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家给我推荐几部好看的电影.
什么是权力?当一个人犯了罪,法官依法判他死刑。这不叫权力,这叫正义。而当一个人同样犯了罪,皇帝可判他死也可以不判他死。于是赦免了他。这就叫权力。
——《辛德勒名单》
辛德勒是一位德国人,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利用德国的战争,诱逼犹太人投资,再雇佣廉价的犹太人做工,在这让充满了杀戮与硝烟的年代大赚了一笔钱。但当他重新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而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之后,他开始用战争期间赚来的金钱买下一个个必遭集中营厄运的犹太人:卓斯纳、维恩、罗斯纳、费佛堡、费雪、夏法、伍兰克、霍洛维兹……最后,幸存的犹太人用自己保存下的一颗金牙,也是他们战后仅存的唯一的财富所有,为辛德勒铸成了一枚戒指,并在上面刻了一句犹太法典上的希伯莱经文:“救一条命等于救全世界。”辛德勒哽咽地说:“我花掉了太多钱……我本可以……这辆车——十条命……这枚胸——两条命……”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
――《阿甘正传》
阿甘的智商只有可怜的75,但阿甘脑袋里的世界却是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世界。他代表的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刻意自我矮化的美国精神,笨拙但努力,只要活着便竭尽全力。他周游着历史,自己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他见证着一切,自己也变成了一切中的一份子。奔跑,奔跑,不停的奔跑,似乎已经成为了阿甘超然物外的精神体现。他就如一片羽毛,飞舞出自己的天空。
阿甘的青春里似乎没有什么遗憾,因为他很少回头来估计自己的损失,对于他的人生,也许可以用两段话来概括,"生命在于运动""永不停止尝试!"
从前有个人对我说,别要任何附属品,在你的生命中,不应该有任何你不能在三十秒内抛弃的东西。
——《盗火线》
警察与贼天生就是一对冤家,而他就是一个警察,他就是一个贼。他说:我不能任由你们纵横霸道我终将为你们送葬。他说:我一定等到最后。两个男人的故事是不乏温暖的。
他们注定要在这个伤心的城市里展开追逐的游戏,天生注定他们就背负了不同的使命,这让他们只能各走各的,然后决一死战。
电影中,劫匪之一基斯的妻子被警察拘禁变成诱饵,当基斯看见阁楼妻子,他的爱人却含着泪摆了摆手让他赶快走,那一刻基斯那种放不下的神情让人过目难忘。
要么忙着生存,要么赶着去死!人总是要做点什么的……
——《肖申克的救赎》
这是一个关于囚徒的故事。因为被诬告谋杀自己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法庭宣判终生监禁,在壁垒森严中,对自由的渴望时时刻刻磨砺着他的意志。“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安迪很认真地对几个好友说出这样的话,换来瑞的沉默,过了片刻,瑞才缓慢地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然后,瑞没有再抬头看安迪一眼,他离开了饭桌,安迪则静静地目送他离开。镜头上摇,看见铁窗外令人神往的天空……安迪始终没有放弃用自我救赎去寻杂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似乎始终在自由信念的引导下,在这不可逾越的高墙内,用自己的意志进行着艰苦的抗争,于是,他用了19 年的时间,挖开了一条常人几乎要挖600年的隧道,他在500尺的粪坑中匍匐前进,魔鬼的黑暗与上帝的光芒如同压在一层薄纸的两端,而安迪知道,他所向往的海水与天空已经近在咫尺,他终于用自己对黑暗制度的背叛与追求自由的理想缔造了一个现代的神话。
上帝会把我们身边最好的东西拿走,以提醒我们得到的太多。
——《四根羽毛》
史诗式电影《四根羽毛》原本是一部描述荣誉与恐惧的英国文学名著,从1920年始已被六次搬上银幕。故事讲述的是1898年英国与苏丹开战,一名即将新婚的贵族军官哈利在接到开赴北非的命名后,怀着莫名的恐惧在出征前的一晚决定退役。这一举动在民族主义高涨的英国上流社会掀起巨大波澜。他的未婚妻和三位朋友一道,扔给他代表着耻辱和藐视的四根羽毛。四根羽毛分别象征着“自由、祖国、荣誉和激情(Freedom、Country、Honor、 Passion)”四种价值被临阵退逃者抛弃。哈利四处流浪之后决定独自前往北非,他化装为阿拉伯人,在沙漠战役中经历磨难,克服恐惧,最终将他沦陷敌手的朋友一一救出。在故事中一名职业军人的命运与个人的荣辱形成了鲜明的比照,它让人们惊讶地发现,剥离英雄尊贵的外衣,裸露与阳光下的竟然也只是一颗世俗的心。
都市求生法则第一条——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喊救命而要喊失火了!
