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至少要看三遍的电影《莫斯科保卫战》,文戏、场面、装备怎样
如果假期的时候你不想出门的话,笔者推荐给你一个健康有益的休闲方式,看电影。
当然,该片也一定少不了当年刚刚亮相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身影,《莫斯科保卫战》中再现了喀秋莎火箭炮齐射打坦克的壮观景象。
综上,《莫斯科保卫战》以其宏大的历史画面和精彩的文戏表演,再加上还原度甚高的武器装备,使它成为二战经典电影之一。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如果你对二战历史感兴趣,那么一定不要忽略这部《莫斯科保卫战》,也一定不要泛泛的看一遍就抛到脑后,好的电影一定是值得你多看几遍的。
Ⅱ 有哪些枪林弹雨的二战电影值得推荐
二战题材的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军事影迷或是历史影迷的最爱,这类电影不仅映射了那个战争年代的冷血无情,同时还折射了人性的黑暗与社会的不公。二战电影在塑造人物方面有着鲜明的刻画,通过一场场的残酷战争来体现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这类优秀的影片有许多,例如《女狙击手》、《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等等,都是在枪林弹雨中的二战电影。下面就围绕着三部作品来聊一聊吧。
一、《女狙击手》《女狙击手》是由尤利娅·别列希尔德、 阿纳托利·科特等人主演的二战传奇战争片,主要讲述了一位精通狙击的苏联女士兵在枪林弹雨的二战中书写神话的故事。这部剧用了现代和过去时空交错的拍摄手法,用旁白的叙述方式配合真实战场完成的作品。而且女主角也选的特别好,非常贴合那个时期为了保护国家,不惜参战的女人们,是一部非常有水准和观赏性的二战电影。
以上就是关于本期话题的全部内容了,不知各位还了解哪些精彩的二战电影呢?欢迎在下方评论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吧。
Ⅲ 二战时期枪口下人性的光辉,美国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 【梗概】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辛德勒本是一名纳粹党徒,喜爱金钱与美女。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精明的辛德勒看到商机,他找到犹太人史登帮他经营,雇佣犹太人当工人,把一个废弃的小厂办成一座颇具规模的军需厂,大发战争横财。 随着战事的进展,希特勒加快屠杀犹太人的步伐。党卫军把所有的犹太人赶到克拉科夫,然后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刚好这一幕被辛德勒和他夫人看见了。辛德勒良知被震撼了,他决心尽力营救更多的犹太人。 二战结束前夕,辛德勒开出了1200个犹太人名单,名义上是军工厂需要熟练工人,通过行贿纳粹军官将他们留在工厂内。直到战争结束,辛德勒一共保护了1100多名犹太人生命,他们后代被称为「 ”辛德勒犹太人”辛德勒的义举被犹太人世代赞颂。辛德勒名字百世流芳。 【鉴赏】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根据1982年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肯尼利长篇小说《辛德勒方舟》改编而成。《辛德勒方舟》素材来自当年被辛德勒解救的波德克·菲佛伯格亲身经历。导演斯皮尔伯格是犹太后裔,辛德勒故事深深吸引了他。