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和我的家乡》:乡村振兴的“现实绘”还是“乌托邦”
文丨叶一剑(方塘智库创始人)
一部可以让观众笑着哭、哭着笑的作品,哪怕不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我想,也可以算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了。
《我和我的家乡》可以说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随着那些一线影视演员典型的小品舞台剧式的略显夸张的表演,观影过程中,整个放映大厅,笑声不断,泪点不断。
就像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一样,这也是一部主旋律电影。那些经常在国家战略和政策文本中听闻的关键词: 医保改革、脱贫攻坚、乡村 旅游 、乡村振兴等 ,通过电影故事化和场景化的幽默演绎,不但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些战略和政策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所经历的艰辛,以及这些艰辛背后那些伟大的小人物的无私付出和人间大爱(当然,这些付出也让付出者获得了独特的心理和精神满足,比如《最后一课》中的范老师,以及客观上的艺术收获,比如《神笔马亮》里的马亮)。
知人间冷暖者,才知道如何抚慰人心,有时代洞察者,才能够制作出充满强烈现实主义和批判精神的作品,而能够让这种具有时代精神和气息的现实主义批判,在笑与哭的不断转换中自然而然的实现,更是需要制作团队综合的技巧、能力和素质。 从这一点来看,这部电影的创作团队,应该被给予高分。
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主题作品,虽然第一个故事很多的叙事场景都发生在北京,直到最后才回到乡村,但话题的本质依然是农村医保改革,其它的故事更是直接将乡村作为了叙事场景。
值得指出的是,所有的故事, 并没有停留在对乡村的常规批评上, 而是以更积极乐观的视角,聚焦这一场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并 对那些致力于推进和实现这种变革的人表示敬意。 这些人包括:国家战略制定者、驻村第一书记、农村返乡青年、具有创新精神的乡村网红、基层干部、外来投资者、本地常住村民,甚至还有那些普普通通但热心的“北京大爷”(张北京),等等。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的广泛而直接的参与,中国乡村才能够真正走向现代化。
更重要的是,在所有这些故事中,这些直接和间接的利益相关者和参与者之间,不但达成了关于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的基本共识,而且,彼此之间还充满了信任、默契和尊重。关于这一点,在《神笔马亮》和《回到家乡》的故事中,表现得尤其明显。
在《神笔马亮》的故事中,村支书和当地村民随时随地配合马亮(沈腾饰)“哄骗”妻子的多个场景,为了配合营造俄罗斯风情的氛围而做出的从语言到着装的种种努力,以及这些努力背后所透露出的真诚,在让我们忍不住大笑的时候,也让我心生感慨: 如果中国乡村的干群之间,外来专家和本地居民之间,返乡青年和常住居民之间,真的达成了这种融洽与和谐,那么,乡村振兴这个“题”破起来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争议和无奈了。
在《回到家乡》的故事中,校庆的仪式上,当小学生代表充满骄傲的宣布,自己想成为乔树林(邓超饰)那样的人,让我们感受了这种“回到家乡,并让美好的改变发生”的责任和精神在代际之间传承的可能性。这不仅是一种乡村振兴中振奋人心的事件性表现,还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这一时代和 历史 潮流的“原住民”的诞生,这种“乡村振兴原住民”的大量出现,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结果诉求,更是推动乡村走向振兴的最稳定、最强大、最具可持续性的力量和源泉。
遗憾的是,在我们之前关于乡村振兴的调研中,遇到很多由地方政府所推动的所谓的乡村振兴实践, 往往缺少村民的直接参与,更缺少村民的有效参与,以至于村民很多时候成为了这场变革洪流的被裹挟者,不但没有主动的创造性可言,连基本的自主性也失去了; 有的地方则变成了本地村民和外来投资者的长期对抗,因为直接和潜在的利益之争,当外来投资者的投资取得收益的时候,村民们则开始漫天要价,置既有的合作协议于不顾,当外来投资者的投资遇到暂时困难的时候,村民们则开始报以冷嘲热讽,甚至提前终止合作,导致两败俱伤,一地鸡毛;哪怕是那些充满热情和责任感的返乡青年,当他们真的回到家乡,并尝试通过自己在城里积累的资金、技术为家乡的改变做出努力和尝试时候,也往往遭遇到很多的误解和质疑,从而遭遇到自己家乡对自己的“第二次伤害”。
所以,当影院的灯光亮起,收起笑容,抹去眼泪,再想起《我和我的家乡》所描绘的那些乡村振兴的山清水秀、产业兴旺、 社会 和睦、创意无限的感人场景和画面,我不仅感慨: 这到底是当下乡村振兴的“现实绘”呢,还是乡村振兴的“乌托邦”呢?
