地的“天人合一”思想。整部影片中流露的是一种清新、空灵、飘逸、素雅的风格,带着浓重的道家风范。影片《卧虎藏龙》彰显了儒家的人文精神,片中的女主人公俞秀莲就是典范,她对男主人公李慕白不温不火的爱情,印证了孔子“无过不及”“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也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自由中有规矩、规矩中有自由的思想境界,李安用了这种传统文化的铺垫使电影主题提升了一个层次。《卧虎藏龙》的打斗场面将江湖与山水完美地融合,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味道。从画面上看,表现人物时大多以草木和山水为背景,并配以中、远景的镜头,透设出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感觉,也令观众能感受到那种轻盈飘逸、超凡脱俗的韵味,并能体会到远离世俗的嘈杂喧嚣时的舒畅。演员的武打戏在激烈中蕴涵优美,在勇武中体现轻灵,在严肃中透露顽皮,大多打出了诗意和美感,创造了精致、细腻、丰富、空灵的禅宗式意境。

李安有着儒雅的文人气质,他的电影传达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以洞察的眼光和悲悯的情怀,关注着人与文化。他运用自己的艺术直觉为观众传递着不同的视听感受,他的电影作品具有中国化的艺术美感,打造了一个独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电影世界。其影片渗透着中西合璧的文化精神的同时,也赋予影片更深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内涵。

;

