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看完二战电影的感悟

看完二战电影的感悟

发布时间:2024-04-02 16:57:10

1. 历史二战电影观后感,从历史角度考虑,不少于300字

日本二战电影《吾为君亡》观后感
1,首先我是名中国人,我承诺一生忠诚于我的祖国,也愿意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为国家献出生命。
我不是军人,也不是鼓吹历史充满仇恨的愤青,更不是崇尚战争敬拜战争的右翼倾向分子。
下面我将要打出的文字只是我看了这部电影后,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想法。
2,毫不夸张的说,我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曾数次流泪。我强制着试图不让我的泪水滑落,但是这些抑制不住的泪水却在顽强地为那些青春年少,刚毅勇猛的战士,为那些温柔善良,和美坚韧的女人毫不吝啬的涌流。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精神与民族灵魂。日本民族的精神与民族灵魂通过这部电影完整的展现出来,看了之后让我肃然起敬,同时也心生惶恐。
我深深地理解为什么日本在战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能够从战败国的阴影中脱影而出,并由一片废墟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一跃发展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也懂得为什么大多数日本人的工作态度与人格素质及其他们的产品会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尊重与好评。
这些辉煌的成绩体现了一个成功民族的精神魂魄所在。也正是他们这种坚韧,忘我,百折不饶,视死如归,凝聚团结的民族精神与魂魄才托起了当今世界上一个繁荣强大的大和民族。
3,我们中国人在称呼日本的时候总是“小日本,小日本”的叫着。日本的确小,国土面积小,个头相对也小。但是他们的民族精神与国民信仰却齐天之大。
人的生命最宝贵!但影片中,近乎每个士兵却无畏自己年轻的生命,无惧自己胸膛里的热血,为了国家的荣誉与兴亡毫不犹豫的去战场赴死。
这种精神信仰比天还要大,这种民族气节比天还要高。伟大的信仰与气节是无边无尽的。那些神风战队的成员,那些赴死的人,那些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生命,在他们每一颗鲜活跳动的心脏里谁又没有亲情,爱情,友情?
面对所有珍贵的情感,却没有人选择逃避。每个人都在义无返顾的接受死亡。即使知道了必将失败的结果,却仍然赴死,这不是愚昧,更不是无知。这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国家精神在激励他们要这样做,必须去做。
生命之大,亲情之大,爱情之大,友情之大,这些看起来最大的意识形态却在国家,民族面前显现的如此渺小,甚至无法比拟。
4,影片逐一为我们展现出亲情,爱情,友情的珍贵,但更多的是通过这些珍贵的情感来揭示战争的残酷与反思。
人类永不停息的竞争社会里,国家和平的前提与保障是民族的强大与繁荣。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兴盛,靠安逸封闭与努力创造是远远不够的。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和平的保证靠的是强大坚实的武力基础,甚至靠的是强悍的侵略与扩张。
这种和平保障的侵略与扩张体现在一个国家民族的信仰上与这个国家的精神本质原动力基础上。
美国是当今世界霸主。我们简单回顾下美国的历史就会不难发现,美国几乎所有发达成果都是建立在侵略与扩张的前提下繁荣起来的。
美国建国2百多年,却有1百多年在战争。现在的美国人都在说要和平要和平,实质上却在骨子里考虑着战争,考虑着如何在战争中繁荣。
5,1776年的美国,从那一年开始注定要与战争结盟。从墨西哥湾到菲律宾海沿线,从一战二战的肆虐到越战伊战的屠杀,从欧洲到亚洲,从美洲到非洲,从地中海到太平洋到南大西洋,美国式的侵略扩张几乎横跨了整个世界,就是这样无数次的“正义自由”的战争,使美利坚人确立并坚信了他们的民族信仰与民族精神,继而造就出一个在军事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有着丰厚硕果的战略美国与霸主美国。
一位美丽善良的未婚妻跪俯在即将开着残旧飞机去舍身赴死的飞行兵脚下,嘶声的求着:“请带我一起去吧,一起去吧。

2. 二战题材电影《冒牌上尉》观后感

《冒牌上尉》——一部关于二战德国末期一个纳粹小兵冒充上尉开展的故事。

影片中看出赫罗德上尉是冒充的有多少人?看穿的人为什么不拆穿呢?

应该有很多人,民众很难近距离接触上尉,是很难看出的,看见有人穿上尉制服,一般都会相信他是军官,而不是假军官,即便是怀疑也是脑子里怀疑,不会说出来,说出来可能是要付出代价的。最先跟随上尉的士兵有点狐疑,不断在车子驾驶座位上打量着上尉,而上尉有点心虚,趁士兵不注意,把原先自己的列兵衣服扔下车,然后才稍微放心了一些。

赫罗德和司机去一家餐馆,但是在战争形势要失败的阴影下,军服在民众中吃不开了,他提出,所有人都来登记一下被逃兵抢走的损失,战后会进行补偿的。老板拿出好肉好面包招待赫罗德和司机,可是司机有点狼吞虎咽,不注意形象,老板有点怀疑上尉的真实身份。

然后在一个农舍中碰到了同样是逃兵的几个人,其中有个人看出了主人公赫罗德制服的裤子有点不合身,眼前一笑,并没有拆穿他,并敬礼,请求加入他,组队一起行动。

后来在和宪兵队相遇时,上尉又表演了一番,“你我作为同级军官,你要查看我的证书,我也要看你的证书,然后我会在元首面前说这件事的”,宪兵队领头人不敢赌这件事,就算了,然后还邀请一起去宪兵队。

在宪兵队,在监狱,曾经追捕赫罗德的真上尉看见了,有点眼熟,并说自己见过的人是不会忘记的,再后来,跟赫罗德诉苦说囚犯管理很困难,还要管吃管喝,暗示要要肃清秩序,然后赫罗德瞬间明白了是什么样的形势,于是授权,并进行临时军事法庭,处置囚犯,杀了100多人。

其实,在宪兵队、监狱的上上下下都是共犯了,但是有效的把皮球踢来踢去,都不想担责,赫罗德能够担责,说自己是元首直接授权的特别行动队,来调查战后形势的,好向元首汇报。

一些人是看出来了,看出来赫罗德是冒充的上尉的人中,估计也有一些是吃不准的,即便吃得准也还是选择性相信他是真实的上尉身份,能够从将计就计中获取一些需求和利益,谁不喜欢呢?谁愿意拆穿呢?在那纷乱时局之下,很多事情不会按照正常情况下那样看待和行动。

后来在一次宪兵队的突袭中,宪兵队抓了赫罗德及其随从,在法庭上,并没有判处赫罗德死刑,认为他的行为并没有给国防军带来什么损失,反而赞扬他的勇敢行为和有组织领导的能力,于是有条件释放了,派去前线。后来赫罗德被英军抓了,经过审讯,然后押上断头台。

“桀骜哥”为什么被赫罗德弄死了?

应该是死于不服赫罗德的原因,在赫罗德面前,在一个大厅,故意在赫罗德面前“抢”走了舞伴,赫罗德可能是吃醋了,也可能是这一行为让上尉认为桀骜哥有“叛变”的风险,然后偷袭了桀骜哥,并判处他死刑,但是桀骜哥临死之时也没有拆穿赫罗德的真实身份,可能说穿也没用,咒骂他,然后被枪击而死。桀骜哥还算是有功劳的人,在赫罗德手下充当打手,是一把好手,其实大家都是选择性相信。

在赫罗德和真实上尉对话时,赫罗德说自己曾在1940年当伞兵,真实上尉说成在1940年对波兰战役时,感叹了一声,1940年,那个年代正是纳粹的旺盛时期啊,想不到5年之后纳粹第三帝国却成了这副模样。当初希特勒不攻打苏联的话,估计再怎么样也不会让帝国落得如此下场的,纳粹德国的军事力量大多数都消耗在了苏联战场上,在苏联土地上被消耗掉的军事力量足以征服欧罗巴大地,而且在攻打苏联之前,其实已经算是征服了欧罗巴大地了,什么波兰、法国、比利时、挪威、瑞典、芬兰以及一大堆附属国,都在纳粹的领土范围和势力范围之内,这些军事力量不消耗在苏联战场上,基本上可以和后来的美国的力量相媲美了,成为地球的主宰国家,什么非洲、中东,那时候有个啥。英国也是与纳粹德国打仗才输了世界强国的地位,若丘吉尔识时务,也不会有千千万万的英国人民死在战场上,死了千千万万的人民不过是成就了丘吉尔的英明而已,但实际上英国国家的利益失去了很多很多,肯定不如当初和德国议和的利益,议和之后的英国,绝对不是今天的英国的样子,现在英国看起来仅仅是美国的小弟而已,失去了印度国,失去了很多殖民地。也正是纳粹德国和苏联打,和英国打,和美国打,打起来之后的世界,世界上才有那么多国家成功独立,为什么?因为曾经的英法等世界强国失去了太多力量,没有办法阻止那些殖民地国家独立了,若是英国和德国议和,强国不因为二战消耗过多力量的话,这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到今天还是殖民地,还是那些帝国的殖民地。

那么多的第三世界的国家能够独立的外在环境是,英法德等强国相互打仗,都消耗了大量力量,二战最大的受益国是美国以及第三世界后来独立的那些国家。当然了,打赢了就是受益国,要是打输了,就会成为受害国了。

3. 求一篇《二战影片观后感》作文400字,我很急呀!

