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 歌舞剧《芝加哥》影片分析
《芝加哥》
导演:罗伯·马歇尔Rob Marshall
主演:蕾妮·齐薇格Renee Zellweger
凯瑟琳·泽塔琼斯Catherine Zeta Jones
理查·吉尔Richard Gere
克里斯汀·芭伦斯基Christine Baranski
泰亚·迪格斯Taye Diggs
齐塔·里瓦拉Chita Rivera
类型:音乐/历史/犯罪
片长:113分钟
级别:PG-13(性暗示、亵渎神灵的语言、暴力)
发行:米拉麦克斯
官方网站:Miramax.com/Chicago/
上映日期:2002年12月27日(25个城市)
预告片:->>>
[“芝加哥”的故事]
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传奇,芝加哥也有。但是,与每个地方不同的是,芝加哥的传奇,只能写有一个人的名字……
维尔玛(凯瑟琳·泽塔琼斯饰)是一个歌舞演员,本来名气不是很大。当她在发现自己的妹妹和花心的丈夫睡在了同一张床上后,一怒之下射杀了两人。这之后,伴随着媒体的争相报道,她反而成为了一个准名人。虽然关在监狱里,虽然背着谋杀的官司,但是芝加哥最能颠倒黑白的律师比利(理查·吉尔饰)在后面帮助她为她宣传造市,她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反而是未来的事业前景,一片看好。
但是,另外一件相似的谋杀案碰巧在此时发生了。一心梦想成为歌舞演员却被男友欺骗的罗克茜(蕾妮·齐薇格饰)也一气之下射杀了男友,被关进了监狱。律师比利发现罗克茜的案件更加能够吸引公众目光,就准备推迟维尔玛的案件来借助罗克茜一案赢得更大的声名。
罗克茜凭借自己的楚楚可怜的外表,果然赢得了公众的瞩目和同情,她的名气正在一天天超过维尔玛。嫉妒的维尔玛与期待成名的罗克茜两人之间,面临着一场名气大战。而最后的胜者,会是谁呢?
[“芝加哥”的由来]
歌舞片“芝加哥”的历史,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最早的故事创意,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
《芝加哥论坛报》记者马里尼·沃金斯(Maurine Watkins)从1924年两起真实的谋杀案中得到灵感。在那两起案件当中,犯有故意谋杀罪的两名妇女均被宣告无罪而释放。1926年,他的这个创意被第一次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但是并非是以歌舞剧的形式;1942年,两部电影《Ginger Rogers vehicle》和《Roxie Hart》也借鉴了这个创意。
几十年后,导演鲍勃·福斯(Bob Fosse)买断了沃金斯的剧本版权,并将之改编成歌舞剧《芝加哥》。1975年在百老汇上映后,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同年戏剧界最重要的托尼奖(Tony Price)评选中,赢得11个奖项提名,最后却令人惊奇的一无所获,被很多人认为是托尼奖的一个耻辱。其实,类似的事情不也正发生在奥斯卡与另一位著名导演身上么?
好在1997年《芝加哥》在百老汇复演时,托尼奖终于承认了它的价值,授予了它六个奖项。可惜鲍勃·福斯已经在10年前的1987年故去了,遗憾的没有看到这一幕。
[“芝加哥”的竞争]
在影片中,两位女主角为了争得名声而明争暗斗;而电影的现实中的女主角之争,也是异常激烈。麦当娜、戈迪·霍恩、妮可·基德曼、朱丽娅·罗伯茨等著名演员都有过和“芝加哥”的“绯闻”。
在男演员方面,曾经主演过《油脂》、《低俗小说》、《变脸》的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一度收到制片方的邀请,最后他却以不愿意在20年后投拍一部类型相同的影片拒绝出任男主角。
另外一个谣传,则来自于本片的CD大碟。曾有传说珍妮·杰克逊曾有意献歌一曲,到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芝加哥”的阵容]
导演罗伯·马歇尔。曾经导演过迪斯尼的电视卡通片《安妮》(Annie),并与山姆·门德斯合作执导过著名电影《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芝加哥》一片,其实应该算是他的首部正式电影。他作为导演的表现,已经被众多影评人看好,认为其在好莱坞的导演生涯一片光明。
