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紫日》好看还是《战争子午线好看》
《紫日》好看,《紫日》是冯小宁“战争与和平”六部曲的收山之作,影片延续了冯小宁作品如诗如画、写实亦写意的一贯艺术风格。
影片对白极少,而是以大量的电影语言和紧凑的情节来扣人心弦,而深刻的人物内心变化则是影片的重点所在。片中既有壮丽的景色,又有精心雕琢的细节,大气浑然又舒展流畅。
(1)紫日题材电影扩展阅读
主要剧情:二战即将结束时,忠厚老实的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富大龙)被苏联红军从日本人的屠刀下救出。向后方转移的路上,苏军误入日军军营,一场激战过后,杨玉福和女军医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逃进林区,碰上与日军失散的少女秋叶子(前田知惠)。
由于一直被灌输军国主义思想,秋叶子一心要置杨玉福和娜佳于死地。几次险境过后,娜佳无法忍受秋叶子的作为,让杨玉福杀了她,但后者不忍下手。
茫茫林区里,语言不通的三人经过一系列磨难,渐渐产生情谊,秋叶子意识到自己之前行为的荒谬,展露出纯真一面。然而,欢笑只是暂时,战争并没将他们遗忘,悲剧在不久后发生。
⑵ 如何评价《紫日》这部电影
《紫日》是由冯小宁编导,富大龙、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主演的战争电影。影片于2001年4月11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大致讲述了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日本女孩秋叶子也被前苏联娜佳和中国男子杨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
《紫日》没有以往抗战电影的强烈主观性,从完全不
剧照同于以往的视角讲述故事,观众对他们的表演还是比较认可的,三位年轻新秀演绎角色都松弛自然。影片对白极少,紧凑情节和人物内心变化成全了该片惊心动魄的观看魅力。而且,没有了对明星先入为主的印象,观众的情绪似乎更容易入戏。
影片开头的“大型战争场面”体现出好大喜功的国产片导演与生俱来的“廋驴拉硬屎”精神,拼凑式镜头比比皆是,完全没有场面调度、多机拍摄的空间美感,几乎每个镜头都让人怀疑影片的制作成本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但是缺乏美感并不影响反映影片的主题,战争与和平在此片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跟很多人一样第一次是CCTV电影频道看到的,这从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视角讲述故事,虽然都是抗日题材手段,却没有伟大英雄、没有游击队、没有枪林弹雨、没有地下工作者,更没有现在的荧屏充斥的全是那些雷人的抗日神剧,手撕鬼子,裤裆藏雷......
几个镜头最为深刻——一是日本女孩掉进泥坑,杨的幻想和现实的对比。
第二个是最后叶子听到战争结束冲下去对同胞说,“战争结束了,我们可以回家了”的时候被自己的同胞一枪毙倒的镜头。
⑶ 那个电影《紫日》中的日本姑娘,今天仍是许多中国观众好朋友,她近况如何
前田知惠能够让观众们认识她,源自于2001年冯小宁的电影《紫日》,当时他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一年级,当19岁的前田知惠得知自己被“北电”录取的时候,她当着所有人的面哭了一鼻子。得知这个信息的冯小宁当即决定录用这位日本女孩,尽管她的中文还有些蹩脚,但这位动不动就抹泪哭鼻子的小女生正是导演想要塑造的那位“秋叶子”。
如今,在中国发展不是特别顺利的前田早已返回了日本,作为家庭主妇,她有着高超的日本料理手艺。但她仍旧会时常回到中国,做着与中国电影相关的事情,每当离开中国久了,她会在吃早餐的时候想念豆浆和油条。在自己生日那天,她为自己炒了一碗米饭,除了最简单的中国饮食记忆之外,还有喜欢她的中国影迷特意给她寄去了栀子花。对此,她说出了一句特别“世故”的中国话:“有时间来京都,我请你吃饭”。
⑷ 抗日战争的电影有哪些
1、《紫日》- 抗日战争末期(中国) :
《集结号》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张涵予、王宝强、廖凡等主演的传记、历史、剧情类型的电影,于2007年12月20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探明当年集结号的真相,为九连牺牲的战友们争取荣誉的故事。
2008年,张涵予凭借该片获得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刘恒凭借该片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2009年,该片获得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同年,该片获得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冯小刚凭借该片获得最佳导演奖,吕乐凭借该片获得最佳摄影奖,王黎光凭借该片获得最佳音乐奖。