Ⅱ [转载]电影表现手法都有哪些

电影表现手法
【电影景物描写】剧作对人物生活环境中的风景和各种物象的描写。它表现人物活动的时间状态和空间特色,是创造典型环境的重要条件,是银幕造型的一个重要方面。景物描写,可用于转换时空。通过描写人物对景物的感受和反映,可以借景抒情,表现和点染人物的思想性格和情绪色彩,有助于形成影片的风格特色。景物描写要从生活出发,符合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发展的规定情境,有特定时代的和浓郁的生活气氛。
【电影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表现对象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描写,是作品形象描绘的最小单位,但对其只有意义性要求而无统一的量的规定性。电影剧作中的人物性格塑造、事件发展、典型环境、主题思想都是通过许多有机联系的细节描写来实现的。细节可以担负一切剧作功能。电影中所有表现元素都可以通过精心构思成为细节,如声音细节、人物细节、景物细节、物件细节、色彩细节等等。生活细节成为艺术细节,必须经过加工和提炼,成为有一定意义的细节。电影细节描写要有独创性、可视听性和真实可信性。
【电影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一种技法,即用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手法借用于电影剧本创作,指电影剧本写作不可能对对象做长篇的详尽描绘,运用白描手法,可以简洁鲜明地突出所表现形象的特征。以形传神。
【电影象征手法】电影编剧通过一定剧作形象的描写,寄寓超越具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等抽象内涵的一种艺术手法。从影象构成角度看,那些属于影片整体构思的或始终属于剧情本身的艺术元素,除了他们的直接意义外,还寓意着更深广的涵意(如概念、思想、感情、精神等),这就是电影的形象象征。电影的影象象征分为写实性象征和符号象征两大类。
从电影综合艺术元素的构成看,象征手法所描写的象征形象有四种基本范畴:1.视觉性象征形象。影片《大决战》中毛泽东和周恩来边推碾子边商量战事,是推动历史车轮的象征;影片《神鞭》中傻二的辫子,作为某种传统文化精神的象征被刻意突出;影片《红衣少女》中,安然身着醒目的红衣的造型,是人物开放向上精神的象征。2.听觉象征形象。影片《夜行货车》中詹亦宏向摩根索逼近时,以列车轰鸣声,象征民族正气。3.视听结合象征形象。影片《乡音》末尾独轮车的视觉形象与火车轰鸣声的听觉形象交叉,象征新旧生活的冲突和历史趋势的必然性。4.叙事性象征形象。主要指情节和细节的象征。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的。影片《老井》以全部情节叙述构成影片的整体象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意志。《老井》中,先后三次出现婚后的旺泉倒尿盆的细节,象征着他终于融入传统。
【电影怪诞手法】指在电影剧作中对所描绘的人、事、物、景,运用种种古怪离奇、悖于常规、异常变形、极度夸张等刻画方式。怪诞手法给人以新奇、刺激的感受,能引起兴趣和加深印象,但描写怪诞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通过怪诞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反映和揭露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和实质,表现或深化主题等。怪诞虽然不符合生活的表面现象,但符合艺术的真实。怪诞手法的运用有全剧整体性的,有仅在剧作局部使用的,也有与写实手法相交叉使用的。
【电影写实手法】
电影剧作中追求逼真地、如实地描绘客观现实的方法。客观现实世界是多维的、纵深的、动态的,包括历史和现实的各种人物、社会环境、自然风貌等等。写实手法要求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各类人物和社会生活风貌的描绘不作人为雕砌,要求环境和细节表现逼真、精细描绘的态度。写实手法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区别。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反对自然主义对生活的机械照相,而要求艺术的典型化。
【影片基调】基调原为音乐用语,指贯穿整部音乐作品的旋律变化或完整主题。影片基调是指影片的贯穿性意蕴与影片鲜明艺术倾向的融合。它反映导演的思想倾向、情感倾向、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导演往往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表现内容、影片题材和所选择的样式,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艺术感觉,以及对社会的思辨和洞察力,感受、捕捉和设计影片的基调。各创作部门以导演确定的整部影片的基调为依据决定各自的创作基调,如表演基调、造型基调、摄影基调、色彩基调等等。影片基调最终以丰富的景象造型元素与声音造型元素为媒介表现出来,显现于影片的主要风格特色和艺术特色之中。