在这个学期的历史选修课上,我们观看了三部有关于二战的历史影片,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国电影《虎口脱险》。

这部影片讲述了二战期间,一支英国轰炸机的先遣队,在执行一次代号叫“鸳鸯茶”的侦察任务时被德军的防空歼击机击中。在飞机即将坠毁的一瞬间,中队长带着飞行员彼特和麦肯被迫跳伞逃生,并相约落地后在一家土耳其浴池会面。落地后,中队长掉在了动物园,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而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要知道,这可都是被德军占领的地盘。 德军发现了彼特和麦肯,并展开了全城搜查。迫于形势的需要,营救彼特的油漆匠奥古斯丹和营救麦肯的乐团指挥斯丹尼只得分别代替被营救的飞行员去和中队长大胡子在浴池接头。 经过一连串的误会后,奥古斯丹和斯丹尼终于和中队长会面了。面对德军紧锣密鼓的搜捕,彼特、麦肯和中队长在热情的法国人的帮助下与德军展开了一场惊险而滑稽可笑的生死斗争。最终,油漆匠奥古斯丹和乐团指挥斯丹尼先生在一位善良的修道女的帮助下,在和飞行员们一起成功的捣毁了德军的指挥部后,乘两架简陋的滑翔机飞往安全的中立国——瑞士。

影片给我印象是,中队长掉到了动物园里,动物园的管理员帮他逃脱;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指挥家帮他藏身;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油漆匠帮他掩护。这些人的职业都是平凡的,可是他们都有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在面对苟且偷生或是鼎立相救的艰难抉择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不惜代价的帮助几个素不相识的外国士兵脱险。可以说他们都是有民族大义的,比如说那个指挥家,他的工作很好,靠给德国军官演出可以有很多的出场费,可以衣食无忧,当时他发现了麦肯,他完全可以把他交到德国人手里,可是他还是选择把英国空军藏在衣柜里,这种行为不由得让我佩服。

另外,影片用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向我们展现了二战时的另一番景象。电影里没有刀光血影,没有枪击暗杀,甚至没有一个人死,完全不同于《钢琴家》和《拯救大兵瑞恩》,如果说他们是二战中血与泪的体现,那么《虎口脱险》则是战争中最搞笑的镜头,向我们展现了人物的诙谐幽默。其中有两个人最突出,一个是路易·德·费内斯饰演的指挥家,一个是布尔维勒饰演的油漆工;前者暴躁、蛮不讲理,占尽油漆工便宜,后者憨厚、老实巴交,老是被指挥家“欺负”;两个活宝迫于形势,成功搭救因任务失败而降落在德军统治区的英国空军,这个过程,充满了紧张,又处处滑稽幽默。

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在了解二战的同时,还有那些开怀大笑的场景使我回味无穷。

4. 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 篇1

今天中午闲来无事,于是准备看电视消遣消遣。我这个人嘛,喜爱看电影,所以每次打开电视,首先都要转到cctv6的电影频道,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看的影片。

时间把控地不错,刚转到,就有一部刚开始的电影在播。片名叫《黑太阳731》,对抗战史了解略深的我知道,731部队是日本侵华的一支重要部队,那可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啊,想必这一定是个抗战片,于是刚刚还"疲软无力"的我,顿时来了精神。

从影片的画质来看,应该是九十年代的片子,虽然画质不甚精美,但是好歹也是彩色的,于是我便不去计较影片质量上的这些小问题,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电影的整个过程看的我是胆战心惊,出了一声冷汗。这部影片说不上是抗战片,倒是算得上是想《南京,南京!》这样的历史叙述片。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才明白,731部队的心狠手辣远不止我所了解的那么简单。当初由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日本已经是强弩之末,濒临战败的边缘。于是731部队就准备制造一种杀伤面积极大的一种超级细菌武器,为了完成这个细菌武器的试验,731部队抓来了几千名中国老百姓,将其称为"马路大"(在日语中指的是一种原木,就是材料的意思。从中可见日本人对中国人的侮辱和藐视)。然后再通过形形色色的试验,来研发细菌武器,参加试验的中国人没有一个死得不惨的,要么是七窍流血,要么是解剖,要么是被鼠疫细菌移植,在病痛中被活活折磨死。有一个善良的小哑巴,被日军骗到了731基地,结果被活体解剖,脑子、心脏以及其他器官组织都被作为活体标本,摆放在731的活体标本室中。

虽然由于日本战败,731部队的细菌弹阴谋没有得逞,但是由于遗留下来的带有细菌的跳蚤和老鼠,还是给哈尔滨等地造成了严重的鼠疫,而以石井四郎为首的众多731战犯,也因严格的保密而逃脱了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731"这个魔鬼杀人工厂的名字,给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痛。

看完以后,我怔住了,既为日本人良心的沦丧而惋惜,又对日本人令人发指的罪行而痛恨。这可以说是我有史以来看过最残忍的一部抗战片!

但不过转过头想想,如果我们强大了,那能给小日本侵略的空子钻吗?如果我们进步了,又会被这群畜牲魔鬼给打吗?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不强大,所以才给他们欺负!

有些人可能会说,如今我们不是强大了吗?其实不然,中国的GDP(人民生产总值)虽然占世界第二,但是一摊上人均这两个字,便显得微不足道了。现在像美国而欧洲等很多国家都在虎视眈眈着中国,准备找机会向我们发动经济战争。所以现在我们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强大,只能说还在进步。所以不要总是有着"我们强大了"之类的幻想,应该有着"还必须进步"这样的信念!

老一辈的革命领导人已经相继去世了,再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要成为这个国家的擎天柱,我们关乎着国家富强和存亡的命运。既然这样的话,我们21世纪的新青少年就要更加努力学习,不能让国家栽在我们手里,不能再让那一段屈辱的历史重演!

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吧!努力做好一个国家的主人!决不让"黑太阳"和其他的外国列强在一次犯我华夏!

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 篇2

前一阵子,在以前同学的推荐下,我看了影片《黑太阳731》,这是一部记录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记录下了当时日本军队在占领南京后所进行的奸淫、掳掠、烧杀、抢劫等等残害中国无辜人民的种种罪行。他们丧失人性,肆意虐杀,手段残忍,令人发指。

曾经,看过很多的韩日恐怖片,却从没有这样一部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喷怒。其他最最恐怖的电影在时过境迁后都可以口气轻松地、甚至是开着玩笑地谈论,唯独《黑太阳731》不能。至少是有着人类基本良知的人或者是与那些受难同胞流淌着相同血液华夏子孙是绝对做不到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它的。

当日军攻进当时中国的首府——南京时,这群所谓的文明的人,在面对一群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和放下武器的士兵时,他们又做了什么。就是这群自称文明的人,他们把南京城化为一片火海,大火经久不灭,浓烟遮盖天空,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烧焦的味道,取代了南京城这座千年古都以往应有的宁静与平和,是法西斯的战火让这座千年古都面目全非。而那些可怜的无辜民众,则成为了日军官兵之间互相攀比,甚至以此取乐的消遣,在此时此地,屠杀让他们摇身一变成为了英雄,我想这绝对仅仅是皇军的“英雄”。我想绝对没有一个有人性的士兵会在一座寺庙前用刺刀划破一个跪地求饶的怀胎妇女,大笑着挑起已成人形的胎儿;绝对没有一位有人性的军官像中岛今朝吾那样为试其镰仓宝刀,亲手杀死七名无辜的同胞;也绝对没有一群真正佛教信徒,会把一个寺庙手无寸铁的和尚一个一个的杀死在寺庙门前……又有多少像秀英那样的好姑被那些法西斯与爪牙所蹂躏,又有多少像小强那样的孩子一夜之间便成了可怜的孤儿,又有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被顷刻便被打破。

到处都是中国百姓的哀鸣,到处都是惶恐的眼神,到处都是残废的废墟和没有熄灭的战火,骚乱之后,便是如死一般的寂静。我在看到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中国人民遭受日本人宰割和侮辱时,心里无比难受;我在看到日本人残杀中国人民时恶心的表情时,恨得牙痒痒。无数的尸体被抛在江边染红了江水,无数的妇女被玷污后惨遭杀害,无数的家庭家破人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日本人疯狂的迫害造成的。

1937年,30万中国人被屠杀,国殇,这是永远不能被13亿华夏子孙忘所遗忘的。《黑太阳731》重启了这段伤痛记忆,我们不能没有危机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中国的崛起而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 篇3

看了《黑太阳731》这部影片,我感到无比惊惧,又无比愤怒。

影片演出了世上最残忍无情的细菌试验。演出了日本人又多么的残忍无道。他们进行了大屠杀、变态的奸淫、毒气实验、细菌实验和性实验等等……致使无数生命惨遭杀戮。他们把一些无辜的生命甚至是一些刚出生的婴儿!让人看了,浑身不寒而栗……

影片里介绍的,全都是真实的历史见证,是人类历史书上充满血印的一页。可是现在,他们依旧不承认他们的罪行。依旧不道歉。现在的很多人都说,日本的化妆产品好,科技也好。可他们没有想到,日本人的每一种发明与创造,几乎都蕴含了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与血肉,望着家里的那些日本产品,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些无辜的生命撕心裂肺的惨叫,那断肠的哭声。人们都把日本人想象成禽兽,其实,他们连禽兽都不如,真正能比喻那些日本人的东西是魔鬼,是一块千年冰石。

啊!可怜的中国同胞,当他们做牛做马置身于日本人的魔爪之下时,他们连反抗的权利都没有,唯一能做的是什么?就是给我们后人留下最后的呐喊。那种呐喊,至今令我难忘。当我和朋友看这部电影时,朋友一直紧紧攥着我的手。

影片里那个被活活解抛的那个中国小乞丐脱衣服时还依旧露出了天真童趣的笑脸,他并没有感受到厄运。还把那些残忍无道的日本医生当成了“和蔼的伯伯”,那日本医生拿出了中国小乞丐心肝肺时,没有任何意思同情的表情,尽管那颗心还在跳动……毫无人性的日本人阿,你们想过没有假如躺在手术台上的是你们的儿子或女儿你们忍心将他们的心肝取出吗?

其实,我们中国人并不需要血债血还。只需要你们真诚的道歉与悔改,可你们现在还在“犹豫不决”,我希望你们能给中国或者是你们侵略国的其他国家一个道歉,你不要再“犹豫了好吗?勇敢的承认错误,做一个真正的日本帝国主义!