——《七宗罪》
人性本恶似乎一直是西方价值体系与文化观念的主流。在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被那个高深莫测的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仿佛一道蛛网暗示着观众:它是承载宿命的罪与罚。在自私、贪婪、充满欲望的大都市里,上帝曾发动过洪水来洗涤人类的灵魂,而那个罪犯却似乎只想用鲜血来召唤那宿命的审判。
据说,“Seven”西方的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节写道:“有一条大红龙,七头,也戴着冠冕……”
千万不要恨你的敌人,这会影响你的判断力。
——《教父》
冷静的法则与狂热的欲望似乎永远都是孪生的兄弟。哈耶克曾说,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法律只具有“形式规则”
的作用,任何人都不可能确定地借此形式规则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是教父却似乎是可以自由游走其间的骇客,只需要用很简单的一段代码,就可以催生出一个巨大的病毒。规则在他们的手中只是用来束缚凡人的工具,而只有“利己”才是最终目的。他们以自己所信奉的方式来决定取舍,以弥补法律在自由社会下的不足。
维托.科利昂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构建一个以宗教为掩护的家族,当然,这个家族里,维托.科利昂有他的信仰,那就是他从来都是不动声色地来贯彻他的主义。
道德似乎在这里变成了遮羞布,而手段才是决定一切的发家之路……
——《天堂电影院》
这是一部温情的电影,每个画面都可以带你在记忆里翻山越岭。
一位母亲正因远方的儿子而憔悴。她那多年前离家的儿子现已是罗马著名的导演。儿子回来了,他是来参加老放映员也是他最重要朋友的葬礼的。
在他的童年时代,村民们都喜欢到镇上的“天堂电影院”里看电影。慢慢的,还是小男孩的也与老放映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再后来,小男孩在一场胶片引起的火灾中救了老放映员,老放映员的眼睛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小男孩当上了放映员。后来男孩长大了,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但结果女孩与家人搬走了。男孩接受了老放映员的劝告,远走他乡。
三十年后,成名的Salvatore回来参加老放映员的葬礼。老放映员给他留了一份礼物,那是当初被镇上的神甫勒令剪掉的吻戏胶片,每一场吻戏,每一场吻戏如走马灯般在宽大的
选择生命,选择工作,选择终身职业,选择家庭,选择 xxxx大电视,选择洗衣机,选择汽车,选择CD机,选择健康,选择胆固醇和牙医保险,选择楼宇按揭,选择买第一所房子,选择你的朋友,选择分期付款的三件套西装,星期天傻乎乎收看无聊电视,边看边吃零食,选择苟延残喘,选择在老人院尿床,在像你这样的家伙面前丢脸……
——《猜火车》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如果说何勇的高亢是一种醒着的痛,那么马克的愤怒更像是一种被麻醉后的苏醒。
这是一场酝酿于青春期的暴动,一种叫揭竿而起的反骨,一次不愿意回家,只愿在冷冷的街灯下孤独游荡的叛逆。
这电影仿佛有一种呼喊,要么砸碎这万恶的社会做一个彻头彻尾的混蛋,要么完全的融入其中,当一个随波逐流的傻蛋。
他们寻找着他们自己的生活,用大麻或者钞票去咒骂周遭的一切,你也说不清他们是睡着的,还是醒着的,“土豆”说:“时装在变,音乐在变,迷幻药在变,一切都在变。”
马克终于“醒悟”,在出卖朋友后,大笑着扑入那个他曾经鄙视的世界。这也许只是一个开始,也许是一次结束,但影片早就已经告诉我们:当马克钻进那个肮脏的抽水马桶,一个新的世界就已经诞生了。
世界上总有一半人不理解另一半人的快乐。
——《爱玛》
根据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爱玛》是英国与美国1996年联合出品的彩色片。
影片以爱玛·伍德豪斯这一漂亮、聪明、性格开朗的年轻女子为主角并充作穿线人物,通过诸多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关系,向观众阐述了两个观点:
其一,婚姻应该建立在感情基础上。其二,成功的婚姻必须门当户对。
但什么是爱情呢?在一部瑞典电影中,有两个男人互相谈论女人,A对B说:别傻了,她们根本不需要爱,她们需要的只是重视,独一无二的重视。大仲马曾说,其实世界本没有快乐与痛苦的区别,有的只是一种状态和另一种状态的比较!死去的人不会欺骗我们。
自由就是这么来的可奴隶也是这么来的。
——《勇敢的心》
事实证明,人民的自由并不是靠法学家们精心编纂的字眼或者君主们大发善心而得到的。自由对于无产者来说,失去的是锁链,得到的却是整个世界。《勇敢的心》以恢弘的手臂描绘了压迫与自由之间那种剑拔弩张的对抗,这种对抗大多是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他更多的是来自于社会结构的矛盾。
对于一个努力来说,自由的含义也许仅仅意味着他的脊梁不必再受到鞭挞,他可以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威廉·华莱士其实追求的更多的是一种“天赋人权”,哪怕流干鲜血。这种精神令人敬畏。但时代的先行者们往往只能用眼睛洞穿那几百年后的变迁,因为醒来得太早,他们大多郁郁而不得志。在教条主义盛行的中世纪提倡自由意志,就如伽利略发现地球是圆的。威廉·华莱士追求的意义就在于,虽然注定失败,但毕竟触痛了那根神经。
苍蝇不会恐惧,苍蝇也不会感到羞耻......苍蝇也不喜欢政治......"。
――《苍蝇》
这部带有科幻味道的电影曾该片被评为有史来最恶心的影片之一,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科学家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将有机物分解后异地合成的实验。就在这位科学家拿自己进行试验时,一只苍蝇混进了容器,合成的结果是科学家有了一个苍蝇头,而苍蝇有了一个人头。这种惊世骇俗的想象力加上一定的科学理论当做证明,显然引起了人们心底深处的恐慌。而在另一个世界,重组一个自我,似乎更像是对什么才是生命的本质作出的深刻探讨,哪怕它的形式有点让人无法接受。而对生活的思考,对政治的深刻理解,则更像是一个寓言故事。
