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电影英雄主题思想分析

电影英雄主题思想分析

发布时间:2024-04-01 17:12:14

Ⅰ 电影《英雄》所体现的审美特性

一、《英雄》的情节设置 :用一种简单的叙事模式开启了无限发挥的想象空间,再加入对历史的理性思考,从而形成了电影的深厚内涵。
《英雄》的三个可能性情节就是侠义与王权斗争的影射。在人物设计上,秦王就是王权,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虽然他的大一统要用战争和鲜血来实现却具有不可逆性。长空、飞雪代表传统侠士,必然失败。残剑代表新侠士,他选择舍弃私仇臣服于王权。无名刺秦的态度转变则是中国侠士的成长过程,他和残剑一样必然成为侠义的牺牲品。《英雄》就是用现代历史精神重新诠释了刺秦故事,这是文学改编的惯用手法,本就无可厚非。
二、色彩的功能 :(一)叙事功能
纵观整部影片,在人物服装的颜色设计上,秦王和无名问答时是黑色,无名编造的情节是红色,秦王猜想的情节是蓝色,真实情节是白色。每部分的画面整体采用相应的色调而呈现出红、蓝、白三个色块,色调由暗到明,预示着真相的步步逼近。
整部电影就是通过红、蓝、白三种主体色归类呈块,再由黑色加以分隔串连而形成一个紧密严实的整体。这种安排相得益彰,使观众在应接不暇的色彩变换中明晰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知晓时空转换的复杂关系,在情节和色彩的双重叙事中领悟影片主旨的层次性揭示过程,体会对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审美愉悦。
(二)情感宣泄功能
在《英雄》的三个可能性情节中,飞雪与残剑的爱情呈现出三种状态。红色代表两人相互猜忌的只留下恨的爱:蓝色是理性的宁愿牺牲自己保全对方的释怀的爱:白色是爱恨并存的真实人生的爱。影片精心设计了两人的爱情展现过程,特别是飞雪的表情从呆板邪恶到自然纯真而富于变化,既暗示着情节的真假也宣泄出其内心的强烈情感。而在残剑回忆的爱情部分,人物服装采用绿色传达着残剑对两人与世无争充满希望的爱情的向往。
在物理属性上,同一种颜色由于明暗度和光线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色彩,表达不同的情感特征,张艺谋就在《英雄》中展示了自己运用中国红的娴熟技巧,传达出丰富的人物情感。飞雪偷窥残剑、如月一幕,暗色红唇,黑色眼线,加上冗长的红衣,这里的红代表了充满嫉妒和恨的爱:赵国书馆里,师生们在秦军乱箭中练习书法,人物、服装、墙壁、地板、书桌,一切都呈红色,这里的红是誓死保卫文化的坚定,是对民族精神的坚守,代表着血和战争;电影结尾部分,落日带来的夕阳红,印证了历史长河中荆轲专诸、梁山好汉、太平天国似的中国传统侠义只能成为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牺牲品,这里的红是传统侠义,是对逝去侠义的叹惜。这些不同的红色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呈现出不同的人物状态,他们或正或邪,或喜或悲,但都情感强烈而富于激情,使观众从一种颜色中获得多样的情感审美体验。
(三)色彩的象征功能
色彩本就具有各自的历史和文化,再加上民族、国家和个人经历的不同,同一色彩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和审美效果。总体来说,电影色彩具有两种意义,一种是由其物理属性决定的,比如,在可见光光谱中,红色是波长最长、振幅率最慢的单色光,感情效应极强,富于刺激性,代表着激情和强烈。蓝色是一种典型的冷色调,由于色相的纯粹性和光波较短,震动频率快,给人的色彩视觉以稳定的影响,代表着宁静、素雅和忧郁。另一种是象征意义,是由视觉经验和历史文化因素沉淀下来的意义。
在《英雄》中,秦军、秦臣、秦王、秦宫都采用黑色。首先是因为秦朝主水尚黑,影片遵循了这种历史真实:其次是因为黑色是吸收所有光线的颜色,具有凝重感,能够体现出秦宫的帝王霸气,秦军的锐不可挡,以及秦王的睿智,这种文化意义和物理意义的双重建构使得黑色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从而加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厚重感。而在故事主体部分,胡杨林之战的红黄对比象征着飞雪和如月的情感冲突:翠色平湖和秦宫的绿幔象征着诗意与侠义:红色藏书阁象征着矛盾和焦躁,蓝色藏书阁象征着静雅神圣,白色藏书阁象征着纯洁高尚的心灵和感情等等。影片就是通过这一系列色彩符号构筑起红、蓝、白三色场景空间,形成块状结构,再把诗书武功、音乐书法这些中国文化的象征体纳入进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视觉整体,使影片在实现视觉冲击力的同时通过色彩的象征意义增加其历史文化深度。