男主角理查·吉尔。总是以一个浪漫或是温柔的男子的形象出现的他,这次扮演一个有点坏的律师。不知道经历了《风月俏佳人》的迷醉和《不忠》的考验之后,他能否将自己的好莱坞演艺事业在《芝加哥》中带上一个新的高峰。
女主角蕾妮·齐薇格。从1996年与汤姆·克鲁斯合作的《征服情海》开始崭露头角,成名于2000年的《护士贝蒂》(Nurse Betty),在同年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一头金发的她,正好适合片中那个楚楚可怜的罗克茜的形象。不过,她可是剧组中唯一一个唱歌跳舞不太在行的演员。
女主角凯瑟琳·泽塔琼斯。她的美艳与演技,已经无需丈夫迈克尔·道格拉斯来烘托了。1998年的《蒙面侠佐罗》(The Mask of Zorro)、1999年的《将计就计》(Entrapment)两部影片证明了她驾驭历史与现实犯罪题材的能力,更证明了无论怎样打扮的她,都美得让人叹为观止。近年出演的知名影片还包括2000年的《毒品网络》(Traffic)和2001年的《美国甜心》(America's Sweethearts)。
女配角齐塔·里瓦拉。你可能不认识这个上了年纪的女人。但你知道么,她就是当初鲍勃·福斯的《芝加哥》歌舞剧的主演之一!虽然上了年纪,虽然当不了主演,但她的歌舞表演本领,还是值得期待。
[“芝加哥”的评论]
借助《红磨坊》大获成功的春风,加上实力雄厚的演员班底,配以千锤百炼的经典剧情,没有人敢于小看“芝加哥”,也没有人敢于预言“芝加哥”的失败。而金球奖的多项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男主角、女主角等),也印证了它即将展开的的辉煌之路。
《芝加哥》无疑是明年奥斯卡盛宴上不可缺少的歌舞大餐。所以不妨从现在,就开始期待吧。期待什么?期待自己真的可以看懂可以欣赏这部又唱又跳的美国式音乐片吧!
⑵ 揭露了美国“上流社会”丑态,《芝加哥》当年为什么能获高票房
《芝加哥》能在歌舞剧逐渐衰落的大趋势下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实现了歌舞剧和犯罪片的完美融合,在深度和格局上也有重大提升,并以此顺利摆脱了人们对歌舞剧的固定认知。当然,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绝不只是如此。
在监狱里,罗克西意外地遇到了偶像凯莉,她因为杀了自己的丈夫和妹妹而锒铛入狱。电影中,每一个关键人物出场时都会配有一场介绍他们的独有歌舞表演。在介绍比利时,比利的歌舞台词多以“不爱钻石财物,只有爱能将我打动”为主,但却在和罗克西的第一次见面中便要求五千美金的佣金。这种言与行的截然不同形成了巧妙地讽刺,而这正是整部电影绝妙设计的缩影。
⑶ 电影芝加哥究竟在说一个什么主题
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为追求名利的讽刺。有时代感,故事设置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就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那个年代,那时浮躁之风盛行,美国以芝加哥为代表的几个大城市人们拜金主义,追名逐利,社会腐败人心不古,当然放在今天也很有现实意义。
⑷ 如何评价美国电影“芝加哥”
而当时的社会是这样的:“上世纪20年代美国实行禁酒,芝加哥以黑帮当道闻名,在美国通俗文化中的地位相当于30年代的中国上海。当时黑社会主要以偷运酒为主。那是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大萧条来临之前,整个城市弥漫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气氛。
混乱而罪恶的社会,反叛而嚣张的爵士,是这部电影的背景和主基
弑夫六人组的监狱探戈更是让人大呼过瘾,舞蹈与杀戮,柔美与残忍的完美结合。很多独白的最后一句还把话反过来说,比如她不说“我刺了他十刀”,而说“他十次冲进我的刀”;不说“我下毒杀了他”,而说“他对毒药缺乏抵抗力”,笑果极佳。此外她们杀掉丈夫的原因,除了虐待,背叛,欺骗,还有单纯的看着碍眼(泡泡糖小姐),真是充满了极端女权主义倾向啊。
从这样一个荒诞的故事中,折射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法律与新闻界的问题。司法的腐败,新闻的虚假,舆论对司法的干涉等等。不只是20世纪初的美国,这些问题在当今的世界上也依然存在着。