⑸ 电影《紫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影片想表达什么主题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个中国汉子--杨玉福。在把他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和苏联女军医娜佳侥幸逃进了林区。途中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秋叶子却带着他们走进了雷区……
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却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女孩。为了能从茫茫林区走出去,国籍不同、语言不通的三个人只得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大森林里,他们经历了沼泽、山林大火、猛虎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
这时,传来了战争已经结束的消息,正当他们满怀希望奔向林外时,秋叶子却不幸在一场恐怖的大屠杀中被她的同胞射杀……
《紫日》以抗日战争最后阶段苏军进入东北对日作战为背景,讲述一位被苏军解救的中国劳工、一位苏军女军官与一个被俘的日本女孩,在激战后进入深山的生死经历。角色间的冲突折射出正义的力量、对生命的珍爱和人性的崇高。
作为著名的"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高潮篇,冯导表示将在《紫日》中再次深刻揭露法西斯主义对于人性的荼毒,就战争与生命的主题进行反思,呼吁人类对于生命与和平的珍爱。冯小宁导演曾经向媒体透露过《紫太阳》一片将展现中国电影难得一见的坦克激战大场面。
⑹ 电影《紫日》和电影《集结号》里的故事是真实的吗
是啊,很感人~ 这是一部让我感触最深的抗日题材电影,观看中我愤怒,感动。愤怒日本的那些恶魔,愤怒那个日本女孩成了战争的牺牲品(她是无罪的啊)!感动那个苏联人和中国人活了下来!感动反法西斯的最终胜利! 人都是有感情的,日本人靠着他们最后一点武士道精神,在战争结束的时候用他们的战机去撞击美国的战舰,其行为可悲,可耻!要知道人在战争胜利的时候死去,是多么的.... 电影结束的时候字幕上放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每个国家死去的人们的数量,中国很清晰的写着——3500万!这个数字就刻在我的心里了!!! 毫不夸张的说,我觉得只要是中国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都应该看这部电影!有时我们总是在嘴上说,有些东西过去了,就不应该再去将它整日挂在嘴边,应该让它过去,我们并不是得理不饶人,将那段历史不断的拿来炒冷饭~~只是作为每一个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应该学会尊重,尊重死者,尊重历史,尊重自己~~有些东西我们不能够淡忘,而现在的事实是有很多人已不单单是将之淡忘,更严重的是他们将一些同当时的枪炮一样侵蚀我们的精神垃圾如视珍宝,面对这种情况我有的是不平,可也更多了几分无奈~~
⑺ 电影《紫日》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紫日》的故事完整,内蕴深沉浑厚,表达得收放自如。
文学作品中,常见白桦林的风姿摇曳,有玉树临风的君子之质,又有亭亭玉立的美人之态,而被电影人所遗忘的它,在《紫日》里成了镜头中反复出现、隆重登场的主角。还有那金黄的雏菊、紫红的苜蓿、洁白的百合铺陈在秋天的原野上,是在沉思,又像是表白。
一双粗糙的中国乡村老汉的大手,捧着绘有娟人的八音盒,这八音盒在日本少女的手上、在俄罗斯老妪的掌心传递,最终安息在落叶缤纷的黑土地,那是对战争中死去的无辜百姓亡灵的祭奠,也是对狂妄的战争贩子的诅咒,还是对和平与友爱的真诚企盼。即便是在战火和硝烟的弥漫下,大自然依然有压抑不住的惊魂动魄之美,具有油画质感的画面和适时响起的弦乐,衬托着人物简洁却不乏幽默的对白,显示出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的魅力。
导演冯小宁本人是这样说的,“我是主张唯美的”;而他的影片也是这样表现的,哪怕是在生活的惨痛中也有“野火烧不尽”的春草似的美感倔强地生长。唯美,与其说是一种艺术主张,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理想。
《紫日》中的三位主角,俱是有缺陷的人物,中国农民有掩饰不住的狭隘,俄罗斯女军医有与生俱来的孤傲,日本的少女战俘在血液里有睥睨他人的遗传,但是,所有这些,都不能阻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相亲相爱。