【银幕效果】电影银幕上的艺术形象作用于观众心理所引起的各种情感反应。银幕形象是由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综合构成,因此银幕效果也称为“视听效果”。电影的画面与声音元素结合,相辅相成,以变化丰富的动作、声音、色彩、情调、节奏、寓意性等刺激观众,产生丰富的银幕效果。银幕效果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视听刺激效果。无论视觉效果、听觉效果还是视听结合效果,都可以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通过直观的视听造型刺激,产生直接性银幕效果,包括引发观众的各种联想;二是通过间接的视听造型刺激,大量靠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产生间接性银幕效果。
【银幕造型】电影艺术的综合表现面貌元素。与静止的空间造型艺术不同,银幕造型是时空结合的运动的造型,也是一种声画结合的造型。在这种声画结合、时空运动的综合造型面貌中包含着丰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
电影是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所有的创作成员都是银幕造型的创作者。相对而言,每个部门只能对银幕造型的某个方面起到作用,通过各部门创作的有机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银幕造型。这种集团创作归根到底仍是以导演的总体构思为依据的,因此,导演对银幕造型的质量负有主要责任。电影导演工作的主要成果也表现在银幕造型上。【节奏】是电影艺术至关重要的方面之一。电影节奏是电影艺术中所有要素的综合构成并作用于观众生理心理所产生的效果。节奏在电影中既表现在时间的流程中,也表现在空间的运动形态上,以及时空综合中。影片节奏不单纯是艺术技巧的表现,而是根据剧情需要,人物塑造需要,对影片总体把握、对电影手段综合运用的结果,是节奏的局部构成与整体构成的辩证统一体。电影的节奏总体存在于剧作中、存在于导演的总体构思和分镜头本中,渗透在表演、造型、声音、摄影、美工、剪辑等艺术创造中,形成情节节奏、造型节奏等节奏方面。而导演作为影片总设计师和指挥者,对影片节奏面貌的体现和创造影片的节奏风格起着决定作用。
节奏在根本上是艺术情感的显现。节奏的物理形态是运动,其心理根源是艺术家通过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在作品中传递出一定强度的情绪情感的脉律,并引发观众情绪情感上的震荡或共鸣。人们常将速度作为节奏的唯一表达形式,以快、慢来衡量节奏,但速度并不等于节奏。速度节奏只是节奏的一种。节奏的衡量,也不单是镜头的长短,还有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造型因素有规律的运动变化(高、低、强、弱、紧张、松弛、疏缓等等方面),以及它们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状况。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心理和生理的统一。电影表现内涵的无限丰富性、电影表现手段的无限可能性和观众接受心理的复杂性,决定影片节奏形式和节奏变化的无穷多样性
【内部节奏】
缘于情节发展的内在矛盾冲突、人物的情感波澜等内容要素而形成的节奏。在电影中,内部节奏显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与场面调度和蒙太奇技巧等密切融合的演员的表演、演员饰演的角色情感的内在张力。
【外部节奏】
由画面上一切主体的运动,各种长度镜头组接和镜头的各种转换方式,以及速度和光影、色彩、各种画面形式的变换而产生的节奏。外部节奏表现有时和内部节奏相一致,有时不一致,甚至可以做完全相反的表现。服从于统一的艺术构思。
【库里肖夫效应】苏联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蒙太奇的并列作用,做了一项有名的镜头剪接实验。他给俄国名演员莫兹尤辛拍了一个毫无表情的特写镜头,分别接在一盆汤、一个作游戏的孩子和一具老妇人的尸体镜头前面,出乎意外的是,他发现观众看到了演员的“表演”,即:看到汤时表现出饥饿感,看到孩子时表现出喜悦,看到老妇人尸体时表现出悲伤。而实际上这都是由于镜头的组接使观众产生了联想。从这个试验中,库里肖夫得出结论:造成电影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这就是所谓库里肖夫效应。
【主观镜头】将电影摄影机的镜头,当做电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观看(摄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动的情景,即为主观镜头摄制。这种代表影片中某一人物视线的镜头,叫做主观镜头(狭义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还包括明显表示出导演主观评论观点和主观情感与情绪的镜头(广义的具有强烈主观表现色彩的镜头)。没有纯粹的客观镜头,也不会有纯粹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总是在客观镜头表现中产生的。例如这样一种典型的希区柯克式的主观镜头表现:人物头部受伤,鲜血流下,逐渐遮盖了视线,鲜血覆盖了画面,是主观表现,但它不能离开人物受伤这个客观过程。主观镜头表现比客观镜头表现更为复杂,有着变化多样的运用模式。如反应式主观镜头、想象式主观镜头、多视角式主观镜头、多层次式主观镜头、近似式主观镜头等。