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 篇4

《黑太阳731》是一部讲述了日本731病菌部队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影片,他们使用各种惨无人道的方法,致使数不清的中国人丧身,这部影片激起了我无限的愤怒。

在日本侵华时期,沿着苏,满边境建立了臭名昭著的731部队,他们惨无人道地用中国人、苏联人、朝鲜人来做活体实验,在集中营、占领区、战俘营所犯下了惨绝人寰的兽行——大屠杀、毒气实验、细菌实验等等,使无数生命惨遭杀戮——这里只有仇恨的震撼和国耻的警示!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人让中国受害者把手伸入超低温冰箱进行速冻,完成后,中国人取出双手,看起来呈灰白色,上面结了一层霜,完全不像是人类的手臂了,往手臂上仔细一看,就会发现里面的血液完全冻结了,就像一具尸体的手一样。一个相貌丑陋的日本人用短棍敲打,就像打断冰柱一样,把中国受害者的手指一根一根地打落,发出清脆的声音……中国受害者发出了绝望而恐怖的嚎叫。旁观的日本实习生有的吓得闭上了眼睛,随即被喝令不许闭眼,亲自目睹这惨无人道的场面,而那些“杀人机器”却发出了令人发指的狂笑。

在这部影片中,像这样的场面数不甚数。在这个“杀人工厂”里,中国人的命是微乎其微的,在这部影片中,日本鬼子最喜爱在工作之余研究毒药,然后比谁杀的人多。这些可恶的日本人把践踏中国人的生命作为自己取乐的方式。

我们仔细想想,中国这么一个伟大的国度,居然被日本这样的一个小国给占领了这么多的土地,日本人在中国如此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旧中国国力薄弱,人民不够团结,所以才导致日本轻而易举的占领了中国这么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日本鬼子在我们中国犯下的罪行我们这些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我希望我们中国人能团结,而我们这些祖国的希望也要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在此,我希望中国人一定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 篇5

出生到现在看的电影很多,但没有一部电影可以让我如此揪心和压抑。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人可以这么没有良知。

这部讲述的是发生在1945年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施行惨绝人寰的人体实验。让少年队员加入时,首先要明白中国人不能称为“人”,要认识是可以随意处理的“圆木”(即“马路大”),并陆续让他们见识和加入各种各样的人体实验。

影片里有一位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的母亲,在冰天雪地的室外被日本人绑在栏杆上,并裸露出自己的手臂,日本兵不断用水浇在她的手臂上并把冻成冰的敲去,直到手僵硬无比,再令她把手伸入热水中,拿出来时手已经萎缩了,日本军官在用力一妇女的手上的肉全脱落了,只剩下惨白的骨头。

为了看人在无压强的环境的样子,于是将一位瘦弱的带入密室并不断抽取空气,使得人体内的压强大于体外,这时身体不断膨胀,肠都从肛门下出来,场面实在残忍(我没能看下去),还有将一名小孩进行活体解刨,心脏拿出来时还在跳动,实在是让人无法直视。这里的实验还有很多很多,每一个都是惨绝人寰的,原谅我没写出来,我实在是写不来了,很压抑。

我痛恨日军的所做所为,也痛恨美国,战后美国极力包庇这群人,并在朝鲜战争中又使用这群人(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石井四郎)进行细菌战。

我的确喜欢看日漫,但我知道我为什么能舒适的在家观看。真的不要去舔美舔日,不要去舔外国佬,中国真的很好,你完全可以去查一下,外国并不是由你想的那样好。还有不要说什么原谅他们,原谅他们的事我们没有资格,我们只能送他们去原谅。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努力去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

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 篇6

1945年,那是我国人民深陷苦难的一年,也是八年抗战取得胜利的一年。可是为了今天的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受到了许许多多的苦难才换来的,其中,最令我们咬牙切齿的莫非日本关东军731细菌部队了。

这是一个充满残酷的部队,他们用中国的战俘作为活体实验品,进行残忍的活体实验,而这一切残酷的行为却不为世界所知道,人们想尽办法逃出这人间地狱,想让世界都知道731部队的残酷行为,可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日本侵略者们惨忍的把他们杀害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做的零下35度冻伤实验。一名妇女赵慧秀手中抱着的婴孩因大声啼哭而被一名日本军官抢下,并且用雪活活埋在地下……而赵慧秀则于1945年3月9日被置于野外冷冻实验场十小时,并不时用冰水浇淋她的手臂。在十小时后将她带回室内将其冻了整整十小时的双手浸入15℃的水中。当她把手抬离水中后,一名日本实验者伸手用铁棒轻易的将她的皮肉敲下来,仅剩那白森森的手骨悬于臂上。

这些画面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日本人对中国人所做的一切残酷行为,是所有中国人所仇恨的,每每提到日本人的行为时,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咬牙切齿的讲述这段屈辱的历史。

2012年9月10日,日本宣布要购买钓鱼岛,此消息一传出,引起了国家领导人们和全中国人民的一致反抗,就连台湾人民都一致对抗日本。

胡锦涛主席郑重指出,近来,中日关系因钓鱼岛问题面临严峻局面。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中国政府在维护领土主权问题上立场坚定不移。日方必须充分认识事态的严重性,不要作出错误的决定,同中方一道,维护中日关系发展大局。国家副主席温家宝也指出,在主权领土问题上中国绝不会退让半步。

如今的中国,一天天的强大起来,可是还不乏有许多国家藐视中国,日本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它们不仅不肯承认它们的侵略行为,不肯为曾经的历史道歉,而且还变本加厉地想淡化、美化它们那段不齿于人类的暴行,极力想要推翻二战以来形成的固有的国际关系格局。对此不仅是我们中国人,全世界的人们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不允许这样的苗头的出现。

我们作为现代的青少年,我们虽然不能为这些国家的政治问题做出些贡献,但是,我们可以用知识来充实我们的头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为国家的强大尤其是要为消灭类似于日本之流的军国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电影黑太阳731观后感 篇7

每一个的中国人都听说过一部惊险恐怖片《黑太阳731》——所谓恐怖片,是导演、演员等制作人员和观众之间约定俗成的一场游戏,纯属一种娱乐方式,而《黑太阳731》和其他所有的恐怖片全不相同!

因为它并不是游戏,而是记实!它就象一面镜子,把发生在另一个年代里的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加修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其它最恐怖的电影在时过境迁后都可以口气轻松地、甚至是开着玩笑地谈论,唯独《黑太阳731》不能——至少是有着人类基本良知的人们做不到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它。片中的受害者全是象你、我、他一样活生生的人类,影片中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实地发生过的——唯其如此,才更恐怖!

影片中出现的残酷变态实验

“冻伤实验”

在试验场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下,(被迫)接受实验的中国妇女被捆绑着,双手裸露在空气中,几个日本兵不停地用瓢舀起冰水,浇在该妇女手上。十几小时后,这双手冻得硬硬的,上面盖了一层冰。回到室内后,日本人命该妇女把手浸泡在温水中,直到双手软软地垂了下来……忽然,一个日本人使劲一捋,把此妇女双手的皮肉象脱手套一样地脱了下来,整个肘部以上的双手顿时变成了只残留极少数肉丝的森森白骨……该妇女(她的仅有三个月大的孩子已成为实验的牺牲品,她早已半疯半痴了)把双手(如果还称得上是手)的白骨举成戳向半空的姿势,呆呆地看着,忽然撕心裂肺地惨叫起来。

“活体解剖”

一个中国小哑巴乞丐和日本小孩因玩皮球成了好朋友,日本人授意让日本小孩带中国小乞丐进731大院,以食物诱骗等手段让中国小乞丐接受“身体检查”,中国小乞丐在脱光衣服时还露出了童稚的羞涩笑容。

上了手术台,麻醉完毕后,日本人熟练地将中国小乞丐开膛破腹,把心脏、肝脏等器官逐一取出,浸入早已准备好的生理盐水中;那离开身体的心脏捧在日本人沾满鲜血的手上时还在跳动;手术完毕,日本小孩把中国小乞丐的残骸断肢推去焚化。

“低温实验”

日本人让中国受害者把手伸入超低温冰箱(也许零下几十度甚至零下一百多度),进行速冻,完成后,中国受害者取出双手,看起来呈灰白色,上面结了一层霜,完全不象是人类的肢体了,一个日本人用短棍敲打,就象打断冰柱一样,把中国受害者的手指一根一根地打落,发出清脆的声音……中国受害者发出了绝望而恐怖的号叫。旁观的日本实习生有的吓得闭上了眼睛,随即被喝令不许闭眼。

“低压实验”

中国受害者被赶入低压舱,随着减压,露出极度痛苦的表情,想叫却叫不出声,直至最终眼珠弹出眼眶、肠子等内脏从肛门挤出腹腔,流得满地都是,人体形如气球一般。

这些场面已经称得上“令人发指、难以置信”了,但从图书馆和网络接触到大量史料,知道电影不仅没丝毫夸张,而且限于表现手段,有很多更令人发指的事无法表现——比如说日本人仅仅为了取乐,用手术摘除中国受害者的胃和小肠,把食道和大肠直接连接,让该中国受害者不断地吃东西也只能眼睁睁地饿死;也是仅仅为了取乐,砍下中国受害者的手和脚,然后用手术把手接在小腿上,把脚接在手臂上,还用“高明的医术”把它们接活;不进行任何麻醉,只是把中国受害者绑在手术台上就活体解剖,中国受害者越是痛苦地挣扎越是引起哄堂大笑;把中国受害者的血液全部抽干,然后向他身躯里注入马的血液,史料称由此引起的剧烈的抽搐和痉挛“连几个壮汉也压制不住”!

也许这样的描述已经让人受不了了,觉得读这篇文章已经是一种极大的折磨了,可是如果进一步呢?假设看到《黑太阳731》那部电影,看到那真实的地狱般的场景,不是更令人痛苦吗?如果再进一步呢?假设不是从电影银幕上看到这样的场面,而是象那些日本实习生那样,直接在现场看这样的恐怖画面,不是要让人发疯吗?

纪录真实,感慨历史,牢记历史,勿忘历史……

5.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1000字高二优秀作文

《辛德勒的名单》让我们切身体会到了战争的恐怖。我为大家带来几篇《辛德勒的名单》 观后感 供大家阅读。下面是我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喜欢。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一

影片的背景取材于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对于占领区内的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的政策。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德国企业家在战争期间救助一千二百多名犹太人使他们避免被纳粹屠杀的 故事 。对于当今世界六十多亿的地球人口相对于几千年战争中死难的几个亿的人来说六百万不是最巨大最令人震撼的。但是当这个数字发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当这种.种族灭绝政策发生在某一个特定民族的身上的时候这背后的历史终究还是无法让任何一个稍微有些人性的人忘怀掉。困难的虽然不是自己本民族的同胞但是身为同一生物种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点都无法用木然与无视去对待当然这是不包括一些不敢正视历史死不悔改的顽固种族与异类的。几十年前这场在欧洲的惨剧至今依旧是我们心中无法释怀的一种苦难一段无法允许谁去玷污的记忆......

辛德勒一开始并不见得是什么英雄与好人。和许多人一样他只是一个投机者罢了一个利用德国对犹太人的种族政策投机发财的商人。酒色财气他样样精通在德国社会中他凭借自己的强悍的交际能力与犹太人的死对头纳粹的刽子手称兄道弟。甚至他自己一开始也是一个很坚定的纳粹。起初对于犹太人他只是在利用他们而已。利用他们为自己工作为自己赚钱为自己获得权利与好的生活享受。一开始在小小程度上对犹太人的庇护不过是在庇护自己的钱财而已。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正是这个我们认为不是好人的人在一场由自己的民族发起的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中他散尽了家财也被自己的民族关起来过最终的结果也不过是逃难在自己的国家战败后。但是一千一百人啊一千一百个本来应该在大屠杀中死去的跟辛德勒并没有什么亲属关系的生命在这个不伟大的人的庇护下他们成为了战后整个欧洲为数不多的犹太人。

电影简介中说战后由辛德勒救出的犹太人以及他们的后裔竟然超过了整个波兰的犹太人。前后几个数字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我们该承认一些东西承认这个好像不是好人的好人他的确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正如最后犹太人送他的戒指上刻着的那行字凡救一命即救世界。他难道不能说是犹太人的庇护神吗看完三个多小时的影片对于很多的事情我还是有着自己的一些思考例如种族灭绝例如战争例如战争中的人与事......