二、对乡村的乐观发现
我向来认为,原生于乡村空间和 社会 的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努力,才是推动中国乡村走向振兴的最具想象空间的力量,就像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向现代化一样,中国乡村的全面开放和在开放指引下所推进的一系列改革,将使中国的乡村真正走向振兴和繁荣。
如今,这种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努力,不仅已经出现,而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平台、政策和商业模式的支撑,不仅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鸿沟正在被快速的消弭,而且,整个 社会 对乡村 社会 的价值认知也在经历重塑——无论是外部的研究者、决策者、投资者和消费者,还是乡村内部的常住居民,都不再先验性地认为乡村充满了不可救药的“痼疾”和“沉疴”,而是更愿意承认,那里不但承载了很多人的美丽乡愁,还充满了投资的机会、创业的空间和创意的源泉。到乡村去,不但具有精神回归的价值,更具有商业回报的理性。
这让我想起这些年几乎每年春节都会出现的“返乡笔记”的写作现象,这种大多出自返乡人士之手的充满了情绪化的写作,其中虽然不乏充满理性、克制和思辨的上乘之作,但也有很多内容为大量猎奇、偷窥、捕风捉影的低俗情节和故事所充斥,以放大镜式的手段,不断揭露着乡村空间和 社会 的伤疤, 客观上带来了对乡村的污名化。这种对乡村的“污名化”,不但不利于乡村的转型和振兴,而且,还会让本已经伤痕累累的乡村空间和 社会 进一步受到伤害。
唯有重新发现,方有价值维新。 对乡村的振兴,需要从重新发现乡村的价值开始,并以美好的心愿、有效的模式和百折不挠的信任加以推进。通观《我和我的家乡》中的故事,可以说对这样的逻辑和行动都有着直接而具体的体现。在我看来,对于一部主旋律的现实主义作品而言,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值得给予大大的“赞”!
相信美好,方得未来,中国乡村振兴的逻辑和行动,亦是如此。 在针对中国乡村振兴这一 历史 性事件的发现和讲述中,哪怕有点理想主义和“乌托邦”的色彩又如何呢!所以,对《我和我的家乡》,还是推荐大家一看!
㈡ 电影《十八洞村》主要讲了什么
《十八洞村》主要讲述了退伍军人杨英俊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打赢一场扶贫攻坚战的故事。
具体剧情:湖南湘西乡村在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十八洞村退伍老兵杨英俊和几个堂兄弟家均为精准识别的贫困户,面对现状,他们虽心态各异,但是内心深处都有改变命运的期盼。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杨英俊带领杨家兄弟立志,立身,立行,决心打一场脱贫攻坚战,在追求生活脱贫的过程中,他们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脱贫,山民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的巨大变化。
(2)大城县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扩展阅读
影片《十八洞村》取材于十八洞村的真实故事,通过王学圻饰演的杨英俊以及杨家的几位堂兄弟在脱贫的过程中发生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用诗意的电影语言描述当下乡村居民的内心世界,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为了正式拍摄《十八洞村》,苗月在2016年8月就开始了她的走访之路。到2017年4月28日,在电影开机后的四个月里,剧组为拍摄好当地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走访了很多湘西村寨,整个剧组都进行了“沉浸式”的体验。
㈢ 这10部电影都以云南人为原型!有部斩获3项国际大奖
彩云之南一直以神秘秀美的风光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与此同时,也成为了众多导演、编剧心目中的拍摄圣地。
在云南取景的电影你们可能知道,那你们知道哪些电影是 以云南人为原型创作 的吗?
1
《顺子加油》
原型:大理田径运动员张德顺
《顺子加油》是以出生在 云南省大理州的田径运动员张德顺为创作原型 的云南本土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云南大山里的女孩顺子,凭借着不停奔跑的双脚和永不言败的心,一步一步从业余运动员成长为专业运动员并夺得冠军的故事。
这部电影获得了 第九届温哥华华语电影节“红枫叶奖”评委会奖、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奖三项大奖。
还成功入围了第39届米兰国际 体育 电影节、第38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等多个电影节。
2
《杨善洲》
原型: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1988年6月,时任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退休以后,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扎根大亮山。
带领大家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后, 无偿捐赠给国家。
电影《杨善洲》 根据原云南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同志的事迹创作改编 ,是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献礼影片。
3
《缉毒警》
原型:云南边防缉毒英雄吴光林
吴光林,原任云南省凤庆县公安局禁毒大队副大队长。