是他卑鄙还是大众愚昧呢?愚昧和卑鄙是谁造就了谁呢?我觉得电影中的新闻虚假是当时不正常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浮躁的大众心态造成的。
⑸ 《芝加哥》:华丽舞台与美妙表演的视觉盛宴和心灵冲击,你怎么看
《芝加哥》是一部黑色幽默电影,以20世纪20年代芝加哥的浮华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荒诞而发人深省的故事。
在因谋杀被监禁后,两位歌舞女主角罗西和凯莉对此案大做文章,争夺报纸头条和英俊迷人的律师比利·弗林的青睐。在比利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利用媒体炒作将舆论引导到自己的优势,最终被无罪释放,成为当红明星。
昏暗的灯光下,每一个铁笼子所造成的视觉压迫感,都把阴郁的基调渲染到了极致,阴郁的现实是一个被理性、秩序、伦理所束缚的世界。
虽然在这个笼子里,他们杀了人,但他们可以大喊“那是,但这不是犯罪,因为他们完全活该!”他们用有力的舞蹈跳出内心的愤怒。
经典二,提线木偶
本来是罗茜的发布会,结果变成了木偶戏,给了比利几个镜头,在舞台顶端微笑着控制整个表演。
然后把镜头转向手里的傀儡记者,他们都乖乖的在比利的带领下,毫无反抗。
当然,主角罗西也是众多木偶中的一个。其实罗西所说的话,从一开始就是比利编的。
在以山小姐为代表的主流媒体的呼应下,其他媒体也纷纷陷入其中,于是案件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舆论的方向也朝着传线者所期待的方向发展,戏剧性的无罪辩护从一开始就获得了巨大的胜利。
当罗西和凯莉达成一致,最终登上芝加哥舞厅进行一场著名的演出时,故事的剧情在最后的歌舞中再次被推向高潮。
先看两个人表演的抒情唱法,几乎是根据罗西的真实生活。突然,抒情的音乐戛然而止。相反,他们沉迷于爵士音乐和舞蹈,然后是黑色幽默道具枪。
众所周知,他们两个刚刚开枪打死了被判他们的人。现在他们不仅无罪释放,还成为聚光灯下的明星。他们还拿着比杀人时大几十倍的枪支作为特殊道具,用自己的犯罪行为作为噱头来提升知名度。
在这场讽刺性的表演中,观众“毫不吝惜”地鼓掌。
以上舞台剪辑其实只是全片的代表。其他的,比如一开始凯莉想说服罗西和她一起表演,罗西的审判舞,比利对法官和法庭的辩护过程,都是相当有艺术魅力和分析价值的。
无论是镜头的运用,场景的布局,人物的动作,音乐的协调,灯光的效果,都融合在一起表达主题,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和听觉震撼。
用视听手段来表达故事文本,此时的视听语言比简单的文本叙事更强大!
与传统音乐剧电影中美好爱情的主题不同,《芝加哥》将谋杀、压抑、欺诈、贪婪、腐败等元素融入这部音乐剧,使其具有创新性和当代性。
20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夜总会的盛宴,麻木无耻的看客,腐败的“付出必有回报”的监狱之花,被现实击碎了名利梦想的罗茜,被男人背叛而毅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凯莉,每个人鲜明个性的塑造,电影色彩的对比,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亵渎、浮华躁动和黑暗腐朽。
这部电影似乎也有一些女权主义的色彩,但并不完全是女权主义。就像监狱里探戈一节的分析,他们的服装都是捆绑的。他们虽然挣扎,但还是逃不出监狱。毕竟,这两位英雄最终在比利·弗林的帮助下出狱,并获得了巨大的声誉。
当然,大众传媒也要深刻反思电影塑造的媒体形象,提醒自己的社会责任。
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华丽的舞台和精彩的表演,同时也把歌舞片这种集技术与艺术、情节与现实于一体的电影创作类型带入了我们的视野,以一种清新活泼的方式带给人们视觉盛宴和精神冲击。
⑹ 电影《芝加哥》的剧情简介及观后感
看了这个电影以后,真的觉得很震撼,我们每个人可能对于自己生活的地方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但是当你看到别人的生活,才会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的幸福
⑺ 芝加哥的影片评价