据说镇压斯巴达克斯的大奴隶主苏拉在涉足政治以前是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古希腊传记作家普卢塔克在他的《希腊名人比较列传》中说,年轻时的苏拉天真活泼,脸上挂着笑容,极富同情心,常常会因为同情而潸然泪下。然而到了后来,他却变得残酷无情。尽管他以权力和荣誉会败坏人性为由谴责过分地占有权力和荣誉,但是他并不努力去限制自己的权力欲和荣誉感,而是拼命地去追求。他不仅使自己在追求权力荣誉时变得残酷无情、丧尽天良与人性,也使他的竞争者们变得残酷无情、丧尽天良与人性。
所以路易斯?博洛尔说,政治使人变得罪恶。
当你年轻时,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并没有所谓的答案。
――《堕落天使》
杀手将在明天死去,爱情只是寂寞的慰籍,《堕落天使》似乎只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这世界没有你真正要的坚持。
生活就像我们上小学时候的算术题:有一个水池N立方米,进水管每小时进水A立方米,出水管每出水B立方米,请问什么时候水池是满的呢?没有任何一个公式可以计算生活。成年以后的你就会明白,进水管是你得到的人生体验,出水管是你消耗的青春,而这个水池永远不会注满,它代表不可能完美的人生,里面是空虚、挣扎与茫然。但是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
我们要学会珍惜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因为,这每一天的开始,都将是我们余下生命之中的第一天,除非我们即将死去。
--《美国美人》
中产阶级的莱斯特.伯哈姆已经活不到一年了,虽然现在还看不出什么迹象。
他就着在那个繁华的美国,一个温暖而安静的市郊,他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卡罗琳和一个未成年的女儿珍妮。该有的都有了,可他的家庭并不象外人看到的那么幸福。他的工作没有成就,他厌倦了他所做的一切,终于有一天,当莱斯特遇上了刚做完中学篮球赛拉拉队的珍妮和安吉拉时,他立刻被安吉拉的美丽深深地打动,心中的那种久已死去的感觉好象又重新的复燃了,他的生活也慢慢开始发生了变化,中年的他落入了一个未成年少女的爱情幻想中,事态逐渐地向着十分有趣却无法预料的方向发展......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幻想而变得有意义,但起码它让我们珍惜生命中的另外一种意义
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可能不,爱一个人需要付出吗?是的!而且是无怨无悔的!――《天使之城》
塞思是洛杉矶上空的一位天使,他终日奔走于生死之间,目睹着人间的悲欢离合。这天,他来到一家医院,可惜他来晚了一步,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已死在了手术台上。主刀大夫玛吉?瑞丝认为这是她的责任,她失去了自信,精神也一下垮了。塞思决定留下来帮助玛吉战胜精神上的危机。而在这个过程中,他爱上了美丽的玛吉。为了能真实地接触到玛吉,他冒险使自己显了形。
天使的爱也许更带着几分人世间所未有的纯净,而塞思却发现自己无法真正进入凡人的世界。面对着无法割舍的对玛吉的爱,为了能与玛吉一起分享生活的快乐,他毅然决定放弃天使身份,堕落于人间,从此做一个凡人。这对于他来说也许要付出相当大代价的愿望,但是在愿望与付出之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对于天使的爱情,在网上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每个女孩都曾是无泪的天使,当遇到自己喜欢的男孩时,便会流泪――于是变为凡人。所以男孩一定不要辜负女孩,因为女孩为你放弃了整个天堂!
《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真实还是想象
无论是编剧还是导演,都在这里玩了一个大大的花招。本来这不成一个疑问,英文名字中"legend”本身就包含有 "传说”之意(意大利原文是什么呢?)。但是影片一开始导演却让迈克率先登场,而他所有的努力都是想让大家相信1900是真实存在的。自然所有的听众都像我们,既对他的话抱有怀疑,又对他的故事充满兴趣。所以那个乐器店老板最后才会站起来,伸伸腰懒懒地说:"好了,你的故事编得真好,可是我们的店要打烊了。”
没有人相信1900是真实存在的——也许除了迈克和导演。但是导演真的相信1900存在吗?其实他的这种拙劣的"伎俩”正表明了他是最怀疑的一个。真正的相信是不需要试图对别人进行说服的。那么他在这里实际上利用了人们的不相信作为了讲故事的一个策略。但是我不能不说这种策略并不见得有多高明,因为这是已经被用滥了的一个手段。而到最后,导演还让迈克试图去挽救1900显得更加的拙劣,导演弄得太"现实”了,以致于故事失去了传说的那种美。
看到所有的人在迈克的努力中被弄得晕头转向,我不由暗自发笑。他们似乎最后都被迈克说服了,相信了有这么一个怪癖的天才存在。而我更吃惊的是,最后的迈克依然那么年轻,而在此之前他的名声早已远播,为什么似乎除了迈克没有一个人知道他,而需要迈克那么费神地去一个个说服?
无主题变奏
这部影片很难让人找到一个合适的主题去分析。从一开始1900就存在于船上,并令人神奇地无师自通地掌握了弹钢琴这样一个高难度的音乐本领。他一开始没有下过船,我们无法分析原因,我们只看到了导演给我们的呈现。这时他还没有看过陆地,所以他不可能产生最后的那个念头,要不就无法理解他曾经产生过到陆地上转转的念头,并几乎把它付诸于实践。这时我们只能把他没有下过船这个事实解释为他没有想过下船,或者是他相信了他那黑人爸爸的话,岸上有吃人的大鲨鱼。但是很显然,后者除了在他不懂事的时候有可能产生效果外,在他成年后恐怕是无法再产生那样的影响的——否则我们只能把他解释为白痴。所以这时他的不下船只能说是一种偶然,而没有原因,没有原因也就没有意义上的价值。他后来听到了那个农民诗人(他能听到海的歌唱,并说出那一席话,不是诗人是什么?)的话,开始对岸产生了一种向往,这更与整个影片的精神主张相悖逆,此处岸反倒显得更有神秘感,而意义重要。再到后来,他遇上了那个女子,爱情产生了,他上岸的冲动更加强烈,终于他要下船了,这让我们的心悬了悬,我们兴奋而紧张,然而就在这时出现了那经典的一幕,在船舷上,他潇洒地把礼帽扔到了大海里,然后重新回到了船上。我们说,直到这个时候他不下船的想法和行为才具有了真正的哲学意义,并凸现了价值。然而此时他的人生已经临近结束,影片也即将结束。那么从整个影片来看,我们怎么分析它始终贯穿统一的主题呢?