2004年8月30日,他和战友在查缉毒品任务时,与境外武装毒贩发生激烈枪战, 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5岁。
电影 以缉毒英雄吴光林为创作原型 ,刻画出捍卫在我国缉毒第一线的刑警既艰苦又危险的工作生活状态。
4
《妈妈,别怪我》
原型:云南正厅级干部明正彬
担任省政协 社会 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的明正彬生于中缅边境的普通农家,常年工作在缉毒一线,被公认为“缉毒英雄”。
在16年的一线禁毒工作中,先后深入贩毒团伙卧底侦查106次,亲自指挥、侦破各类贩毒案件1600多起。
2007年, 以明正彬为原型 改编成的电影《妈妈,别怪我》被搬上大银幕。
5
《五朵金花》
原型:大理白族姑娘
《五朵金花》以美丽勤劳的大理白族姑娘为原型,讲述白族青年阿鹏与副社长金花的爱情故事。
此片先后在46个国家公映, 创下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纪录 ,还是2000年中国电影百年十佳评选第一名。
6
《大地之上》
原型:脱贫攻坚典型张顺东、李国秀
电影 以云南脱贫攻坚典型张顺东、李国秀为原型 ,通过讲述残疾人夫妇张顺东与李国秀相知相守的故事,展现了夫妇俩自强不息脱贫,发展电商的人生历程。
影片计划于12月3日在全球院线上映。
7
《信者》
原型:迪庆邮递员尼玛拉木
电影 以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邮政所乡邮员尼玛拉木为创作原型 ,讲述了邮递员与邮件之间平凡又神圣的关系。
在送信途中,即便遇到各种艰难险阻,邮递员也依旧坚守岗位,从未停止送信。
8
《农民院士》
原型:“时代楷模”朱有勇
朱有勇的称号很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植物病理学专家、“时代楷模”朱有勇。
但他的姿态从来没有高高在上,总是在田间地头与农户打成一片,带领农民群众脱贫攻坚。
电影《农民院士》 以朱有勇为原型 ,真实还原了“农业院士”带领澜沧县蒿枝坝农民脱贫致富的感人事迹。
9
《独龙之子高德荣》
原型:原贡山县县长高德荣
电影 以原怒江州贡山县县长高德荣为原型 ,真实讲述了他带领一个人口只有6000多人的少数民族——独龙族同胞追逐中国梦的感人故事。
10
《马背上的法庭》
原型:云南基层法官
《马背上的法庭》 以那些背着国徽翻山越岭到山林深处百姓家里开庭断案的基层法官为原型 。
他们牵着马匹、驮着国徽穿行于寨与寨之间,组成了一个奇特而庄严的流动法庭。
李保田扮演的云南山区基层法官老冯,7天走了3个寨子,断了5桩鸡毛蒜皮的家务事,最后因疲劳过度摔下山崖身亡。
影片获得了第63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这些电影或许不火,但记录的事迹却意义重大,即便我们不会主动去观看, 但至少值得被我们知道!
㈣ 电影《谷子地》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电影《谷子地》讲述了吕梁汉子谷子和吕梁妹子齐红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带领父老乡亲集体脱贫致富的故事。区别于其他“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题材电影,《谷子地》不仅剧情动人,还特别突出了对感情戏的刻画,令影片情感充沛。片中老少两条感情线,一甜一虐。不少网友观影后纷纷留下“果郡王这次终于不是悲剧结局了”“李东学跟女主的感情戏比当年他和孙俪的对手戏甜太多了”等评论。
献礼片《谷子地》热映“扶贫干部”林妙可获好评
而老戏骨刘之冰饰演的红军老战士冯拐子,在片中也有一段虐心爱情——解放前冯拐子参军来到晋绥边区,遭遇敌机轰炸,当地一位妇女干部替他挡下子弹不幸身亡。这段戏催人泪下,令不少网友感慨:“看到最后,才明白为何冯拐子一直单身。”“老戏骨就是老戏骨,几个眼神就交代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本以为献礼片会比较乏味,没想到感情戏拍得这么好看。”
㈤ 脱贫攻坚题材电影《农民院士》,大家觉得这部电影值得看吗
引言:脱贫攻坚题材的电影《农民院士》宣布定档,这部电影由于荣光、彭杰执导,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这部影片真实还原农业院士践行党的使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伟大事迹! 今天小编想分享的话题就是,《农民院士》,这部电影值得看吗?
㈥ 《我和我的家乡》的导演都是谁
《我和我的家乡》的导演包括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和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其中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
陈思诚执导的《天上掉下个UFO》单元,由黄渤、王宝强、刘昊然主演;宁浩执导的《北京好人》单元,由葛优、刘敏涛主演;徐峥执导的《最后一课》单元,由范伟、张译、韩昊霖主演;邓超&俞白眉执导的《回乡之路》单元,由邓超、闫妮主演;闫非&彭大魔执导的《神笔马亮》单元,由沈腾、马丽主演。
(6)大城县脱贫攻坚主题电影扩展阅读:
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是以单元故事方式,紧紧围绕今年脱贫攻坚奔小康主题,讲述祖国各地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该电影以空间划分东西南北中,中是京津冀地区。
《我和我的家乡》每一个单元故事所凸显的主题:医疗政策、山区发展、乡村教育、治沙环保、新农村建设,都是紧扣时代步伐的主题,很主旋律。从喜剧出发,从泪目结束。很难的是讲好故事,但是《我和我的家乡》做到了。每个故事都触动了很多人的内心深处。
㈦ 请问有谁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啊。日本妖怪的
是电影《妖怪大战争》
是由三池崇史执导的日本电影,由神木隆之介、宫迫博之等主演。