二战纳粹法西斯这一系列的词语战争结束了几十年的岁月里依旧是很多人难以忘怀一些东西尤其是对于那些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幸存者。以影片为例德国法西斯仅仅是在二战的几年中对欧洲的犹太人就带来了不止六百万的死亡更别说这场有人以来规模最大损失最重的一次全球性战争。种族灭绝是很多的国家与民族的“杰作”。似乎每一个民族都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哲学也似乎只有手中有的民族他们才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上帝最杰出的作品。死亡是他们加之在他们认为不是跟他们同等地位的民族身上的。无法去理解这“用民族的剑为民族的犁争夺空间”的逻辑。当我在电影中看到几十个刽子手就能把成百上千个犹太活人当做猪狗一样的屠宰的画面时我无法去言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就好像历史书上提到仅仅几千的日本鬼子就能占领我们上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样。压迫与被压迫在我的心底实在无法找到一个很直白顺畅的逻辑关系去理解。历史的构成究竟是什么我不明白......

同样一份名单成为生或者死的界定线我也没有弄明白。当辛德勒用钱财用关系在这个生与死的斗争中换取到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的时候我不禁要问生命竟然可以用价钱来商量战争年代里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到底是怎么样的内在逻辑战争这个一直给我们带来悲哀的斗争形式为何总是如此的受到各个民族各个年代各种信仰的人的喜爱人类的生存与动物界的弱肉强食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不懂的太多而懂得的太少。面对这样一种局面除了悲哀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当年强势的德国人对付的是弱势的犹太人而如今强势的犹太人又在对付着处于弱势的巴勒斯坦人。几十年仅仅几十年不少的犹太人对当年德国的屠杀一直耿耿于怀而如今又有多少的犹太人看到了他们屠刀下处于悲惨境地的巴勒斯坦老百姓无论长幼无论男女也无论军或者是民。一颗高科技的炸弹下去失去的是鲜活的生命留下的只不过是未来历史书上的数据而已。

当然不可否认一个在那个时期处于优势地位的德国商人能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被自己的同胞视为不是人的犹太人辛德勒是伟大的。他救活的不仅仅是一千多条生命救活的也不只是种族屠杀屠刀下的一群犹太人最重要也是最为人们怀念的是他救活了正义救活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中人类独有的人性。从这个角度来讲虽然我与他生长的 文化 区域不同但我还是得向他献上最崇高的敬意。辛德勒英雄影片结束了那场战争也结束。但是新的战争新的“名单”也正在酝酿与产生。或许结局的时候辛德勒的话是最有深意的他说不是他在战争中救了犹太人而是他们的自救而已。换做今日是不是可以说人类要发展只能靠自救呢?懂得自救的人群懂得珍惜的民族懂得宽恕与谅解的国家世界才会有她永恒的立足之地未来也才会有她光芒四射的英姿......

期待不再有《辛德勒的名单》期待和谐真正有一天成为世界上所有种族的最至高无上的真理.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二

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我都喜欢,尤其是女生,多半有着挺直的鼻梁,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里总是闪烁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这样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一直到现在,以色列不曾得到过真正的和平,战火蔓延,二战期间,更是经历了令人发指的疯狂屠杀,以为首的纳粹政权,将这个充满智慧、善于创造财富的民族列为劣等民族,赶尽杀绝成为最通用的政策。一个个集中营林立,声不断,每一声响,都是一个无辜的犹太人的倒下,有强壮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聪明等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历历在目,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欢斯皮尔伯格的地方正在于他并不刻意强调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绝对美好,而是本着纪录片的真实,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机心理,做为一名商人的奸诈,最开始的对于犹太人的麻木,在影片开始便能轻易知晓,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不像国内许多人物传记电影总喜欢在讴歌赞美的同时,把伟人的瑕疵一并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罢休,殊不知一个总是考一百分的好学生必定是一个无趣的学生,一个从来不曾萌生过任何小邪恶念头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乏味的人。 一个约为四分钟的场景。大致内容是,辛德勒为了筹备军工厂,千方百计地拉拢德纳粹高级军官。在官员云集的夜总会里,他充分发挥交际才能,使自己很快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刚进门时,他尚是个不为人所知的陌生人,当晚宴结束之时,要是谁不知道此人就是奥斯卡.辛德勒,肯定会被当作无知。 电影的场景并非静止的画。场景,实际是一个外部动作或内心动作的载体。这个人物的动作,包含了一个最高目的。辛德勒拿了一大把钞票去酒会,目的是尽快地在这个交际圈大获成功。他成为这个场景的观察者和实施者。所有的人们都沉浸在夜宴里,只有一双辛德勒的眼睛在默默地打量和思量他们。我们拥有了他的视线,我们成了整个晚会的运筹者。 辛德勒的特写是少不了的,一些镜头的前景或后景,也始终离不开辛德勒。跟随他的目光,德国军官的领章、已被高官预订好的席位、拍照的女记者,纷纷纳入我们的眼底。 镜头只强调了三个德军人物。辛德勒送上一瓶葡萄酒,上前邀请军官及情妇共进晚餐。这是笔墨较多的一次。第二个颇为好色的低级军官,只用了几个镜头。到最后,那个官阶最高的人出场时,辛德勒已被众星捧月一般围了起来。此时此刻,已经发展成,军官非常想主动结识辛德勒了。一个小插曲挺有意思,就是那个军官对情妇的兴趣逐渐从亲昵到淡薄,他的精力都被辛德勒的个人魅力所吸引,合影的时候,还惟恐情妇抢了自己的镜头。 原本是私人的聚会,结果演变成了一场狂欢。空间上可以读出这种变化,气氛越来越活跃,人物越来越聚拢。辛德勒舆论上已占先机。最后只用了几个固定镜头,就完成了叙述。利用构图和造型上的相似性,平行剪接,加快了节奏,一气呵成。军人、舞女、侍者、高官摆出各种姿势,争先恐后地与辛德勒照相。 只用四分钟的时间,来表现一个晚上,甚或是一个通宵发生的事情,却不让我们觉得短暂,是有些难度的。我觉得一个道具起了推波助兴的作用,这个道具就是女记者的闪光灯。空间和时间通过闪光灯在不停地转场。照相机发出的闪光和“啪啪”声,总让气氛变得浓烈。我们察觉到了时间的流逝。 突然发觉自己几乎就要把犹太群体当做本片主角了,事实上,每一位犹太人的鲜活、真实,才让这部有意表现辛德勒先生的电影这般深入人心。我热爱那个民族的抗争、重建的勇气、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韧。这部电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刘烨为代表的爱国硬汉角色,犹太人的群体坚韧却一览无余。顺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该片后,便觉得南京一片的拍摄手法有多么拙劣,妄图从不同角度表现南京大屠杀,却让人对那段历史更加模糊。我总觉得,真正尊重历史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铺垫以及渲染,近乎于纪录片的忠实,会让电影更加好看。或许我始终热爱叙事文甚于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应该是情绪坍塌,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正义胜利感也败给了无力和沮丧,他指着自己的车,表示那能和歌德军官换10个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针,表示那能换2个人,甚至更多。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在倾家荡产并且就要踏上流亡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终于彻底展示他伟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对于所有无辜的人类都有着宏大的爱。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犹太人已经有将近6000人时,深感安慰。其时是1994年,暌违15年过去,已经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会绽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摆满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犹太仪式放下的石头,最后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恶横行霸道妄图一手遮天时,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绽放的光芒,让我们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写到这里,已经是五味杂陈。一张张犹太人的仓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优雅刚毅走马灯般晃过。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三

对于国外的书和名著,说实话我是不大爱看的,可能是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吧,读国外的书总感觉很难读懂甚至还有点枯燥无趣。老师说读不懂是很正常的,想要读懂就要先读懂国外的圣经,对此我只能投降。都说音乐是无国界的,我坚信好的书籍也是,国外也有很多的名人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

还记得一年前,老师带我们看了一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三个多小时的片子看完后,给了我深深的思考。此刻想起来都会觉得心痛,而且再也不想看第二遍。这是一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影片以一种记录片的黑白色的形式展示了二战那段真实的历史。对于我这样的学生,多了对这种战争年代的体会,那就是战争能把人类最丑陋的一面抖落出来,但也能见到人闪亮期望的一面,天够黑的时候,人就能看到星星,的确是真理。法西斯的疯狂杀戮和辛特勒这个追逐利益的商人挥尽财产救下被迫害的犹太人构成整片的比较线索。整个影片让我有哭的冲动是最后辛特勒在逃亡时悲恸的说:"我还能够救下更多的人…让我很难明白的是,为何人类要分种族互相迫害,比杀动物还冷酷?

喜爱辛特勒对权力的定义:什么是权力?权力不是能够定人死罪,有潜质赦免拯救必死的人,才算是权力!真的很感谢辛德勒,从辛德勒在挥舞棍棒、疯狂扫射的冲锋队和被驱赶的犹太人之间看见了一个穿行于暴行和屠杀而几乎未受到伤害的穿红衣服的小女孩,而当小女孩再次出现时,她已经是运尸车上的一具尸体。辛德勒的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我们同样也是。不仅仅仅小女孩的穿着是本电影少有的彩色,更重要的是它让我看到了有一种叫人性的光芒正在悄悄的燃烧,这也许是辛德勒为放下利益救迫害的犹太人转折点。

辛德勒的名单上的名字是生命,而不是亡灵。就像影片中所说的那样:"这不是一份普通的名单,这名单是生命。每一个名字都是用巨额的金钱换来的,辛德勒舍弃了自己很多很多的东西,保护了一群生命,一个民族!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曾设想如果我是辛德勒我是否会那么伟大,如果我是戈特,我是否会那样残暴,但由于人性的怯懦,我不曾也不敢设想如果我是当时的一名犹太人我会怎样,我会怎样生存,怎样死去。我宁愿做任何人,而不愿意是他们,正因他们的惨烈正因我的懦弱。因此我在当时很可能也只是一个茫然无知的旁观者。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不是要 教育 我们什么,而是有一种让人警惕的东西。它所警告的不是人的某些习惯,不是人的某些品行,而是人的人性。我也不想拿出电影中某一个犹太人的悲惨命运来博得人们的感叹,从而同意我的说法,正因就某一个犹太人来说,没有另一个无辜的人更就应被虐杀。