「 ”《辛德勒的档陪燃名单》具有如此巨行虚大影响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艺术魅力,应该说,是与斯皮尔伯格身上流着犹太人的血液,以及童年时代亲身体验过犹太人遭受歧视的痛苦;以及源于他乌克兰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员在波兰纳粹集中营中被谋害;以及他的内心深处对辛德勒--这位犹太人的大恩人怀有虔敬感恩的心态等一系列无法逃避的事实分不开的。”1983年斯皮尔伯格采访了波德克·菲佛伯格,经过10年筹备,于1993年终于拍成了举世瞩目的《辛德勒的名单》。 反映二战希特勒屠杀犹太人题材的电影数不胜数。迄今为止,拍的最好,影响最大,评价最高的当数《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看过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 在1994年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评比中,《辛德勒的名单》荣获11项大奖的提名,最后荣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摄影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电影剪辑奖,最佳配乐奖等6项大奖。此外,该片还荣获第51届美国金球奖,第47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第1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第20届法国凯撒奖等多种多项大奖。可以用「 ”精彩绝伦,誉满全球”八个字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非常明确:控诉二战时期纳粹丧心病狂地屠杀犹太平民的罪行。影片最大的特色是拍摄的真实感。整部电影真实地还原了当年战争时期的场景。包括当时的街道、酒馆、舞厅、车站、集中营、工厂、住宅、家具、以及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的服装、饰品、 用具等等。其真实的程度不亚于看一部纪录片。一下子把观众带入到当年的战争中的德国。 斯皮尔伯格按照两条线的结构方式:一条线是围绕辛德勒如何办厂赚钱,如何周旋纳粹军官,如何拯救犹太人活动进行的,此线的核心人物是辛德勒,人物集中,目的明确,脉络清晰。另一条线展现德国纳粹如何屠杀犹太人的残酷镜头。这条线基本没有贯穿人物,没有贯穿事件,只是选取许多典型的屠杀桥段进行拍摄。辛德勒活动线在情感上比较温和,纳粹大屠杀那条线却十分残忍,「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这两条线相互交织,相互映村。在视觉上给观众起到一种心理调剂的作用。 《辛德勒的名单》最震撼观众的地方是影片中纳粹军官随意屠杀犹太人的那些桥段。这些桥段看过一辈子不会忘记,它会深深地印记在观众脑海里,挥之不去。下面略举几例说明。 桥段1,下雪天,纳粹党卫军强迫一大群犹太人在雪地里铲雪,党卫军发现其中有一个断臂老人,单手铲雪行动不便,两个党卫军把他拖出来,无需言语,对着脑袋就是一枪,鲜血顿时染红雪白的大地……。镜头定格在老人一双慈祥的眼睛……。 桥段2,建筑工地上,一个中年犹太妇女急匆匆跑过来,向纳粹指挥官葛斯报告:「 ”指挥官,这样施工要出问题,应该重新灌装。我是学建筑工程的,为了工程质量,我不得不说。”葛斯听完,沉吟片刻,然后命令手下军官:「 ”把她拖出去当众毙了,然后按她说的重新施工。”乱斗 一位敬业的犹太女工程师就这样被枪杀了,应声倒地,活象一条野狗……。 桥段3,一天深夜,克拉科夫大屠杀开始了。全副武装的纳粹士兵凶神恶煞地扑向犹太人住宅,一家一家的敲门……。镜头展现一个犹太家庭六、七口人惊恐的眼神。母亲急忙打开柜子,取出一包黄金饰品,发给每人一个,有老人,也有孩子,大家平静地夹在面包里吞食……。没有一句台词。一家人安详地选择集体吞金自杀……。 桥段4,克拉科夫大屠杀的医院里,外面传来阵阵吆喝声,狗叫声,枪击声……。一名医生急忙调制一瓶毒药,然后倒进一只只小杯,送到每一个床前,喂病人喝下……,期间没有一句台词,只有病人对医生感激的微笑,有尊严地从容死去……。