爱比仇恨更有力量,和平比战争更能持久。片中,当忠厚老实的农民杨玉福举刀对准日本少女秋叶子时,他脑子里闪现出被日本兵残杀的同胞,但却不忍伤害一个手无寸铁的敌国女孩。这种“不忍”之心,是古人所推崇的仁厚之心,也是现代人所赞许的爱心。爱心战胜了仇恨,在那生死瞬间,得到拯救的是日本少女,更是人类那颗不向野蛮与兽性屈服的良心。
良心能够焕发良知,日本少女秋叶子在闻听自己的国家战败投降的消息后,情绪波动,不能自持,她端起枪对着杨玉福和娜佳,但她无力扣动扳机,她的那颗被军国主义意识所熏染的心,终于有了些康复的迹象。在影片结尾,秋叶子为解救一个小弟弟而被她的同胞击毙,她是为爱而饮弹,并死不瞑目。
《紫日》的分量,随着剧终出现的二战世界各国死亡人口的数字统计而加重。中国死亡人数是最多的,有3000多万。“紫日”凄美,尽在不言中。 (长江日报 彭俐)
抗战影片《紫日》简评
冯小宁1990年执导的《战争子午线》颇有灵气,时空剪辑手法也较为洒脱,甚至不乏神来之笔。该片曾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第4届东京国际儿童电影节日本电影评论家奖、第二届日本京都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故事讲述,在战争年代,一支革命队伍沿长城西进,小战士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跨越时空来到现代……张扬的形式感使《战争子午线》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看的冯氏作品。此后,冯小宁突然染上了张艺谋式景观癖,开始在《红河谷》(1996)、《黄河绝恋》(1999)中大搞“视觉效果”,但山河美景无法掩盖剧情缺陷和特效粗糙,注重外观的冯小宁作品具有了更大的欺骗性,也屡屡暴露特技野心与特技水平发展严重不同步造成的尴尬。所以,在一连串国内政府奖项赐予的“花环”背后,表面风光的冯小宁已经和被过度赞美包围的张艺谋一样到了苦苦支撑乏人喝彩的地步,他们硬伤累累、低级弱智的作品往往让人无法接受,每有新片问世,必将招来一片骂声。
《紫日》的引起轰动,倒并非因为“中、日、俄演员联袂”的国际阵容,而是剧中“日本兵刺杀老太太”的画面引起学生观众笑场,据说这个完全违背作者初衷的结果让冯小宁愤怒已极,他一边申请电影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红头文件做护身符,一边指责青少年心理素质有问题,一边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表示痛心疾首。其实孩子们笑这个情节的同时也在笑冯小宁,笑他代表的国产片电影导演特有的愚蠢。该段落并非有意制造喜剧气氛,相反,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以日本兵不敢杀人的怯懦表演突出反战主题,但导演并没有真正从人性角度塑造人物而是按照国产片惯例刻意丑化了日本兵的形象,再加上严重夸张的表演,产生反效果并不出人意料。
影片开头的“大型战争场面”体现出好大喜功的国产片导演与生俱来的“廋驴拉硬屎”精神,拼凑式镜头比比皆是,完全没有场面调度、多机拍摄的空间美感,几乎每个镜头都让人怀疑影片的制作成本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寒酸的爆破与音效更使人啼笑皆非。影片结尾的海空大战特效制作同当年的电视剧《北洋水师》一样“狂妄自大”,以为观众不辨真伪很好蒙骗,破绽百出的镜头再三重复之后就构成一种对观众智商的非礼——这类“走过场”式的战争图景既缺乏观赏性,又难带来心灵震撼。技术方面处处败笔、乏善可陈,犹如“电视新闻摄影”的推拉镜头也证明冯小宁导演技艺已经全面倒退。尤其令人无法容忍的是,曾在《战争子午线》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时空闪回”、“时空交错”手法在《紫日》中运用的极其机械、生硬,几乎没有一个段落能够超越观众的想象力。
冯小宁的“战争与和平”系列拍到第六部,革命浪漫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旗帜越举越高,按说如此重视思想性的作品理应得到观众的尊重,但观众很难为《紫日》兴奋起来,因为电影的表现形式实在令人垂头丧气。
⑻ 电影紫日事件是真实的吗
是的,这是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大代表乌云其格格的经历所改编的。“秋叶子”的原型就是乌云其格格。
她生父母是日本在海拉尔的侨民。1945年她父亲被日本关东军征入成为“文职人员”后来被飞机炸死,她母亲和她妹妹与她在逃难路上失散她被一个蒙古族的牧民所救改为为乌云其格格。乌云其格格一度回日本后来又回中国,现在住在海拉尔。
拓展资料
