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题材 > 大跃进题材电影

大跃进题材电影

发布时间:2022-05-10 15:50:46

Ⅰ 中国50 60年代的电影有什么

新中国电影从1949年制作第一部以工人阶级作为解放了的主人翁的影片《桥》开始,在很短的时间,拍摄了《白毛女》、《钢铁战士》、《上饶集中营》、《新儿女英雄传》、《翠岗红旗》、《我这一辈子》、《腐蚀》等优秀故事片 ,以及新闻纪录片《百万雄师过大江》、《红旗漫卷西风》等。但是,由于在电影创作指导思想方面过分强调电影的政治宣传作用,造成题材单一的倾向。对《武训传》等影片的批判,挫伤了部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了创作拘谨、产量下降。1953年,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有关领导提出改进领导方法,鼓励艺术家发挥各自长处,从各方面反映革命的历史和现实。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电影局从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取得积极成果,故事片生产由1951年年产10多部逐渐增加到1957年年产40多部,1957年文化部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一次优秀影片评奖 ,奖励了1949~1955年摄制的《南征北战》、《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鸡毛信》、《董存瑞》、《祝福》、《李时珍》、《神笔》(美术片)、《淡水养鱼》(科教片)等69部优秀影片。1957年,随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对一些影片和艺术家也进行了错误的批判。1958年又拍摄了许多报道性宣传大跃进中某些虚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扰了电影的创作。不久,中央逐步纠正了大跃进中“左”的错误,周恩来对电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质量的要求,促使中国电影事业在1959年形成一个繁荣时期,拍摄了《林则徐》、《聂耳》、《万水千山》、《青春之歌》、《林家铺子》、《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等题材风格多样、在思想与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统一的影片。但是不久,在反右倾运动中,电影界又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加之三年自然灾害,胶片、器材等严重短缺,电影生产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重申坚决贯彻双百方针,纠正了违背艺术规律,对文艺创作进行简单粗暴的批评干预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艺工作和电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条例。使60年代初期的电影走入正轨,到1965年,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第二个电影创作高潮,生产了《甲午风云》、《革命家庭》、《红旗谱》、《舞台姐妹》、《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农奴》、《白求恩大夫》、《早春二月》、《杨门女将》等优秀影片,以及优秀美术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与此同时,电影放映单位从1949年的400多个发展到1965年的20363个 。到1965年为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共发行1213部长短影片。中国自己的电影工业也已具备相当规模 ,可以生产洗印、录音、摄影、放映机等各种设备、器材,并基本达到自给。但在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电影界百花凋零,万马齐喑

Ⅱ 盘点关于大跃进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百度网盘资源

关于大跃进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剧名:流水欢歌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CLh6NhRSsgOripnWu11SwQ

提取码:1n2f
剧名:活着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39IF65YiS2P0zmGiUvjQfw

提取码:zctb
剧名:金铃传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kC03D16GeqMS6u0n3_cxOw

提取码:69gj

Ⅲ 《活着》当年为什么遭禁呢

因为《活着》内容比较敏感,所以当时国家迟迟没有批准《活着》去外国电影节参赛。


根据余华小说改编,表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和坚韧,因诋毁社会主义法制,诋毁政党执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故事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嗜赌如命的纨绔子弟,把家底儿全输光了,老爹也气死了,怀孕的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离家出走,一年之后又带着新生的儿子有庆回来了。


一家人继续过着清贫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跃进”中当上区长的春生不慎开车撞死了有庆,一家人伤痛欲绝,家珍更是不能原谅春生,她说:“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文革时,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杀,一天半夜他来到福贵家,把毕生积蓄交给福贵,说他也不想活了。这时家珍走出来对春生说“外面凉,屋里坐吧。”春生临走时,家珍嘱咐他,“春生,你还欠我们家一条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

Ⅳ 《活着》影片中分着哪几个年代段

影片《活着》可以被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当时的势局,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作为西方的半殖民地,不平等条约的签署以及后来日本的侵占,中国失去了自己的地位、身份和主权。

第二部分,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始于1958年大跃进运动处于一系列经济改革最困难的时期。

第三部分,表现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后果60年代。

第四部分,80年代初期,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土地承包制的初始阶段。

简介:

《活着》是由年代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出品的剧情片。该片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

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男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1994年,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等奖项。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活着

Ⅳ 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中国电影(1959年)