影片用貌似赞美的口吻,把上个世纪20年代以芝加哥为代表的浮躁心态彻彻底底挖苦了一番,而里面的内容对于80年后的今日居然不乏适用之处。片中有一句经典歌词,叫做“杀人可以是一门艺术”,该片的妙趣可以归纳为“恬不知耻可以是一门艺术”。马歇尔承传了鲍伯·福西的风格,并大胆将整部影片处理成罗西的幻觉。他充分发挥出演员的歌舞潜能,泽塔-琼斯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其他多名演员获提名;他还赋予“监狱探戈”、“操纵媒体”等片断高超的视觉创意。(网易娱乐评)
深度不是歌舞剧的特长,因此《芝加哥》能有如此针砭时弊的主题和多姿多彩的人物塑造就算鹤立鸡群了。《芝加哥》里面的歌舞非常多,但除了少数歌曲属于“诉说心声”性质,大多数歌曲具有叙事性,而且内容的含量很大。整部影片的歌舞(除了最后一首例外)全部是女主角的精神幻觉,但通过歌舞中间的过门,穿插反映出现实世界所发生的事,因此歌舞非但没有拖剧情的后腿,反而像一列火车把剧情飞快地驶向前方。《芝加哥》是久演不衰的舞台剧,从舞台到银幕的“翻译”过程会受到更大制约。笔者没有看过舞台版,但在观看影片时,多次想到舞台版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从电影版根本看不出在舞台上这一幕幕是怎样处理的。我想,这应该是影片编导的功劳,即发明了一种超越舞台空间的词汇。也许若干年后,中国的歌舞奇才们会把2002年的八卦新闻化作赏心悦目又令人深思的歌舞剧。那时的影视明星就得赶忙练唱练跳了。(南方都市报评)
⑻ 电影《芝加哥》讲的什么故事
风城”芝加哥遍藏着冒险和成功的机遇,使罗克西-哈特(Roxie Hart,芮妮-齐薇格饰,Renee Zellweger)这位外表天真的歌舞演员没了方向。她梦想着靠自己在歌唱和舞蹈方面的天赋,改变平淡的生活。罗克西有一个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成为象维尔玛-凯利(Velma Kelly,凯瑟琳-泽塔-琼斯饰,Catherine Zeta-Jones)那样的歌舞明星。
造化弄人,这二个大、小明星分别因谋杀指控而被关进监狱,罗克西也终于有机会与自己仰慕已久的明星相处一室。
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传奇,芝加哥也有。但是,与每个地方不同的是,芝加哥的传奇,只能写有一个人的名字……维尔玛(凯瑟琳·泽塔琼斯饰)是一个歌舞演员,本来名气不是很大。当她在发现自己的妹妹和花心的丈夫睡在了同一张床上后,一怒之下射杀了两人。这之后,伴随着媒体的争相报道,她反而成为了一个准名人。虽然关在监狱里,虽然背着谋杀的官司,但是芝加哥最能颠倒黑白的律师比利(理查·吉尔饰)在后面帮助她为她宣传造市,她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反而是未来的事业前景,一片看好。但是,另外一件相似的谋杀案碰巧在此时发生了。一心梦想成为歌舞演员却被男友欺骗的罗克茜(蕾妮·齐薇格饰)也一气之下射杀了男友,被关进了监狱。律师比利发现罗克茜的案件更加能够吸引公众目光,就准备推迟维尔玛的案件来借助罗克茜一案赢得更大的声名。罗克茜凭借自己的楚楚可怜的外表,果然赢得了公众的瞩目和同情,她的名气正在一天天超过维尔玛。嫉妒的维尔玛与期待成名的罗克茜两人之间,面临着一场名气大战。而最后的胜者,会是谁呢?返回页顶 法尔玛·凯丽是家夜总会的当红脱衣舞女,在开枪射杀了她那到处沾花惹草的丈夫之后,更是成为全城最引人瞩目的女谋杀犯。而代理法尔玛杀夫案的律师则是惯于借助各类臭名昭著的谋杀案来提升知名度的比利·福林。于是乎各路传媒也是争先恐后,极尽其能,深怕错过了这两位“大人物”的新闻。正当法尔玛陶醉于从聚光灯到镁光灯的“升格”快感中时,贪婪的比利又盯上了另一个可以让他声名大噪的委托人洛克茜。在入狱之前,洛克茜是个充满幻想的女孩,在她看来芝加哥是个代表着希望与机会的地方,自己的歌声与舞姿也一定能够成就多年的明星梦。然而洛克茜却成了杀人犯,她杀死了背叛自己的男友。为了当上洛克茜的律师,比利故意推迟了法尔玛的庭审时间。在比利的精心“包装”之下,洛克茜不再是遭人唾弃的杀人犯,而成了令人怜惜的受害者,各路市侩传媒更是心领神会,将焦点从法尔玛转向了洛克茜。法尔玛自然不甘于人后,而此时“一杀成名”的洛克茜也尝到了甜头,一场不知廉耻的成名闹剧进入了高潮……返回页顶 影片以两位“杀夫女豪杰”通过杀人一举成名、踏上明星路的遭遇,以及律师比利和媒体的炒作,揭示了不择手段求成名的世态。法尔玛?凯丽是家夜总会的当红脱衣舞女,在开枪射杀了她那到处沾花惹草的丈夫之后,更是成为全城最引人瞩目的女谋杀犯。而代理法尔玛杀夫案的律师则是惯于借助各类臭名昭著的谋杀案来提升知名度的比利?福林。