《紫日》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富大龙、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联合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于2001年4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为背景,讲述三个不同国籍的青年,在经历了重大的生死考验后,如何从敌对变成朋友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富大龙饰)。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饰)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前田知惠饰)。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
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母之仇却也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于是,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
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法西斯所杀害。悲忿的杨玉福和娜佳愤怒地冲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部分,为纯真的少女秋叶子报仇雪恨。
⑼ 电影《紫日》是根据真实事情改编的么
《紫日》不是根据真实事情改编的,是虚构电影。
《紫日》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富大龙、前田知惠、安娜·捷尼拉洛娃联合主演的战争剧情片,该片于2001年4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以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为背景,讲述三个不同国籍的青年,在经历了重大的生死考验后,如何从敌对变成朋友的故事。
(9)紫日题材电影扩展阅读
《紫日》剧情介绍: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富大龙饰)。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
杨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安娜·捷尼拉洛娃饰)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前田知惠饰)。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
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母之仇却也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于是,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
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
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法西斯所杀害。悲忿的杨玉福和娜佳愤怒地冲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部分,为纯真的少女秋叶子报仇雪恨。
⑽ 有电影《紫日》的介绍吗
影片概况
[编辑本段]
片名:《紫日》Purple Sunset
语言:国语/中文字幕
导演:冯小宁
编剧:冯小宁
主演:富大龙 前田知惠
安娜·捷尼拉洛娃 王学伟
出品人:杨玉冰 周溥雄
制片主任:冯小宁 张晓宁
类型:战争片/剧情片
片长:120分钟
上映日期:2001年
《紫日》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剧情简介
[编辑本段]
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在将杨玉福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玉福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他们让秋叶子带路,可是深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秋叶子却一心要将他们置于死地,带着他们走进了险境……
娜佳痛恨秋叶子的行为,让杨玉福杀了她,忠厚老实的杨玉福虽然怀着杀母之仇却也不忍心杀害眼前这个年少无知的女孩,于是,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在看不见战火硝烟的美丽林区里,三人一路上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所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所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虽然语言不通,三个年轻人却几乎忘记了战争的存在,互相露出了善意的笑容。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法西斯所杀害。悲忿的杨玉福和娜佳愤怒地冲向残余的日本法西斯部分,为纯真的少女秋叶子报仇雪恨……