Ⅱ 电影<<英雄>>的主题

就影片本身而言是宣扬不杀的和平理念,只不过很肤浅。

Ⅲ 《英雄》表达了贝多芬怎样的情感

“自由”,一直是贝多芬心目中不可颠覆的信念。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受到了“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在法国大革命的前几年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民主主义思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了贝多芬极大的启发,从而奠定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的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的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在自己的札记中写道:“自由!!!能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是人们所需要的呢?”“我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会背弃真理!”“在艺术界里,如同在一切伟大的创造里一样,自由前进就是目标。”这就是贝多芬的创作誓言。而他也正是遵循着这一誓言创作了许多不朽的篇章,从而实现了他“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
贝多芬一生的创作在作曲技术上有许多新发展,例如他扩充了奏鸣曲式结构,加强了它的表现力。他的主题、过渡、副主题都连接得很紧凑,若一气呵成。转调也更自由,打破了过去各乐章之间以及主题与副主题之间的调性关系的陈规,使调性色彩更加丰富。贝多芬以感性来驾驭理性,以内容来牵制形式。但是由于调性过于激进,使得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他的音乐时都会自然地掩耳。有人形容贝多芬的音乐会使人产生或不安、憎恶、痛苦或激烈的情绪。但这正是他唤起人们灵魂深处永无止境的渴望的方式。也正式浪漫主义的本色。
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广阔,形象宏伟,对比鲜明且感情深邃。他在创作中的独创精神是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正是源于这样的创作风格,他在处理奏鸣曲式的时候,偏重于采用扩充的方式并加以丰富的创作形象。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的音乐是永远同斗争绝缘的,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感性抽象力并对人类生命中的人性体现赋予浪漫主义的理解。而莫扎特却追求那驻于内在精神之中的超人的神奇的东西,我们在他音乐中洋溢着的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背后,也能感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感伤。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1802—1812年是贝多芬创作的成熟时期,成为了他的“英雄年代”。然而这一时期也是贝多芬遭受最大痛苦的时期。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感到了听觉的日渐衰弱。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的时候痛不欲生,几近宣布音乐生活的结束。作为一位音乐家,有什么能比失聪更令人难以消受的?贝多芬把耳聋的残酷事实看作是死亡对生命的威胁,并在极度悲哀和恐惧之中暗自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城遗嘱》,贝多芬想了结自己的生命,没有听觉无疑是逼他走进痛苦绝望的深渊,残缺的生命要怎样才能使他继续坚持艺术的信仰?
幸运的是贝多芬用他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战胜了个人的痛苦和绝望,凭着对艺术的坚持和惊人的意志走出了痛苦的阴影。苦难变成了他创作的力量和源泉。《英雄》交响曲就是在这样一种精神中爆发出的前所未有的生命洪流,它是在精神近于崩溃时点燃起的生命火花,不仅标志着贝多芬精神状态的转机,也是标志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所有伟大艺术家的创作都是一种本能的冲动,而这种无意识的冲动是因为感到某种压迫着他的力量,而这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又支配着他去行事。从这一意义上说,《英雄》是对此所做的最完整而又最极端的诠释。它正是一种唤起了对无限的渴望,要打开通往不可能之域的冲动。《英雄》是贝多芬深陷痛苦时创作的,也正是他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胜利象征!
《英雄》完成于1804年展示了从黑暗走向光明胜利之路的整个历程,表现出了贝多芬深层的情感和丰富激烈的对比。
从第一乐章开始,便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伟壮观的战斗图景。它以雄伟、果敢的总奏和弦开始,紧迫且恢弘,体现了英雄意志的充沛和锐不可当的气势。在一段简短引子严峻有力地冲击之后,河堤被冲决了,生活的泉流以其不可遏制的力量浩浩荡荡冲击海洋,各种乐器奏出的声音汇成一股激流,强烈地冲击着每个人的心弦;中间情绪虽有所缓和,但英雄意志的激流仍然没有停息,惊慌的沙沙声,悲戚的申诉,崇高的筹思,以及胜利的呼喊,仍是乐曲的主旋律。
罗曼•罗兰曾这样描绘这一乐章:“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种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被打倒的战士想要爬起,任他再也没有气力;生命的韵律已经中断,似乎已濒陨灭……我们再也听不到什么(琴弦在静寂中低沉地颤动),只有静脉的跳动……突然,命运的呼喊微弱地透出那晃动的紫色雾幔。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站起。整个乐队跃起欢迎他,因为这是生命的复活……”
复活的英雄战胜了敌人,胜利凯旋。一切都染上了喜悦的光彩,紧张不安的呼喊第一次消声匿迹,尖锐而激动的音调,转化为安宁、悦耳、素朴而欢乐的音响。困难已经克服,斗争以胜利告终,现在只是欢呼与狂舞!
第二乐章是著名的“送葬进行曲”,这一部分宛如死亡临近的压迫,沉郁却又激亢的情感几乎让人屏息以聆。英雄死了,音乐速度变得缓慢,并由激跃转化为沉思与悲哀。小提琴在低音区发出的低微的音响,抒情诗般的旋律,像浮雕一样构成一幅庄严肃穆的葬礼行列。悲痛之中,人们又开始回忆英雄生前的战斗业绩,明朗的英雄性旋律取代了伤悼的情绪,我们似乎又听到了军号和战士的呐喊声,似乎又看到了战场上拼杀和刀光剑影。这是对英雄业绩的缅怀,对英雄功绩的赞颂。英雄虽死,但他获得了永恒的荣誉,他所殉身的事业胜利了。缅怀英雄业绩,人们更为悲哀,音调时断时续,送葬的人们已泣不成声了。
第三章渐渐远离了沉痛的死亡问题,弦乐器发出隐约的沙沙声,起初微弱却呈现出无比的朝气。紧接着,在激昂愉快的情绪中,活泼、清晰的基本主题象激流一样直泻,前进!
最后一个乐章以希腊神话故事的普罗米修斯精神为主题,把英雄的不屈不挠,发挥地淋漓尽致,使短暂的音符如火花般激越、崩进。整个乐章声势浩大、热闹、隆重,人们尽情地跳着各式各样的舞蹈,庆祝英雄的胜利和凯旋。
贝多芬真心拥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于1802年开始创作这首交响曲,准备奉献给他所崇拜的拿破仑。1804年总谱完成时扉页上写着“题献给拿破仑•波那巴”,但当他听说拿破仑称帝的消息后,勃然大怒,撕掉了扉页,同年十月出版时总谱改成了这样的标题: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写的英雄交响曲。这些更证明了贝多芬一生向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更明确了《英雄》这部作品的深刻主题。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而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既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曾经,他激励、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如今他依然感动和振奋着我们!