真诚还是虚伪
影片中最精彩的一段可能就是1900与爵士乐鼻祖的那段比拼。但是那段太戏剧化了,也就显得太做作了。先不说爵士乐手,1900那似乎真诚投入的感动也让我不是十分舒服——但我不能不承认那一刻他感到了我,能为自己的对手鼓掌的人是值得人钦佩的。一对一的比拼进行得很激烈,导演运用了各种能够想得起来的手法对整个气氛进行了烘托(但是我要说这些手法都没有新意,比如说通过观众的表情来侧面表现),等1900被迫弹起《圣诞之歌》时我的心很激动,我以为真正的精彩就要出现了,等到1900重复爵士乐手的演奏时我依然对导演抱有期待,但是等最后1900弹起那首令观众激动万分,也让银幕下的影迷激动万分的乐曲时,我却感到了失望。导演还是无法自拔地落入了俗套。他以为弹得快就是好音乐吗?那么大家都比快好了!这让我想起金庸的武侠世界,在那里,真正的高手往往是不屑于用武器的,或者是用最钝,如未开刃的黑铁,或小孩子用的玩具,如木剑,甚至树枝、木条等等作为兵器。而他们的武功往往也是温和的,如太极拳,但是因为他们是高手,所以他们释放出来的力量又是最强大的。我本来以为1900也会是这样的高手,他弹最简单的《圣诞之歌》,弹爵士乐手弹过的乐曲,外行人是吃惊的,不理解的,但是高手如爵士乐鼻祖者他应该是能听得出平凡中的不平凡的,同样一首曲子,在1900的手里却像获得了新生命,正是这让他黯然认输。我想这总比让1900拿跟香烟燃钢丝要有意思的多吧。
还有1900一开始是退缩的,他似乎不能理解爵士乐手为什么要同他比赛,他"真诚”地为爵士乐手鼓掌,并感动得泪水长流。但是他似乎忍受不了爵士乐手的一再相逼,终于暴露了真面目,有点恶狠狠地对爵士乐手说:"混蛋,这是你自找的!”这句话让我吃了一惊,一瞬间他开始的真诚在我的大脑里都化为灰烬,只留下了他此刻的表情,他刚开始的真诚此刻仿佛带了点阴暗的色彩。我不喜欢他这样,我倒宁愿他一直傻傻地傻下去。他不要跟人争斗,他就是他,一个纯粹的与世无争的只爱音乐的天才!
爱情小插曲
看到一半的时候,1900还没有表现出一丝对女人的兴趣,这让我有点暗自着急。我认为一个没有下过船的人,爱情对他来说可能更富于传奇。以他当时的名气,他的身边应该环绕着数不尽的美丽的女人,她们应该为他着迷,他也沉浸其中,享受爱情的甜美。但是不,导演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只让一个肥胖的小号手追随在他的身边。然而到了后半部,导演似乎终于觉得有必要关注关注这位传奇年轻人的私生活了,于是给他安排了一次奇遇,而碰巧的是这个女主人公正是曾给他过影响的那个农民诗人的女儿。她也正好是要去找她的父亲。因为她的出现促成了以下几件事情:第一,1900完成了他唯一一张唱片中的那首乐曲,从这一点上来说,她,或者爱情,给了他灵感;第二,因为她没有能接受他的礼物(奇怪的是她说的话他都听到了,而且那时她离他更远,且她的声音肯定不如他的大。唯一的可能的解释是他处于下风口。但是从常识上判断,他处于上风口的可能性倒更大一点。),所以他把那唯一的一张唱片毁掉了(迈克把它修整好,塞进了钢琴里,但是也许他应该把它收藏起来留个纪念更好,他不怕1900再把它毁掉吗?);第三,因为她(当然也因为她的父亲),1900准备上岸去生活,去听听大海的声音。并间接促成了他那个伟大的念头。从这里来讲,那个女孩子的出现是恰当的,但是他们的爱情总让我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仿佛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仪式,或者如上面所说推动故事情节的一些发展。因此在这里她只是起到了一个道具的作用,爱情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要去死?
1900 最后的死让人心里很难接受。如果要怪的话,我认为应该怪导演。因为1900完全是可以不死的。不是吗?1900惧怕上岸,只是因为他感到陆地太远了,城市远得看不到尽头。这让他心里发慌。他怕自己陷入到这种无穷无尽中去,从而无法再纯粹地沉浸于音乐之中。因而套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他要的是纯粹。”他熟悉——也是他感到最舒适——的世界就是一条那样的船,每次人再多也不过2000人。他就生活在琴键上,而琴键也是有限的。从始至终,他表达的都是一个"空间”的概念,他不是天生喜欢船的,也不是天生就要生活在船上的,只是他习惯而且不得已。并且他表达的"船”并没有强调必须是"此船”,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理解,换一条船他同样可以快乐地生活下去。那么我们为何不给他换条新船,而必须让他跟这条旧船一起死去呢?
这样的质问也许会让导演、也让所有的观众尴尬,这将使故事的结局急转直下,并失去那一层人为抹上去的浪漫色彩。
也许我这样的分析太冷酷,也太不艺术化了!