影片分析
[编辑本段]
《紫日》的故事讲述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苏联红军从日军手中救下中国人杨玉福,转战途中,苏军与日军发生遭遇战,杨与苏联女军医娜佳逃进森林。路上,他们遇到日本女学生秋叶子,三人共同走上逃生之路……
三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走到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奇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所在就是三人之间的关系,彼此陌生甚至完全对立的人最终相互扶持、萌生友情--这一过程中必将有太多可阅读的人性冲突以及人性美,在好莱坞编剧笔下,这种题材可谓潜力无限,每隔20分钟引爆一颗“催泪弹”绝无问题。但显然冯小宁的最大野心就是混个国内电影奖以更好地在体制内生存,拍摄中他不仅没有丢下国产片导演的惯性思维,反而将国产片病变一面“发扬光大”,加上有《红河谷》式“视觉效果”作伪装,《紫日》很快博得了官方认可并收获“主旋律大片”的赞誉--实际上该片和以小学生为输灌对象的政治教材一样面目可憎,电影作者的思想意识基本停留在70年代国产片水平。“日兵刺杀老太太”这枚“催泪弹”在中、小学生眼里变成“笑弹”就是明证:冯小宁的失败以及被历史淘汰已成定局。
其实《紫日》很有可能拍成大师级作品,三个主人公社会、语言、文化背景不同,促使他们进行沟通的是三人共同面对的生存环境,所以,就算将对白精简到“无声片”地步也不过分,因为,靠画面“说话”可以给导演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将电影叙事的神奇功能发挥到极致--只有做到这一点,影片才可能在叙事形式上同国际接轨从而实现与世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冯小宁并没有表现出国际大导演气魄,《紫日》与只能在内地“畅销”的“主旋律大片”《黄河绝恋》一样,根本不具备进军奥斯卡的实力,更无法与《拯救大兵瑞恩》、《太极旗飘扬》等名作相比。
嘲笑与鄙视冯小宁作品甚至成为批判“国产主旋律大片”时不可或缺的步骤。
也许因为积累了太多的失望,看到《举起手来》居然有大喜过望的感觉。这部电影首先出了音像制品,口碑不俗,在特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举办的“冯小宁作品电影周”上,该片还以“开场大戏”身份亮相,可见在冯小宁创作的战争题材作品中,《举起手来》位置相当重要。
不过,《举起手来》被吹捧成“中国版《虎口脱险》”确实有点名不符实。影片看起来很像《紫日》“泪弹”变“笑弹”之后冯小宁的负气之作:既然抗日题材产生了喜剧效果,干脆就坡下驴将喜剧路线走到底!影片讲述一位农民为了保护国宝金菩萨与日本兵巧妙周旋斗智斗勇,而日本鬼子则洋相百出,残酷血腥的战争在冯小宁笔下犹如“猫和老鼠”的游戏,笑弹频频引爆,观众在欣赏敌人愚蠢的过程中获得“胜利感”和审美愉悦。看得出导演大量学习借鉴好莱坞商业影片经验,表现技巧不再受到沉重主题压迫,开始恢复《战争子午线》时代的洒脱自然。像这样“卡通化”的抗日题材影片并不多见,《三毛从军记》、《绝境逢生》注重喜剧效果,但这两部影片在桥段设计、场面调度方面花费的心计明显不如《举起手来》。
这说明老姜冯小宁只要丢掉虚伪,还是有可能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佳作的。
影片简评
[编辑本段]
冯小宁1990年执导的《战争子午线》颇有灵气,时空剪辑手法也较为洒脱,甚至不乏神来之笔。该片曾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特别奖、第4届东京国际儿童电影节日本电影评论家奖、第二届日本京都国际儿童电影节金奖。故事讲述,在战争年代,一支革命队伍沿长城西进,小战士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跨越时空来到现代……张扬的形式感使《战争子午线》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看的冯氏作品。此后,冯小宁突然染上了张艺谋式景观癖,开始在《红河谷》(1996)、《黄河绝恋》(1999)中大搞“视觉效果”,但山河美景无法掩盖剧情缺陷和特效粗糙,注重外观的冯小宁作品具有了更大的欺骗性,也屡屡暴露特技野心与特技水平发展严重不同步造成的尴尬。所以,在一连串国内政府奖项赐予的“花环”背后,表面风光的冯小宁已经和被过度赞美包围的张艺谋一样到了苦苦支撑乏人喝彩的地步,他们硬伤累累、低级弱智的作品往往让人无法接受,每有新片问世,必将招来一片骂声。