【客观镜头】
一般指摄影机采用大多数人在拍摄现场所共有的视点拍摄的镜头。这种镜头在银幕直观效果上可使观众产生共同临场感,达到客观表现的目的。客观镜头客观性包括两个含义层:首先是指反映对象自身的客观实在性,即艺术所再现的生活内容的真实性。这通常是导演在运用传统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时所要求和恪守的。如《人到中年》等影片中所表现的许多事件、环境、人物等生活画面,都要求对生活真实性的再现,也就是艺术所反映生活的能见性;二是指对对象的客观描述性。这种客观描述性无论在现实生活片还是在童话片、神话片、荒诞片中都有其不可避免性。如影片《西游记》中种种事件过程的表现,都是客观镜头的用武之地。客观镜头运用的目的是为了引导观众观赏无论哪一层含义的画面表现,都具有规定情境的客观实在性,使影片达到叙述和描写的目的。最终,它们都免不了渗透着编、导、摄的思想情感。【空镜头】即没有人物出现的景物镜头。是导演阐述思想内容、叙述故事情节、抒发情感意境、转换银幕时空、调节节奏的重要手段。有主观空镜头和客观空镜头两大类。主观空镜头是人物眼中的、心理的和被刻意渲染的景物和感觉,客观空镜头是客观表现的环境景物以及过场性景物等,它要求景物表现的真实实在性。
【时空转换技巧】
影片中用以表现一定时间、空间镜头或段落的变换,以造成各种艺术效果的手段。常见的时空转换技巧有:利用渐隐、渐显、化、划等传统光学技法,在两个镜头或段落之间插入能够表现时间、季节、地点变换的景物镜头;利用字幕和绘画说明时间、地点的变换;无技巧剪辑,即完全利用画面内容本身的直接转换、而不用附加的光学技巧来表明时空的转换、划分时空段落。
【渐显、渐隐】亦称“淡入、淡出”、“渐明、渐暗”。传统剪辑技巧手法之一。电影艺术表现时空间隔的传统手段。其常规表现形式是:前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暗谈直至完全消失(渐隐),后一场景的画面逐渐显露直到十分清晰明亮(渐显)。这种手法表现某一个情节(段落)的终了和另一个情节(段落)的开端,留有一定间隔,使观众在段落感中得到短暂的间歇,从容领会进展中的剧情。并可表现一定的情绪和节奏。【切】“切换”,即“切出、切入”的简称。属于无技巧剪辑手法。渐已成为电影最基本的镜头转换方式之一。指不用任何光学技巧如化、划、淡化之类作为过渡,而是直接由一个镜头转换成另一个镜头或由一场戏转换成另一场戏为保证镜头切换流畅,符合艺术逻辑性并适应一般观赏心理,在剪辑创作中,必须把握影片节奏和准确地掌握镜头恰切的剪接点。【化】亦称“化出、化入”、“溶出、溶入”。传统剪辑技巧之一。电影艺术表现时空转换的传统手段。其常规表现形式是;前一画面渐渐隐去(化入、溶出)之前,后一画面即开始渐渐显露(化出、溶入),两个画面同时重叠隐现,直到后一画面完全清晰。“化”的作用很多,如:起到时空过渡作用;可简捷地表现大幅度时空转换;常常用来表现人物的想象、梦幻、回忆等,直接传递情绪;在时空距离较近情况下,连续使用“化”过渡镜头,可产生抒情、缓慢柔和的效果;在神话片中用来达到“变形”的特殊观赏效果等等。
【叠印】电影语言中特有的一种形式。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时空、不同景物或人物的画面重叠起来,复印在一条胶片上,即叠印。同时,叠印的各个画面的内容之间必须保持内在联系,以形成叠印画面的各种意义。有的影片片头字幕或唱词字幕也采用叠印方法与画面合成。【划】亦称“划出、划入”、“划过、划变”。传统电影剪辑技巧手法之一。为实现画面衔接所采用的一种技巧。表现形式是后一镜头从前一镜头画面上做左右划、右左划、上下划、斜向划、棱形划等。当代电影中,这种手法比较少用,但为了加强某种视觉效果或制造其他各种艺术效果,这种手法有时仍然使用,并且注意具有新颖性。【跳切】“切”的一种。属于无技巧剪辑手法。它打破常规状态镜头切换时所遵循的时空和动作连续性要求,以较大幅度的跳跃式镜头组接,突出某些必要内容,省略时空过程。跳切既以情节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为依据,也以观众欣赏心理的能动性和连贯性为依据,排斥缺乏逻辑性的随意组接。【闪回】通常指在一定的场景结构中插入另一场景或片断。闪回可以是电影的一种片断叙述手法,也可以形成全片结构形态,即闪回结构影片。从内容上看,闪回的内容一般为闪回前面镜头中某个人物的思维或回忆。它可以是情绪性的,也可以是叙事性的;可以是较长篇幅的,也可以是瞬间意识表现,目的是使观众更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思维、情绪和了解事情原委。
【工作样片】每个摄制工作日都要将拍好的底片印出一条正片,即为工作样片。供摄制组创作人员和厂负责人审查用。在工作样片尚未经审查通过或需要重拍前,一切布景和拍摄现场的各项设置不得拆除。在后期制作中,工作样片供导演和剪辑修剪、组接镜头用,也供配音、混合录音用,还供最终审查影片用,最后作为完成片套底用的依据。工作样片属珍贵资料,要求精心保管。【双片】即“完成双片”、“混录双片”。由经剪辑完成的工作样片和混合录音后的磁性声带片两部分组成。双片的用途是为听取审查意见后便于修改。与正式拷贝不同,它必须通过声画同步放映机放映才能达到声画合成的效果。审查通过和修改后,经过画面套底,将混录磁带转成光学声带,就可印制正式拷贝。