片名:万紫千红总是春
摄影:朱静
录音:苗振宇
美工:丁辰 傅淑珍
作曲:王云阶
剪辑: 沈传悌
化妆: 周梦蕾
导演助理: 毛吟芬
制片主任:吴承镛
演奏:上影乐团
指挥:陈传熙 张瑞芳....王彩凤
沙莉 .... 蔡桂贞
汪漪 .... 陆阿凤
范雪朋.... 刘大妈
黄晨 .... 薛翠英
王苏江.... 郑华
孙道临.... 郑宝卿
高博 .... 张阿福
陈立中 .... 戴妈妈
温锡莹.... 刘根发
智世明 .... 姚月仙 上海吉祥里的一群普通家庭妇女,积极参加了大跃进。她们纷纷要求走出厨房,走进工厂,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居民委员会主任戴妈妈理解她们的心情,全力支持她们。于是,街道上建起了托儿所、食堂和刺绣、缝纫、玩具生产组。
但是,这群家庭妇女的行动却遭到了各种落后思想的阻挠。王彩凤的婆婆刘大妈就不同意儿媳妇参加。解放前,刘大妈受尽了苦难。
解放后,儿子在工厂当了工人,一家大小有吃有穿,她要王彩凤好好守住这个家,不同意她参加生产组。王彩凤的丈夫刘根发与妈妈的意见不同,他支持妻子的主张。
刘大妈认为王彩凤不顾家了,非常生气,她找到戴妈妈说理。戴妈妈批评她的落后思想,使刘大妈受到教育。她亲眼看到里弄里的托儿所、食堂办得非常好,就放心地把孙子送进了托儿所,她和媳妇王彩凤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在吉祥里的另外一家,丈夫郑宝卿是一个有浓厚大男子主义的人,他阻止妻子蔡桂贞参加生产组。但蔡桂贞不顾他的阻挠,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后,担任了缝纫组的组长。
郑宝卿觉得妻子违背了他的意愿,竟然两次闭门,不让蔡桂贞进家门。
蔡桂贞忍无可忍,要与丈夫离婚。戴妈妈劝阻了蔡桂贞,并和蔡桂贞一起帮助郑宝卿认识了自己旧思想的错误,改变了轻视妻子的态度,他们的家庭生活变得美满幸福了。
缝纫能手陆阿凤虽然愿意参加缝纫组,但怕缝纫组借用她的缝纫机,就报名参加了刺绣组。当缝纫组为儿童教养院赶制棉衣时,陆阿凤心中惭愧,精神苦闷。
王彩凤和蔡桂贞以为她身体不舒服,送她回家休息。陆阿凤深受感动,自觉转到了缝纫组,并要把自己的缝纫机拿出来支援生产。冲破旧思想的束缚,生产组蓬勃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
蔡桂贞第一次拿到工资,请回家一幅毛主席的画像,代表生产组的全体妇女将画像高高挂在生产组的墙上。
妇女们深深感到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新社会才使她们走出了家门,有了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和义务,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影片以“大跃进”时期妇女参加社会生产活动为题材,反映了妇女在大跃进形势的鼓舞下走出家门,加入工人大军,由过去里弄里的普通主妇摇身一变成大步流星、身穿制服的工人的动人画面。
影片用这个故事,批判了妇女不能与男子一样外出工作的传统封建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冲破旧观念的束缚、组织妇女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沈浮(1905-1994),导演,又名沈哀鹃,天津人。
1924年考入天津渤海公司当演员,1933年进入联华影业公司,编辑《联华画报》,继而担任编导,先后编剧了影片《出路》、《狼山喋血记》、《天作之合》等并导演一批话剧。

Ⅵ 不得不看的历史片有哪些

历史片这个话题比较沉重,先推荐几部轻松一点的历史影视剧。

这些历史片都比较沉重,类似的还有《辛德勒的名单》、《南京!南京!》等,哪怕前面三部剧中也有很多让人义愤填膺的事情发生,但不管如何,这几部历史片都不得不看,大到讲述了一个历史时期,小到能看完一个人物的一生。

Ⅶ 谁知道中国十七年电影各个阶段特征和作品

1、革命历史、英雄主义影片(军事题材影片):20世纪五十六年代是英雄模范辈出的时代,也是英雄电影创作的大好时机,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的“十七年电影”不胜枚举,尤以军事题材居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南征北战》、《中华女儿》、《钢铁战士》、《翠岗红旗》、《风暴》、《老兵新传》(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影片)、《红色娘子军》、《红日》、《燎原》、《霓虹灯下的哨兵》、《上甘甘岭》、《战火中的青春》、《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儿女》、《回民支队》、《海鹰》、《战上海》、《东进序曲》、《苦菜花》、《南海潮》等,英雄人物传记则有《雷锋》、《赵一曼〉、《刘胡兰》、《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白求恩大夫》,表现历史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的有《聂耳》、《林则徐》、《甲午风云》等。在战争叙事中融入健康的抒情场景,是“十七年电影”不少军事题材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如由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执导的《柳堡的故事》,以女性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温和温馨。

