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何以为家》电影的最新观看评价,描写出人物性格和形象
影评|《何以为家》: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一个12岁的男孩将生身父母告上法庭,罪名是:他们生下了我!
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悲伤?!
黎巴嫩、法国、美国联合拍摄的影片《何以为家》,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压抑的故事。
抛弃与守护
男主角赞恩的父母都是没有身份的难民,因此而无法找到正常的工作,生活困顿混乱。然而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他们,却一个又一个地生孩子。孩子们和他们的父母一样没有身份,从小挤在破旧、逼仄、杂乱、阴暗的租房中。
《何以为家》的英文原名是《迦百农》。之所以改成现在的名字。窃以为一是因为“迦百农”宗教色彩过于浓烈,二来中国观众也多半不了解其含义。而对于素来重视家庭观念和亲情中国人而言,“何以为家”四个字显然更能打动人心。
不过,英文原名“迦百农”也有一层现在这个译名未曾承载的含义。
“迦百农”是《圣经》中的一个地名。在加利利海附近,如今已成废墟。据称耶稣开始传道时,即迁居此地。耶稣在自己家乡拿撒勒不受欢迎,就下到迦百农去,这里是他传道的一个中心,有不少神迹和重要的事情在这地方发生。
影片以此为名,似乎也有企盼救赎之意?
然而,究竟谁能拯救芸芸众生于苦难煎熬之中?
愿每个人都被温柔以待!
走出影院,初夏的天气,阳光明媚,暖暖地洒在身上。眼前的一切,与影片中截然两个世界。
忽然觉得,我们国家、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要好好珍惜。
毕竟,幸福并非理所当然。
㈡ 电影《何以为家》引发哪些深思
电影《何以为家》讲述了一个12岁的黎巴嫩男孩扎因悲惨的生活经历,他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却没有能够好好的抚养他,从而引发了许多有关于生命的深思,具体如下:
1、仅仅是给孩子生命这件事情,并不伟大:
在剧中,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对节目主持人说:关于童年,我日后能记住的只有暴力、辱骂、殴打——链子、水管、皮带打在身上的感觉。在家庭中,父母常常会将负面情绪强加给孩子,而孩子照单全收。剧中的父母认为生下了孩子,孩子就应该感谢父母,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和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2、生存不易,也能给孩子最大的爱:
《何以为家》中,收留赞恩的单亲妈妈没有合法身份,还是拼尽全力带着孩子争取生存的机会,上班时候把他藏在厕所,趁着休息的功夫偷偷去喂奶,没钱买,就捡来别人剩下的大块生日蛋糕给孩子庆生,也欢迎赞恩加入他们的生活,最走投无路的时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线。
3、唯一能做的是,让悲剧从这里终止:
赞恩是悲剧家庭的受害者,可赞恩的父母,又何尝不是,他们饱受中东战乱,流离失所。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局里,不懂如何去爱。
在赞恩的视角里,父母是恶人,房东也是恶人。但其实他们都没想作恶,他们只是按照社会教给他们的方式生活。如果说,这个故事里全是受害者,那悲剧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追究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悲剧在赞恩这里终止。
(2)何以为家电影专业分析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黎巴嫩一个小城镇里的法庭,12岁的男孩扎因因为持刀伤人被判入狱,不过在律师的支持下,扎因起诉自己的父母,是因为父母不能为他提供保护和安全感。
扎因的父母很穷,负担不起抚养孩子们的费用,这意味着扎因不能获得身份证,所以扎因是一个没有资格获得护照的黑户,无法去学校上学,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也无法在医院获得救助。
扎因是家里的长子,为了养活自己和兄弟姐妹,被迫工作为当地的杂货商送货,杂货商老板对扎因的妹妹有一种邪恶的兴趣。当扎因的父母把妹妹卖给杂货商时,扎因无比伤心跑到了一个海滨小镇,在那里,扎因遇到了埃塞俄比亚移民的拉希尔;
是一个善良的人,她的生活比扎因稍稍好一点点,拉希尔隐瞒了她有个一岁的儿子约拿斯,为了逃避雇主和政府部门的监视,她在工作时一直把孩子放在购物车上,她住在一间用塑料和碎石搭成的小棚子里,正努力攒钱试图买一张伪造的身份证。
㈢ 《何以为家》电影深度解析是怎么样的
1、黑人母亲的次情节设计得很巧妙。
对于这类反应社会现实的电影来说,很大的一个难点就是容易变成静态速写而缺乏故事。如果《何以为家》整个电影都是悲剧性的、负面的场景,那么主角可能会厌世,但随后会麻木而习惯,且观影效果将是“主角人生很惨”的空洞重复,毫无力度且可能出现说教倾向。
但黑人母亲次情节的加入,让主角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当这种温暖消失的时候就会激起更大的反应,也才有了“起诉父母”的可能。同时,正面与负面场景相容,让整个故事多了话题性和丰富性。
2、主角在第二幕中的选择。
起初,黑人母亲的生活虽然也很贫苦,但她对婴儿的爱让人为之一暖,也暖到了主角。但是,在黑人母亲被捕之后,一切美好急转如下。主角从最初的挣扎度日,到挣钱带婴儿,到最后的卖婴儿,这一系列的行动正如他的父亲——因为生活的压迫,最终不得不卖掉孩子。
两人的选择似有异曲同工,实际上背后都是对生活逼迫的无奈选择。值得一提的是,主角在做出卖婴儿的决定之前,他小赚了一笔钱,却又破产,这一转折促使他做出以前不会做的行动。这一设计也是很细心。
《何以为家》可以切割成三幕:
第一幕是主角生活的铺垫和展示,并以妹妹嫁人作为推动剂,导致主角作出了离家出走的行动,开启下一幕。
在第二幕中,主角被黑人母亲收留,并被拜托照顾其婴儿,主角在这一幕中渐渐发生了变化,并以贩卖婴儿作为结束。
第三幕除了整合此前的剧情线外,还展现了主角思想发生的变化,并起诉自己的亲身父母。
㈣ 《何以为家》给你什么启示或思考
《何以为家》讲述12岁的黎巴嫩男孩的悲惨生活,他的父母贫穷,但却一直生孩子,生而不养,斗搏“抛弃”妹妹,最终赞恩向法院控告父母生下了他。很经典的影片,引发我诸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