Ⅲ 试分析电影《恋慕》中处理时间关系的手法,这种处理的手法产生何种艺术效果

全片大量运用特写,在影片开头时为观众制造悬念调动预期心理,也对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合照、男主角的衣帽、桌上的饭菜、女儿打来的电话等戏剧元素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将其作为线索以便故事情节进行串联并进一步推动剧情发展。

同时借助分散的固定镜头拍摄出许多中近景画面,以表现崔莲熙记忆力不断衰退后在生活中的不同形体动作。

影评中仅有的几次远景和全景画面被尽数用于描写在平壤时探亲团与边防军队发生冲突被拦截下来的场景,明确交代了当时由于人数众多所导致的混乱场面,并且不过分细化场景以便在情绪编排上弱化负面情绪。

在影片结尾处崔莲熙目送着金珉宇离开的远景画面剪辑出了几十年间沧海桑田的变迁,唯独不变的是道路中央崔莲熙苦苦等候恋人归来的孤独身影。

长年累月的等候,崔莲熙其实并不是忘记自己已经衰老,而是忘记她到底已经等了金珉宇多久,她相信他终究会回来的。此处利用固定镜头拍摄,对应影片题目《恋慕》起到抒情作用。

(3)中国经典电影艺术手法分析扩展阅读

影视是一种时空高度自由化的艺术,与现实生活中连续的时间不同,影视中的时间是非连续的,是自由的,可以受导演主观意识的控制。

常用的时间表现手法进行介绍 :

一、压缩时间

这是影视处理时间的最基础的方式。一部影视片可以将一天、几年甚至人的一生压缩在几十分钟的影片里(如《末代皇帝》),所以为了符合现实创作环境,所以我们通常将事件时间进行压缩处理。

二、停滞处理

根据表达需要或叙事结构中人物特定的心态,让时间暂时静止的一种屏幕表现方式,这是一种很主观化的人物心态的流露。

1、通过定格

其中画面的定格(也称静帧)是最为常见的用法。以定格技术把最值得关注的那一刻静止,静止时间任意取舍,令观众可以清楚看清,并且起到了强调作用。

2、通过音乐、剪辑和重复等

例如:2002年《无间道》天台,梁朝伟举枪对准刘德华时,剪辑切换了几个镜头重复了该动作。

三、扩展

把原有的实际时间,通过夸大的手法,有意延长时间的一种表现形式,来突出表现一种氛围,悬念,或者情绪。

1、利用多镜头切换

案例一:《码头风云》(Waterfront,1954年)结尾处马龙·白兰度穿越群集码头工人。

案例二:《老炮儿》结尾处六爷手持军刀杀向对岸的镜头。

2、利用升格(慢速)镜头

《黑客帝国》中著名的躲子弹的镜头早已成为经典,这里的时间就是利用放慢速度处理的,进而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震撼感。

Ⅳ 关于王家卫电影的最主要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后现代主义风格,采用结构手法,注重对小人物,都市边缘人物内心情感刻画,倾注于时间的表达,喜欢数字,运用MV式的音乐。

Ⅳ 从表现手法、人物塑造、影片主题3个方面浅析电影《心花路放》

电影《心花路放》于2014年上映,豆瓣评分7.0分,由宁浩执导,黄渤和徐峥主演,属于一部国内并不多见的"公路电影"。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郝义(徐峥饰)为了帮助耿浩(黄渤饰)走出离婚带来的人生阴影,"胁迫"着耿浩开始了一段从北京到张家界长达3000公里的"猎艳之旅"。

《心花路放》沿袭了宁浩导演一贯的低成本高票房,以3500万的投入换来了11.67亿的总票房,其背后的原因与宁浩导演浓浓的个人风格分不开。

宁浩导演一向擅长于刻画 社会 底层的普通人, 用不那么华丽甚至略显粗糙的镜头语言,将小人物在命运和生活面前的纠结与抗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份真实极大的拉近了观众与角色的距离感,直击观众内心,达成 情感 的共鸣。

这种风格与宁浩导演从小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从生活中汲取的灵感使得电影更加"接地气"。《心花路放》这部电影的灵感就来源于宁浩导演与朋友的一场旅途。

接下来我就将从影片的表现手法、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影片想要传达的主题这三个角度入手,简要的分析一下这部《心花路放》,并在文章的最后部分结合现实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性人物,宁浩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不像传统电影一样按照固定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结构,而是充满了后现代主义色彩,叛逆性、跳跃性、断裂感是宁浩电影中的常态。

而要想在影片中体现出这些后现代风格,蒙太奇手法是必不可少的,影片《心花路放》中就多次运用了不同的蒙太奇手法:

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又称并列蒙太奇,指的是两条及以上的情节线同时发展,并列表现, 镜头在这些平行发展的线中来回切换,互相补充,共同促进情节的发展,最后归向同一个结局。

这在文学上又被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只",是宁浩导演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一种表现手法。