一个浪漫化的结尾想象
尽管我说这是一次非浪漫化的旅程,但是并不表示我就那么反对浪漫化。事实上,不管是对《海上钢琴师》,还是对《树上的男爵》,对他们的结尾我都抱有遗憾。我想,如果是我的话,我绝对不会那样去处理,在我的想象中,1900应该神秘地消失,也就是说迈克不应当找到1900,而是在他最绝望的时候,突然听说在某个船上有一个天才的钢琴家,他的演技无可挑剔,他的乐声美妙动人,而且——据说他从不下船。从别人的描述里,迈克意识到那个人很有可能就是 1900,这时一丝甜蜜的微笑悄悄地在迈克的脸上绽放,于是音乐响起,是1900狂风暴雨似的钢琴声,在琴声中镜头转向大海,海上有美丽的船只,船只背后是美丽的晚霞,船只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剪影。琴声像是从每只船上飘出来的,那么多,那么急骤,仿佛有多个1900在一起弹奏似的。于是字幕升起……
同样,男爵没有必要拉上那个热气球,他应该在某一天,突然沿着树向远方爬去,越爬越远,渐渐地在众人惊讶的视线里变成了一个小点,最后连这个小点也看不见了。后来人们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终生没有下过树的男爵……
Ⅱ 有什么好看的越战电影推荐吗
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有一部越战电影比现在热播的《芳华》更加让人印象深刻。而且严格意义上说,《芳华》算不上战争电影,而1987年内地和香港合拍了的《闪电行动》,是实打实的越战片。
谈质量,30年前的影片质量可想一般,那时的票还只卖两毛,如果你关注的是内容而不是清晰度,推荐一看,我是2011年看到此片,当时一开始就吐槽,因为大荧幕上的画面质量实在太差了,对我这种视力不好的实在是难受,忽略清晰度,所有心思都集中在了情节上。
电影说的是,南疆作战时,我“闪电行动”小分队在队长刘凯华(杜振清饰)带领下,潜入敌后侦察敌人的“神秘炮群”。敌军特工队长曾在我国受训,得知我行动计划后,立即作出部署。小分队巧妙摆脱敌军追击,并救出被敌军追杀的傣族妇女月梅(张玲饰)。
当闯敌人桥头要塞时,双方展开生死角逐。深夜,月梅惊飞林中宿鸟,小分队落入敌人布置好的陷阱,后经拼死博杀突出重围。此时月梅暴露了敌特身份,企图逼我就范。刘凯华设计降服了她,在其挣脱窜出山洞时,被敌军误杀。我分队队员姜元(孙海英饰)、李久鸣(陈晓雷饰)也先后牺牲。经过浴血战斗,总攻开始前敌人的“神秘炮群”进入我炮火射程。
从内容上看,有几点值得推荐!
第一, 影片成于1987年,边境摩擦不断,电影原型都还在,所以电影较好滴还原了战争场景。
第二, 时间也恰好在两国恢复同志加兄弟(1989年)之前,之后,南疆战事就似乎进了默认的宣传冷宫,很少有这方面题材的影视作品。
第三, 所谓 下等成功靠运气,中等成功靠实力,上等成功靠对手, 影片为我军设置的对手,并非抗日神剧里被自己蠢死的敌军!这大大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比如在我军校培养出的大反派,有勇有谋的阮雄。
今天看来,依然经典的肉搏战
比如在破袭小队中的女特工月梅,为保护自己,同时又传递情报,采取了惊飞宿鸟的办法。
图注: 对方的女特工月梅,标准的蛇蝎心肠,当年看到她引导炮兵炮袭我边民时,一同观影的兄弟都在破口大骂。
第四, 所谓人生四大铁,一起扛过枪,没有这一项经历的人是无法沟通的,更何况是一起出生入死的,面对前有雷场,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负责排雷的林小亮以血肉之躯冲入雷场,趟开了一条生路。这样的兄弟谁会不记得一辈子。
30年多前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 有人花开一整年,有人花开只一天, 西南边境线上,一座座烈士墓碑静静伫立,践行着“生当守国门,死亦护疆土”的誓言。
最后来一张,主人公手指口述坐标,遥控炮兵远程打击的帅照,当时就觉得碉堡了。
(兵说团队:寻觅五年)
1. 《猎鹿人》The Deer Hunter 导 演: (迈克尔·西米诺 Michael Cimino) 主 演: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约翰·凯泽尔 John Cazale) (约翰·沙维奇 John Savage) (克里斯托弗·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 (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乔治·真达 George Dzundza) 剧情简介-剧情介绍:宾夕法尼亚州三个年轻的钢铁工人迈克尔(Michael),史蒂文(Steven)和尼克(Nick),在越南战争时来到了越南。在离开美国时,史蒂文与已怀孕的安吉拉(Angela)结了婚,他们的婚礼也是这三个年轻人的告别聚会。婚礼结束后,三个人一同去打猎,迈克尔以神奇的枪法击中了一头雄鹿,但他仍神情抑郁,因为在他心中这就等于在拿生命做赌注。 在战场上,他们三人没过多久就都成了越南士兵的俘虏,越南士兵逼迫他们用左轮手枪玩俄罗斯轮盘赌,尼克被吓得半死,迈克尔却很镇定,他还乘机抢了越南士兵的枪,与同伴一同逃出了俘虏营,但逃出后大家又失散了。迈克尔和史蒂文回到了美国,史蒂文终身残废,住在疗养院中不愿回家,迈克尔虽然无恙,但精神上已不复当年,他与尼克的女朋友琳达同居。 当迈克尔得知尼克还活着,并且住在西贡时,他来到了越南并找到了尼克,但此时的尼克已麻木不仁,尼克在迈克尔面前玩俄罗斯轮盘赌,这一次他饮弹而亡