当应对焚尸炉、毒气室、与犹太人惊惧疑问的眼睛的时候,你永远不能无动于衷。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四

这是发生在二战的噩梦,没人敢相信,在短短六年的时间,纳粹党员无辜杀害600多万犹太人;没有人敢相信,纳粹党员以射杀犹太人为晨练,锻炼了体魄,扼杀了良知;没有人敢相信在漫天的雪花中,高高的焚尸塔冒出的漫天尸体的灰烬,充满着仇恨,眼泪干了,心灰了,亲人死了,灵魂也灭了;更没有敢相信,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一名纳粹党员,用他的金钱,不,是良知和感悟拯救了处于死亡边缘的1100名犹太人,他就是辛德勒。

看《辛德勒的名单》这部影片,心情是沉重的,压抑的情绪,黑白灰的画面,清幽的音乐,导演总是善于用长焦去勾勒每一个画面,调和,厚重,并不在乎太多的细节。没有血腥味,没有眼泪,但整个画面却时时刻刻充满着凝重,这种氛围的火焰,烧得你心头难受的紧。

辛德勒是一名有钱的商人,起初他只是看重犹太人的廉价劳动力,让犹太人为他服务,可在相处中,他们学会了珍重,那是在辛特勒生日宴会上,犹太工人送给他一个并不精致的 蛋糕 ,他忍不住亲吻了送蛋糕的犹太小女孩,要知道,在那个年代,纳粹党人是不准亲吻犹太人的,这是违反“法律”的,可他不在乎。我想这是长久压抑在他心中的情绪吧:这是打从心眼的对犹太人的敬爱,他们聪明,善良,漂亮。可另一名纳粹党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是一名军官,可却不自觉地爱着他的仆人——一名可怜的犹太妇女,当独自面对她时,他不敢告白,压抑自己的情绪,愁闷,痛苦着,可怜的他只能将爱情理解为一种罪恶,他用暴力解决问题,他骗自己说“犹太人是很会勾引人的”,可谁都知道,其实他是不敢面对爱情的可怜虫。

喜欢导演用黑白的画面去诠释问题,影片唯一出现的光亮色彩是一个穿红色衣服的小女孩,穿梭在徒刑场间,她在寻找亲人吗?还是在躲避厮杀。然而再一次的相见,却发现她静静地躺在海一般的尸体中,仍然是红色的衣服,却没有了亮的感觉,是“灰色”的寂寞。

因为是辛德勒的工人,那1100名犹太人躲过了被屠杀的命运,最终熬到了二战结束,德国宣布投降。其实那每一个生命都是辛德勒用超过十倍的金钱,最终倾家荡产换回来的。最后一晚,作为纳粹党员的辛德勒不得不离开他亲爱的朋友们,当他接过犹太人送给他的刻着“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一个世界”的戒指时,他哭了,多年辛苦的难熬的日子都没有让他流过眼泪,可今天,就在这个时刻,他忍不住哭了,他忏悔的告诉他们,其实他可以多救一些人,他可以的。

辛德勒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选择别人不走,不敢走的路,他选择“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一个世界”。在历史的篇章中,他做了不属于自己角色能够做的事,他成功了,他得到了尊重,人们把他牢牢记住。他唤醒一代代人的良知,他被一代代人歌颂纪念。爱国的情怀固然值得尊重,民族的力量固然坚强,可良知和对生命的尊重,是更值得让人学习的。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后者,这条路是艰辛,危险的。可他,走了下去……

二战结束了,可我们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在国家与良知之见,在民族与生命之间,在藐视与尊重之间,怎样去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些年的德国冬天很冷,可辛德勒用良知的火焰保护了1100名犹太人,就如同犹太人所言:拯救一个人等于拯救一个世界······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五

静静地,三个小时无声无息、平静地溜走了,我的内心却始终无法平静。

起初看《辛德勒的名单》,不甚疑惑,93年拍的画面怎么是黑白的,不仅要忍受缓慢沉重的叙事,还要忍受单调无趣的黑白。后来才明白黑代表黑暗,白代表阳光;黑代表绝望,白代表希望;黑代表罪恶,白代表善良。也或许只有这黑白才能象征那个时代。这部电影的背景是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悲惨事件。辛德勒,一个奥地利商人,开始对他的印象并不好,贪财好色,利用德国战争时期,逼犹太商人投资,然后和犹太会计stern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搪瓷用具卖给,大赚了一笔钱。但后来当他目睹犹太人被集中惨杀,他开始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他以生产军火需要大量劳力的名义,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费佛堡、费雪……辛德勒的名单救下了1100多名犹太人。战争结束了,工人们获得了生存的自由,辛德勒则破产了,并因“战犯”罪名必须逃亡。但是他不曾后悔,而是遗憾自己未救出更多的人。看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先前的想法而感到惭愧。曾听地理老师说过,犹太人聪明勤奋,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都十分美丽,女生那深邃的大眼睛里,总是闪烁着温柔而智慧的光芒。犹太人在面对悲惨境遇里的所表现出的坚强与乐观,和纳粹军官在杀戮中忘记自我的强烈对比令我不得不思考——究竟是什么,才能如此残杀同类,而在处于软弱处境的犹太人如何挣扎着渺小希望,目睹伸向他们的魔爪?死亡的恐惧渐渐被淡化,但被纳粹军官践踏的人性和犹太人产生的绝望,反而令我更加深刻。通过这部电影,辛德勒无私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的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都历历在目,好似回到了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引用万千观众的一句话:这部电影的感人,并不在于情节,而是在于可以唤起所有观者心底的良知。

相关 文章 :

1.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范文5篇

2. 《辛德勒名单》观后感1500字范文5篇

3.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范文3篇

4.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5篇观后感

5. 《辛德勒的名单》1000字5篇观后感

6. 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5篇

电影《血战钢锯岭》 观后感

我观看了《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观影中我震撼不已,观影后我难以忘怀。

这部电影为我们描述了战争的烽火岁月:二战时美军与日军在冲绳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美军虽然装备精良,可日军拥有100多米高的钢锯岭,它成了阻碍美军进攻的天然屏障,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开始了。美军进行了数次冲锋,但都无功而返……

多斯,一个信仰__的青年,他不顾父亲的劝阻,像许多美国青年一样,怀着满腔的热血参了军。与众不同的是,他参军不是为了杀人,而是拯救战场上的生命,多斯是个虔诚的基督徒,他相信杀生是罪过,所以他坚决不碰枪,这让旁人感到不可思议,也让我惊讶:一个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怎能不拿枪?这更使得教官恼火万分,多斯也被战友嘲讽为“傻瓜多斯”。此后他竟然宁可冒着被军事法庭审判的危险,也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在一番周折后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临时军医,我不禁疑问:就他那身板能顶住战火吗?!

多斯的第一场战斗开始了,几天后他所在的队伍登了岛,在黎明发起了冲锋。在舰炮的掩护下,一群英勇无畏的士兵爬向了钢锯岭。刚上岭,他们便遭到了猛烈的攻击,有的士兵还没来得及找掩体,就在“哒哒哒”的机枪声中倒下了。炮火中,血肉横飞,除了枪炮声、轰鸣声,就只能听到士兵的凄惨叫声,这让我看得惊心动魄,暗想:这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哪!而这冷酷无情的战争机器,却轻而易举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

在惨烈的战斗中,多斯也目睹了生命的消逝。他亲眼看着最好的朋友倒下,那一刻,多斯的眼里现出了泪光,他被熏黑的脸忍不住地抽搐着。虽然很恐惧,但多斯还是鼓起勇气,冲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救助伤员。看到战友的痛苦呻吟,多斯心痛不已,含着泪为他们治疗,心中默默地祈祷。乱石嶙峋中,尸横遍野。多斯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抢救自己的战友!在日军强劲的反击攻势下,美军迫不得已地撤退了,留下了多斯与被抛弃的伤员,我真为身处险境的他捏了把汗!

在一片狼藉里,多斯还在搜寻伤员。他用生命 编织 成保护网,把一个个战友送下了钢锯岭。好几次他险些被敌人发现,虽然自己也负伤了,但他还在想:让我再多救一个!

让我再多救一个!他将平常嘲笑他的战友送下了山崖;让我再多救一个,他把昔日看不起自己的军官送出了敌人的魔爪;让我再多救一个,他从死神怀里抢下了70多条生命!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这么一个普通人的信念顽强、坚韧的使人难以置信。

战斗胜利了!多斯也体力不支了。在废墟中,他被惊诧不已的战友们救下了钢锯岭。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也许是坚强与虔诚塑造了多斯,又或许,是多斯证明了坚强与虔诚。

我思考着:在生活里,我们也会遇到许多看似难以逾越的钢锯岭,也有很多的烦恼,但是如果拥有了多斯的精神,我相信再大的挑战也只能是过眼烟云,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因为与之相比,生活中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能救下这么多人,也许因为我是个‘傻瓜’吧,但我总相信,我能再多救一个!”90多岁的老人多斯笑着说。在这平和而坚定的叙述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巨大力量!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影片讲述了一位参与了冲绳岛战役军医的 故事 。戴斯蒙德·道斯,幼年与兄长哈尔打闹时,抄起一块板砖打伤了哥哥的头,之后信仰力大增,在与萝西·舒特相恋后响应号召参军,戴斯蒙德·道斯坚持本我勿忘初心,拒绝拿枪的他却坚持着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头,他酗酒的父亲拉下老脸向上司求情他才不用在军事法庭继续自己的下半生,在钢锯岭一战中凭一己之力救死无数,包括之前对他侮辱的士兵与他意见相反的长官,还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尊重每个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个人应该做的。尊重,说起来很简单,但究竟什么是尊重?从影片中来说,尊重是救治曾经对自己拳脚相加的战友,成功帮助他们逃离战场、是救治曾经想要把自己从军营里哄走的下士、是举枪忍住冲动没有杀死从小就开始酗酒打骂母亲的父亲。

电影最后,道斯成功的获得了众人的尊重,在战争中受伤的道斯获得了众人的救助,炮弹炸飞了他的圣经,他大声呼唤,士兵把圣经交在他手里,他把圣经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长的结局,影片在讲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甚至被人称作是疯子的人,如何坚持本我勿忘初心,赢取别人的尊重,世人也应该心存尊重。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近年来的好莱坞大片里,战争题材的重磅作品并不多见,似乎大家把重头戏都放到种族歧视和同性题材去了,焦点不再是恐怖主义或者战争场面的重现。倒回2014年,学院派有典型的老导演操刀作品《美国狙击手》,同年还有全明星阵容的坦克大片《狂怒》。到了2015年就更少了,颁奖季里只能看到《间谍之桥》这样的故事片。而2016年初,迈克尔·贝的《危机13小时》与英国的《天空之眼》,典型的代表了美国人和英国人,对于当今战争题材的不同偏好与视角。