于是乎各路传媒也是争先恐后,极尽其能,深怕错过了这两位“大人物”的新闻。正当法尔玛陶醉于从聚光灯到镁光灯的“升格”快感中时,贪婪的比利又盯上了另一个可以让他声名大噪的委托人洛克茜。在入狱之前,洛克茜是个充满幻想的女孩,在她看来芝加哥是个代表着希望与机会的地方,自己的歌声与舞姿也一定能够成就多年的明星梦。然而洛克茜却成了杀人犯,她杀死了背叛自己的男友。为了当上洛克茜的律师,比利故意推迟了法尔玛的庭审时间。在比利的精心“包装”之下,洛克茜不再是遭人唾弃的杀人犯,而成了令人怜惜的受害者,各路市侩传媒更是心领神会,将焦点从法尔玛转向了洛克茜。法尔玛自然不甘于人后,而此时“一杀成名”的洛克茜也尝到了甜头,一场不知廉耻的成名闹剧进入了高潮……
本片根据约翰-坎德(John Kander)、弗雷德-埃伯(Fred Ebb)和鲍勃-福斯(Bob Fosse)的同名获奖音乐剧改编而成,片中充斥着阴谋、爱情、背叛、竞争和友谊。随着罗克西的世界从监狱转到法庭演绎,这部盛大的音乐歌舞片迅捷地在现实和幻觉之间切换,推动着剧情发展。(
⑼ 以奥斯卡获奖电影《芝加哥》为例,探讨如何成功使音乐剧电影化
好莱坞歌舞片与百老汇音乐剧一直有着紧密联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两者相互借鉴、互相映衬,共同发展。高质量的音乐剧改编为歌舞片搬上大荧幕,是业内常有发生的事情。可以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为好莱坞歌舞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创作来源。
其中,《芝加哥》作为极具讽刺意味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多年来长盛不衰,更是在2002年被改编为电影,让更多的人得以领略其韵味和魅力。2003年,电影版《芝加哥》一举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奥斯卡六项大奖,并打破了35年来歌舞片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成为一部在商业上和口碑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歌舞电影。
影片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两名女子杀人以后,不仅没有得到当地法律的制裁,反而经过律师比利炒作后声名大噪的故事,讽刺了芝加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娱乐至死的黑暗荒诞世态。
音乐剧和歌舞片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艺术作品,两者相映成辉、各有千秋。在如今市场上越来越多音乐剧改编歌舞剧的情况下,这部18年前的老作品,在豆瓣上依然保持8.8的高分,被认为好于96%的歌舞片。
《芝加哥》凭什么脱颖而出,成为音乐剧影视化的经典之作?
在我看来,仅从电影的故事情节探讨,无法深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本文就以《芝加哥》为案例,从电影叙事手法、镜头话叙事语言、声音艺术创作三个方面,探讨这部歌舞电影如何对音乐剧进行影视改编,从而与观众情绪产生联结,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感染力。
写在最后:
电影《芝加哥》作为一部成功的歌舞片,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影片口碑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影片凭借美妙迷人的歌舞场景、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画以及现实深刻的主题内涵,成就其歌舞片史诗级地位,并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电影《芝加哥》故事情节之外的魅力和精彩之处。
在我看来,影片通过对电影语言的熟练运用,成功将舞台作为主导的音乐剧改编为更具大众文化的影视作品,将局限于舞台的小众文化传播给更加广阔的受众,这正是影片《芝加哥》长久不衰的魅力和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