几分钟后,纳粹士兵冲进病房,用冲锋枪对着每一个病人疯狂扫射……雪白的被子打成一个个枪眼,枪眼里渗出汩汩的鲜血……。 桥段5,在克拉科夫大屠杀的黑白镜头中,出现一个身穿红裙子的小女孩。在黑白片中突然出现一点红色,显得特别醒目。红裙小女孩大约3、4岁左右,在混乱杀戮的街道上慢慢行走,她的身边不时有中弹倒下的人……。她走到一个房屋门口,拐了进去……上楼……躲进一个床底下……露出稚气的小脸蛋。观众看到这里都松了一口气,庆幸红裙小女孩逃出了魔掌。 可是在后来「 ”焚尸”镜头中,观众在一辆运送尸体的板车上,竟然看见那个红裙小女孩直挺挺的尸体,顿时涌出一种难言的悲哀……。这个红裙小女孩是斯皮尔伯格精心的设计的银幕形象,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出镜也仅几分钟,但是一直让人牵挂,让人担忧。她的死比成人的死更加令人伤心,令人悲愤! 桥段6,火车站上,大批大批犹太人被赶着上火车。纳粹士兵用喇叭大声叫喊:「 ”大家不要带行李上车,每人在行李上写上姓名,我们会替大家妥善保管……”。许多犹太人在行李箱上认真地写着名字……。镜头转换另一个仓库场景,所有行李箱里的物品全部倒出,有人在分门别类地清理着金银、珍宝、手表、钻石……等等。无需解释,观众明白了一切。 桥段7,一天清晨,党卫军中尉葛斯 *** 着上身,抽着烟,横挎着狙击枪,站在别墅阳台上不知是监视,还是欣赏他手下人强迫犹太人劳动的场面……。他发现有一个人因劳累坐在地上休息,然后举起狙击枪瞄准,那神态就像玩打靶游戏……。坐地休息的人站起的瞬间,枪响了,那人中枪倒地,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人游戏般地消灭了。接着,在葛斯家做家务的小男孩,因没有擦干净浴缸上的污渍而求饶,被葛斯「 ”赦免”,走在广场上,突然听见枪声,是葛斯向他射出了罪恶的子弹,一枪,两枪,第三枪击中了男孩,可怜小男孩无声无息地躺在广场上,甚至没人敢靠近看上一眼……。 诸如此类的杀人桥段在《辛德勒的名单》中比比皆是。在克拉科夫大屠杀中,本来把6个犹太人列成一列横排枪杀。临刑前,纳粹士兵又把横排改成纵排,枪声响后,倒下4人,还剩2人,纳粹士兵用手枪对准没死的脑袋直接射击,一枪一个,干脆利落。还有葛斯把几十个犹太人排成一个4排方阵,然后隔一个射杀一个,全是用手枪对准脑袋,平静地就像是玩杀人游戏……。葛斯一口气射杀25人,然后扬长而去……等等等等。 德国是个文明素养很高的国家,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享誉世界的著名人物。笔者也曾去过德国,对德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社会进步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为什么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会在欧洲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屠杀无辜犹太平民达600多万人,手段极其残忍。 德国出现了一个希特勒这样的战争疯子,但是那几百万纳粹军人难道全都疯了吗?全都失去理智了吗?问题在于当年德国民众把希特勒当做「 ”神”一样敬奉,喊出了「 ”一切权力归元首”的口号。全国上下只听一人指挥,又缺少对权力监控,导致灾难降临。这个教训值得全人类警惕! 与上述桥段相比,斯皮尔伯格还拍出一些「 ”黑色幽默”的桥段,在感伤的氛围中揉进幽默的因素: 例一,一位中年犹太人在克拉科夫大屠杀中冒死逃命,东躲 *** ,不料遇见一队纳粹士兵列队跑来……。他急中生智,赶忙搬移堆积在路面上的行李……。随即双脚并立,两指举在额前,「 ”啪”地一个纳粹敬礼:「 ”报告,我奉命在这里清扫道路,请指示!”那神情那囧态极其好笑……。以致杀红眼的纳粹士兵都逗乐了。 例二,葛斯带着几个纳粹军官到辛德勒工厂检查,命令一个犹太工人做铰链给他看,那个犹太工人很熟练地几分钟就做好了。可是葛斯诬陷他窝工,立即拖出去枪毙。