2. 《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导 演: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Francis Ford Coppola) 主 演: (马龙·白兰度 Marlon Brando) (罗伯特·杜瓦尔 Robert Duvall) (马丁·西恩 Martin Sheen) (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 Frederic Forrest) (艾伯特·霍尔 Albert Hall) (山姆·博顿斯 Sam Bottoms) 上 映: 1979年08月15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剧情简介-剧情介绍:越战期间,美军情报官员威尔德上尉奉命“毫不留情”地除掉库尔兹上校,一个叛逃美国军人。接到命令后,威尔德率领小分队,乘小艇逆河而上,冒险深入柬埔寨。 在一处偏僻的热带丛林内,精神失常的库尔兹上校以其嗜血成性的残暴统治着当地土著居民,成为他们盲目崇拜、迷信的图腾。随着小艇驶入柬埔寨,威尔德一行人似乎卷入一个超乎现实、彻底疯狂的世界,淹没在人类灵魂最黑暗、卑劣的阴影里…… 虽然本片在当年是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但整体而言,【现代启示录】的确是一部能够震撼人心的电影。柯波拉的手法雄浑,将炮火漫天的越战,塑造成人类末世的地狱景观,是一部非常值得探讨的战争史诗钜片,尤其剧中以交响乐搭配直升机大屠杀的一幕,更是众多影迷们所称道的经典镜头。
3. 《野战排》Platoon 导 演: (奥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主 演: (汤姆·贝伦杰 Tom Berenger) (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查利·希恩 Charlie Sheen) (福里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 ( Francesco Quinn) (约翰·迈克格雷 John C. McGinley) 上 映: 1986年12月19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剧情简介-剧情介绍:1967年,19岁的克里斯·泰勒放弃学业,和其他美国士兵一起,乘飞机飞抵西贡。他被编在一个步兵排里执行任务,步兵连中对泰勒影响最大的要属巴恩斯中士和伊莱亚斯中士,但两人对战争的看法完全不同,因战争而成了疯狂杀人机器巴恩斯,心肠极为冷酷,而伊莱亚斯认为即使在残酷的战争中,也要遵守必要的行为准则。 在一次战役中,巴恩斯下令用火焰喷射器烧毁整个村庄,伊莱亚斯极力劝阻巴恩斯的暴行,巴恩斯因此怀恨在心。某次激战中,伊莱亚斯负伤,巴恩斯闻声赶来,命令泰勒背另一名伤员,撤退,自己则趁机瞄准伊莱亚斯,连放两枪;他甚至想杀掉知晓真情的泰勒,然而,正好一颗炸弹落下,两人都失去知觉。他们醒来后,巴恩斯命令泰勒去找军医,而泰勒则将枪口对准了巴恩斯,扣动扳机……
6. 《早安越南》Good Morning, Vietnam 导 演: (巴里·莱文森 Barry Levinson) 主 演: (罗宾·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福里斯特·惠特克 Forest Whitaker) ( Tung Thanh Tran) ( Chintara Sukapatana) (布鲁诺·科比 Bruno Kirby) (罗伯特·乌尔 Robert Wuhl) 上 映: 1987年12月23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剧情简介-剧情介绍:罗宾.威廉姆斯因主演本片轰动卖座而成为第一线的喜剧巨星。他饰演一名越南美军电台的DJ,每天以妙语如珠的风格主持早晨广播节目,甚受大兵欢迎。后来他深入越南的民间生活,渐渐喜欢上这个国家,以至在节目中发表了一些跟军方宣传有抵触的言论,遭到黯然下台的命运。本片剧本由一位电台主持人根据自己当年在越南的亲身经历撰写而成,故内容特别真实而生动。导演巴里.莱文森以侧面方式来反映越战问题,在同类电影中显得别具新意,此外,穿梭在全片中的多首六十年代流行曲,也可以唤起中年观众的怀旧情绪。
7. 《越战创伤》Casualties of War 导 演: (布赖恩·迪帕尔马 Brian De Palma) 主 演: (迈克尔·福克斯 Michael J. Fox) (西恩·潘 Sean Penn) ( Don Harvey) (约翰·雷利 John C. Reilly) (约翰·雷吉扎默 John Leguizamo) ( Thuy Thu Le) 上 映: 1989年08月18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剧情简介-剧情介绍:本片以越战为背景,刻划并揭露了战争中美军的残暴罪行,也以此表达了编导对战争的憎恶及对和平的珍视与呼唤。艾力逊是新踏入越南战场的士兵,有一腔为国奉献的激情。在一次行动中不小心遭到越军的埋伏,好在被同事马素救回一命。在一次远程侦察任务中,马素等强抢越南少女随军,以发泄他们的兽欲。艾力逊眼睁睁看到越藉少女被活活蹂躏至死,富有正义的他对自己的同胞开始感到失望,于是不顾自身安危将同僚的罪行公诸于世……
8. 《生于七月四日》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导 演: (奥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主 演: (汤姆·克鲁斯 Tom Cruise) (布莱恩·拉肯 Bryan Larkin) (雷蒙德·巴里 Raymond J. Barry) ( Caroline Kava) ( Josh Evans) ( Seth Allen) 上 映: 1989年12月20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剧情简介-剧情介绍:满怀报国之情的美国青年朗·柯维克前往越南前线为祖国而战,但是,战争的残酷撕碎了他的理想,同时也浇灭了他的爱国热情,朗·柯维克最终成为了一个厌恶美国政府的反战主义者。
