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驴得水影评深度解析
《驴得水》讲述的其实就是一个“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的故事。
《驴得水》由舞台剧改编而成,其中很多成分还是摆脱不了戏剧的影子,但正因为其脱胎于一部成熟的戏剧作品,其戏剧冲突以及人物设计都十分巧妙。
在电影的一开始用空镜介绍环境是电影的惯用手法,第一场的戏的开始就抛出了已经困扰这个小学很多年的问题,钱永远是人类社会争执的焦点,生活进行下去离不开的就是钱,学校继续开下去离不开的也只有钱,因为谎报他们不得不用另一个谎言来填补这个谎言,无休止的填补漏洞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而无论那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起一连串的爆炸。
关于人物的设置,编剧用各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来造成各种发自人物的内心冲突,一曼不羁吸引了裴魁山,裴魁山爱钱一直没选择离开,校长只想守住学校不管他人生死,周铁男看到死神选择了放弃抵抗。高贵的人一旦低下头颅,那么他会比卑贱的人更加卑贱。
周铁男性格中的大男子主义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像极了刚刚踏入社会的我们,他维护所有人,特别是校长和一曼,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孙佳更是关怀备至,他像是替所有人挡枪子的盾牌。
但是,他的摧毁只有一瞬间——子弹擦着耳朵过去的那一下,再醒过来的周铁男兴奋而又可笑的成为了特派员的一只忠犬,他对生命的渴望在那一刻超越了在场的所有人,所有的东西都在失去的那一刻才能体会,所以他选择了珍惜生命,在一曼差点被强奸的时候继续啃着黄瓜,劝说佳佳和铜匠假结婚。
周铁男在剧中完成了一次完整的转变,在冲突的爆发中适时的增加了重量,而人物的转变是外界所给的力量刺激而成,由在人物内心进行合理的转化。如果周铁男不是一个那么逞强的人那么也不会在最后那么落魄。校长最可悲与可笑的一点是,是他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农村教育实验,他纵容着一曼与铜匠,纵容着裴魁山和周铁男,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和事佬。
一曼作为这场战争的牺牲品一个人踏上生命的归途,她不羁而又放纵,像最绚烂的花开放着,年轻的女人生命中总归是有一份躁动,她只是说了出来,做了出来。对铜匠,她喜欢,对裴魁山她也喜欢,没有三从四德的山村让人最开心的不过是过着知足的生活,缝补衣服,教教学生,她不考虑未来,也不考虑其他人。
铜匠更好像是一个得到点化的潘多拉盒子,他从一个无知的人无害的生灵而变成最恐怖的噩梦,他的出现拯救学校于水火又毁灭了所有人的前途,但他是一个单纯的人,追求幸福,知识,也追求爱情,他洗干净比剧中所有人都干净,因为他只是脏,而不是恶,只是他也完成了转变,从追求变成了欲望的人。
剧中的人物设计十分出彩,人物不能简单的用好与坏来区分,在剧中每一个人都是活着的,在《驴得水》中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好的归宿,因为,谎言把这个世界变得奇幻,不管是剧中人,还是观众,生活中都不可能没有谎言,但是谎言的弥补最后很可能会超出掌控,就像孙佳所说的:过去的如果就这么过去了,以后只会更糟。
② 《驴得水》影评深度解析内容是什么
1、情境设置先声夺人,高山滚鼓愈演愈神,演员爆发很准确,电影真的好看。
2、从话剧舞台到大银幕,《驴得水》经过五年剧本打磨、上百场表演磨砺,品质扎实,精彩巧妙的故事、不落俗套的笑点、无可挑剔的表演,令观众交口称赞 。
3、这部电影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让我们看到国产喜剧电影更多的可能性,喜剧电影并非只能是一路哈哈哈,也可以做到有态度、有思考,看得笑声之后,心口好像被打了一拳。
剧情简介
一群“品行不端”却怀揣教育梦想的大学教师,从大城市来到偏远乡村开办了一所学校。学校待遇惨淡、生活艰苦,但老师们都自得其乐,每天嘻嘻哈哈打成一片。
然而教育部特派员要来突击检查的消息打破了安宁,因为学校有一位“驴得水老师”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在所有人都担心丑事即将败露的时候,一个神奇天才的出现拯救了大家,然而谁能料到真正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③ 驴得水为什么好看,驴得水人物分析
电影《驴得水》试图通过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折射出人性的深度和生命的厚重,但故事的讲述方式却差强人意。电影《驴得水》是主创人员的话剧《驴得水》的影像化,但电影的完成高度保留了话剧的特色。例如频繁的对白,依靠戏剧矛盾推动剧情。电影镜头缺乏力量。人物性格和命运走向并不是由内而外完成的,而是被剧情推动。整体观感是电影的话剧味太浓。当然,电影在思想层面引发的思考,在国产片中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在低俗、浅薄的国产烂片充斥院线的当下,有心拍出人性深度和生命厚重的电影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本文尝试分析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解读影片折射的人性深度和思想内涵。