由《英雄》感受贝多芬的巨人风格
http://hi..com/%C8%CB%BC%E4%B4%CA%BB%B0123/blog/item/1457711773e1ea5bf3de3210.html

Ⅳ 《英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梁朝伟让了张曼玉一剑,死在她剑下,最后两个人双双自尽,而这一让就是影片的第六层。

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层次,而这部片子做到了这一点,一层进一层,也讲究境界,一层是一个新的境界。最高是让,让国,让天下。其次是天下大义,但终究还是以暴制暴。然后是谋。最后是欲和技。这就是中国文化所传承的最高精神,所以史记以让国开始,我们都熟知孔融让梨的故事。《英雄》这部电影做到了这一层层的阐述和递进,张艺谋在拍这部片子的时候野心很大,愿望也很好,这部片子是中国自己的电影,因为除了中国人没人懂。张艺谋一定是希望这部片子可以开启一种属于中国自己电影的风格的时代。
当然影片的口碑不理想,大家都把他当成了画面大片来看,而没有看出里面的意境。书法和剑法的想通,舞剑时在水面上的招式正是书法的落笔方式。那些如画的风景,也是在帮助观众进入他所希望大家看懂的意境。
还有这不是一个刺秦的故事,张艺谋只是借助了这段耳熟能详的历史。所讲的是他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对天下道义的感悟。太多的人懂技术,但是不懂美,懂美,但是不懂文化,所以豆瓣评分只有6.4。我认为至少9分。

Ⅳ 如何理解张艺谋的《英雄》

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是被我们大大低估的一部电影当年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会去抨击这部电影,其实现在看来,无论是这部电影中的角色还是故事设计以及画面和镜头的运用,都可以称之为是经典之作,而且他对于战争的反思和人性内心处最深深的那种结构,是达到了一种别的导演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境界,这绝对应该称之为一部伟大的作品。

阅读全文

与电影英雄主题思想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样在电影院亲亲 浏览:913
鼠疫危机电影第一部 浏览:135
五鬼运财电影完整版 浏览:96
免费观看超时空同居电影完整版 浏览:275
男的叫许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38
五一档电影最新 浏览:866
成年电人电影免费网站红杏 浏览:726
百年孤独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717
2021年春节档电影票房 浏览:464
丽芙泰勒电影放电无罪迅雷下载 浏览:95
鄄城新家和购物广场电影 浏览:729
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 浏览:899
一部很老的动画电影工业革命那个时代背景 浏览:108
中国获奖微电影 浏览:979
如何礼貌拒绝卖电影票的 浏览:5
迅雷下载林正英电影 浏览:82
蜡笔小新电影最新作 浏览:782
印度电影钢琴师中的音乐 浏览:991
罗马假日2电影在线观看西瓜 浏览:704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美猴王钞币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