葛斯掏出手枪对准工人脑袋,一连开了几枪就是不响,换了一把枪依然卡住了……。气得葛斯狠狠地踢那个犹太工人……。观众看到这里本来十分紧张,一个意外救了工人一条命,不禁由衷地庆幸,心酸地一笑……。 例三,一个纳粹军官手拿着一只鸡,对着一群犹太人追问是谁偷了鸡。他举起步枪随意对准一个犹太人就是一枪,那人应声倒下……。军官威胁说「 ”如果你们不揭发,我就一个个都枪毙!”突然一个小孩向前走一步,观众顿时很紧张,以为小孩要遭遇不测……。军官立即上前对小孩:「 ”是你偷的?”小孩摇摇头,然后指着地上的刚被枪毙的人说:「 ”是他——”。观众哑然了。 上述「 ”黑色幽默”桥段比起那些残酷杀人镜头当然要轻松一些,但是观众依然笑不出来声来。那是枪口下的幽默,是劫难中的意外,是勇敢者的智慧,观众中即使有笑声,那也是苦涩的笑,庆幸的笑,无奈的笑……。 《辛德勒的名单》采用黑白影像进行拍摄。究其原因,大屠杀场面太多,黑白影像既能造成阴冷、凄惨的氛围,又能避免视觉上的血腥造成呕心的 *** 。此外,纳粹元首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党卫军军服、军旗、胸章、臂章均是由红白黑三色搭配,这在美术上属最佳配色,导演不想给刽子手军服以鲜艳夺目的色彩。用黑白影像更贴切犹太人黑暗时代,显示历史的厚重感。 《辛德勒的名单》唯一主角就是辛德勒,他的举动以克拉科夫大屠杀为界,之前他是一个玩世不恭、贪图钱财的纳粹党徒,之后他良知萌发,尽力营救犹太人。影片用几个典型镜头展现辛德勒的善心:一个犹太女人找到辛德勒,哀求辛德勒把她年迈的父母亲招到工厂做工,一个劲说辛德勒是个大好人,被辛德勒严厉拒绝并赶出门。事后又让史登用自己一块手表去贿赂纳粹,把那位女人的父母亲招到了工厂。 一个炎热下午,成千上万的犹太人象畜生一样被赶进闷罐车厢,辛德勒假意玩恶作剧,用水龙头给每节车厢洒水,在纳粹军官取乐的嬉笑声中,辛德勒用智慧解决犹太人干渴之苦……。在车间里,史登向他汇报,说生产炮弹不合格,军需部要查问,工厂要亏损。辛德勒明确回答:炮弹不合格我很高兴,工厂亏损的事你不必担心……。 二战结束了,犹太工人纷纷取出自己牙齿中的金箔,给辛德勒打制了一枚金戒指。上面用希姆文刻上:「 ”救人一命等于拯救全世界”,送给辛德勒。没想到的是,辛德勒接过金戒指竟然哭了起来,嘴里喃喃地说:「 ”我本来可以救更多的人,一个胸章可以救2人,一辆汽车可以救11人……”。这个完全出人意料的细节,一下子把剧情推向 *** ,把辛德勒形象推向一个更高层次。令多少观众潸然泪下……。 《辛德勒的名单》采用史诗风格与纪实手法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时间发展顺序,讲述辛德勒在二战时期办工厂,营救犹太人的经历为主线,穿插德国纳粹迫害犹太人种种骇人听闻的片段。电影采用一个纳粹党徒的觉醒来拯救犹太人比抵抗组织来拯救犹太人更有思想意义。 影片因其极高的真实性而震撼人心,将作为二战时期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一部鲜活影像将永载史册。同时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名字也将与这部影片联系在一起而永远流传下去。 《辛德勒的名单》
Ⅳ 目前关于枪械的电影
不知道你是想看关于什么枪的,如果是现代制式枪的我比较推荐《黑鹰坠落》里面有大量的M16,m9,M2HB,等美军制式枪械。如果是二战的枪械我个人比较推荐《风雨者》有许多美式和日式的枪,《英雄时代》中有不少英式枪械。如果是前装枪燧发枪等老式枪《光荣战役 》不错。《天龙特攻对》《敢死队1,2》等对现代枪械描写的很多。至于狙击枪《生死狙击》对大口经,大威力狙击枪介绍很多。《兵临城下》这部讲二战苏联战场的狙击战的电影也是不可多得的优秀电影。里面莫辛-纳干很出彩。方·基默主演的《枪》里对枪的描写较多。其它关于枪的有关于IPSC的电影有张国荣主演的电影《枪王》古天乐主演的《枪王之王》非常好看。
Ⅳ 《兵临城下》最后被瓦西里击毙的德军狙击手历史确有其人吗
