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火柴人的结局
结局如下:
罗伊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一项艺术,不是诈骗。因为所有的被害者都是经由他的说服,自愿地把钱拿出来给他,他既没有偷也没有抢。他一直用这样牵强的理由掩饰自己心中的罪恶感。 另一方面,罗伊的私生活并不顺利。
他患有强迫症及广场恐惧症,除了行骗外,他过着深居简出、没有任何朋友的生活。罗伊感到疾病深深威胁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他相当痛苦,最后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不再当骗子,于是他开始寻求心理分析师的帮助,以期能够尽快恢复自己的骗徒生涯。
(1)火柴人战争解说电影扩展阅读
影片评价
在罗伊这个角色上,适度夸张与朴素的真实得到了完美统一。虽然这是一部由表演支撑起来的电影,但编剧对电影吸引力的增强作用显然要比《尽善尽美》的大,因为该片的剧情还包含了一个意料之外的转折。这一转折改变了片中罗伊的命运,也给观众增添了回味的余地。
这一转折是如此的突然,以至于即使我重看一遍也不可能从前面的剧情和表演中找出任何蛛丝马迹。从合理性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个成功的设计。但对表演——特别是展现洛曼的演技而言,显得有些取巧。(2005年12月网易娱乐评)
《火柴人》是一部用谎言构筑起来的亲情电影,所谓的“火柴人”便是手里只有一盒火柴也能夸得它堪比黄金,让你乖乖掏钱买下的江湖老狐狸。可是当职业老骗子罗伊遭遇职业小骗子安吉拉,两个骗子将谎言当饭吃的同时,也反省了自己的荒唐人生。(2007年6月时光网评)
《火柴人》是技巧的典范,制作精美,凯奇和其他人表演得很出色,但影片在中心上却有点空洞。(2010年3月芝加哥论坛报评)
《火柴人》将沿着轻松的路线演绎骗子人生。编剧和导演选择了主人公罗伊在行骗生活之外的困境,而不是骗术手段来作为描述重点,这使得尼古拉斯·凯奇的演技有了更多用武之地。
凯奇在表现罗伊的行为紊乱的时候,很注意分寸:一方面充分表现出了那些小动作的可笑之处,另一方面又让角色的情绪与感情透过银幕渗透出来。(2009年7月新浪网评)
Ⅱ 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火柴人》,为什么要翻译成这个名字呢和影片有什么联系寓意何在
火柴人——美国俚语,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一个厉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办法用高段的骗术,夸张火柴的效能,并且让一堆人捧著现金抢著跟他买火柴。
但是这、只是表面的意思
我认为是火柴燃尽之后重生的意思
Ⅲ 《火柴人》能被称为一部优秀的电影原因有什么
火柴人:即使给他一盒不起眼的火柴,都有办法骗到一大笔钱的高段骗徒。
当一个人想做好一个父亲的时候,他心甘情愿被自己的“女儿”欺骗,因为此时他所骄傲的“行骗艺术”已经丝毫不值一提,在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也是最能使他心灵安静的,是做父亲的感觉。罗伊享受这种感觉,也因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而失去了他的财富和尊严。
Ⅳ 求电影火柴人观后感(关于心理方面的)
《火柴人》电影观后感
这是一部很有故事情节的电影。我想先讨论故事情节,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主人公的病症。
这原本是一个巨大的骗局,虽然是既被骗钱又被骗情,却看不到被骗后通常会有的咬牙切齿与痛不欲生的悲伤。这倒应了中国古代的两句经典古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以及“不义之财不可取”,结果反而成就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火柴人——美国俚语,说的是那种让你掏心掏肺外加掏钱的骗徒„„一个厉害的火柴人,即使他手上只有一盒火柴,他都有办法用高段的骗术,夸张火柴的效能,并且让一堆人捧着现金抢着向他买火柴。这就是本部电影名字的来源。从这一点上看,与营销案例中关于“如何把冰卖给爱斯基摩人”颇有些相似之处,因此才有了罗伊的那句话:“我从不使用暴力,人们都是心甘情愿给我钱的!”
罗伊(尼古拉斯·凯奇)是一名患有精神强迫症的骗子,他和野心勃勃的搭档法兰克(山姆·洛克威尔)联手,经营着小打小闹的骗子生涯,依靠罗伊高明的骗术,屡屡有人受骗上当。这次哥儿俩又精心策划着一起新买卖,此时却有一个名叫安吉拉(艾丽森·洛曼)的14岁少女闯入了他们的生活,并彻底搅乱了罗伊原本井井有条的世界。安吉拉自称是罗伊失散多年的女儿,一直备受强迫症折磨的罗伊心里又惊又喜,他努力想成为一个平凡的好爸爸,弥补过往失落的亲情,但安吉拉的出现也让不习惯与人相处的罗伊,几度濒临抓狂边缘。更糟的还在后头,劲爆女儿发现父亲赖以维生的“职业”后,竟对骗徒生涯发生浓厚兴趣,她苦苦哀求父亲让她加入骗子这行,但罗伊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