《紫日》的引起轰动,倒并非因为“中、日、俄演员联袂”的国际阵容,而是剧中“日本兵刺杀老太太”的画面引起学生观众笑场,据说这个完全违背作者初衷的结果让冯小宁愤怒已极,他一边申请电影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红头文件做护身符,一边指责青少年心理素质有问题,一边对当前的教育现状表示痛心疾首。其实孩子们笑这个情节的同时也在笑冯小宁,笑他代表的国产片电影导演特有的愚蠢。该段落并非有意制造喜剧气氛,相反,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以日本兵不敢杀人的怯懦表演突出反战主题,但导演并没有真正从人性角度塑造人物而是按照国产片惯例刻意丑化了日本兵的形象,再加上严重夸张的表演,产生反效果并不出人意料。
影片开头的“大型战争场面”体现出好大喜功的国产片导演与生俱来的“廋驴拉硬屎”精神,拼凑式镜头比比皆是,完全没有场面调度、多机拍摄的空间美感,几乎每个镜头都让人怀疑影片的制作成本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大,寒酸的爆破与音效更使人啼笑皆非。影片结尾的海空大战特效制作同当年的电视剧《北洋水师》一样“狂妄自大”,以为观众不辨真伪很好蒙骗,破绽百出的镜头再三重复之后就构成一种对观众智商的非礼--这类“走过场”式的战争图景既缺乏观赏性,又难带来心灵震撼。技术方面处处败笔、乏善可陈,犹如“电视新闻摄影”的推拉镜头也证明冯小宁导演技艺已经全面倒退。尤其令人无法容忍的是,曾在《战争子午线》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时空闪回”、“时空交错”手法在《紫日》中运用的极其机械、生硬,几乎没有一个段落能够超越观众的想象力。
冯小宁的“战争与和平”系列拍到第六部,革命浪漫主义、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的旗帜越举越高,按说如此重视思想性的作品理应得到观众的尊重,但观众很难为《紫日》兴奋起来,因为电影的表现形式实在令人垂头丧气。
动态追踪
[编辑本段]
【《紫日》获得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第21届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11月9日落下帷幕,冯小宁导演的中国影片《紫日》获得由观众评出的“最佳影片”大奖。这个奖是由美国观众在170部各国影片中投票选出的。参评影片中有不少参加过今年戛纳电影节,侯孝贤的新片《千喜曼波》也在其中。电影节主席查克-鲍勒先生曾在开幕式上说:“《紫日》是本届电影节中我最喜爱的电影。我非常惊讶的是中国导演居然用了这么少的钱拍出了如此精美的电影。请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去看这部电影。”当电影节最后一天评选揭晓前,鲍勒先生仍笑着说:“我相信中国的《紫日》是最有竞争力的。”结果,《紫日》获最高分,许多选票上都打出了“10分”的满分。
当地报纸以“中国导演冯小宁用小成本完成大制作”、“《紫日》提醒世人应该友爱,停止相互屠杀”为题作了专门报道。当地一位美国记者乘出租车时听到司机说今天晚上他不再出车,要去看电影《紫日》。首映之时影院门前排起购票长队,容纳上千人的影院座无虚席。甚至一些看过冯小宁《红河谷》和《黄河绝恋》的人闻讯而来。美国著名影评人杰妮-海伦女士说:“这部影片具有极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使人看后久久回味,影片语言极少,大都是用电影语言在讲述,这使美国观众在观看时减少了语言障碍。”
【冯小宁谈《紫日》:战争片要表现美丽与残酷】
电影《紫日》是导演冯小宁“战争与和平交响诗”的最后乐章。片中的故事发生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红军偶然从日军屠杀中救下一名中国老百姓:杨玉福。在将杨和伤员一起往后方转移的途中,军车误入日军军营发生了一场激战。杨和一位名叫娜佳的苏联女军医侥幸逃进了林区。中途他们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为了能从茫茫林区活着走出去,三个人一起踏上了求生之路。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获得新生的时候,秋叶子却被疯狂的法西斯所杀害……影片即将放映前,记者就一些影片中的问题采访了该片导演冯小宁。
表达最大多数人对于历史共有的感觉是我的创作动机
记者:您认为《紫日》比您以前的战争题材作品有什么突破?
冯小宁:突破真谈不上,人们通常习惯做横向对比,我倒觉得纵向的对比更有意义,我比较相信“上台阶”的说法,就是把一个导演不同时期的所有作品做一个比较。《紫日》是我关于战争与和平这个命题的第六部作品,可以说它是对我前面这些作品的一个总结——为什么会有战争?战争带给人什么?法西斯主义对于人性到底会产生什么作用?是通过电影语言的运用,来表达我对于战争与和平这一主题的理解。
记者:您的影片总是在思考、探讨一些重大命题,作为导演您是不是肩负责任?