《天与地》Heaven & Earth 导 演: (奥利弗·斯通 Oliver Stone) 主 演: ( Haing S. Ngor) ( Bussaro Sanruck) ( Supak Pititam) (陈冲 Joan Chen) ( Thuan K. Nguyen) ( Hiep Thi Le) 上 映: 1993年01月20日 澳大利亚 更多地区 剧情简介-剧情介绍:越南中部一个盛产稻米的村落,冯家生了个叫黎里的女孩,她和其他当地人一样,以父为天以母为地,过着再平等不过的日子。但从幼年起,她便开始经历战争的摧残和生活的魔难。她没有料到,命运安排她颠沛流离到了一个叫美国的地方。她更没有料到的是,把她领到这里来的史蒂尔.巴特勒少校,一改在越南时的温情体贴,变成了完全不一样的人...影片根据黎里女士的自传改编。导演在此之前已有《野战排》和《生于七月四日》两部越战题材的作品问世。很多人担心这第三部会是画蛇添足之作,而导演本人则想证明:三部影片将是首尾相连彼此呼应的整体。
10. 《越战忠魂》We Were Soldiers 导 演: (兰道尔·华莱士 Randall Wallace) 主 演: (梅尔·吉布森@梅尔吉勃逊 Mel Gibson) (玛德琳·斯托@美达莲史杜@麦德林·斯托 Madeleine Sto) (格雷戈·金尼尔 Greg Kinnear) (山姆·艾略特 Sam Elliott) (克里斯·克莱因 Chris Klein) (克里·拉塞尔 Keri Russell) 上 映: 2002年02月25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剧情简介-剧情介绍:故事发生在1965年的越战初期,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的450名战士,在盲目的指挥下,竟毫不知情、毫无准备地降落在北越军队集结的中心区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点周围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营的战士不得不面对近5倍于自己的敌人。尽管他们背后拥有强大的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毕竟众寡悬殊,一营的官兵不得不展开一场异常惨重的生存保命战。 所幸,北越部队的情报有限,指挥也十分谨慎,没有抓住乘虚而入一举歼灭整个营地的机会。经过两天伤亡逾百人的战斗之后,第一营终于可以脱离战场,与前来解围的第二营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于第二营营长缺乏经验,竟然只为了审讯两名战俘,而命令丛林中已拖至500码长的纵队停止前进。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军,在激战中一营几乎被一扫而空。
高山下的花环,最近的芳华都不错。[呲牙][玫瑰]
越战指的是1965年,美利坚合众国入侵越南的战争,中国官方称作 越战。1979年 1989年期间,发生在中国云南、广西边境,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越南人民军之间的战斗,中国官方称作 对越自卫反击战。
真正的越战经典片是:《猎鹿人》、《野战排》、《越战创伤》、《早安越南》、《越战忠魂》等等。
至于中国拍摄的一些,有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越南人民军之间的战斗影片。比如:《高山下的花环》、《芳华》、《雷场相思树》、《蛇谷奇兵》、《新兵马强》、《自豪吧,母亲》、《长排山之战》等等影。是属于对越自卫反击战范围,与提问的“越战”范围,并没有任何关联,不属于“越战”影片。
越战为好莱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如果要在反映越战的电影杰作中挑选一部“最真实”的话,大概非奥利弗·斯通的《野战排》莫属。其实同类题材已有《猎鹿人》和《现代启示录》等珠玉在先,不过两者更多借助艺术手法表现战争对人的异化也就是说,故事的内容换成哪个战争都可以。而尽管《野战排》并没有真实事件作为蓝本,电影《野战排》却旨在还原真实的越南战场,更何况,影片中的许多情节都来自于导演斯通当年在越南的耳闻目睹。因为早在越战爆发之前,桀骜不驯的斯通就从耶鲁大学半途辍学,前往越南做了一年的乡村教师。越战爆发后,他又于1967年参军,奔赴越南前线当了一名侦察兵。所以《野战排》中的主人公泰勒,就是斯通自己的写照。
在《野战排》之后,斯通又接着拍摄了两部越战电影《生于七月四日》(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1989)和《天与地》(Heaven & Earth,1993),共同组成他著名的“越战三部曲”,继续表达自己的这一立场。
《天与地》则采取了更为罕见的独到视角——通过越南女子黎里被越战彻底改变的一生,以不甚为人所注意的越南一方的视角来呈现这场战争给越南本土带来的毁灭性创伤。《野战排》中美军屠杀村民的一幕在《天与地》中更为频繁地上演。由此也不难发现,斯通并非他的批评者所宣称的那样“不爱国”、“是一个共产主义份子”,他也并非简单地反对美军,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战主义者,批判战争中的任何一方。其实斯通是在试图告诉人们一个令人震惊的尴尬事实,那就是越战的失利,是美国人打败了自己。美国由于傲慢和自负将自己拖入这场本不属于他们的战争
《永不消失的电波》,《抗美援朝》、《东京审判》
1 《越战创伤》
2 《越战先锋》
3 《野狼呼叫21》
4 《闪电行动》
5 《全金属外壳》
6 《天与地》
7 《汉堡高地》
8 《现代启示录》
9 《生于七月四日》
10 《野战排》
11 《猎鹿人》
12 《早安越南》
13 《老虎连》
国外的很多,就不多说了。国内比较好的有巜高山下的花环》、《不该凋谢的玫瑰》、《闪电行动》、《蛇谷奇兵》、《铁甲008》。
美国的《我们曾经是战士》又名《越战忠魂》。国内的有,《高山下的花环》《铁甲008》《芳华》。这些片子都挺好看。
安吉拉的电影叫什么名字,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希望沟壑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TXs5kLAzWrsPrswHv8Qw
Ⅳ 求以前看过的一部惊悚电影。
血腥死亡营 ??