影片《心花路放》的剧情被分成了 "现在和过去" 两条线,一条是影片的主线,也就是郝义和耿浩的那段"猎艳之旅";另一条是支线,以耿浩的前妻康小雨(袁泉饰)为叙事主体,讲述的是5年前康小雨和耿浩相识的故事。

当人们已经习惯于传统电影的套路之后,就会不可避免的开始感觉到审美疲劳,一部电影常常看了开头就能猜到接下来的发展,就算特效和演员的演技再惊艳,也终究掩盖不了这种俗套。

这个时候《心花路放》这种平行式的叙事手法在一众传统电影中就显得尤为突出,观众不再是只动眼睛不动脑子地一味接受导演的灌输,而是需要时时参与到影片之中。

观众在观影的同时需要分辨这两条线之间的界限和联系,自行将剧情补充完整, 这是导演和观众之间的一种布局和破局的 游戏 , 这种隔空的互动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票房高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除此之外,影片中两条线的设置也非常有意思。

之前提到,影片的主线是郝义想要带耿浩走出离婚带来的人生阴影,那么以康小雨为主体的这条支线,其实就是阴影的一个隐喻。

在耿浩的这段旅途中,先后遇到了4个女性,他有4次机会走出阴影,但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 与此同时,支线也在持续向前推进着。

耿浩在第4次走出阴影失败后,和郝义分道扬镳,随后他回到了最初与康小雨相遇的那一家民宿,他在那里把曾经留下的"耿浩对不起康小雨"改成了"耿浩祝福康小雨"。

这时支线中的康小雨也在这里第一次遇到了耿浩, 过去和现在在这里被衔接了起来,两条线也在这里融合,支线从此消失,预示着耿浩终于走出了阴影。

这里是开始的地方,也是结束的地方。

2.重复蒙太奇

这种蒙太奇手法是将某个意象或者某个镜头进行多次重复的展现,使得影片的剧情可以联系起来,比如前后呼应或者前后对比。

在《心花路放》中存在不少反复出现的意象,例如橘子、石头、留言墙甚至耿浩的歌《去大理》等等。

接下来我就以橘子为例,谈谈它在影片中重复出现的意义,其他的就留给大家自己去发掘了。

前文说过,影片是两条线并列前行的,这种叙事手法虽然带来了观影的新鲜感,但也会给我们的分析带来一定的不便,为了方便叙述,我将对两条线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梳理,看看橘子是如何将剧情串联起来的。

橘子在时间线上第一次出现是在康小雨出发去大理之前,那时她刚刚参加完闺蜜的婚礼,面对闺蜜祝福的捧花,她倔强地表示自己马上也要结婚了,但其实她根本连男朋友都没有。

回到家的康小雨面对家里的一片狼藉,一边喝着橘子皮泡的水一边流泪,这时她听到了耿浩唱的《去大理》,随后便订了第二天飞往大理的机票,一是为了散心,二是为了去这传说中的爱情之都 找个爱人结婚。

橘子第二次出现是在康小雨在大理遇到耿浩时,康小雨说自己喜欢橘子皮的味道,但不爱吃橘子,所以才只用橘子皮泡水,耿浩觉得浪费,便把剩下的橘子泡进了自己的啤酒里, 随后两人一起离开,回到北京结了婚。

橘子第三次出现是在 耿浩与康小雨离婚之后 ,郝义带着耿浩去张家界"泡妞",想带耿浩走出阴影,在边吃边聊的过程中,耿浩把一片片橘子塞进酒瓶里。

以上就是橘子这个意象的三次重复出现。

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橘子贯穿了耿浩和康小雨的婚姻,而耿浩也正是因为和康小雨在一起之后,才有了把橘子泡在酒里喝的习惯,这个习惯直到离婚了还依然跟着耿浩。

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耿浩自以为已经放下了,甚至在影片开头把所有的家具、家电等共同财产都切割成了两半,毫不留恋,但他只不过是一直在逃避而已。

就算他把所有拥有共同回忆的物件都完美的分割,企图把自己和康小雨之间的联系完全斩断,但这一个不经意间的习惯,还是会将他暴露得干干净净。

他从未放下过。

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失恋时最真实的感受吧,以为把一切都扔掉就会眼不见心静,以为不再去有过回忆的地方就能将过去远远抛弃,可是生活中到处都有那个人的影子,到处都有那个人的痕迹。