孙校长
大家千万别被这个表面慈眉善目,张口“有教无类”的校长骗了,实际上他和教育局的特派员一样,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孙校长的目的只有一个,办好学校,在他这个目的下,任何事情都不重要,都可以牺牲。这不是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吗?特派员也是,只有一个目的:骗过美国慈善家,骗取教育资金。为此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人生哲学是一样的。孙校长说“不拘小节”,什么是“小节”?在办学校的目的下,所有事情都成了小节。这些“小节”可以是人的尊严、自由、感情。为了学校可以瞒骗教育局,可以“募捐”教师的工资,可以牺牲张一曼。孙校长和特派员的区别,只是他们手上拥有的权力的差别。
张一曼
很多人喜欢张一曼这个人物,她身上有很多所谓独立女性喜欢的性格。首先在性方面,她完全颠覆了传统女性的观点,在1942年这个时间背景,实际上她身上背负很多压力,所以她会说不想离开学校,这里(西北的学校)更自由。她并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强大,如果是,就不会躲在荒凉的黄土高坡浪费青春。其次在对待裴魁山和铜匠二人的情感方面,她的任性、洒脱是他们难以接受的。而这两个男人之所以那么恨她的原因也正是这一点。她的跟谁睡只是因为性或交易,她在跟谁睡时也默认他们认同自己这样的道德观。说的难听点就是:我只是跟你玩玩,玩之前是这么想的,玩之后也是这么想的,这是张一曼;但裴魁山和铜匠认真了。这里当然不是指责张一曼,因为这种对睡的观点的差异谁也没有事前讲明。如果裴魁山说他喜欢张一曼才跟她睡,并且想她嫁给他,他们就睡不成了。同样,如果张一曼跟铜匠说她睡他是想他第二天拍照,那么他们最后也未必睡得成。
正是因为这种睡的观点的差异,裴魁山和铜匠认为自己上当受骗。照此逻辑,张一曼又何尝不是上当受骗:我只是跟你们睡一觉,你们竟然玩真的?张一曼不该因为他们的一厢情愿和自认上当就遭受疯狂报复。她的悲剧命运在于这个世界有太多自以为是,自以为一厢情愿而深感受到伤害的人——这些人从来没去想想“伤害他的人”和自己究竟在哪些地方出了差错——这些人太想把自己的主张、想法、情感、思想强加给张一曼们,而张一曼们的灵魂是自由的。只有一个自由的灵魂才懂得人之间的差异。人和人之间,不是去同化,而是去接受差异。
裴魁山
裴魁山身上的两个隐喻:一紧张就要上厕所,隐喻关键时刻就软了,是个十分不靠谱的人;夏天穿皮草,隐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个虚有其表的小人。他对张一曼的辱骂,可见其品质恶劣,道德败坏。他就是那些深感自己受到侮辱,自尊心受到践踏的人的代表。他代表的那些人的习惯甚至可以归纳成这样:竭尽真诚的希望你看到、感受到他们设想的绝对真理和美好生活,如果你看不到、感受不到他们就会痛心疾首;痛心疾首之后就是万念俱灰,失望之极,痛恨你,报复你,消灭你。真的坚信自己的人何必去说服别人相信自己;又或者强大不是击败别人,而是征服——所谓征服是允许别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按自己的方式生存——征服表示不被击败和我愿与你共存。
周铁男
年轻的周铁男血气方刚,又有一腔浩然正气。但美国贵宾的警卫开枪之后,他吓怕了,跪地求饶。且不管他之前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单单就让他在坚持正义和活着之间选择,他选择活着无可厚非。当然,布鲁诺坚持“日心说”放弃生命值得钦佩,但布鲁诺的行为不能作为道德标准要求别人。周铁男之前一腔浩然正气,一声枪响之后他没有做到之前的浩然正气、临危不惧,这不是他的耻辱。一个道德标准高的人难道就必须为自己高的道德标准去牺牲?如果真是这样,那也只是为了符合高的道德标准的要求,并不是出于自发。一个小孩子要落井,是因为想到见义勇为能上头条才去救他还是啥都没想自发施救?估计后者多一些,因为前者要么因为想的太美太多耽误了施救,要么想到见义勇为上头条的代价太高而放弃见义勇为了。在枪口下,周铁男自发保命,并没有伤害任何人,他没错。至于他高调的愤怒和一身正气,最后却没有做到,这算不上道德败坏。一个凡人,即使他说的自己像圣人,他说的时候其实也并没意识到做圣人的艰难,最后他没做成圣人,还是凡人,虽然我们希望他能克服万难做成圣人,但就算我们失望了,也不该怪他让我们失望。我们就把他当凡人看吧。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007#堂吉诃德(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154209/
④ 为什么电影《驴得水》结尾是黑白的合影照作为结尾
在前期影片宣传的时候我就期待已久,这部带有讽刺意味的喜剧电影却让我意味深长:黑白合影的暗色调来结束全影,与前面的鲜艳的视觉画面造成强有劲的冲击力,影片黑白合影正是映衬了主人公的命运。黑白结尾来抨击了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