2、名著改编的影片:这是“十七年电影”的主流之一,如《祝神速》(鲁迅原著)、《林家铺子》(茅盾原著)、《家》(巴金原著)、《龙须沟》(老舍原著),以及《早春二月》、《青春之歌》、《红旗谱》、《革命家庭》、《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其中《林家铺子》是“十七年”诸多名著改编的方式成为银幕经典的创作范例之一。影片传达原中国古典美学神韵,始终是研究者们饶有兴趣的。

3、惊险片:惊险片历来是中国各时期电影创作最精彩的样式之一,是当代中国形态较完备的“类型片”,“十七年电影”自然也不例外,出现了《渡江侦察记》、《平原游击队》、《秘密图纸》、《跟踪追击》、《铁道游击队》、《羊城暗哨》、《51号兵站》、《国庆十点钟》、《地下尖兵》、《徐秋影案件》、《冰山上来客》等一批作品,与现在大量的惊险动作片不同,“十七年电影”中的惊险片少有追逐和格斗场面,但也出现了少数武术功夫片,如《飞刀华》、《林冲》等。

4、爱情片:这无疑是“十七年电影”中最为优美抒情的一个板块,与当代爱情片相比,更显得细腻、精致、尽管有些“保守”,但十分动人,给人以美好向上的追求。代表作大多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喜剧、悲剧或音乐片的样式出现。比如:集音乐、舞蹈和诗歌于一身的《阿诗码》(杨丽坤主演)当属中国爱情电影的巅峰作品之一;《刘三姐(黄婉秋主演)、《画中人》(李忆兰主演)等也是诗情画意的精品之作。同时,一批现实题材的爱情片大量涌现,如《五朵金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

5、儿童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儿童形象从不“失真”,既坚强勇敢又天真可爱,其影片甚至吸引了许多的成年人,如:《祖国的花朵》、《小兵张嘎》、《鸡毛信》、《小铃铛》、《英雄小八路》等。

6、体育片:竞技体育的魅力被众人倾倒,体育电影则艺术地再现了运动员的风采,如《女蓝五号》、《水上春秋》、《冰上姐妹》、《女跳水队员》等。

7、喜剧片:“十七年电影”中的喜剧片以轻喜剧和讽刺喜剧居多,演员表演到位,无矫揉造作,幽默诙谐,如《游园惊梦》(侯宝林主演)、《今天我休息》、《乔老爷上轿》、《李双双》、《魔术师的奇遇》(中国第一部立体故事片》、《女理发师》《锦上添花》、《大李、小李和老李》、《球迷》、《满意不满意》、《哥俩好》、《抓壮丁》、《七十二家房客》(“十七年电影”中唯一的内地与香港合白的故事片)等。

8、戏曲片:属中国独有的影片样式。较具代表性的作品有:《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红楼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野猪林》、《群英会》、《梁山泊与祝英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影片)、《牛郎织女》、《天仙配》、《杨门女将》、《铡美案》、《花木兰》、《花为媒》、《刘巧儿》等。其中多部与香港合拍。

9、艺术性纪录片:这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故事影片样式,是纪录片与故事片结合的产物,其大多产生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至1959年,代表作是由真人真事改编,并由本人扮演的《黄宝妹》。

10、少数民族题材影片:中国是一个具有56个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意义,除了具有影视人类学的意义(即纪录或表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以外,还可以以其奇观性而具有对非少数民族观念的娱乐性意义。代表作品有《阿诗玛》、《刘三姐》、《农奴》、《达吉和她的父亲》等。其中,反映===========民主进程的《农奴》,以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11、其他:舞台艺术片《东方红》、动画片《大闹天空》(上下集》等。