影片《兵临城下》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William Craig)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该书的英文全名是Enemy at the Gate: The Battle for Stalingrad。主人公瓦西里·泽索夫在现实中确有其人,瓦西里的原型在二战中一共毙敌400余名。因此,影片中的大部分人物形象在历史上都是真实存在的。 片中泽索夫和康尼之间的决斗完全是虚构的。根据现代研究还没有发现任何有关这场战斗的证据。尽管没有证据以及文字记载作证,但是在俄罗斯军队中始终流传这样的一个故事(由此也许可以推测这就是俄军内部编造的传闻由此来激励俄军士兵的斗志)。在战斗中丧命的德国人是纳粹党卫军狙击兵海因兹·托尔瓦德上校。德国人不愿承认自己的高阶将领遇害,于是对外宣称在战斗中被打死的士兵叫康尼。而根据泽索夫本人的说法,他在死者身上找到的身份证明则是托尔瓦德。
小男孩是故意的,为的是取得德国狙击手的信任帮助瓦西里,相当于按插在身边的间谍。可能电影前大部分看的可能是小孩子一直在向德国狙击手透露瓦西里的行踪,但你看到最后就明白了。
瓦西里·扎伊采夫上尉是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陆军的一位著名狙击手,同时也是美国拍摄的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电影《兵临城下》的男主角瓦西里·扎伊采夫的原型。他并没有战死,战后瓦西里在基辅经营工厂,一直到去世前都住在基辅,享年76岁。
笨,,,用苏联
朗·普尔曼
下面豆瓣网里的介绍,可以看看
:movie.douban./celebrity/1002688/
瓦西里·扎伊采夫,他是链悉茄1991年死的。怎么死的没有相关报道,估计是正常死亡的,毕竟那时他已经76岁了。
前苏联卫国战争中叫瓦西里的人很多,比较接近的原型是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下面是他的生平:
苏联英雄 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 Василий Григорьевич Зайцев (1915.3.23 - 1991.12.15) 俄罗斯族,1915年3月23日生于车里雅宾斯克州叶利诺村一个农民家庭。曾就读于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所在地)建筑技术学校。 1936年加入海军,后进入军事经济学校学习。卫国战争爆发时扎依采夫在太平洋舰队服役,担任普列奥布拉仁尼亚湾(Преображенье)驻军某财务部门基层负责人(竟然是个会计!)。 1942年9月瓦西里.扎依采夫来到前线,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62集团军284步兵师1047步兵团指挥员梅捷列夫手中接过步枪。一个月后,少尉扎依采夫从梅捷列夫手中领到了“勇敢”奖章——此前他单凭一支普通的7.62毫米口径步枪击毙了32名希特勒分子。 从1942年11月10日到12月17日,瓦西里.扎依采夫射杀德军官兵共计225人(平均每天杀6人!)——必须指出的是,这个数字里面有11个是德军狙击手,其中包括海因茨.霍尔瓦利德(可能就是最后对决中的德军狙击手)。
瓦西里之所以出名不仅是因为他的狙杀神技,还因为他是个出色的教官:他受命组建狙击手训练组,为红军培养棚察出了28名优秀狙击手。“徒弟”们不光要听他讲课,更需要经过他在火线上手把手的 *** 。 1943年1月扎依采夫受了极严重的重伤,所幸的是,莫斯科医院的菲拉托夫教授挽救了他的眼睛 。1943年2月22日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列宁勋章、金星奖章,他在克里姆林宫领取了“金星”。同年加入共 产 党。 伤愈后扎依采夫返回前线。战争结束时他的军衔是大尉,所在部队位于德涅斯特河(乌克兰、摩尔多瓦)一线。战争期间扎依采夫写了两本狙击教科书,创造性地提出了至今仍被采用的“六人猎杀小队”狙击作战方案——用三个狙击二人小组(射手和观测手)的火力来封锁目标地域。 