以为一味的面向阳光,就能走出阴影,但只要回过头来就会发现,阴影其实一直跟在背后。

之前曾提到宁浩导演特别善于塑造 社会 底层的小人物,本片中的主角耿浩就是一个这样的角色。

他曾经有过风光的时候,出过一首传唱度非常广的《去大理》,但也仅此而已,他在结婚后开起了二手音响店,生活谈不上多拮据,但也绝对算不上好,只能说勉强混口饭吃。

离婚之后的耿浩一面放不下自己的前妻,一面又表现得自己很洒脱, 在这种内外的反差之下,他其实一直过得很压抑。

耿浩在影片中有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一个是竭尽所能的压抑,一个是压抑到极限之后的爆发。

1.压抑

耿浩在机场看见手机里有前妻打来的电话,他故作轻松地拨了回去,口气就像在和老友寒暄一般,可是当他猜出了康小雨即将和别的男人结婚时, 他心中尚存的某个幻想破碎了,他猛然间明白,自己和康小雨真的已经结束了,她马上就要和别人结婚了。

随后他的情绪急转直下,但他还是在强撑着说一些祝福的话,自顾自的说着,几度哽咽,然后不等康小雨说话,径自挂断了电话。

因为他已经快压不住了,再多说一句话可能就会直接哭出来 ,挂断电话后的他仍然在极力压抑自己,疯狂做着深呼吸,可眼泪还是止不住的往下流。

耿浩这种无声的哭泣, 将压抑表现到了极致,将一个男人最后的体面表现到了极致,将悲痛表现到了极致 ,我甚至担心他会直接晕过去。

在这里不能不提耿浩扮演者黄渤,正是这位金马影帝凭借着自己极具张力的演技,在这一段4分钟的长镜头里,将耿浩假装轻快,到惊讶,到无措,再到极度压抑的转变完美的演绎了出来,实在让人赞叹。

2.爆发

影片接近尾声时,耿浩回到了大理,在这故事开始的地方,耿浩不再逃避,他直面了自己的阴影, 就算那是一段失败的婚姻,他也把它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不可侮辱的一部分。

所以当耿浩发现康小雨被酒吧的人恶意剪辑进了一段视频中时,他和酒吧的那群人大打出手,虽然后来耿浩被摁在地上暴打,但他却在笑,那是发自内心的笑。

他终于把压抑了这么久的一切都释放出来了,他在挨打,但他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救赎,或者说他救赎了自己。

这一段打斗的画面虽然很暴力,但却被宁浩导演设置成了慢放,同时配上了欢快的音乐,给原本节奏紧张的暴力情节,带上了荒诞的喜剧色彩, 这种暴力美学同样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表现。

采取同样手法的还有《唐人街探案》,原本紧张刺激的枪战被慢放,并且配上了《往事只能回味》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将暴力行为赋予美感,并且同时让人瞬间释放心中的紧张感。

《心花路放》的影片主题其实很简单,第一个主题导演在一开始就借郝义的嘴告诉我们了: "阴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阴影越是丰富,就越是有立体感。"

第二个主题在防狼喷雾上写着: "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正面面对。"

可我认为,影片中还藏着第三个主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主题,那就是"亲身经历"。

很多人都说,听过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那终究只是别人总结出来的道理,要想真正懂得,还是要靠自己去亲自经历一遍。

就如同影片中的耿浩,他能最终走出阴影,最根本的原因不是郝义,更不是那瓶防狼喷雾。

他靠的是自己,也只能靠自己。

如果耿浩没有经历过这一段旅途,那么无论郝义怎么说,无论给他多少瓶防狼喷雾,他都不可能真正懂得这两句话的含义,放不下的始终放不下,阴影永远会是阴影。

耿浩通过这一段旅途, 与现在达成了和解,与过去达成了和解,最终也会和未来达成和解, 在影片的最后,耿浩遇到了一位音乐老师,那才是真正适合和他走下去的人。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会总是阳光,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遗憾,它们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道道阴影。

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可怕的,正是因为有了一个个遗憾,一道道阴影,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生命中那些来之不易的美好。

这些阴影和阳光一样,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它们让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立体,更有厚度,也更有故事。