战争场面的纵深感

今年梅尔·吉布森的回归,似乎预示着传统题材的电影,又有人回来扛大旗了。实打实的把战争场面拍得好看、拍得漂亮、拍得震撼人心,他游刃有余。《血战钢锯岭》呈现给观众的视觉冲击,不得不提其中大量的镜头,用于对正面战场的刻画。电影开篇,慢镜头加上平行移动,像画卷一样为我们展开了太平洋战争期间,冲绳战场上,人间炼狱一般的场景。炮火交加,子弹飞驰,肆意的爆裂,与死亡赛跑的士兵,以及遍地的焦土和残缺的尸体。影片的定调和立意,从导演的第一组镜头里,就被明确的树立了,战争就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间地狱,充满了杀戮和死亡,在其中的每个生命似乎都在劫难逃。

如果说在我们的脑海中,如画卷一般的战地镜头,还停留在《现代启示录》的开篇,那场远景的热带雨林中的连环爆炸,这部《血战钢锯岭》则用了更加近景的镜头,展现了冲绳战场钢锯岭高地上,无数军舰高射炮齐发后,密集导弹坠地的威力,方寸之间,遍地绽放着爆裂的黑雾和四溅的火花。这个固定镜头放置在影片的中段,令观众与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们,目睹同样壮烈的战场画面,仿佛立刻凝固在原地,思绪一片空白,预想着自己爬上高地,在战火中穿梭的情景,能否有命下来,就要看上天的眷顾了。如此正面、直接的去拍摄战争场面,在现如今的电影中,并不多见了,这一次的场景还原,仿佛又勾勒起了我们儿时看战争大片的记忆,令人倍感震撼,又印象深刻。

战场上的地狱与天堂

除了单独的大全景战场画面的表现,影片中,对于战场上气氛的烘托也是十分的到位。梅尔·吉布森不仅仅单纯的用爆炸和鲜血去表现惨烈,而是完美的把影片宗教的主题,渗透到镜头的氛围当中。电影开篇长幅画卷一样展开的杀戮场景,堪称地狱的投射。这组画面作为倒叙的开篇,到了影片中段,再一次上演了这段地狱杀场的镜头,变得更加冗长繁复,之后还有更多尸横遍野的悲惨画面,为观众勾勒出战场上最黑暗的一面。

有地狱就要有天堂,在影片尾声的最后一组镜头里,男主角手握圣经,奄奄一息的躺在担架里,在空中的索道里飘荡,成为了云雾之间,那个仿佛置身天堂的人。他在枪林弹雨里穿梭,总计营救了75名伤员,竟然没有受到任何的致命伤,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你说他没有神的庇佑,现实又是那么的令人难以置信。更多的仪式感镜头,还有男主角从战场回来后,站在户外淋浴下,冲洗满是鲜血的身体,仰视的镜头角度,让观众充满了观看英雄洗礼的庄重感。

战场上的宗教选择权

西方人的信仰与暴力,常常被拿来当做戏剧冲突的重点。而在战争时期,人们已经无力再谈及信仰了,价值观将立刻转化为保卫国家,守护亲人,以及自我防卫,让自己、战友、以及更多的人活下去,无论用什么的手段。欺骗、谋杀,都成为了间谍和行刺等特殊时期的伟大任务,但实质上人们还是进行着人骗人、人杀人的粗暴举动。如果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在上帝的眼里,这些都是一样的劣行。在《血战钢锯岭》中,男主角:Desmond T. Doss,也许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秉承训诫,无论在世间经历什么,都不曾妥协、不违背自己信仰的人。

在2014年的影片《狂怒》里,同样也没有离开信仰这个话题。在坦克小队迎来新成员时,老兵炮弹填装手第一句问向他的,就是他信哪一种__。而新兵诺曼则是典型的还游离在信仰与现实间的孩子,高射炮手博德干脆外号就叫做“圣经”,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队长“战爸”,最后也不再掩饰自己深知每一句祷告在圣经里的出处。他不是没有信仰,也不放弃了信仰,而是把一切情感都隐藏起来,伪装坚强。作为队长,他从不参与士兵之间的信仰争论,在战场上他只相信武力,他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当炮弹打来时,祈祷并没有任何的作用,你需要依靠的是你的反应和你的战友。影片给我们看了一系列真实的个案,面对战争时,有人更加需要信仰的寄托,有人则可以隐藏自己的信仰,因为在战场上,不需要柔软的个人,要想活下来,你只能把自己变成战争机器,也就是杀人机器。

而在《血战钢锯岭》中,男主角Doss一直坚持做一位战地急救人员,而不是持枪杀人的士兵。救人和杀人,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难得的是他有机会坚持自己的信仰,就算在一个看似无法坚持的时代和环境下,他用行动为自己创造出一条,在战场上同样双手占满鲜血,但是却可以拯救他人的光辉道路。于是Doss变成了一个特别的存在,更加人性化的存在,他甚至是冷酷战场上,唯一的暖流和众人回家的希望。当士兵们看清战场上的现实,无数人的生命都只是铺路石,无数个倒下,又会有无数个跟上,直到攻占高地成功,剩下最后一人为止,他们微弱的生命,都只会掩埋在焦土之下,无人问津。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看完之后不敢相信,觉得好莱坞主旋律真敢吹啊……

上网一查,发现这片子居然大多数都是真的,而且历史上的戴斯蒙·道斯这人比电影更神,真英雄,也可以说是真二杆子……

道哥这人是标准红脖子,农民、拜上帝、估计投票只投共和党。他们家信的是个叫“基督复临安息日会”(Seventh-Day Aaventists, 根据‘不悔’的回帖修改)的小教会。他确实不肯用武器,但除了第六诫之外更多是因为童年阴影,他爹喝醉了差点毙了他舅舅,道哥看着老爹被警察带走,发誓绝不碰枪。

日本人偷袭珍珠港时道哥是船厂工人,确实有资格留在后方,但他还是入伍了;入伍后他确实拒绝碰枪,因为信(shen)仰(jing)被军法处置,他被定为“拒服兵役者”(conscientious objector),后来成为二战中唯一一个获得荣誉勋章的拒服兵役者。(2016-12-09编辑:勋章名字根据评论更正。)

钢锯岭的确是个400尺(一百多米)高的峭壁,美军登陆后确实在上面挂了个下船用的绳网当楼梯,电影里没演的是,那绳网是包括道哥在内的三个志愿者挂上去的。我猜他们本来想过把这段放在电影里的,所以之前拍了些道哥爬山的片段。

不过这不是最扯的,最扯的部分导演不敢拍。

当时美军攻上去后被日本人打了下去,电影里那段人海战术A过去拍得精彩,但其实太小看日本人。根据战报,日本人在山腹里构建了蜘蛛网一样的暗道和工事,放美国人上来然后立刻发动,美军其实是立足未稳、被日本人用火力拍垮的。

全军溃退后道哥不走,独自留下救人,开始无敌状态的表演。包括在火线上包扎、提血浆输血,从距离日军阵地只有不到十米的地方拖回来一个伤员。

最扯的是,他竟然在枪林弹雨里忙活了十几个小时而毫发无伤。事后还有自称狙击手的日本俘虏说在钢锯岭见过这个作死的卫生兵但每次冲他开枪子弹都会卡壳。

当时一片混乱,道哥救了多少人没人知道,他们营长要报一百,道哥自己谦虚说也就五十来个,双方最后妥协报了七十五人。

第二次攻打钢锯岭前他确实获准读经(因为是星期六,我试过理解他们那个教派非要在星期六做礼拜,结果发现自己英文其实不怎么样)。而这次美军成功拿下了钢锯岭,道哥忘了开挂、被手榴弹炸飞。也可能是星期六上班,他们教派的上帝生气了。

道哥被炸飞之后电影就算结束了,但是,在七十年前,道哥的表演还没有结束……

在被担架抬下去的路上,道哥自己滚下担架,因为发现了另一个伤员,他要把担架让给战友,然后自己走回了急救站,此时他腿上至少有十七块弹片,路上还被日军狙击手打了一枪。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

如果,人类不把欲望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尊重放在第一位,那么我想战争也不会发生,影片也只能是架空历史的题材。但是人就是人,如果本能可以控制的住欲望,大家都可以相互尊重,那么我想人类一定是进化到最顶端超脱现在的文明了。时间回到二战时期,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无非是日本侵华、日军空袭珍珠港、德军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还有此片中拍摄的冲绳岛战役。

冲绳岛战役,太平洋战役中规模最大的两栖登录战役,日军被俘虏或战死的有10万人,美军也有8万人受伤或身亡。光听数字也许不太直观,没什么画面感,工人体育场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可以容纳1.5万名观众,12个工体才足够容纳这些死伤者。12个工体,我仔细想了想,心中不寒而栗。

至于二战为什么打响以及从哪打响,我想历史课本里已经交待的清清楚楚,这部电影里也没妄图在两个小时的时间把这些事交待的清清楚楚,而是讲述了一位参与了冲绳岛战役军医的故事。戴斯蒙德·道斯,幼年与兄长哈尔打闹时,抄起一块板砖打伤了哥哥的头,之后信仰力MAX,在与萝西·舒特相恋后响应号召参军,拒绝拿枪的他却坚持着自己想要服兵役的念头,他酗酒的父亲拉下老脸向上士求情他才不用在军事法庭继续自己的下半生,在钢锯岭一战中凭一己之力救死无数,包括之前对他侮辱的士兵与他意见相反的长官,还有被炸的半死不活的日本人。

他懂得信仰,而天主教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在于尊重,尊重每个人,不光是教徒,更是一个人应该做的。尊重,说起来很简单,但究竟什么是尊重?从影片中来说,尊重是救治曾经对自己拳脚相加的战友,成功帮助他们逃离战场、是救治曾经想要把自己从军营里哄走的下士、是举枪忍住冲动没有杀死从小就开始酗酒打骂母亲的混球父亲。

在孤儿院里的Smitty不解,他的世界只有强者能够生存,心中充满了怨恨,他手中倾泻着的机枪喷出的每一发子弹都是他对这个世界爆发出的不满,他认为这个世界本应该就是这样的,因为没有爱、没有信仰也没有尊重,所以他问道斯,你手中的枪为什么不射向混球父亲。