战后瓦西里.扎依采夫复员,后来担任基辅汽车制造厂的厂长。 1991年12月15日去世。 瓦西里.格利高里耶维奇.扎依采夫获得列宁勋章一枚,红旗勋章两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一枚。扎依采夫的名字被用来命名一艘轮船,它航行在第涅泊河上。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 以瓦西里.扎依采夫与海因茨.霍尔瓦利德(Хейнц Хорвальд) 的颠峰对决为题材拍了两部电影:1992年的《死亡天使》,尤里.奥泽洛夫(注:《解放》《莫斯科保卫战》《自由战士》导演)执导、费多尔.邦达尔丘克(谢尔盖.邦达尔丘克的小儿子)主演;2001年的《兵临城下》,让—雅克.阿诺执导,裘德.洛主演。 【《死亡天使》】1992年。
德国的狙击枪瞄准镜的倍数会高一些,2到6倍之间,这样就能瞄准远距离的目标。瓦西里的莫辛纳甘步枪,瞄准镜3.5倍,一般射击600米内的目标。其实也不是倍数越高越好,只能说侧重点不同吧。
我认为瓦西里比上校年轻,射击精度会高一些。但是少校的经验和直觉,是要超过瓦西里的。瓦西里也很出色,他是被苏联宣传部门神化了的人。而少校现实中的狙神。
埃尔温·科尼格(确有其人)
Maj. König (电影中的名字)可以翻译成科尼格(科宁格随便什么发音差不多的)少校
英文字幕的是 konig
电影中该是毛瑟98K狙击步枪
曲目:
The River Crossing to Stalingrad 15:14
The Hunter Bees the Hunted 5:53
Vassili’s Fame Spreads 3:40
Koulikov 5:13
The Dream 2:35
Bitter News 2:38
The Tractor Factory 6:43
A Sniper’s War 3:25
Sacha’s Risk 5:37
Betrayal 11:28
Danilov’s Confession 7:13
Tania (End Credits) 6:53
Ⅵ 《紫日》中苏联女兵用的枪什么型号
著名的波波莎冲锋枪!以下是资料:
PPSh-41
PPSh,英语:Pistolet-PulemyotShpagina,俄语: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ётШпагина。
意译:斯帕金冲锋枪(ShpaginMachinePistol),又称“拍拍沙”(波波莎)(Pah-Pah-sha),斯帕金和“饱嗝枪”(BurpGun)。
它是一种苏联在二战期间制造的冲锋枪,是苏联在二战期间生产数量最多的武器。
该枪的设计目的:以一种较廉价的近距离速射武器取代造价高昂工艺复杂的PPD-40冲锋枪与PPD-1938冲锋枪。
该枪为苏联红军在二战中的标志性装备之一,到战争结束时已有约5,000,000交付部队使用。
生产历史
研发者:格奥尔·斯帕金
研发日期:1941年
生产商:硬件武器和机械工程工厂(匈牙利文:FémáruFegyverésGépgyár)
生产日期:1941年~1945年
制造数量:超过6000000支
基本规格
总重量:空枪3.63公斤(大约8磅),装上35发可卸式弹匣后4.43公斤(9.77磅),装上71发可卸式弹鼓后5.44公斤(11.99磅)
全长:843毫米(33.19英吋)
枪管长度:195毫米(10.59英吋)
弹药: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
口径:7.62毫米(3英吋)
枪机种类:自由枪机式,后座作用
发射速率:700~900发/分钟
枪口初速:488米/秒(1600.6英尺/秒)
有效射程:200~300米(218.72~328.08码)
最大射程:大约500米(546.81码)
供弹方式:5发可卸式弹匣,71发可卸式弹鼓
瞄准具型式:固定金属机械缺口式照门和准星
详解