Ⅵ 銆婇湼鐜嬪埆濮銆嬩腑杩愮敤鐨勮挋澶濂囨墜娉曟湁锛

钂欏お濂囪壓鏈鍙戝睍鍒扮幇浠o紝宸茬粡鍛堢幇鍑哄氭牱鍖栫殑鐗圭偣锛屽奖瑙嗗伐浣滆呬篃鍗佸垎鐔熺粌鍦拌繍鐢ㄨ繖绉嶆墜娉曡〃鐜板績澧冦傜幇浠g數褰变腑鐨勮挋澶濂囨墜娉曚富瑕佸垎涓哄彊浜嬭挋澶濂囥佽〃鐜拌挋澶濂囧拰鐞嗘ц挋澶濂囦笁澶х被銆傚叾涓锛屽彊浜嬭挋澶濂囧張鍒嗕负骞宠岃挋澶濂囥佷氦鍙夎挋澶濂囥侀犲掕挋澶濂囧拰杩炵画钂欏お濂囷紱琛ㄧ幇钂欏お濂囧垎涓烘姃鎯呰挋澶濂囧拰闅愬柣钂欏お濂囩瓑銆傛湰鏂囦富瑕佺爺绌跺钩琛岃挋澶濂囥佽壊褰╄挋澶濂囧拰闅愬柣钂欏お濂

闇哥帇鍒濮鐨勫墽鎯呯畝浠路路路路路路

銆銆娈靛皬妤硷紙寮犱赴姣咃級涓庣▼铦惰。锛堝紶鍥借崳锛夋槸涓瀵规墦灏忎竴璧烽暱澶х殑甯堝厔寮燂紝涓や汉涓涓婕旂敓锛屼竴涓楗版棪锛屼竴鍚戦厤鍚堝ぉ琛f棤缂濓紝灏ゅ叾涓鍑恒婇湼鐜嬪埆濮銆嬶紝鏇存槸瑾夋弧浜鍩庯紝涓烘わ紝涓や汉绾﹀畾鍚堟紨涓杈堝瓙銆婇湼鐜嬪埆濮銆嬨備絾涓や汉瀵规垙鍓т笌浜虹敓鍏崇郴鐨勭悊瑙f湁鏈璐ㄤ笉鍚岋紝娈靛皬妤兼繁鐭ユ垙闈炰汉鐢燂紝绋嬭澏琛e垯鏄浜烘垙涓嶅垎銆

娈靛皬妤煎湪璁や负璇ユ垚瀹剁珛涓氫箣鏃惰繋濞朵簡鍚嶅撹強浠欙紙宸╀繍锛夛紝鑷翠娇绋嬭澏琛hゅ畾鑿婁粰鏄鍙鑰荤殑绗涓夎咃紝浣挎靛皬妤煎仛浜嗗彌寰掞紝鑷姝わ紝涓変汉鍥寸粫涓鍑恒婇湼鐜嬪埆濮銆嬬敓鍑虹殑鐖辨仺鎯呬粐鎴樺紑濮嬮殢鐫鏃朵唬椋庝簯鐨勫彉杩佷笉鏂鍗囩骇锛岀粓閰挎垚鎮插墽銆

銆婇湼鐜嬪埆濮銆嬬櫨搴︾綉鐩橀珮娓呭厤璐硅祫婧愬湪绾胯傜湅锛

閾炬帴:https://pan..com/s/1--J5foaywLt7nckH5_QQOA

鎻愬彇鐮:diz9

阅读全文

与中国经典电影艺术手法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周润发电影大全西瓜赌神 浏览:77
流浪者电影音乐分析影评 浏览:112
校园剧大尺度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928
苏丹未删版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595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预告里的音乐 浏览:953
天行者美国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865
最新电影排行榜灾难片 浏览:400
哪个动漫电影里的男主比较好看 浏览:300
豆瓣自定义电影标签怎么删除 浏览:186
免费电影下哪种软件 浏览:351
电影大红包收红包片段 浏览:606
3499电影天堂 浏览:652
有一部电影演修车美女 浏览:825
最好的我们类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854
西班牙的一部病毒电影 浏览:897
全世界的人都不会说谎什么电影 浏览:93
普通话版动画电影网站 浏览:460
电影天堂毒诫下载 浏览:821
电影冷血狂宴讲了什么 浏览:864
一部韩国电影爸爸喜欢女儿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