“在我心里他已经死了”道斯这么说,是的,除去信仰还有尊重,尊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正是这种尊重让道斯的混球父亲也救了他一命,也是他父亲最后一次在荧幕前亮相。回想起道斯的父亲站在坟墓前的模样,还有从军营里消失的模样,还有打骂道斯母亲的模样,我怀疑这是不是一个人。在道斯的父亲最后一次露面时,我只注意到了他的头发、一战时的美军制服还有制服上三颗闪闪发亮的勋章。他在我心中的位置也不再是那个混球父亲,而是一个怕自己儿子下半辈子都待在军事法庭里,拉下老脸去求老队长,迈向老年的落魄中年人。

尊重,再从我糟糕的观影体验中表述,是我旁边那男的一边用微信发语音,一边用公放听对方发来的语音、坐在我后面的情侣若无旁人的打情骂俏、带着小孩子来观影的一对老夫妻根本不在意电影中的死人谈笑风生、小孩子看见了死人大喊大叫、还有坐在我前边的大哥从兜里掏出一套煎饼果子吃的正爽,末了还把油乎乎的塑料袋扔在了脚下。

有人会说我愿意,你没权利干涉我的自由。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你愿意的同时就是在不尊重我,不尊重影厅里的所有人,也成功的让我把这家影院从心中拉黑,这样的电影院我再也不会去了,真的不该贪那20块钱的便宜。电影最后,道斯成功的获得了众人的尊重,在战争中受伤的道斯获得了众人的救助,炮弹炸飞了他的圣经,他大声呼唤,士兵把圣经交在他手里,他把圣经捂在胸口,露出了笑容。算不上多意味深长的结局,影片的全部也不是在说尊重是靠自己争取来的,而是在讲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甚至被人称作是疯子的人,如何赢取别人的尊重,世人也应该心存尊重。

想起了《老炮儿》里的剧情,六爷和他儿子之间的感情纠葛,中国和美利坚不一样,五千年的传统不是一蹴而就就可以改变的,老一辈的家长不懂得尊重,他们信奉的是传统,打是亲骂是爱、子不教父之过、棍棒底下出孝子。就连现在,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爸喝多了叫我过去训话,他一瞪眼我还不寒而栗,想起他小时候用皮带抽我时我的惨状。

所以在要求老一辈向美利坚看齐的时候,自己也要想想老一辈在自己的成长中付出了多少,是不是18岁之后就要求你自己找工作、自己养活自己了。至少我家里并没有,到了现在我还只能当个寄生虫。

影片最后,没看完道斯老爷子从容的笑我就逃一样走出了电影院,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爹打个电话(我的手机在电影院里收不到信号),发现他正在满世界的找我,甚至给我所有朋友打了电话,这让我感到很难堪,和朋友抱怨了一番,回家,喝二锅头吃花生米的他一脸严肃的看着我,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大发雷霆,醉醺醺的他给我的感觉是个独守空房寂寞的中年人,我跟他笑了笑,也没提他让我多丢脸的事,连羽绒服也没脱下来就迫不及待跟他吐槽我的观影经历,于是他也换上了一副笑脸,一边听一边骂。

后来,想起了我奶奶小时候给我讲的故事,就是那个小孩站在镜子前,你对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会对你笑。大家都笑了,这个家会越来越好,这个社会越来越好,这个国家越来越好,这个星球也会越来越好。

无信仰者,硬说的话算是道教徒,看不懂信仰,只谈尊重。

相关 文章 :

1.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2. 红海行动观后感1000字

3.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读书笔记

4. 《西游记女儿国》观后感600字 西游记女儿国心得感悟

5. 诺兰《敦刻尔克》浅谈:"撤军"故事,留下的战争疼痛

7. 二战珍珠港观后感范文5篇

珍珠港电影的 观后感

昨天晚上中央六台放《珍珠港》,三个小时的大片23:00才开始,中间还插了30分钟的 广告 ,害我一看看到凌晨两点。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珍珠港》。几年前刚刚播映时,我就借过D版看,还一看就是好几遍。

但是那时候还小,看这部电影就是冲着里面的大场面去看的,可以说无论影片叙述的感情 故事 还是战争背景,都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我的时间都花在期待和欣赏那些爆炸场面上了。

昨天晚上再看,我却第一次发现了这部片子的一大特点美国与中国一样,都曾经与日本为敌、与日本交战,但是在这部片子中反映出来的日本军人,并非如同中国的抗日战争影片中那般狰狞可怕、丑陋不堪,相反地,看片的人会不由地赞赏他们精妙的战略部署,以及面对战争时忘我的牺牲精神。

反观中国的抗日战争影片,我们都是从小看到大的了。片中的反角日本人的典型形象,就是留着两撇八字小胡须,嘴里叫着“八格牙鲁”,动作粗鲁、形象猥琐,最后被我们神勇的八路军战士打得屁滚尿流,仓皇逃窜。

小时候的我愚昧无知,还真以为日本人都这副德行。现在想想,先不说抗战八年有几场像摸象样的仗是八路军新四军打出来的(他们不就是在那儿游击么?),就说日本军人要真是那么一副猥琐像,真是那么没有纪律随意散漫,这么大一片东亚、东南亚,凭他一小小日本岛,能打得下来吗?

二站期间的欧洲战场,德国是最强,要不是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外加令人难以置信的瞎指挥,最后鹿死谁手还指不定呢。

同样的道理在亚洲,要不是最后美国丢的那两颗原子弹,还有苏联出兵东北,这东亚、东南亚地区能够靠自己的力量战胜日本吗?难道还真以为那小米加步枪能打得过大炮铁骑了?这又不是魔幻故事!

可是直到今天啊,中国人还是不愿正视这个问题。一拍电影就把日本军队塑造成一副窝囊像,把我军塑造成不怕枪林弹雨的“仙人”!

一个不愿意正视自己的弱点与缺点的人,永远也不可能进步,因为他没有办法认识真正的自己!

同理,一个不愿意正视自己的过去事实的民族,也不可能进步,因为他们只会自我吹嘘自以为是!

在《珍珠港》片尾,罗斯福总统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总以为自己是不可战胜的,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自负和骄傲带给我们多么惨痛的代价。”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认识到真的不足;而勇于正视对手的强大,并且给予对方客观正确的评价与表现,则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获取世界尊重的基础!

珍珠港电影的观后感

这些天一个人的日子有些无聊,又拿出《珍珠港》来打发三个小时被 雨水 淹没的时间。

谁都知道我爱《珍珠港》,谁都知道我对《珍珠港》百看不厌。

我不管在那些所谓的影评人对它是贬是褒,我不是专业人士,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看电影的人。只要是触动观众心灵的、能引发观众深思的就是好片。《珍珠港》它确实是部商业片,但又有几部商业片能让人这么震撼,能让那么多人一遍又一遍地去重复感受。

作为电影,三角恋确实是个恶俗的话题,但放在战争这个大背景下,又显得是十足的无奈。为了有一个算的上圆满的结局,看到一半处大概都会猜到结局Rafe与Danny必须有一个面对死亡。

头几次看电影对两个男性人物,我是没有偏爱的。Rafe作为主角中的主角,自然要尽可能的包含优点。他英俊帅气,他的飞行技术一流,他是空军军官,他有饱满的自信,他向往飞向真正的战场,他对爱情忠贞不二,他对朋友处处保护与包容,他有时候会有小男孩儿的可爱与冲动,他在临行的前夜为了责任自愿放弃了幸福的一夜。他几乎是完美的,所以吸引了美丽的Evelyn。

再看Danny,也许就觉得不是那么完美。起初我也是不太喜欢他的,胆小,懦弱,不太敢去追求。他总是活在Rafe的光芒之下,飞行技术没有Rafe高,处处要受Rafe的保护,甚至连爱情都掩盖在Rafe之下。面对飞机Danny总是很自信,可以镇定地指挥,但转身遇到Evelyn,立刻就会语无伦次、面带红晕。渐渐就有些喜欢这个带点悲情色彩的人物,这样的有着缺点的人物才显得真实,腼腆的Danny或许更招人怜爱。有一句话,男一号是女一号来爱的,而男二号是大家来爱的。Danny虽然处处需要Rafe的支持与保护,但最后他却用生命保护了Rafe。

还有很多人在批判Danny和Evelyn不该在Rafe离开之后就展开新的爱情,但毕竟那时候都因为情报的不准确以为Rafe已经牺牲了,大家都需要新的生活、如果Rafe真的离开了人世,他也一定会希望自己最好的朋友用一生去替代自己照顾爱人。难道Evelyn非要像梁祝那样殉情、或者在思念中孤独终老大家才满意?凄美的爱情只是 传说 ,而我们需要的是生活,谁能说他们俩在一起了就对Rafe没感情了,就忘掉Rafe了。只能说错误、不及时的信息造成了后来的尴尬局面。为了电影的结局,也许只有Danny离开,小Danny来延续他的生命是最完美的。别在说什么Danny抢了Rafe的女友,Rafe还得替他养儿子之类的无耻话题。Danny用生命拯救了Rafe,小Danny是Danny生命的延续,Rafe和Evelyn会倾尽所有感情去爱小Danny,小Danny可以说他们三个人共同的孩子,他代表了战争结束后美国的未来。他会为自己的父亲感到骄傲,会继承父辈们的影响继续为祖国而战。

在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一切感情都是放在爱情热情之后,所有的矛盾都可以抛在国家利益之后。电影之初,Rafe为了自己飞上云霄的梦想,离开了深爱的Evelyn远去英国参战。电影之后,Danny也同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和国家的尊严,与Rafe一起参加危险的“奇袭东京”计划,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保护了最好的兄弟,没能活着回国见自己的爱人,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子出世。

Rafe与Danny一起生长在战争的年代,有同样的冲上云霄作战的梦想,甚至还会爱上同样的女人。他们早就不单单只是朋友,更是兄弟,是亲人。不管有什么矛盾,什么误会,最后还是会解开,还是会共同飞向东京的上空为祖国为尊严而战。

除了这三个主角,罗斯福总统不让你震撼?杜立特将军不让你钦佩?那个黑人水手多利米勒不让你感动?当杜立特将军清清楚楚地告诉被挑选出的空军士兵,“奇袭东京”计划是冒着生命的危险,那一排士兵毫不犹豫地迈出的坚定地一步,那个特写,那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没震到你的心上?那十六架轰炸机成功地从航母起飞,那电影中的气氛没让你感同身受?就是这部电影,让我第一次了解了罗斯福总统,并且从此成为我的偶像。