影片故事情节说来也简单。第一集“沉睡野营地”当中,名字叫安吉拉的女孩童年时偶然遭受失去家人——她从小就失去了父亲——的打击而出现心理问题,十三岁随表兄外出露营,在营地一口气干掉了十九个。第二集“恐怖野营地”中则是其经心理治疗之后安吉拉成了营地顾问,然后又得心应手地在人命帐上记上一笔(所购买影碟封套上声明三集皆全但观看时怎么也找不到第二集,只好就内容介绍说个大概,具体杀了几个的记录暂缺)。第三集“贫瘠营地”,安吉拉二十一岁,她又回来了,这次她把名字换成“玛丽亚”,又在同一个营地漂亮地干了一票,痛痛快快前后杀了十五个。前后三集,安吉拉的动作,就是不停地重复一个字:杀。
重复是重复,但也仅仅是作为杀、作为要人性命的重复,而安吉拉杀的手法,则是层出不穷,千变万化,前后近数十次作案,她竟没使用过同样手法——似乎她所实践的,正是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津津乐道的重复造就差异的生命欲望法则。第一个,釜底抽薪搬空椅子开水烫死,第二个,蛟龙出海按之于水底溺死,第三个关门打狗投蜂巢以千百黄蜂将之蛰死,第四个,如魅影随形趁其赤裸裸背后捅上淋漓一刀……用枕头闷,用箭射,用匕首刺于睡梦,用吻勾魂,用牙齿咬,用棍子敲,用斧头砍,用钉子钉,用土埋,用除草机碾,用汽车撞,用绳子勒,放火,下毒,开枪……甚至垂死中一枚针管也夺人性命(最后的一刺,把眼睛扎掉)。安吉拉杀人的手法,丰富多彩,真正足以让人目不暇接。无所不用其极,但凡器具到她手上,再寻常之物都可成为夺命凶器——总怀疑导演读过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多少懂得摘叶伤人飞花夺命的杀人原理。其他一些惊悚电影中的连环杀手,无论《七宗罪》中充满宗教激情迷狂的谋杀,还是《德州电锯杀人狂》中纯粹享乐的残杀,或者《玫瑰之名》中动用水地火风四大元素的形而上色彩的谋杀,比之这位名字具有“天使”意味的安吉拉,手法上的确只能望尘莫及。《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成为杀手的小女孩,则充其量不过一个帮手。
这位讷于言敏于行的安吉拉,从十三岁杀到二十一岁,谁也不得不惊叹她的不可思议了:第一,安吉拉十三岁就开杀戒。中国古代传说有个叫秦武阳什么来着的也十三岁杀过人,但他到了后来跟着著名的杀手荆轲去杀秦始皇的时候则两腿打战,暴露了先天性心理素质不过硬的猥琐弱点。第二,安吉拉是女人做的,一个实实在在的没有阴茎的杀手。与人小鬼大的小女生安吉拉相比,国产的古代秦武阳虽然有鸡鸡,但显然做不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他做不到杀人不眨眼。这也许和他杀人承担了重大历史使命有点关系,杀人之外的责任和目的多少会影响杀人本身的效率。当杀本身不是目的而降低为手段,杀就贬低了自己,其境界自然大打折扣。安吉拉的杀俨然近乎赤子之心的杀,它是心无旁骛、没有杂念的杀,它因单纯而明亮、锋利、直接、丰富。看来耶稣的教导对于谋杀来说也是适用的:孩子为大。第三,手法的层出不穷表明她根本上就是一个没有风格的杀手——她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她以变化拒绝风格。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是李白的艺术夸张,毕竟他的手法很风格,鼻子凑近一点就可嗅出。安吉拉的十步杀一人则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真正不留任何证据。
安吉拉不仅是孩子,而且是女孩子。安吉拉没有阴茎。但并不妨碍她成为主体。她就是一个我。一个作为杀手的我。一个本性空无的我。她很少说话,但她的行动则在说:我杀,我杀,我杀,我杀杀杀。这个主体宣告:我不杀,我就活不下去。正如安吉拉最后在受袭时说的:我喜欢这种突然受袭的感觉。要么刺穿,要么被刺穿。这个主体沉溺于突然一袭的快感。
导演的安排,似乎就是要让安吉拉穷尽各种杀法,穷尽杀的可能性。杀的手法千奇百样,与之对应的,死的相状自然绝不会千篇一律。这也就意味着,导演同时试图穷尽,死的可能性。在这无穷的可能性当中,死丰富多彩。因之,它似乎暗示的正是:生过于单调、贫瘠。影片中抚养安吉拉长大的姑妈,与理查德•汉密尔顿之类波普艺术家笔下的神经质人物形象接近,其所指涉的恐怕正是日常之平庸乏味。那片营地,死的丰足让人战战兢兢,闻风丧胆充满恐惧,但又让人克制不了去接近它,抵达它。在绚烂多彩的血淋淋的死面前,乏味枯燥的生也因之增色增辉,震撼非常。在这里,导演安排的安吉拉,追求的就是通过穷尽杀的可能以穷尽死的可能。这种对无限可能穷尽的欲望,与拜伦笔下的风流哥儿唐璜试图穷尽女人的欲望如出一辄。在这里,生存的实质存在于可能性当中。生存就在于对众多可能性的体验当中。失去可能体验的生存毫无意义。因此,在这里,安吉拉就必须不停地,杀,杀,杀——作为精神病患者,安吉拉杀完之后依旧可以逍遥法外。精神分裂就是安吉拉的护身符,疯癫就安吉拉自由的凭证。在这里,安吉拉的杀,有洛可可式的华丽风格。
安吉拉越长大成熟越性感,越成为一种惊怖之美。的确,一任这种惊怖之美震摄人心,其中存有无法承受之轻——一种掏空责任伦理的生存美学成全虚无,让人在美中失重。美和生存可能如果只能在死中实现,那么它是一种何等的颤栗?经由安吉拉,美的极至就是恐怖。这种极至之美,不分阶层的平庸者都极力避免。导演企图通过安吉拉这一角色屠杀平庸,但问题是大众绕不开。在妥协的意义上,仍要给安吉拉的杀人行为安排一个原因:童年时的家人横遭惨祸的景象,平日所受的各种虐待。因此,她的杀人逻辑就是:在得不到承认的地方,我用杀戮解决;你不承认我,这就是你的罪,你就该杀。
导演在让安吉拉变换杀人手法的同时安排,让承认的伦理呼之欲出,以之缓解观众在极至之美面前的惊怖,获得些许的心安理得。不过,从安吉拉到玛利亚,从天使到圣母,她的最后一刺,是把人的眼睛刺瞎:不要以为你看透了我,不要以为你看到的就能将我确定——即便我死了,我要你什么都看不到。这与《人肉叉烧包》中灭门凶手在警察面前叫嚷“没凭没据你们告我个屌”是一回事:我杀,但我拒绝裁夺。
Ⅳ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
回答:
举例,比如,
1,肖央,谭卓,陈冲主演的《误杀》、
2,《被光抓走的人》、
建议,每个人审美不同,请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观看,
Ⅵ 《死亡录像4:启示录》高清电影完整版在线观看《死亡录像4:启示录》BD下载观看地址
《死亡录像4:启示录》网络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https://pan..com/s/1NJB0aJl2JLazCrDChCUNmg
《死亡录像4:启示》是由豪梅·巴拿盖鲁执导,曼奴拉·沃拉斯科等人主演的一部恐怖片。该片于2014年10月31日在西班牙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