Ⅷ 李司棋演过什么电影

1960、1970年代
《四凤求凰》(1969)
《飞男飞女》(1969)
《学府新潮》(1970)
《小姐不在家》(1970)
《欢乐时光》(1970)
《琼花仙子》(1970)
《情人再见》(1971)
《最长的约会》(1971)
《重逢》(1971)
《难忘初恋情人》(1972)
《黑名单》(1972)
《吸毒者》(1974)
《唐山猛虎》(1974)
《大乡里》(1974)
《太平山下》(1974)
《逼虎跳墙》(1974)
《彩宏焦焦》(1975)
《大家乐》(1975)
《下流社会》(1976)
《大乡里与扫街添》(1976)
《大跃进》(1978)
1990年代及以后
《爱的世界》(1990)
《祝福》(1990)
《新半斤八两》 (1990)
《群星会》饰 易蓉蓉(1992)合作演员:何婉盈、温兆伦、夏雨、周星驰、刘德华、陈玉莲、郭富城、吴孟达、刘松仁、郑少秋、万梓良、张卫健、朱江、关礼杰
《积奇玛莉》(1992)
《爱的种子》(1994)
《清官难审》(1994)
《虎度门》 (1996)
《九纹龙的谎言》(1995)
《大丈夫2》(2006)(客串)
《十分锺情》之依然有梦 (2008)
舞台剧
2000年《今夜真情流露》
2008年《西饼皇后- 留住百味情》
广播剧
2007年《东京铁塔:我的母亲父亲》 广播剧(香港版)饰演林海峰的母亲。
主持节目
1983年:《妇女新姿》
1984年:《K-100》
1990年-1991年:《欢乐今宵》
1992年:《医生与你》
1993年:《畅谈普通话》

Ⅸ 求电影“好好的活着”观后感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学们一起看《活着》这部电影,可以从同学们的不同反应中看出他们对于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种不屑,或是一种震撼,我觉得这部电影教给我很多东西。

电影是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但是相应地减轻了一些伤感的让人觉得很沉重的情节,以使看的人不会对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选择了40、50、60三个年代作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经历了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抗战、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贵赌博输掉了祖业,从地主家的阔少爷沦落为了一个佃户,气死了父亲,随后被抓去当壮丁打仗;50年代,富贵一家经历了大跃进,生活艰苦,但是却在挤牙缝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来,富贵的儿子有庆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谓白发人送黑发人,其痛可知;60年代,文化大革命悄然而至,在动乱中人们的生活生命毫无保障可言,富贵的战友春生被批斗致死,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因大出血也惨死了。电影中故事到此便谢幕了,结尾是富贵夫妇和女婿外孙一起活了下来。之所以说电影的改编减轻了悲伤的情节,是因为原著中,结尾只剩下富贵一个人活着,带着一头他梦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孙都相继先他而去。面对这样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伤感,又怎能不让人震撼。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姑且不去说,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实现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富贵的母亲教育他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少爷时代的他只知玩乐,生活颓废。穷了以后,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乐,妻儿的幸福。赌博时他没想过回家,当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尸体上,不知道能否活着归家时,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儿老母。在那种孤独绝望的时刻,人才会如此深切地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他们往后的日子很艰苦,生活拮据,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死。我看到当富贵和他的妻子为死去的一双子女号啕大哭时,教室里的部分女同学也禁不住地抽泣起来,这就是人们对生命的珍视,对死者的惋惜以及对弱者的同情吧。电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亲人。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因为身后都会有惦记他希望他活着的人。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人负责,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关系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运的事。

《活着》这部电影,以一种轻松幽默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凄婉悲惨的命运。人们在自己的笑声中思考着生命这种东西,同时也在想着应该怎样活着。如同我,是无论如何不想过与片中人一样的生活,但是我却赞赏富贵面对打击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他在生活中勇于改过的精神。富贵的贤惠妻子或许在他人眼里有点儿傻,但是她的坚强却是我们都应该具备的。活着有很多的意义,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们不必去苛求他人与自己趋同。我们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去追寻自己活着的意义。

永远不抛弃,不放弃,珍视生命,创造价值。

阅读全文

与大跃进题材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婚礼微电影edius调色 浏览:933
领袖水准电影完整版免费 浏览:808
如何把ipad的电影连接到笔记本 浏览:973
李连杰最新的电影龙帝之墓在线观看 浏览:318
杀了城市微电影 浏览:820
台湾电影在哪里下载 浏览:832
百度看的电影缓存在哪里 浏览:949
豆瓣电影手机打不开 浏览:162
上海四行仓库与电影八百 浏览:902
学校开展拍摄微电影 浏览:139
苗族鬼片全集电影片 浏览:522
枪火在线播放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71
网上的小电影是免费的吗 浏览:63
迷你世界破碎电影 浏览:443
可以转移生命时间的电影 浏览:491
和一个美女机器人电影有哪些 浏览:535
芭蕾舞电影有哪些 浏览:890
含有爱国主义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73
微电影女儿的日记观后感 浏览:409
5zdm在线电影网 浏览: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