冯小宁:多年以来,战争与和平,人类与环境,文明的命运,困扰着我的始终是这些大命题,我一直都以锋芒毕露、危言耸听的姿态在作品中大声疾呼,口吻严峻让人感觉每一个明天似乎都可能是世界末日,现在回头看自己早年的一些作品,真有些……不堪回首。这么多年过去,首先感觉叫嚣是没有作用的,在整个的创作与思考的过程中,倒是越来越强烈感觉到人性和精神的不可战胜,好比“北洋水师”,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的过程中100年前的一次失败经验嘛,所谓“人可以被消灭,但精神不会被打败”,表达最大多数人对于历史共有的感觉正是我的创作动机。
《紫日》是我关于“战争与和平”思考的一个总结
记者:目前在国内,始终以影片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导演恐怕只有您一人,您会继续地坚持下去吗?
冯小宁:如果非要这么讲,恐怕我也只有承认。前面说过《紫日》将是我关于战争与和平思考的一个总结,对于这一主题的思考阶段到此结束。实际上,在同一题材下创作的不同作品,是不断苛求自我、寻求满足感的一个过程。这总让我想起早几年要拍《嘎达梅林》去爬雪山的经历——在山脚下仰望雪山,看到山顶就在那里,等爬上去才知道只上了一个小坡,看见的那个顶还在上面很远。爬呀爬,等到真爬上了自己看见的顶,才发现那只是高高隆起的山的鞍部,真正的顶隐没在云中根本看不见。
记者:从《红河谷》、《黄河绝恋》到《紫日》,都无一例外地选取了荒凉壮观的自然景致,从西藏雪域到黄土高坡,现在又是一望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把故事放置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冯小宁:我是学美术出身,我始终相信电影应当给人以美的享受。所以,除了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本身的需要,我首先考虑的就是要拍得美丽,实际上我是个唯美主义者。
记者:您的“战争三部曲”的前两部,每次都有很惨烈残酷的战争描写,这次《紫日》会是一样吗?
冯小宁:会的。战争残酷,而人在战争中挣扎求生,个人的命运几乎完全被战争主宰,同时每个人又在内心交战,充满了敌我矛盾和人性的斗争。美丽与残酷在观众心中产生强烈反差,这就有了美学上的意义。
记者:在这部影片中苏军的形象是怎么样的?角色娜佳的意义又是什么?
冯小宁:苏军的形象首先就是盟友。当然,苏军的进入,包括这里面抗日战争的背景,都只是叙述故事所需要的背景,并不是故事的主线,真正的故事是在三个人之间展开的,是关于他们三个人如何从敌人变成朋友,如何最终都成为反法西斯的战士。娜佳的意义代表多民族的参与,实际上在宏扬主题——反法西斯无国界,世界各民族应当相互团结,彼此都应该是朋友,是兄弟姐妹。
我不在乎参赛,更关注世界和平
记者:中国人杨玉福在片中的身份为什么是农民,而不是一个战士,您在创作方面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杨玉福的角色是被拯救、被解放者,还是其他什么?
冯小宁:还是从当时中国人的大多数考虑。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的大多数人是农民,而杨玉福就可以做他们的代表。他是侵略战争的直接受害者,不明不白地被杀害全家、从自家的地里被掳走,本能地为了生存挣扎,心中充满破家血仇,同时又因为人性本能不能杀害无辜,而内心饱受折磨。
记者:《黄河绝恋》去年曾经参赛角逐奥斯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部反对战争、呼唤和平的影片,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决不逊色于影片在艺术观赏及商业娱乐方面的贡献,那么这一次的《紫日》是否也有在国际电影节送展参赛的打算?
冯小宁:很多人以为我喜欢送去国外参赛评奖,实际上恰恰不是这样,从来就没有一次是我本人要求或亲自送去评奖,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认为一个心态成熟的导演不必过分看中国际奖项。参展是另一回事。广泛地参展可以让更多的民族和世界范围内的人民了解我们的影片和我们的主张,所以我当然希望这部影片可以尽可能多地去参展,去让更多的人关注世界和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