再说日军方面。这部电影只是为了弘扬美国人民的爱国情感,没有必要重新勾起日美两国的矛盾,对日军方面的描述也并不是单纯的丑化。当然,作为商业片,为了打入日本市场也要求必须这么做。但是这样的处理并没有引起观看者的不舒服,总比那些中国的很多作品里把日军当傻子写强很多,那样描述反而会被认为你当年被一个傻子国家打的爬不起来不觉得自己很丢脸么?片中那个日本士兵给写家信的那个片段很真实。日军也是人,也有感情,他们忠于自己的国家接受上级的命令是军人的天职,他们又有浓重的武士道精神,更是要求自身必须为国家奉献生命。当然,想南京大屠杀、细菌战那类惨无人道的行为不在之列。还有一个很感人的地方就是,一个日本士兵在轰炸珍珠港时看到小孩子在玩耍,打手势告诉他们要蹲下,防止伤害到无辜的 儿童 。

我们必须要面对历史,中国你现在为什么不愿意太多的宣传8.15日本投降日,难道就因为日本向中国投降书上写着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当时中国的正式政府就是中华民国,最高领袖就是蒋介石,签字的代表就是何应钦。蒋介石确实做了很多不利人民的事情,但你不得不承认他曾经是一个国家的最高统帅。成者王败者寇,难道六十多年前的中国跟两千多年前刘无赖与楚霸王楚汉之争的历史是不同的?怪只怪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总是相同的,但当代人总是看不到当代真实的历史。

这部电影还有太多太多感人的细节与镜头。电影是没有国界的,从电影中得到的震撼更是没有国界的。Evelyn说American suffered,but American grew stronger。同样的We suffered,But we grew stronger。作为经历了这么多大灾大难中国人,同样可以从苦难与伤害中走出来,变得更坚强。

珍珠港电影的观后感

如果所有的商业片都有这样的水准,那商业片就不会老被骂得体无完肤了。商业没有错误,特技也没有错误,砸钱甚至也不算错误,只要故事好看,电影好看,创作者投入真诚在里面,观众就会买账,自然也会买单。

十年前就可以看出迈克尔贝对技术的热衷,战火纷飞的场面着实令人震撼,即便多年后的今天只是在电视屏幕前看,依然可以想见大荧幕前会有多么令人叹服的效果,特别是这种低空飞行的镜头,在影院里是最有感觉的。

把刻骨的爱情放到宏大的背景中,屡试不爽。一方面,爱情显得尤其珍贵尤其美好,可以抚慰每一个在历史中迷失的人的灵魂,成为人的精神支柱,支撑人们度过一切困难;另一方面,在战争面前,爱情又显得尤其渺小尤其脆弱,在数万人的生命面临威胁时,情爱自然而然退居次席,在家国面前,个人情感只能放在一边。

电影故事流畅,场面壮观。在描写爱情时,无论是前一段情还是后一段情都让人非常动容,特别是danny带着心爱的女孩飞上天在落日中旋转的镜头极度唯美。这本就是个纠结的故事,两个生死相照的朋友爱上了一个女人,因为一个人的死亡使另外两个人走到一起,当rafe又出现时,三个人都陷入了痛苦。而战争,使这问题从主要矛盾变为次要矛盾,任何事情必须给战争让路。战斗过程惊心动魄,导演客观地记录着两军交战的事实,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偏颇的感情倾向,日军和美军同样在为自己的国家而战。但在美国的人物故事中,更深刻地弘扬了为了保卫祖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就有了战无不胜的基础,沉睡的巨人被唤醒。在大战背景下,danny死去了,没有畏惧地死去了,死在rafe的面前,知道了自己成为父亲,并把这个职责托付给了rafe。这一结局也最好地解释和化解了之前danny爱上Ivy的事实。

本阿弗莱克和乔什哈奈特风格完全不同。一个女人一生能被其中的一个爱上是很幸运和幸福的事,而被两个同时上真不知是幸或不幸,不过贝金赛尔得到电影中的这个机会绝对是幸运盒幸福的。詹妮弗加纳竟然在里面出演一个戏份很少的配角,而且打扮也绝不美艳,难道这是促成她和阿弗莱克结缘的片子?

音乐非常好听,以至于看完电影还老老实实讲片尾看完,而写下这些文字,也是在原声音乐的陪伴下完成的。

珍珠港电影观后感

很久没有这么感动和激动过了。一部壮丽的战争史诗大片<珍珠港>,激起了我埋藏心里很久,几乎被忘却了的震撼和感动。美国人把他们曾经失败的历史展现的如此真实、震撼和感人,使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影片的开始,可能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严阵以待、摩拳擦掌的紧张。但轻松、幽默、甚至有些玩世不恭场景展示的却是人性真实的独白。影片随着男女主人公感情的深化和变化,刻画出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光华。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动着我、一个个惨烈的战争场面震感着我。美国人敢于正视历史、 反思 曾经的失误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珍珠港>没有回避当时美国国防部自身的失误和错误的判断,在敌人真的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果断出手、奋起抗击。士兵们立刻抛弃了之前和平环境下结成的恩怨情仇,将国家、民族的利益至于首位;在生死关头,争相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彰显了一个成熟的民族和大国的风范。

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学会反思和成长。没有失误的政府是不可能的,自己不说、不反思,不代表事实的不存在。只有正视失误、反思过错、记住伤痛,才会使自己不再陷入屡错屡犯的泥潭;才会在惨痛的教训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才会将失误、过错、伤痛化作完善自己,奋起直追的动力。如果这样,失败的成本就是我们勇于担当的力量。

在XX年 春节 即将到来之际我祈祷,我的祖国,在发展中得到锻炼;在失误中勇于担当;在担当后能得到进步。我祝愿,我的同胞,会在生活中得到历练;在历练中勇于奋进;在奋进中得到成长。

珍珠港电影观后感

一直以来,美国好莱坞出产的电影称得上汗牛充栋,他不管在电影的立意、创作上,还是在电影拍摄的恢弘场面和震撼气势,他全方位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感受。一个世纪以来他不仅影响着全球的电影业,还让全球的电影观众至今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得以生存的,并不是因为他是人们不可缺少的娱乐项目,也不是美国要在国外树立他所需要的形象,他主要是表现在不同时期满足不同人的欲望,以此来征服全球电影观众的眼球。经常变着法子来迎合影迷,及时捕捉某一时期大众关注的社会信息,来迎合观众的潜在欲望。

电影《珍珠港》以“二战”期间法西斯日本为了侵占太平洋而偷袭珍珠港为背景,讲述了从小一起长大的一对死党雷夫、丹尼和护士伊弗琳三人之间的一段浪漫的 爱情故事 。雷夫和丹尼既是好朋友又是情敌,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两人只能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一起并肩作战,共同为自由、正义而战......

从商业角度来看,无疑是成功的。从影片中俯瞰珍珠港,那蔚蓝的海面上摇曳着各类的战舰,一个长镜头捕捉到战舰上休闲的人们,海风轻轻的吹起年轻护士的秀发,草地上游戏的的孩子们,一切是那么的温馨、自然、安逸。还有那动人的音乐,这显然得益于《泰坦尼克号》的启发,一首《THERE YOU'LL BE》将影片的浪漫与温馨表现得淋漓尽致......

风云突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那40分钟的精彩爆炸场面,慢镜头和晃动的摄像机向电影观众展现出可怕、血腥的画面,犹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是海战、空战的场面,都是惊心动魄。飞机、大炮、战舰和爆炸交织组成的火焰,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中,战舰被炸成直立起来,飞机瞬间的炸毁,成群的美国士兵被炮弹炸飞在天空中,尤其是炮弹在人堆里爆炸,以及天空中如捅了马蜂窝气势汹汹的日军轰炸机,视觉上绝对令人震撼,气氛上令人压抑、恐怖......

所有这一切,都符合好莱坞的一贯作风,他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进行消费的欲望,会使出浑身解术,善于将各种各样的题材娱乐化。文的、武的、哭的、笑的、惊悚恐怖、惊险刺激......各种各样一应俱全,这也是好莱坞影片经久不衰的缘故吧。

从制作内容上讲,他只能停留在一般的层次上。不能作为经典,也不能作为史诗。从某种意义上讲,电影制作出一部又一部,在经过“叫好”和“批评”后,一部分电影在人们的记忆中慢慢遗忘了。因为没有什么记忆犹新的感觉,也没有多少感染力和感人的线索。

电影《珍珠港》中把爱情和战争结合起来作为故事的线索,本来是个很好的立意,编导们也是绞尽了脑汁。但珍珠港只是“二战”中的一个点,一个布景。显然结合得有些牵强,爱情故事和战争事件也显得格格不入,好象两个孤立体,怎么也联系不到一块,而且这个爱情故事的力量也比较薄弱,虽然很煽情。

一段三角恋爱,在女主角不明的情况下发生,是寂寞难当是日久生情还是对战争的发泄。女主角伊弗琳的爱情世界也是一片空白,缺少热情,没有生死离别的感觉;缺少真诚,左右摇摆不定;缺少耐心,没有情感的堆积。让电影观众觉得她有点水性扬花的味道,所以就成不了传世之作。

从电影的硬伤上,影片存在着几处明显的漏洞。

影片开始长岛有一处写“Witchell Field”,而实际上正确的拼写是“Witchel Field”。 丹尼带伊芙琳乘飞机看日出时,你会发现太阳的位置变化了好几次,一会儿太阳落下一半,一会儿太阳又刚刚升出地平线等等。

总之,《珍珠港》应该突出的是战争,描述的应该是美军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而实际上《珍珠港》既不是战争片,也不是历史片,既不是动作片,也不是爱情片,很让人失望和遗憾。

相关文章:

1. 电影《让子弹飞》观后感1500字5篇

2. 百团大战观后感600字

3. 黑鹰坠落观后感1500字作文

4. 七七事变观后感500字

5. 变形金刚3观后感锦集

阅读全文

与看完二战电影的感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不忠完整版在线观看 浏览:862
电影危险性游戏2正版 浏览:437
我和我的祖国题材类电影 浏览:853
日本古代题材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460
40部老电影战争片 浏览:818
一部穿越到游戏里的动漫电影 浏览:885
中国电影从哪里走向世界 浏览:446
免费看新出电影网站 浏览:429
苹果手机还接到电脑放电影 浏览:952
电影玉堂春主题曲 浏览:162
电影云水谣在哪里 浏览:416
大荧幕电影怎么选 浏览:1000
哪个看电影不裁剪 浏览:47
温泉屋的小老板电影百度资源 浏览:654
如何能查到一部电影的投资人 浏览:564
楼上的女人韩国电影西瓜影音 浏览:293
uc可以看的小电影网站 浏览:498
小魔怪电影在哪里能看 浏览:821
新上海滩电影图片 浏览:791
好看的二战航母电影 浏览: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