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举例谈谈电影音乐如何配合剧情结构和视觉画面的节奏 急 在线等
电影画面传递的是内容,音乐四电影表现力的载体,贯穿电影发展的始终,电影音乐不仅仅是作为画面的陪衬存在,而是要传递出去。
《泰坦尼克号》一开头就以苏格兰风笛的哀怨之声配合高远清澈的女声营造除了悲剧色调的音乐,人民仿佛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在轮船上展开的爱情故事是多么凄凉,随着故事的推进,整部电影的音乐曲调也发生了变化,由暗转明,速度开始变快,管弦乐队演奏的有气势的节奏又把人带到了这艘豪华的大船上,人们脸上兴奋的表情,船上豪华的装饰都能够在你脑海中浮现,这种欢快的基调配合热热闹闹的画面,简直是最好不过了,随着男女主角爱情的升华,最经典的曲目《我心永恒》应运而生,苏格兰的风笛与钢琴交织,配合男女主角激情奔放的爱情,行云流水般的音乐是对男女主角爱情最好的诠释,最后一首《上帝与我们同在》则在整个船即将沉没的时候播放出来,画面中每个人都急急忙忙地逃生,哭声喊声混成一片,船上的乐手安静的演奏,这一对比强烈地表现出乐手、船长等人的高尚品格,也包含了对人们的安慰,希望上帝与人们同在,给人以心灵的安静。
《理发师》被称为油匾电影的里程碑,选取了交响乐和童声合唱来表现整个故事,这种摆脱浓浓吴音,只依靠画面是不能够展现出来的。
《地方英雄》中使用了两个主要的音乐主题,当场景切换成西南部都市时,响起得是摇滚乐曲调,海边的村庄伴随的则是一种较低沉,较辛酸的民间曲调,在最后一场戏中,年轻人回到休斯顿后,深情地回忆起苏格兰那片土地,这时影片两种音乐同时响起,给整个故事结尾。
⑵ 分析电影《和你在一起》最后的“车站送别”一段的剪辑技巧
所谓剪辑,是指画面与声音的分解与组合,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和你在一起》这部影片使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来渲染气氛和表现感情,“车站送别”这一段时影片的结尾,也是影片的高潮,这里主要使用了交叉蒙太奇和闪回。
闪回:火车站人海中小春大声呼喊“爸”,刘成怀里抱着孩子在人海中仿佛应了一生“哎”。这是一组闪回镜头的交替剪接,小春在人海中寻找刘成,而十三年前刘成捡到小春的情景不断的闪回;影片在这里用了两种色调来表现闪回的画面,第一种是小春和刘成在火车站的一喊一应,此时的闪回画面的色彩饱和度相对现实画面较低,除了表现不同的时空,还有就是避免画面的色彩对比过大而造成的不协调感;第二种就是镜头推至刘成的脸部特写,此时是刘成的的回忆的闪回,画面被调成灰暗的色调,与现实的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交叉蒙太奇:小春在火车站的演奏和比赛现场的画面。这里使用交叉蒙太奇来处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两个画面,除了画面的快速切换所带来的视觉冲击,音乐也适时的出现,营造出强烈的节奏感,增强了画面的冲击力度。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在此刻将积蓄已久的情感倾泻而出,将情节推向高潮,使影片极具感染力。
关于这一段的节奏:影片的节奏由声音和画面决定的。这一段的剪辑调子是快调剪辑,画面之间的切换快,节奏也就快了起来,营造出紧张、急迫的情绪。此处妙就妙在它快而不乱,镜头之间的转换相当协调,声画契合完美。剪辑不但要注意画面还得注意声音,闪回的画面虽然是现实与过去两个不同的时空,但那人海中的一喊一应使得这样的快速切换变得十分协调;小春的演奏和比赛现场之间的跳切有点眼花缭乱的感觉,但是两个空间的声音在此刻合二为一,使得不同空间的两个画面融合到了一起。再者就是以静接静,以动接动,快速剪接会容易让观众产生不适应感,但是只要做到“静接静,动接动”就能大大增强画面的协调感。
最后各种视听上的冲击在一个长达五秒的黑屏中结束,观众也在这一刻得以喘息,平复下激动的心情。黑屏之后抒情的音乐,刘成与小春的拥抱为影片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PS: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非大神,很喜欢这部片子。个人愚见,希望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