提起苏联的枪械,首先想起的是AK系列,由于其性能优良可靠,因此很受士兵的欢迎。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宁愿扔掉手中的M-16也要使用越军的AK-47;在海湾战争中,历史再一次重演:美军仍然扔掉手中的M-16而拿起伊拉克军队的AK……
然而在AK之前,同样有一支性能出色,动作可靠的枪械-波波沙(PPSh)冲锋枪。在卫国战争中,入侵的德军宁愿使用缴获的PPSH41也不使用德军的标准装备MP38/40冲锋枪。PPSh41同样是德军士兵的挚爱。
战争初期,德军的攻势势如破竹,苏联大部分的兵工厂被摧毁,而前线却迫切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尤其是需求量最大的步枪和冲锋枪。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生产“最简单的结构、最经济的设计、最优良的火力”的冲锋枪才是上上之举。1941年,PPSh冲锋枪诞生了,命名为PPSh41,在整个二战期间,PPSh41不停地被制造,直到战争结束时,约有500,0000支PPSh41装备苏联红军。
在残酷的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联士兵手拿着PPSh41匍匐在战壕里
PPSh41大部分零部件都采用钢板冲压、焊接、铆接制成,与早期的PPD系列冲锋枪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好、易于大量制造,火力猛烈。
结构紧凑的PPSh41是骑兵理想的武器
PPSh41的操作直接由气体推动来完成,利用子弹发射时的燃气来完成击发、退膛抛壳、上弹复进、击发……周而复始,直到把弹匣中的子弹都发射完为止。PPSH的操作极其简单,即使是新兵也能很快的掌握。PPSh41发射7.62×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或者7.63mm毛瑟手枪弹,在150~200米的距离上准确度极高,高达900rds/min的射速使得在射程内的目标完全没有生还逃脱的机会。这点在短兵相接的近战中显得尤为重要,配备71发的弹鼓使得PPSh具有极其优良的持续火力,在实际的战斗中,PPSh41可以在5秒内把弹鼓中的71发弹发射出去。德军制式的MP38/40冲锋枪同其相比,尽管其准确性较高,但过于精密的结构使得MP38/40完全不适应俄国严寒的气候,枪栓经常被冻住打不响,不少德军士兵因此而丧命。因此,前线的德军士兵都千方百计地找寻PPSh41及其弹药,而且PPSh的71发弹药量比MP38/40的32发大了整整2倍还多!弹药量的增多意味着在激烈的战斗当中可以减少换弹的次数,生存下来的机会当然大大增加。由于PPSh41拥有如此优良的性能,德国方面也把缴获的的PPSh改装成发射德军制式的9×1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但是弹药量仅为32发(MP38/40弹匣)的MP41(r)。
被德军称为“黑色死亡”的苏联黑海舰队海军陆战队。注意其手里的PPSh41是35发的弯弹匣。
二战结束后,PPSh41的生命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它和PPSh43一起成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标准装备。在抗美援朝战争当中,志愿军就是凭借着PPsh把装备优良的美军击败!
在二战当中,苏联的PPSh41以其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性能优良、火力猛烈而且造价低廉而饮誉武器界。在二战各国装备的冲锋枪当中,我认为只有英国的“司登”才能与其相比。“司登”的设计意念同苏联的PPSh有异曲同工之妙:最简单的结构、最可靠的动作、最猛烈的火力,当然还有极其低廉的造价可以大量的生产!只是由于“司登”的产量不可以同PPSh相提并论,所以名气并不如PPSh。德军的MP38/40、美军的汤姆生更不能与之相比。
欢迎加分鼓励哦!
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